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伐明-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靠着这一点俸禄,刘勇根本不可能恩养几个家丁,所以明末的武官,大部分都贪污成性,因为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明末卫所制度彻底败坏,根本没有可战之兵,朝廷的边军全靠募兵,而家丁的军饷也全靠将主拨付,所以军队中的空饷常常吃了五成以上。刘勇也是如此,他为了恩养这一千家丁,大肆裁撤张应昌的嫡系,吃的空额比张应昌还狠,只有这样,他才能恩养一千家丁。

  刘勇进入岳和声的节堂,麻利的上前几步,双膝跪倒磕头,然后说道:“标下听闻老抚台有急事召见,不知老抚台有何事需要标下去办,标下一定尽心尽力,不负老抚台提携之恩。”

  虽然岳和声与刘勇一样都是从二品的官员,但是地位却天差地别,一个七品县令,面见岳和声一般也不行跪礼,但是哪怕是一品总兵吴志勉,面见岳和声也要双膝下跪。

  不要说是巡抚岳和声,就是见到七品官陕西巡按御史李应期,吴志勉这类军头也要乖乖的跪倒在地,口称大人。

  岳和声端坐在椅子上面闭目养神,他听见刘勇的参拜,勉强睁开了双眼,疲惫的说道:“老夫年纪以老,精力也有些不济,不大一会儿功夫,就有些困倦。今日之所以召集刘参将,只是有一个疑问,还请刘参将如实相告。”

  刘勇见岳和声没让他起来,心中也有些失落。这些天来,因为岳和声必须倚重刘勇,所以对他相当客气,常常不让他行大礼参拜,刘勇心中也有些暗暗得意。但是今日岳和声也许年老健忘,也许对刘勇有些不满,所以没有任何礼让,直接让他跪倒在冰冷的地面上答话。

  尽管刘勇有些失落,但是却不敢随便表露出来。他不敢直视岳和声面部,低下头颅说道:“还请老抚台示下。”

  “刘参将,依你看来,这延安城能不能坚守?城中的情况还能坚持多久?还请刘参将如实相告,今日问你话的不是延绥巡抚岳抚台,而是一个古稀之年的富家翁。”

  刘勇微微一怔,抬起头来,忽然发现岳和声脸上居然有一丝泪痕。他顿时有些惊慌失措,发现这个非常好说话的老大人已经年过七十,是一个经常受到流贼惊吓的老人。

  刘勇刚要说几句吉祥话,安慰一下老抚台的心神。却听见岳和声急切的说道:“还请刘参将不要欺瞒,直言相告。”

  刘勇见岳和声一定要知道实情,于是实话实说道:“自古守城比守野,如今城关已失,城外险要之地尽在流贼手中。流贼兵丁矫悍精锐,野战我们不是流贼对手,只能苦苦支撑,所幸城中士绅大力支持,延安城还是有守住的把握的。”

  “等吴总兵攻破青泥堡,击败左挂子大军,定会驰援延安城。延绥的精兵,大部分都在吴总兵麾下,到时候里应外合,定能击败刘秃子大军,斩下刘秃子的脑袋。”

  a

  a

  

第八十五章攻城四


  听了刘勇上面的分析,岳和声脸上流露出几分笑意,他满意的点了点头,连说三声:“如此就好!如此就好!如此就好!”

  岳和声已经到了年老致仕的年纪,本来就不想在延绥这个烂摊子当补锅匠,如果能击破刘宣,岳和声也能没有后顾之忧,带着一身的荣誉回乡享享清福去了。

  岳和声仿佛现在才反应过来,他赶忙让刘勇起身,自言自语的说道:“老夫已经年老,记性也越来越差,居然让刘参将一直跪在地下,实在是有些过意不去,刘参将还是快快请起吧!”

  刘勇连称不敢,谦逊的说道:“老抚台言重了,本朝官制文武殊途,小将也是知道的,只恨自己少时顽劣,没能好好读书。不过小将的兄长刘愿已经在去年高中了进士,现已入朝为官,也算了却刘家多年的心愿。”

  岳和声有些欣慰的点了点头说道:“你能如此想最好,听闻你与城外张芳多有积怨,如今张芳已经闹到老夫名下,老夫也不得不过问一声。现在正是危如累卵的关头,你们二人还需要放下旧怨,尽心竭力的为朝廷尽忠。”

  刘勇听到岳和声话音有些凝重,知道岳抚台心中对自己排斥异己的举动已经稍有不满。于是他定了定心神,恭敬的对岳和声说道:“多谢老抚台关爱,我与张守备的过节只是小节,而与流贼的仇怨则是大义。我虽然没读过几本书,但是却一定不会舍大义而取小节。”

