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兽医当国-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桧也明白,这些老兵是必须要用起来。

    当钱恒问及如何安置这些老兵的时候,早就做好调查的秦桧,马上拿出来自己的建议。

    “钱大人,下官已经查阅清楚,这两万余老兵之中,病重到需要人照料的,大概有一千余人。能自理但无法充当任何劳力的,有五千余人。所以下官有个建议,这五千余人,除了自己照顾自己之外,便把照顾那一千多病重老兵的事情也担负起来。而剩下的一万五千人,却是可以作为劳力,充当垦荒主力的。”

    钱恒眉头微挑,“会之,你已经将那两万余名老兵的情况调查清楚了?”

    对于秦桧做事的效率,钱恒还是十分欣赏的,尤其是这种事无巨细的做事能力,更让钱恒庆幸,将秦桧招揽过来,绝对会成为自己管理绥德军属地时,最大的助力。

    秦桧忙点头,“钱大人放心,我是问过吴家兄弟才做出这个判断的,而且剩余的一万五千人,身上的伤残并不重,下官统计了下,其中五千人左右,基本都是一只手臂或者一条腿成了残疾,这些老兵,做些放牧养殖之类的活计,不成任何问题,而且下官也做了详细的安排,可以给这些老兵一些基本的报酬,以保证他们能有肉吃,有酒喝!”

    钱恒很是满意,“不错,会之的安排深得我心,那剩余的万数人作何安排?”

    秦桧一笑,“这个下官更有把握,昨日吃饱之后,便让两名兵士带我到周围转了一圈,其中附近可以开垦的河滩,便有数千顷之多。另外,我还察看了绥德军属地的地形图,除了部分可以作为牧场之外,很多地方,都是适合开垦出来用作粮田的。”

    绥德军属地内多山,这一点钱恒很清楚,只有靠南偏延州区域,有开垦成为粮田的可能。

    不过绥德军属地内河流众多,如果不利用起来,确实有些浪费。

    想及此,钱恒便吩咐道,“也好,就按照会之你的想法来做,绥德军南边沿河区域,可以多垦出些土地作为粮田,另外,也要留些牧马的区域来,剩下的慢慢开垦,不用太着急,绥德境内北部,不要动,直接留作放牧区域,以后有大用处!”

    “下官明白!”

    秦桧领了安排退去。

    一天训练下来,几乎所有绥德军的厢军,都累得浑身酸软,大口的羊肉汤面片吃饱喝足之后,便钻进了帐篷很快睡去。

    不过体会到这种训练妙处的吴玠吴璘兄弟,却找到钱恒,“钱大人,这训练之法实在太有奇效,如果只是三天,会不会太少?”

    听到两人这话,钱恒哈哈笑起来,“还有两天,我带走的这八百名军士,一点都不会比参加训练的任务轻松,对了,你们兄弟想好谁跟我出行了么?”

    这时吴玠站出来,“钱大人,唐卿经验不足,毕竟是去西夏边界,还是由我护送大人前往比较合适!”

    其实对于这两个兄弟来说,谁跟着去都无所谓的。

    更何况,当初说的是训练三天,在杨再兴没有回来之前,钱恒是不会直接动身的。

    第二天一早,钱恒又去到吕紫陌的帐篷,想到有花想容陪着,吕紫陌倒也不是很无聊,不过这里地势荒凉,更没有什么可以欣赏的风景,钱恒担心吕紫陌情绪会有些憋闷。

    却没料到,刚到帐篷门口,就听到伺候的女婢回复,说吕紫陌和花想容,在梁红玉的陪伴下,骑马遛弯去了。

    钱恒也牵了匹马,驱马出营,时间不大,便找到吕紫陌她们的位置。

    见到钱恒到来,吕紫陌咯咯一阵笑,“恒哥终于想起我们来啦?”

    钱恒面有愧色,“紫陌,是我不对,没顾及你们的感受,不过这里也没有什么可看的,等再兴归来,我带你们去横山脚下,查勘复建新城的位置,到时候我们就会在这里彻底安定下来!”

    “真得?”

    吕紫陌兴奋问道。

    钱恒笃定点头,“当然,不止如此,高粱和二锅头酒,都会在这里再起炉灶,到时候有的是你忙的!”

