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武双状元-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忽然听到一首入耳的歌曲:“遗恨当年……江水滔滔……山歌未捷……丁天泪洒……人生万里道……”师太听了,大吃一惊。

  她刚听完这一首,接着又听到了下一首歌:

  “可悲丽娣……纵身一跃……滔滔江水……把她埋没了……我的余生……为她歌唱……为她祈祷……天堂的道路……给丽娣铺好……”

  师太俗名叫焦丽娣,正在打坐诵经,深度入定,无意中听到唐浩男唱的一首儿歌,真是扣人心弦,往事如烟……


第十八章 对山歌


  她顿时惊心动魄,泪流涟涟,泣不成声,对情缘一了铁石心肠的师太,好像石头开了花,钢铁被熔化,爱情的爱火又爆发。

  师太听罢,无心打坐,喊来了唐浩男说:“浩儿,刚才的歌曲你是跟何人所学?”

  唐浩男低着头十分害怕:“前几天徒儿偶然听到歌声,是从东山头水云观中传出的。”

  师太听罢默默无言,强作镇定,心想,观中之人,难道是我童年的青梅竹马,是我童年的意中情人,难道是他在这里修道?

  不可!不可!真不可,不能!不能!万不能,儿时的时光我知道,壮年的情意我最明,我沿途找他八年整。

  苦苦追寻没放松,有人说他走西口,有人说他下关东,还有说的更古怪,说他上了珠穆朗玛峰。

  不对!不对!真不对,不通!不通!真不通,这人不是丁老鬼,这人不是天精灵,难道说,尽在咫尺不相见,对面无缘不相逢。

  这个想法不成立,如果不是丁老鬼,如果不是天兄兄,为何知道昔日事,为何唱出昔日情……

  他六十情缘还未了,时时想着焦焦情,无忧无虑想丽娣,我真喜爱死丁天宝宝老顽童。

  师太想罢问唐浩男:“你见那道人是怎样唱歌曲的?”

  唐浩男听了,连忙跑到一块石碑上坐下,学着道长一手举着荷包,一脸遗恨惋惜外加伤心的样子。

  幼小的他两口气唱完了两段歌曲,唱罢两个眼圈通红,心灰意冷的样子,还有那后悔的情怀,惋惜的神光。

  师太一想,断定道长就是昔日的爱,他一直到老还没有放下儿时的情,随对唐浩男说:“浩儿,明天你前往道观,把道人的香包拿来,让贫尼一看。”

  唐浩男听了,两眼看着师太,连连点头。

  第二天,唐浩男与往常一样来到了道观,一进门,看到水云道长和徒弟们在千年古松下闲谈。

  道长见唐浩男到来,就对众弟子说:“你们不要看浩儿年纪小,说他大,他就大,说他小,他就小。”

  “论才华武功,他就是你们的大师兄,论年龄,他就是你们的小师弟。”

  从此以后,唐浩男每次来到观内,众弟子们都取笑唐浩男,都喊大师兄,就连四十多岁的大弟子都喊六岁的唐浩男大师兄。

  今天道长没有空闲唱歌曲,唐浩男在这里玩耍了一个上午,临走时他跑到了道长屋里,偷偷把写着“丽娣”的香包装进了自己怀里。

  唐浩男回来把香包递给了师太,师太接过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惊讶万分,呆呆地看着香包。

  好像是木雕泥塑,身体一动不动,进入儿时壮年时光,进入了情的世界,爱的海洋,她整整的坐了一个晚上,一动不动……

  再说当年丁天,给弟弟摸金嘴金雀,从悬崖掉下,被大水冲走,他的父母找了八天没有下落。

  八天后,丁天被大水冲到了安徽西南部一个地名叫望江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一条大河汇入长江的入江口。

  他命不该死,被打鱼的老两口救起,带回到家中。

  打鱼的老汉叫李茂,从此丁天就在李茂家帮忙晒鱼干,翻海带,装虾米。

  闲来没事家里还有五只蒙古羊,丁天赶着羊到大河入江处的山头上放羊,那时,他是个八岁的孩子。

  本村有个姓焦的鱼户,主人叫焦玉饶,他有一个女儿名字叫焦丽娣,今年七岁,他闲来无事,也赶了八个红山羊,天天到山头去放。

  从此,丁天和丽娣天天在一起放羊,如同草原英雄小弟妹,丁天从小对人热情大方,丽娣也是个忠实的女孩。

  家里有好吃的东西,丽娣总是舍不得吃,给丁天拿一点来,从小他二人就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青梅竹马童年的发小。

