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督师-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就尴尬的解释:“建奴势大,又强悍无比,各地勤王之兵不能相抗,因此不能。”
“可哀家看到报纸上说前些时候,吕汉强劫掠草原,施行围魏救赵之法,已经将蒙古鞑子调回草原,我更在报纸上看到,吕汉强不惜以自身遭遇天谴的大担当,火烧草原,大火半月不息,浓烟都飘到山西南部,使得蒙古鞑子几乎灭族,为我们汉家奠定了十几年的平安,难道没有了五万鞑子协助的建奴还不能驱逐吗?”
崇祯就小脸一红,呐呐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沉默了半晌,张皇后又道:“报纸上还说,吕汉强整顿难四府卫所大成,练兵有方,一战便剿灭了四万杆子联军,还山西太平,难道他不能勤王吗?”
面对嫂子的连番问询,崇祯想了半天,挥挥手,让身边的人离开,张皇后也知道这个兄弟要说点知心话,也让宫女太监离开,于是叔嫂二人就隔着门洞对话。
第461章 崇祯的纠结
在朝堂上扣帽子的事情,大家都练的烂熟,反正在朝堂上,上来就是左一个奸佞,右一个谋反,再一个祸乱,反正大家是什么帽子大就飞什么。当然,大家也知道,在这个时候,饭是不可以乱吃的,但帽子是可以乱扣的,反正就是一番云山雾罩的嘴炮之后,也就不了了之,谁也不想真的把谁怎么样,除了吕汉强,他扣帽子基本就把人扣死,这是异类,异类是不做数的。现在之所以东林敢于给吕汉强肆无忌惮的扣帽子,还不是欺负吕汉强不在?这要是他在这站着,绝对没人敢摸吕汉强的屁股,那是要命的活计。
看着再次乱成一团的朝堂,崇祯立刻挥挥手,安抚满堂嚎啕的臣公:“诸位爱卿,不要这样,朕不是昏君,这朕不是没有治罪于吕汉强吗,快快起来。”
当大家收起悲声站会原位,崇祯不由沉思,刚刚对吕汉强的猜忌,这时候被这钦天监监正一提醒,随后崇祯才想明白,吕汉强擅自鼓动边军抢掠草原,这其实是在围魏救赵啊,这是功臣啊。“吕爱卿围魏救赵良苦用心,真是忠臣啊,其心可嘉,等建奴离去,定要连着以前平定山西匪患的大功一起褒奖。”
这就算是为吕汉强定了一个基调,皇上已经为吕汉强的恶行背书了,从此后,朝廷上再也没有人敢再站出来,对吕汉强火烧草原的事情再做文章了。
这位钦天监的监正也达到了保住吕汉强,为吕汉强以后的功过敲定跟脚的目的,自己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于是继续回到他的位子当个睡罗汉。
既然吕汉强火烧草原无罪有功,那证明吕汉强勤王还是有能力和必要的,同时吕汉强都跑到草原去了,而山西官员也没再上书说什么匪患问题,那也证明吕汉强有闲暇,于是崇祯再次提出是不是该下旨调吕汉强勤王的事情。
“臣弹劾吕汉强陈兵京畿交界,其图谋造反。”这时候,一个东林的御史官员再次站出来,朝着刚刚平息下去的大殿丢下一个巨大的炸药包,当时震的满堂眩晕。
“什么?吕汉强屯兵京畿之地?怎么回事?”崇祯当时脸色就不好看了,竟然豁然起身,直接逼视着这个官员。
没经过调遣便沉兵京畿交界,这可是个大事情,这在国朝,在历朝历代都是大罪,这个不得不让人心生警惕。
这个官员一见崇祯如此重视,当时得意的启奏道:“启禀万岁,据臣所知,吕汉强剿灭山西西部杆子联军之后,就应该解散各地卫所,让他们各回防地,然吕汉强不但没有这么做,反倒齐集大军,和兵竟达三万,陈兵京畿交界,这难道不是谋反还是什么?”
