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混世王-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冬季御寒之物了。

  秦厉和慕容冰化装成一对走亲戚的小夫妻,还走访了几处百姓的家庭。从那些百姓家中可以清晰看到他们的生活是如何的困苦。一家人几乎是没有棉衣棉被,即使有棉衣棉被的,也是缝缝补补,很多棉花都是露在了外面。

  深冬因为缺少御寒之物,很多百姓的手脚都是冻得流着脓水。百姓的吃食就更加让秦厉不忍直视了。每天两顿饭的已经属于很不错的了。为了能少吃一顿饭,很多百姓便几乎是不活动,蜷缩在炕上不动弹,为了不消耗体力节省粮食。吃食是稀得不能再稀的稀粥,每顿饭一个壮汉只能是喝上一小碗就很不错了。

  更有的百姓就是连着这样的稀粥也是喝不上。他们喝的是观音土混合水煮沸之后的泥浆。

  秦厉也曾听说过国人曾经有吃土的习惯,但这样的观音土能有什么营养,只能是让肚皮变得越来越鼓,消化不掉而已。

  唉!他们没有成了流民,原因是他们对土地还有一丝的希望,所谓穷家难舍,故土难离,但有一线希望他们就不愿离开这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

  可怜,真是可怜呐!这就是自己治下的百姓,他们就顽强的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

  看到他们这样的生活,秦厉几次都是眼泪在眼圈里打着转。只是两天的时间,秦厉和慕容冰几乎是把身上带着的所有干粮和银子都送了出去。

  本来是想见一下星际县的知县的。但最后秦厉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有这样的百姓,那知县有很大的责任。这个知县是绝对不能留的,必须要撤下。既然是要撤下,那自然就没有见面和训斥的必要了。

  穿过星际县是蛟河县的地界。蛟河县在整个河间府的十个县里面也是属于很小的一个县。让秦厉很惊奇的是刚刚进入蛟河县,便是好像发现了百姓生活的生机。

  此时正是正午,前面一个小村庄几乎是家家房顶上冒着炊烟。可在星际县,不管是什么时间,却是从来没发现过这久违的炊烟。

  这便是差距。相邻的两个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难道蛟河县土地比星际县的土地要肥沃,出产的粮食多的百姓吃不过来吗?这样的判断显然是不对的。

  只有一个可能,差距在县令。

  秦厉和慕容冰俨然是一对寻常的百姓夫妻了,他们身上都是换上了布衣,最让秦厉可笑的是慕容冰好像非常喜欢这样的装扮,她很是有创意的在粗布衣服上打了几个补丁,这更让她看上去生活穷苦。

  他们两个人身上早已没有了银子,也没有了任何食物。现在几乎是和乞讨无异了。

  轻轻敲开一家宅院的屋门,屋内一对老汉和婆婆正在一起吃饭。桌上放着几个玉米面和糠菜混合着蒸熟的窝窝头,两碟子小咸菜,每人一个海碗,海碗里盛放的是很粘稠的玉米粥。

  那时候的玉米粥自然比不过现在熬出来的玉米粥白皙,他们碗里的是黑乎乎的。这与当时的玉米以及玉米磨粉的过程是有很大关系的。

  他们的饭菜虽然很粗糙,但在这寒冷的冬天,能吃上这样的饭食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比在星际县看到的百姓生活要好上百倍哩。

  看着他们吃的香甜,秦厉和慕容冰顿时也是肚子咕咕的叫起来。秦厉朝两位老夫妻一拱手便是说道,“两位老人家,我们是走亲戚的,走的累了路过这里想讨碗饭吃,不知两位老人家可否施舍?”

  乖乖龙地咚!秦厉这明显是要饭的口气哩。慕容冰听了秦厉那娴熟的口气和语调,忍不住笑了。

  这就是我的相公,讨饭可是他的老本行。别忘了,他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个要饭的呀。今天这样的举动无异于重操旧业了。u



第四百零二章 分红粮

  老汉和老婆婆抬头看秦厉和慕容冰小夫妻一眼,那老汉站起,指指他刚坐着的矮凳子说道,“来吧,过来吃!正好老汉吃饱了!”

