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江山-第5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刚平静下来的俄国平民再次转变为难民。

所以阿斯特拉罕战场上,中俄两边的军力都有不足。十四五万陈汉大军中有很多的七汗国步骑兵,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可是堪忧。

当然,如有一方在战斗中表现的优柔寡断,消极被动,那就会给对方可乘之机。但这两位统帅正是棋逢对手,不会给对方留下可以钻的空子。

特别是巴格拉季昂,要是在别的战场上,他倒不会优柔寡断却很有可能孤注一掷,采取冒险行动,这是巴格拉季昂的性格。

可眼前的这场战斗是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关系着俄国的国运,这一点他心里很清楚的。所以,巴格拉季昂按捺住了自己,按照俄军的大计划,力图消耗敌人,并且在后方修筑新的、坚实的防御阵地,依赖伏尔加河的运输能力,与中方展开长久的对峙,静待敌军精疲力尽、士气低落、物资短缺、军心动摇时,再乘机对敌人实施毁灭性的反击战。

不过在此之前,俄军也需要先付出沉重的代价。

两位统帅都在指挥所里注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在心中猜度着对方的打算,都尽力避免去冒险,都没有采取新的行动——在彼此的计划成功了一半又失败了另一半之后。

他们双方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并相信这些努力能够奏效,效果能够体现在战局上。而当这些努力的成效没能得到具体的体现之后,他们也只能一面张牙舞爪的吓唬着对手,另一边以静待动。

就好比010阵地,在堵缺口的俄军抵到之后,两面硬怼了一波后,就纷纷选择了按兵不动。

表面上看,巴格拉季昂似乎是在无动于衷地听着战场上传来的轰响,不断地发布命令,对部队的行动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然而,他心里非常清楚,战争一旦失利,沙皇会把一切罪责推到他身上,毫不客气地让他滚开,并立即让莱昂蒂·本尼格森接替他的职务。

亚历山大一世是一个很有政治手腕的沙皇,在去年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把根基浅薄的巴克莱推上了俄军总司令的职位上——如果能赢,这是他的胜利,如果不能,也随时可以撤换。然后连两个月不到,他就把俄军本土派的旗帜库图佐夫从黑海的岸畔召唤到了身边,巴克莱的接连失利和不断后撤的军事理念让亚历山大一世承受了俄军内部巨大的压力。要想维持俄军的统一和团结,必须要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接替巴克莱,于是库图佐夫出现了。但同时巴克莱依旧是俄军中的重要将领,并且在重要的博罗季诺战役里立下了重要的功勋——他坚守阵地没有被法国人打破,并且在俄军撤退的时候吸引了大量法军的兵力,掩护了俄军主力后撤。

所以俄法战争结束之后,巴克莱就任职南方俄军总指挥,而在俄法战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的库图佐夫虽然被晋升为帝国元帅军衔,却因为身体的原因被沙皇留在了圣彼得堡,负责急训练新兵,剥夺了军权。

巴格拉季昂的副手莱昂蒂·本尼格森,是一个德意志人,早年在汉诺威军队服役,参加过七年战争。

1773年以中校军衔加入俄军,在两次俄土战争中表现出色,成为一名勇敢、沉着、有魄力的骑兵军官。

1794年波兰战争期间,本尼格森率领一支轻骑兵分队多次立下战功,被授予少将军衔(由俄国名将苏沃洛夫亲自授衔),并获得三级圣乔治勋章一枚。

1796年沙皇保罗一世即位,本尼格森晋升中将,但不久就遭冷遇并被迫退休。之后本尼格森参加反对保罗的宫廷政变,传闻中他是在保罗拒绝退位之后第一个扑向保罗一世的人,并操起了一个银质的烛台,是杀害保罗的第一凶手。年轻的皇子亚历山大被推上王位,这就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然后在不久后本尼格森就被晋升为骑兵上将,在之后被“体面的流放”到维尔诺(即现在的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担任军政长官。

随后俄法战争爆发,俄军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本尼格森是俄军的重要指挥官之一,在战争结束后他被迫退役,但很快的他就又回到了俄军高层。

因为本尼格森是俄军体系里,仅次于巴克莱的第二号归化派。

从很早很早以前,就开始有德意志人在俄军中效力,本尼格森就是俄军中的德意志派的领军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地位比巴克莱都稳固。后者是苏格兰人,很少有苏格兰人来到俄国效力的,巴克莱坐上如此高位靠的只是亚历山大一世的宠信。而亚历山大一世为什么如此宠信一个‘外国人’?

