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晋无敌铁军-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郗超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开口。临行时桓温曾向郗超透底,如果实在不行,就向高敬宗许下婚事,命其前往襄阳求亲。来到睢县亲眼看到北府军的实力,郗超随即打消了这种念头。一个庶女,三个月前嫁于高敬宗为妻是恩赐,现在却等于羞辱了,弄不好还会反目成仇。正应了那句话,此一时彼一时。

    不过,这次出使北府军,至少让郗超明白一件事情。北府军的实力绝对不像原来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弱,而且高敬宗的身份,也是一个大谜团。高敬宗虽然自说自己在梁郡崇法寺长大,郗超早就动员了手中的力量去调查,整个梁郡境内居然无人听说有这么一座崇法寺。

    事实上这也是高敬宗考虑不周,后世商丘境内确实是有这么一座古寺,这么古寺却是北宋时期建筑的,距崇法寺建立还有七百多年时间呢。另外是郗超可以断言,任何一个佛寺绝对培养不出高敬宗这样的人物。

    此时,郗超隐隐感觉有些不安。因为高敬宗的出现,这让桓温的大业似乎出现了极大的变数。郗超翻身上马,挣扎一番,冲高敬宗道:“贤弟,为兄不知道你从什么渠道得到慕容隽将不久于人世的消息,为兄也不想知道你的消息渠道,但是为兄却给贤弟提个醒,慕容隽不会那么容易死的。”

    望着郗超、桓熙等人的背景,高敬宗怔怔出神。

    看着郗超肯定的目光,高敬宗顿时陷入了迷惑之中。难道是西府军还有更加隐秘的消息渠道?可是历史上慕容隽就是在两个月后升平四年元月二十四日病逝。

    难道是记忆有误,还有是因为自己这个异世蝴蝶的出现,历史已经出现了偏差?或是历史强大的复原性开始小显神威?

    自己已经义无反顾,宁愿选择在这历史前面撞得粉碎。而自己身边这些兵马,却是真真切切在这个时代的,而不是如自己一般穿越而来。按照原本的历史,北府军也不是在这个时候成立的,北府军百万军民,应该惨死在这个寒冷的冬天。

    就在高敬宗浮想联翩的时候,突然又一队人马出现在睢县南方。

    升平三年十二月初六,大晋朝廷的宣诏使,秘书省秘书郎、散骑常侍王坦之率领一行二十四人的宣诏使团抵达睢县,正式向讨贼大都督高敬宗宣示大晋朝廷任封爵节的诏命制文。

    第二天晌午,在睢县县城南的校军场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宣诏使王坦之代表皇帝向高敬宗授予象征着开国称王权力地位的双旌双节。

    这一天,北府亲卫军两个步兵团一个陌刀军,一个骑兵团,共四个团一万余将士士兵全副武装开赴校场,以队为单位站成方阵,静静地等待着仪式的开始,等候见证自己的统帅正式成为王。另外北府军将成为历史。因为既刻朝廷正式给予北府军正式编制和番号。

    王坦之等二十四名宣诏使,各捧圣旨,分列众将官阵前。几乎同时,王坦之翻开圣旨朗声唱道:“升平三年十一月丙辰,大晋皇帝制曰:国之大事,在戎在祀,朕承国祚,河山破碎,海内板荡。边夷獗猖,奸贼肆掠,伪帜滥扬,止征诛不能克难,非讨伐无以定边。周公议五爵,白旌黄铖,励砺赏罚。讨贼大都督,都督五州军事、夏邑县侯高敬宗,御敌摒寇,夷狄闻之丧胆,巡边戍境,三军因而振奋。故制龙旌虎节,金印紫绶,委诸封疆,拜以藩国……

    听到这里,高敬宗的脑袋感觉顿时不够用了,晋朝不是没有异姓王,至少晋朝的朝廷承曹奂为异姓王。但是大封异姓王是在皇帝势弱的时候才会封,一旦封异姓王,就意味着一个朝代由盛转衰或即将灭亡。乱世时的异姓王最多。

    现在东晋朝廷居然要封自己为夏王,这是高敬宗从来没有想到的。最让北府军诸将校和官员高兴的当属长史崔逞了,他如今已经在短短三个月内连续升官,从最初六品参军,正式升为正四品国相。

    咸宁二年(277年),晋武帝又制定了王国置军的制度,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不同级别可置不同数目的军,如高敬宗的夏国,辖县二十五座,属于大国。可以按照规定置上、中、下各五千军队。

    高敬宗举起双手接过圣旨,高呼:“臣高敬宗奉旨谢恩!”

