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江山-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因为他们内心里对中国人的痛恨!

这里是图林斯克,一座位于伏尔加河西岸的城市,距离阿斯特拉罕二百公里,算是在阿斯特拉罕与察里津的中间吧。一个不大的小城市,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也没有太多的居民,总人口还不到一万人——连同外围二三十里内的村落。

但由于这里是伏尔加河下游一个不小的码头,同时这儿也是从阿斯特拉罕到察里津陆上的交通要点。因此,图林斯克就成为了东西方交通的重要枢纽。这座城市在半个月前就收到了陈汉的通知,要他们在十天之内撤离城市。现在,距离这座城市还有百十里的西北方向,狭窄的路段上正挤满了难民和增援的俄军部队。

阿斯特拉罕就在上个月才刚刚被陈汉拿下,后者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于是公布的战报上就说明了一个‘事实’——由于俄军抵抗顽强,要塞的堡垒里他们常常战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也不投降,是以自波克罗夫少将一下,守卫阿斯特拉罕的七千俄军全军覆没。无一人‘投降’的结果就是没有一人被‘俘虏’,就是全部‘战死’。

怎么看这样的战报都有些假,这个时代不可能存在全员战死,无一投降的军队。

梅洛亚尔斯基还坚持在察里津城,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据悉已经赶到了巴拉绍夫,而俄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越过了察里津。距离图林斯克也仅仅只剩下一百多华里了。

图林斯克就是陈汉给俄罗斯准备的第一个战场。

虽然这座刚刚被陈汉完成了驱赶任务的城市并非要塞,甚至不能算是多么大的一个城镇,同样也没有什么有利地形,但魏宝成、陈威等都觉得陈汉不能再退了。

阿斯特拉罕还需要时间来修补城防工事、修复外沿阵地,在俄军的增援部队抵达察里津的时候,陈汉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退。但陈汉在察里津可以选择后退,可在阿斯特拉罕却退不得。

一退,陈汉在高加索战场就趋于劣势了。

所以阿斯特拉罕,陈汉是不会退的。而图林斯克就是他们来掂量西线俄军战斗力的第一个战场。

西线俄军可不比东线的同僚,他们在之前可是举着三色旗把拿破仑狼狈不堪的赶出了俄国。

拿破仑留在华沙的缪拉代表法国与俄罗斯火速签署了停战协议,立陶宛被彻底卖给了俄国,同时之前被俄罗斯侵占的大半个波兰也成为了俄罗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其他就再没有任何条件了。

俄国人急着去对付奥斯曼和东方的陈汉,亚历山大一世再痛恨拿破仑,也不可能在老巢不稳的情况下派出军队参与对法作战。

所以两国摒弃了不现实的条件,在维持战前俄国势力范围不变的情况下,火速签署了停战协议。唯一的变化就是拿破仑对俄罗斯承诺,不支持波兰复国。

华沙大公国只能是华沙大公国。同样的,立陶宛也只能是沙皇的立陶宛。

俄罗斯得到了他们最想得到的保证。如果战前的拿破仑愿意给圣彼得堡如此的许诺,或许俄罗斯就不会那么坚决的站到英国人这一边了。

当然,欧洲的政治人物都清楚,协约、条约对于实力强劲方来说,那只是一张废纸。对于强者,签署条约就是为了来日好撕毁条约。

如果可以,圣彼得堡也希望把拿破仑彻底的埋葬进地狱。但他们无能为力!

半残废的拿破仑回到了自己的老巢迎接更艰难的考验了。因为英国人,因为伊比利亚半岛,因为西班牙和葡萄牙。

俄军的主力一分为二,一部分转入乌克兰,转入黑海;另一部分踏着冬天的大雪,从欧洲北部的西端来到了东端。

对比奥斯曼帝国,俄罗斯显然更看重中国。亚历山大一世连圣彼得堡都没回一次,就跟随着军队直接来到了东线。

现在俄军的总司令不再是图库佐夫了,体重严重超胖,身体不好的库图佐夫在把拿破仑赶出俄罗斯之后,就卸职了。接替他的是在博罗季诺战役中表现出色的巴克莱,但东线俄军的总指挥这是在博罗季诺战役中幸运的捡回一条命的彼得·伊万诺维奇·巴格拉季昂。

一个冬天让巴格拉季昂的伤势得到了痊愈,同时‘铁将军’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多赫图罗夫担任他的副手。

