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淮南王此举等于切断了出城投降的可能,幕僚将官们有心劝阻,但此时淮南王戾气高涨之下,谁也不敢谏言。

    淮南城南城守军出城投降,这是一个极好的示范,韩非当即赦免了降军的罪行,并让他们去城门前喊话,鼓动更多的守军出城投降。只要叛军都投降了,淮南王等一些主要头目自然就是瓮中之鳖,淮南城也就可以不战而平。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令韩非怒火高涨。城头上先是抛出了很多官兵的人头,接着又将投降部将的家眷押上城头处斩了,淮南王的态度不言而喻,这是要与朝廷死磕到底了。

    “传令下去,做好破城准备!”韩非怒了,既然淮南王自寻死路,那就成全他。他对一旁愤怒的降将说道:“淮南王罪恶滔天,死有余辜,破城后你率部去杀了淮南王为你的家眷报仇!”

    “多谢忠国公恩典!”部将叩谢韩非后,抽出佩剑,红着眼睛怒瞪着淮南城。

    “忠国公,淮南城出现动静了,叛军押着百姓出城,意图冲击我军军阵!”

    韩非闻报,率领将官出营查看,只见淮南城城门打开,城内百姓在前,叛军在后,往朝廷大军营寨逼近,这分明是仗着朝廷大军不会滥杀无辜,用无辜百姓做人盾,试图冲乱朝廷大军阵脚。

    “卑鄙无耻!堂堂皇室宗亲,竟然如此卑劣,拿无辜的臣民做牺牲!”朝廷大军的将官一时无计可施,紧张地望着韩非。

    “淮南王已经是穷途末路,连如此天怒人怨的招术都使出来了,也就说明,他离死不远了!”韩非冷哼道:“传命火炮营,抬高火炮发射角度,吊打百姓身后的叛军!命步兵营引导百姓到安全地带,严查可疑人员,防止叛贼及其家眷混入其中!”

    韩非的命令迅速传达到四门,瞬即炮声隆隆,出城的百姓惊慌一片,继而发现炮弹没有射击百姓,而是射向了后面的叛军,慌忙按照朝廷步兵营引导到安全地带集合。

    叛军悲催了,躲在百姓后面也不安全,被密集的火炮轰炸得瞬间崩溃,丢下百姓匆忙逃进淮南城。

    阵前百姓清理干净,韩非发出了全面攻城令,火炮营首先轰炸城头防御工事,又轰开了城门,朝廷大军从四门冲进淮南城。

    “城破了!城破了……朝廷大军杀进来了……”

    伴随着叛军四散逃窜的声音,是朝廷大军雷鸣般的喊杀声。原先的降将,得到了韩非的命令,率部直冲淮南王府。

    “王爷,大事不好了,城破了……”

    其实不用侍卫禀报了,淮南王已经听到了城内的喊杀声,他想不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淮南城瞬间就被攻破了,这一刻,不知是该后悔还是悲愤?有一点他意识到了,他的性命到了尽头,不由抽出了长剑。

    淮南王府内的幕僚将官都逃散了,整个前殿内只有淮南王一人,他持剑想要对天怒吼,可是却发不出声音,也只有到了这时候,他才真正明白自己没有皇帝的命。

    降将率部几乎没有阻力就冲进了淮南王府,却看到淮南王已经在前殿自杀了,但家眷被杀的仇恨,让他毫不犹豫带兵杀向了王府后院,要用淮南王家眷的血偿还血债。

    叛军没有多少抵抗就缴械投降了,一个时辰后,淮南城完全被朝廷大军掌控。这时步兵营向韩非禀报,“淮南王世子混在百姓中,企图逃跑!”

    “淮南王犯下了滔天罪行,父债子偿,把淮南王世子交给百姓处置吧!”韩非淡淡吩咐一声,率部入城安抚百姓。

    战斗结果很快出来了,阵斩叛军一万余人,叛军余部十五万人缴械投降,淮南王自杀,淮南王家眷被斩杀,淮南王世子被百姓乱石砸死。

    (本章完)


………………………………

第四百二十七章 吓破胆的安东王

    淮南城攻破,叛军投降,淮南王一门被灭,七王叛乱彻底成了一个历史事件。或许,史官的笔下,会把“七王叛乱”作为一个反面典型,再叙一遍吧。

    捷报传到京城,朝野一片欢腾,朝廷也正式发文,撤销广南王、庆远王、泸州王、临江王、长沙王、凤阳王、淮南王的封地,封地治权和王府财产全部收归朝廷。而七王的谱系也从皇室宗亲中清除,也就是说,那七个人虽然姓张,已经不算皇家的人了。

