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督师-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养活不了我们的大军的。”

  那十五个人就又开始幸灾乐祸了,对,你复辽军没有朝廷一分银子拨给,你不发行辽西大借款,我看你怎么活。

  结果吕汉强就对自己的心腹很是认真的道:‘从明天起,我们准备发行辽东大借款,发行五百万,十年还一千五百万。’然后挑衅的看着那些已经彻底石化了的十五个债主:“我就不发行辽西大借款了,这辈子都不发行了,你拿我怎么滴吧,要想要这辽西大借款的,就找南京户部要去。

  “吕汉强你这是无赖,你这是贪占,我告你去。”这下,所有的人都一下炸锅了,看到无赖的,但没看到过这么无赖的,这无赖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了。

  吕汉强就放下笔,眯着眼睛看着底下的这群债主,应该是冒襄的债主,这不好好的处理,这整日的烦人,还让不让人做工啊,然后问身旁的书办,:“现在冒襄是个什么罪过?”

  这个书办张嘴就来:“皇上钦点,与钱谦益师徒勾结构陷大臣,糜烂国事,放逐海南永不许回中原。”

  吕汉强就眯着眼睛捏着下巴,然后慢慢的道:“构陷大臣,那就是在说我,这是给我平反,这个倒是无所谓,我这个人很大度,也不为己甚,这一片恩怨就算了。”然后看着自己的一群手下,慢声细气的道:“糜烂国事这事情可就有的说了,为什么他冒襄闲的没事糜烂国事?国事是指的什么?”

  “当然是复辽大业。”

  “那他冒辟疆突然要坏国朝复辽大业做什么?什么目的?”

  是啊,是怎么目的呢?这个需要好好的思索一下。

  那十五个债主也有点跟着吕汉强的思路走了,这的确有意思,值得思索。

  “许杰,这事情你怎么看?”

  “这里一定有蹊跷。”许杰就贼笑贼笑的。

  “当然有蹊跷啦,我看,冒襄如此不遗余力的破坏复辽大业,在他处心积虑的运作下,明明知道这次大战必败,他还给辽西运来四百万的钱粮,最主要的还堆在了战场的最前沿,这是什么行为,这就是明目张胆的资敌行为。”

  “对,是个人都知道,将物资放在后方才是合情合理的,结果他不但不这样做,反倒将物资放在前方,还怂恿史可法大人冒进,这绝对是资敌的具体表现。”许杰就恍然大悟了。

  于是就按照吕汉强的逻辑开始分析:“既然冒襄资敌已经昭然若揭,那么他的资敌本钱哪里来的呢?当然是他募集来的,既然他一个小小的童生没有任何资历能力,就拿着一个还没发行的债券就能借款四百万,那说明什么呢,说明一些人早就有资敌之心,冒襄不过是居中联络——”

  “大人,这笔银子我们不要了。”这时候一个债主突然明白过来,立刻打断了许杰的推理过程,大声的吼道。

  这时候其他人才算明白过来,再这样下去,自己的银子就成了资敌的罪状了,那银子肯定是没了,还可能,不是可能,而是绝对会被扣上资敌的大帽子全家法办啊,这可绝对不行啊。

  明白了这个道理,另一个立刻直接表白:“我们家族就不认识冒襄的人,我们就没有来往,我们就没借过他什么银子,督师大人,对不起,我走错地方了,我们告辞。”

  众人也连连告罪往外就跑,当跑出大门的时候还听到吕汉强大声的咆哮:“穷究,一定请朝廷穷究冒襄集团卖国行径——”于是这些债主跑的比兔子都快。

  

  

  

第899章 军备竞赛

 辽东大借款暂时是不用发行的,因为现在吕汉强手中不缺钱。上次讹诈了史可法一笔一百五十万两,然后这次崇祯感觉内疚,也是为了再让复辽军征战,在内帑里拨付了二百万两,还有就是周楚钧在日本又给弄回来三百五十万两的分赃款,不算日本皇室分十年还清的五千万两的战争赔款,这样加起来,其实已经有七百万两了,两年的经费都已经绰绰有余。至于钢铁厂军工厂那巨大的利润,那是吕汉强自己的,和别人无关。