听到吕汉强陈兵三万大兵压境,当时崇祯的脸就白了,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吕汉强这么做,其心的确不可捉摸,难道真的要谋反吗?当时震怒,擂着龙案大吼:“彻查,一定要彻查,曹化淳,你立刻出京,面问吕汉强,他要干什么?他想干什么?”这时候,他已经忘记刚刚还给了吕汉强一个忠臣的评语呢,这时候就开始怀疑吕汉强造反了。
这时候已经荣升可以代替王承恩,荣耀的站在大殿之上的曹化淳就苦着脸站出来,悄声的提醒:“万岁,吕汉强陈兵之地是山西五台县,而他陈兵的原因是当初山西巡抚恳请万岁恩旨,要吕汉强代替山西剿灭五台悍匪黑虎星,这个是有圣旨在邸报上,有山西巡抚有司公文明的。因此,他是同僚所请,是奉旨行事。”然后再次低声道:“吕督师已经上了无数折子,抱怨自己是狗替猫拿耗子,同时弹劾山西官员无能,区区万把流民组成的难民营都搞不定,因此,希望圣上下旨放自己回平6,继续他的赈灾事业。”
一经提醒,崇祯愣了半天,才想起来,的确是有这样的事情。自己闹了个大乌龙了,当时就有点恼羞成怒,立刻对那御史怒吼:“你,给我滚出去。”然后袖子一挥大步退朝,丢下满殿群臣不知所措。
吵了一大天,结果关于正事是什么也没吵出个结果,对于是否召吕汉强带兵回京勤王的事情,虽然百官阻挠,但崇祯在内心里何尝不是犹豫,于是散朝后,自己带着曹化淳慢慢的往后走,不知不觉间抬头看时候,竟然走到了嫂子张皇后荣养的宫门。
这时候,早就有眼尖的小宫女跑进去禀报张皇后去了。
崇祯想想,自己竟然有三天没来嫂子这里请安,就感觉愧疚与失礼,于是就躬身在宫门前等嫂子出来相见。
张皇后依旧隔着宫门和纱帘在院子里接见了崇祯,请安之后,张皇后看着日渐憔悴的小叔子,不由关心的问道:“万岁近日更加清减,这饮食休息要当心啊。”
崇祯就长叹一声,皱眉低声道:“鞑子肆虐京畿,杀我百姓抢我财帛,朕心怎么能安?”
“建奴施虐京畿已经两月,难道勤王之军就不能驱逐吗?”
崇祯就尴尬的解释:“建奴势大,又强悍无比,各地勤王之兵不能相抗,因此不能。”
“可哀家看到报纸上说前些时候,吕汉强劫掠草原,施行围魏救赵之法,已经将蒙古鞑子调回草原,我更在报纸上看到,吕汉强不惜以自身遭遇天谴的大担当,火烧草原,大火半月不息,浓烟都飘到山西南部,使得蒙古鞑子几乎灭族,为我们汉家奠定了十几年的平安,难道没有了五万鞑子协助的建奴还不能驱逐吗?”
崇祯就小脸一红,呐呐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沉默了半晌,张皇后又道:“报纸上还说,吕汉强整顿难四府卫所大成,练兵有方,一战便剿灭了四万杆子联军,还山西太平,难道他不能勤王吗?”
面对嫂子的连番问询,崇祯想了半天,挥挥手,让身边的人离开,张皇后也知道这个兄弟要说点知心话,也让宫女太监离开,于是叔嫂二人就隔着门洞对话。
第462章 突然的恩赏
崇祯对于吕汉强的忌惮其实还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当初两人在会同馆荒废的后院,站在留守老方,辛辛苦苦在荒草里开挖出来的一小块菜园边上,崇祯和吕汉强因而感慨而探讨治国方法时候,当时崇祯指着那些又被荒草吞没的菜畦说,这样反反复复的开垦被淹没,淹没再开垦,自己的有生之年是不是能看到这个园子都变成菜畦,感叹时光短暂白驹过隙的同时,向吕汉强解释了自己操切的原因,而吕汉强当时给出的是一把火烧光野草的办法,虽然吕汉强后来极力掩饰了一下他惊世骇俗,不合时宜的比喻,但这个说法在崇祯心里已经扎根,每次想起来,都让崇祯感觉到毛骨悚然。
尤其这次吕汉强草原一把大火,彻底的覆灭了蒙古,让蒙古在百年之内再难恢复,这再次勾起了崇祯的恐惧,在这次里,他看到了吕汉强的狠辣,看到了吕汉强说道做到,看到了一把大火后的灾难,他真的怕吕汉强也给自己来上这么一把。这就是崇祯的刺,深深的卡在喉咙里,扎在心尖上,如芒在背如噩梦难消。
但若是按照嫂子的办法,除去老国公这个吕汉强的一个依仗,再将吕汉强的家眷死死捏在手中,那吕汉强就可以依旧被自己控制了,最少暂时是这样。
