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晋无敌铁军-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出信心的北府军骑兵只感觉热血沸腾,激情燃烧。他们混身上下感觉还有无数的力量,战马马力竭,他们就开始换马,此时刘云飞把缴获的战马全部带来,北府军骑兵也鸟枪换炮,两千余将士一人两骑,高唱道:“手握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的战歌,一路追杀而去。

    十数万燕军,虽然伤亡多达两万余人马,事实上只占到全军不足两成的比例,要说燕军没有再战之力,那肯定是笑话。然而燕军此时却再无斗志,纷纷逃散,自相践踏,人马俱废,近十万人马一夜里被冲散击败。

    刘云飞的头都散乱了,身披六七处伤口,他的阴招再起冲燕军步兵喊话:“燕军无论汉胡,杀任何头目、将领免死!”

    这一场骑兵大战杀得燕军魂飞魄散,能逃的都逃得远远的,只是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十数万燕军,联营十数里,很多燕军将士根本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听说这边兵势大败,看到败兵那种惶恐、畏惧、犹如才从地狱中爬出来的样子,个个都受到了感染,胆色弱一些的见败兵逃也跟着逃。

    (本章完)

第252章 左右为难(五更求月票)

    慕容德一口气跑到定陶南部的安阳邑(今山东曹县安仁集一带),总算稳住了阵脚,此时跟随慕容德回来的燕军不过四万人马出头。也就是说短短两个时辰内,燕军减少了八万余人马。当然,八万余人马全部阵亡是肯定不可能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跑散了。

    一群连北府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的燕军士兵,异常迷惑:“你们怎么就败了?”

    众溃兵怎么可能说得清楚,却见一个脸色吓得煞白,身子抖动不止的骑兵,听到这话,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马上脑袋里浮现如墙推进的北府军骑兵墙。

    “那支骑兵都不是人!”

    “是啊,是啊,好可怕……”

    “怎么都射不死!”

    “他们好像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无论身手多高,对着他们的长矛碰到的就死。

    “别说碰到了,就是望见了两脚也抖打颤,再打不了仗了!本来我们还抵挡得住,可那他们亮起缎长矛,我们就忽然吃不住,全败了……”

    “那些黑衣就像疯了一样,大叫着什么:“都督无敌,都督威武,都督万胜。”这是他们的咒语,只要他们一叫,我们就不能动弹了……”

    鲜卑普通士兵根本不懂汉语,不过也有懂汉语的人立即反驳道:“这并不是什么咒语,都督是汉人里面的大官,跟咱们鲜卑族的吴王殿下一样的大官……”

    就在这时,后面的燕军大叫:“那支鬼军又来了!”

    回头一望,却见南方的地平线上,像慢慢涨潮的海水一样,一字排开走来了大股的骑兵。一面黑色大旗迎风招展,上面书了一个凌厉的“刘”字。

    在这面大旗的前方,有一名白袍银铠的英俊将军骑着一匹浑身火红的烈马,手提一竿冷森森的长矛,——正领北府军骑兵上校刘云飞,刘云飞正带着这一波怒涛,稳稳如城的朝着燕军辗压过来。

    慕容德望见这一幕,表情就像是临死之人见到了阴冥地府的鬼差:“那就是紫面杀神刘牢之……”

    慕容永疑惑的摇摇头道:“不是,应该不是,传闻刘牢之面色赤紫,年少无须。而这个刘姓将军却留着络腮胡子,而且还是白脸。年轻比刘牢之大上不少,身体也更加魁梧……”

    刘云飞将手中的滴血长矛一抬,身后北府军骑兵整齐又排成二百一排,分成十排,每排仍然间隔五步,两千骑骑兵振臂高呼:“杀虏!”

    虽然只是两千,声音之大气动山河!

    连慕容德在内,所有的鲜卑人整整齐齐的浑身一颤,不约而同的后退。

    蒙县城外,燕军原大营。原本被溃兵冲散的大营,已经经过紧急抢修,成了巨大的俘虏营。来到及逃跑的燕国各族胡人俘虏足足有两万余人弃械投降。高敬宗站在慕容德设立的点将台上,看着下面密密麻麻跪着的俘虏,心里忽然冒出一股冲动来:活埋!这个念头让高敬宗心里一惊,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冒出这样的冲动来,因为这并非原先的计划啊——难道是我心中的恶念?可这念头出现的时候,又显得何其自然。

