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楚风-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王好糊涂啊!难道连大秦的‘飞羽卫’都不记得了!”魏国夫人提醒道。
“是啊!寡人为何没有想到!真是多亏了王后!”
第一百八十章 岁末边关烽火起(十四)
大秦帝国的‘飞羽卫’有何本事,居然可以将信息朝发夕至!这还要得益于当时完备的通信设施的建设。
自商周以来,历代君王通过不断的对外扩张,不断的扩大着自己的领地,随着领地的不断扩展,随之而来的管理问题,守卫问题一一暴露出来,包括如何及时发现来犯之敌,防备外敌的入侵,都成了所有君王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随着国土面积的扩大,人员的不断流动,又将信息的传递和运输,推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社会需求推动着技术的革新。
官方主导的驿站,烽火,暗号,书信,旗语,飞鸽传书等应运而生。各种通信设施,都是因地制宜,务求信息的最快传输。
例如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周朝建国之初就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选择重要的位置建立烽火台。
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高高举起,靠火光给临近的烽火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
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足见当时的西周王朝,已经拥有了一套完备的信息传递机制。
至于其他信息的传递,官方的驿站,畜养了极多的马匹,送信的使者也是政府的公职人员,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可是采用歇人换马的方式,将信息不断的外下传递,三百里加急,五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不一而足。
但是这些方式,都不适合于,山高林密的巴蜀地带,前文交代过,秦国之所以在很长时间里没有进攻巴蜀,倒不是因为自己的仁慈,实在是因为,这道路太过凶险。
后世曾有诗文作证道: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巴蜀的富足又是有目共睹,秦国占领巴蜀之后,为了能够及时有效的控制巴蜀,对于巴蜀的风吹草动自然格外的重视,在此背景之下,建立起了一条完备的信息分析,传递,转运的渠道。
除去上面列举的方式之外,秦国的‘飞羽卫’在巴蜀的崇山峻岭之中,还开辟出了一种独特的信息传递法。
飞弩传递法。在墨家相夫子一派的技术支持之下,秦国就地取材,依靠群山之中,丰富的高大树木,不计成本,造出了巨大的弩机。
弩机设计精巧,将数张大弓,固定在一起,通过滑轮的传递,将数张大弓的合力,运用到一起。
箭矢也是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如此一来导致整个弩机十分的笨重,往往一次发射,就需要数十人同时用力,还要借助牛马才能开动。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之上,如此笨重的弩机,自然是极难生存下去,但是在山高林密的巴蜀之地,如此笨重的武器,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俗话说望山累死马,别看这两山之间,人与人说话都可以听到,但是要想将书信送到对方的手中,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军事信息的传递,首推的就是保密。
若是隔着山谷几十人同时呼喊,想必这信息的价值,也就值得商榷,山高林密,坡险路陡,骑上快马送信,显然也是不切实际的。如此一来,也就只剩下一条道路可选。
先从自己一侧的山头出发,沿着山坡下到山底,再从山底攀缘到对方的山上,说来轻松,实际之上可是耗费时日巨大,如此一来几个时辰就过去了。
再说这巴蜀的山地,又不是只有一座,如此耗费下去,信息的时效性必将大打折扣,或许等到送到目的地的时候,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虽说烽火传递信息的速度极佳,但是无法传递准确信息,当然更不能传递书信了。
飞弩传递之法,就能很好的填补,其中的弊端,别看床弩体型巨大,但是射击距离,十分惊人,可至千步之上,按照一步一米五的距离来看的话,一千五百米的距离,自然是不在话下。
弩机将箭矢发射出去之后,巨大的能量,能够将箭矢高速推进,高速运行的箭矢,依靠巨大的力量,直接镶嵌在下一站的信息接收区。
粗大的箭矢,被巧妙的掏空,将写满文字的帛书塞在里面,而后用铁翎封住,沿途再做上标记,如此一来,既能确保了信息的安全,也能得知信息从何处传递而来,要往何处而去,就算路上出了闪失,也能从上面看出到底是哪个环节的过错。
‘飞羽卫’在崇山峻岭之间,筛选出最为合适的地带,架设弩机。
两山之间,依靠弩机传递信息,当有信息需要传递的时候,对方会先点燃烽火,下一站会做好接收工作,同时准备发射工作,等对方的箭矢到达。
查看无误之后,点燃烽火,提醒下一站,准备发射,而后在箭矢之上,做出特殊的标志暗号,以此类推!信息就能准确无误的传递下去。
箭矢直线运动,信息精准投放,箭矢的速度,自然也是马匹所不能比拟的!依靠如此迅速的速度,就能将信息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递出万千大山,等出了大山,再换上快马飞奔。
如此一来,从秦国咸阳到巴蜀,信息朝发夕至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既然如此,那还要请示太后啊!”秦武王嬴荡开口说道。
“大王!这‘飞羽卫’本来就是大秦的,又不是她一个人的,臣妾以为,大王还是效法先王,将‘飞羽卫’握在自己的手里,最为稳妥!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魏国夫人使劲撺掇秦武王嬴荡。
希望秦武王嬴荡,能够将‘飞羽卫’收回,按照嬴荡的本性,收回之后,自然不可能亲自统领,到时候也只能交给自己管理。
秦武王嬴荡随即说道:
“时机未到,不可鲁莽!朕以为‘飞羽卫’在太后的手中,多少还是有些用处的!等需要的时候,朕自然会收回的。”
魏国夫人见嬴荡没有同意,随即问道:
“既然如此,那下一步该当如何谋划?”
