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武双状元-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望远处一看冰山,山蹦地列,冰山像坍方一样,大小的冰块,大的几十万吨重,小的也得几万吨,从上而下直奔皇上,唐浩男大军砸来。

  皇上还有唐浩男这时心里惊慌,他们心想,看样子这次出行不利,我们今天定会死在这里无疑。


第五十九章 黄虎归天


  冰上的塌方声大约经过了半个时辰,由于距离很远,冰块渐渐地停顿下来了。

  这时,唐浩男往冰山塌方处一看,有几朵雪莲闪闪发光,唐浩男指了指雪莲对皇上说:“皇上、您看、那就是雪莲吧。”

  皇上听了,十分高兴的顺着唐浩男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冰块隙缝里、有一片东西放光华,枝叶上朵朵放光像莲花,猛眼看它美玉无瑕,真是稀奇的宝物不虚假。

  大家齐声说万岁:“您真是洪福齐天,娘娘福寿天齐,太后玉体转安,那可能就是人们传说中的雪莲。”

  皇上看了大喜:“好、老天有眼,皇太后的病有救了,你们在此等候,待朕亲自去采摘雪莲,给母后治病。”

  唐浩男看了看去采雪莲的路遥远,遍地是冰块,十分陡峭,而且冰山有千米之高,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

  路途又十分的滑,靠人力根本就接近不了雪莲,就是花费上九牛二虎之力,也恐怕是凶多吉少性命难保。

  唐浩男想了想,然后对皇上说:“万岁还是让微臣去试试吧,您是一国之君,尊贵之体,怎么让您去采摘雪莲冒险,还是让我去吧。”

  皇上听了,不高兴地说:“皇义子,还是朕亲自去才能救得了我的母后,你就让朕前去尽尽孝心吧?”

  状元听了,连忙阻拦说:“万岁你的孝心,天地可知,日月可表,要不然,您是不会长途跋涉,不远万里的来到这里?请您还是让我去吧。”

  这次大黄一路随军走来,不吵也不闹,只听见它忽然大叫两声。

  唐浩男听了奇怪的问:“大黄、你想去采摘雪莲吗?”大黄哼了两哼。

  状元高兴地说:“万岁、大黄要去采摘雪莲,我们就让它去吧。”

  皇上听了吃惊地说:“大黄能行吗,它毕竟是动物,它有人的智慧和灵感吗?它能担当此重任吗?”说罢,皇帝看了大黄一眼。

  大黄听了哼了两声,好像懂得了皇上的担心。唐浩男想了想说:“大黄你愿意去摘雪莲孝敬太后吗?”

  这时,只见大黄四蹄腾飞,在滑滑的冰块上,就像长上了翅膀,腾云驾雾般的奔雪莲方向而去,它来到雪莲跟前,大黄叼起了一朵最大的雪莲就往回跑。

  这时,众人又听到了山崩地裂的响声,咔嚓嚓……咔嚓嚓作响……看到了冰山下的冰谭中,瞬间裂开了一条大逢,紧急时刻,只见大黄一跃而起,想跨越过来……

  可是这条缝袭越来越宽,黄虎的头在冰川的这一边,身子掉进了冰窟窿,黄虎用力一窜,也没有窜出冰窟窿。

  这时,只见大黄把头一摆,用力把雪莲花扔了过来,雪莲花被甩掉了一个花瓣,可是这朵掉了一个瓣的雪莲花,像长了退一样的飞向皇上身边。

  唐浩男看了当时的情景,他被当前的一幕吓傻,他急忙喊:“大黄,快用力上来……上来……”

  现在,因为大黄陷得太深,冻得浑身哆嗦,嗷!嗷!嗷叫了几声……已经无能为力,它流下了两串眼泪,慢慢的掉进了冰窟窿,再也没有上来。

  唐浩男看了放声大哭,就如失去了亲人一般,锤头顿足,哭声震动千里冰山,万里冰川,响起了荡荡回音:“大黄啊大黄,你随我征战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

  唐浩男含泪哽咽的说:“你多次救主,你曾经吃了虎气成大黄,随我出征到边疆,满身中箭腿受伤。”

  “背敌元帅救兵将,也懂得擒贼先擒王,可惜你没有死在敌人的刀枪之下,今天你却丧身冰山冰潭上”