    挥手之间便判了两万余人的死刑——这是何其大的权柄,虽然邪恶,却又充满了诱惑力。忽然之间,高敬宗有些理解项羽、白起等人为什么会干出那样的大恶事了,或者那不止是一种军事上的需要,或者那也是一种心理上潜藏着的冲动。

    高敬宗狠狠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内侧的嫩肉,让剧烈的疼痛占据他的脑袋,好一会儿,高敬宗这才按下心中想要把这两万余胡人全部杀光的心思。

    诸葛骧跪在地上,他抬也不敢抬。尽管高敬宗不像暴虐的样子,也不凶恶,但是让诸葛骧最为震骇的还是高敬宗在众首级翻找燕国大将的脑袋。

    寻常人看到放眼之处,到处都是鲜血淋漓的脑袋,肯定会露出惊悚、或是狰狞的表情,然而高敬宗却像拨弄手里的玩偶。高敬宗望众首级,居然是一副欣赏的神情。

    诸葛骧却不知道,此时高敬宗也在头疼,如何安排诸葛骧。

    诸葛骧拥有部众二十余万,算是天下比较大的割据军阀了。虽然在蒙县他身边只不到两万将士,然而却拥有不弱的号召力。一旦安抚不好,就会有极大的麻烦。然而于公来说,诸葛骧是阵前起义,否则蒙县之战结局定会改写。但是对于诸葛骧的为人,高敬宗又非常不喜。

    就在高敬宗感觉左右为难之际,突然大营外又一队马车滚滚而来。高敬宗望去,大营守军自觉打开营门。看着马车上的标志,高敬宗知道解决难题的人来了。

    时间不久十数辆马车抵达大营从马车最先跳下来的还是谢安,谢安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真的胜了?真的胜了!”

    崔逞也是狂喜之色:“恭喜都督!”

    陈应看着堆积如山的缴获物资,就像是一个色狼望着极品美女,眼里尽是绿光闪烁。

    高敬宗微微一笑,冲诸葛骧道:“哎呀,诸葛将军怎么还跪着,赶紧起来,快赶紧起来!”

    诸葛骧心里很想骂娘,以他玩了半辈子权谋和斗争,岂会不知道高敬宗这是给他一个下马威,刻意凉了他半天。不过当想到高敬宗刚刚砍了两万余颗鲜卑人的脑袋。此时北府军将士正在用石灰腌制首级,准备在蒙县城外建筑一座巨大的京观。

    “末将不敢!”

    高敬宗上前扶起诸葛骧,挥手示意并州军降将,高敬宗拉着诸葛骧来到崔逞身边道:“这位是我们北府军长史,清河崔氏崔逞崔叔祖!”

    诸葛骧赶紧施礼道:“诸葛骧参见崔长史!”

    崔逞微微顿首,算是打过招呼了。

    接着,高敬宗又指着胖子陈应道:“这位是我们北府军司马祁门陈氏陈应!”

    高敬宗从来不知道陈应的表字。

    诸葛骧满脸堆笑道:“参见陈司马!”

    “内卫指挥使徐敬宣!”

    “参见徐指挥使!”

    “这位可是大有来头!”高敬宗突然指着人群中左顾右望的谢安道:“陈郡谢氏谢安谢安石公,现在朝廷侍中特进(破格提拔的意思)”

    诸葛骧望见谢安,顿时神情激动万分,嘴都开始哆嗦着,双膝跪地:“参见谢相!”

    双倍月票还有最后五个小时,最后嚎一嗓子:求月票。

    (本章完)

第253章 斗智谢安(六更求月票)

    谢安的名气很大,如果把名士比作后世的明星,那么谢安则属于天王巨星级别的。诸葛骧则是谢安的铁粉。

    不过,高敬宗对谢安琢磨不透。有人说其有古贤仁君子之风,有人说其智几若妖,有人说其大忠似奸……总之历史上谢安一直游戏风尘,隐居到会稽郡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门便捕鱼打猎,回屋就吟诗作文,就是不愿当官。王导、王濛、范汪等高官显贵向谢安伸出橄榄枝,谢安都全部婉拒。然而当谢尚、谢奕死后,谢安则毫不犹豫的出任了侍中特进。

    高敬宗道:“诸葛骧!”

    诸葛骧道:“末将在!”

