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归大宋-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李大人你能保证你被辽国抓到后,不会影响辽地的汉人回归吗?”

    李符一愣,不知该如何回答。

    若是他真的被抓住了,而赵谷又没有逃出去的话,那辽地这些汉民的苦楚就永远不会被人知道,他们也就失去了回归大宋的唯一机会。

    “还是那句话,不自由毋宁死!”

    老翁身后的一帮汉子也坚定的点了点头,虽然他们没有说话,但他们的心声却全都被李符等人看在眼中。

    “不自由毋宁死!”

    “不自由毋宁死!”李符喃喃念着这句话。

    良久后,李符终于狠狠咬了咬牙,道:“那就麻烦老哥了,保重。”

    老翁笑了笑,露出少了一半的牙齿:“那就请大人将你的衣服换给我,咱们两个身材差不多,就让我穿着它,去吸引辽兵吧。”

    李符含泪点了点头,随即在老翁的安排下,李符等人都被藏在了一个隐秘的山洞内。

    而老翁则在随后,带着一干山村里的壮年,沿着李符等人进军的路线,继续走去。

    看着这些壮士的背影,李符等人皆是哭了起来,但却没有一个人敢作声。

    他们不想让老翁的心意落空,因此都死死咬着衣袖,不让自己发出声音。

    这一刻,他们口中咬着的仿佛不是衣袖,而是辽人的血肉,不少人皆露出了嗜血的目光。

    这一刻,李符这个一向追求温良恭俭让的文官,第一次对辽国动了杀心。

    原来我们以前真的做错了,辽人是狼,野心难改,能对付他们的……只有凶狠!

 第二百一十一章 危机(11)

    一个时辰后,辽兵们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向着老翁和村民们离开的方向追去,李符等人则随后跟上了前方的辽兵。

    此时这些辽兵还以为李符他们已经向前走了,所以他们的后方反而才是最安全的。

    一个多时辰后,在一个山谷中,这批辽人终于还是追上了老翁他们。

    李符等人在山谷背后的高山上,冷眼看着下方。

    下方不知道交谈了些什么,没一会儿辽兵就选择了直接动手,其中一个村民更是第一时间就被大刀砍掉了脑袋。

    村民的脑袋掉了之后,如同掉落在地的果实一般,向前滚了一段距离,洒下了殷红的鲜血。

    “啊,我要杀了这些辽兵。”高山上的小二怒喝道。

    李符连忙让小一堵住了他的嘴,并下令所有人不准出声。

    下方山谷,屠杀还在继续,面对数倍于己的辽兵,这些山中农夫哪里能有什么优势,几乎就是一面倒的被砍杀。

    鲜血弥漫了山谷,尸体堆砌成山,内脏流了一地,一股血腥味被风带着,飘散开来。

    很快的,就只剩下老翁一个人还活着,但他也是颤颤巍巍,心神俱裂,仿佛随时都会倒下。

    面对着辽兵的包围,老翁突然将手一指,大喝道:“番外孽畜,灭绝天良,早晚我大宋铁骑会横扫你们,为我等报仇。”

    包围他们的是韩德让手下的一名大将,闻言哈哈一笑:“就凭你们?大宋在我们看来,就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就算一时靠着诡计夺走了燕云十六州,那又怎样?就凭你们大宋的军制和文官们的迂腐,还妄想横扫我们?李符呀李符,你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老翁哈哈一笑:“无知小儿,也敢口出狂言,早晚你会下来陪老夫的。”

    大将冷笑道:“你放心,等你死后,我会将你埋在这里,还会给你立一个碑,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

    “哈哈,等以后我们辽国灭亡大宋后,好派人通知你呀。”

    说完,大将将手一挥:“上,活捉他。”

    老翁此时却不知哪来的力气,一把推开一个辽兵,将他掉落的大刀拿了起来,放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想活捉我?没门。”

    大将冷笑一声:“活捉你与否并不重要,我只要国书就行了。”

    老翁皱了皱眉,暗道:“看来不能再拖延时间了,否则他会起疑心的。”

    老翁想罢,突然哈哈大笑起来:“那好,今日我李符就自刎于此,以全忠名。”

