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督师-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还是来晚了,当他们来到的时候,看到端坐在高高在上的皇太极,这的确是不曾有过的现象,按照正常的程序,应该是臣子贝勒们先行觐见,然后才是皇上出现。

  皇太极就在金銮殿,冷冷的看着底下群臣急匆匆集合,直到他认为该来的都来了。

  大殿外的十王亭里,刚刚坐定的亲王贝勒爷被小太监请到大政殿,一时间不大的大政殿人满为患,一些官爵小的都站到了外面。

  皇太极冷眼望向站在最前面自己的一群兄弟,他们分别是大贝勒代善,三贝勒阿拜,四贝勒汤古代,六子塔拜七子阿巴泰,九子巴布泰,十一子巴布海,十二子阿济格,十三子赖慕布,十五子多铎,十六子费扬古。

  看着这一群从大到小的兄弟们,皇太极沉默很久,拿起桌案上自己亲自书写墨迹未干的圣旨,对身后的太监轻声道:“宣读圣旨吧。”

  那个太监立刻躬身上前,躬身双手接过,倒退几步来到御阶一角,转身面对群臣,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大贝勒代善——。”念到这里,这个宣读圣旨的太监突然一顿,双手不由得一抖。

  皇太极威严的道:“念。”

  这个太监一哆嗦,赶紧继续念道:“大贝勒代善,三贝勒阿拜,四贝勒汤古代,六子塔拜,不尊皇命,枉顾上心,桀骜不驯,无人臣纲常,照削去一切爵位,与其子押福陵圈禁思过。”

  正恭敬听命的代善等被点名的贝勒兄弟当场愣住了,就这一下,就彻底的打蒙了他们,怎么话说的?自己怎么就不尊皇命,枉顾上心,桀骜不驯,无人臣纲常啦,而且还绕上了自己的儿子们,这不和常理啊。

  但还不等他争辩,皇太极也来不及太监传唤,自己就大声道:“来人,将代善等拉出去,立刻押解他及他的儿子去福陵。”

  立刻大殿外几个亲卫大汉冲了进来,直接用布条勒住代善等人的嘴,托死狗一般将他拉了出去,天没亮就押着他们父子去了东陵。

  “贝勒阿济格,久有不臣之心,着抄没家产,一家男丁圈禁宗人府,女眷贬为庶民。”

  阿济格性格彪悍少谋,在皇太极登上汗位的时候,已经成年了,手上不仅握有兵权,而且还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在军中是有一定威望的,同时在这些年,不断的将自己家的包衣奴才或者心爱的将领推上朝堂,隐隐的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实力。这个时候,皇太极对他在安抚拉拢的同时,更多的是提防他篡权。在此关键时候,皇太极想要快刀斩乱麻,不再跟他斗心眼玩手段,直接拿下以绝后患。

  阿济格当听到皇太极对代善的处理的时候,就知道事情不好,这时候听闻皇太极捏造罪名,要抄没自己的家产,圈禁自己等一干男丁,这和抄家灭族没有什么两样,一项彪悍少谋的他当时怒吼起来:“老八,你这是无中生有,你这是血口喷人,你要干什么?”

  这时候的后金虽然已经在一群汉人文臣的梳理下,有了点正规的样子,但旧习未改,朝堂上大吵大闹时有发生,这时候阿济格的两个儿子也跳出来帮着老爹跳脚大骂皇太极。而阿济格推荐上来的一群奴才属下也纷纷站出来为阿济格站脚助威,当时大政殿一片混乱。

  皇太极铁青着脸突然怒吼:“侍卫亲军何在?”

  随着他的大吼,大殿之后脚步铿锵,一群带刀侍卫轰隆隆冲进了大政殿:“将阿济格以及一干党羽拿下,推出大清门就地正法,抄没他们所有的家产,男子为奴充军,女子为婢变卖。”

  这群带刀侍卫轰然应诺,上去拿人。

  阿济格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见,立刻就血红了眼睛,他们的心腹奴才也红了眼睛,这是在将他们诛尽杀绝啊,再不拼命更待何时?立刻开始拼命反抗,不反抗不行啊,他们的出身就已经打上了主子的烙印,想洗也洗不干净了,不反抗是死,反抗也许能生,于是纷纷抄起手中的牙笏对着侍卫亲军就开打。

