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督师-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气悠然而生。

  

    吕汉强这次才算是彻底的震惊了,震惊于崇祯的乐观,更震惊于崇祯在阉党胜利里,对东林的小视,对自己绝大的信心,难道这个信心真的来自自己这个孤臣?

  

    在后来,即便崇祯从建了锦衣卫,但是在一次朝堂上,崇祯想法办一个东林卖国的官员,结果是群臣反对,没有一个人执行,最后他叫来了本来应该是皇家鹰犬的锦衣卫指挥使来抓这个叛臣,结果是什么?结果是那个锦衣卫指挥使的皇家鹰犬,竟然是搀扶着那个丢掉关隘要驿的东西下堂,而崇祯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却无能为力,当时的崇祯心里,那阴影面积绝对是巨大的。

  

    吕汉强这时候真的为这个自以为是的同学悲哀了,不由得颤声叫一句:“信王。”

  

    崇祯脚步一停,猛回身,死死的盯着吕汉强的眼睛,吕汉强就那么心无杂物的回视崇祯皇上。

  

    “你叫我什么?”

  

    “信王。”这时候,吕汉强真的想为这个小孩子做点什么了,虽然自己在表面上也不过是小孩子,当然,自己的心理年龄要到了三十岁。

  

    “吕伴读。”崇祯突然伸出手,紧紧的抓住了吕汉强的手,那双手阴冷而盗汗,但抓的吕汉强的手生疼生疼的,就仿佛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第175章 简单任务(三更)

 “什么?你要我用十万银子赈济全陕?就这么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任务?”

  

    吕汉强脖子都歪了,他实在是看不出坐在书案后的崇祯在开玩笑。十万两银子,要赈济整个陕西,还要顺带着将山西也一并赈济了,这件事情简直就是玩笑。

  

    你知道现在的陕西山西多少人丁吗?这两个省可是大明的人口大省,单单陕西人口当时有五百万之多,山西也不少,加起来绝对有七八百万之多,十万银子就要赈济山陕?这绝对是开玩笑。

  

    崇祯绝对没有开玩笑,对于这两个省的人口多寡,崇祯当然也知道,但崇祯更知道,自己内帑现在能拿得出的就这么多了,而山陕大旱,不用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那些地方还算有点良心的官员也不断上书恳请赈济,尤其在自己没有答应山陕之地见面税赋之下,再不拿出点银子赈济,其实在内心里也有点说不过去了。

  

    但银子是硬通货,大家一直认为的内帑如同宝藏,其实就是子无须有,更确切的说,也曾经有,因为那个善于理财的老农民魏忠贤,很是在士大夫和商贾阶层狠狠搜刮了一大笔,但钱多架不住乱花啊,尤其自己接收以来,这一番丧葬,登基犒赏,抚恤赏边赏京营,如此总总,那还剩下多少?而剩下的那点,户部的大佬们还时不时的打着主意,时刻上奏请求开内帑干这干那,就好像内帑是无穷无尽的,现在只出不进,那当然前景堪忧。于是,崇祯很无赖的拿出很信任你的表情,请你完成这不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朕也不是就给这点。”毕竟崇祯还不是无赖,很想做个处事公正的明君,于是,端正了身子,对吕汉强很认真的说:“朕将下旨,请百官乐捐。”

  

    当时,吕汉强就更感觉不靠谱了,就这些皇亲,就在你快死的时候,都能把皇后转面子的银钱给贪墨了一半,百官?就想指望着他们?拉倒吧。

  

    但崇祯还是很有信心的道:“我想,这怎么的也会有百把十万两的样子。

第176章 被摆了一道(第一更)

 看着跪倒在地年纪不够而是岁就要祈求致仕的吕汉强,崇祯不由得皱了下眉:“吕爱卿,难道做官就真的让你这么不开心吗?”

  

    吕汉强就抬起头,装作痛苦的道:“臣愚钝,臣非常想为万岁解忧,但臣家有老母需要奉养,笑弟需要教导,妹子年幼需要抚养,还有小黄,啊,小黄就算了,因此辜负了万岁对臣的期盼,想报君恩却有心无力,臣死罪。”说着痛心疾首的话,但怎么的也难以掩饰面皮下的兴奋之情。

  

    崇祯就长长的出了口气,然后坐正了身子,严肃的道:“既然爱卿仍有为国为君分忧之心,也正是国家多难之时,需要能臣干吏当口,因此,朕决定,夺情启复,吕爱卿依旧官复原职,一个不少。”

  

    吕汉强当时就想抽自己一个大嘴巴,你说我说什么不好,非得还要假惺惺的弄出什么想报君恩的这个烂话题,这不是自找的吗?