    说着,老翁用力一拖,大刀便顺着他的脖子切了进去,瞬间飙射出红色的血液。

    带起一片血液,老者倒了下去,倒向了南方。

    临死之前,老翁的眼睛还睁得大大的,似乎想要看一看南方大宋的大好河山。

    大将皱了皱眉,没想到李符竟如此烈性,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搜一下,看看国书在不在他的身上。”

    “是。”

    辽兵上前对老翁进行了一番搜身,却没有找到任何有用的东西,大将只得下令退兵,去跟韩德让汇合去了。

    高山之上,李符的泪珠如同下雨般坠落,打湿了地面。

    等到辽国大将带兵离去,小二流着泪,提议下去给老翁他们收尸。

    李符却猛地抬起头,喝道:“都不许去,若是他们突然回来,我们岂不是就暴露了。”

    小一他们一想也是,当下也只能先行离去,不然老翁他们就白死了。

    李符等人随即离开了那座高山,正欲离去,不想又是一队辽兵从远处走来,辽兵中一杆‘韩’字旗高高竖起,张扬无比。

    “难道我们被发现了?”一个大宋官员担忧道。

    李符道:“不用紧张,且等等看。”

    这时,那只辽兵突然改道了。

    李符等人皆是松了口气,随即找了个方向,钻入了山林中。

    却说辽兵为何改道了?

    原来,就在韩德让带人准备和他的大将汇合时,有辽兵报告,在几十里外的竹剑山上,有人发现了人类活动过的迹象。

    “走,去看看。”韩德让下令道。

    韩德让当即留下一支百人部落,在这等着和大将汇合,他自己则带人赶向了竹剑山。

    经过两天的搜查,韩德让一行人将山上的人包围在了一个山头之上。

    此刻,被包围的人也知道逃不出去了,便对韩德让等人展开了反击,一只只竹子做成的飞箭,对着他们呼啸而来。

    这些飞箭虽然做工粗糙,但山上的人不少都是射箭好手,因此还是射杀了不少辽兵。

    韩德让见状气急,当即下令猛攻。

    一队队辽兵展开阵型,对着小山包围而去,就算有辽兵被射死,立刻就有人填补而上。

    时间一点点过去,小山上的人逐渐后退,辽兵则一步步向前推进。

    这时,辽兵们终于发现了异常!

    在一根被砍断的竹子旁,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正趴在那里,嘤嘤哭泣。

    这根竹子被山上的人砍掉做成了飞箭,因此只有脚踝那么高,而这个小姑娘却不慎踩到了上面,被洞穿了脚掌,因此留在了这里。

    韩德让冷冷一笑,下令杀了这名小姑娘,将她的尸体扔上了山。

    “我看你们冒头不冒头。”

    韩德让冷冷看着,果然很快就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哭着冲了出来。

    “上。”

    辽兵们就在此时冲了过去,一刀砍翻了妇女,而在她身后,其他满脸怒容的人也很快遭到了屠戮。

    将这些杀了个精光,韩德让让众人搜了他们的身,却并没有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难道他们不是李符那一伙人的帮手?”

    “哈哈,韩德让你这个狼心狗肺的畜生,同为炎黄后裔,却能对同胞下如此杀手,我真为你的祖宗替你感到丢脸。”就在韩德让思索之时,对面一座更大的竹山上,突然传来了泣血的声音。

    韩德让指了指那座山:“看来大鱼在那边。”

    辽兵们奉命再次包围了那座山,又经过大半天的推进,再次将山上的人堵在了山峰之上。

 第二百一十二章 危机(12)

    这一次,迎接辽兵的是更加猛烈的飞箭攻击,顿时就让辽兵损失惨重。

    韩德让没想到只是这么小小的两座竹山,却让他的部下损失这么多,不由越发愤怒,下令不顾一切拿下竹山。

    战!

    双方你来我往,交织在了一起,漫天遍野都成了红色。

    那是血液的颜色!

