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督师-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的,现在皇太极手中掌握的还有满洲八旗的四个旗,那就是一直是皇家亲军的正黄旗,镶黄旗,以及被后来剥夺了别人领导的,正蓝旗,镶蓝旗。

  而随着这个情报被确定,在场的所有的人的心都如坠冰窖。

  皇太极,的确是一个枭雄,他的所作所为,完全的出乎了任何人的意料之外,他并没有按照正常的牌路出牌,他没有在得到吕汉强带着区区两万人马,赶赴京畿的时候,在他的北方门户新民,摇摇欲坠的时候,将他剩下的6万血本,拿出来加强遵化,或者是死守盛京城,却突然出现在了牛庄的战场上。

  正黄旗和镶黄旗,虽然在上次大战里损失惨重,但是这毕竟是满洲皇帝的亲军卫队,按照原先规定下的规矩,每一个旗,齐装满员25000人,虽然屡遭打击,损失惨重,但在皇太极缴获了史可法的无数钱粮之后,不惜损伤自己的民族根本,再一次征召了所有的满族青壮,再次将这两个亲卫旗,补充满了部队的员额,在彻底的拿下了不是自己信服的正蓝旗镶蓝旗的统领之后,皇太极将这两个旗,彻底地收归自己所有,依旧拿出自己的力所能及的钱粮,将这两个七旗不但补充完整,而且还有扩大,现在正蓝旗镶蓝旗,也已经是齐装满员两万人马,本来大家都认为,皇太极的这九万人马,握在手中怎么也不动,都是为了新民一旦被攻破,最终不惜一切代价保住盛京城,这个大清帝国的象征,这个大清帝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谁又想到,枭雄就是枭雄,却在这个时候,倾其全力,不顾盛京的安危,不过顾近在咫尺的新民安危,不顾广大的辽中平原门户的安危,突然之间就全部出现在了最南端的牛庄面前。

  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两军对垒,厮杀惨烈,第四纵队已经彻底被打残,而第三纵队,以及炮兵纵队,在百里不要命的驰援之下,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现在支持他们继续攻击的,不过就是一番血性,一旦这个时候,被敌人的援军抄袭了后路,那一场不可避免的大崩溃即将到来。

  陈亮扭头看向赵小明:“我还能抽出四千人马,但是我这4000人马绝对挡不住皇太极的六万大军,你这两万人马可还有一战之力?”

  黄圣远就痛苦地摇摇头,代替赵小明回答:“我的第三纵队,为了增援牛庄前线,已经筋疲力尽,在这期间,我已经抛掉了所有的辎重,包括我将士们的盔甲,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他们一到战场,根本就没得到片刻喘息,他们的体力在急行军中已经彻底被消耗,攻击敌人固定的目标,我们还有一战之力,但面对敌人的攻击,我们却实在是无能为力。”

  事情的确是这样,两个军队打架,当一方面只能固守,而另一方面却依旧有能力攻击的时候,战争的主动权,依旧在攻击的一方,想打就打,想停就停,这就是主动。

  而在这个突发的局面之下,主动的,已经变成被动,想不想打是对方说了算的时候,精疲力尽强弩之末的一方,已经没了话语权主动权。

  陈亮呆呆的坐在那里,突然抽出了眼前的钢刀,对着身边的众将果断的下令道:“赵晓铭,立刻撤回攻城的军队,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人马集结成防守阵型,迎击皇太极那个野猪皮,另一部分后撤五里结阵,我们交替掩护撤回辽西,立刻命令炮兵纵队,炸毁所有不能迅速转移的红衣大炮,孔邦国,立刻整顿我们第四纵队的成员兄弟,保护着一万民兵向西撤退,我现在下命令,立刻焚毁我原先所有的营寨,立刻炸毁所有我们不能带走的物资,全部大军,目标辽河,立刻撤退回我们的出发阵地。”

  这时候,这才是最正确的军事思路,这时候,才是一个主将该决断的东西。这次陈亮没犯浑。

  炮兵纵队长正在用全部的热情发射着自己的大炮,突然接到炸毁他所有红大炮的命令,他实在不能接受这个命令,他认为陈亮已经打疯了,他认为陈亮脑袋已经彻底的混沌了,于是,他骑着战马直接冲到了陈亮的面前,根本不管不顾上下尊卑,对着陈亮破口大骂:“你这是乱命,你这是胡说八道,我的大炮我说了算,根本就不归你指挥。”然后,头也不回的转马,跑回了自己的阵地,对着自己手下的炮兵兄弟大吼道:“目标,牛庄城,轰击。”