  还有一笔钱,那就是原先定的,上缴给崇祯的那批朝鲜王宫里搜刮出来的那十船文物珠宝,这时候吕汉强也不想给了,不但这个,就连周楚钧从日本皇宫划拉来的,包括日本天皇的那张兜裆布,也不给了,因为吕汉强发现,崇祯手中有钱了,他就爱想事,爱得瑟,这人啊,就是这么个德行,穷时候兢兢业业的干好事,一旦有钱暴发户了,就开始胡搞事情,这很不好,崇祯,你还是穷起来比较靠谱一些。

  最终决定,挑拣那些好看不实用的,只具有象征性的,弄一船,不,一车,不,一担,回去应付一下,然后将剩下的,直接让坐镇江南的李全友,全部拍卖以筹集军费。

  结果这笔钱被源源不断的汇往督师行辕之后,吕汉强对这笔钱分作三份,一份交给越来地盘越大的辽西府施行基础建设,一份预留军费,以免措手不及,还有一份就是开始提前清偿复辽大借款,这样不但能让债券持有人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增加大家对辽西的好感,同时也为下一步可能发行债券做个信誉铺垫,

  吕汉强在这里按部就班的施行他的整编整顿,准备再次发动复辽战争的时候,皇太极也知道时间对于自己已经不多,所以也在全力整顿,趁着这难得的机会,扩充实力。

  春耕受干扰,秋收被打断,满清的大地已经没有粮食可收了,不过现在得到大明几百万石的粮食,最少在今年和以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再为粮食发愁,那就利用这个机会和海量的物资扩充实力,准备和吕汉强在明年开春展开决战吧。

  于是双方就这样默契的在这个冬天里休战整顿。

  吕汉强全力装备他新得到的五万大军,进行火枪训练,而皇太极也在全力恢复被歼灭的正兰镶蓝两旗。

  正兰旗旗主,由济尔哈朗长子镇国公富尔敦继任,镶蓝旗旗主由阿敏二子固尔玛浑充任。拨给钱粮,命令他们在自己所领旗民之中快速整顿成军。

  命令全部汉军旗,抽丁整训,然后将汉八旗调动守城,沿着新民,辽中,辽阳,牛庄,组成一道完整的防线,汉八旗正兰镶蓝旗驻防新民,正红镶红驻防辽中,正白镶白驻防辽阳,刘之源正黄镶黄驻防牛庄。

  抽调满八旗全部作为机动,正所谓正和相济。因才使用才是王道吗。

  命令重新建设牛庄,不惜人命也要尽快出盐,以补足大清财政。

  整顿完毕后,皇太极为了能够全力对抗吕汉强即将发起的战争,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留正黄旗坐镇盛京,以皇长子豪格监国,自己亲带镶黄旗,正蓝旗镶蓝旗出兵蒙古,攻打林丹汗。

  林丹汗一直是皇太极父子的死对头,虽然林丹汗很烂,但他却将烂这个字发挥的是淋漓尽致,那就是屡败屡战,死缠烂打,当初都被自己追的要逃亡青海了,结果天上蹦出个吕汉强,坏了自己好事,而且居心叵测的吕汉强还用商业办法资助了他,不但严重削弱了大清对外贸易,而且还壮大了林丹汗,最要命的是,吕汉强和林丹汗,达成了令人发指人神共愤的割人头买卖协议,吕汉强还就别出心裁的割女人孩子人头,这简直就是灭绝人性,丧心病狂,就这一项,就让自己每年损失不下五万百姓,孩子没了,就没了希望,女人没了,就没有繁衍生息,这让皇太极苦不堪言。

  而且他被吕汉强扶持之后,又开始做他天下大汗的美梦,继续对自己虎视眈眈磨刀霍霍,已经在北方对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皇太极有绝对的判断,在吕汉强和自己展开决战的时候,这家伙一定会在自己侧背给自己来下狠的,这绝对是一个灾难性的的后果。

  为了将来决战的时候不被干扰,就必须在这段时间清理所有不确定的因素,内部自己不惜发动一场政变流血牺牲取得安定,那就对外吧。

  攻打林丹汗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战马。

  随着连番大战,大清八旗战马损失严重,而既然要机动,就要有充足的战马做到一人两骑或者三马,原先的蒙古已经被林丹汗再次收拢与自己为敌,自己战马的来源就被掐断了,只有打败林丹汗,才能抢夺这战争最重要的物资战马,于是,在全面整顿还没完成的时候,皇太极在数九寒天里,就带着三旗出兵蒙古,攻击林丹汗。