  “只是现在流贼马队在城外虎视眈眈,我也不敢自乱阵脚放张守备入城。不如等天色黑暗,在悄悄地放张守备大军入城。”

  岳和声听了刘勇的回答也比较满意,觉得刘勇是一个明大义知礼节之人,比寻常的粗鄙武夫更加顺眼。于是他夸赞了刘勇几句,开口说道:“今日一大早,我已经听闻,刘参将爱子已经阵亡于城外。听闻刘参将族人多有殁于王事之辈,也算是满门忠烈之家,老夫定会上书朝廷,以褒奖刘参将之武德。”

  岳和声说完此话,就端起了茶盏。在官场上,这就是端茶送客的意思,刘勇身为延安参将,肯定不是官场初哥,马上领会了岳和声的意思,于是他跪安告辞,离开了岳和声的行辕。

  就在岳和声召见刘勇时,城外的攻城战也越加激烈。

  双方的炮兵毫不顾惜各自的炮管,不停的倾泻着各种花样繁多的炮弹。自从刘宣攻破城关营寨之后,在炮战中已经逐渐占了一些上风,加上攻城方所独有的主动权,就更加进退自如了。

  随着两方的炮战继续,一发发炮弹从延安城上空飞射而过。尤其是那些十几斤的炮弹,威力更是毁灭性的,几乎是触之即亡,没有任何道理可讲。哪怕击中了手臂小腿这些不致命的地方,也会马上触之俱断,在缺少抗生素的明末,凡是断手断脚的伤势,活下来的机会也不足三成。

  而张芳的这支骑兵位居城门口,正是两方炮战的中心之处。刘宣军中炮兵营发射的炮弹,不时的有一两枚落在张芳军阵之中,一枚炮弹落下,还经常形成跳弹,每一次都要杀伤多名士兵。

  张芳尽管算是这支军队的将主,但是面对四处飞射的炮弹,也并不比一个小兵安全。

  “嘣”

  一声巨响从张芳耳边响起,张芳稍微愣了愣神,只见一股红色喷溅到张芳一脸。张芳抹了抹眼睛,睁开了被粘稠的血液糊住的双眼,却发现了惨绝人寰的一幕。

  一枚重量超过十五斤的炮弹,击中了城墙反弹到张芳军阵之中,不仅打穿了一面盾牌,更是打死了超过五名士兵。这五人都是张芳的亲兵,其中有一人头颅被打成碎片,仿佛破烂的西瓜一般,脑浆血液从破烂的头颅中洒下,染红了黄色的干涸地面。另一人被击穿了胸腔,血液喷射而出,喷在张芳的脸上,糊住了他的双眼。

  张芳本就不是胆气豪勇之将,看见这残酷的一幕,顿时有些崩溃,他再也不敢继续停留在城墙脚下,厉声呼喝城门的守军放开城门。

  城门的守城官是刘勇的亲信,当然没有给张芳好颜色,坚决不肯放开城门,让张芳入城躲避。

  眼见炮击还在继续,张芳麾下的士卒已经伤亡了五六十人,占到全军的十分之一。

  如果在野战之中,张芳的这支军队已经处在奔溃的边缘,但是因为张芳被逼在城门口,士卒没有任何逃亡的途径,所以还能保持着阵型。

  面对城内的守军,张芳麾下的士卒非常痛恨,竟然装填弹药,朝着城头的守军发射弹丸。

  眼见城门口已经非常混乱,张芳忽然发现城头有一个熟人,此人名叫贺霖。贺家是米脂县最大的大姓,整个米脂县北菜地峁地区,几乎都是贺姓之人。因为靠近榆林城,贺家人与榆林地区的普通百姓一样,普遍把从军打仗看成一个出路,贺家人也多有从军之辈。

  虽然贺家没有出什么光宗耀祖的贤达之辈,也远远不如马、吴、候等延绥将门显赫。但是已经有不少族人任职把总,千总,延绥有名的勇将贺人龙更是已经到了守备的高位。贺霖正是贺家族人,已经官居千总,在张应昌掌军之时,张芳与贺霖也多有交情,两人也算是志趣相投的酒肉朋友。

  张芳看见了贺霖,马上心生一计,他非常了解贺霖,这是一个贪财好色、胆大的鲁莽之辈。于是张芳高声叫道:“贺千总,只要你打开城门,在下愿意将自己最喜欢的小妾红玉儿相让给你,还送你五百两白银当做酬金,以报答你的救命之恩。张某人麾下的五百名兄弟也终生难忘你的大恩大德,从此为你马首是瞻。”