  说吧又继续大哭起来,皇上和御林军将士看到这一幕,也都留下了悲伤的眼泪,心里也都发出来不同的伤悲。

  皇上看了,也伤心过度,他悲痛的说:“黄虎为救母后采取雪莲,深落冰谭,等朕回朝,请和尚给它做三天的法事,一定给他超度,世世永不受苦。”

  说着,说着,冰谭又合拢了,接着从冰谭里冒出来了一个白云色的大黄,站立在冰山的冰谭上空,它还在环视着唐浩男和皇上还有御林军。

  唐浩男恋恋不舍的看着站在冰谭上空的大黄,怎么喊它也不会叫了,怎么召唤它它也与昔日不同了。

  也不会应了,就凭唐浩男喊的声音再大,大黄好像什么也听不见,没有一点儿反应像聋哑一样……

  皇上得到了雪莲,带领人马,快马加鞭回到宫中,熬制了雪莲汤给太后喝了,皇太后蓉蓉喝了半碗雪莲汤。

  病情立时好转,喝了三天,太后的病痊就愈,完全恢复了以前的正常,恢复了以前的活力和慈祥。

  皇上下旨,找来了和尚,给大黄做了三天的法事,超度大黄亡灵,让它到天堂享福,不能在人间受罪。

  这天,蓉蓉娘娘知道宫里来了和尚,她忙问:“皇儿,你找来和尚进皇宫内院做什么事情?”

  周立听了把大黄这次去冰山采雪莲、大黄身陷冰窟窿,一命呜呼的事情跟太后详细的说了一遍。

  皇太后蓉蓉听的如痴如醉,过了一会,她很惋惜的说:“大黄为了救本宫疾病疾病陷入冰谭,让本宫心中十分难过,万分不安。”

  皇太后在后宫,天天也在辛勤的劳动,天天为大黄超度,皇上见皇太后身体恢复原状,这天,他问太后:

  “母后我问你一件前朝的事情,父皇在料理朝政时,有一位边关于元帅,被父皇斩杀在午朝门外,您还有这一方面的记忆吗?”

  “这么些年了,皇儿为何又提起此事?”皇太后听了,惊讶的问。

  皇帝迷茫的说:“母后,孩儿这次去冰山采雪莲救母后,在途中遇到了一队娘子兵,拦住了我们的去路。”

  “这伙娘子兵之首领,就是前朝于元帅之女,名字叫玉儿,他拦截孩儿是为父报仇,是不是于元帅,有真正的冤屈,惨死在午朝门前?”

  皇太后蓉蓉娘娘听罢惭愧的说:“皇儿,这一件事情,虽然时隔多年,母后还记忆尤新,历历在目……”


第六十章 于元帅冤死


  “以前母后跟你所说的,忠烈祠里的于元帅牌位,就是这位这位玉儿的父亲于元帅,他确实是一位忠臣良将,是你父皇错杀了于元帅。”

  周立皇帝听了,十分有趣也十分紧张的问:“,母后,这些都是为什么?”

  蓉蓉听了接着说:“这件事情,还是你父皇没有疯狂的时候所发生的,事后,把你父皇后悔的一场大病,卧床百日不起险些送命,多亏御医精心护理,你父皇最后才醒了过来。”

  “你父皇清醒后,派人找于元帅的家人,结果杳无音讯,就在祠堂中给他立下牌位,还了于元帅一世的清白,过后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皇上周立听了,急忙追问:“母后,父皇是为啥错杀了于元帅?”

  太后听了周立的问话,她低着头说:“此事说来惭愧,那时,于大元帅年轻气盛,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立下了赫赫战功。”

  “是你父皇要嘉赏于元帅,把他招回了京城,赏给他黄衣马褂,金盔金甲,还有顶戴花翎,战袍一身。”

  这时,蓉蓉娘娘叹了一口气继续说:“唉!由母后在大殿上亲自给他戴上顶戴花翎,那时母后我年轻貌美,二十五六岁的芳华。”

  “因为,于元帅是马上的将军,不知道宫里的规矩,我给他带花翎时,于元帅看了母后一眼,才遭此杀身大祸……”

  太后继续叙述者这个时隔多年的故事:“那时候朝里的规矩,皇后给大臣戴花翎时,是不准抬头看的。”

  “如果抬头看了娘娘的容貌,是该杀头的,这个事情,被朝中的文武大臣都看见了,这时有一个大臣就是贺萨望的父亲。”

  “他的名字叫贺奎,早就有心想除掉于元帅这个忠臣良将,连忙上前奏本说,于元帅偷窥娘娘的花容月貌该斩。”