  

    说起夺情,吕汉强马上拿出了文人的风骨,这种事,坚决抵制,于是,再次叩首道:“万岁,圣人教化,祖宗法度,都是以孝道为先,因此臣坚不敢违背,坚决拒绝夺情圣旨。”

  

    崇祯笑了,好整以暇的点点头道:“对,对对,这才对嘛,按照规矩,夺情这件事得要三推三夺才显出吕伴读的至孝之心,才显得朕对爱卿的倚重之情。这是规矩,既然是规矩我们就要守。因此,朕第二次下旨,夺情。”

  

    吕汉强这是彻底的傻眼了,事情还可以这么玩?然后崇祯竟然耍起了孩子性,笑眯眯的看着苦瓜一样的吕汉强,饶有兴趣的催促道:“吕爱卿,时间紧迫赶紧的驳回呀!然后我好继续夺情啊。”看看外面的天色,不无担心的道:“时间不早了,赶紧的办完,办完了,大家回家吃饭,你家老太君说不定正倚门张望盼儿早早还家呢。”

  

    当时吕汉强满脑黑线,一阵暴汗,看样这位同学还就和自己杠上了。

  

    权衡利弊,还是不要真的惹恼了这个刻薄寡恩的主,最后,还是封建时代的皇权占领了制高点。

第177章 必死之路(第二更)

  面对老王不知道皇上怎么摆了自己一道的事情,吕汉强就将崇祯安排他执行山陕赈灾差事的经过,详细的从头到尾的说了一遍,当时就惊的王侍郎豁然站起,“大人万万不可接这差事啊,这可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差事,尤其这差事办砸了,那些东林就会借此机会冲上来疯狂撕咬,那时候,吕大人您是必死无疑啊。 ”

  “我也知道我必死无疑,而且这次募捐我本来就不看好,别说皇上想要的五十万两,我看五万两就不错了。”

  “我万两?大人,若是别的钦差还能得到,但大人您做这钦差,绝地得不到一文钱。”看看莫名其妙的吕汉强,王侍郎焦急的分析道:“大人,这次募捐本来可能有些的。”对于这官场的官员的人品,王侍郎也不抱着太大希望:“但是,我们孤臣党刚刚都倾家荡产的支持了商行的运作,再让大家拿出多少来,恐怕是强人所难了。”

  吕汉强就点点头,本来他这次来王侍郎这里,就是希望王侍郎再号召下党员带头捐献点,但王侍郎现在说的也是实情,大家当时看好商行,几乎就将全部的身家性命都投里去了,有些人还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是举债购买,这当然让皇上高兴,但也彻底的掏空了大家的家底,现在还没有收入分红,再让大家白拿,那实在是不行了。

  看到吕汉强理解的表情,王侍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只要吕汉强能理解就好,毕竟自己做为孤臣党的第二人,第一要维护党员的利益,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要维护党魁的威信,如果吕汉强要是这般逼迫党员,那就可能出现离心离德的现状。到那时候,就再也难以收拾这人心啦。

  “大人,还有就是那些其他官员了。”

  “怎么说?”吕汉强有气无力的问道。

  “如果这个赈灾钦差是别的人做,那大家可能还能拿出点来装点下门面,而由您做,那就绝对不可能了,因为,你是他们的大敌,看你怎么死还来不及,怎么能还帮助你?因此这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吕汉强就痛苦的点头赞同了。

  东林本来就好为意气之争,为意气,都可以不顾国家兴亡,更何况自己是东林死敌,整死自己还来不及呢,怎么能再帮助自己?如果他们中有胆子大的,绝对会在小巷里照着自己后脑海来一闷棍才甘心,可惜,自己现在还活蹦乱跳的在这,那只能说明他们没这个胆子,而只能玩阴的了。至于东林的意识里,如果能让吕汉强死,那用上百万灾民的性命做陪衬,那绝对是没有半点心理阴影的。

  “那户部呢?户部能不能挤出来点?”吕汉强将最后的希望就寄托在了户部上了,但说这话的时候,是一点底气都没有。

  王侍郎一听吕汉强将主意打在了户部,就感觉这个党魁了幼稚症应该看医生了。

  “户部的收入已经入不敷出,这不,还要向皇上申请内帑呢,还指望着他们赈灾?大人,您就死了这份心吧。”

  “户部的收入不是很多吗?怎么真的就穷成这样啦?”

