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4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一股桢州军才是真正夜袭堤坝的精锐,先前那数千将士不过是吸引唐军注意的幌子罢了。
  这股桢州军成功越过唐军封锁,奔袭到了唐军筑坝的地方。
  月色清幽,一座堤坝已经初具规模。
  堤坝旁,有一片唐军营地,营中灯火依依,如星海倒悬。
  “杀!大丈夫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就在此时!”桢州军将领大呼一声,举刀策马,率主力直奔唐军营地,另外分出一部兵马,冲向堤坝。
  桢州军冲到唐军营前,还没接触辕门,忽然看到唐军营地中腾空飞起三支火箭。紧接着,军帐里冲出无数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辕门前列阵,引弓搭箭,更有弩车被推出来,一排排出现在军阵前。
  唐军早有防备。
  史彦超站上辕门,一把拔出横刀,“将士听令!士卒不出营,但以弓弩杀敌!”
  在此之前,史彦超就下令唐军将士分作两班,一班修筑堤坝,一班专门应对桢州军来袭。
  虽然这样会让筑坝变得缓慢一些,但无疑是稳妥之举。
  早在桢州副将率军出城时,史彦超就听到了动静,那时就已下令部曲备战。
  所谓良将,行军征战,首先必须要处处谨慎。
  演武院建立已经十多年,毕业生已经达到数千人,大唐军中不缺良将,更不缺良将储备。史彦超,不过是其中一个典型罢了。
  此时,不仅唐军营地已经做好迎敌准备,堤坝那边同样防范严密。
  若非是担心地雷成规模的轰炸,会影响才初具规模的堤坝的稳定性,唐军多的是让桢州军有来无回的法子。
  不过眼前却已足够了。
  两军激烈交战。
  战不多时,桢州将领就闻报,桢州城外的唐军,开始炮轰桢州城!
  “唐军修筑堤坝,难道是引蛇出洞,诱我出城来凿毁堤坝,以此分散桢州城的兵力,好趁机攻城?”桢州将领惊骇不已,再也顾不得堤坝,连忙下令部曲回援桢州城!
  唐军并没有趁机攻打桢州城,只不过是做出了攻打桢州城的样子,吸引袭扰堤坝的桢州军回援罢了。
  当夜,桢州军损兵折将,却没有威胁到堤坝半分。
  往后几日,苏章又派遣桢州兵马去袭扰堤坝,这回他没有选择在夜里出击,而是白日进攻。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唐军使诈。
  史彦超、李彦琳虽然能挡住桢州兵马,但桢州军这样不停袭扰,却使得堤坝的施工因之受到影响,变得进展缓慢。
  史彦超再如何把部曲分作两班,这两班人也总要休息,而战士一旦休息,就没人抵挡桢州军的袭扰,史彦超不得不增加战兵,减少修筑堤坝的人数。
  桢州城外的唐军也相应改变了战法,桢州军一出城,就派遣精骑四面合围,拖住桢州军的脚步,而后调集精卒合围,寻机将其围歼,莫说不给他们去袭扰的机会,更不给他们回城的机会!
  苏章出击堤坝,是反守为攻,马怀远围歼桢州出城的兵马,同样是反守为攻。
  苏章不想跟唐军混战,因为他知道桢州兵马并不及唐军精锐,于是派遣部曲去袭击唐军营地,迫使唐军撤去对出城兵马的围攻,转而回援大营。
  唐军人数并不占据优势,只得回救大营。
  就这样,桢州城外,一日数战,双方你来我往,各展才能,拼杀的难解难分。
  然而随着战事持续进行,唐军的精锐显现了出来。
  桢州每回派遣出城的兵马,总有许多无法回城,并且死伤一回比一回重。
  而就在这个时候,岭南东部其它四州支援桢州的兵马,却先后在靠近桢州时,遭遇唐军布置在官道上的地雷阵,死伤惨重。
  由是,桢州军惧,不复再敢出战。
  桢州军不出战,马怀远于是调集精锐兵马,向东出击。
  那些来支援桢州的岭南兵马,本就因为唐军地雷阵死伤惨重,再被唐军精锐奔袭,立即不能抵挡,一股接一股被唐军击溃。
  解决完桢州的外援后,没多久,堤坝筑成。
  于是唐军填充护城河。
  再后,唐军调集百架火炮,猛轰桢州城。
  开始的时候,唐军轰塌一段城墙,苏章总能搬出事先建造的木墙,将缺口赌上。但在火炮面前,木墙实在太过脆弱,根本经不住几下轰击。
  随着唐军轰塌的城墙越来越多,桢州城里的木墙耗尽。
  唐军轰塌最后一道木墙后,面前的桢州城已经残破不堪。
  马怀远下达将令:全军攻城!