新的一天朝堂在天不亮的时候继续开始,大家本以为还是如往日一样,听着城外隆隆的炮声,然后大家或者大眼瞪小眼的做个庙堂,要不就没话找话的弄出一个话题逗闷子,然后就将这个话题无限的跑题到日落西山,然后按照惯例,吃一顿皇帝赏赐的稀粥咸菜的御宴,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反正这京城外虽然建奴施虐,但有二十万京营,想来也不会破,等建奴抢光了,抢足了,自然就退去了,大家依旧太平的做官。还是那句,只要权柄在手,管他大厦倾倒,管他洪水滔天。
但是,这次一上朝,没有按照规矩,代替王承恩的曹化淳喊一嗓子有本早奏无本上朝,结果一上来,崇祯就慢慢的道:“今日朝会,我想将吕汉强的功劳议一议。
第463章 国公之死
沉寂很久的吕汉强小院,这时候锣鼓喧天,一队队一列列太监宫女,捧着无数皇上皇后以及后宫嫔妃的赏赐馈赠,络绎不绝的赶来,成为这三百年来,大栅栏没有的盛况。
老太太穿着一品诰命服饰,在二子小女的陪伴下,不断的跪倒磕头,磕头跪倒。
张如雨也穿了县主服饰,在父母的陪伴下一次次跪倒谢恩,一切都是那么的让人欢欣鼓舞。
当崇祯亲书“忠义传家”的巨大匾额挂上门楣的时候,无数街坊邻里自赠送的鞭炮轰然炸响,其声势远远的掩盖了城外隆隆的炮声。
在鞭炮过后,老国公亲自坐轿前来吕府道贺,随行的是一长溜前看不到头后看不到尾的嫁妆行列,看那架势老国公这是恨不得,若是国公府能有轱辘,干脆直接推来。
这女儿没过门就送嫁妆,这与礼数不和,在所有人羡慕嫉妒的同时,也嘲笑老国公毕竟武人出身,就是没有个礼仪。
吕大娘接了老国公门外,直接叫了声亲家公,这让老国公老脸兴奋的双红,笑声爽朗的满大街都能听到。
等接了老亲家入了内堂,散了客人,老娘告罪回后宅更换诰命礼服,出来时候,却已经是一身素白。
冲着老国公垂泪万福:“老身养儿不孝,却累的老国公不能安度晚年,老身这里给老国公亲家赔礼了。”言罢老泪纵横。
老国公哈哈一笑,束手请吕汉强的娘坐下,欢快的道:“有女婿如此,这大明还有比我更幸福高兴的吗?有女儿如此,这天底下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吗?有儿如此,天底下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吗?能战死疆场,天底下还有比我这个武将更得偿所愿的吗?亲家母,这还有什么可以让我遗憾,让你悲伤的呢?”
他越是这样说,吕汉强娘哭泣的越厉害,如雨和汉卿在一旁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解,小丫睁着一双无邪的眼睛却是不知所以。
“我听说,我的女婿和女儿在西面有了一个小丫头,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这话说出来,让如雨羞愧难当,但这时候也不是避让的时候,多陪一陪这个老人就是替妹妹子涵尽份孝道了。
吕汉强娘当时收住泪痕疾言厉色道:“如果汉强做出如此荒谬的事情,我代老哥哥一定严加责罚。”
“不不不。”老国公哈哈一笑:“这事情我信得过我的闺女我也信得过我的女婿。”说到这里的时候,不由神情黯然:‘要是真的就好了,我不管那个小东西是男是女,最起码让我知道我已经有了外孙,最起码我知道是已经三代有人了,我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国公,难道事情就没有一点转圜了吗?”如雨满脸是泪,但满眼是期望的问道。
老国公拉住了如雨的手,轻轻的抚摸:“能与子涵成为姐妹,我便多了一个女儿,外面的嫁妆里,我有一半记在了你的名下,希望你姐妹相扶相敬,照顾好我那孤苦无依的女儿。”
“爹爹——”如雨翩然跪倒抱住国公膝盖痛哭流涕。
老国公扬起脸,强忍泪水,喘息一阵后:“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主要的是,如果我不死,汉强就不能回京勤王,这大明就危机啦。”轻轻拍着如雨的头,疼爱的道:“如果我不死,那么将来,汉强也会危险,如果用我一条老命,换你们几人平安一世,这比帐我不糊涂,我会算的。”
“我死了,汉强就可以大展拳脚,我儿之及,也可随着汉强再现我家先祖辉煌,如此一来,我怎么能不死?”