    吕紫陌也是因为无事可做,才会稍嫌无聊,听钱恒这么说,心情大好。

    “如此,那我们就跟着你一起去看新城的选址!”

    钱恒一笑,“这个当然,新城就是咱们自己的新家,你作为女主人,必须要到亲自场的!”

    钱恒此话一出口,吕紫陌俏脸飞红,“恒哥,这事情也少不了想容和红玉的!”

    说完这句,吕紫陌双腿一夹马镫,驱马逃离。

    看着吕紫陌带着两女骑马离开,钱恒也愣住,花想容自从被自己赎回之后,基本上也定了花想容的归属,这一点钱恒虽然没有明说,但钱恒的家有花想容一份,是毋容置疑的。

    可是梁红玉?钱恒真还没有太想过这些,虽然钱恒很欣赏梁红玉本人。

    钱恒正骑着马,屹立河边愣神,忽听得一声高喊,“钱大人,杨再兴将军回来了!”

    钱恒登时回过神来?

    什么情况?才去了一天就回来了?

    骑马到西夏边界,至少也要一天的时间,即便是一路上一点都不耽搁,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回来。

    不过听到杨再兴回来,钱恒也很兴奋。

    还没等钱恒驱马回营,杨再兴便直接找到河边来。

    “少爷,我回来了!”

    离这老远,杨再兴便在马上高声招呼着。

    马匹临到近前,杨再兴一个翻身落马,跪倒在刚从马上下来的钱恒跟前。

    钱恒搀起杨再兴,打量着已经比自己略高一点的杨再兴,感慨道,“再兴辛苦,黑了不少啊!”

    杨再兴腼腆一笑,“少爷,那都是在荒漠上晒得!”

 0223章 定址永乐

    骑马返回军营的路上,钱恒才知道,杨再兴在边界遇到接应大人之后,是骑马连夜赶回来的。

    毕竟独自一人在外太久,听到就在绥德军境内,杨再兴无法按捺想要见到钱恒的念头,这才急匆匆赶回来面见钱恒的。

    说到这,杨再兴也不禁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见杨再兴这个模样,钱恒哈哈一阵大笑,“再兴居然也害羞起来,你武叔帮我去西宁州处理些事情,不久之后回来,你就能见到他了!”

    杨再兴点头,“董掌柜的信上,已经提到,过不了多久,董掌柜也会从大同府赶到这边!”

    钱恒一个劲的点头,实在是杨再兴帮了他的大忙。

    当初许诺张叔夜和宗泽的马匹,全部都是通过杨再兴帮忙兑现的,不仅如此,还借助距离边境近的便利条件,给延州和府州提供了几千匹战马。

    想到战马,钱恒才问道,“再兴,这次带回来多少战马?”

    杨再兴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少爷,听董掌柜的安排之后,再兴觉得短期内可能没法过去那边,就一口气把手上所有的二锅头全卖掉了,换回来五千多匹马,还有很多肉干和皮毛!”

    钱恒连连赞叹,“太好了,再兴可解救了绥德军战马缺少的大难题!”

    其实从来到绥德军驻地之后,钱恒就发现了一件事,绥德军的战马太困难,总共加起来,不足五百匹,而且老弱病残全占。

    就连吴玠吴璘兄弟两人骑得那两匹马,都已经老到槽牙都要磨平的程度。

    后来因为那一批将官被处置之后,吴玠吴璘得到的所谓好马,也就比之前的稍微强一点,可要说骑着上战场拼杀,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待到傍晚时分,五千多匹战马赶到绥德军驻地外时,钱恒第一时间把吴玠吴璘叫出来迎接。

    让两人可以随便挑,只要挑中了,就可以直接骑走。

    吴玠吴璘两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马匹,一上来就挑花眼的节奏。

    不过两人毕竟都是有功底的名将苗子,挑选战马的眼光还是很强的,两人各自挑了一匹两岁多的战马,十分满意的离开马群。

    看着五千多匹战马,韩世忠也是一阵眼红。

    看着韩世忠脸上变化的表情,钱恒呵呵乐道,“良臣可不要打我这些战马的主意,我绥德军的编制,还要增加补充上来,这些战马未必够用呢!”

    韩世忠心有不甘,“钱大人,您这绥德军属地内的普通军户,也招募不到那么多入伍当兵的吧?”

    钱恒目光注视着韩世忠,“良臣莫非忘了我派去西宁州的人?”

