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督师-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后来的关宁铁骑,虽然有孙承宗坐镇指挥,但依旧是龟缩不前,说龟缩不前已经就不错了,没再丢地盘儿已经是非常好了,不过那海量的银钱,依旧让大明喘不过气。

  这次好了,吕汉强一到辽西,竟然不费自己一钱一粮,直接就给自己恢复了四个县,这是多大的功绩,这巨大的功绩,简直让连一向为反对而反对的东林都哑口无言。

  不过东林依旧为反对而反对,既然我在这上不能反对,那么我就在其他方面来反对你,其他方面用什么来反对呢?但一时半会实在是找不着话题,因此朝堂上也就暂时销声匿迹。

  对于吕汉强提出的辽西知府的任命问题,最终还是按照吕汉强的意愿达成了,原因倒不是吕汉强说的这位赵启良,身在曹营心在汉而打动了所有官僚,而是这个地方实在是没人愿意来。你想想,那是后金对阵的前线,按照国朝规定,丢城失地,文官必须杀头,武将吧,因为武将还需要继续让他们干活卖命的,所以基本武将倒是没什么事情,因此上,无论是谁也不想上辽西这个地方当这个官儿,因为他们实在不看好吕汉强。

  不看好吕汉强的原因,倒不是说对他的能力有所质疑,而是因为你区区45ooo人马,就要面对强悍的满清,说不准哪一天,满清八旗挥刀过来,吕汉强就夹着尾巴跑了,这样的事情,在这些大佬看来,绝对是可能而且不断实现的。

  因此赵启良顺利的成为了辽西府知府,同时各级官佐和四县的官吏也有吕汉强保举的孤臣党党徒充任,整个辽西府开始顺畅运作。

  奏折上第二个问题就是招兵买马,现在对于吕汉强招兵买马,崇祯已经完全不再像原先那样对吕汉强忌惮,因为在崇祯看来,光复辽东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光复辽东,就像当初答应袁崇焕一样,什么都可以答应,至于怕吕汉强造反,这个其实他更有心理准备,因为吕汉强的身后,就是十几万关宁铁骑,这十几万干坐着耗费国家钱粮做什么?大家都是你知道我知道,但就是不能说,在崇祯看来,即便你吕汉强造反,那么你前面有皇太极的满清,你的北面有蒙古诸部,而你的南面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后面再有十几万关宁铁骑,就在这个小地方,你能折腾出什么来,反正也不要自己掏钱,兵,你就招吧,只要你光复辽东?那我就什么都答应你,至于光复辽东之后会怎么样,到时候再说。

  本来吕汉强这次想要崇祯出钱来的,但他刚刚提出来,崇祯就立刻坚决的驳斥了他的妄想。

  大明现在是有钱了,可用钱的地方也多啊,就你给我鼓捣出来的一千一百万两,我还得填补你要求的减免西北税负这个窟窿,我还要给你的大哥洪承畴招兵买马平乱流寇,还要补给南方平叛奢安之乱,还要整理水利,还要——反正许许多多的还要,紧赚不够慢花啊,这不,你给我赚的那一年几百万的内帑我都掏出来了,要钱招兵?你自己想辙去。

  然后王承恩还大言不惭的向吕汉强伸手——你最好再向大内捐点。

  而最终出卖了吕汉强的还是他的二哥卢象升。

  卢象升接掌兵部,对兵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顿,再有吕汉强和洪承畴两大兄弟支持,彻底的让兵部焕然一新,于是再崇祯皇帝的全力支持下,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整顿卫所的计划,开始对各地卫所施行裁撤。

  裁撤卫所不是像当初东林裁撤驿站那样,不负责任的一撤了之,选便是曹化淳站出来,允诺将自己掌握的公田优先承包给那些裁撤下来的军户卫所兵丁,让他们有田可耕作,同时还放钱粮安置,这要一大笔费用,裁撤了卫所,就要施行募兵制,重新招募士兵,虽然按照规定,这些士兵的军饷远远低于吕汉强的复辽军,只有每月一两五钱的银子,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开销,因此看到吕汉强要伸手要钱的时候,卢象升立刻找到崇祯挖他小弟墙角,在得了崇祯承诺——只要吕汉强自筹资金,那么这笔该给吕汉强的钱就给你了——的承诺下,写了封书信向吕汉强诉苦,那是字字血泪,简直让铁人涕零,摆事实讲道理,简直让人甘心做个活雷锋,于是吕汉强就红着眼睛咬着牙不得不答应他,这笔钱自己不要了。