呵呵,谁他么的老子被本国的君正集团谋害之后,谁也不可能再百分之百的信任‘自己人’。

知道保罗一世遇害的时候圣彼得堡督军是谁吗?那就是库图佐夫。别为这个家伙抱屈,他肥胖的外表下掩藏的绝对是一颗狡猾之极的心。

要知道在保罗一世五年的统治当中,库图佐夫是非常受他信爱的俄军将领。

保罗一世继位后,鉴于俄罗斯贵族的堕落腐败,他下定决心要让他们变得有纪律,有原则并且等级森严类似于一个中世纪的骑士团。而对于那些极其少数的符合自己观点的现代骑士,例如他最喜欢的米哈伊尔·库图佐夫,阿列克谢·阿拉克什耶夫和费奥多·罗斯托普钦,保罗在他统治的五年时间里赐予了他们比他的母亲在三十四年中赐予她情妇的更多的奴隶。而那些宫廷中与他崇尚的骑士观点相违背的贵族们则被剥夺了职位或者丧失了土地:七元帅和三百三十三名将军受到了处罚——这绝对是保罗一世的统治被军政集团联手推翻的一大原因。

保罗一世的很多举措使得他深受波兰民众的支持和爱戴。但这没有个鸟用!他轻而易举的就被圣彼得堡的军政集团给推翻了,死于非命。

而库图佐夫在那场政变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他可以说是保罗一世的爱将啊,他的上将就是保罗一世给提拔的,而且保罗一世把他放到了圣彼得堡督军的位置上,这可就相当于燕京卫戍军区的司令员,过去的九门提督。

库图佐夫如此的一个角色可以说是军政集团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角色,但保罗一世就是在他的保驾护航下,被政变集团轻易地砸碎了脑壳。所以图库佐夫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失宠’,是一点也不值得同情的。

亚历山大一世登基之后与法国的关系有了新的转折,两国从友好转向战争,历经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反法战争的惨败,俄罗斯再次转变了立场。随着第五次反法战争的结束,法俄又重新走向战争……

外人只看到大国之间外交风云的千变万化,却看不到在两次对法战争的惨败之后,大批的老一辈俄军将领被清洗,包括之前说到的本尼格森。

巴格拉季昂、多赫图罗夫、维特根斯坦、奥斯坦·萨肯等等一批‘新人’出现在了俄军高层。

亚历山大一世完全控制着军队,特别是在国破家亡的危机得到解除之后,俄军内部的军政集团就不可能再‘逼迫’他了。现在沙皇与把本尼格森安排在他身边,目的也显而易见。

虽然巴格拉季昂可以说是亚历山大一世大力提拔的新生代旗帜,但巴格拉季昂现在已经成为俄军本土派库图佐夫旗帜的最好继承人,这也就别怪亚历山大一世如此对待他了。

要是巴格拉季昂被解除了军职,到那个时候,他这位威名赫赫的统帅就只好带着耻辱走进坟墓了。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骄傲的国防军

巴格拉季昂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阿斯特拉罕交战的成败意味着什么。他知道祖国期待着他,俄罗斯千千万万的人民期待着他,欧洲大大小小无数国王、贵族在期待着他能对战争的结局作出一个胜利的回答。这一战关系着他的命运,关系着俄罗斯和俄罗斯十余万军队的命运,甚至关系到欧洲的命运,关系到一神文明的命运。

对于巴格拉季昂来说,后两者的负担太沉重太沉重了,他不是威临欧陆的拿破仑,不需要为整个欧洲的前途去考虑,他只需要为俄罗斯为自己来考虑就行了。这前两者的压力就足够重了,谁能够对关系到自己生死荣辱的事情无动于衷呢?