    高敬宗道:“本都督奉圣命北伐,都督幽、冀、并、兖、青五州军事,却无权处理庶政。尔等心系朝廷,临阵举义,功莫大焉。有功当赏,有功当罚,尔部所有将士,按军功颁发赏赐,与北府军同例。斩首一级,赏钱五千,阵亡者家属赏钱百万。伤残抚恤二十万汤药费。本都督手中无现钱,所以赏赐皆以田地兑现,本都督可以在封邑内划出一块田地,安排尔等!”

    诸葛骧所部将领一听这话,顿时兴奋异常。只有诸葛骧心中暗暗吃惊。高敬宗轻飘飘几句话,等于把他的部队直接收买了,恐怕以后并州军将士再也记不得他这个大帅了,而是只认得高敬宗。

    身为乱世割据军阀,军队是他的根本。没有军队他什么也不是。可是高敬宗却使用的阳谋。就算他看出来了高敬宗的险恶用意,却也无可奈何。只要他敢反对,他身边的上百将领,马上就会对其倒戈相向。

    因为所谓的忠诚,其实就是背叛的筹码不够。高敬宗此时出的筹码,足够让并州军上下疯狂,更别让他们背叛自己了。

    毒,实在是太毒了。诸葛骧心中愤恨异常,脸上却不露出半点不满,而是躬身施礼道:“末将等多谢大都督!”

    “末将等多谢大都督!”

    高敬宗身边亲卫开始向外宣布了高敬宗的赏赐规模,此时众并州军将领皆如同便秘一样纠结。高敬宗做事实在是滴水不漏,根本就没有留给他们空子可钻,这一刻并州军将士与他们已经剥离开了。

    高敬宗又冲诸葛骧等将领道:“现谢侍中在此,他将代表朝廷,对诸位朝廷封赏!”

    谢安不动声色,不过内心却如同吃了一颗苍蝇一样恶心。谢安暗道:“失策,失策,实在是太失策了。这简直就是阴沟里翻船了!”

    谢安早已看出高敬宗有心吞并并州军,并州军自(公元三五一年)冉魏分裂,就在并州坚持将近八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屡次与鲜卑、氐、匈奴等诸胡血战,这是一支有着丰富经验的军队。改善一下粗劣的装备,稍加训练就是一支精兵。更甚者是这支军队还有丰富的补充兵员。如果朝廷得到并州军,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一支精兵,以并州军为底子就可以扩军为一支重要野战力量。从此朝廷之中再也不是桓温一家独大,或是高敬宗与桓温两雄并立了。

    然而高敬宗简单一句就把并州军的人心给收买了。哪怕是朝廷也没有如此之大的魄力。高敬宗敢把他的食邑赏赐给并州军将士,因为高敬宗没有宗族亲族,孑然一身。如果高敬宗有宗族在的话,他的食邑只能优先考虑亲族。

    成为高敬宗食邑中的荫户,并州军上下只能唯高敬宗的命令是从,哪怕是高敬宗愿意举旗造反,称王称霸,他们也会跟随到底。

    然而高敬宗把并州军的精华吃掉,却把糟粕扔给了朝廷。然而此时朝廷却需要倚重高敬宗,还不能拆他的台。

    谢安脑袋急转,就笑道:“安乃朝廷册封中使,无权过问北伐诸将升迁之事,不过却可以代为传达高都督的意见!”

    谢安的脑袋转的也不慢,瞬间就想到了应对之策。高敬宗把诸葛骧这个烫手山芋扔给朝廷,谢安反手就把这个皮球踢了回去。

    高敬宗微微一笑,冲崔逞道:“叔祖!”

    崔逞拱手道:“下官在!”

    高敬宗道:“准备拟奏折。”

    崔逞随即在中军帐中找到笔墨纸砚,铺开纸执笔饱墨。

    高敬宗道:“向朝廷请旨,加封诸葛骧为并州刺史,西戎校尉(正四品武官)赏爵关内侯。所部将领皆官升一级。”

    谢安除了苦笑,还是苦笑。这下他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高敬宗处理完诸葛骧的事情,又开始忙活开了。当然高敬宗心里是有充分准备的,那就是战争有了结局之后的麻烦,未必会比决出胜负之前,来得小。

    成千上万的尸首要处理,战场必须进行彻底的清理,不然瘟疫的爆发是迟早的事情。另外,不是所有的敌人都已经被杀或是被俘了,还有很多四下逃散而去,对他们的追剿工作将要持续很长时间,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而且充满危险。