  于是吕汉强就彻底的死了向国家要钱的念想,自己筹措资金了。

  得到崇祯同意招兵的批复之后,吕汉强决定开始招兵买马,对于招兵买马的地方,原先大家的意思是,就在辽东当地招募,结果吕汉强反对了这个建议,原因有两个,第一,辽东久历战争,人口已经严重稀缺,而辽西自己占领的地方需要开,需要大量的青壮,光靠妇女老人和孩子是做不到的,如果自己在这里征召大军。其实这是对自己后续实力的一个打击,这非常不划算,其二,山西和陕西,流民遍地,现在山西的一把手姚同新,是自己的老哥哥,不能看着他被流民大军淹没,因此上,从山西招兵,这才是上策,只要山西和陕西的壮劳力被自己抽到东北来,那么,已经开始冒出头来的李自成的实力,将不会迅壮大,这也算一个釜底抽薪。

  再有,西北民风彪悍,历朝历代西军都是最能打的,尤其他们身无恒产,这样,也就能放下一切安心的对敌,这几个好处放在一起,这就是吕汉强准备继续在山西陕西之地招兵的原因。大家也认为这个是对的,这等于在安定了山西陕西地方,也算是一举多得。

  于是,吕汉强立刻委派得力人手去山西招募流民,组成新的大军,这次吕汉强的目标是5万。


第629章 忽悠绝对的忽悠

 在山西招募流民参军,这个消息被姚同新得到后,激动的都快哭了。WwW.⒉

  因为现在陕西的流寇已经大量开始涌入山西,对山西已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造成了又一波流民潮,若不是吕焕之一直在不断的接济支撑着洪承畴,山西早就彻底的糜烂了。

  这次吕汉强派人在山西招兵,简直让焦头烂额的姚同新大喜过望,只要5万大军招募走,那么山西地区就缺了5万青壮流民,如此一来,流寇裹挟百姓从军打仗的事情,就要大打折扣,因为你再裹挟也不过是老人孩子。而这些老人孩子能给你流寇大军带去的只是几万张嘴,战斗力一点都没有,因此上,姚同新全力配合吕汉强的招聘大计。

  赵梓听说吕汉强在山西招兵,立刻责无旁贷的提供大量的粮草军械,尤其是现在已经制造了无数炸药包,扣除给洪承畴的,干脆让这次5万大军直接给吕汉强带去,也壮大一下吕汉强的实力。同时,按照吕汉强的吩咐,赵梓的的平6代替吕汉强支付这5万大军的安家费,也就是说,如果再加上预先垫付的三个月军饷,赵梓这次就要为吕汉强支付白银近百万,而这百万两白银拿出来,赵梓是一点都不心疼,因为现在的平路就是有钱,在赵梓的眼里,这些钱不是自己的,也不是山西省的,而是吕汉强的。

  吕汉强的招兵令一出,整个山西震动,无数失去生计的青壮,开始纷纷涌向招兵处,报名参军。

  原先人们对参军是表示绝对的抵触的,正所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但现在不一样,因为整个山西和陕西已经彻底糜烂,百姓已经没有生路,而当吕汉强的兵大家更加愿意,不单单是吕汉强的伙食好,待遇高抚恤重,同时吕汉强百战百胜的威名在,第二,吕汉强给的安家费充足,只要你报名参军,走进简单的军营,那么你的家人就会得到十两白银的安家费,只要你参军,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之后,你就会得到预先支付的三个月,也就是接近十五两银子的军饷,这军饷你是自己带着,还是继续留在家里,那是你的事情,反正军营里不需要你一文钱开销。有了银子就能有活下去的希望,为了一家老小能活下去,当这个兵卖这个命,值了。而赵梓再次按照吕汉强的吩咐,将他又训练出来的1ooo乡勇,整队调拨给招募士兵的负责人。

  当初吕汉强训练这些乡勇的时候,是按照初级军官来设置的,也就是说小队长,现在他们一进军营,立刻便被委任为小队长,出类拔萃的被委任为中队长。这样,有了成熟的军官队伍,招来的士兵,立刻就被整顿训练起来,当5万大军在一个月之内招募整齐的时候,这支队伍已经初具成型,然后这5万大军,开始从山西向东北进,沿途的后勤工作,吕汉强依旧采用了当初他行军的办法,那就是向商人购买,而现在的商人都非常精明,因此在后勤方面也得到了保障,这样,这5万大军平平安安的开出了关外,加入到了吕汉强的队伍里,让吕汉强的实际兵力达到了恐怖的十万,成为大明第一督师,不过这当然是后话。