  “当初我也这么想,大明账目上的财政收入很多,我当了这个侍郎,就是要为国好好理财,让天下官吏军兵能宽裕一点。”

  说着,就在自己的书架上翻找了一下,然后拿出一本账册摊开来给吕汉强说:“这是去年的收入账簿,赋税收入麦46。7万石、米2264万石,合计万石,值银万两,其中麦35。3万石、米44。万石折银24。7万两解运。丝绵37374两、生丝43斤、棉花2443斤、苎麻6斤、绢236279匹、麻布4523匹、棉布29339匹、课钞65锭5937贯等,合计值银44。3万两。屯田收入米27。万石、麦26。5万石、草26万束、银9。3万两、钞5。7万贯,合计值银266。2万两。光禄寺、御马监、太仆寺等处草料收入万束,值银3。万两,其中万束折银35。3万两起运,草场改耕地征银4。6万两,起解军马4匹、折色银26。4万两,以上合计值银2。4万两。

  这还不算加派的辽饷﹑剿饷。但那是专款专用,都用在辽东了。”

  吕汉强就点点头,还有一个练饷还没开征呢,那更要命,希望自己的商行好好运转起来,抵消了那未来的练饷,让百姓喘口气吧。

  王侍郎不知道吕汉强的心思,继续他的汇报:“而盐茶商税,还有市舶司的收入都归内帑,现在那帮东林给弄没了,但不算那些,也就是说,全大明去一年的收入应该是万两。”

  吕汉强闻听一下子就蹦了起来,感情那些贴吧里,说崇祯年岁入不过4万,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吗,“这么多?那百万赈灾银子应该是有了吧。”

  王侍郎看到吕汉强两眼血红,当时苦笑着道:“我的大人啊,您别高兴的太早啊,这是账目上该收的,其实,根本就收不上来这些。”

  “这么回事?”

  “先,现在的皇亲王爷郡王什么的,王田上的税是不交到国库的,都直接交给他们。”

  “这个我知道,天下不就那么点王爷吗,也扣除不了多少。”

  “还那么点?您知道吗?全大明从洪武爷开始到现在,皇族已经有了六十万人啦。”

  咕咚一声,吕汉强就直接出溜到桌子底下去了。

  六十万啊,这是怎么一个天文数字?

  大明养王爷就像养猪一样,不给他们任何权利,还要派地方官员监督,不许他们跨出封地城垣一步,即便想上城看看城外风景,那你都要请示当地地方官,要不就是一个大罪。

  没事干做什么?努力造人呗,于是,皇族就在这些王爷郡王们的努力下,神展壮大,以几何的度在膨胀增长。这样就到了现在达到了六十万的恐怖数字,有的已经是一城十王爷了,这样一来,他们就占有了大量的田地。

  他们占有的土地是多少呢?

  以万历三十四年五月,四川巡按照孔贞一上言为依据:“蜀昔有沃野之说,然惟成都府属,自灌抵彭十一州县开堰灌田故名焉。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7就是说,蜀王一府占去了成都平原依靠都江堰灌溉的最肥沃的土地百分之七十。河南开封的周王,兼并土地的结果,造成“田产子女尽入公室,民怨已极”。时人有诗云:“中州地半入藩府”,“惟余芳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

  神宗的弟弟朱翊镠分封卫辉,占田四万顷一顷十五亩就是六十万亩;神宗诸子也群起效尤。福王朱常洵是神宗爱子,要求朝廷坚持要按潞王标准给田四万顷,经过廷臣和地方官员的力争才减为二万顷。瑞王分封于陕西汉中,朝廷赐给赡田二万顷,由陕西、河南、山西、四川摊缴租,大致而言,除了江浙财赋之区以外,全国的土地有相当大一部分落入了朱氏宗室的手里。