  王师将士大举杀进城中,与桢州军展开惨烈巷战。
  这就到了唐军手榴弹发威的时候。一颗颗手榴弹从唐军战阵,扔向桢州军战阵,然后爆炸,桢州军立即死伤惨重,战阵也站不住。
  激战之后,唐军顺利夺下桢州城。
  苏章带领残部退向博罗县。
  马怀远没有给苏章到博罗再布防的机会,遣精骑,一路追杀。
  博罗县开门接纳苏章时,被唐军精骑顺势杀进城中。
  博罗遂克,苏章也被活捉。
  至此,番禹之东,再无城池可供防御唐军。


第879章 昔曾浴血三十载,而今我为唐皇帝(十四)
  “巍峨神都,煌煌大唐,吾心之所向,已近一甲子矣!”
  洛阳定鼎门前的官道上,一位垂穆老人面朝高耸入云的城墙,撩起衣袍缓缓跪拜在地。
  老者身着锦袍,身旁有数名随从牵马相伴,显然不是百姓身份。在他身侧,一支队伍朝着洛阳城缓缓行进,队伍中车马过百,浩浩荡荡,声势不凡。
  一辆极度华贵的马车,在跪伏的老者身旁停下,随着车帘被掀开,一名富贵雍容的女子走出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气质却是不凡,容貌端庄而秀丽,身上更有一股久掌权柄的慑人气息。
  过往的行人看到这群举动怪异的人,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未入城,未见君,老先生就拜伏道中,本心之纯真、情绪之急切,实在是让人侧目。”衣着华贵的女子走到老者身侧,缓缓出声说道。
  “快六十年了,多少个日夜,老朽以为此生再无面见神都的机会,再无面见皇帝陛下的机会。”抬起头来,老者已是老泪纵横,“巍峨神都,煌煌大唐,谁不曾心向往之?”
  或许是受到老者情绪的感染,女子朝着定鼎门看去,轻声喃喃道:“若非亲眼所见,谁能相信这天下竟有这等雄伟的城池?若非亲眼所见,谁能了解无数唐人前赴后继、不惜一死,就为有朝一日能一步步走上云阶,去朝见一回大唐皇帝?”
  神都本巍峨,大唐也本该煌煌如日月。
  神都的灯火,在夜里可以照耀百里;大唐的荣光,在历史的长河中,注定要照耀千年、万年。
  女子忽然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听说洛阳城、洛阳皇宫这些年一直在修复,想要恢复唐初时的鼎盛模样,也不知到了那个时候,站在皇宫之巅的李从璟,会是怎样一番模样。到得彼时,草原上的人,会不会再度心甘情愿的称呼一声‘天可汗’?”
  这天下,没有几个人胆敢直呼大唐皇帝的名讳。
  这女子,叫耶律敏。
  这老者,叫康默记。
  他们是契丹来朝见大唐的使臣。
  两日后,李从璟带着耶律敏在宫城里走动,为她介绍宫里的建筑景致。
  “明堂,又称大明堂,昔年为则天皇帝所建,南北之长、东西之宽,皆达到百余丈。”李从璟指着脚下的石阶,“这圆形台基直径二十丈,高七尺有余。”
  耶律敏望着眼前的建筑群,主体圆锥形阁楼高耸入云,看着都累。
  “听说你有意在洛阳重建大明宫?”在宫中游玩了小半日,众人到湖边亭子里小憩,耶律敏品尝着宫中的御茶,问李从璟。
  “四十年前,长安大明宫毁于战火,我虽然深感痛惜,但真要重建一座大明宫,岂是那般容易的事?”李从璟摇摇头。
  大明宫只不过是长安宫城的一部分,但其大小已经是故宫的四倍有余,凡尔赛宫的三倍有余,卢浮宫的十三倍有余,唐初李世民决定修建这座宫城,断断续续花了好几十年。
  想到这,李从璟不禁腹诽道:“大明宫虽然宏伟,但并非不能重建,但要完全复兴洛阳城,才是真正的大工程。金朝以洛阳为中京,蒙古人就在那里统治中国,也有繁荣之名,但其大小……不过眼下这座洛阳城的二十分之一!”