  陈亮血红着眼睛看着那炮兵纵队,对着赵晓铭怒吼道:“炮兵的纵队归你管辖,难道你统领不住他们吗?我再一次宣布,炸毁所有笨重的红衣大炮,不能给敌人留下,让他们将来打我们,调拨所有轻便的佛朗机炮,立刻在我们的阵前摆开队形,准备全力轰击敌人的骑兵,然后,将他们再彻底炸毁,你一定要记住,我们不要留下一门完整的大炮给敌人,因为那就是对我们未来兄弟的不负责任,那就是对我们未来兄弟的屠杀。”


第1028章 决断

 ?热门推荐:

  说完关宁铁骑,杨嗣昌然后又一指北方广袤的大草原:“边军这次轻易地丢失两个关口,难辞其咎,军机处可以立刻下文,让他们立刻整顿队伍,掐断建奴北归的道路,同时向遵化靠拢,压迫建奴的活动空间,如此一来,根本不需要惊动其他地区的人马,我们就可以就地解决这股敌人。”

  对呀,还有北面广袤草原上的几十万边军呢,大家怎么把这个茬口给忘了呢?

  大家之所以把边军给忘了,是因为边军这几年根本就没有弄朝廷一文钱,原先是朝廷给不出钱来,边军每年都要闹几次哗变,这让边军在朝廷里很有存在感。

  但自从被吕汉强培养出了抢掠习性之后,边军就再也没有哗变的,也没有闹饷的,所以在不知不觉之间,大家已经淡忘了这支军队,只是兵部考核全国将领业绩的时候,大家才想起那些九边的总兵们,但那些总兵对朝廷的考评,对朝廷的俸禄军饷已经根本不在乎,这些总兵官就坐在各个关口,相往来的客商收税,按照当初吕汉强定下的规矩,留下三成归自己,就这三成,每年所得就比这一辈子赚的还要多,于是大家也故意的,慢慢的淡出了朝廷的视野,不淡出不行啊,万一太高调了,被朝廷看上,那这块肥肉可能就吃不到嘴了,就比如那谁谁谁,就是太高调了,想要再升一级,结果并不真的就看好了他,于是就将他调到南方去做了一个南方的总兵官,这下好了,带着一群穷叫花子一样的士兵,在南方累得跟狗似的,军功外快拿不到不说,还不受各地督抚待见,那就是前车之鉴哪,大家还是闷声发大财的比较好。

  所以现在边军的各个将领,往年逢年过节的时候都削减了脑袋往北京跑,上串下跳的走门路,希望调离那个苦寒贫瘠的地方,哪怕是降级使用都心甘情愿,现在,即便是你发文书调他过来,说给他一个原先让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京官做做,他也绝对给你来个推三阻四,头疼屁股疼的,就是不来。

  因此大明朝廷就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往年最让人头疼的边军,现在已经是最消停的了,往年是苦寒之地的地方,现在也没了抱怨怨言,于是大家就慢慢的把边军这茬给忘了。

  这时候大家才想起边军这个吃干饭的,虽然没吃朝廷的干饭,那还有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不是?你不管吃的谁的干饭,毕竟是顶着咱们大明边军的编制,这时候就必须要为这个朝廷效力。

  于是又立刻命令文书行文边军九镇,让他们立刻整顿队伍,南下断绝清兵后路。

  当然,这时候大家也知道,现在着急边军的确是很费事的,因为整个边军都已经放了羊,那比大明帝国面积还要大的蒙古地区,就那些边军,就像撒芝麻一样,洒的到处都是,就将这些文书发给他们,你都不一定找到他,还有就是这些边军现在已经不吃朝廷的粮饷了,他们已经富得流油,即便是接到集结的命令,人家也不一定能来,不来的理由那是海了去,你还真就拿,他没有办法。不过文书要发,过程要走,来不来,那是凭着大家的良心。