  随后又是叮嘱那婆子去厨下再熬些玉米粥。那婆子看去虽然很不情愿,但对老汉倒也有些惧怕,无声无息的去厨下忙碌了。

  秦厉和慕容冰相视一笑,他们也确实是饿了,索性便双双坐下,先是和那老汉拉呱起来。

  秦厉道,“大伯,今年的收成不错吧?像是这冬天都能吃上玉米粥呐。”

  “恩,在冬天能吃上口热粥不算个啥,在我们这个小灯村前两年都是能经常吃上白面馍馍。唉!说来这日子过的还是越来越差喽!不过,老汉对能喝上这样的稀粥也是很满足的。可惜呐,可惜这样的稀粥恐怕也是不能持久了。”老汉紧紧皱着眉头,叹息道。

  秦厉经历过了这么多的村庄,在他看来这家老汉现在的日子应该是很不错了。可老汉却说前两年更好,这更让秦厉纳闷不已。不禁问道,“大伯这话从何说起?为啥前两年更好呢,而以后可能就更不行了呐。”

  秦厉这样一问,老汉顿时一愣,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一样,不禁上下又是详细打量了秦厉一通,而后狐疑的问道,“你们真是走亲戚的?”

  “这还有假?我们是扬州来的呐,就是来这蛟河县走亲戚的,亲戚家在县城,我们带的干粮吃完了,这才打扰大伯了!”秦厉用一口流利的扬州话说道。

  慕容冰从小生长在狄道,是陕西口音,好在她并不说话,只是装出一副懵懂的模样看着老汉。

  老汉走到屋门口,朝外看看,见房屋周围没有人,这才把屋门紧紧关闭,重新坐到秦厉他们身边,不禁又是一声长叹,说道,“这位后生你是外来的,自然对我们这蛟河县不熟悉呐。唉!变天了,蛟河县变天了呐!你说我们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说起来我们蛟河县五年前我们百姓的生活还是一贫如洗,家徒四壁,每年到了这时候甭说是家中有余粮?能吃上一口野菜粥就不错了。大部分人家都是要吃观音土活命呐!可就在五年前,我们县换了县令,那县令叫胡世宁。胡世宁胡老爷真是个好官,是个清官哩。他在任五年,这五年中都是勤勤恳恳,对我们百姓的生活非常关心。

  胡老爷经常下来和我们百姓一起种田纺纱,和我们研究多产粮食的办法。最主要的是在胡老爷这五年里,他收缴的赋税非常少,三十税一呀。这在哪一朝哪一代都是没有听说过呐。

  老汉还听说这胡老爷顶住了河间府的很大压力。哼哼,别看胡老爷只是个县令,但比那河间知府好像还强硬。河间知府为缴税的事情和我们的胡老爷闹得很是不睦,但我们胡老爷就是不怕他,更不听他的。每年就是收缴三十税一的田赋,其他的一概不收。”

  说到了县令胡世宁,老汉显然非常兴奋,不禁说起来滔滔不绝。

  秦厉虽然只是个武散官,从来没有署理过地方政事,但百姓的赋税他还是稍稍有所耳闻的。田赋、徭役等名目繁多,数不胜数。而这些赋税收缴之后大部分并不是上缴了朝廷国库,而是留在了地方,供养着地方各级官员吃喝用度。

  因为此时大明的管理很松懈,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一帮内阁官员虽然积极努力的工作,但毕竟精力有限,对下面的各家州县管理的并不是那么到位。

  这就造成了下面州县可以自行划定赋税的额度,这下好了,各地都有所不同。百姓们遇到一个清官还好说,真要是遇到一个贪官,那多好的日子也是要被他规定出来的繁重赋税给收垮了。

  “据小生所知,现在朝廷的赋税也远比三十税一要高得多,这胡县令收缴这么一些,那剩下的部分它如何补齐呀?”秦厉不解的问道。

  当然了,秦厉问话必须要装出十分模糊的模样,因为若是表现的对赋税很精通,那无疑是会引起老汉怀疑的。其实对于眼前老汉这样的百姓,他们所知道的县衙的内部情况也应该是非常少的。

  “呵呵!这你就不懂了,朝廷确实收缴的很多,但我们胡老爷是个大能人哩。在我们蛟河县东北有好大一片河滩地,几千亩不止呐。那片河滩地长年荒废,荒草遍地。其实我们百姓不是不想开荒种地,但那地方确实不是个长粮食的地方。可胡老爷却组织所有县衙的差役,和雇佣我们百姓把那片荒地开垦而出。

  呵呵!胡老爷真是个能人哩,胡老爷在那一大片沙滩地上并不种庄稼,他种的是一种叫八角的调料。没想到,真是想不到,那地方竟然是生长调料的地方。

  你想啊,调料生长出来,再卖出去,那是多大的收入呀。呵呵!蛟河县有了这庞大的收入,有了胡老爷这样的能人,我们老百姓哪里还用上缴什么赋税呀?