    一万余北府军将士皆振臂高呼:“谢陛下隆恩!”

    王坦之身后的宦官则捧着蟒服、梁冠、金印、紫绶、龙旌、虎节一一上前。

    高敬宗每接过一样,便高呼谢陛下隆恩!

    高敬宗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低声道:“通知政务厅、法务厅和军务厅各职司主事以上级别官员,以及军中将领,我有话要说……”

    魏大福策马而上,快速传达命令。

    高敬宗此时拿到册封圣旨,就知道这个消息传开,他和桓温再无缓和的可能了。桓温为灭成汉灭国扩土两千余里之功,又无匡复晋室,两次北伐之勋,却仍旧只是一个大司马的虚职和南昌县公的爵位。而高敬宗如今已经是上国王爵,一旦桓温见到也要按制向高敬宗执臣子之礼。如果桓温会忍才是怪事。

    更何况,封高敬宗为上国国王,按照规定夏国军只有保留上军、中军和下军三军,一万五千兵马。等于说要裁掉北府军的九成五。

第289章 君臣有别

    众人到达都督府议事大厅,高敬宗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讲话。徐敬宣满脸担忧的交给高敬宗一叠文稿,高敬宗匆忙打开一看,顿时脸色大变。

    不明所以的北府军文武官员看到高敬宗,整齐高呼:“臣等叩见大王!”

    高敬宗“列位免礼,入座!”

    尽管高敬宗弄了一套后世的桌椅,可惜这个时代人对此并不认可,至少并没有在北府军内部形成时尚,纷纷跪坐在地。

    高敬宗此时已经方寸大乱,坐在主座上,却神游体外。临行时,郗超告诉高敬宗慕容隽“重病”可能只是一个烟雾。高敬宗其实并不知道,慕容隽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飞扬跋扈,惹怒了大燕皇叔慕容评,而这个慕容评则与皇后可足浑氏关系暧昧,二人一合计,随既下黑手对付慕容隽,慕容隽一时不察,被可足浑氏与慕容评联手暗算了。

    可是在这个时空,随着慕容垂战败,慕容德战败,燕国损失二十余万兵马,加上拓跋鲜卑在北方暗算慕容恪,燕国局势几乎有失控的危险。所以可足浑氏和慕容评根本就没有对慕容隽下毒。高敬宗满怀的希望,自然因而落空。

    其次是王猛大意失荆州,徐敬宣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情报头子,如果不是王猛故意泄露线索给徐敬宣,他根本就追查不到金玉阁,王猛的本意是利用死士,假装熬不过刑,“招供”毒害高敬宗的幕后真凶,从而斩断北府军与东晋朝廷招安的可能。然而徐敬宣却搂草打兔子,意外捕获一条大鱼,冗骑长史、核心骨干渤海高柔。

    在这一起乌龙反间谍事件中,高柔透露了一个惊天的阴谋。慕容隽不仅装病,而且还在借刀杀人。利用高敬宗这把刀杀掉朝廷中的异已份子,强化皇权。

    高敬宗一时之间也无法断定情报的真伪,宁原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燕国的政局,远比高敬宗想象得要复杂得多。在高敬宗的印象中,慕容廆之子慕容皝自称燕王,建立前燕。慕容皝之子慕容俊灭冉魏占领中原,十六国中前燕、后燕、西燕、南燕都是慕容部建立的。而且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慕容皝的儿子中,居然出现四个开国皇帝。

    这是一个在任何一个皇室中非常不正常的现象,自从慕容廆时代,他与兄长慕容吐谷浑闹翻了,从而从慕容部分裂出一个形影力相当强大的部落吐谷浑部。到了慕容皝这一代,同样内斗不止,慕容皝干掉了他的兄长建威将军慕容翰,同母弟征虏将军慕容仁、广武将军慕容昭。到了第三代慕容隽时代时,无论是慕容恪、慕容垂还是慕容德,只要有些才华,都被慕容隽猜忌。

    然而,这种大规模的内斗非但没有把燕国一步一步托向灭亡,反而让慕容部从区区东部鲜卑一个小部落,一跃成为鲜卑族的龙头老大。

    高敬宗在这个时代,慢慢思考,终于发现了慕容部繁荣而强大的“秘密”,杀戮就是慕容的特点,他们就是依靠杀戮来提升整个部落和国家活力的。旧有的勋贵因为富贵到了极点,已经到了不思进取的时刻,所以,为了给新晋的贵族一个晋升的机会,杀戮必须进行。