现年五十六岁的多赫图罗夫是这次俄罗斯为国战争中的英雄,他有着三十二年的从军经验,去年俄法战争爆发,他担任第6军军长一职,在利达地域率领军队强行军突围,参加了斯摩棱斯克保卫战。博罗季诺战役中最初开始担任俄军的中路指挥,巴格拉季昂负伤后,任左翼指挥。当法军从莫斯科撤退时,他指挥的部队及时地前出到小雅罗斯拉韦茨,和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拉耶夫斯基将军指挥的部队是紧咬着拿破仑不放的两头‘饿狼’。

俄军向东线增援的部队足足有十四万人,同时超过五万的俄军新兵正在莫斯科集结。相对巨大的人口和有力的动员机制,廉价的士兵成本,让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变得十分巨大。

如果不是俄军的新式步枪生产量始终有限,大量的军械都需要英国人通过海路运抵到圣彼得堡,在先天上限制了俄军兵力的扩张,圣彼得堡绝对能一下子把自己的军队数量堆到一百万人。

现在俄军把主力从与拿破仑的战争中解放了出来,圣彼得堡身上的压力大大减轻,可俄军的主力军团数量也大大的减轻了。

一连串的西线战斗让俄军损失了十几万人,这还只是正规军。俄国民众组织起来的反抗武装也付出了血淋淋的惨重代价。亚历山大一世这次把十四万主力带到了东面,俄罗斯在乌克兰和黑海的战斗,只能去用一群新兵和二线部队来打。

驻欧办送来的信报早早就被陈鸣送到了西北前线,十四万与拿破仑鏖战后的俄军主力,这显然是俄罗斯最富有战斗力的军队。直接放到阿斯特拉罕有点冒险,于是,位于阿斯特拉罕和察里津正中间的图林斯克就成为了试探的战场。

几乎没有携老扶幼的难民愿意跟随着俄国人的军队杀回老家,战争不平息,他们是不会重新回到伏尔加河的。他们已经‘一无所有’,他们必须去到一个有着社会秩序的城市,这样才好获得救济,获得他们所最需要的粮食。

并且这也是出于对战争的恐惧和对俄军的不信任。

虽然他们在西线刚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但是他们现在的对手是强大的中国人。虽然中国同俄罗斯的交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可是中国的强大却是所有俄国人都心知肚明的。

再爱国的人也不能枉顾事实。这就像一头荒原野狼和一头大象的较量。野狼很凶猛,可大象更无敌,没有人会看好野狼的。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图林斯克战斗

图林斯克的景色很平淡,这里地势平坦,没有高高的山岭,没有大片的森林,也没有伏尔加河对岸那数量众多且曲折的河流,就跟俄罗斯内陆无数普通的城镇一样,平平淡淡。

上万俄罗斯人在这座城市和其周遭区域里繁衍生息,他们中很多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对于图林斯克的地理地势烂熟于心。这是俄军的一个优势。

伏尔加河左右两岸的水文环境是完全不同的,左边只有寥寥几条支流,而右岸则分布着大量的曲折小河和大小不一的水塘湖泊,二十公里之内几乎没有贯通相连的陆地。

那图林斯克为什么能成为伏尔加河下游流域的水陆交通枢纽呢?那就是因为图林斯克当面的伏尔加河水流平坦——伏尔加河流经图林斯克的时候水道猛然变宽,从上游的不足一公里陡然增长到了四公里,而且河对岸——伏尔加河右岸,是少有的一段没有纵横交错的小河、支流和湖泊水洼的地方。

只可惜中国人在伏尔加河的多处狭窄处堵塞了河道,他们破开厚厚的冰面,浸身在冰冷的河水里,将沉船、暗桩、木排,一一布置在看伏尔加河的水面下,各类手段层出不穷,直接废掉了伏尔加河的水运。以至于俄军在向阿斯特拉罕进军的时候,只能通过泥泞的陆路来转运物资。当初的里海舰队可是有不少战船通过伏尔加河,转移到了察里津以西区域,现在也全成看了瞪眼瞎。

带领部队先行的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多赫图罗夫直接就引着三万俄军奔赴了这儿,而光是为这三万俄军运输物质的俄罗斯平民就有四五千人。