    当然,最大的问题却是——如何对待俘虏。

    北府军将士几乎所有人都与鲜卑或诸胡有血海深仇,在正式的军事会议上,不乏有将领主张是将俘虏通通杀掉,以祭奠阵亡将士和那些死在燕军手中无辜百姓的在天之灵。这一论调在军队里,拥有很庞大的支持群体。将士们的愤怒从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开始就在不停的积累和酝酿,到了今天,终于是大爆发了。

    高敬宗很理解这些将士们的心情。必竟鲜卑慕容部燕国在占据中原之后,采取的政策就是野蛮而血腥的屠杀政策,这些鲜卑人不仅喜欢屠戮汉人,而且还喜欢吃人。无粮可食,人人易子相食的人伦惨剧是无奈之下的选择,这样的吃人事实,虽然不能接受,却可以理解。

    然而鲜卑人吃人,却纯粹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或是出于威慑汉人的心理,反正他们不是因为无粮可吃,才吃人的。而是因为喜欢吃,想吃,主动去抓住汉人百姓,进入烹食。

    双倍月票,还有最后一个小时。有票请砸过来吧。本周老程更新五万余字,平均每天七千+,这个速度应该不算慢了吧?

    (本章完)

第254章 元气大伤

    站在高敬宗个人的立场上说,高敬宗更加仇恨鲜卑这个毫无人性的民族,将鲜卑族从这个世界上举族灭绝,高敬宗也没有心里负担。特别是很多袍泽弟兄们也死在鲜卑人的手中。自北伐以来,北府军虽然连战连胜,然而阵亡的将士也要数以万计,高敬宗自己也很想杀光这些俘虏,给所有阵亡的将士们一个交待。

    但是理智告诉高敬宗,自己不能这么做。当所有人都因为刻骨的仇恨和大胜的荣誉而头脑发热的时候,自己必须保持足够的冷静。

    有道是屁股决定脑袋,脑袋决定思绪。当高敬宗还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他自然可以毫无顾忌,快意恩仇。然而此时他却不是一个人了,而是北府军百万军民的共主,北府军的大都督,一旦他出现一个疏漏,都可能影响数十上百万人的生死。

    月上中天,军帐中的会议仍在进行。崔逞等文官建议不杀俘虏,留作筹码。而北府军将士则全部主张杀掉俘虏。

    特别是魏大福喊得最凶:“全部杀掉一个不剩……”

    高敬宗勃然大怒,陡然伸手拍在案几了,吓了帐中文武诸将一个大跳:“本都督令出如山,违令者斩!”

    众将顿时哑口无语。

    高敬宗起身道:“本都督考虑过诸将士的感觉,全部杀掉所有俘虏,俘虏中肯定会有冤枉的,可是要放掉俘虏,别说全军将士不答应,本都督也不答应。所有俘虏,暂时羁押,本都督不养闲,所有俘虏,每日两餐,负责修缮梁郡各官道、疏通沟渠。十一月上旬,在睢县城外,举行公审,百姓让他们生,他们就生,让他们亡,他们就死……”

    崔逞担忧的道:“若是让俘虏参与修缮官道、疏通沟渠,恐怕会出现乱子,要知道这些俘虏都桀骜不驯……”

    高敬宗摆摆手道:“徐敬宣!”

    徐敬宣出列道:“卑下在!”

    高敬宗道:“内卫再扩充一团编制,专门负责看押俘虏。若是出了乱子,唯你是问!”

    “都督放心,卑下会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徐敬宣喋喋笑道:“他们安份守已最好,否则…嘿嘿……”

    大帐之中,众人感觉一股说不寒意,望向徐敬宣的眼神,有点异样。

    高敬宗拍板决定,众将则各自散去。

    此时北府军大本营睢县接到高敬宗以四千骑大破燕军慕容德十五万骑的消息早在三个时辰前就传达至睢县。此时睢县已经陷入欢乐的海洋。

    自从高敬宗出征,郑诗诗就感觉心中隐隐不安,尤其在这个时候,心中的不安尤为强烈。郑诗诗住在都督府后院,距离大街还有里许距离,然而街上传来的喧闹声,喧闹的声音如同海浪,一浪高过一浪!渐渐的郑诗诗听清楚了,大街上百姓呼喊的声音是“都督万岁,都督万胜!”

    郑诗诗的眼睛不禁湿润了,她激动的对红袖添香道:“你。。。。你。。。。。你,,,,是说,高郎打败了白虏?高郎打赢了?”

    红袖添香二女脸上挂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二人皆用力的点点头,异口同声的道:“郑如夫人高都督胜了!我们胜了!”