    事实上这不光是慕容部的“秘密”,同样也是华夏民族的内斗根源。不过,华夏比较文明,这种“权力”的洗牌,通常都是通过变法,或王朝更替而实施的。事实上数千人来,每一次朝廷更替,无一例外,都是新的旧族被掀起,新的贵族成立。等新贵族变成老贵族不思进攻,国家要么灭亡,要么通过变法而延续……

    一得一失之间,得总比失去的多,因此谁也不会把这种权力游戏,规模杀戮当当成一回事。事实上历史“暴君”也在玩这种游戏,结果他玩漏了。推举了科举,想要利用寒门,关陇贵族、以及山东贵族(既隋唐七宗五姓)以及江南贵族朝廷洗牌。在老贵族的反扑下,大隋朝灭亡了。

    事实上,在历史上慕容隽被杀,未必是慕容评与可足浑氏的私情,或者掺杂着老贵族反扑的因素。不管真正的原因如何,高敬宗必须从现在开始调整战略部署,一举灭亡燕国,占领中原的战略目标,眼下已经不具备实现的可能了。

    如果不是因为慕容隽暗中放水,高敬宗的北府军根本就不具备打败燕军的战斗力。在后世被高句丽棒子吹上隋唐六征“胜利”,不过是杨广与李世民,同样玩了一手借刀杀手,其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削弱不受朝廷掌握的军队,加强皇权。

    高敬宗的酂县之胜,与蒙县之胜,同样都有这种胜利因素。如果高敬宗仍旧抱着北府军拥有与燕军野战的实力,那样他会死得很惨。

    高敬宗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徐敬宣再三提醒高敬宗,高敬宗这才真正醒悟过来。高敬宗咳嗽一声,指着身后的地图道:“根据可靠消息,燕国在开春之后,必定会大肆反扑,届时,从廪丘、定陶、陈留、黄墟、睢县,宁陵、高平、昌邑,酂县,符离、相山,都有可能重新成为战场。我们在冰雪融化之后,必须东向青州方向迁徙百姓,当然也可以向南,在司吾山以南的鬼蜮,如果人力充足的话,或者可以多开出五百万亩农田出来。那我们就可以多养活几十万人。”

    籍戡笑吟吟的道:“在短短数月之内,燕国已经损失二十余万军队,这人头可不是韭菜,割掉一岔,几十天就可以长出来。损失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军队的燕国,恐怕也需要休养生息吧!”

    “不就是打仗吗”陈大司马陈应笑道:“咱们北府军又不是没有打过仗,值得让数十万百姓转移吗……”

    见他如此惫懒,高敬宗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作为军中元老,高敬宗也不能不给籍戡面子,哪怕籍戡说得没有道理,他也只得听着耐心劝导。可是对于陈应高敬宗可就没有这么客气了,高敬宗咬着牙道:“你说的倒是轻松,从定陶到酂县,从陈留到昌邑,这都是一马平川,万一防线出现漏洞,漏出数千燕国骑兵,他们既不为杀人,也不为抢劫,只图毁坏,就可以在一个月内,把咱们数十万军马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毁得精光。你可知咱们北伐用去了多少家底么?”

    陈应看着几乎要吃人一样的高敬宗,顿时吓得连连告罪。

    崔逞疑惑道:“大王,能不能不迁徙百姓,或者少迁徙?”

    “不能!”高敬宗绝然道:“这件事没有半点可以商量的余地。”

    崔逞道:“这……”

    籍戡刚刚想张嘴,还没有来得及开口,突然高敬宗“啪……”一声巨响,高敬宗重重拍在案几上,案几上的笔墨纸砚乱跳,众人被吓了一大跳,望着高敬宗的目光,变得不同。

    此刻,众人已经意识到了,如今他们已经君臣有别了。

第290章 入质

    “此事本都督不是与列位商量,而是命令必须无条件执行!高敬宗气度雍容,双目炯炯,厉声喝道。目光如电,缓缓扫视众人。

    众人神色各异,有的困惑,有的迷茫,有的惶恐,也有的沮丧……众人互相对视,皆沉默不语。

    陈应察言观色的看着高敬宗:“都督有命,臣不敢不从!”