    至此,大华皇室只剩下皇宫内的小皇上,安东卫的安东王一系,以及居住京城没有封地的北静王一系,算是皇家人气最低谷的时候。

    淮南城攻克时间非常短,并未有大的破坏,朝廷大军控制住局面后,百姓们又回城居住,市井气象迅速恢复。韩非命令军队清剿了叛军余孽,就把淮南城的治权交给了随军入城的安徽行省总督,朝廷大军押着降军在城外扎营。

    征讨叛军的战事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善后工作,投降的十余万人要安置,而且叛军原本是各地的卫军等卫戍部队,剿灭了叛军,等于将南方各地的守卫力量也清空了,必须要及时补充,震慑地方宵小。好在韩非被太后加封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衔,对天下各地的军事力量都有调度权,处置起来就少了很多掣肘。

    这么多的降军不可能全部押赴京城受审,韩非将降军中所有将官清除出来,对七王叛乱一事负有重要责任的番王幕僚、主要将官另行看押,准备押赴京城受审,用朝廷律法惩处。至于基层将官,韩非当场判决,或流放或押赴矿场服劳役或送边塞充军。

    普通士兵基本都是听命行事,韩非不打算严格惩处,每个人扣除半年军饷了事。他将普通军士打乱重新编制,然后从朝廷大军中抽调人员,任命为新编地方卫军的各级将官,派遣到各地卫所。这些卫军将官都是跟随韩非征战,立功受封的,从此南方各地卫军都算是韩非的部下。

    降军人数众多,前后用了二十天才基本解决,这个时候,朝廷派遣的新任官员赶到了淮南城,同行数名内卫带来了西宫太后贾元春的懿旨,贾元春催韩非班师回京了。

    七王叛乱持续时间不长,总体上对地方格局破坏不是很大,朝廷分派的巡察官员督查下,逐渐恢复了正常秩序,大军继续驻扎在外没有必要了,确实到了回京的时候,韩非当即下令全军做好班师回朝的准备。

    大军有两条路线,要么原路返回,要么走东线从济南府回京,韩非这时想到番王叛乱初期,安东王与淮南王交往也很频繁,尽管安东王最终没有参与进来,也有必要震慑一番,遂决定大军回京路线绕行安东卫附近,从济南府回京。

    安东王并不热衷政事,迷信的是修道成仙,王府内人丁也不兴旺,一个正妃一个偏妃,只生了一个世子和两个女儿,也就是说,王府内侍从不算的话,安东王一家也就六口人。

    七王叛乱以来,安东王一直坐立不安,后悔当初与淮南王有联系。随着叛军被逐步剿灭,七王相继灭门,安东王焦虑之心更加浓重,生怕受到了叛军的牵连。安东王不断向京城的北静王等权贵写信,请求他们代为向朝廷求情,但所有的书信都石沉大海,如此又加重了他的恐惧,他预感到朝廷不会轻易放过他了。

    “王爷,忠国公率领朝廷大军班师回京了……”

    “回京了?回京了好!”安东王听到幕僚的禀报,心头一松,大军回京了,大概忠国公韩非放过自己了吧?他忽然看到幕僚脸色不对,心头又是一紧,急道:“莫非大军回京有什么变故了?”

    “王爷,朝廷大军并未原路返回,而是朝安东卫来了!”

    “什么?朝廷大军来安东卫了?”安东王顿时脸无人色,瘫软在座椅上,呆呆出神。

    “王爷不必忧心!”幕僚迟疑片刻,说道:“王爷虽然与淮南王有联系,但并未参与叛乱,罪行并不严重,想来不会危及身家性命的。不过,王爷当务之急,是主动向朝廷呈送请罪的折子,请求太后和皇上的宽恕!”

    “对对对,先生快替本王草拟一份折子,向太后请罪!”安东王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急吩咐道。

    安东王的请罪折子通过八百里急递呈送了京城,送进了慈宁宫,可惜西宫太后贾元春根本没有看,只是吩咐转送忠国公韩非处置。折子去京城是快递,送往军营却是随同普通折子一道,用驿站传送的,以致大军快到安东卫才接收到。

    安东王见请罪的折子又是石沉大海,朝廷大军继续往安东卫逼近,彻底绝望了,以为朝廷不会宽恕他。他亲笔写下一份悔罪的折子,把心腹幕僚召来,说道:“先生,孤王悔不当初,没有听信先生劝告,与那些叛逆断绝来往,罪在孤王一人,孤王决定以死向太后和皇上谢罪,请先生带着孤王的悔罪折子去见忠国公,求忠国公饶孤王家眷一命!”