  摊子铺的越来越大,但无论是养军备战,还是继续安置百姓,展生产,还是为以后与建奴大战奠定基础,上面所说的一切都有个前提,那就是钱。

  原先3oo万的复辽大借款,已经被吕汉强花得七七八八所剩无几,而葫芦岛港还正在建设里,还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根本没有产出,怎么办?不能凉拌,于是,吕汉强指挥在京坐镇的王方赵良,黄唯一,开始行第二批辽西大借款,抵押还是交易所的花红税。

  同时,吕汉强亲自操刀,在报纸上连篇累牍的写文章,公布了自己的战争成绩,展望了远大的前景,并且向全国人描述了辽西的富庶,给债主们画上一块大大的馅饼,顺便奉送上油盐酱醋。

  这里的确富庶,在吕汉强的笔下,那辽西简直就是一个铺满黄金的地方,山上,有千年的森林,那里面的人参比内地的萝卜还多,长着鹿茸的梅花鹿比内地的兔子还多,披着美丽皮毛的老虎豹子狗熊比你家养的猫和猪都多,山下,有肥沃的一望无际的土地,尤其那成片无主的,亿万年没开的土地,更是肥沃的你一脚上去都油了你的鞋面子,大河里的鱼,多的都无法形容,真的是棒打狍子瓢崴鱼,还有——等等,等等,这哪里是战乱之地,这里是天堂,这是充满浪漫的冒险主义精神的机会天堂。

  因此上,吕汉强像全国出号召,辽西的土地正式对外,对全国的百姓开始承包,承包费用来还未来的辽西大借款,

  承包的面积是多少呢,多到没有底线,承包费是多少呢,低得简直让人指,那就是每亩地只要三十斤粮食,同时,吕汉强告诉全国的百姓,承包期限是多少呢?三十年不变,也就是说,只要你承包,那么你立刻就成了三十年内的地主。

  三十年那,这太让人动心。

  不过吕汉强是个厚道人实在人,在自己的文章里,也坦言这里的确危险还是存在,因为不管怎么的,这是战争前线,万一后金再打过来,大家可就血本无归了。

  针对这样的问题,厚道的吕汉强大度的决定,只要你来我辽西耕地,那么,我都将让你后顾无忧,所谓的后顾无忧就是,我先向你贷款购买农具种子和一年的粮食,到秋收的时候归还这些贷款再加上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利息,如果因战争原因,造成满清重新夺回这里的土地,而让你颗粒无收,那么这些贷款,将一笔勾销,你只要夹着铺盖赶紧跑路就行,也就是说,你到这里来种地,如果天下太平,你收获了,那么恭喜你,你家致富了,而万一,我说的是万一哈,真的由于我吕汉强无能,由于战争原因造成你卷铺盖跑路,你根本没有损失什么,不但没有损失,你还白吃了吕汉强一年的粮食,那么恭喜你赚了。

  还有就是就业机会,现在辽西正在大开,到处缺少劳力,你只要来了,想做工,好吧,辽西府双手欢迎,没技术不怕,我们免费培训上岗,没能力不怕,机会多的是,总有适合你的。

  来吧来吧,好客辽西欢迎您。


第630章 养精蓄锐

  三百年大明国泰民安,让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人口早已经过剩,以当时的土地面积和土地出产的能力,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的人,尤其几百年的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因此造成无地百姓成为流民,让当地的治安状况急剧恶化,盗贼杆子风起,让官府头疼无比。但这下好了,辽西向中原敞开了怀抱,开始分流过剩的人口,不用再为了一口吃的而耕作当地地主的土地,上缴七成以上的收成,现在只要跑到辽西来,立刻你就是地主,你就是员外,你就可以家致富。

  在这样的优厚的简直令人指的条件之下,无数的大明百姓,开始携家带口,怀揣着家的梦想向关外奔来,短短的时间内,辽西的人口就翻了一倍不止,放眼望去,再也不是百里无人烟,一个个虽然简陋但却生机盎然的村庄开始在这亿万年荒芜的土地上拔地而起,一片片散着泥土芬芳的良田在以村镇为中心向地平线延伸,这就是提前几百年的闯关东。