  “这时,你父皇大怒,让武士将于元帅推出午门、午时斩首,文武百官都跪下求情说,于元帅是马上的将军,年轻气盛。”

  “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不懂得宫里的规矩,求你父皇网开一面,不要杀于元帅,这时,你父皇左右为难,于是就赦免了于元帅的死罪。”

  谁知贺奎在朝堂上又奏到:“皇上,宫里的规矩是先皇立下的,皇子犯法与民同罪,于元帅犯了罪就该斩首,如果赦免了他,以后怎能服众。”

  皇上听了,这件事情原来也是贺贼家作为,看样子他的爹爹也是个个奸臣,与贺萨望同时一丘之貉。

  娘娘继续讲解:“那时,你父皇左右为难,也舍不得斩于元帅,因为他战功显赫,怎奈,贺奎说前朝的规矩不能更改,于元帅偷窥娘娘该死。”

  “就这样在贺奎的催促下,你父皇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不得不将于元帅斩了。”

  “你父皇斩了于元帅,酿成了大错,因为于元帅在军中,十分受将士的爱戴,军纪严明,赏罚分明,爱士兵如子,威望很高。”

  蓉蓉停顿了一会继续说:“那时,皇儿你还没有出生,于元帅被斩后,边关众将士,齐聚京都。”

  “都来为元帅伸冤,讨个公道,为元帅报仇雪恨,在那次风波中,险些儿断送了我们皇家的万里锦绣江山。”

  “多亏了前朝众位元老出面,好不容易才平息了这一场乱局,你父皇临癫狂前,还念念不忘着这一件非常揪心的流年往事。”

  “他错斩了于元帅之事,这件事的确让你父皇和母后后悔了一辈子。”

  皇上周立听了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半天不语,过了一会皇上说:“难怪他的女儿在奇山上,聚集人马,想杀害于我,原来是为她父母报仇。”

  “前天,孩儿答应他的女儿,等朕回来问问母后,如果于元帅是冤枉的,就还他一个清白,母后你说,我们是不是还要调查一番?”

  皇后娘娘听了连忙说:“皇儿,此事不易大张旗鼓,恐怕再一次伤害了我们皇家的尊严,的确是你的父皇冤屈了好人。”

  “于元帅是一个性格耿直,没有一点坏心眼的忠臣良将,也是我们历代朝中最年轻的帅才,孩儿你如果想给于元帅平反。”

  “那你就把他的坟墓修造一番,立上碑,刻上碑文说,于元帅是一代英豪,忠烈之士,为皇家忠烈双全,让世人知道就好了。”

  周立听了,对娘娘说:“皇儿听从母后的建议,要不我先问一问六王爷如何?”

  娘娘蓉蓉说:“皇儿,你也老大不小了,好吧,朝中之事还是由你做主,你问问六王爷也好,显得我们没有皇家的大度风范。”

  次日,皇上上朝,文武大臣山呼万岁已毕,皇上问明了六王爷和前朝的元老们,前朝的于元帅之事。

  六王爷听了说:“皇上,确实于元帅死的冤屈,使众将士险些造反,众将士骂你父皇是昏君,错杀忠良将。”

  “事后,你父皇后悔莫及,在忠烈祠中给于元帅立了牌位,以表对于元帅的愧疚,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伴君入伴虎。”

  “自古以来,大臣在皇上面前有话不敢说,就形成了,话到舌尖留半句这一说法,皇上没有知己,没有朋友,所以,就变成了孤家寡人,皇上我说的这些,你不会生气吧?”

  皇上听了慎重的说:“六王爷有话尽说,我不能走父皇的道路,让我也变成孤家寡人,让天下人指我为昏君,我要在这一世中,做一个有道的明君。”

  六王爷听了,心里跪下说:“好,恕我直言,于元帅的事,他没有一点的非分之想,是我们皇家欠人家的,也是咱皇家的耻辱。”

  “皇上,我们应该给于元帅修造坟墓,立上碑文,贴出告示,昭告天下,封于元帅为忠义之士,给于元帅平反,让世人知道皇上是一个明君。”

  皇上对六王爷说:“于元帅有一个女儿,现在在奇山,要不封他为孝女。”

  六王爷听了大喜说:“好、忠良之士还有一个后人,也不枉于元帅忠义一生。”


第六十一章 尼姑上朝


  就这样,皇上派人给于元帅,重修了坟墓,立了碑文,昭告天下,封于元帅之女为孝女,封于元帅为忠烈候,还了于元帅一世的清白。

  告示一出,全国上下一片欢腾,都说现在的皇上,是个有道的明君,事情过去了大概半个月有余,午朝门外来了一个尼姑,说要拜见皇上。

  皇上和文武大臣正在议事,小顺子急忙报知万岁,午朝门外有尼姑拜见万岁。

  皇上听了,心里疑惑:“怎么尼姑来见朕上朝,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想罢连忙说:“进见!”