俄罗斯的春天是淤泥遍布的世界,融化的冰雪让这里的交通变得一塌煳涂。四五千俄罗斯平民运载的物质大部分是军火,而粮食则仅仅够俄军先头部队一月左右的食用。

百十公里的道路俄军足足走了五日,等到铁将军带领着大批的俄军抵到图林斯克的时候,国防军的防御阵地已经修剪完整。陈汉的阵地北起伏尔加河畔的普里镇,中部经过布利斯克村,南部到梅丽吉诺村,几乎全线都能够得到伏尔加河的掩护。

一片平坦的图林斯克不能像博罗季诺村有效地限制拿破仑那样限制俄军的随意机动能力,国防军在两翼的布置薄弱了一些,但俄军很难实行包抄,他们想要包抄就只能冒险进行大纵深迂回——也就是在没有拔掉图林斯克的情况下,派出军队继续向东南方沿伏尔加河行动,彻底的把图林斯克的陈汉国防军包围在图林斯克,但这样势必要动用更多的部队,并且拉长战线。

要知道,中国人虽然把察里津和其下的伏尔加河堵塞了,可是从图林斯克起,中国人就没有再在伏尔加河上动手脚。

所以,俄军是不能运用伏尔加河水运的优势,而陈汉却是可以。此消彼长,俄军细思之,很受伤的。

图林斯克的码头上就有不少的船只,万一事情不妙了,他们就可以从伏尔加河上熘之大吉。而俄军在渡过了图林斯克之后,却要时刻提防着来自河上和对岸的袭击。谁让巴格拉季昂不愿意分兵伏尔加河右岸呢,那他们就只能这么忍耐着。

所以,俄国人别看是这里的前地主,他们却也只能被迫在对他们不利的条件下向东方进军,圣彼得堡不能容忍阿斯特拉罕和高加索的丢失。

多赫图罗夫必须在狭窄的战线上进行正面突击,才有可能突破陈汉军的防线。

拔掉图林斯克这颗钉子。

“我方的阵地选定在图林斯克西北约10俄里的塔拉镇,这里是周边所能找到的最佳阵地了。”距离合适,能时刻掌控着战场动态,而又不会有危险。因为在图林斯克往北三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处沉船堵塞处,中国人的军队不可能走水路偷袭塔拉镇,而要是从右岸进攻,但是那一条又一条的河流和无穷无尽的水坑湖泊都能让大炮远离战争。

而中国人没有了重武器,连火箭弹的携带都数量有限,这对塔拉镇完全构不成威胁。

“但愿我们能轻易地击败中国人【图林斯克里头的】,那样,我们就将有非常大的希望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多赫图罗夫的大脑非常清晰。他很清楚俄罗斯的力量,军队还要对付乌克兰、黑海的奥斯曼帝国,用于东方的军队看似力量十足,实际上却是无根之水。

这十四万人几乎是俄罗斯能够拿出的全部兵力,剩下的预备队和二线部队那都是对付奥斯曼人的。

就在俄罗斯击败拿破仑的时候,奥斯曼人再度向乌克兰增加了十万军队,加上克里木半岛上的奥斯曼军,已经有近三十万的奥斯曼陆军奋战在俄罗斯的战场上了。

奥斯曼给俄罗斯的压力很大,乌克兰对于俄罗斯来说一样是不能失去的。亚历山大一世为什么更多的关注东方而不是乌克兰,唯一的解释就是陈汉比奥斯曼帝国的威胁更大。

庞大的中国是能真正的一口口吃掉俄罗斯的,而奥斯曼帝国虽然这些年军事振作了不少,但俄罗斯人看伊斯坦布尔,那就像看一堆冢中枯骨一样。

一句话,亚历山大一世更看好中国的未来,而并不怎么看好伊斯坦布尔的未来。

强大的中国只会越来越强大,而现在看起来挺强的奥斯曼帝国,却没人看好它的未来。

在备战过程中,陈汉驻守图林斯克的潘昶格式化地部署了军队,构成了纵深战斗队形。该队形基本包括四个集团:右翼、中央,左翼和预备队。

左翼军队主要任务是坚定地‘保护’住通向阿斯特拉罕的陆路通道。中央军队的任务是防守图林斯克城和炮兵阵地一线。右翼由土尔扈特汗国的副王策凌德勒克统率的部队守卫,部署的兵力相对少了一些,但右翼靠着伏尔加河部守,普里镇的压力也最轻。同时他们还作为预备队机动使用,可以增援中央和左翼部队实施反突击。

至于最后的预备队则布置在阵地的大后方,也就是图林斯克码头的位置。

预备队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就是先机,指挥官手中掌握着一支预备队那就等于掌握着战斗的先机。