    朝廷大军距离安东卫还有二十余里,韩非接到了朝廷转送的安东卫请罪折子,便命大军停止前进原地休整。分封的八个番王,一次性干掉了七个番王,余下的沉迷修仙的安东王对朝廷没有威胁,韩非本来就没有打算除掉他,要的只是他一个态度,如今他主动请罪了,也就够了。

    这时,侍卫禀报,安东王幕僚求见,韩非便命人带他入内。

    “忠国公!”安东王幕僚拜伏在地,高举一本奏折,泣声道:“安东王后悔与淮南王有联系,自感愧对朝廷,已经悬梁自尽,向朝廷谢罪,留下一本悔罪折子,请求忠国公宽恕安东王家眷!”

    “安东王死了?安东王虽有罪过,但也罪不至死呀,为何要自尽?”韩非一脸惊容,举起手中一本奏折,说道:“本座刚刚接到京城转送的安东王请罪折子,对他主动请罪的态度很是赞赏,正要奏请太后宽恕他,怎么就……”

    安东王闻言心头巨震,敢情安东王是自己吓自己,吓死了?

    (本章完)


………………………………

第四百二十八章 明王

    韩非见安东王幕僚神色有异,忙问道:“安东王到底因何要自尽?”

    安东王是被朝廷大军吓死的,但这话安东王幕僚不敢说,犹豫一下,说道:“启禀忠国公,七王叛乱以来,安东王一直焦虑不安,后悔当初与叛逆有联系,后来听说忠国公率军回京要路过安东卫,而呈送给太后的请罪折子迟迟没有回应,以为朝廷不能原谅自己的罪责,便以死谢罪,求得朝廷宽恕家眷!”

    韩非接过呈送上来的安东王悔罪折子,翻看了一遍,叹道:“这都是阴差阳错造成的,本座率军经此从济南府回京,一来这条路回京快捷,二来是顺便巡视东边沿海防务,实没有问罪安东王之意,不想还是造成了误会。安东王的请罪折子呈送京城后,太后令转送本座处置,这一来一去耽误了时间,本座刚刚才收到奏折……唉,说起来,安东王之死,本座也有过错,不知安东王王府还有些什么人?”

    “这都是安东王心虚造成的,怪不得忠国公!”安东王幕僚施礼道:“禀忠国公,王府内有两位王妃,一位世子和两位郡主。”

    “哦,安东王世子和郡主多大了?”

    “禀忠国公,世子今年十五,两位郡主也还未成年。”

    “世子和郡主都未成年,可悲可叹呀……”韩非忽然发现安东王幕僚气质不凡,眉宇之间隐现智慧的神采,便道:“本座还未请教先生大名,不知可有功名在身?”

    安东王幕僚连忙施礼道:“忠国公客气了,学生蓝羽,早年连续几次会试不中,也就淡了入仕之心,接受了安东王的招募,在王府整理些文案。”

    “科举考试存在诸多弊端,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大才遗憾落榜,本座观蓝先生器宇不凡,有意请先生入韩府为幕僚,不知蓝先生意下如何?”

    蓝羽愕然望向韩非,见韩非满脸诚意,低头沉思片刻,说道:“学生能得忠国公赏识,感激不尽,非常愿意为忠国公效劳,但故主刚刚过世,一门孤寡无依无靠,学生怎能弃之不管?”

    “蓝先生忠心可嘉,本座非常欣慰!”韩非笑着示意蓝羽一旁坐下,又道:“安东王之死,本座也难辞其咎,蓝先生以韩府幕僚身份代本座留此处理安东王后事,如何?”

    “学生遵命!”蓝羽起身答道:“请公爷示下,如何处置安东王后事?”