  所谓的三十税一只不过是一个说法而已,实际上县里每年都是要给我们百姓一家一户送上几十斤粮食呐,胡老爷管那粮食叫……叫……”

  老汉兴致勃勃的说到这里,皱着眉头想起来。这时候那婆婆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玉米粥进来。她刚好听到这里,忍不住接口道,“哼,你这老头子,真是越老越糊涂了,胡老爷的事情你都敢忘,那可是对不住胡老爷呐。

  胡老爷给我们的米面和肉叫分红粮。”

  那婆子说起胡世宁这县令来也是不禁兴致勃勃。

  乖乖隆地咚!分红粮,这名字起的真是很时代意义呐。胡世宁,这家伙一定是个能人哩。

  秦厉挖空心思的想,虽然在后世读了二十几年的书,但在记忆深处却怎么也搜寻不到胡世宁的影子。也难怪了,史书上记载的和真实的历史必然是有区别的。很多人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并且也创下了很大的名声。但由于史官的个人偏好,或是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况,让那些人不能详细的载入史册。

  “这胡老爷这么好,大伯的生活应该是越来越好才对,为啥近两年大伯的生活不如以前了?”秦厉索性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问起来。

第四百零三章 连根烂了

  听老汉对胡世宁大加夸赞,秦厉不禁对胡世宁产生了很大兴趣。俗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自己来河间当知府了,下面州县的官员必须要好好治理,换句话说,自己这个河间知府当的成功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和下面州县的官员有关呐。

  像胡世宁这样的县令正是自己需要的,如果下面州县多几个像胡世宁这样的县令,那自己这个知府当起来还不是顺手顺心的很呐。

  老汉自然对胡世宁县令是非常崇拜,便张口回答道,“唉!怎么会和以前相比呐,这世间的事情说起来真是让人气愤。这世间的人说起来也是让人气愤呐。”

  乖乖龙地咚!老汉这样说话搞的跟他不是普通人,是老神仙一样,让秦厉听了不禁心中发笑。

  但不管怎么说,不得不承认老汉的话很有哲理性。

  老汉接着便说出了原由。原来胡世宁在蛟河县搞的红红火火,百姓们的日子过的那叫一个舒服,蛟河县成了河间府首屈一指的富裕县。

  俗话说的好,枪打出头鸟。人的嫉妒心理永远是存在的。蛟河县这样富得流油了,让河间知府左旁门很是嫉妒。其实依照左旁门的性子早就想拿下胡世宁,换上他自己的人了。怎奈县令的撤换那是必须要上报吏部,由吏部批准的。

  左旁门在河间弄成了这个样子,要不是和昌国公张延龄有点儿关系,早就他奶奶的被拿下了。左旁门给张延龄送上的礼物不可谓不多,但胡世宁的事情朝廷是非常清楚的。从吏部尚书刘机到内阁次辅夏言,内阁首辅杨廷和都是对胡世宁很是看中。想换掉胡世宁那是没有半点儿希望的。张延龄说了也是不管用。

  就这样胡世宁这个愣头青一样的县令能当的持久。

  竟然是无法撤换下胡世宁,那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给胡世宁添堵起腻,反正是不能让胡世宁的日子好过了,更不能让蛟河县这样继续富下去。

  怎么办?河间知府左旁门有办法,知府下面的知县和知州更是有办法。无论是河间府和下面的州县不是有很多的地主豪强吗?地主豪强家里都是豢养着各种各样的家奴。这些家奴就是那些豪强的狗,叫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

  就这样,在各县的知县、知州的唆使之下,各地的豪强们都把眼睛盯在了蛟河县那片沙滩地上。胡世宁呐,你不是有本事吗?在你蛟河县不是有这样的宝地吗?那我们就让你这宝地长不出八角来。