  吕汉强没想到皇太极会在这个时候,不老实的窝在家里****伤口猫冬,却突然出兵蒙古对林丹汗动刀,林丹汗更没想到皇太极在被吕汉强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还有心情和自己掰腕子。

  尤其林丹汗是狂妄自负的,在他看来,皇太极虚弱不行啦,自己已经强大恢复啦,皇太极已经不是自己对手了,自己该考虑的是怎么再次对大明发起挑战,重新恢复成吉思汗的辉煌,因此也就放松了对皇太极的警惕。

  结果皇太极出其不意,冲进了蒙古,一路上以秋风扫落叶的狂暴形势,横扫东蒙平原,当林丹汗发觉不好的时候,皇太极已经打到了自己的家门口,于是林丹汗匆忙组织抵抗,第一战,被杀勇士近万,林丹汗大败而归。

  皇太极紧追不舍,第二战林丹汗丢弃王庭,向西逃窜,中间紧急行文吕汉强,恳求支援。

  第三战,林丹汗丢弃部众逃进边军控制的草原。

  


第900章 隐患

 吕汉强接到林丹汗求援战报的时候,林丹汗身边仅剩部族勇士不足三千,部族百姓不足万人,正如丧家之犬般耷拉着舌头四处躲藏逃命呢。

  自己是鞭长莫及了,于是吕汉强请求边军兄弟——歼灭对自己已经失去任何作用的林丹汗,斩草除根。

  于是,得到吕汉强的请求,闲的蛋疼的大明边军,发挥了趁火打劫的一贯传统,立刻全军出动,铺天盖地的大军瞬间淹没了林丹汗残部,并按照吕汉强的授意,追随着撤退的皇太极脚步,将皇太极抢掠之后的东蒙各部再次血洗一番,除了获得皇太极带不走的大批牛羊之外,再次缴获了巨大的财富,这时候边军已经抢上瘾了,干脆就集结在了草原与满清的边境线上,红着眼睛准备冲向辽东。

  皇太极可不像已经没落的蒙古人,他只用一个旗,就挡住了边军的几次进攻稍扰,为了减少伤亡,边军的脚步就只能停留在这里了。

  林丹汗灭亡了,东蒙变成了无人区,于是吕汉强就将原先防备林丹汗的赵小铭纵队,直接调往了自己的前线,留在王大壮和陈亮中间,作为这两支纵队的总预备队。

  然后自己亲自跑了一趟草原,看一看整个草原的战略状况。

  当吕汉强赶到边境边军集结的营地时候,得到了边军十万兄弟的热烈欢迎,纷纷询问,哪里还需要自己这帮人帮忙,大家的唯一概念就是,要是有这种抢掠的事情,可千万别忘了自己这帮兄弟。

  吕汉强对边军兄弟的状态和求战意思表示了非常的满意,这说明自己当初的养狼计划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只要这种意思一直存在下去,整个蒙古就再也不能兴起了。同时,听兄弟们共同推举出来的指挥者,很不好意思的向吕汉强说出他的尴尬,那就是这帮家伙们抢疯了,结果把吕汉强和林丹汗合伙做生意利润,也给均分了。

  吕汉强就大度的挥了挥手,将他那笔应该得到的钱,直接送个人情,这当然再次让边军兄弟对吕汉强的大度感到高兴,从而愿意为他战斗奔驰。

  吕汉强跑这里来的目的其实就是一个,那就是看看这帮边军兄弟抓了多少人口,现在对于吕汉强来说,人口要比金银重要得多,就比如他现在的钢铁厂,由于全国各地都在向他订货,让他的产能根本就跟不上,尤其这次和皇太极搞军备竞赛,扩充队伍,打造火枪,给将士们更换盔甲,增强防护等等,所需的精钢更是海量,所以对整个大明其他地区的精钢供给,就只能不断的拖后,现在吕汉强已经很惊讶地看到,自己的钢铁厂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后年,所以扩大产能是当务之急,而在这个时候,要想扩大产能,就只能依靠人力,所以吕汉强是准备到草原来划啦一些人口,不管男女老弱全要。

  结果,整个状况让他很沮丧,因为这帮小子们已经杀红了眼睛,同时也严格地贯彻了他吕汉强当初留下的规矩,在草原上尽量不要留下外族人,所以现在就是,要人头有的是,要人没有。

  既然草原已经杀光抢绝,吕汉强也就没有心思再在这里浪费时间,家里还一大把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处理呢,于是告别了边军兄弟们,就很失落地回到了辽西,继续他雄心勃勃的准备灭国之战上去了。