  眼见贺霖还在犹豫不决,张芳顿时大为着急,急怒攻心劝说道:“贺老弟,你不要害怕,这一次我老张占理。哪怕闹到老抚台那里,咱们也不理亏,到时候咱们兄弟抱团儿,加上张副将的故旧,未必会怕了他刘参将。”

  a

  a

  

第八十六章攻城五


  听了张芳如此直白的话,贺霖不由自主的有些心动。他想到张芳的小妾红玉儿妖娆的身姿,妩媚的脸蛋儿,加上白嫩细致的小脚儿。贺霖身不由己的气血上涌,小腹下面的那玩意儿也有几分硬意。

  更何况还有张芳送出的五百两白银,就更让贺霖为之心动了。明末的白银非常值钱,五百两白银在陕北已经能够购买一百亩田。

  有了这五百两纹银,贺霖就是不做这个千总,也能购买不少田产,做一个安乐的富家翁。

  “米脂贺家人口众多,贺家男丁不下于千人,如果回了米脂老家,未必会怕一个延安参将刘勇。再加上与张应昌的部将守望相助,刘勇也很难奈何了自己,此事还是大有可为的。”

  “城外的炮击一直持续不断,炮弹也不长眼睛,如果打死了张芳,这一笔买卖马上就黄了。既然决定要做,自己就不能犹豫,需要马上动手。”

  贺霖如此作想,马上就付之行动。他给自己的家丁打了一个眼色,悄悄的与麾下的家丁商议了这个事情,许下事成之后拿出二百两银子作为赏银,才决定冒险办这个事情。

  贺霖的家丁几乎都是米脂贺姓之人,凝聚力很强,大部分都是要钱不要命之主。听了张芳的蛊惑,早已经有些动心,如今见贺霖拿了主意,更是磨拳搽掌,随时准备动手。

  城门口的守备名叫刘侗,算是刘勇的族弟,也是一个精细之人,他马上察觉出了几分不对,令麾下的士卒做好准备,死死地盯住了贺霖。

  贺霖见没有机会动手,顿时暴跳如雷,他本来决定悄悄打开城门,但是情况已经不能如他所愿,于是贺霖决定撕破脸面。他在麾下的士卒中煽风点火,挑拨刘勇亲信与张应昌余部的矛盾。

  刘勇升任延安参将之后,马上提拔了不少亲信,这些亲信的官位,都是从张应昌嫡系夺过来的。这样砸人饭碗的事情,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两方的人马早已经心生怨恨。

  在整个延安城军中,除了刘勇的家丁族人外,张应昌的余部占据着最多的人数。尽管刘勇从张芳麾下夺走了不少人马,但是张应昌的影响力还是很深。

  两方的将校互相都看不顺眼,纷纷发动士卒对骂鼓噪,在城门之内形成了短暂的对峙,几所所有的士卒都放弃了战斗岗位,随着军官对峙骚动。

  张芳看到有机可乘,于是挑选手脚灵活的家丁,搭人梯爬上了城墙,控制了城头少数的军丁,然后悄悄地打开了城门。

  城门一打开,张芳的麾下马上一拥而上,将城门口堵得严严实实,张芳此人比较怕死,在城门一开之际,就率先进入了城池,丝毫不管后面混乱的士兵。

  城关营寨的炮兵马上察觉出了异常,连续打出了令旗,传递出了城门骚乱这个重要的信息,炮兵发现这一情况,更加不顾惜火炮的膛热,开炮的速度也快速了几分。

  李旭升此时正在营寨中休息,麾下的通信兵马上发现了炮兵的令旗,将这一个至关重要的情报传递给了李旭升。

  李旭升猛地一惊,迅速站起身来,几步骑上了战马,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李旭升让通信兵向刘宣报信,然后全部排出麾下的亲兵,向骑兵营下面的队官哨长传递命令。

  刘宣这支骑兵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发展的时间已经接近一年,训练也非常勤奋严谨。尤其是其纪律性,几乎能冠绝于中原大地所有的军队,听到李旭升的军令,骑兵营的各级队官哨长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集结部队,排好了阵型。

  时间过得很快,一盏茶功夫之后,李旭升见城门口的敌军已经开始恢复秩序,心中顿时着急万分。

  眼见骑兵营全部集结还需要半刻钟,可是到了那时,城门口的骚乱就会平息,自己一方也会失去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就在此时,李旭升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当机立断的下定了决心,他带着最先集结的两个队的骑兵,一马当先的冲向了城门。