  耶律敏很喜欢茶水的清香,一面品尝一面惋惜道:“那可就可惜了,被世人称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的大明宫,辉煌了几百年,却无法重现世间。”
  李从璟付之一笑,“这些姑且不言,还是说说契丹的情况。听闻这几年来,耶律德光一直千方百计跟你争权夺利?”
  耶律敏终于肯放下茶碗,“只要你想知道的,事无巨细,哪一件你不能知晓?这回我之所以到洛阳来,不也是想借借你的威风,回去后好压压耶律德光?”
  说到这,耶律敏禁不住叹息一声,“天成元年西楼一别,这才几年时间,想不到偌大的江南,就这样被你平定了,只留下一个岭南还在苟延残喘。”
  李从璟微笑道:“岭南也苟且不了几日了。”
  耶律敏看着李从璟,认真道:“昔年在幽州时,我就知道你日后必成大事。只是没想到,你成事的这样快,而且竟然这样大。”
  李从璟手里把玩着一个桔子,双目沉静道:“有些事,总归需要人来做。”
  耶律敏笑道:“比如说,一统天下。”
  李从璟也笑了笑,随即又脸色肃然,“比如说,守护大唐的荣耀。”
  耶律敏怔了怔。旋即正色颔首,表示了然。
  她是了解李从璟的,自然知道李从璟说的不是虚言。
  放下桔子,李从璟双手拢袖,“说说吧,你打算怎样对付耶律德光?”
  耶律敏又端起茶碗,她对宫里的茶水实在是爱不释手,“他争权柄,我争人心。”
  这话让李从璟有些愕然,不由得认真打量起耶律敏来。
  “你这么看我做甚么?”耶律敏奇怪道。
  李从璟摇摇头,啧啧道:“真想不到,昔日的笨丫头,如今竟然有了这样的见识与本事。”
  耶律敏瞪了他一眼。
  “只不过,争人心虽然说起来厉害万分,但实际上往往敌不过争权柄的人。一旦契丹权柄尽数落入耶律德光手中,你将再无立足之地,所谓争人心,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罢了。”李从璟又道。
  耶律敏淡淡道:“耶律德光不会有那一天的。”
  李从璟好奇的哦了一声,“你为何这样肯定?”
  耶律敏看着李从璟,很认真道:“因为不等那一天到来,你就会再度提兵北上,将他从皇位上赶下来。不是吗?”
  听了这话,李从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的确是实情。
  耶律敏轻轻放下茶碗,动作很轻,声音也很轻,“我也在等那一天。”
  这让李从璟更加奇怪,“为什么?”
  “等那一天到来,契丹人和汉人将不复再有区别,所有的草原人都将成为唐人,长城将不再是边关,而只是大唐境内的一道风景。我也可以放心将契丹百姓交到你手里,没有了耶律德光这样的人带着他们为祸地方,你也会真正对他们一视同仁。”
  耶律敏恬淡地说道,“从父皇开始,契丹人就在汉化,我回到契丹后,也一直在推进这件事。我相信契丹人最终都会变成唐人,神都洛阳,会成为他们心中的圣地,大唐皇帝,也会成为他们心中的神明。那是我一直期待的一天,契丹不再是大唐的边患,而契丹百姓也不用再吃不饱穿不暖。”
  她凝望着眼前的人,“到了那时,契丹将不再需要我,我也可以休息了。这么多年,日日夜夜奔波劳碌,我真的累了……我真的很想休息,很想很想。”
  她的双眸有些朦胧,“到得那时,让我做一个平凡的人,让我做一个普通的大唐百姓,过简单的日子,喂马、劈柴、种菜。不用去跟人勾心斗角,不用在深夜醒来时担惊受怕,却只能捂着被子独自对月哭泣……你,能答应我吗?”