  当边关九镇的总兵们,得到自己的手下全呼啦啦跑到了蒙东去的消息时候,当时就不干了,当上这九镇总兵,手下可不能没有一个士卒,要不然都成了光杆司令,那他这些总兵官们也就成了摆设,变成了可有可无,那下场就相当危机了,于是纷纷要求自己的手下赶快回归自己的防区,让他们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继续放牧。

  于是边军的兄弟们,就纷纷押解着抢掠来的财物,夹着刀枪返回了原先自己的地区,继续放牧牛羊,继续等待下一次抢掠的机会。

  结果整个蒙东地区,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谁都忽略掉的危机,边军的兄弟们撤掉了,吕汉强也没有想到朝廷没有考虑那块儿地方,而把赵小铭的纵队从北票撤回来了,大家都认为对方两个在管那里,于是就出现了这样问题,打下这块地盘的边军不能管,朝廷因为钱的问题不想管,吕汉强因为要发动一场国战,兵力不足而管不过来,于是整个蒙东地区,就出现了一片巨大的三不管的军事真空,这为整个大明帝国,也为吕汉强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朝廷没有人去想这件事情,因为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彻底的将蒙古全部,纳入了大明的版图,将整个大明的国土面积扩大了一倍有余的欢呼鼓舞里。

  经过这一场不算战争的战争,蒙古族,真正成为大明帝国一个弱小的民族之一,完结了大明历代皇帝孜孜以求而不得的夙愿。从此大明北方再无威胁,原本守国门的大明帝都,彻底成为一个中心城市,再无一丝威胁。

  消息传来,大明全国沸腾,无论士子官吏还是平头百姓,无不奔走相告,泪雨漫天,无不自豪的向所有寄居大明的外国人宣告,大明帝国的复兴已经开始,大明帝国的复兴即将来临。

  十二月,新年之前,大明国皇帝,携带朝鲜国王,琉球国王,日本亲王,以及全体文武,边军将士代表,共赴太庙,将大明新的舆图焚化在列祖列宗面前,崇祯对天下郑重宣告,当吕督师恢复辽东将再祭告天下,大明彻底复兴。

  皇太极这次攻灭林丹汗,所得相当丰厚,不但抢掠东蒙诸部牛羊百万余头,而且得上好战马十万匹,让满清的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这让皇太极意气风发,让大清将士看到在皇太极的率领下,大清将走向复兴。

  都在狂热的宣传自己的复兴,吕汉强就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复兴,还早着呢,等当初太祖宣布的那十五个不征之国全部来朝,等欧洲诸国派来代表,等美洲澳洲送来供奉的时候,等自己组建并当上联合国唯一流氓国的时候,那时候才是自己的祖国真正走向复兴大路。

  

  

  


第901章 大阅兵

 大明崇祯九年四月十三,这是一个好日子,但通过所有瞎子算命的人推演,大家不明白为什么黄历上说的平常日子,吕汉强非得说是好日子,反正督师大人说是,那就是喽。

  在这一天,吕汉强在大明辽东督师行辕驻地北镇,进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

  在这个仪式上,吕汉强热情的邀请了内阁孙承宗,军机处卢象升,山东,山西巡抚,山西南四府巡抚,山陕总督代表,关宁总兵祖大寿,山东军区总兵吴襄,南方水师郑芝龙的代表,大明情报司王方,等等等等,还有士农工商,尤其以商业工业为最的各界杰出的代表,海外华侨,朝鲜王室,日本王室,大小琉球王室几百人,同时还邀请了大明年仅七岁的太子来主持这一次荣耀无比的阅兵。

  当时身怀惊惧的崇祯皇帝,是说什么也不想让太子跑到流行女汉强面前的,但最后在孙承宗,卢象升,杨嗣昌等等。大臣们全力担保之下,崇祯也感觉到若是不派太子过来,那就太显得自己心虚没担待,于是就在这多方努力之下,在王承恩和曹化淳的陪伴下,主持阅兵典礼。

  这是一个盛大的阅兵,不但展示了吕汉强最新的武器装备,而且向全天下所有的代表,展现了复辽军强大的军威。

  你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炫耀,这种炫耀,让所有再次想破坏吕汉强计划的人胆战心惊。