  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的开,商业也开始蓬勃展,各地的商人紧随拓荒大军之后,带来了海量百姓需要的物资,不但银行大赚特赚,也让商人们大赚特赚的同时,辽西府的税收也以几何级别上升,而一个崭新的,没有大明几百年陈腐懈怠的政府,在高昂激情的运作下,紧紧半年就做到了自给自足,不到一年,就开始向吕汉强的大军提供军饷费用,前景不是大好,是相当的大好。

  结果这次辽西大面积承包土地,并且拿土地的承包费做抵押的辽西大借款,顺利的行完毕,因为所有的人都看到了还款的希望。

  人口缓解了,借款到手了,但靠借钱过日子,还是根本不靠谱的,自身造血才是王道,于是,吕汉强就开始鼓捣造血的事情了。

  义县已经拿下,皇太极的势力已经被压缩回到新民之后,那么吕汉强惦记的阜新煤矿就算到手了。

  阜新现在还没有人居住,荒凉的简直让人揪心。

  吕汉强带着从山东招募来的一千熟悉的矿工,准备开始对阜新的煤矿进行大量开采,然后进行最简单的焦炭加工,来弥补自己北方与南方的贸易逆差。

  “姐夫,这里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有大量优质煤炭吗?我怎么看怎么不像吗,你也不是出生在这里,你哪里知道这里会有煤炭?你不是又开始忽悠我们吧!”小胖子看着这荒凉的简直令人指的地区,对吕汉强的判断表示了充分的怀疑。

  吕汉强不回答小胖子这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你和一个不是穿越人士的人,谈穿越人应该谈的事情,那绝对是对牛弹琴,浪费口舌与功夫。

  于是吕汉强对蹲在地上的一个老矿工虚心的问道:“王大哥,你认为这底下有煤吗?”

  被叫做王大哥的这个矿工是吕汉强在山东花重金挖来的老把式,这家伙精通风水,对找矿绝对有一把刷子。

  在中国,精通风水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专业看风水的叫风水先生,他们基本都是道士,另一种是那些靠盗墓为生的盗墓贼,当然,前者兼职盗墓,后者兼职看风水。而这位自己重金挖来的王大哥,一会看风水,又会寻找矿脉,你让吕汉强不相信他的专业是盗墓贼都不行,尤其,看他现在那种专业的眼神儿,吕汉强不得不提醒他:“王大哥,严肃点吧,我们这是在找矿,不是在盗墓。”

  王大哥收回失望的眼神,嘴里不由喃喃“这样的好风水,这要是放在中原,早就有无数王侯将相的坟墓,俺在这里,可惜,可惜。”可惜了一阵之后,才正式回答吕汉强的问题“正如督师大人所料,据小的观察,这里不但有煤,而煤质也一定非常好,并填埋场也绝对不会很深。”

  然后吕汉强就得意地看了一眼,惊掉了下巴的小胖子,“怎么样?专门人才说的话你信了吧!”然后再次望向这位王大哥,“你看看我们在哪里开才合适呢!”其实现在吕汉强站着的地方就是后世里,阜新海州露天矿的地点,他这样问这个王大哥,不过就是想掩盖一下自己什么都知道的事实,人不可以太出头,太出头就容易被人怀疑,其实看现在小胖子的眼神,已经开始怀疑自己是神棍了。

  结果这个王大哥去跺了跺脚道:“给我几个人,我现在就挖给你看。”

  汉强立刻配合地调过一对矿工,这些矿工,就在吕汉强的脚下,挥起锄头铁锹,奋力地挖了起来,结果就在大家惊讶的眼神里,这些矿工不过刚刚挖掘两米多深,一快精亮乌黑的煤炭,便被捧到了吕汉强的面前,这个王大哥就得意地对吕汉强道:“煤质上佳,烟少灰少,沫少块多,这简直就是天下难得的上好石炭。”

  吕汉强就故作惊讶的感叹一番,“这真是老天助我啊!”