  岁月悠悠,太阳东起西落,周而复始,转眼两个孩子到了十三四岁,丁天从一个放羊娃逐渐成了一个漂亮俊俏的小伙。

  丽娣也从一个黄毛丫头,山里的小鸭变成了一只金凤凰,散发着青春的光辉活力,诺诺大方,说话漂亮,这样的女孩真让丁天喜欢陶醉。

  二人都告别了儿时时代,迈进了年轻时光,丽娣长得漂亮,家人给他找婆家,她就是不同意,总是说这家有才无貌不中意,那家有貌无才不想当。

  因为他看上了丁天这个俏小伙,昔日的小羊官,现在已相貌堂堂,二人天天在山放羊,日久生情情更浓。

  这一天,丁天在东山头放羊,丽娣在西山头放羊,那里的风俗男女结婚成家,都在山上对山歌。

  就像过春节贴的对联一样,有上联,对下联,有时候还需要横批,如果对的上,就是两厢情愿,天赐良缘。

  如果对不上或者对的不巧妙不押韵,就撑不起郎才女貌来相聚,金童玉女喜相逢,缘分了了,不能结婚,不生宝宝。

  东山头:“您有情来,我有意,”

  西山头:“商议商议,送彩礼。”

  头开唱:“有美人兮娇滴滴,”

  头对唱:“见之不忘情依依。”

  东山头:“一日不见兮长相思,”

  西山头:“时时不见兮永回忆。”

  东山头:“我家没钱没家底,”

  西山头:“我家金银也很稀。”

  东山头:“我是外来的子弟,”

  西山头:“外来也是最亲的。”

  东山头:“我家爹娘早有意,”

  西山头:“我是自家愿意的。”

  东山头:“您的爹娘不愿意,”

  西山头:“我一头跳进长江里。”

  东山头:“问世间情是何物?”

  西山头:“直教人缠缠绵绵爱死相许。”

  东山头:“此时揭发为夫妻,”

  西山头:“一世恩爱两不疑。”

  东山头:“生儿育女我舍不得,”

  西山头:“爱的结晶必须的。”

  东山头:“在家干活您太累,”

  西山头:“做饭缝衣应该的。”

  东山头:“咱俩夫妻发个誓,”

  东西山头:“咱俩今世结夫妻,万年机缘不容易,生儿育女真是好,白头到老永不弃。”

  “谁有三心并二意,黄河枯干江见底,泰山沉睡在海里,作道作尼两依依。”


第十九章 道尼相对六十年


  就这样,丁天丽娣马上成为少年夫妻,就是离家出走也愿意,生生死死两不弃,可是,月老不作美,偏偏拆散这队鸳鸯小夫妻。

  一天,焦玉饶被当地渔霸张海涛请去在村头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海涛就提出把您的女儿嫁给我的三儿子张飞,外号张飘飘坐三姨太。

  因为,他的前两房太太,没有给张飘飘生下一男半女,让焦丽娣给他们传宗接代,商议三天后成亲。

  焦玉饶回家和老婆女儿说了这件事,可是女儿就是不愿意,宁死不服这件婚事,焦玉饶说:

  “女儿,人家是渔霸,咱小门小户斗不过人家。”老两口好说歹说,女儿就是誓死不从。

  从此,丽娣一连两天没有到山头和丁天对山歌放羊,到了第三天,张飘飘迎亲,也叫抢亲,抬来了花轿,找来了喜婆婆,强行给丽娣穿上了结婚的大红袍。

  外面的吹手,炮手,大红花轿挂金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丽娣知道张飘飘是个出了名的大贱人,无恶不作,仗着爹爹权势,抢男霸女,坏事干尽。

  丽娣就呈荒乱之际,从后院墙跳出,穿着结婚的红袍,徐徐爬上了东山头,她一眼就看到了丁天在放羊,真是望眼欲穿,他焦急的等焦丽娣三天了,一直不见踪影。

  丁天正在想着看着,心里也在热恋着,同时也在担心着,忽然见一人穿着大红袍,好像是逃婚的女子朝山上跑来。

  丁天正看得莫名其妙,只见红袍女子上气不接下气,还慌忙唱起了山歌来,丁天一听,原来是丽娣的声音。

  东山头唱:“我爹爹喝了渔霸的酒!”