  李旭升此时麾下,也就一百多名骑兵,这一百多名骑兵,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义无反顾的朝着胜利的方向努力前进。

  看见李旭升已经率领骑兵出营,城关营寨的炮兵害怕误伤李旭升等人,马上停止了开炮,炮击的声音的也逐渐减弱。

  官军城头的炮手发现了骑兵营率兵出营,正勇猛无前冲向还在混乱的城门。他们大声地呼喊着溃散的败军,一边向城中报信,一边继续开炮,将弹丸倾泻在李旭升前进的道路上。

  刹那间,弹雨飞射而过,十几斤重的炮弹一旦击中李旭升的军阵,几乎是人马俱碎,随时都能带走几名骑兵的性命。

  这一刻,上天是如此公平,他不分营官与普通士卒,无论是任何战士,阵亡的几率是一样平等。

  李旭升闭上了自己的双眼,任由溅射的血液从脖颈上留下来,他此时情绪万分的紧张,还没有分得清这些血液到底是何人?

  从城门外二里处,这短短的一段路途,仿佛阎王殿前的鬼门关,生死的存亡全靠老天的眷顾。一路过来,李旭升脑中一片模糊,等他反应过来,发现弹丸减少、逐渐消失之后,却发现距离城门已经不足三百丈。

  李旭升回头随意一扫,发现骑兵的阵型已经稀疏了许多,尽管他只是随意的一扫,但是就知道大约伤亡了三十多名骑兵。

  在近代骑兵密集冲锋的道路上,只要落在马下,可以说几乎不可能幸存。这是因为近代骑兵密集冲锋时,每排之间的间距不超过十米,而十米的距离,在高速的骑兵冲锋过程中,几乎就是一刹那的时间,落马的骑兵还没反应过来,就会被后排奔驰的骑兵踏成肉泥。

  李旭升来不及感怀,只见一波箭雨已经朝着自己射来,他娴熟的侧过身体,将自己的身子藏在马后,操纵着矫健的战马,跃入城门口混乱的军阵之中。

  a

  a

  

第八十七章攻城六(感谢大爷小火的打赏)


  箭雨稀稀拉拉,很少能射中奔驰的骑兵。骑兵营的士卒大部分身披铁甲,即便有个别骑士被羽箭射中,也大多射不穿铁甲。

  只见羽箭挂在铁甲上面晃晃悠悠,并不能影响骑兵营的勇士踏马冲阵。

  李旭升单手抓紧马缰,手中的马刀高高举起,位于骑兵阵型的中间,带领麾下的七十余名骑兵,朝着持续混乱的城门口杀去。

  因为石勇的意外战死,刘宣下达了严令,规定不到危急关头,营官一级的军官不得逞英雄白刃交兵,即便迫不得已需要肉搏作战,也要有甲胄在身。

  因此,李旭升也没有向石勇那样,每次冲阵都在前排充当死兵。

  马蹄声隆隆作响,奔腾的骏马踏着整齐的步伐,不快不慢的冲向了混乱的溃兵。

  溃兵还在城门口争抢踩踏,听到城上炮军的呼喊,他们才反应过来敌人已经策马冲锋。面对这一意外的情况,城门口的溃兵更加混乱,一时间人挤马踏,城门口的乱军更加死伤惨重。

  李旭升紧跟着麾下骑士,勇猛的闯入乱兵的阵型中,他挥舞着手中的马刀,左右驰骋的斩杀了两名敌军。

  眼见众多的乱兵挡在城门洞内,阻挡住了骑兵营冲击的空间,骑兵营尽管杀戮了不少乱兵,还是没有冲开了城门。

  这时远处又传来一阵阵马蹄声,原来是增援而来的的王双喜队。这一队骑兵上一次大战立下大功,抽调了不少勇猛善战的老兵补充了实力。所以能迅速的调整好了队形,第一个朝李旭升增援而来。

  李旭升正稍微感到后继无力,马上听见了这阵阵马蹄声。他看了看拥挤在城门洞内的乱兵,厉声大喝道:“快快让开道路,让开道路者既往不咎,投降跪地者一概活命,谁敢在挤在城门洞内,大军奔驰来往,必踏其为肉泥。”

  战场的环境非常嘈杂,李旭升刚才的大喝声音虽高,但是大部分的乱军却没有听清楚。李旭升马上交代随身的亲兵,让他们齐声高喊:“快快让开道路,让开道路者既往不咎,投降跪地者一概活命,谁敢在挤在城门洞内,大军奔驰来往,必踏其为肉泥。”