  要说这大金的群臣不是大明那样,文臣手无缚鸡之力,武将各个酒囊饭袋,动嘴行,动手不行,当然吕汉强除外。

  而这大金的群臣,无论文武全是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都是百战余生的主,武力值各个近百,而这个镶红旗旗主的阿济格父子更是超百的妖孽,面对要抓自己的侍卫亲军二话不说就是一个窝心脚,直接将这个家伙踹的吐血,但还没等他倒地,阿济格已经麻利的抽出他腰间的大刀,一回手就砍翻了另一个家伙,对着大儿子吼道:“别管他们,上去杀了皇太极,你就是太子。”

  他这么一喊,大家立刻震惊了,大殿里突然变得鸦雀无声,但转而又沸反盈天,这下大家算是明白了,这太子都出来了,阿济格真的要造反了,于是大政殿上立刻分成了三派,已经走上绝路的阿济格和他的心腹党羽,一派是拥护皇太极的朝臣,一派是左右观望的中间派。

  三派人中,以阿济格的人马最强悍,毕竟这家伙从努尔哈赤时代就屡立战功,爪牙无数,并且都是打出来的精英,而忠于皇太极的却以汉人文臣居多,而中间派就是皇太极剩下的几个兄弟,其中能战的是多择阿巴泰,巴布泰,剩下的几个兄弟,年纪还小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实力,在这混乱的场面里,也不能左右局势,剩下的只能是大声嚎哭。

  

第796章 宫廷政变2

  不理会范文成苦苦的劝解,皇太极对着外面又吩咐道:“来人,调侍卫亲军于大政殿后随时待命,来人,撞钟击鼓大聚群臣,召在京诸王子贝勒亲王,朕要早朝。”

  钟鼓齐鸣的大朝,这是很久没有的隆重仪式,诸位贝勒以及所有文武大臣一,慌乱的爬出温暖的被窝,整顿自己的衣冠,在天不亮的时候,就急匆匆赶奔沈阳的皇城。

  他们还是来晚了,当他们来到的时候,看到端坐在高高在上的皇太极,这的确是不曾有过的现象,按照正常的程序,应该是臣子贝勒们先行觐见,然后才是皇上出现。

  皇太极就在金銮殿,冷冷的看着底下群臣急匆匆集合,直到他认为该来的都来了。

  大殿外的十王亭里,刚刚坐定的亲王贝勒爷被小太监请到大政殿,一时间不大的大政殿人满为患,一些官爵小的都站到了外面。

  皇太极冷眼望向站在最前面自己的一群兄弟,他们分别是大贝勒代善,三贝勒阿拜,四贝勒汤古代,六子塔拜七子阿巴泰,九子巴布泰,十一子巴布海,十二子阿济格,十三子赖慕布,十五子多铎,十六子费扬古。

  看着这一群从大到小的兄弟们,皇太极沉默很久,拿起桌案上自己亲自书写墨迹未干的圣旨,对身后的太监轻声道:“宣读圣旨吧。”

  那个太监立刻躬身上前,躬身双手接过,倒退几步来到御阶一角,转身面对群臣,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大贝勒代善——。”念到这里,这个宣读圣旨的太监突然一顿,双手不由得一抖。

  皇太极威严的道:“念。”

  这个太监一哆嗦,赶紧继续念道:“大贝勒代善,三贝勒阿拜,四贝勒汤古代,六子塔拜,不尊皇命,枉顾上心,桀骜不驯,无人臣纲常,照削去一切爵位,与其子押福陵圈禁思过。”

  正恭敬听命的代善等被点名的贝勒兄弟当场愣住了,就这一下,就彻底的打蒙了他们,怎么话说的?自己怎么就不尊皇命,枉顾上心,桀骜不驯,无人臣纲常啦,而且还绕上了自己的儿子们,这不和常理啊。

  但还不等他争辩,皇太极也来不及太监传唤,自己就大声道:“来人,将代善等拉出去,立刻押解他及他的儿子去福陵。”

  立刻大殿外几个亲卫大汉冲了进来,直接用布条勒住代善等人的嘴,托死狗一般将他拉了出去,天没亮就押着他们父子去了东陵。

  “贝勒阿济格,久有不臣之心,着抄没家产,一家男丁圈禁宗人府,女眷贬为庶民。”

  阿济格性格彪悍少谋,在皇太极登上汗位的时候,已经成年了,手上不仅握有兵权,而且还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在军中是有一定威望的,同时在这些年,不断的将自己家的包衣奴才或者心爱的将领推上朝堂,隐隐的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实力。这个时候,皇太极对他在安抚拉拢的同时,更多的是提防他篡权。在此关键时候,皇太极想要快刀斩乱麻,不再跟他斗心眼玩手段,直接拿下以绝后患。

  阿济格当听到皇太极对代善的处理的时候,就知道事情不好,这时候听闻皇太极捏造罪名,要抄没自己的家产,圈禁自己等一干男丁,这和抄家灭族没有什么两样,一项彪悍少谋的他当时怒吼起来:“老八,你这是无中生有,你这是血口喷人,你要干什么?”