也是有了预备队才能进行长期斗争和不断削弱进攻的敌人。

陈汉的军事教材上清晰无比的点明道:“……应尽可能长久地保留预备队。因为一个将军,只要他手中掌握着预备队,他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开战前,潘昶亲自视察了左翼阵地,整个战场上,压力最大的就是左翼。

俄军气势汹汹的扑来,潘昶担心左翼阵地有失,就临时决定在一线的梅丽吉诺村与二线阵地之间的三个小土丘上修筑一道临时阵地。但为了争取时间修筑堡垒,潘昶命令梅丽吉诺村的守军必须坚守前沿阵地,发挥出梅丽吉诺村战线支撑点的作用。

当天傍晚,俄军以一万三千名步兵、两千名骑兵,还有50余门大炮,向梅丽吉诺发起进攻,驻守在那里的国防军有一个团的步兵和一个骑兵营,以及30门大炮应战。

经过1小时的猛烈对射,俄军停止了攻势。夜幕开始降临,当月亮升起在天空的时候,更加残酷的夜战开始了。先是炮火对着轰,然后是火箭弹对着轰,最后是残酷的白刃战。

战斗从晚上八点十分开始,一直达到了凌晨一点钟,俄军付出巨大代价后才占领了梅丽吉诺村的外围阵地。兵多的俄军开始对着梅丽吉诺村展开进攻,可关键时刻蒋魁带着一个团的援军赶到,又把俄国人给杀退了。

到了第二天天亮,梅丽吉诺曾2次易手,激战一直持续到太阳升起。俄国的伤亡人数比国防军多出不少来,他们付出了四千人的代价,可也把驻守梅丽吉诺村的国防军整编086旅打的元气大伤。而且阵地上的防御工事也遭到了彻底的破坏。蒋魁根据潘昶的命令,将部队撤至二线。

梅丽吉诺村发生的战斗,对于双边来说都是意味深长的。俄国人表现出了自己的高昂斗志,而陈汉的国防军也表现出了自己的顽强。

那天,多赫图罗夫曾要求抓到中国国防军的俘虏,但他得到的回答是:中国人宁肯战死也不当俘虏。一旁的苏尔科夫将军在一旁说:“看来他们被打死的还不够多,应该毫不留情的严惩他们!”

多赫图罗夫带着笑容的说道:“我要用大炮教训他们!”

梅丽吉诺村的争夺战只是这场大战的开胃小菜,但多赫图罗夫却从中间看到了国防军的某方面不住,他们的炮火力量还没有俄军的强大。

结合中国人在阿斯特拉罕和古里耶夫等地修复堡垒、要塞的举动,多赫图罗夫有理由相信,中国人是把大炮都安放在了阿斯特拉罕和古里耶夫了。

多赫图罗夫把自己一半的军队放到了梅丽吉诺村,放到了图林斯克的左翼,那么他们的中路和右翼就自然兵力薄弱了。

潘昶并不在乎梅丽吉诺村的丢失,这一战让国防军赢得了增强主阵地防御工事的时间,赢得了修筑新防线的时间。

土木工事对于火箭弹和六角炮来防御效果并不明显,但是俄军的六角炮和中国的六角炮威力可不一样,俄军的火箭弹与中国的火箭弹威力也不一样。

试验场上的数据怎么也没有战场上的真实数据更准确,梅丽吉诺村的战斗,陈汉在体验到了俄军高昂的士气的同时,也历经了一场对俄军火力强度的检测。

后者的作用能够直接返回到中央主阵地,对于普里镇和三丘防线都有帮助。

梅丽吉诺村后方的新添防线就被命名为三丘防线,三个土丘的高度都有限,相对高度就没有超过二十米的,所以被命名为‘三丘防线’。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俄罗斯的态度!

自亚历山大一世带领十四万俄军主力向东增援以来,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着伏尔加河这方战火燃烧的土地。因为人们知道,在这里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在一起较量:一个是强大无敌的东方帝国,这些年中国人在他们老皇帝的带领下,横冲直撞,整整吞并半个地球;另一个是刚刚建立功勋的欧洲救世主——是的,欧洲救世主。

亚历山大一世统治的沙俄刚刚击败了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怪物,这绝对是整个欧洲的救世主。

拿破仑因为这一败将再难重回巅峰,英国人已经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站稳了脚跟,西班牙战场上,法军的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约瑟夫都已经从马德里逃跑了。