    崔逞一头雾水:“真的如此严重。”

    “人命关天!”高敬宗叹了口气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籍戡一愣,转眼看崔逞,却见崔逞的神色顿时凝重起来,两只眼睛直视着高敬宗,高敬宗舔了舔嘴唇:“咱们从去年春天开始收拢流民,人口越来越多,却坐吃山空,不满诸位,明年如果没有粮食产出,本都督也无钱买粮,像现在一样渡过粮荒。把希望寄托在燕国朝廷仁慈上,这就等于把自己的脑袋送上去,任人宰割。本都督不敢赌……”

    崔逞不悦道:“燕国铁骑一日可达进退二三百里……咱们能逃到哪里?”

    “向南!”高敬宗不假思索的道:“向南,迁徙至司吾山以南,淮水以北地区!”

    陈应道:“那燕军铁骑从邺城出发,不过半个月功夫,就可以追至司吾山!”

    “他们要是敢追至司吾山,本都督不介意再上演一出马陵之战!”高敬宗道:“江淮无险,唯有马陵。田洛!”

    “末将在!”

    高敬宗道:“你部就负责帮助崔国相转移百姓。待百姓转移之后,就在马陵古道,重修马陵关,无论燕国届时有多少敌人进攻,你要给本都督守住马陵古道,不放燕国一兵一卒南下!”

    田洛出列抱拳道:“末将领命!”

    高敬宗突然拿起鹅毛笔,在地图上画起一道线。自陈留、濮阳沿黄河而下。(备注,这个时期黄河与后世河道不一样,要更偏向北方。)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在高敬宗脑袋中,慢慢形成。燕国铁骑举世无双,就算效仿翼骑兵打造的北府军骑兵可以在野战上战胜燕军骑兵,无奈的是,北府军骑兵数量实在是太少。

    战争根本不可能完全依照自己想法,敌人也不会完全被自己牵着鼻子走。如果燕国采取下驷对上驷,上驷对下驷的办法,用一部分骑兵,根本不与北府军骑兵交战,而是在中原大地上兜圈子,那样北府军仍会被动不堪。

    “本都督再次重申,这次只是战略撤退,转移百姓,利用稳定后方发展生产,而不是逃跑!”高敬宗道:“燕国不会我们顺利完成战略撤退,所以军方必须做好打恶战,打苦战的准备。当然,我们也不能做出一副被动防御的架势,开春冰雪初融,各中郎将府,立即大张旗鼓,分别自濮阳、廪丘以及郯县开始佯动,声势要作足,要让燕军看到我们仍有攻取河北的决心……这个问题,等会军备会议上会详谈。”

    “关于移民和垦荒置田,我们要做好我们长远规划!”高敬宗道:“江淮鬼蜮,几乎所有土地都适合垦荒置田,只要粮食压力不是那么大,有些地方尽量也保持其原生态。如果是比较适合草料生长的地方和湿地湖泊,就没必要强行改造成农田了。在种植粮食的同时,经济作物也要种植,比如桑麻、油菜各种果蔬。”

    籍戡有些功利,反驳道:“大王,种植桑麻能织成衣服穿,这些蔬菜瓜果也就吃着,不如都种成了粮食,粮食能填饱肚子啊,瓜果只能解馋。”

    高敬宗解释道:“别看瓜果好像填不饱肚子,因为它们能够补充糖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体力增长是很有用的。此外,油的作用也很大,难道你们没现炒菜用油、吃饭有肉的人家,米面会消耗很少么?这些东西看来似乎不能填饱肚子,实际上却会让我们不用消耗那么多的米粮。”

    高敬宗给江淮鬼蜮的战略定位,就是短期来说作为北府军的第一个根据地,承担起全军的主要经费与粮食来源;长期来说作为安西唐军北上的门户,能够在养活本地人口之余承担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驻军与商旅)。但是这里显然并不适合作为一个大国的中心区域;工业,只是少量的制盐,再下一步,北府军要在淮河下游考虑建立船厂,然后进行铸币,只不过目前尚未找到足够大的铜矿与银矿,要铸造金属货币还欠缺一点实物条件,所以这事暂时便只是处于计划之中。

    崔逞道:“大王,如今业已封国,而政务厅、法务厅,军务厅,则无存在的必要,不如按照裁撤?”