  但更可以说这是一种展示,向全天下的百姓,包括他的敌人,展示复辽军战胜所有敌人的信心。

  随着雄壮的军号声,轰然炸响的战鼓声,五万整训完成的火枪兵全部,骑兵全部,各个纵队派来的代表,海军陆战队代表,以及强烈要求参加受阅的三东水师代表,民兵代表,合计八万雄赳赳气昂昂通过检阅台,然后五万火枪兵,在检阅场直接开赴新民前线,对满清发动灭国战争。

  看着雄壮的队伍,小太子歪着小脑袋,用稚嫩的童音羡慕的道:“吕督师,你的兵真威武,可比那些京营强多了,长大了,我能当你的兵吗?我能跟着你征战天下吗?”

  此言一出,全场数万人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带着表现内心思想的表情看着吕汉强,等待他的回答。

  吕汉强笑笑,轻轻的拍拍太子柔弱的肩膀,这个动作让满场文武惊惧,这绝对是僭越,一个臣子,拍未来君主的肩膀,而且还拍的那么自然,这的确是对皇权的无限轻视,轻视到不能容忍,这和当初曹操有什么区别?当然大家都记起来,当初吕汉强还揍过他爹,现在的皇帝事情呢,于是,跟着来的御史言官,就准备提起最后的勇气,是的,是最后的勇气,准备向吕汉强发难,以表现自己的胆魄。

  但太子安然,吕汉强云淡风轻,两个人就像是一对父子般畅谈:“太子殿下,这些不是我的兵,是大明的兵,是大明天下百姓的兵。”

  这一句话出口,一大部分人都轻轻的舒了一口气。但一些人却发现,吕汉强没按照这个时代那样,说这些兵是皇上的,是太子的,然后等着吕汉强继续回答太子的话。

  吕汉强就继续道:“你不能当我的兵,因为你的责任不是当兵征战天下,这征战天下的应该是我们。”他一指坐在看台上,围在太子周边的那些功臣宿将,一指台上台下那无数将士。

  太子就很失望,很遗憾的问道:“那我该做什么呢?”

  吕汉强就再次笑着回答:“您的职责是在将来,坐在那高高的御座之上,俯视着整个天下,接见我们这些将士给您带回来的各国俘虏,给您指点着大明国界新的变动,给您陈述我们新的敌人,新的目标。你就坐在那高高的御座之上,看您的文臣将大明从积贫积弱治理成蒸蒸日上百业兴旺,国富民强,接见您的工商代表,听取他们又有多少工厂拔地而起,又有多少商队给您在海外,在天涯海角给您带回来多少新奇的玩意,然后在那里,感受日月所照耀的地方,便是大明的疆土,苍穹星辰之下,全沐浴大明的恩泽,这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该做的最伟大的事。”

  太子遥想未来,小脸因激动而变得通红:“那好,那我就看着你们为国操劳征战,看着你们让大明富强繁荣,看着你们实现我们的理想。”

  吕汉强就坚定的道:“是的,是看着,您就应该这样看着我们奋斗,为这大明,为这延续几千的大汉民族前仆后继死而后已。”

  阅兵的效果是震撼的,阅兵结束,被邀请的人带着各自的心思回到各地去,品味着吕汉强与太子对话,继续为这大明前赴后继。

  督师行辕大堂,会议已经开到了掌灯,吕汉强在做着最后的战争总结:“这次,我们兵分三路,以赵四海的五万枪兵为主战场,攻击新民,记住,这次新民便是铁核桃,也一定要将他砸个粉碎,拿下新民之后,我们不要修整,直接兵逼盛京,直接掏他皇太极老巢,彻底恢复辽东。”

  赵四海双眼放光,大声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路,王大壮第一纵队,度过辽河,攻击辽阳,拿下辽东腹地根本。”

  “第三路,由陈亮暂时代理纵队长的第三纵队,攻击最南端的牛庄。”然后看看陈亮:“兄弟,你是骑兵出身,但赵晓铭调去新兵纵队,你只能勉为其难了。”对于将自己调离骑兵转而指挥步兵,陈亮没有什么意见,只是笑着冲着自己的参军助手孔邦国道:“我对步兵不是太懂,还要你老哥多多操心,我呢只有两个责任,一个是冲锋陷阵,一个呢就是替你背黑锅,仗打好了,是你的功劳,仗打坏了,我来顶缸,你就放手干吧。”

  孔邦国立刻双眼微红的拱手回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