    韩世忠忽得恍然,“钱大人莫非想要让吐蕃人做我大宋的兵将?”

    钱恒一愣,“这有何不可?”

    钱恒显然疏忽掉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大宋以汉人为尊,对于外族向来排斥,就更不要说是这种征战沙场的事情了,每一个宋将都会担心这些外族人,在交战中反水。这种代价,是任何一名宋将都无法承担的。

    韩世忠说完自己的担忧之后,钱恒才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是一个汉人为尊的年代,而诸多边族,在宋人将官眼中,是不足以信任的。

    可作为一个来自未来的人,更清楚人的本性,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想当然的事情。只要谁拳头硬,谁能保障其生活,谁就能说了算的。

    不过这些钱恒倒也没必要跟韩世忠说,只是表示自己会慎重考虑。

    毕竟这类事情并不算难解决,钱恒所考虑的,也无非就是怎么能确保不出韩世忠担忧的那些状况,只要想个法子,让外族人加入军队后,能变得更保险更放心一点便可以。

    三天的训练之后,钱恒的队伍开拔。

    吴璘带着一千余绥德军厢军兵士,留在驻地继续训练,同时开始安排监督伤残老兵,正式启动开垦荒滩的任务。

    跟吴璘一起留下来的,还有负责训练士兵的刘子晕,当然刘子晕要做的,不止是训练士兵那么简单,至于跟随钱恒一起来的一些庄卫骨干,除了准备接应武松那边的消息之外,也肩负起垦荒工作的具体事务。

    整个绥德军的营盘周围,迅速成为一个巨大的劳作工地。

    钱恒带着女眷,还有身边一文一武。

    文有秦桧,武有杨再兴。

    身后吴玠所带八百精兵,加上韩世忠的一百兵士,共赴绥德军和西夏的边界地带。

    因为有车马随行,直到第二天,钱恒才赶到当初所选择的地方。

    永乐城,位于横山脚下,在米脂寨的西北方向。

    钱恒之所以选择永乐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地方,依山傍水,无论是地势还是风景,都无限美好。

    钱恒可是把这里当成自己根据地来筹备的。

    废弃掉的永乐城,仅有一些以牧羊为主业的牧民,偶尔居住,想要重新翻建倒也不费力气。

    不过当意识到钱恒决定再次重建新城的时候,秦桧第一个表示反对。

    不仅是秦桧,在场所有人,包括韩世忠和吴玠,都表示不解。只有杨再兴,坚信自己东家少爷不会做无用之功,至于钱恒再此处建城的目的是什么,杨再兴根本就不关心。

    “钱大人,恕下官无知,您在此处修葺新城,实在是把自己置于危地的作为,您可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所在?”

    秦桧是真的急了。

    钱恒呵呵一乐,“当然知道,这里和与西夏边界的位置,不足二十里,另外,我们眼前这座城,就曾被西夏攻破占据过,否则现在也不会成为一座废城!”

    秦桧刚要说什么,钱恒一摆手,继续道,“另外,我还知道,翻过这座横山向北,不足五十里,向西的石州境内,便是西夏布防十二监军司之一的祥佑军司,而从五十里处向东,有一处密陀洞,驻扎的乃是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的左厢神勇军司。”

    听着钱恒娓娓道来,秦桧额头冷汗直冒。但还是忍不住质疑问道:“钱大人,您既然都清楚这永乐新城的位置,受威胁程度如此之大,您还冒大不韪,要在这再次建城?”

    钱恒眉头一挑,“会之,我且问你,官家命我来绥德军驻守,所谓何故?”

    秦桧愣住,犹豫了下,才说道,“当时欣赏钱大人敢与西夏人一争高下,方会受官家恩典,予以驻守绥德军边境的重任。”

    钱恒点头笑道,“既然会之明白官家对我等的信任,那我等又何必太把西夏军当回事?更何况,我们驻扎在这里,岂不更能震慑到西夏军不敢侵扰我大宋疆土?”