  一同冲阵的骑士马上反应过来,几十人顿时齐声高喊,声音恢弘雄壮,马上传入了乱军耳中。

  乱军听见了李旭升骑兵的高喊,顷刻间反应过来。一些机灵的士兵,马上向四面散开,愚笨的士卒或是不知所措,或是跪地投降,不是被骑兵营战士斩杀,就是被奔跑的战马踏死。

  眼见城门洞大开,拥挤的乱兵被肃清。李旭升带着还能冲阵的几十名骑士,策马扬鞭冲入延安城。

  与此同时,在城门口的张芳正与贺霖纠缠。因为张芳是靠着自己的家丁攀援城池打开的城门,所以并不想认账,对于贺霖所下的承若也不想兑现,两人正在讨价还价,只听见一阵阵奔驰的马蹄声。

  等两人反应过来,慌乱的收拢了一部分兵力,李旭升麾下的骑兵已经杀入延安城。

  两人身上都是穿着明亮的文山甲,一看就是官军千总以上的军官,顿时成为骑兵营优先杀伤的目标。

  两人刚刚弄清楚了情况,李旭升麾下的一队骑兵已经朝着张芳杀来。

  张芳的麾下,大部分都是骑兵,但是其麾下士卒的战马,一部分被刘勇调拨,一部分丢失在城关营寨,再加上城门口的混乱,又丢失了一部分战马,现在张芳收拢住的骑士已经不足百人。

  张芳麾下这部分人马,大多经历过上次与骑兵营的大战,对于刘宣麾下的这支骑兵营,都有几分莫名的惧意。所以尽管李旭升麾下的骑士较少,只有大约六七十人,但是面对李旭升一望无前的冲阵,张芳这支败兵却提不起对抗的勇气。

  张芳见麾下士卒的士气已经衰竭,于是慌乱的调转马头,想要趁乱逃命。但是李旭升麾下的骑兵紧追不舍,加上张芳调转马头耽误了不少时间,很快就被李旭升所部追上。

  上一次大战之时,张芳麾下的士卒还颇为敢战,其麾下的士卒还射伤了骑兵营上一任营官石勇。

  但是这一次战斗,张芳麾下的大军仿佛泥捏的一般,还没等与李旭升交手,张芳麾下的士卒已经开始四处逃命。

  李旭升带领着麾下的骑士,策马扬刀的杀向了张芳。张芳第一次近距离面对如此凶神恶煞的精锐骑兵,心神马上奔溃下来,他眼泪流满了脸面,屎尿从裤裆里流出,狂乱的高举着手中的马鞭,疯疯癫癫的呼喊着:“杀!杀!杀!”

  一名骑士策马到张芳面前,手中的骑枪微微一摆,立刻将癫狂的张芳挑落马下。

  张芳只觉得身子一轻,胸口一阵阵剧痛,他狂乱的神智此时终于清醒。

  张芳看了看挂在胸口的骑枪,仿佛回忆着什么美妙的事情,他或者放不下到手的高官厚禄,或者放不下家中的娇妻美妾,在迷醉的眼神中立刻死于非命。

  眼见李旭升率兵去追张芳,贺霖脸色一喜,他没有丝毫增援张芳的想法,反而收拢了麾下的家丁,向另一个方向逃跑。

  就在此时,王双喜麾下的一队骑兵已经进入城门,贺霖的铠甲非常显眼明亮。这件精美坚固的铠甲,马上为他招来了迅猛的攻击,王双喜这个队尽管被城头的火炮击中阵型,损伤了二十名骑兵,但是剩余的三十人还是英勇绝伦的冲向了贺霖。

  贺霖麾下的家丁都是贺家族人,这种同乡亲族组成的军队,一般凝聚力都很强,远胜于寻常的明军。

  面对王双喜冲阵的决心,贺霖麾下的家丁眼见没有活路,反而下定了拼死一击的念头。

  他们排成厚实的军阵,长矛、刀牌手居前,弓箭手、火铳兵靠后。想要依靠这种严谨厚实的军阵击败王双喜麾下的这一队骑兵。

  古代骑兵作战,一般来说有列阵不战的命令,这也是骑兵作战的一个常识。之所以有这个说法,就是因为骑兵冲击厚实的步兵阵完全是两败俱伤的局面,而骑兵训练不容易,远比步兵难以补充,以命换命的伤亡比列完全是一个亏本的买卖。

  而骑兵与步兵作战,一般来说应该占据主动,占据主动的骑兵更不会亏本的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