  这时候的后金虽然已经在一群汉人文臣的梳理下,有了点正规的样子,但旧习未改,朝堂上大吵大闹时有发生,这时候阿济格的两个儿子也跳出来帮着老爹跳脚大骂皇太极。而阿济格推荐上来的一群奴才属下也纷纷站出来为阿济格站脚助威,当时大政殿一片混乱。

  皇太极铁青着脸突然怒吼:“侍卫亲军何在?”

  随着他的大吼,大殿之后脚步铿锵,一群带刀侍卫轰隆隆冲进了大政殿:“将阿济格以及一干党羽拿下,推出大清门就地正法,抄没他们所有的家产,男子为奴充军,女子为婢变卖。”

  这群带刀侍卫轰然应诺,上去拿人。

  阿济格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见,立刻就血红了眼睛,他们的心腹奴才也红了眼睛,这是在将他们诛尽杀绝啊,再不拼命更待何时?立刻开始拼命反抗,不反抗不行啊,他们的出身就已经打上了主子的烙印,想洗也洗不干净了,不反抗是死,反抗也许能生,于是纷纷抄起手中的牙笏对着侍卫亲军就开打。

  要说这大金的群臣不是大明那样,文臣手无缚鸡之力,武将各个酒囊饭袋,动嘴行,动手不行,当然吕汉强除外。

  而这大金的群臣,无论文武全是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都是百战余生的主,武力值各个近百,而这个镶红旗旗主的阿济格父子更是超百的妖孽,面对要抓自己的侍卫亲军二话不说就是一个窝心脚,直接将这个家伙踹的吐血,但还没等他倒地,阿济格已经麻利的抽出他腰间的大刀,一回手就砍翻了另一个家伙,对着大儿子吼道:“别管他们,上去杀了皇太极,你就是太子。”

  他这么一喊,大家立刻震惊了,大殿里突然变得鸦雀无声,但转而又沸反盈天,这下大家算是明白了,这太子都出来了,阿济格真的要造反了,于是大政殿上立刻分成了三派,已经走上绝路的阿济格和他的心腹党羽,一派是拥护皇太极的朝臣,一派是左右观望的中间派。

  三派人中,以阿济格的人马最强悍,毕竟这家伙从努尔哈赤时代就屡立战功,爪牙无数,并且都是打出来的精英,而忠于皇太极的却以汉人文臣居多,而中间派就是皇太极剩下的几个兄弟,其中能战的是多择阿巴泰,巴布泰,剩下的几个兄弟,年纪还小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实力,在这混乱的场面里,也不能左右局势,剩下的只能是大声嚎哭。

  

第797章 宫廷政变3

  这时候一瘸一拐的多择从大殿里走了出来,手中提着一个人站在甬道上,看着满地流淌的鲜血,竟然有些迟疑迷茫。

  多择是阿济格和巴布泰的同母兄弟,按照道理,他应该心向自己的亲兄弟,而不是这同父异母的皇太极,但多择是智慧和冷静的,他知道现在外敌当前,大金内忧外患摇摇欲坠,在这个时候,也只有雄才大略的皇太极能担起这副越来越沉重的担子,自己的两个亲哥哥无论是谁取代皇太极做皇帝,都会让父辈用无数鲜血生命打下来的这个江山轰然倒塌,因此,他当时果断的选择了站在皇太极的一边,救了皇太极一命。

  但混乱过去了,大殿里除了满地尸骸,就只剩下自己和被自己打昏了的侄子和度,心中就一片迷茫与恐慌。

  这次变乱突起,自己一点都没有准备,虽然自己救了皇太极一命,但自己毕竟和谋反的阿济格巴布泰是亲兄弟,皇太极能放过自己吗?

  这时候皇太极看到了多择,也看到了多择恍惚的神情,略一思考,立刻对远处的多择大声招呼:“豫通亲王赶紧到朕这里来,与朕商讨平叛事宜。”

  “豫通亲王?”所有的人都茫然四顾,什么时候出来一个豫通亲王?