    山上的人不断射箭,辽兵则不断突破,不断紧逼,一直从太阳初升战到了日上中天。

    而这时,山上的飞箭明显稀疏了很多。

    辽兵们也是损失惨重,竟足足伤亡了三成。

    但他们人多势众,因此还是趁机攻了上去。

    一上山峰,所有辽兵都愣住了。

    山峰之上,入目所见,竟然都是一群普通农民,他们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服,手上满是老茧,脸上黢黑一片,显然平时没少在太阳下暴晒。

    这些人见到辽兵上来,眼中皆是一片坚定,十几个男人拿着削的尖尖的竹竿,对着辽兵冲击而去。

    另一边,几个男人则从地上拿过飞箭,用那快要断掉的竹弓一一射出。

    更远处,几十名妇女正在砍伐竹子,削成飞箭,另几名十几岁的少女则抱着这些飞箭,往射箭的男人跑去。

    这些妇女或是少女,无一例外的都是满手鲜血,全都是砍伐竹子时被划伤,甚至许多人连脸都被划破了,但她们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来,依旧进行着自己的工作。

    在妇女们身边,是几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他们流着泪看着自己的母亲,却没有一个孩子哭出声。

    震撼!

    山上竟然是这样一群乌合之众!

    所有辽兵都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阻拦了自己等人好几天的人,竟然就是这么一群人。

    他们只是一些普通农妇农夫吧?

    他们为什么敢这么做?

    他们难道不怕死吗?

    辽兵们想不通这些,他们觉得,自己或许得重新看待这些被他们所奴役的汉人了!

    韩德让在人群后面,也看到了这一切,作为一名汉人,他此时的内心同样十分震惊。

    这还是他印象中的汉人吗?

    不,这不是,作为一名看不起汉人的汉人,他可以很明确的告诉自己,这不是!

    但是,他们就是汉人!

    这一刻,韩德让有些莫名胆寒。

    若是所有汉人都这么有血性,辽国还能抗衡大宋吗?

    “杀。”

    “给我杀。”

    韩德让突然发疯般的大叫道。

    辽兵们暗自吞了口唾沫,只得拿着兵器冲上前去。

    几个呼吸后,手持竹棒的汉人死了!

    但是,那些手持弓箭的还在射箭!

    几个呼吸后,手持竹棒的汉人也死了!

    但是,那些妇女们却冲了上来!

    又几个呼吸后,妇女们也被杀光!

    但是,那些小姑娘们也冲了上来!

    辽兵们这时,已经完全被这里的汉人们震惊了,他们……不想出手了!

    韩德让看了众辽兵一眼,怒喝道:“你们在做什么?想死吗?”

    然而,没有一个辽兵搭理他。

    韩德让冷冷一笑,竟亲自提着刀冲了过去,很快就结束了这些少女的性命。

    “姐姐。”一群蹒跚学步的小孩子中,一个异常可爱的小姑娘冲了过来。

    韩德让此时已经杀红了眼,大刀一过,这名小姑娘也被砍倒在地,没了呼吸。

    如果赵谷一行人在此的话,一定会发现,这个小姑娘就是曾经他们借宿的山村中,那个叫果儿的小姑娘。

    ————————

    宋辽东北边界处,来了一只大宋军队,让辽国边军惊惧不已,更让辽兵胆寒的是,这只军队的将领正是大宋无敌将军杨业之子。

    对于杨延昭的威名,辽国人早有耳闻,尤其是大宋第三次北伐,赵谷和他生擒住了韩德让和十几万辽军,更是让杨延昭威名大盛,直追其父金刀杨业。

    得知杨延昭大军到来的消息,辽国守将吓得连忙关起城门,并火速将情报送到了临潢城。

    临潢城中,随着大宋再次出兵的消息传来,直接乱成了一团,辽国大臣们有言和的,有希望领兵前去教训杨延昭的,各种建议纷杂无比,让凤椅上的萧太后脑袋都大了。

    “打探清楚大宋突然出兵的原因了吗?”最后,萧太后实在是受不了大臣们的絮叨了,问道。

    朝堂为之一静,半晌才有人答道:“似乎是因为赵谷和李符从临潢城回大宋的路上,被韩德让将军带人追杀,那赵谷侥幸逃脱了,回到大宋后,便立刻给赵光义写信,让他派兵攻打我们。”

    一听赵谷的名字,萧太后莫名觉得有心委屈,心里悲哀道:“冤家,你就知道欺负我吗?”