    “人死罪消,安东王以王侯之礼厚葬吧!”韩非思索一会,又道:“安东王的子女还未成年,就不必留在封地了,本座留一支兵马,协助先生处理善后事宜,撤销王府侍卫军编制,遣散王府内闲杂人员,安东王安葬后,先生亲自护送安东王王妃和子女来京城,本座会奏请太后妥善安置。”

    有封地的番王终究是朝廷的隐患,安东王作为最后一个就番的番王,既然自己死了,韩非也就顺势裁撤了封地,至于安东王子女,养在京城就是了。

    蓝羽领会了韩非的意图,也明白此举对大华是利好,忙道:“学生遵命!”

    安东王的死引来舆论一片感叹,如此一来,大华分封的八个番王一扫而光了,从此,朝廷不再有番王的威胁。但,一些阴谋家却发现,皇家的势力也败落到了极致,韩非在朝中的权势必然更加高涨,也没有任何制衡的力量了,这到底是皇家的运数如此,还是韩非有意造成的?

    但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至少如今韩非是无可争辩的胜利者,胜者为王败者寇,各方势力都是争先恐后为韩非歌功颂德,以争取在新的政局中分享利益大餐。

    韩非率领大军取道济南府回京,一路上个县府迎来送往自是不提,过了济南府,离京城不远了,韩非便命人提前向太后呈送了回京复命的折子。

    韩非要回京了,摆在眼前的首要之事就是如何封赏,毕竟这次征讨叛军是实打实的功劳,堪称中兴国运也不为过。西宫太后贾元春虽然不善于朝政之事,但也明白大军凯旋归来,必须要封赏功臣,一般将领的封赏可以留待韩非回京后再处置,针对韩非的封赏方案要提前拿出来。

    韩非是贾元春亲弟弟,是最信任的人,也是她母子的救命恩人,这次又立下了如此大功,什么样的封赏她都愿意,关键要大臣们不反对。贾元春接到韩非的奏折,立即召见内阁大臣商议。

    内阁首辅杜云次辅江枫都与韩非关系密切,其他人不愿得罪韩非,便等待两人先发言。

    江枫在朝堂的势力并不强,唯有紧跟韩非的步伐才能保持地位,上次在韩府已经被龚敬抢了先,这次急忙奏道:“启禀太后,忠国公功在千秋,就是封王也不为过,具体还请太后决断!”

    “封王?好,哀家准了,众卿商议一个封号吧!”

    大华还没有封外姓王的先例,其他人正要反对,想不到太后贾元春这么急着就决断了,看来她早就属意封王了,其他人哪还敢枉做小人,得罪了韩非?

    杜云见太后决断了也是一怔,猛然想起苏州老友的预言,暗叹都是天意,便道:“启禀太后,忠国公倡导明心见性,老臣建议封忠国公为明王!”

    “明——日月行空,普照万民,非弟的功绩当得明王的封号!”贾元春肃容道:“传哀家懿旨,封韩非为明王,皇上未亲政之前,军国政事皆有明王裁决!”

    “明王?”韩非接到内卫传来的消息,心中一愣,自己是小明王的后人,想不到朝廷也封了一个明王,这是天意还是巧合?

    京城西郊芙蓉庵,白莲教圣母韩芸回来后,也得到了韩非即将被加封明王的消息,禁不住对贴身使女秀娘,道:“非儿封号竟然是明王,看来张家的气数尽了,天命要归咱们韩家了,继续执行原计划,早日促成韩家上位!”

    大军回京,韩非命令各军回归营地,然后押着一干俘虏进城,太后贾元春令满朝文武出城迎接。韩非交接相关手续,进宫向西宫太后贾元春复命,讲述了征讨叛军的经过,随后回到韩府。

    第二天,司礼监总管黄叶来韩府传太后加封韩非为明王的旨意,韩非照例一辞二辞三辞,最后太后令文武大臣来韩府促请,韩非这才接旨领命。

    (本章完)


………………………………

第四百二十九章 京城琐事

    韩非接受了明王的封号,韩府一干人等自然水涨船高,九公主张婉仪顺理成章成了明王妃,薛宝钗薛宝琴两姐妹成了明王偏妃,其他女人也相继加封了诰命,连通房丫头晴雯也得了一个七品诰命,一时成为丫环群体中羡慕的对象。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韩非已经加封明王了,而且是权势通天,虽然没有摄政王之名却有摄政王之实,这样人物的女人如何封赏,外人除了恭贺艳羡,决不敢说三道四的。不过,有一件事,在韩非的亲族贾家引起了争议。