  既然开展这样容易,大家立刻就以这里为基点向四周勘探定点,忙活到黑的时候,已经探明,这方圆几里之内,全是这样优质的煤炭,这让所有的人幸奋无比,许杰击掌感叹“如此一来,第二个平6在大明的北方出现了。”

  而有了焦炭,那么建立钢铁厂的前提就有了,在上好的焦炭冶炼下,应该能直接,提炼出钢来,到那时候,吕汉强,装备一支,完全由钢铁武装到牙齿的军队,横扫辽东将不再是梦想。

  不过现在铁矿还在蒙古人的手中,吕汉强需要想办法在林丹汗的手里,将那块巨大的铁矿场划拉到自己手里,那暂时都是后话。

  对于焦炭厂的建立,吕汉强已经轻车熟路,不过就是人手问题,还有就是暂时保密的问题,但好在刘希媲,山西更容易保密,因为这里地广人稀,闲杂人等本来就少,外人想要窥探,简直就是羊群里冒出个骆驼那么明显。

  现在吕汉强对于南方的贸易握着两个拳头产品,一个就是,北方海量的,巨大原木,一个就是即将新鲜出炉的焦炭,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源源不断的南方金银将流向吕汉强的辽西治下,那时候吕汉强该担心的应该是物价飞涨的事情了。

  有钱有粮有钢铁,等我大军一到,再修整一段,皇太极,你就等着挨揍吧,吕汉强如是想。  

第631章 大战再起

  吕汉强的计划是刚刚一场大战下来,想要修整一段,养精蓄锐之后再和皇太极对掐,吕汉强不是战争狂,尤其,他这次得到了四座县城,他根本就不想再打仗了,而想安安心心的将这四座县城治理好,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然后再和皇太极掰掰手腕子。

  他这里倒是想安心不玩了,但高旭派出去潜入大清的监军士却将源源不断的把满清的情报汇总给他,综合所有的情报都在显示,那就是皇太极那里被自己一顿乱拳挤兑的受不了了。

  现在的皇太极不但领教了吕汉强军事上的能力,而且更领教了吕汉强的挖墙脚的无耻手段,现在,他统治下满清的人口大量流失,如果不将吕汉强抓紧消灭,或者是撵走,那么不用出两年,也不用让人打了,自己手下的汉民,就都跑吕汉强那儿去了,自己的皇帝梦也就算是做到头了,这绝对不行,没有人口,那自己的皇帝还给谁当去,给一群在荒芜土地里疯长的兔子吗?那不是皇帝,那是牧童。

  因此,战争就不得不在7月份再次爆,满清动战争其实要比大明简单得多,因为后满清本身就是一个军事化的集团,同时他们对后勤的需要也并不是非常高,因此上,想要打仗,简单的准备下就可以了。于是,皇太极召集群臣连续开会,在攻击大凌河和攻击黑山之间选择了一下,最终采取北攻南守的决定,攻击的方向选择了黑山。因为在皇太极看来,大凌河的身后是锦州,那还趴着十几万关宁铁骑呢,一旦大凌河吃紧,坐镇山海关的孙承忠一定驰援大凌河,而黑山离着锦州很远,黑山城已被自己的纳兰大将烧得是片瓦不存,这在皇太极来看,黑山的防守吕汉强只能凭借他现在手中的这点兵力,而得不到百姓的支持,这样在人手上,吕汉强就将出现不足,同时,攻击下黑山,如果自己愿意继续攻击的话,就再次占领北镇,而如果自己不想再次进攻的话,那么就可以在黑山驻下重兵,堵住吕汉强东来的道路,加深自己的防御纵深。因此上,在7月份的时候,皇太极命令莽古尔泰的正蓝旗,代善统领正红旗全部人马,拼凑合计一万五千旗丁,并且配备紧急抽调的三万朝鲜奴才,对吕汉强展开了攻击。

  这次之所以拼凑出两个旗来对付吕汉强,深意和无奈都有。

  上次京畿之乱,自己带进京畿之地的四个旗元气大伤,而一直对自己的皇位耿耿于怀的正蓝旗旗主,也就是自己的五哥莽古尔泰却躲在后面没有什么损失,这是一件很让人心惊胆战的事情,第二,这个代善,自己的二哥,虽然上次一战也损失惨重,但这家伙就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东西,在回来后,对自己当初攻击京畿的策略总是抱怨,弄得一群文武在背地里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与决策,这样,这两个哥哥就成了自己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这次吕汉强攻占了黑山,于情于理,都得这两个哥哥出战,而至于同样被打残废的正黄镶黄旗,这是自己稳固皇位的基础,这是绝对不能动的。

  吕汉强真没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