    红袖接着手舞足蹈,兴奋得像个快乐的孩子,眉飞色舞,一脸异常兴奋的说道:“高都督不仅胜了,这一次都督打得漂亮,完胜了燕军。”

    “高都督在蒙县大胜燕军。二十万燕军尽没,燕军主将慕容德单骑逃匿!都督斩首十万余级!”

    “斩首十万余级!怎么可能?”在睢县中心地带,一个不起眼的小饭馆靠近窗户的坐位上,一个年约二十七八岁年轻人,他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色儒士长袍,身材不高,皮肤白净,留有—尺长须,此人正是王猛王景略,王猛化名王敷,来到北府军征西兵团之中,本想充当幕后帮手,帮助北府军征西兵团多消耗一些燕军的实力。然而得知封雷即将成征西兵团主帅,王猛便以家事为由,辞职而走。冉裕当时并没有多想,还以为王猛是张屠提拔起来的人,担心王猛报复他呢。结果无论冉裕如何挽留,王猛还是要走,冉裕就给王猛十两黄金,让他作路上的盘缠。

    王猛早就计算过高敬宗的实力,高敬宗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更让王猛感觉不可思议的是,北府军不仅胜了,而且胜得干净利落。

    王猛突然发现经过高敬宗蒙县这一仗,燕国南征军团十五万兵马尽没,燕国恐怕已经失去了镇压高敬宗的最佳时机。苻坚为了拖住慕容隽的手脚,事实上采取了两步棋,让王猛暗助高敬宗为其一。另外一步棋则是贿赂鲜卑族独孤部独孤步根,让其相机在北方草原挑起事端。分散燕国注意力。

    然而让王猛并没有想到的是,高敬宗这颗原本的死棋居然离奇的活了。

    这些日子以来,燕军反攻睢县的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所有北府军百姓的心头,他们在北府军的日子过得虽然穷困,但是最起码有人格尊严,而且还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们早已受够了鲜卑人的奴役,对鲜卑人有一种深深的恐惧!

    现在高敬宗以少敌多,大胜燕军的消息传来,睢县百姓心中的大石没有了,他们都尽情的欢呼雀跃着,相互祝贺着,他们满腹希望,只要没有胡人侵略,他们可以安稳的种田,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此时邺城沉浸在欢乐的喜悦中,沉浸在美好未来的憧憬中!

    “都督万胜!都督万岁!”

    类似的欢呼声如海啸一般,让整个睢县集体陷入疯狂!

    王猛用手指慢慢的敲击着桌面,不一会儿,一名同样青衫仕子模样的人就坐了过来。

    王猛不紧不慢的问道:“我要知道蒙县之战详细情况。”

    青衫仕子低声道:“详细情况尚未查出来,不过却知道燕国此战大败,元气大伤。”

    王猛低声问道:“元气大伤!”

    青衫仕子将一张纸条悄悄塞进王猛手中。

    ……

    谢玄醉熏熏的迈着踉跄的醉步,返回院中,透过几盏油灯的昏暗亮光,远远的看着谢道韫。却见谢道韫正怔怔的着着一张画。谢玄走近一看,却是谢道韫的手笔,画上是一副站在轺车的高大而年轻的男子,大袖飘飘,宛如天神。

    (本章完)

第255章 兰亭序

    谢玄看着谢道韫默默的暗道:“这是何苦呢?”

    谢玄并没有敲门,而是陡然推开房门,抬步而入。此时谢道韫抬眼睢了一眼谢玄,脸上出现一片红润,赶紧匆忙把手中的画像藏起来。

    谢玄道:“藏什么藏,已经看见了!”

    谢道韫神色有些惊慌。

    “哦!”谢玄又眨了几下眼睛笑道:“我这里有一封告身,是陈司马招募算师。”

    谢道韫像一个做错事了小女孩,不敢正视谢玄的目光。

    “无所谓的!”谢道韫道:“幼度想去就去吧!”

    谢玄又道:“这个算师可是可直接向高都督负责的,每日一次逞送帐目。”

    谢道韫将一个包裹得挺严实的青色卷轴物件拿了出来:“给你!”

    “什么?”

    “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兰亭序?”

    谢玄不解的道:“你从三叔那里偷来了?”

    谢道韫点点头道:“不错!”

    “难道你不要把它还给王二郎吗?”

    陈郡谢氏之女谢道韫下嫁王羲之之次女王凝之,除了有王羲之与谢奕早年之约的原因之外,其次就是这个《兰亭序》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