    韩非是明王了,理所当然要尊自己的母亲韩芸为太妃,不管韩芸有没有过世,都不影响太妃的称号。但是现在问题来了,韩非的父亲是贾政,韩芸是贾政的女人,贾政只是一个侯爵,他的女人如何能成为太妃?而且,韩芸是未正式进门的外室,礼法上比妾侍地位都要低,韩非的嫡母应是王夫人,按照礼仪要尊太妃也只能是王夫人。这又回到了先前的问题,贾政不是王爵,王夫人也不可能称为妃子。更重要的,韩非根本就没认可王夫人为嫡母。

    太妃虽然只是一个称呼,但表明的却是一个崇高的地位,朝廷大臣见了都要行礼的。贾家若是默认了韩芸太妃的称号,也就意味着要默认韩芸正夫人的地位,这让身为太后之母原本就是正妻的王夫人如何定位,难不成要变成妾侍?这是不可能的,不说王夫人自己不同意,就是太后以及王家也绝不会同意。

    但能说韩芸是侍妾吗?除非谁活得不耐烦了才敢这么说。其实,若是贾政不在人世了,什么问题都没有,大不了加一些尊号,贾政活得好好的,就不能轻易加封了,但这个问题又确实与伦理有冲突。

    贾家为此事连续召开了多次内部会议,包括贾母在内,都拿不出合适的解决之道,有人主张干脆就这么不承认不反对算了。但王夫人不愿意了,天下谁人不知韩非是贾政的儿子,她这个正牌夫人理所应当是韩非的嫡母,也应是韩府的太妃,若是认了韩芸为太妃,不说外人要怀疑她这个正牌夫人的地位,就是韩府中人也不认可她的身份了。

    王夫人顾虑的也是事实,韩贾两家一体,韩贾两家下人对主子称呼基本一致的,若是下人都尊韩芸为太妃,称她为二夫人,让她情何以堪?家里商量不出一个解决之道,又没人敢请韩非过来商议,她就进宫请贾元春主持公道。

    此事虽小,却关系着伦理,一边是母亲,一边是最信任的弟弟,西宫太后贾元春也拿不定主意,只得把韩非召进慈宁宫商议。

    贾家的动静,韩非早有耳闻了,正因为想不出一个合理的策略,才迟迟没有表态。他不可能让母亲受委屈,韩芸的太妃尊号是当定了,但也不好打压王夫人而让贾元春脸面无光。他和贾元春商量不出良策,便把内阁大臣召进宫问计。清官难断家务事,那些世故的大臣哪敢乱表态,都是含含糊糊打着太极拳,不肯说出具体方法。

    西宫太后贾元春叹道:“非弟,娘和芸姨都是哀家尊敬的母亲,你尊芸姨为太妃,哀家没有意见,但也不想娘伤心,你拿个主意吧!”

    韩非沉思良久,说道:“臣弟倒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只是会引起朝野非议!”

    “什么办法?”

    “让父亲不再担任朝廷职事,加封一个闲散王爷……”

    “此计好,父亲有了王爵,娘和芸姨可以同时为王妃,就不存在争议了!”

    “太后,此计虽可解决问题,但朝野议论……”

    “反正内阁大臣也知道了,想来也无话可说,其他人乱议论,哀家饶不了他们!”

    在西宫太后贾元春的强行干预下,一个新的外姓王出炉了,免了贾政所有职事,恩封为荣王,顾名思义,贾政只是一个荣誉性质的闲散王爷。贾政成了王爷,王夫人顺势成了王妃,贾母尊为老太妃,也算各得其所。

    大华经过了一段战乱,当前的经济之策是以休养生息为主,韩非除了采取了一些刺激经济复苏的策略,并无大的改革。韩非近期主要针对军事方面进行了一些变革,在京城近郊设立一个讲武堂,自领讲武堂山长,专门培训军队的中高层将官,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军队中所有中高层都算是韩非的学生,为进一步掌控军队打下基础。

    新式火器经过这场战争的检验,非常有效,韩非加大了新式火器的生产研发力度,再次扩编神机营,计划将步兵营逐步换装火枪,淘汰老式兵器。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一个多月,蓝羽护送安东王遗孀和子女到了京城,韩非闻报命人将安东王家眷带进慈宁宫见太后,同时正式招募蓝羽为韩府幕僚。

    “王爷,太后召见!”

    韩非知道贾元春定是商议安置安东王家眷的事,便匆匆赶到慈宁宫,进门就见贾元春侧面坐着两个三十余岁的美妇,下首站立着一男两女三个十几岁的少年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