  拉起桌子下的吕汉强,王侍郎还在继续打击他:“这是王田,还有就是荀贵太监们占有的,比如现在的王公公,就求咱们的当今,一次在京畿近郊拨给他田地三千顷,这也是不要交税的。还有就是士绅们,有功名的士子们,他们也是不需要交税和服徭役的,这样,许多刁民就为了躲避徭役,将自己的田地都挂靠在他们的名下,地租就给了他们而不必再给朝廷啦。”

  吕汉强就点点头,这个他当然知道,而且还知道的比王侍郎清楚的多。比如具娘说,自己这个秀才身上,在山西老家,就有几百亩的亲戚土地在名下,当然自己是一粒米也没看到,要吃饭,还得是自己上街去买,这是什么亲戚吗。

  “还有,那些军屯也不上缴,而各地卫所的开销也是当地截留,还有马政,阉党一倒,这也成了恶政,让东林给整没了。还有”

  “打住,你就说你到底一年能收上来多少吧。”吕汉强不耐烦的打住了王侍郎的汇报。

  “4万。”王侍郎认真的说到,然后又追加了一句:“还是一大部分是实物需要转运,这里的消耗就更多了。”

  “4万也不少了。”吕汉强喃喃,对于这时候低低的物价,还有不多的官僚集团的开销,也勉强说的过去了。

  “就这4万也不能全部入库。”王侍郎现在打击吕汉强已经上瘾了,继续打击,强烈的打击。

  “缴纳田赋的都是小民,现在杂七杂八的不算,就单单田赋和两饷就已经让出产五钱银子的每亩,均摊上三两银子了,因此大批百姓撂荒,拖欠田赋,大人,你是不知道啊,各地为了追缴田赋,规定三天一顿板子的拷打,结果大批的丁壮已经成了残废,更加缴纳不上了,因此,实际能收上来一半就是万幸了。”

  吕汉强站起来,头也不回的往外就走。

  “大人,怎么走啦?吃完饭再走啊,我还没说完呢。”王侍郎就追出了大门,冲着逃跑般的吕汉强高声的挽留着。

  “不走?不走我就恶心死了。”然后边跑边喃喃:这是必死无疑了。“

第178章 开议赈灾

 

  

    家是安全幸福的,这让吕汉强很高兴,也很满意,坐在饭桌上,吕汉强向娘仔细的讲述了皇帝的决定,希望看到娘心疼儿子而拿起龙头杖,找那个该死的皇帝去理论一下,撤销了自己的这个倒霉的差事。

  

    “很好,我这就求见面圣,老身就拿出一万银子,作为表率。”吕汉强就失手打破了酒杯。

  

    自己怎么就忘记了这个娘是深受皇权毒害的老一辈人呢?

  

    “娘,此一去,便是水深火热,这一去,儿子就可能回不来啦。”吕汉强大打亲情牌。

  

    “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你尽管去,即便你为国尽忠,我还有你弟弟妹妹养老,不会断了我吕家根苗。”娘就斩钉截铁的道:“老身不明大义,但老身知道,当年佘太君送子上战场,落得满门孤寡,但却成就了她千古英名,她是太君,我也是太君,我儿放心,绝不可亵渎了这尊贵的称呼。”

  

    吕汉强就彻底的将脸埋在了碗里。

  

    还说什么?这事情就得办,这差事就得接,不然娘这一关就过不去。

  

    既然要接手这刺猬,就要想办法将这刺猬变成肉汤,于是,吕汉强就整晚的在脑海里翻看着陕西的地图,因为那将是祸乱之源,自己原则上赈济的第一站就应该是陕西,然后才是还算安稳的山西。

  

    但陕西怎么看也没有一点让自己发挥的余地,尤其据自己知道的历史是,这次赈灾银子根本就是崇祯在那意淫歪歪,根本就没有什么五十万官吏的捐输,当年不过是区区五万两,家上王承恩克扣后的,总计不过十万银子,就这点,还被赈济的钦差,以及当地的官吏贪污克扣了一大半,最后发到灾民手中的粮食,折合下银子,不过区区一万多两,不够是走了走过场罢了。

第179章 别有用心(第一更)