“事已至此!还是先请亲信大臣们,谋划一番,再做打算。要是这杜宇真的反了,还得需要人前去收拾不是。”事关军国大事,秦武王嬴荡也是想听一听诸位大臣的意思。
战争虽未发生,运筹帷幄之事,已然拉开帷幕。
“既然如此,臣妾这就下去,邀请大臣们过来,只是不知道大王想要哪些大臣前来?”魏国夫人听秦武王嬴荡如此安排,自然多嘴问上一句。
消息没有坐实之情,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若是在大殿之上,群臣谋划的话,难保信息不回泄露出去,巴蜀真的反了还是情有可原。
但是最后证明消息有误的话,估计对于秦国而言,势必会加剧与巴蜀之间的隔阂,巴蜀对于秦国而言,视同手足,那是肱骨之臣,要是这种矛盾被东方国家趁机利用,难保不会出现乱子。
秦国的后方一乱,几十年对外扩张的成果,也就会随之荡然无存。秦国吞并巴蜀之初,东方诸国,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等贫弱的秦国,因为巴蜀充足的物资,日益强大的时候,对外战争之中,已经有了回旋余地的时候。
东方诸国这才为自己当日目光之短浅而懊悔不已。俗话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别看这些东方国家战斗力不如秦国。
但是这鼓动人心的本事,那是和文化修养有着密切关系的,礼乐文明虽然失去了最为辉煌的一幕,但是用来给蛮夷洗脑,依旧具有极大的文化势能。
“朕以为,还是先让甘茂,任鄙,乌获还有孟说前来,王后以为如何?”秦武王嬴荡起身说道。
“军国大事!为何不请樗里疾丞相一道前来谋划?”魏国夫人建议道。
秦武王嬴荡对于是否邀请樗里疾陷入沉思!
第一百八十一章 岁末边关起烽火(十五)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军国之事,之所以称之为大事,实则是因为其关乎国家存亡,朝堂兴衰,一场战争,看似是沙场之上的搏杀,你来我往的冲锋陷阵。
实则远非如此简单,未曾开战之时,多半已经开始谋划,正如开篇所言‘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条件充分;
未开战而估计取胜把握小,是具备取胜的条件少。条件充分的取胜就大,准备不充分的就会失败。
何况一点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败也就清楚了。
樗里疾在秦国素有‘智囊’的称呼,但是为何秦武王赢荡对于其十分参与朝会,疑惑不定。
要说明这个问题实际也不难,说白了就是这樗里疾太过厉害,风声之大,大有盖过秦王的意思。历来对于功高震主这类问题,最高统治者是十分忌讳的。
若是遇到实力强悍的君主,强悍的臣子自然不敢乱来,要是遇到稍微懦弱一些的君主,情况就不一样了!