    “那李符呢?”萧太后又问道。

    还是那人答道:“韩德让将军正在追他,但一直没有消息传来,也不知抓到了没有。”

    “糊涂。”萧太后喝道。

    “你们以为本宫解决了耶律宫他们后,就可以毁约了吗?你们以为夺回国书,杀了赵谷和李符,大宋就会忌惮我们了吗?”

    群臣不敢答话,实际上他们中许多人都知道韩德让偷偷瞒着萧太后去追击赵谷和李符,但却没有人告诉萧太后。

    在他们看来,大宋往常和辽国作战时,一向是软弱无力,这次之所以能够收回燕云十六州,都是靠的赵谷的计谋和神威霹雳弹,只要韩德让能够抓了赵谷或者直接杀了他,大宋就会变回从前的样子。

    到了那时,辽国还需怕他作甚,若大宋敢对此事纠缠不清的话,直接派兵打他就是。

    但眼下赵谷已经逃脱了,杨延昭又陈兵国境线上,他们就不得不想办法解决此事了。

    所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更何况辽国还是偷偷暗杀呢,这种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关键就看辽国怎么解决了。

    “不知太后有何打算?”一个大臣问道。

    萧太后思索良久,道:“此事已成定局,赵谷既然已经回了大宋,国书势必也到了大宋,再抓住李符也没什么用了,让韩德让退兵吧。”

    “另外,派一使者前往大宋,将此事解决清楚,就说是韩德让记恨赵谷俘虏他的事,这才擅自行动,并非我大辽朝廷的决定。”

 第二百一十三章 归来(1)

    真定府内,辽国对于追击自己和李符的解释已经被辽国使臣送来了,赵谷得知这一消息后,给杨延昭点了个赞。

    随后,赵谷带着真定府的二百厢军,一路出了城,来到了宋辽边界。

    此时的宋辽边界,可谓剑拔弩张,单是赵谷这一路走来,就遇到了不下五波斥候部队。

    众人一路行来,来到了一处很难引起人注意的小树林。

    赵谷身后一人问道:“大人,您每天都来这里等李符大人,可真是情真意切。”

    “我与李符大人也算是知己,又曾共过患难,自然希望他出来了。”

    身后之人点了点头,心中暗自叹息了一句,同时狠狠骂了骂朝中的言官们。

    事实上,此时的赵谷处境十分艰难,他身边的人自然看在眼里,真定府的厢军们也都知道。

    自从赵谷回国后,言官们就对他进行了狂轰乱炸,有人说他不顾命令,强行和辽国签订国书,导致李符深陷险境。

    还有人说他,就算他把国书拿回来了,也只是一纸空文,若辽国不认账,他又能把别人怎么样?

    当然,这两个指控并不算什么,毕竟国书若真到了大宋,谁也不能否认它的作用。

    但另一个指控,可就有些要命了。

    有言官说,赵谷在辽国境内时,只顾自己性命,抛弃同僚,这才致使李符至今未归,这些事他都要负主要责任。

    尤其是当这些人听说杨延昭出兵一事,是赵谷暗中给赵光义献的计策,这些人就更揪着赵谷不放了。

    这些言官别的不会,鸡蛋里挑骨头却都是好手,本来大宋的国策就是重文抑武,像赵谷这种冒然想要调动兵马的人,自然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

    言官们虽然都算是比较正派的官员,但也属于文官一类,一旦像赵谷这样的人多了,大宋朝武将们的地位岂不是提升不少,到了那时,文官们的地位势必会受到威胁,甚至重新回到盛唐时重武轻文的弊病中去。

    这一现象,正是所有文官都不想看到的,言官们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了,这些人里有没有嫉妒赵谷年纪轻轻却身居高位的人,就不得而知了。

    或许他们一直潜伏在暗处,总算等到了可以往赵谷身上泼脏水的时候,自然不遗余力的在开封城搅风搅雨了。

    诸如此类泼脏水的说法,林林总总,数不胜数。

    总而言之,赵谷的处境堪忧,此时朝廷之中看他不顺眼的大有人在,若不是赵光义一直压着,此时说不定他早已被关进大牢。

    在这片树林外又待了半个时辰,赵谷这才准备带人离开。

    本来他对于李符是否活着也是存在怀疑的,只不过李符确实算得上是个好官,他替他感到惋惜罢了。

    却不想就在此时,树林中响起了一道惊喜的声音。

    “是赵大人。”