 山陕大旱,本来应该对百姓施行免税以养民力,在给予大力赈济以安民心,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快速的恢复生产,但现在袁崇焕每天都在管朝堂伸手要银子,就一个蓟辽关宁,每年的军费从孙传庭的每年二百万,已经发展到了五百万,这不但已经大大的挤占了其他边军的军饷和国内的财政,而且还成为一个大大的无底洞。

  

    对于袁崇焕的要求,无论的户部东林,还是内帑的崇祯,都给予了绝对的宽容。

  

    东林宽容是因为袁崇焕是东林推荐的,当时次铺钱龙锡和东林党魁们商量,为了文官抓军权,就推出了“曾经战过”的袁崇焕,替代前朝天启老师孙传庭,再在袁大嘴巴一阵忽悠之后,希望袁崇焕能出成绩,以堵住吕汉强等诟病东林只会空谈误国的言论。

  

    崇祯无底线的支持袁崇焕,是因为在他心里急于求治,也在袁崇焕的大嘴巴下,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五年复辽的承诺,因此不给袁崇焕一点“气馁”的机会。

  

    因此上双方都无限的支持袁崇焕的索求。

  

    但一年五百万银子的窟窿,要远远大于一年财政的收入,因此,虽然山陕大旱,那也得交税养活蓟辽,不但要加税,而且还要清理原先的积欠,南方好说,商业发达,手工业作坊也多,农民要么经商,要么给工厂做工,还算可以应付,北方就彻底的完蛋了。现在催逼积欠已经是当务之急,大家都在等着这些银子买米下锅呢。减免税赋就不可能。

  

    原本在丰年被张居正评估为亩产收入可到四、五钱银的陕西省,天子和东林党在崇祯元年给当地农民定的亩赋税总和已经高达二两银子。

  

    既然减免不可能,那就要赈济一下以安民心吧,但正如上面所说,全国的银子都要供给袁崇焕还不能周全呢,那还有什么银子赈济,就连这个面子工程都做不了了。

  

    崇祯要吕汉强去山陕赈济,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无论的陕西的巡抚,还是地方官员,都在上书恳请赈济,因此,样子还是要做做的,才有了他对吕汉强说的那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任务了。

第180章 别有用心(第二更)

  今天是父亲节,午间陪父亲喝点酒,呵呵,所以上传晚了,晚上还有一更,敬请期待吧

  一项和崇祯唱反调的温体仁,这时候第一个跳出来,破天荒的附议了崇祯的决定,而且还慷慨激昂的为崇祯的决断大唱赞歌:“臣附议万岁所决,圣人有言,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更何况我们的先生教诲,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油然在尔,当此国难,我等君子当仁不让。 ”

  “好,好,好。”崇祯兴奋的连说了三声好,“爱卿不愧是国之干成,诸卿亦深明大义,朕心甚慰,这件事情就这么办吧,明日就设立赈灾筹募司,就由爱卿你做这司员。”

  温体仁正得意这件的杰作呢,却不想还是按照老规矩,你的提议很好,那这事情就交给你办吧,这下把这件绕进来了。

  温体仁知道,这事情绝对是把人往死里得罪的苦差事,这活计自己绝对不能接,于是躬身启奏道:“臣老迈,而且礼部事物繁多,更协办詹事府事物,怕耽搁了万岁大事,恳请万岁另外委派得力之臣吧。”

  崇祯想想也是这个事情,“那就请爱卿推荐一人如何?”

  温体仁一听,又高兴了起来,于是笑着道:“新进户部侍郎王万全大人,干练果敢,做这个大臣极为合适。”

  崇祯闻听,却没等王万全站出来推迟,已经自己摇摇头,他知道,孤臣们已经倾家襄助了自己的商行,再也拿不出银钱捐款了,而这些银子就应该着落在那些没有一点付出的东林身上,因此,选一个东林里有威望的出来办事才是最有效果的。

  想到这里笑着道:“王侍郎虽然干练,但刚刚提为户部侍郎,本职还要熟悉,尤其朕也安排他要清理一下户部各地积欠账目,朕闻已经是昼夜不眠不休,再给他加担子,就可能两不相得,因此,还是从东林君子里推荐一人吧,一来东林君子有廉洁之风,也避免了赈灾捐输出了纰漏,同时也可让天下人看看,东林一心为国有担当,肯任事的风骨。”

  满朝文武一听,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