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在战国时代早已是深入人心,再说樗里疾本就是王室血统,按理说也是具备继承大秦衣钵的权利。
在秦惠文王的手里,因为张仪等盖世奇才的出现,樗里疾的风头被压了下来,而且险些葬送了性命,不得不流亡他国避难。但是现在不同了,随着朝廷局势的不断变化。
先前还是秦武王赢荡最为仰仗的心腹,因为张仪的离去,因为缺少了共同的敌人,二人的矛盾也上升为主要矛盾。
樗里疾在朝堂之上的威望,人气,已经大有取张仪而代之的意思,现实之中,也是如此,那些见风使舵的朝堂之人,纷纷投靠到樗里疾的门下。
秦国自穆公以来,就有借助外来势力管理秦国的传统,但是外来势力,初来之时,难免是力量卑微,为求自保的同时,不得不借助秦国旧有的贵族势力。
再者由于秦国国君并不十分倚重王族内部的管理,如此一来,想要实现人生抱负的王族子弟,仪仗自己的显赫门庭与来秦的士子互相勾结,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报复。
也算是‘曲线救国’的不得已之举。樗里疾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种不利局面,王族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如此一来本来就趋炎附势的外来势力,势必曲意逢迎樗里疾。
樗里疾在朝堂之上的影响,与日俱增,如此一来势必就成了秦王的心腹大患。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好在樗里疾并未有什么出格的举动,暂时秦武王赢荡也就没有理由拿下樗里疾,但是对于樗里疾的防范已然开始。
“算了!还是先请这些人前来吧!”秦武王赢荡思考再三之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
“诺!臣妾这就出去喊这些大臣进来。”魏国夫人开口说道,说着站起身来准备离去,秦武王赢荡也是点头默许。
再说那些大臣们下朝的时候,就看到了王后急匆匆的赶来,一个个心里明白,指定是发生了什么要紧的大事,要不然整日深居后宫的王后,为何要到大殿上来。
所以下朝之后,樗里疾,甘茂等一众朝廷重臣,并未急着离去,而是选择到邻近的朝房之内歇息。
别看这房屋不大,内部陈设倒也一应俱全,此处本来就是宫中一所普通的房间,只因这几年秦国对外战事不断,每每总有紧急的文案送到。
夜里宫门禁闭,极难进入,为了不错过战机,秦惠文王特意在宫中开辟出这间房子,以供那些朝臣使用,紧要的文书送到这里,再有这里当值的大臣酌情送与秦王。
既能提高工作的效率,有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房间临近宫门,特意在一侧的宫墙之上,开辟出了一个小门洞,平素里都是关闭的。
待到夜里有紧要的公文,会有人将公文从小门的门缝中递进来,里面的小太监再将文案送到这里。
能够在这里当值的也不是一般的官吏,那都是朝廷里的重臣,平素也就是樗里疾,甘茂还有就是各部门主管的一把手。
不过这长夜漫漫之时,并非夜夜有紧急的文案处理,所以这房间之内,也多了一些游戏的玩意,比如投壶,围棋,骨牌,一一齐备。
昨夜就是甘茂守夜,只因无事可做,自娱自乐摆下了一局,没成想今日早朝忘记了收起,等散朝归来的时候,樗里疾也进的屋里,见到了案几之上的棋局。
“甘丞相好雅致啊!”樗里疾一边说,一边走到近前,揣摩起了甘茂的棋局。
“樗里丞相说笑了,这普天之下,何人不知樗里丞相的棋艺,独步天下!”甘茂有意奉承樗里疾道。
“哪里!哪里!”樗里疾也是惭愧,因为在樗里疾的心中,觉得这样的评价实在是太实至名归了。
不过樗里疾看着看着,就觉出了里面的端倪,一盘棋初看之下,并无什么惊人之举,但是细细揣摩,才觉得里面意味深长。
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可见围棋起源之早。
在春秋战国时代,围棋已经广泛流传,根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
“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围棋的记载,时间是公元前548年。
就连孔子在《论语·阳货》之中也曾有如下记载: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的话,每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是太难了。不是还有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事实上孔子的意思是在说‘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要用心读书。
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
下棋的人虽然悠闲但也要用心,比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来强多了。
“甘丞相可否赏光手谈一局?”樗里疾说完抬头看着甘茂,一脸的谦和,丝毫没有朝堂之上的那份狷狂。
手谈是围棋对局的别称。之所以被称为“手谈”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在下围棋之时,对弈双方均需默不作声,仅靠一只手的中指、食指,运筹棋子在棋盘上来斗智、斗勇。
其落子节奏的变化、放布棋子的力量的大小等都可反映出当局者的心智情况,如同在棋局中以手语交谈一般。因此称为“手谈”。
甘茂心中纳闷这樗里疾今日这是怎么了,为何非要拉着自己下棋啊?心中的疑惑一个接着一个,甘茂十分客气的说道:
“下官怎敢与丞相手谈,如此一来,岂不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实在是自不量力啊!”