  西山头唱:“老伯伯借酒发愁愁更愁。”

  东山头:“我爹爹让我嫁给张飞走!”

  西山头:“老伯伯吃饱撑的昏了头。”

  东山头:“我被逼无奈跳墙头!”

  西山头:“您快快往我这边走。”

  东山头:“我身体无力跑不动,”

  西山头:“您休息休息你再走。”

  东山头:“他们的家丁追的急,看样子丽娣今生今世对不起你。”

  西山头:“好死不如赖活着,慢慢周旋咱们还是好夫妻。”

  这时,张飘飘家丁追的厉害,转眼就来到了丽娣身旁,丽娣大喊:“丁天郎君哥哥多保重,今生今世我们不能结为夫妻,来世还是好兄妹。”

  喊罢,只见丽娣纵身跳进了滚滚长江,再也看不到丁天郎。

  丁天心里也很恐怖忧伤,他把羊扔在山上,急忙沿长江岸边,一连找了三个月有余,再也没有打听到丽娣的踪影。

  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也许是早被鲨鱼吃掉了。

  丁天就这样,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失去了美丽的美娇妻,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今天毫不留情的应在了自己的身上。

  他真的想死掉好多次,还是被丽娣还能生还的一线希望所唤醒,他真是心灰意冷,悲痛欲绝,泪如雨下。

  失去亲人还是这么个味道,真是撕心裂肺,痛不欲生,失去了恋人,更是失去了恋恋爱的回荡苦衷。

  丁天想念丽娣真是得了相思病,无心晒海带、鱼干,也无心装虾米,更无心上山头放羊。

  他一到山头,就想到了和丽娣对山歌,还有那欢欢笑笑的日子,男亲女爱的岁岁月月,还有那情意绵绵的昔日情景。

  丁天有时欢喜,有时惆怅,欢喜的是和丽娣自由自在的儿时时光,更欢喜的是和丽娣对山歌在山头上。

  惆怅的是,月老无情的阴差阳错,棒打了丁天丽娣这对生死鸳鸯,老伯伯喝渔霸的酒没有主见。

  渔霸一家真的是无法无天太猖狂,大白天竟敢把女人抢,这片土地就是我丁天最伤心还有最甜蜜过的地方。

  罢、罢、罢,走、走、走,不在这里多忧愁,找个异地开心去,修真修道也无忧,一生一世随缘走。

  万万不可闷闷愁,祈祷心爱的妻子西天走,先让她在西天极乐世界过春秋,等待丁天与你手挽手。

  丁天就这样,向南走了向北走,不知走了多少日夜和年头,也不知山南海北什么地,这天来到了山东地。

  看中了燕山的美景和山头,来到了东山头一看,有一座道观里面空空如也,有一颗千年古松在院中,他就在风水宝地的这里,安顿下来。

  再说丽娣,一头跳进了滚滚长江,被外国打鱼的船只相救,幸亏外国渔船上有一个郎中,把丽娣腹中的水赶了出来。

  又给奄奄一息的丽娣灌下了上好的清醒药,她在船上昏迷了三天,这天终于醒了,听到外国渔民,地里呱啦连指带画,不知说的什么。

  渔船到了南京,才被外国渔民送上了岸,她一路要饭一路西行,不知过了多少年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这时,她穿的还不如要饭的,勇敢的逃婚,真的是死里逃生,还在天天打听丁天的下落,在内心还是温存着昔日爱的情怀。

  最后众说纷纭,丽娣找丁天将近八年,这天,她也来到了燕山这块风水宝地,听到东山头木鱼声声。

  她就来到了西山头,看到了一座庵院里边无人,她就这样安顿下来。

  丽娣到了集市,找俗家剃头匠削发为尼,俗家剃头匠不敢,对丽娣说:

  “男子为僧,为道。剃发有七次机会,就是说,不想修下去,还可以还俗生儿育女,与老婆孩子热炕头,七次的来回也不为过。”