巴格拉季昂表面上很平静,是因为他善于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保持镇定。他的勇猛和坚持从来不是无谓的勇敢,那只是莽撞,只是无脑,那样的人俄军中有千千万万,而他彼得·伊万诺维奇·巴格拉季昂,能够从俄军中的无数贵族后裔中脱颖而出,能够受封亲王,能够受封骑兵上将军衔,这靠的是他的大脑。

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他能保持头脑的冷静;在战局最危险的时候,他能保持心神的镇定。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在申格拉本以6000掷弹兵对抗法军30000人,掩护俄军主力得以在200000法军的追击之下全身退到维也纳茨奈姆大道,任务完成后再率领部下重出包围圈赶去向主力汇合。在第四次反法战争中,正是库图佐夫老辣的策略和巴格拉季昂出色的殿后使拿破仑在三皇会战之前一直没能将俄军彻底的击溃。而在最后的大决战里,巴格拉季昂指挥的联军右翼对抗缪拉和拉纳,在联军兵败时也尚能保持较好的秩序。

这靠的绝不是一味的勇猛,而更多的是智慧的大脑,战争的智慧!

而且伴随着库图佐夫的再一次失势,俄军上上下下也都看清楚了亚历山大一世对于库图佐夫的偏见,可以说巴格拉季昂已经在接过库图佐夫的大旗了,他的一只手已经握到了军旗的旗杆上。在这种情况下,巴格拉季昂也就不能再以军人的身份从军事的角度上来单纯的看待战争了。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

这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军事教材中剥析战争时所记录的一句话,在二十年前就传遍了整个欧洲,深受欧洲军界的认同。

中国人还说,军人不干政,但军人不能不懂政治,不能不讲政治。

中国的高级军事将领都要懂政治、讲政治。

巴格拉季昂就是如此,他已经渡过了单纯的军事将领的阶段,作为俄军的一面旗帜他必须将政治。

现在巴格拉季昂的‘政治’就是必须维持着自己的地位,要是东线指挥官的地位被本尼格森拿到手,那对整个俄军本土派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但这对沙皇的权威应该是有好处的,整个军队里没有一个真正的领袖,那领袖俄军的就只能是沙皇。

历史上的巴格拉季昂在博罗季诺战役里重伤而死,而整个拿破仑战争里,亚历山大一世只吝啬的封赏了库图佐夫和巴克莱两位元帅,而库图佐夫在1812法俄战争结束后的次年就病逝了,巴克莱在受封元帅之后也几乎完全告别了军事生涯,他的活动主要在行政和外交方面。而且因为巴克莱治军严明,这使他在法国居民中博得了极好的声誉,却无形中得罪了大批的俄军官兵。晚年受尽诽谤,郁郁不乐而终。

在这个期间,18世纪末期元帅多如狗的俄军赫然一个现役的元帅都没有,更别说如苏沃洛夫那样的大元帅了。

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古多维奇倒是在1807年受封俄罗斯元帅,但他的元帅军衔是从奥斯曼人身上得到的,而且受封元帅的第二年他就因为一只眼睛失明从军中隐退。

再过了一年他当选国务会议成员和参政员,可这时候的俄军元帅已经堕落成一个古怪的老人。1812年他彻底退役。作为一个大地主,古多维奇约有1。3万名农奴,以音乐和狩猎度过自己的晚年。

但那是在原时空,在眼下这个被陈鸣改变的世界里,第七次俄土战争根本就没有爆发,古多维奇在1810年退役,到他退役为止,他也仅仅是一个陆军上将。另一名在原时空里与他一同晋升陆军元帅的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普罗佐罗夫斯基,也没有在失败中病死在默钦附近的军中,他倒是同古多维奇一块选择了退役,虽然退役后仅两个月就病逝在了自己的庄园里,享年七十八岁,这却也比原时空多活了一年呢。

所以,在1800年苏沃洛夫大元帅病逝之后,俄军到现在经历了13年没有元帅的日子,知道图库佐夫受封为元帅,但这个肥胖的老将已经疾病缠身,是垂垂老朽了。

这说起了真的很可笑,保罗一世当初能一口气得罪了包括苏沃洛夫在内的七个元帅,可还没等到保罗一世被送去见上帝呢,那些个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被册封的老朽元帅们,就一个个先去见上帝了。

然后历史上的亚历山大一世在库图佐夫和巴克莱之后,一直到他死的十余年时间里,就再没册封过俄罗斯元帅。

一直到他的兄弟——老三尼古拉一世继位,才立刻册封了维特根斯坦、奥斯坦·萨肯两人为元帅。结束了俄军十多年没有元帅的历史,而那个时候,罗曼诺夫家族对于军队的掌控力已经更大了。

但原时空的一些事情放到眼下的俄罗斯已经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了。

俄罗斯军队有了新的领袖,巴格拉季昂只要不在阿斯特拉罕城下打的大败,他必然会在稍后的时间里被亚历山大一世封为陆军元帅。但这个前提就是他不能在东线战场上打的大败!