  这便是典型的我好不了,也绝对不能让你好的了。我贪婪无比,鱼肉百姓,你胡世宁成了异类,那就必须要把你清除出去,要么要你成为和我们一样的人。

  几千亩的沙滩地呀,都是种满了八角树,只是在几夜之间,便是全被从各地来的家奴砍光了,抢光了。

  胡世宁作为蛟河县的知县,县衙中也是有些能上战场,敢于杀人的差役的,怎奈人太少了。凭着县衙的几十号人怎么能保护住几千亩的田地,怎么能打得过蜂拥而来的家奴们呢。

  也就是在两年前,蛟河县的八角地没有了,蛟河县的额外收入也没有了。没有了收入,朝廷还要征收赋税,胡世宁也是没有丝毫办法,只好加重了蛟河县的赋税。

  看到自己辛苦经营起来的蛟河县马上又要成为过去的样子了,看到蛟河县的百姓马上又要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了。胡世宁的心几乎是在滴血,他实在是不理解大明的官员为什么都成了这样。你不和他们同流合污,等待你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胡世宁是既气愤,又着急,很快便是病倒了。胡世宁的这一病险些丢了性命。大病一场,一下就是一年。要不是有李时珍给胡世宁诊治,开了药方,恐怕胡世宁只是这一次就交代了。

  老汉说到这里,秦厉发现那老汉一双老眼里分明是含有了莹莹的泪光。他伤心至极,他为胡世宁感到不平。

  此时秦厉胸中早已波涛汹涌。他娘的!这就是河间府吗?我秦厉也是走过几个地方了,见过的贪官也不算少,但像是河间府这样大家一起贪污,一起鱼肉百姓,若是出现异类马上除掉的地方却是从来没见过。

  秦厉在扬州的时候,扬州知府蒋瑶是个清官不说,下面几个州县的官员即使有不法之徒,也是偷偷摸摸的,绝对不敢公开玩儿这个呀。

  河间府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是谁给了那些官员那么大的胆子?难怪乎河间府紧邻着保定府和山东省,地理位置说来很重要,而且这里的土地还算肥沃,百姓的生活却是最苦的。

  这地方都是平原,这些年来好像没发生过旱灾和水灾。如果有几个像是胡世宁这样的一心为百姓的官员,说不定河间府早就富起来,百姓的生活早就像是生活在天堂一样哩。

  烂了,河间府这是连根烂了。

  秦厉如是想到。

  胸膛中的那股怒气马上要喷薄欲出了。但秦厉最终还是忍住了。因为老汉并没给秦厉留下任何思考回味的时间,他的话匣子已经打开,是必须要把他所知道的一切全部倒给秦厉的。

  老汉接着说道,“胡老爷的病终于是好了,胡老爷真是好样的,他现在一方面在那片沙滩地上继续种植八角,种出多少就让让差役们严防死守。另外一方面,胡老爷又是在不断的扩张衙役人数。

  凡是身体强壮,有些武艺,并且又不怕死的人都可以去胡老爷的县衙当差役。前提是没有饷银,只能是让吃饱饭。

  你知道,现在的县衙哪里还会有余钱呐,能让招收的差役们吃上饱饭,已经着实不易了。

  招收来的差役在经过短暂的训练后便是去看守八角地了。唉!有的人干脆就死在了那块八角地上。因为各地豪强派来的人在不停的骚扰着他们。

  前些阵子传出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河间知府左旁门死了,左旁门,你听听这名字就知道不是一只好鸟呐。他早就该死了,他的死真是大快人心呐。坏消息是听说接下来的新来的知府比左旁门还不是个东西,更是一个贪婪无比,视百姓如猪狗的人呐!”

第四百零四章 夫唱妇随


第四百零五章 教子有方


第四百零六章 獐子肉和茅台酒

  锅里煮的是满满的一锅獐子肉。说来这八角林真是奇怪了,里面很少见到别的野物,但却偶尔会有一两只獐子蹦出来。可巧的是今天恰巧有一只出来觅食的獐子被王大和王二弟兄发现,他们很是利落的便是用弓箭射杀了它。

  在星际县,像是这样的猎物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地里面一片光秃秃的,田野里即使有什么野兽也早被人捉住吃了。可这蛟河县却不一样了,时不时的还能打到点儿野味让人解解馋,还真是不错哩。这便是差距。县穷苦了,就是连野物都是寻不到了。

  “呵呵!你俩真是幸运呐,我们父子三人都是好几天没见过荤腥了,今天正好逮到这只獐子,不成想被你俩遇到了,来吧,一起吃。老大,去床下把老子的那坛好酒拿出来,爹要款待两位路人呐!”王虎很是爽朗的说道。