“哎!甘丞相你我同朝为官,今日难道有此雅兴,不如手谈一局如何?今日老夫见甘丞相棋数精湛,想必老夫也未必能够赚到一点便宜啊!
还希望甘丞相,不吝赐教才是!”说话之间,一直站在那里,态度十分的谦和,的确是摆出了一副虚心学习的样子,与此同时,围观的官员,也在溜须拍马起来。
“今日若能得见二位丞相对局,实乃是我等的福气!”
“就是!就是啊!论智力,论谋略,普天之下,何人能够与我大秦的二位丞相,并驾齐驱啊!”
“不错!今日之战,必当会名垂千古!为后来人做楷模之举。”
“甘丞相,您还在等什么啊,大伙儿还在等您下棋啊!”
“就是!甘丞相手谈一局,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今日还望二位丞相手谈一局,也好教一教,我们这些愚笨之人!”
“就是啊!还望二位丞相示下!”
诸位朝臣是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的上前起哄,按说要是没有人起哄,甘茂拒绝了樗里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实在是今日朝臣们在一边起哄。
自己也是有种骑虎难下的姿态!看了看周遭的局面,甘茂微微一笑道:
“既然如此那就请樗里丞相手下留情啊!”
樗里疾见甘茂答应对弈,这心里是既欢喜又紧张,欢喜的是,能够和甘茂这样的高手对局,紧张的自然就是自己的棋艺,能否将甘茂斩落马下。
方才在研读甘茂的棋局之时,樗里疾心中已经有了盘算,只是不知道这甘茂的本事到底如何,通过一局棋,或许就能有进一步的认识。
“请!”樗里疾挥手示意道。
“樗里丞相请!”甘茂客气道。
早有随从官吏上前收拾妥当!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至于结局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一百八十二章 岁末边关烽火起(十六)
宫棋布局不依经,
黑白分明子数停。
巡拾玉沙天汉晓,
犹残织女两三星。
说起围棋的布局谋划,那是大有文章,要说围棋那就先要从围棋棋子说起,棋子分黑白两色,多为扁圆形。
棋子的数量以黑白子各有一百八十个?。巴蜀之地所产的“云子”因其质地细腻如玉,色泽晶莹柔和,坚而不脆,沉而不滑,为历来的弈者所青睐。
案几之上摆放的这一盘,正是巴蜀之地,上贡朝廷的精美物件。
云子系以玛瑙石、紫瑛石合研为粉,再加上红丹粉、硼砂等多种原料配合一起熔炼,然后用“长铁蘸其汗,滴以成棋”。
‘云子’的工艺精细复杂,其中配方、火候、点子的手艺都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刚好都是‘云子’的精髓所在。
经此复杂之举之后,毛坯还要经过工匠们,手工琢磨成为大小一致的成品,别看琢磨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是想要将无数的棋子,琢磨的一般大小,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所以这一副‘云子’需要无数的工匠,历经数月,方能成型,成型之后的白子微带翠绿,黑子厚重,对光看则为悦目的绿色。
正因其工艺之复杂,所以这‘云子’的制造,多半都是祖传的手艺,没有个日积月累的熏染,是无法把控毫厘之间的差距。
说完棋子,再者就要说棋盘,棋盘盘面有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平行线,共构成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
盘面上标有九个小圆点,称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称“天元”。下让子棋时所让之子要放在星上。
棋盘可分为“角”、“边”以及“中腹”。案几上的这棋盘,也是巴蜀进贡之物,为黄檀木所制成,黄檀又名不知春、望水檀。
黄檀木呈现出黄白色,或者是黄淡褐色,木质坚韧,结构细密,木材横断面生长轮不明显,心、边材区别也不明显。
质硬重,切面光滑、耐冲击、易磨损、富于弹性、材色美观悦目,油漆胶粘性好,是制作漆器,珍玩的首选,用作棋盘也是珠联璧合。
黑白棋子,躺在黄淡褐色的棋盘之上,色彩分明,美感十足。
棋盘的一侧,有一个小小的沙漏,显然沙漏是为了计时而用。至于另一件十分重要的工具,棋谱在这里并未发现,或许对于甘茂而言,这棋谱早就烂熟于心了。
再者就是‘古人重到今人爱,万局都无一局同’,作为一个优秀的棋手,如果是靠死记硬背棋局的话,估计水平也不过平平,不会有惊世的手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