巴格拉季昂可以在中国人的防御圈外围‘干打雷不下雨’,反正中国的大炮也轰不到伏尔加河岸畔的那座被命名为‘新阿斯特拉罕’的小镇和抓紧时间抢修中的一条条坑道防线和一座座堡垒。

可这么做无疑太丢分了。

俄军是经过图林斯克苦战后才来到阿斯特拉罕的,这一路上,他们都在给自己的士兵鼓劲呐喊,以收复阿斯特拉罕为目的,这大军要是到了要塞下,座而不打,那是会很伤士气的。更会给人以把柄!

巴格拉季昂相信那些为保家卫国而战的战士的力量;他相信俄罗斯的勇士不会后退,他一定能冲到阿斯特拉罕城下,即便这要付出很大的牺牲和鲜血,但只要俄军的炮弹能够落到阿斯特拉罕的头上,那对于巴格拉季昂来说就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所以巴格拉季昂内心是很平静的,因为俄军的伤亡数字还远没有达到他的心理底线——五万人。

当然,俄军所付出的牺牲绝对不是白白流血的,五万人做代价,巴格拉季昂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把炮弹打进阿斯特拉罕城。

俄军的斗志很旺盛,就连刚刚编组的部队在战斗中也毫不示弱,米哈伊尔·谢苗诺维奇·沃龙佐夫指挥的第27师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该师是图林斯克之战后多赫图罗夫残部编组后的三个师中的之一,士兵都历经了之前的艰难鏖战,到今天时间还没有过去一个月,但他们被投入进战场的时候,那表现绝对是让人惊喜的棒。

在阿斯特拉罕的战场上,为保卫祖国而战的俄罗斯军队,真的是一支英雄的军队。

就连陈威都对俄军的表现赶到惊奇,之前的中俄战斗里,俄国人的表现可没有这么强硬。他看着战场上一支支退了下去,然后重新再扑杀上的俄军士兵,脑子里都想到了两个成语: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爱国者。”是炙热的爱国激情让俄罗斯的将领和士兵表现的如此忠诚和英勇。要是没有这股劲的激励,军队早就被击溃了……

在这场交战中,陈威的意志第一次开始动摇了,但他并不灰心。没看战场上中国士兵的表现也分毫不差吗?

七汗国的步兵团是坚持不住了,但中国的步兵依旧坚硬无比。

但陈威心里也清楚,中国的各支部队之所以表现的如此强硬,归根结底与俄国人还是有区别的。

作为入侵者,陈汉的军队是不可能有保家卫国的炙热决心的。可是作为一个‘天朝上国’,陈汉军队的骄傲却不能小看。

因为光荣的传统也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长胜不败的军队,是很难在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中向对手低头认输的。

不然‘骄傲’也不会被N多个不同的宗教齐齐归类为人性的原罪之一。

就是被骄傲的力量支撑着,中国的国防军也在血与火之中同俄国人展开了毫不示弱的拼杀。

陈汉方面的军队数量比俄军要多出三万,这在整个战斗中不算什么大的优势,可具体到大战事的某一个小战场,那还是很厉害的。如果十四五万大军全部都是正牌的国防军,这场拼杀的结果,俄军以失败告终的可能性很大。但可惜他们不是。

陈威指挥的这十四五万军队里,中方军队只有八万人,一半多些,剩余的全都是七汗国的军队,而且很多都是骑兵。在把这些骑兵部队分切之后,具体到步兵的数量上,陈威手里的军队是半点也不比俄军的多,而且里头还有小半是七汗国军。这些军队在一定程度上真的是拖累了国防军的后腿。

“这些蒙古人……”前线战场上,潘昶看着后退的喀尔喀和察哈尔的步兵团,气的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两个汗国和和硕特汗国的步兵,那都是三流货色,别说跟国防军和日本兵比了,就连廓尔喀人都比他们强得多,也就是土尔扈特人表现的还不错。

喀尔喀汗国与察哈尔汗国的步兵退了下来,潘昶没有立刻让后方调整的国防军去顶上,而是派出哈萨克人的骑兵部队,俄军要追过来了,就要用骑兵冲他们一冲。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俄罗斯的大危机!