  杨嗣昌的办法是切实可行的,卢象升对这个方略感觉到非常满意,统合远的近的各地近十万人马,对付敌人4万疲惫之师,如果通过这次军事改革之后的军队,还不能将他们彻底歼灭,那这大明可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在座的诸位成员仔细商讨研究之后,却是一个可行之策,于是大家也就不再提吕汉强回援的事情,最终形成了决议,然后卢象升就拿着这个方略,急匆匆先赶奔孙承忠的内阁驻地,与他沟通去了。

  清兵再次入寇京畿的消息,内阁早就知道了,几个内阁大学士都是文臣,平时处理政务那绝对是驾轻就熟,但是一旦涉及到军事上,平时可以互相指责,夸夸其谈,但真的兵临城下,他们就变得手足无措,当然也有些人在内心里暗暗窃喜,这时候就在孙承宗的面前吵翻了天,但实际建设性的意见根本就没有,不过又拿出了文人那种本色,互相倾轧指责,这个说要弹劾这个,那个说要弹劾那个,然后从眼前的军事危机,迅速的蔓延到要弹劾那些人的个人作风问题,最后大家一起痛心疾手的大骂罪魁祸首吕汉强,并且几乎是一致的,想要将吕汉强挫骨扬灰。

  孙成忠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突然暴怒的一敲桌子,大吼一声:“都给我闭嘴。大家听我说。”

  孙承忠的这一句怒吼,立刻起到了底定天下的作用,其他的内阁大学士们纷纷闭嘴,所有的人在内心都不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其实我们这样胡搅蛮缠,说东说西,不说正题,还不就是等着你这句话,我们大家就等着听你说呢,到时候你说什么是什么,胜利了,我们大家都有功劳,失败了,这黑锅就你一个人顶,这才是我们现在的心态。”

  孙承宗气呼呼地喘了一阵气之后,沉稳的说道:“按照朝廷分工,我们那个只管政务,军事上的问题由军机处全权处理,但是大家要记住,国朝一体,虽然分工不同,但必须全力以赴的配合,现在我们就等着军机处拿出来条陈,有需要我们那个做的,在座的诸位必须全力以赴,如果哪位在这国难之时,敢于扯后腿,使闷棍,本官就算是豁出这条命来,也要和你斗一斗。”

  此言一出,其他内阁成员立刻一个个都唯唯诺诺,转而一个个就都拍着胸脯表示出大义凛然。

  卢象升刚进入内阁的衙门,孙承宗就起身迎了出来,直截了当地问道:“对于这次清军入寇,军机处有了什么决断?可需要我内阁进行什么配合?”

  于是卢象升就简单地将军机处的合议,向孙承宗通报了一下,孙承宗当场拍着胸脯表示,自己的内阁将全力支持军机处的决断,让各级地方官员积极配合各地军队的调动,谁要是敢拖拉推脱,就会让吏部立刻拿下他。

  当然,孙承宗也自觉自动的,没有提吕汉强带着复辽军回援勤王的意思。

  那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现在皇帝和吕汉强之间的微妙关系,天下人都有目共睹,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作为这些负责任的大臣,在他们的心中,还是让这两个人能不见面就不见面的好,而一旦见面,后果将相当可怕。

  卢象升感激地看了一眼孙承宗,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然后和孙承宗一起联袂进宫面见崇祯汇报。

  最终请皇帝裁决实行。毕竟调兵遣将这样的大事情,还是需要皇帝圣旨。这是规矩。


第1029章 面对强敌

 当黄胜远跑到炮兵阵地的时候,他绝对没想到会有这样一种场景,一群人正在和赵晓铭扭打在一起,而另有一些人趴伏在炮车之上,嘴里不断的哀求。

  “要想炸毁大炮,就连我一起炸掉吧。”

  而那些敢于以下犯上,和赵晓铭扭打在一起的,也正是那些炮兵纵队的士兵。

  黄胜远理解这些人的心理,这些炮兵兄弟,日夜不停地侍弄着这些大炮,这些大炮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就在这个时候,要将这些大炮彻底的炸掉,这和直接要了这些士兵们的性命没有任何两样,但是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如果不炸掉这些大炮,最终被敌人缴获过去,那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无论如何,这些大炮虽然装了轮子,减轻了重量,配备了驮马,但是在这个紧急时候,他们是不可能跟上整个大军撤退的步伐的,最终他们的命运只能是被满清皇太极所缴获。