  这时,这时,大殿上走进来了一个年轻尼姑,皇上一看,原来是奇山孝女于玉儿,只见她一身道姑打扮,身穿皂衣,高高的发髻,有几分的少女芳华的秀气。

  这时,道姑跪下说:“万岁贫尼来见万岁,是来谢过万岁您的,您给我的父亲昭雪平反,还了我父亲的一世清白,贫尼谢谢万岁。”

  皇上看了,高兴地说:“你就是在奇山,刺杀于朕的侠义女子于玉儿?现在朕已经封你为孝女了。”

  只见那女子单手立掌手摇佛尘:“无量天尊、万岁、贫尼没有名字,我的名字已经尘世中风化掉了,现在我的法号叫慧儿。”

  皇上听了伤心的说:“于大元帅一生没有别的亲人,就是你这么一个女儿,你还是还俗吧,不要做尼姑了。”

  慧儿听了还是的话,坚定的说:“我虽是他女,可我看破了红尘,不留恋世间的一切,我还是在空门修行吧。”

  这时,唐浩男说:“慧儿你好,我是唐浩男,虽然你看破红尘,忘掉了心中的烦恼,可是你父亲有你这么个女儿,我觉得太残忍了。”

  小尼听了,看了看状元一眼,她接着说:“贫尼现在已遁入空门,没有觉得什么是残忍,什么是善良?施主如何说出如此的话语?”

  浩男继续说:

  “慧儿、你忘去了红尘之苦,你忘掉了你的父母,你的父母盼你在人间给他们平反,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可是你却忘记了给你的父母续香烟火,这是你的自私和残忍。”

  慧儿听了说:“世间之事,贫尼不再留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都是过雨的烟云,人生如梦,何时能醒,世间的万事万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来去空空。”

  “贫尼心意已决,再也不回到世间,过这凡间的生活,贫尼遁入空门中,修成正果,去仙界为仙,说完单手立掌而去,头也不回的走了。”

  皇上吩咐小顺子,送给慧儿一封金条,可慧儿只拿走了一根走了。

  再说,大黄坠入冰谭,唐浩男心情十分痛苦,他天天不能忘怀,一天夜里,唐浩男入睡,有太白金星进门对浩男说:

  “驸马不必伤心过度,大黄已被收到天庭在看管天牢,它没有死,它和凡间的缘分已尽,这也是它的造化。”说完,隐隐离去。

  唐浩男一梦醒来,知道大黄有了好的归宿,心情自然好转。

  再说镇关公府中,李老汉和一品老夫人已年过花甲,安安长得英姿焕发,真真长得美若天仙。

  安安不爱学习,爱学武术,唐乐天天教他学武,真真心细手巧,琴棋书画无说不能,样样精通。

  老夫人看了天天高兴,又是一个年头,正直正月十五,公主说:“驸马,今天是正月十五,我们先去拜见父皇母后,再回镇关公府和两位老人,还有两个孩子一起过节好吗?”

  唐浩男听了满心欢喜,一早他们先拜见了皇上还有母后,然后领着太平和国安,来到了镇关公府邸,和老夫人、李老汉还有安安,真真一起饮酒观灯。

  两位老人十分高兴,李老汉有一种头晕的毛病,喝了点酒,唐浩男、公主和两个孩子四口人回来过节。

  李老汉看了一眼真真、安安两个亲外甥,一石激起千层浪,想起年轻过世的老伴,还有黑发人送白发人的忧伤。

  女儿凤儿早早过世,勾起了以前的伤心往事,一边喝酒一边不是滋味,越喝越苦恼,越喝越借酒消愁愁更愁,于是就多喝了几杯。

  由于喝酒过量,老李元头脑中的血管破裂昏了过去,公主派人请来了御医前来一看,已无法相救,无力回天,李老汉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唐浩男把李老汉的遗体送到了海边,和李凤的娘合葬在一起,他厚葬了岳父,然后回到了驸马府。