罗斯托夫是位于亚速海东端的一座古老的城市,它在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城市历史要从西历的862年算起。十世纪,罗斯托夫是罗斯托夫——苏兹达尔的中心之一。在11世纪—13世纪初进入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十二世纪初以来被称为大罗斯托夫。在1207年至1474年是罗斯托夫公国的中心。境内有着上百处500年以上历史的文化古迹。

这是俄罗斯在南方地区很重要的一座城市,罗斯托夫位于察里津的西南方向,临近乌克兰东部,毕竟它就坐落在亚速海的东端海岸线上么。

在陈汉大军进入高加索地区之后,大批的俄罗斯人被陈汉军队驱赶,很多的官员和贵族也纷纷向这里奔逃。以至于罗斯托夫这座有着五六万居民生活的‘大城市’里,竟然人满为患,很多体面的官员贵族都找不到一所符合他们身份的房子居住,而无奈的寄居在旅社里。

但是感谢中国人和奥斯曼人无形中的默契,同时也感谢英勇的俄罗斯黑海舰队,罗斯托夫的俄罗斯武装力量,把那些紧急招募的民兵都一块算上还不到5000人。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未经训练的农民和城市里的警察,只有不满千人的残兵和哥萨克。这样的兵力如果奥斯曼人跨越克里木半岛,从黑海的西岸进入到亚速海,罗斯托夫的俄武装力量将不堪一击!

所以要感谢中国人和奥斯曼人的默契,奥斯曼人除了在克里木半岛上奋战不休外,就是在黑海西海岸的乌克兰地区上作战,而黑海的东海岸——也就是波斯王国和高加索诸多的小公国,以及俄罗斯的高加索地区,都被奥斯曼人默认为中国的势力范围了。当然,克里木战役爆发之后,一部分黑海舰队的海军战船驻守在了亚速海的入口刻赤海峡,这也是罗斯托夫得以安稳的重要因素。

俄罗斯高加索军区的兵力已经被抽调一空了,弗拉季高加索要塞里的力量就是俄罗斯在高加索的主要兵力。剩余的,就是如罗斯托夫这样的乌合之众,这样的军队连万人规模的大战都组织不起来。因为在指挥官调度部队的时候,他们自己就会变得混乱不堪。

俄罗斯高加索省的省长彼得洛维奇都逃奔到了罗斯托夫,他在罗斯托夫有惊无险的渡过了一个寒冬。然后冰雪消融,大地回春,春天到了。亚历山大带领着大军向东方开来了,巴克莱带领的大军也杀到了黑海了。

彼得洛维奇都以为自己再也不需要担忧了,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就将到来。天知道他在看到普拉托夫带领的8000哥萨克骑兵之后,是多么的激动和振奋;天知道他得知米哈伊尔·安德烈伊奇·米罗拉多维奇上将的指挥部就安置在距离罗斯托夫不远的顿涅茨克【乌克兰东部城市】时,他是多么的有安全感。那一刻他无比坚定的认为俄罗斯一定能撑过这场危机。

但是彼得洛维奇都还没有接到普拉托夫的好消息,一个地狱里传来的消息就飞一样的吹遍了整个罗斯托夫——一支奥斯曼舰队闯入了亚速海,他们强行穿越了刻赤海峡。

而本来驻扎在刻赤海峡的那部分黑海舰队战舰在半个月前被征调去克里米亚半岛了【克里木半岛】。

半年时间都没有露头的奥斯曼海军钻了这个空子,他们已经摧毁了刻赤城,又袭击了格尼奇斯克……

这个消息对于罗斯托夫的俄罗斯军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特别是消息传言,奥斯曼人在刻赤和格尼奇斯克大开杀戒,军纪败坏之极,两座城市在奥斯曼人离开之后已经完全化作了废墟,一具具尸体随眼可见。这就更加剧了罗斯托夫的恐惧了!

今天天一亮,出城的平民就更多了,能走的人基本上都已经离开了城市,谁也不想留在这儿被奥斯曼人屠戮,剩下的都是没有办法离开的人,尤其是沙皇政府的官员和他们的家眷。为了显示沙皇政府固守罗斯托夫的决心,也是为了安定人心,顿涅茨克【距离罗斯托夫只有一百来公里】的俄罗斯南路军副总指挥兼第三军军长的步兵上将米哈伊尔·安德烈伊奇·米罗拉多维奇,已然对彼得洛维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