  “兄弟们听我说,我求求兄弟们了,一定要听我说。”黄胜远高举着双手冲进了那混乱的人群,大声地对周边的士兵喊着。

  所有的士兵就放弃了抵抗,听着这一直威望卓著的参军说什么。到什么时候,文人到哪里都是被尊重的。

  “我的兄弟们,我也知道你们舍不得这些千辛万苦运到阵地前来的大炮,但是整个军情特别紧急,我们已经没有能力保护这些大炮,前面的兄弟正在用血肉阻挡住敌人的攻击,他们只能保护你们这些炮兵安全的撤退出去,却不能保证这些大炮的安全,你们知道不知道?如果这些大炮拖慢了整个大军的撤退脚步,前面的将士将有多少人白白的死去?”

  然后看着那些心有不甘的炮兵兄弟:“我答应你们,我拍着胸脯,替督师大人答应你们,今天我们炸毁了一门大炮,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会还给你们两门三门大炮,兄弟们,求求你们了,炸毁大炮了吧,否则就会有无数前方的兄弟战死在那里,白白地丢掉了他们的生命,那些兄弟,也是和你们朝夕相处过的,难道你们就忍心让他们白白的牺牲吗?”

  已经和赵晓铭打得鼻青脸肿的炮兵纵队长,垂头丧气地走上一步,艰难的说了一声是“是”然后转身,对着身后4000兄弟大吼道:“全体都有,将我们所有的大炮推上前线,给满清皇太极最后一次攻击,然后——”然后泪流满面呜呜哭泣。

  所有的炮兵,都开始默默的蒋大炮套上骡马,向整个大军的阵前走去。

  赵晓铭鼻青脸肿的对黄胜远道:“我去前面指挥战斗,你立刻组织这些民夫开始撤退,一定要记住,在老沙河上架好浮桥,否则我们就会全军覆没。”

  原先复辽军3万人,对阵满清的六万八旗,取胜不敢说,但最起码能够自保,但现在,战场形势已经非常恶劣,自己的队伍已经是强弩之末,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皇太极最主力的骑兵,所有的人看到的只有失败。

  但看到失败又如何?我们依旧是复辽军,我们是战无不胜的军队,我们为自己的信念而战斗。

  就在整个大阵刚刚完成的时候,就在那广袤的平原之上,就在那天地交汇之间,一股冲天的烟尘,快速地弥漫了那整个天空,那是战马带起来的尘土,那是敌人正在向自己冲锋,

  “我们复辽军的口号是什么?”

  一万大军一起怒吼回应:“为身后父老死战不退。”

  “死战不退。”

  “死战不退。”

  一声声坚定的怒吼,就在整个战场上弥漫开来,那种在疲惫之后,依旧高昂的斗志,让天地动容。

  皇太极在他的黄罗伞盖之下,面对敌人在瞬间整顿出来的方阵,真的动容了。

  为了吕汉强当初说的那种概念——隔绝战场,自己已经派出了不下500个白甲晶锐,和复辽军的监军士在这一段距离上,翻翻滚滚的厮杀,最终,自己付出了500个最精锐的勇士,总算是隔断了这片战场,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那500个死士啊,那可都是大清朝廷里可以被称为巴图鲁的,就面对敌人,忽然出没的监军士,就那么白白的耗费掉了。

  不过,这种消耗是值得的,他取得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在自己6万大军来到敌人阵前20里的时候,敌人没有察觉到。

  当自己的大军趋近于敌人十里的时候,他们才感觉到危险,当自己的6万大军,已经看到敌人的阵营时候,皇太极就笑了,这样的距离,有没有预警已经没有效果了,这区区不过三五里的路程,在自己一人三马的冲击之下,那不过是转眼之间的事情罢了。

  但是皇太极的确没有想到,敌人的反应竟然是如此的迅速,不过是在短短的半个时辰之内,他们便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稳定的方队,面对自己。

  没有预想的恐慌,没有预想之中的慌乱,更不要说崩溃败亡了,那些眼看着已经陷入绝境的复辽军,竟然整齐的在这家的冲锋前,列出了让自己无数次惨败吃亏的大阵,就那么坚定如山的面对自己,树立起他们扎枪的森林,这是一支钢铁的军队,是一支让敌人即丧胆又u羡慕的军队。