 0224章 剑指明堂川

    秦桧被钱恒说的哑口无言,但总觉得,钱恒将自身置于最危险的境地,不是秦桧所能理解的。

    有一点,钱恒并没有说明,那就是对西夏的窥觑之心。

    钱恒没想过做多么大的动作,可有一点,西夏不时入境大宋侵扰,这种局面唯一的破局方式,就是直接毁掉对方的军队。

    绥德军属地边境,便有两处西夏监军司的驻军,这是钱恒绝对不容许的威胁存在。

    所以,从一开始接到让他管治绥德军那天,钱恒就开始打起这两处驻军的主意。

    也是有了第一次干掉李良辅的勇气垫底,钱恒才有胆量惦记这两处驻军司。

    毕竟这种驻军,和西夏开赴战场的军伍,还要弱上几分。

    尤其是赴任路上,钱恒几次翻阅关于绥德军驻地的地形图,加上在延州翻过的西夏地形图详绘,钱恒也和自己的记忆做了印证。

    地图上标记的很多地方,后世都有所不同,但从绥德军一直向北,有一处极美之处,在后世有一个很直观的名字,叫河套平原。

    如今的河套地带,因为绝大部分区域都还未开发,所以西夏在那边只有一处驻军,加上那里毗邻辽国,凭着两国的亲近关系,驻军的实际战力极弱。

    钱恒打那边主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考虑到了重新开辟丝绸之路的策略。

    如果钱恒坐镇登州,一点都不愁自己赚钱的门路。

    可身处西北腹地,唯一可取的,便是重启丝绸之路的商业往来。

    自建宋以来,西夏辽国相继为战,丝绸之路的行商习惯,便逐渐断了。

    丝绸之路所经过的河西走廊,全部都在西夏境内,而最熟络的那段路程,也是西夏境内最繁华的区段。凭钱恒现在的能力,和掌握的资源,根本无法打通那边的渠道。

    所以,想要重启丝绸之路,摆在钱恒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从永兴军路到秦凤军路,过西宁州,入吐蕃诸部,在越过东西喀喇汗,也就是东西回鹘的领地,再经过赛尔柱帝国境内,抵达地中海沿岸的诸多国家。

    这条路,单是从永兴军到西宁州,途中各种吃拿卡要,就让钱恒头大不已。钱恒之所以舍弃寿张那边的基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东西从寿张境内出入,所要经的人手太多。

    反倒是登州那边的产业,单单运输途中的折损,就能抵得上四成利润。若要从永兴军路到西宁州,甚至过边界再到纷争不断的吐蕃诸部,其中的损耗绝对更好。

    而钱恒心中的另一条途径,就是从西夏北疆边境绕行,再到东西回鹘境内,恢复原线。如此一来,需要解决的,就只有西夏境内的一点点麻烦。

    绥德军属地内,是种植高粱和小麦的不错区域,不仅如此,钱恒还打算把绥德军境内的河水充分利用起来,种些水稻。钱恒是在想念大米饭的香味,这占城水稻的种子,必须要尽快从江南运过来。

    有了高粱小麦和大米,各种品类的酒,就都可以酿造出来了。

    这些酒水,是走上丝绸之路最好的物品,受西方待见的商品可不止茶叶和丝绸。

    两条路对比起来,打通西夏境内的道路,似乎更容易些。

    当然,这只是钱恒的判断。

    站在旧城墙上,钱恒手指北方,“由此向北,有一条明堂川的河流,河水两侧,牧草丰茂,牛羊遍野,两个军司驻地,分列东西两侧。我再次建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把原本属于我们的明堂川,再从那两个西夏军司手中抢回来,给我大宋留出足够多的牧马之地!”

    占据横山,到时候以新建起来的永乐城为根基,放马山北明堂川,若是从明堂川的源头出,一路向北四百里,便是著名的还未开垦的河套平原。

    那里,才是钱恒的最终目的所在。

    因为钱恒知道,河套平原地带,是整个西夏比较不受重视的区域之一,另外,河套平原东侧便是与辽国相隔开的阴山山脉,和漫无边际的荒漠。

    “什么?您要征讨西夏?”

    不只是秦桧,韩世忠和吴玠也都愣住。

    谁都不会想到,钱恒所图居然如此之大,这种行为,已经不是钱恒说的夺回一些牧马之地那么简单了,一旦涉及到对付西夏两大军司的驻扎营地,那就意味着大宋和西夏开战的事实。

    钱恒笑了笑,“不能算是开战,就是稍微打几场架,让咱们过得好过点就行,到时候只要西夏的驻军乖乖听话,没什么大麻烦的!”