“老亲家——”吕汉强娘以袖掩面,不忍再闻,门外望风的张管家,三叔等等无不哀哀哭泣。
“亲家母不要悲伤,我已经遣散家丁员工,将我全部家当运来你府,不过是给孩子们日后留下点后路,我死后,我儿便是你儿,我女便是你女,就如你对汉强汉卿一般教导,且不可娇惯,让我们张家真正的没落。我死后,切记汉强,当出头时必出头,没必要韬光养晦缩手缩脚,这次前后便是他顾虑太多所致。我死后,且不可为那一块什么忠义传家的烂木头束缚,只要平心去做,便是天下丈夫。”
话都说道了这里,还要说什么呢?
“汉卿,取酒来。”吕汉强娘吩咐肃立的吕汉卿。
汉卿依言端出六杯水酒跪地高举。
吕汉强娘端起一杯:“老亲家一路走好。”然后一饮而尽。
老国公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老亲家一切放心。”然后又一饮而尽。
老国公微笑喝下。
“老国公英名长存。”然后一饮而尽。
老国公哈哈一笑,畅饮而下。
然后冲着屋子里所有的亲人拱手:“别了。”大步扬长而去。
第二天上朝,老国公自请督师出战,崇祯答允,并命百官蹬城观战,以为形色。
老国公大笑三声,将京营交给副将,自己独自带领三千亲兵对阵万余建奴精锐,率先冲阵,大呼酣战,从日中战至日落,三十万汉家军将却步不前袖手旁观,竟无一人往助,此一战国公以及心腹全军覆没在京郊。
于是陈新甲奉旨暂统带京营,以钱粮不足,器械不整,兵甲不全为由,拒不出战。从此后,京畿几十万大军再无敢战者。
第二日,崇祯为老国公举哀,然后,下诏吕汉强,以山西督师身份,进京勤王。
召吕汉强勤王的消息一出,京城震动,百姓奔走相告,大呼京城有救,百姓有救,鞑子的末日到了。
随着召吕汉强带兵勤王的诏书一起的,还有老国公战死的消息,皇上恩赏及重。
吕汉强奏请独立设置平6府事,准。
吕汉强奏请南四府代千户转正事,准。
吕汉强奏请南四府剿匪有功之三百将士事,准。
吕汉强奏请赵四海权张家口守备事,准。
吕汉强奏请招安太平寨事,准。
吕汉强奏请雁门赵建国事,准。
吕汉强奏请小国公亲卫三千事,准。
吕汉强奏请督师行辕三千亲卫事,准。
吕汉强奏请王公公及两个小太监英烈事,准。
吕汉强奏请收买蒙古人头事,便宜行事。
吕汉强奏请赦免边关将士抢掠草原事,便宜行事。
、、、、、一切都准。
第464章 进京勤王
拿着厚厚一叠圣旨,吕汉强却黑着脸高兴不起来,心情无比沉重,他已经知道,是自己害了自己的老丈人。 拉着子涵与小胖子的手,吕汉强深深的愧疚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但子涵轻声道:“父亲死得其所。”而小胖子突然成熟起来,坚定的道:“我会让我的父亲因你我骄傲”
崇祯三年元月元日,吕汉强以山西督师身份,杀牛祭旗,以陈亮高旭五千骑兵为先锋,以招安的金恒光四千为后卫,以自己以及王大壮为中军,以赵梓陈车华树亮为参军,以张子涵李全友为督粮,起马步军足额三万,辅兵一万,合计四万六千进京勤王。
闻听吕汉强出兵勤王,皇太极紧急召见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在南海子行辕议事。
这次入寇京畿,皇太极号称十万铁骑,其实真正的战兵不过四万五千,蒙古诸部七万,合计正兵十一万,朝鲜包衣奴才六万。但旗奴以及蒙古牧民先先后后的来了不下十万,这是皇太极及蒙古诸王紧急动员起来的,他们没有马匹刀枪,全部一架独轮车,夜以继日的往蒙古以及关外运送抢掠所得的物资和奴隶,因此看上去声势极壮。
自从京营老国公出战之后,京畿再无可战之兵,而现在天寒地冻也没战事,因此皇太极命令大军在南海子养精蓄锐,放牧马匹等待京城谈和的消息。
其实,这次入寇,皇太极还是心存顾忌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逼迫大明答应和自己议和,让自己可以休养生息,但袁崇焕带着自己的议和代表进了京城之后不久,就传来了袁崇焕下狱的不好消息,这让皇太极感觉到巨大的失望。于是动了德胜门,广渠门之战,胜之,再然后迎战京营,胜之。