    “那也未必!”高敬宗点点头,莞尔笑道:“以后咱们夏国,也要效仿晋国,成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御史台,当然也要注意避讳,改易官员就行了,中书省称为左内史府,门下改称为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六部则改为统一改成六院。礼部改称礼宾院……各应职司,参照晋国。”

    北府军文武,如今的夏国文武官员满面春风。尽管国高敬宗这个国,比晋国、燕国、秦国规格上低上一等,事实上在场的众人相信,与燕晋秦凉同等并列,只是时间问题。

    籍戡神色凝重的道:“王上,此事是不是要慎重考虑一下?”

    崔逞不屑地道:“大王,晋主如今见我夏国兵威之盛,故而心生怯意,所以百般拉拢,以图平息兵戈。”

    徐敬宣沉吟道:“也许是,又或许……只是缓兵之计。臣收到线报,在大王举兵北伐不久,晋国四万大军突然整装待,似有异动,可是不久,却又突然解除了紧急状态,不知出于何故,如今想来,恐怕晋国曾经有过想趁大王,谪仙城空虚的机会,袭我腹心的打算,后来不知出于何故,已打消了这个念头。”

    说到此处,徐敬宣心有余悸地道:“幸好,他们又打消了主意。不然,当时大军在外,一俟晋国精兵直扑后方,全军震动恐慌,军心士气尽丧,到那时便是一处败、处处败,真是不知该如何收拾了。”

    “天下的好机会,他们错过了!”崔逞笑道:“大估大王!”

    众人齐道:“天佑大王!”

    高敬宗冷笑道:“卧榻之旁,岂容他酣睡?晋室不会这么放任我们在江淮发展的,他们一定会伺机……这次晋室封本都督为夏王,看似宽厚,实则不然。今日之后,本都督要随王宣使一同返回建康。”

    “什么?”众人大惊失色。

    “这怎么可能?”籍戡绝然道:“大王不可答应!”

    崔逞急道:“大王绝对不能前往建康!”

    徐敬宣道:“我就知道他们没安什么好心。”

    陈应道:“大王不能去!”

    “这件事情,还真不能不去。”高敬宗苦笑连连:“一旦本都督借抽不开身,不去建康,那么以臣面君,理所应当,到那时,臣不奉诏,君要讨伐,便是天经地义了……”

    一些将领当时就暴发了:“打就打,谁怕谁啊!”

    “说得跟咱们北府军不能打仗一样。”

    “只要他们敢动手,老子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何这样红……”

    高敬宗伸手虚压,众人皆立即闭口不言,大厅内顿时哑雀无声。高敬宗道:“本都督,还真不能不去建康!”

    一看军方将领面色不忿,高敬宗耐心的解释道:“咱们如今单独对抗燕国有几分胜算?”

    众人皆低头无语。

    “胜算不足四成!”高敬宗道:“这是本都督连夜推演的结果,这个结果还是在我军建立水师,形成战斗力,可以保住黄河、济水防线的前提条件下。如果晋军再北上,咱们没有半点机会。”

    崔逞道:“都督,咱们不是已经跟西府军缔结盟约了吗?”

    “你啊,想得太简单了!”高敬宗微一蹙眉道:“本都督顾虑的是,一旦本都督不奉诏面君,东晋朝廷就会拿着大义之名,扣上乱臣的帽子,桓大司马是会很乐意吞并我们,壮大他自己的。不过此事倒也不是无解,本都督去建康又能何防,他司马聃敢杀我不成?咱们北府军又不是离开我就不能运转了?”

    “可是……”

    高敬宗不等众人发问,就下令道:“按制我们夏国,可置上、中、下三军,每军各五千人。现将亲卫中郎将府,一分为六,分置步军,中垒、屯骑(重装骑兵)、越骑(轻装骑兵)、陌刀。籍帅任夏国护国大将军,统帅王六军。

    “封副帅升任辅国将军,全权负责西线战事。”

    “魏大福任护军将军负责睢县内外防务。”

    “胡光任领军将军,负责青州军事。”

    “蒋方任屯骑校尉。

    “刘云飞任越骑校尉”

    崔逞任夏国相兼掌左内史府,陆永华掌右内史府,陈应掌司会府、张玄之掌司宪府,原各职司主事,顺格升为掌院。

    既日起,成立夏国内阁,崔逞为首。陆永华为副,籍大将军,封将军、田将军三人代表军方入阁,左右内史府、司会、司宪四府六院共十三个席位。遇到不决大事,内阁商量解决,少数服从多数,超过半数,可颁布实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