    这赶来永乐城的路上,钱恒就跟吴玠打听过,关于西夏军司驻军的一些事情,其中规模较大的左厢神勇军司,旗下的全部兵力,也不过五千多人而已。至于另外那个祥佑军司,更是只有三千余人。

    对付这种规模人数的敌军,钱恒还真没太把这种事情搁在心上。

    现在的西夏,实力早已不如以前,还有他们的盟友辽国,也到了自顾不暇的地步。

    这也是钱恒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推算出来的最好时机。

    不过钱恒作为绥德军的最高统帅,既然钱恒已经决定在永乐城开新城,那就只能执行就是。

    秦桧虽然有很多想说的,但还是忍住,决定先执行钱恒的安排,到时候等碰壁之后,自然会有他秦桧谋划规劝的机会。

    就在钱恒带人出现在永乐城旧城前的时候,对面横山外,有几个隐匿在山峦灌木丛中的斥候,看着永乐城旧地上的人马,一个个目瞪口呆。

    其中一人很是不解,“宋人带这么多人,跑到这废掉的城池跟前做什么?莫不是这废城里面还有可值得搜敛的好处?”

    另一个精瘦的汉子面带不屑,哼了声,“你懂什么,这些宋人既然出现在这里,就肯定有不寻常之处,我们暗中多观察两天,看清楚他们做什么之后,再回去禀报米擒将军!”

    钱恒并不知道,这会儿在距离他们不远,山中的隐蔽处,有西夏的斥候暗中窥觑。

 0225章 绥德开府

    对于复建永乐城,钱恒并没有想过要建成多么恢弘。这里,只是一个暂时的落脚之处。

    钱恒的目标,在于西夏境内的明堂川,而不是眼前的永乐城。

    确定了复建新城的决定之后,绥德军的指挥使府邸,便直接落在永乐城最高处的位置。

    依山而建的永乐城,高低落差有一丈多高,站立在绥德军指挥使府邸门前,能够看到永乐城绝大多数城区的每一栋建筑。

    原本残破的城墙,钱恒只是让人稍微修葺一下,没有做人任何的抬高和夯实处理。

    秦桧虽然对钱恒的这个决定并不理解,当并不妨碍秦桧的执行力。

    除却被派出到周围巡防的兵士之外,迅速回绥德军驻地,调集那些老兵,充作主要劳动力,参与修复新城。

    新城的作用有三个,一个是可以驻扎大量兵马,二是可以囤积大量的粮食和物资,第三一个,也是新城最高处,有钱恒的临时居住地。

    依山而建的居处,钱恒也是就地取材,直接以开采的山石打下地基,建了几间半藏在山体里的房屋。

    永乐城旧城中,原来的府邸,也重新修葺,成为绥德军临时的指挥使府邸。

    工程量不算小,粗略估算了下,大致需要半月时间,才能把基础设施收拾妥当。这段时间里,钱恒一直都在带着一队人马,顺着横山两侧的山梁,四处溜达。

    三月中旬时分,董庆带着一批人,顺路运送回来一批物资,其中辽国的皮毛和肉制品居多,给新建绥德指挥使驻地,增添了不少助力。

    结合杨再兴当初带回来的消息,和董庆这次带回的消息,钱恒已经可以确认,辽国的颓势,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此时,金国已经攻破上京,而耶律余睹,也已经投降金兵,成了金国的附庸,帮着金国对付天祚帝耶律延禧。

    而此时的大同府,也变得人心惶惶,其中有不少辽国贵族,开始加快贩卖财务的速度,一步步居家朝更西北的回鹘诸部迁徙。

    随着这些辽国贵族的慌乱作为,原本就已经变得破败不堪的辽国局势,变得颓势越发明显。

    董庆趁着这机会,也大肆收揽了一批廉价的辽国皮货。

    甚至于,有不少辽国贵族和董庆有了约定,若是迁徙到回鹘之后,还可以继续做货物交易。

    这个消息对钱恒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信息。

    钱恒本就琢磨着如何开辟北线的丝绸之路,如果有迁徙过去的辽国贵族在那边接应,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有了这个念头,自有董庆去谋划该怎么和那些辽国规则合作的细节。

    眼前的一个事情,就是尽快把整个绥德军属地内的荒地尽快开发出来,种上粮食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