  “女子不同,必须经过前思后想,后想前思,机会只有一次,剃发永不还俗,儿女情到了铁石心肠方可剃度。

  丽娣看破了红尘苦,功名利禄一边抛,大好时光没有了,丁天哥哥不见了,也许在人间蒸发了,随把心一横,剃发为尼,修行在一线庵。

  师太进入梦乡,从儿时时光,一直想到现在,心想,我八年没有找寻到的青梅竹马,到现在我还一直苦思冥想的情哥哥,竟然还在我的眼前。

  五十多年来我怎么没有觉察到。多亏了唐浩男,给我寻觅到我年轻时代情宝宝,我以为今生今世见不着他了。


第二十章 南巡的悲哀


  我以为他也许是死了,没想到他与我对峙五十年,真是近在咫尺不想见,缘分不到不相逢。

  我有心把他认了吧,年轻时光已跑空,我现在的年龄快六十岁,依稀回不了儿时情,伤心的时光早已过。

  再劈开伤疤也不中,长江没有回头浪,年老回不了少年时光儿女的热恋情。

  如果现在再还俗,做一个老夫老妻也能行,世人会笑掉大牙笑谈中,如今时光已流失,还是好好修真诵真经。

  再和他相认无有用,可惜了多年来修身养性,苦苦寻道费得功。

  就这样,师太就做了这样的决定,丁天一辈子也不知道丽娣就在咫尺,遥相对立,直到年老。

  直到年过古稀,丁天对少时和丽娣一场得情缘,到老念念不忘,情心太重,每当想起和丽娣对山歌的情景,旧情难忘,旧情复发。

  他被情一直困扰到老,一直修不成神仙。

  丽娣也是如此,她毕竟知道了丁天还活着,有时也不免思念旧情,修真诵经受到打扰和阻碍,成为了修仙路上的一座大山。

  太上老君念丁天还有丽娣对唐浩男儿时帮助有功,就给了一百高龄的丁天送来了一杯,忘情大仙研制的忘情水,丁天喝了,忘记了昔日之情。

  丽娣也相同,老星君到忘情谷,从忘情仙姑那里,要来了三粒忘情仙丹,送给丽娣吃了,才把旧时一段情忘掉。

  两人从此,修心养性,苦诵真经,高度闭关,好好修炼,忘掉了世间的一世尘缘,两人找到了武林秘籍,都修成了绝世武功,轻功厉害,能腾云入空。

  丁天活到了一百零八岁,丽娣活到了一百零七年,二人才相见,丁天才知道和丽娣,近在咫尺一辈子。

  俩人都修得道鹤发童颜,一起来到了仙人石,就如八仙一样,修成了双双飞上了仙界为仙,

  唐浩男也算有功,用一首歌曲,牵动了一对老年仙人情侣的儿时之情。

  时光飞逝,周立掌朝七年,真是新帝上任三把火,这时天下真是人烟希希,四海升平,二十二岁的小皇帝视察南方,想看看南方的风土人情。

  东宫娘娘赵丽菲生的公主已经七岁,她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听说父皇要南巡,非要跟随父皇一同前去看看江南美景。

  于是,公主就陪同皇帝坐着龙辇一路南下,由御林军头目王春一路护驾,这时,正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

  这天来到了河南地界,忽然听到心悦公主大喊肚子痛,南巡的大队人马停下,御医过来给公主看了看,见心悦公主面色姜黄。

  经过御医的检查,公主得的是心绞痛,御医给公主吃了药,过了一会公主还是没好,反而更厉害。

  这下可把皇帝周立吓坏了,他看了看心爱的女儿心悦公主,面色黑紫。

  这时,心悦公主用最后的力气,看了看父皇,喊了一声父皇后,然后慢慢的闭上了可爱的两只小眼睛。

  皇帝看罢放声大哭,他从来十分喜爱这个小生命,在平常的日子里,皇帝最喜欢公主如同掌上明珠。

  万万没有想到,我登基以来,第一次南巡,出师不利,在路上失去了爱女,真是撕心裂肺,痛不欲生。

  随从大臣都来相劝,况且又是夏季最炎热的天气,您还是节哀顺变吧。

  皇帝虽然伤心死了,可是没有办法,公主已死毕竟不能复生,还要以国事为重,如果带着公主的尸体回来,一路上也会坏掉,因为天气高温。

  于是,经过周立与随从大臣们商议,就把心悦公主的身体,埋葬在了一个高山下的岭上,地名叫黄土坡。

  然后,他们君臣继续南巡,三个月后周立回到了京城,赵丽菲没有看到女儿回来伤心大哭。

  皇帝周立痛苦的把路上发生的事情,对东宫赵丽菲说了一遍,东宫失去了爱女,悲痛欲绝,寻死觅活,天天大哭大闹,让皇帝周立还她的女儿。

  说来也巧,皇帝六院之一的颐和院妃子刚生下一个孩子,妃子难产死了,孩子没人喂养,就给东宫赵丽菲抱来。

  东宫就把皇子当作自己所生,给他取了个名字叫三太子成才,她精心的喂养,可是还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女儿心悦公主。