  若是原先的大明军队,组成这样的方队,自己连脚心都不走,但自己面对的是复辽军,这样的方队,就等于不可攻破的一个阵地,自己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自己千里奔袭,绝对不能知难而退,自己绝对坚信着一件事情,任你多路来攻,我不过是一路取胜。

  这就是出其不意。

  新民已经岌岌可危,但自己不去救援。

  辽中已经岌岌可危,但自己依旧不去救援。

  自己等待的就是突袭这个牛庄,斩掉吕汉强手中的第一根手指。

  只要斩断了他的第一根手指,那么第二根也就不在话下了,只要在一段一段时间,彻底地歼灭女汉强最根本的实力,加上京畿那一个死子,让大明朝的皇帝,位置及铲除自己最大的敌人,那么整个棋盘就活了。


第1030章 皇太极的感慨

  其实战争这个东西,按照吕汉强的说法,就是一个犯拧的事情,你想要达到的目的,我必须不让你达到,当然了,我想达到的目的,你也不会让我达到,这就是一种叫做斗智斗勇。

  “我喜欢斗智斗勇,这才是一个智者应该做的事情,打打杀杀,那都是莽夫该做的东西。”然后皇太极就扫了一眼周边的那些猛士,:“他们不过是我手中的棋子,他们的生命与前途都掌控在我的手下,掌控天下所有人的命运,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才是帝王该有的,而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掌控亿兆生命和前途的,在这整个世界里,其实只有两个人,第一个便是我,还有一个,绝对不是那个老大帝国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自己最忌惮的对手——吕汉强。”

  其实在有些时候,皇太极有些患得患失,天下无对手,是一种寂寞,他需要有一个对手,只有出现这一个对手,才让自己有一种碾压对手的那种优越感。

  但是很可惜,现在皇太极的心里,却没有那种碾压对手的沾沾自喜,因为他最想要的对手是,有能力,但绝对不能超过自己,那才有一种在争斗中成就感。

  但是吕汉强的出现,却彻底的打破了自己的这种期望,他已经成为自己的梦魇,自己不能翻身的梦魇,为什么被碾压的总是我。

  但好在,自己和吕汉强有着巨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自己心无旁鹫,掌控着整个辽东满清政权,而他吕汉强,在他的身后,却站着一个随时给他绊子想要要他命的——皇权。

  每一次想到这个时候,皇太极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那场宫廷政变,实际自己发动那场宫廷政变,说穿了还不是为这个高高在上的皇权吗?但不过好在一点,自己还没到丧心病狂的时候,自己将所有的事情都控制在自己所能掌握之内。

  这时候皇太极就有了一种优越感,对吕汉强的优越感。

  自己是枭雄,能不被任何牵绊的随心所欲的实现自己的目的。

  拿出四个满洲八旗,那是活生生的4万条生命,就可以被自己一道圣旨,轻飘飘的抛弃。

  而现在自己带着6万大军,义无反顾的冲向了南方,坚决的执行自己的思想和战略,他小小的崇祯皇帝能做到吗?她一直强势的吕汉强能做到吗?

  他们根本就做不到,因为自己太理解那些汉人的思维了,当你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身后绝对有许许多多不做事,专挑毛病的人,让你举步维艰。那些人,杀不得骂不得,有时候你还必须屈服他们。

  这时候,皇太极突然间为吕汉强悲哀起来:“生不逢时,你既不想做一个权臣奸臣,又不想做一个谋朝篡位的佞臣,那你的下场,我真的不知道你的下场是什么,和我这个掌控一个帝国的君王相比,即便是你每战胜利,但其实只要我和你耗尽时间,最终胜利的还是我,你可能不是被我打倒,但你绝对会被你身后的那些集团势力打倒。”然后遥望西方那广漠的天空,皇太极不由得喃喃自语:“如果,你在我的手下,我将和你并治天下。”

  这就是一个帝王与另一个帝王的不同,但这里没有必要再评价这些东西,个人与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同,也就注定了双方之间根本走不到一起,即便是哪一天,吕汉强和黄太吉面对面的坐着,但吕汉强绝对不会答应皇太极任何优惠的条件,因为吕汉强坚持一个观点,大汉民族的天下,只要在他有生之年,只要在他还有一口气在,那绝对就不会让蛮族统治中原,就绝对不会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