“吕汉强回来的路线只有两个。”皇太极还没有养成真正皇帝的架子,也没有被儒家毒害,养成说话绕弯子让你去猜的习惯,因此他说话办事还是很直接的。
“两条路第一条,便是昌平而顺义,现在顺义已经在我手中,杜度贝勒在此坚守,以防备山陕二次勤王之兵。
第465章 两军相遇
“为了打败吕汉强的勤王之军,因此,我需要一支人马攻占良乡,如有可能,最好能在行进中将吕汉强彻底打垮,砍倒吕汉强这支被大明百姓寄予厚望的大旗,让崇祯小儿彻底的死心,让他和我们签订城下之盟。”皇太极这样决定。
看到皇太极决心已定,大家就不再争吵是战是退,而是开始讨论谁去良乡阻挡吕汉强。这可是一个肥差,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吕汉强兵强马壮,大明兵强马壮对后金诸人来说,其实是件好事,因为只要兵强马壮,就说明,他们有上好的铠甲刀枪,有完备丰富的军资,一个个还都是身体特棒的未来好奴才,这样的好事怎么不争抢?
“岳托是个干将,让他带兵阻挡吕汉强应该能一战胜之。”争吵半天,还是阿敏提出了这个合适的人选。
岳托本来是代善的儿子,这事情应该由代善提出来最好,但不是说代善高风亮节,句贤避亲,而是代善很不待见这个儿子。
岳托很早就投身戎马,努尔哈赤的时候,岳托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代善同掌两红旗。岳托先后被封为台极、贝勒,他在祖父努尔哈赤死后后,以大局为重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代善也认为自己做这个弹丸之地的皇帝没有前途和能力,也就大度的同意了岳托的建议,他放弃了皇位,岳托也放弃了未来的太子,但代善心里还是很不高兴岳托的行为,认为这是胳膊肘往外拧。
还有就是当初岳托后起了一处贝勒府,后起的宅子当然要比老宅子要先进豪华,结果代善就又很不高兴,就上皇太极面前告岳托僭越,要将他的宅子收回来自己用。
尤其岳托能征善战,屡立大功,这让同掌两红旗的代善很有危机感,如果这次再得到吕汉强的四万铠甲刀枪,那岳托的镶红旗的实力就完全可以超过自己这个老子的正红旗,而成为八旗战力之首,那怎么能行?你看这都是什么爹吗。
其实皇太极也看好岳托,不但这小家伙能征善战,最主要的是对自己忠心,他的实力壮大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此皇太极拍板,让岳托带着他的本旗镶红旗对阵吕汉强的勤王之兵。
第466章 与建奴初战
正如陈亮估计的一样,来的是建奴,因为明军里绝对没有这么精锐和大规模的骑兵,而且他们的穿着也与明军不同,十个白色甲胄的身后,是五十红色甲胄的家伙,而在这五十红色甲胄的家伙之后是五百黑色甲胄的东西,如此六列,整齐而肃穆,大军奔驰遽然驻马,却没有一丝混乱,可见他们的确身经百战训练有素。
这是建奴,绝对是建奴的精锐,但既然碰到了,陈亮是个爽快的性子,从来不磨叽,这时候那还说什么,五千对三千,绝对是数量优势,那就开门大吉吧。
“前队——冲——”陈亮将战刀一举,发出了冲锋的命令。
立刻按照平时训练的,前队一千兄弟一踢战马,端着骑兵弩就冲了出去,战马奔腾热血上涌,一场针对陌生敌人的战斗立刻开始。
这次带队后金镶红旗的,是岳托的副手右梅勒额真阿昌啊,本来是受岳托命令,先一步占领良乡,但当大军赶到良乡城前的时候,那个包裹的跟个粽子一样的范文斗,竟然自告奋勇的说是要独自前去良乡,与当地守军之将谈谈,让大军兵不血刃的占领良乡。
对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