如此就有了反攻法国本土的基础,虽然俄罗斯很有可能缺席接下的欧洲战争,但除了波兰和被拿破仑完全掌控的意大利、荷兰,就算是丹麦都不可能跟着拿破仑一路走到黑。

但是荷兰人不会为拿破仑打仗,而意大利人在之前的法俄战争中已经搭进去了五万人,他们的统帅是欧仁亲王。博阿尔内的儿子,拿破仑的继子。

就算博阿尔内和拿破仑离婚了,欧仁的地位也没有什么动摇。1804年后他被封为亲王,同时作为拿破仑的代理人坐镇意大利整整五年。

俄法战争时期,欧仁带领他的意大利军队加入到大军团。他的部队番号为第四军,五万人的意大利军团几乎经历了俄法之战中的一系列的战役,包括奥斯特罗夫诺,维捷布斯克,斯摩棱斯克,博罗季诺,克拉斯内和别列津等。

欧仁的军事素养得到了展现,他是一名合格的将军,但代价也是五万意大利军团近乎全军覆没。

欧洲很难在短时间内从意大利地区再度组建起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军队支援拿破仑。

拿破仑能够依靠的只有法国人。

但现在拿破仑两面受敌,当他对俄战争失败的消息传到德意志地区之后,就连担任华沙大公国大公的萨克森国王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都在试图同英国人建立关系。

拿破仑所建立起的莱茵联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跟着打顺风仗还行,打现如今的逆风仗,没有哪个国家愿意陪着拿破仑走到永远的。

所以,被拿破仑征服的半个欧洲已经重新‘独立’了。奥地利人不管是否对法国人开战,弗朗茨都不会再低矮拿破仑一头了。普鲁士已经完成了新军的招募,收复了大片的‘失地’,同时,对着法国本土磨刀霍霍,德意志诸邦纷纷跳反,西班牙战局糜烂,葡萄牙,英国人彻底站稳了脚跟……

压在欧洲所有国家头顶的一块大石头被搬了开。

纵使这个时空的拿破仑手中多出了十万军队,而且法国也建立起了不少军事要塞,他也顶多维持法国原有的利益,就连意大利的利益都可能无法保全。

比如说两西西里和那不勒斯,那儿平民可十分怀念他们的老国王的。

反正俄罗斯功德无量。

亚历山大一世可以说是复兴欧洲各国王室,原时空的他被欧洲各国统治阶级和俄罗斯人尊为神圣王、欧洲的救世主。现在亚历山大一世的声望也不差。

如此才更加吸引世界的目光。

老一代的霸主和新生的王者的较量。虽然老霸主只用了两根手指头,但这并不是借口,谁都相信,如果可以的话,陈皇帝会一巴掌拍死圣彼得堡。

过于遥远的距离在某些时候也是种好处。

第二天白天没有战斗发生,双方的将领整天都在前线视察,准备大战。

昨夜里的较量让两边对于彼此都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今天他们都需要时间,做好新的心理准备。

另外就是,俄军初来乍到,还需要时间来夯实自己的防御,同时白天实在不是打进攻战的好时候。

多赫图罗夫不介意在图林斯克这儿多停留几日。

潘昶在军官们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央主阵地的前沿阵地。经过仔细分析研究,他得出结论:因梅丽吉诺的失守,己方的左翼已经受到了削弱。俄国人不是傻子,他们肯定会抱着左翼猛杀猛打,然后迂回接近部署在中央和右翼的国防军主力部队,将其逼至伏尔加河岸畔,予以最大歼灭。不过俄国人在进攻图林斯克的同时,还需要防备阿斯特拉罕方向的国防军,以及图林斯克的预备队,他们应该派出一支数量不小的军队来防备着东南方向。

深谙地形地物,正确判断阵地的强弱点和地形的利弊是一个合格军官的必备素质。

尤其是拿破仑出彩之后,无数人研究他的作战。任何人都知道他是一名出类拔萃的炮兵天才,在战争中经常在关键部位集中数百门大炮,用密集炮火轰击敌人。

这样的做法虽然不是拿破仑首开的先例,但对比陈鸣指挥下的炮兵和拿破仑的炮兵使用,俩者间还是有高下之分的。当然,陈鸣也有自己的优点,他的战争嗅觉特灵敏,常常可以在战争中发现敌人的动摇部位,然后就对之加大兵力猛攻,往往会取得美妙的结果。

只是陈皇帝的战争生涯无疑要比拿破仑短暂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