  大金官职延续他们认祖宗的北宋大金前朝,最高爵位就是贝勒,没有王爵一说,同时不设立王爵也是因为后金还时不时的和大明商讨和义的事情,不设王爵就等于告诉大明君臣,我还是自愿低你一等,留点谈判回旋的余地,这时候突然皇太极封赏多择一个王爷,还是亲王,这的确大大出乎了文武大臣的意料之外,这说明什么?说明皇太极已经彻底的放弃了与大明和议的幻想,真正将自己放到了大明敌国的位置——大金的国策要变了。

  皇太极对着孤零零的多择再次大声呼唤:“豫通亲王多择,赶紧过来与朕共商大计。”

  这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感情就在刚刚,贝勒多择已经不是贝勒了,已经是亲王了。

  这个分封当时让多择一愣转而大喜,不是说自己从贝勒突然升王大喜,而是皇太极在向自己透漏一个信息,那就是,自己不但没被自己的亲兄弟牵连,反而成为了皇太极的心腹嫡系。于是立刻堆金山倒玉柱跪倒谢恩。

  皇太极忙道:“朕与你是兄弟,以后你上朝不必再跪。”这是殊荣,绝对的殊荣,可见现在皇太极对多择多么倚重。

  而就在这个时候,大殿里又跑出一人,直接冲到多择跟前挥起了手中的钢刀。

  站在城头上的众人一见,当时大惊惊呼,眼看着新鲜出炉的豫通亲王就要报销,结果那钢刀却没有砍到多择的身上,而是直接砍下了昏迷中和度的脑袋。

  就在大家惊愕之间,那人丢掉钢刀轰然跪倒,冲着城楼上的皇太极三拜九叩口称:“臣救驾来迟恳请恕罪。”

  大家站在城头仔细看去,却是大乱一起便没了身影的贝勒阿巴泰。

  看着手提和度人头的阿巴泰,皇太极真想一脚踹死这个偷奸取巧的家伙,但这时候是收拢人心而不是树敌的时候,只要他杀了阿济格的儿子和度,那他也没了后路,那就先将这个墙头草收拢到手中,至于以后,那是秋后算账的事情。

  于是皇太极立刻对着阿巴泰大声道:“多罗郡王忠心可嘉,赶紧随朕上城商讨平叛事宜。”

  对于皇太极突然的封赏,阿巴泰心中一阵失落,为什么他多择就是亲王,而我是郡王,这差着好几级呢,于是,跪在地上只是举着和度的人头却不谢恩。

  看到阿巴泰的表现,皇太极的心里就好像吃了无数苍蝇,恶心的都无以复加。

  你阿巴泰是什么东西,虽然是我哥哥,但刚刚在大殿上混战的时候,你在哪里?还不是躲起来静观其变,现在跑出来,说不得还不是因为你腿脚慢了,我关闭了宫门你出不去了,要是你出去了,要是明哲保身我都烧高香了,现在我为安定人心,才给你一个郡王,郡王是那么好升赏的吗,开国以来,劳苦功高的人海了去了,现在有封王的吗?没有,最高就是贝勒,再说了,就现在咱们屁大的地方我封一堆王爷,那成什么话?那我将来攻进中原还拿啥封赏?难道真的封无可封就只有杀了?

  做个墙头草,就要有墙头草的觉悟,结果墙头草还老心有不足,这就是最可恨了,于是,皇太极果断的道:“来人啊,将五贝勒扶到偏殿好生侍候着。”然后再也不看阿巴泰,对多择道:“豫通亲王,赶紧上城与朕共商国策。”

  阿巴泰当时就蒙圈了,这话怎么说的,怎么转眼刚刚升任郡王马上就又回到了贝勒,还有,怎么突然不让自己上城共商大事而要我去偏殿?去偏殿还不是软禁吗?

  还不等他想明白这期间过山车一般的转变,几个大汗禁军提着带血的钢刀就冲了过来,二话不说,直接架起阿巴泰奔向了偏殿,一把丢到地上,哐当一声关上了大门,然后几个侍卫亲军按住腰刀站在了门窗之外。阿巴泰被摔的七荤八素,努力的爬起来冲到门前,想要拉开,却听到外面一声冷哼,一个侍卫亲军似乎是对同伴也似乎是对自己说道:“大局混乱,兄弟们要加小心,有那犹豫观望的,直接杀了,这是皇上吩咐过的。”

  阿巴泰当时就颓然后退,老老实实的蹲在了墙角这个后悔啊:“投机,还是要拿捏火候啊,这下子,算是砸了脚面子啦。”

  多择没空去理倒霉的哥哥,这时候,自保表决心是第一,哪里还管得起别人的事情,得到皇太极的召唤,连忙站起来,跑步奔上城头,到达城头再次跪倒磕头,根本就不提刚刚皇太极恩典的进殿不跪。

  对于这个弟弟的恭顺皇太极表示了极大的赞赏,不说前题不跪,一把拉起来,直接问道:“巴布泰和阿济格已经逃回自己府邸,下一步该怎么办?”