    赵谷猛然回头,他已经听出来了,这个声音的主人,正是小一。

    “来人,准备食物和水。”赵谷连忙下令道。

    说完,赵谷直接跳下了马,带着一众厢军钻进了树林。

    出现在赵谷眼前的,是五个面黄肌瘦的人,他们中许多人甚至连衣裳都不完整,不少人身上还缠着白布,显然受了伤。

    但赵谷却一眼就认出了,这些人正是李符一行人。

    赵谷哈哈一笑:“李符大人,我可算等到你了。”

    李符也很高兴,虚弱的应道:“赵大人,烦劳你来接我们,多谢了。”

    赵谷一笑:“咱们都是同僚,谢什么谢。”

    李符点了点头,赵谷便将他搀扶了出去,扶上了自己的马。

    很快的,一行人回到了真定府,李符等人见到这繁华的城市,皆是放声大哭起来。

    赵谷猜测,他们这一路上,肯定都承受了惊人的折磨,不然以他们坚强的性格,是不会哭的这么失态的。

    真定知府第一时间就将李符等人回来的消息,传给了赵光义,赵光义知道后,立刻下令让众人回开封。

    圣旨传来时,已是几天后了,李符等人的伤也都好的差不多了,情绪也都渐渐缓了过来,众人便在真定府厢军的护送下,回到了开封。

    这时已是五月底了,天气渐渐炎热起来,众人回到开封时正是中午,太阳高照。

    但赵光义却还是和众臣在紫宸殿中等候,一听说赵谷和李符回来了,他立刻下令,为二人接风。

    一见赵光义的面,李符又是嚎啕大哭了起来,抽泣不已,如同几岁的小孩。

    赵光义等人哪里见过李符这幅样子,不少人都被吓了一跳,也有了解李符的官员,猜到他肯定是受了很多罪,眼睛跟着也红了起来。

    “爱卿你这是怎么了?跟朕说,朕一定为你讨回公道。”

    赵光义说着,下令众人入席,同时亲自将李符引到了吕蒙正的座位下,随后指了指李符对面的位置,示意赵谷坐在那儿。

    赵谷一愣,赵光义这是何意?这个位子以赵谷的身份可还坐不起呢!

    要知道,吕蒙正乃是大宋执相,从一品高官,紧挨着他坐的官员应该是从一品或是正二品才行,比如枢密院正副使、三司正副使,以及诸位国公等。

    以李符的身份和威望,坐在吕蒙正身下,倒还说的过去,可李符对面的位子和这边相当,赵谷不过是一个郡候,在讲究礼数的大宋朝,是不该坐在这里的。

    但赵谷却并未发呆,而是顺势坐了下去,他早就喊出了口号,雷霆雨露据是君恩,既然赵光义让他坐那儿,他自然不会出言反对。

    赵谷的这一小动作,赵光义全收在眼里,嘴角缓缓出现了一抹笑容。

    赵光义随后也回到皇位上坐下,吩咐宫女摆宴,接着就让李符讲讲这一路上的事情。

    李符这时也止住了眼泪,开始讲起一路上的故事。

    他先从一行人到达辽国后,和辽国武士比武开始说起,一直讲到赵谷在宋辽边境山林中接他为止,其中并未参杂半分个人感情,完全是实事求是。

 第二百一十四章 归来(2)

    只不过因为李符这一路上的经历实在过于波折,充满了故事性,包括赵光义在内,所有人都听的紧张不已。

    当李符讲到辽兵追到小山村,就连赵光义也紧张起来,连忙问接下来怎么样了。

    李符接着又讲到赵谷提议李符带着国书先走,自己引开辽兵的事。

    众官员这才知道,原来不是赵谷抛弃李符而去,为了保全李符和国书,自己带人引开了辽兵!

    这一刻,不少人看着赵谷的神色中满是敬佩,当然也有不少人的额头开始冒汗了,比如一开始肆意攻击赵谷的那帮言官。

    李符继续讲着,众人继续听着,很快他就讲到了小山谷和竹山那一段。

    讲着讲着,李符再次泪如雨下,宴会之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哭声。

    大臣们动容,李符的讲述,让他们如临其境,他们仿佛看见了辽兵的大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