  王虎是一个非常热情,而且同情心非常强的人,此时他见秦厉夫妻衣衫褴褛,破破烂烂,料定秦厉小夫妻必是穷苦人家。对于穷苦人家,王虎是听过也感受过的。因为就在前几年,胡世宁县令还没来蛟河县的时候,王虎过的就是那种吃糠咽菜,衣不蔽体的穷苦生活。正是因为他自己有了那份艰苦的经历,所以对穷苦人家才格外同情。

  王大和王二都是孝顺儿子,王大虽然心下很不愿意,但脸上却是不敢有丝毫的流露,他慌忙弯腰蹲身,趴到了床下,很快一坛打着泥封的酒坛子被取出来。

  要知道,这坛老酒还是在王虎在大同参加战争的时候,从蒙古人那里夺回来的。当然了,这酒自然不是蒙古人的马奶酒。说是蒙古人的,倒不如说是蒙古人从某个汉人官员手里抢走的。

  这坛酒王虎一直放在身边,没舍得喝。这几年来,王虎和他的两个儿子参加了县衙的差役培训后就被安排到了这里一直守着这片八角林。长年累月的守着,几乎没怎么离开过,这里从来没有来过一个客人,包括路人。

  今天秦厉和慕容冰鬼使神差般来了这里,王虎怎么能不高兴?怎么能不把这最心爱的东西拿出来和秦厉两人分享呐。

  獐子肉已经被王二从锅里捞出来,盛了满满一大盆放在了矮桌上。肉香四溢,那真是一个香呐。

  说来秦厉在后世的时候并没少吃了野味,但像是獐子肉这样的东西还是从来没吃过一次。穿越到这个时代后,野味根本就没吃过,再加上此时又是饿了。看着那满满一盆稍稍泛红,飘着香气的獐子肉,没出息的秦厉哈喇子几乎要流下来了。他砸吧砸吧嘴,马上就要伸手去抓肉了。

  慕容冰身为一个女人家,从小生活在狄道。说来在狄道她是生活在了蜜罐里,什么样的东西都吃过。像是獐子肉这样的自然也是吃过几次。但这几天来跟着秦厉四处流浪,吃喝都是没有规律,而且都是非常简单。慕容冰此时见到了獐子肉也是有了胃口。当然了,她自然不会有秦厉那样强烈的表现。毕竟是女人家嘛,必须要讲究矜持的。

  当看到秦厉那副馋相的时候,慕容冰实在忍不住笑了。唉!这就是自己的亲亲相公呐,难道就不知道隐藏点儿秉性吗?这样的表现一定会让这王家父子看笑话哩。

  慕容冰终归是想错了,王家父子尤其是王虎看到秦厉和慕容冰的表现,非但没有丝毫笑话之意,相反他非常满意。这就是穷苦人,唉!但愿老天能开开眼,让这样的穷苦人把穷日子尽快过到头吧。

  王大在取出那坛老酒后,随后便是起开了泥封。

  一股股浓郁的香气从酒坛里冒出钻进秦厉的鼻孔,秦厉忍不住心情一阵阵的激动。香!好酒,真是好酒呐!这酒闻着怎么有茅台的味道呐。

  秦厉不停的吸着鼻孔,那副馋相活脱是一个八辈子没吃过东西,八辈子没喝过酒的馋鬼。

  其实秦厉这副表现有一半是本性使然,另外一半是他有意伪装出来的。自己就是穷苦人,这是必须要给王家父子留下的印象。

  “呵呵!小兄弟,吃肉,喝酒!”王虎爽朗的招呼一声。秦厉立刻伸手抓肉,大碗喝酒,痛快至极。

  王大和王二都是魁梧的汉子,吃起来自然也是毫无顾忌,很是大气。

  就是连慕容冰一个女子也是受到这几个豪迈男人的影响,那份矜持保留的不是那么完美了。

  一口酒下肚,秦厉咂咂嘴,真的是有种茅台酒的味道。乖乖隆地咚,没想到能在这地方寻到这久违的茅台味道呐。好喝,只是不知道这酒到底是从哪里弄来的。想来这时候的茅台定然还没问世,我秦厉真要是寻到茅台的酿酒秘方,那可是奇功一件。茅台酒的创始人到了后世要改成我秦厉了。

  他们几个人一边喝酒吃肉,一边闲聊。

  在闲聊中秦厉慢慢摸清楚了王家父子看守的这片八角林其实面积不大,只有一百五十余亩。这一百五十余亩的八角林是要七个人共同看守的。从林子中这排房子就看能看出这里的人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