  东宫还是天天落泪,不到三年,东宫想心悦公主眼睛失明了,可是他还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还是摸索着照顾三岁的太子成才。

  又过了两年,唐浩男七岁,长得虎头虎脑,二目炯炯有神,那真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双丹凤眼。

  上面挂着一对又弯又长的眉毛,好像刚出的月牙,白里透红的皮肤,让人看着心疼又喜爱,就这样天天穿插在丁天和丽娣两位师父中间。

  这天道人正要打坐练功,就听门外有人喊:“观中有人吗?”

  外面的人喊个不停,?

  水云道长听了,急忙打开观门仔细一看:一个年轻轻的书童好漂亮,搀着一个五旬的老人、满脸惆怅昏倒在门旁,道人急忙将老人搀进了道观内问:“施主你怎么了?”

  书童听了惊慌的说:“师父我们是河南玉河村的,这位是我们家的王员外,头几年,我家小夫人给老爷生了少爷,长得很让人喜爱。

  少爷五岁那年春,他得了一种怪病归了阴,老爷、夫人天天想念少爷入脑筋,小夫人得了重病卧床不起。

  老爷精神崩溃天天寻找少爷,我们这不是走过了一庄又一村,寻觅少爷的踪影来到了山门?”

  道人心想,这难道就是唐浩男凡家的养育之人到来?昨天晚上我偶得一梦,太白金星对我说,今天,唐浩男的人间养父来领唐浩男。

  书童焦急的说:“师父请你给我家老爷一点饭吃,他好多天不吃东西了。”

  道人这才回过神来,大声说:“浩儿扶员外用餐。”

  唐浩男从外边一蹦一跳的来到身边,大声说:“师父我来了!

  这时,员外看了唐浩男一眼,随大吃一惊忙叫:“天苍苍,地茫茫,锁儿你怎么在山上,父亲找你找的好悲伤,家里您两个妈妈家泪汪汪……”

  唐浩男听了,像愣鸡一样吃惊的站在那里不动,丁天听了大惊道:“施主,你想儿心切,可他不是你家的贵公子。”


第二十一章 锁儿病亡


  谁知年轻的书童说:“老爷,这孩子真的像我们家少爷的脸庞,鼻子眉毛都一样,身个高低也相仿,声音大小全一样。”

  员外越看唐浩男,越是自己的锁儿,他大喜的说:“锁儿,过来叫为父看看,为父想你想的太苦了。”

  接着,王员外没有吃饭,再加上心情激动过度,昏了过去,道人和书童、还有几个小道人,把员外抬进房中放在床上。

  众人都慌作了一团,道人过来掐了一下王员外的人中,过了一会,员外慢慢的醒了过来。

  书童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员外是个大善人,白发人送黑发人真伤心,生了个小少爷没有长命,员外年轻时娶了一个夫人,没生一男半女。”

  水云道长听了连连点头。

  “老爷年过四十的一春,大夫人给员外纳了个妾,给老爷生了四个女儿还有锁儿,全家人拿锁儿如同掌上明珠,就如天赐活宝进了家门。

  从那以后,员外广行善事,给贫苦人家粮食吃,在十字路口,冬天舍衣服,热天给水喝,十分行善,老爷还亲自修桥补路呢。”

  老爷常对夫人说:“我们年过四旬,上天赐给我们一个活宝,这是老天可怜我们,我们要广行善事,积德积福报答苍天对我们的大恩。”

  就这样,员外一家人天天做好事,孩子长的聪明伶俐,全家人欢天喜地,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锁儿到了五岁那一年春,那是一个正月十五的晚上,姐妹四人领着小弟锁儿到外面观灯玩的很开心,忽听见锁儿说:“姐姐我好冷,咱们快快回家吧!”

  四个姐姐听了锁儿的话,一起围上来齐声说:“锁儿怎么冷呢,你怎么了,我们快回家好了。”

  于是大姐背着锁儿,姊妹五人一起回家,告诉了夫人。

  夫人听了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