  过了几天,公主说:“李老爷子已故,娘亲和两个孩子在家中,我们的太平,国安已经好几岁了,叫两个孩子和娘亲,一起来驸马府住吧,有事也好有个照应。”

  唐浩男听了说:“好、我问问她们再说。”

  过了几天,唐浩男把公主的话,说给了老夫人,老夫人听了,十分高兴的说:

  “谢谢公主美意,我已年过花甲,就快要动弹不得了,我还是在这和两个孩子,还有唐乐一起过吧,有你们的照顾,我在哪也很幸福。”

  唐浩男看娘亲不去,也就算啦,又过了两年,孩子们渐渐长大,公主说:“驸马、娘亲年事已高,两个孩子也需要我们沟通,把他们接过来吧!”

  唐乐已到了结婚年龄,老夫人把自己的贴心丫鬟,许配给了唐乐,唐乐娶了丫鬟赵翠儿为妻,在镇关公府生儿育女。

  老夫人执意不去驸马府,留在了镇关公府。真真、安安进了驸马府,过着欢天喜地的生活。

  有一天真真和太平、国安在驸马府门前玩耍,六王爷来到驸马府,看到了真真非常高兴,六王爷进了府。

  礼毕,六王爷说:“公主,在和太平、国安玩耍的是何人?”

  公主听了高兴地对六王爷说:“是我们的女儿,是驸马前妻生的女儿,名叫真真。”

  六王爷听了恍然大悟他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哦公主,原来是皇孙女,本王看她年纪也不小了。”

  “本王想给他许配个人家好吗?不过皇孙女婚嫁,按理说是由皇上赐封,可是本王爷也是咱皇家的人,也离不了大概。”


第六十二章 出卖半壁江山


  公主听了,微笑着说:“六王爷,您是好意,不过这事由驸马做主,不过王爷您是想把真真许配给何人?”

  王爷说:“礼部侍郎李立三家和我世代相交,他家有一个公子名叫李欣长得一表人才,文武全才,和真真年龄相仿。”

  “皇孙女长得美若天仙,本王看她俩真的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本王想给他们撮合撮合。”

  公主听了高兴地对六王爷说:“皇老爷,这事我跟驸马说说,以后再议。”

  驸马回府,公主把六王爷今天来给真真说婚给李欣的事与唐浩男说了事说了一遍。

  驸马听了对公主微笑着说:“婚姻大事都是缘分,等过些日子再说吧,真真来驸马府还不多时日,就给他找婆家,这样我觉得,对你的声誉有些不妥。”

  公主听了恍然大悟:“这事我还真是没有想到。”就这样他们把真真婚姻的事情,先放在了一边。

  这时,唐浩男又回到了密探生活之中,唐浩男在宫中密探多些时日,奸贼没有露出马脚,也没有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一天,唐浩男来到城外的一个酒店,店小二上了一壶水说:“客官请问,您想吃一点什么?”

  浩男客气的说:“随便两个小菜,一壶酒,一碗面。”

  唐浩男正在独自喝酒,听到对面桌上,有一个青年人和另一个人说:“明日有密使到。”

  他们说着看了看四周,随降低了声音。

  两个青年降低了声音,趴在了一起悄悄说话,唐浩男一边喝酒一边从那个人的嘴型中看出,后山,山林中商议机密大事,务必都到……

  唐浩男正在喝酒,两个青年匆匆离去,唐浩男在桌子上放下了一点银两,然后跟在了后面。

  一个青年说:“我去接头,你在此等候,如果我不回来,你务必把事情办好。”

  唐浩男躲在暗处跟随两个青年,这两个青年左躲右藏,不走正道,唐浩男跟在后面周旋。

  天色渐渐黑下来,一个青年和另一个耳语了几句,换上了便衣,来到了城墙下面,一个青年身子一跃,好像走平地一般爬上了城墙。

  唐浩男小时后也跟随水云道长学了一身上好的轻功,随后也跟着爬上了城墙,跟在了青年后面。

  只见那个青年不大一会儿,来到了贺府门口,敲了三下门,这个时候,贺府的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小缝,那青年鬼鬼祟祟的回头看了看后面,然后进了贺府。

  唐浩男身子一跃,轻轻地跳上了墙头,只听那个青年对贺萨望说:“老爷、明天……”

  接着听不到他们说的什么,青年说完走出了府来,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