  这话问的简直就是废话。

  

第798章 多择的立场

 按照后金的规矩,王子贝勒分领八旗,这是正兵,但也是按照后金的规矩,是不限制这些亲王贝勒们蓄养包衣奴才的,不但不限制,而且还为了激将领们的战斗**,只要你在战场上俘虏来,只要他们顺从你,那你就完全可以将他们收为奴才,而那些所谓的包衣奴才,是各个等级奴才里身份最尊贵的,尤其多年以来这些包衣奴才所生的子女,又被叫做家生子,与自己的主子荣辱与共,不能再有分别,比如说这次阿济格一旦事情失败,抄家灭门就包括那些家生子和包衣奴才。WwW.⒉

  而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几十年习惯的养成,每一个贝勒贝子,乃至一个牛录额真或者战士的家里,都有几十几百乃至上千甚至上万的包衣奴才和家生子,这就是满清王朝从建国到最终被民国推翻,兄弟之间内斗不断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他们自己的势力过于庞大,庞大到已经威胁到了皇权的地位。

  但是反过来,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包衣奴才和家生子的制度在,让登基的皇帝立刻提拔自己的包衣奴才和家生子站满朝堂,也变相的延续了满清政权三百年。

  多择领的是镶白旗,而镶白旗被皇太极派到新民与吕汉强的队伍对峙,现在多择是按照规矩,春天祭祖才回来的,结果皇太极以春围祭的名义,和其他兄弟们一样被留在了盛京到了今日,看来,皇上对自己等早就有了算计,只是这算计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就连他身边最亲信的人也没能被告知。

  不过现在说这个有的没的已经没有意义,现在他要的怎么明哲保身,他身边只有府邸里的包衣奴才,能有多少,可不像巴布泰和阿济格,早就存心,府邸和城外的庄园牧场里有上万包衣,这也就是多择不被皇太极忌惮的地方,现在多择家里的包衣奴才都被带到了战场上去,留在庄园和府里的不过是区区三五百。

  “阿其那塞思黑一直没有被外派出去征战,包衣奴才和家生子每户都有近万,而万岁您,除了正黄旗外,镶黄旗被派出去平乱各地,镶红旗和正蓝旗还正在恢复整顿,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现在请皇上下旨,让全盛京忠于万岁的大臣,立刻召集他们府邸的奴才和家生子们聚集起来,一起对抗阿其那塞思黑。而将已经派出去的正黄旗招回来,拼死保护皇宫的安全。”

  这时候皇太极已经不再称呼阿济格和巴布泰本名,直接以猪狗呼唤,可见他恨他们到了什么程度。

  多择也算是个后金难得的将才,这一时立刻就判断出现在的情况,现在,必须抽调正黄旗的精锐,来保护皇宫不失,才能稳定盛京的局势,而不应该将正黄旗分散开来,去包围各个王爷的府邸,那样只能让精锐分散,一旦皇宫被围攻,就将出现全局动摇,而对于巴布泰和阿济格叛乱的包衣奴才和家生子,就应该动用忠于皇太极的大臣们的包衣奴才和家生子,让他们互相消耗,两败俱伤,这样的考虑,其实是多折在想,局势已经混乱到这种程度,谁也保不准谁是真的忠心耿耿,只有互相消耗,两败俱伤,自己和八哥才能在期间鱼翁得利,当他们打生打死的时候,紧紧握着自己手中的正黄旗精锐,才能真正起到作用,这个作用有两个,一个是趁你病要你命,一举平定叛乱,一个就是见势不好,保护着皇太极和自己,冲出盛京,到外面去和已经掌握在皇太极手中的镶黄旗,还有镶红正兰旗,以及自己的正白旗镶白旗会合,扳回局面。

  这次宫廷政变,皇太极本想着突然动,以雷霆万钧的手段,彻底消除那些兄弟们对自己皇位的威胁,然后集中全部精力,去面对吕汉强对自己的进攻,这就是范文程常说的,攘外必先安内。

  这个计划已经在他心中盘桓了很久,但为了避免走漏风声,即便自己最宠信的庄妃,这个枕边人都没有透露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