  茶碗停在嘴边,清香四溢的茶水似乎失去了味道,李从璟勉力咽下一口滚烫的茶水,从喉咙里挤出一个艰难的声音,“好。”
  ……
  眼下的郁江口还不是后世的珠江口,此时这里岛屿众多,中山岛(澳门)更没有跟番禹连成一体,二者中间有百里内海。
  郭威率领的王师水师主力,到达郁江口后没有冒然驶进岛屿群体,而是在东边的海湾地带(香港)暂作停留。
  此番主持岭南军情处事务的,是早就请命南下的军情处新统领林安心,为了把岭南的军情处差事办好,林安心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正因如此,郭威拿到手的岭南各项情报,可谓详细至极。
  进入郁江口就意味着与岭南水师交战,郭威曾今是万州防御使,有过率军经长江抵达蜀地的举动,对水师征战并不陌生,所以这回在拿到郁江口的岛屿舆图后,他立即召集军议,布置接下来的战事。
  “根据军情处的探报,从郁江口岛屿群到番禹城前,两百余里的海面上,集结有岭南水师船舰两千余艘。而岭南的水师将士,由先前的万余人,达到了规模空前的三万之众。眼下我军虽然有了郁江口的舆图,但岭南水师毕竟是本土作战,对郁江口繁多的岛屿、复杂的地形了然于胸,此战,我军并不占据多大优势。”
  军议上,郭威首先将军情简单说明了一番。
  “岭南水师怎么会有这么多?”南征副帅李彦超有些吃惊。
  “刘龑治理岭南,大兴海商,所以商船繁多,这回为了对付王师,刘龑征调了所有的商船、渔船,并且将通晓水性的渔民青壮,大肆招募进水师。”郭威解释道,“岭南海岸很长,渔民多不胜数。所以我估计,只怕岭南水师可调用的船舰、士卒,数量还大于军情处的探报。毕竟,若是对方有意将船只、人手隐藏在岛屿群中,军情处也难以探查。”
  “这……岭南水师既然如此厉害,我等何不避实就虚,找个地方登岸,从岸上开赴番禹?”李彦卿说道。
  “登岸地若是距离郁江口太远,远过马怀远他们登岸的地方,那还不如从山地进军;而若是距离郁江口不远,岭南水师也会主动来袭。”郭威说到这,拿出一份军报,“马怀远将军在大亚湾登陆时,岭南水师已有出动的迹象。也就是说,虽然眼下我等在此停靠,没有进到郁江口,但说不定,岭南水师已经主动来进攻我等了!”


第880章 昔曾浴血三十载,而今我为唐皇帝(十五)
  岭南水师果然到了。
  军议中的郭威等人接到探报,迅速登上楼船,站在最上层甲板上向郁江口的方向眺望。
  江海茫茫。
  好在天气不错,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南边的深秋寒冬也来的没有那么早,众将视野广阔,能见碧海蓝天。
  碧海蓝天相交于一线,一线上有岭南水师远远露头,船舰密集,海市蜃楼般出现在海天之间,向唐军水师袭来。
  “贼军有多少船舰?”海风迎面,郭威沉声问道。
  “暂且不知。”军使回答到,岭南水师刚露头,只见大小不一的各式船舰,错落有致,距离较远且声势浩大,的确无法一下子探清虚实。
  “传令各部,准备迎战!”郭威昂然下令,敌军来袭,王师自然没有不应战的道理。
  “艨艟、斗舰上前,楼船居中,走舸就位!”
  “运兵船、辎重船原地不动,做好防范!”
  “斗舰百艘,出两翼游弋!”
  随着一声声军令下达,高过十丈的楼船上,偌大的令旗不断挥舞。水师中,一艘艘楼船,向各方排列,就如城墙上的角楼、城楼,指挥船的令旗挥舞后,一艘艘楼船紧接着挥舞令旗,将军令传达于四方。
  数十里海湾内,有王师楼船四千余艘,章法有度的排列聚集在一起,规模早就超过了一般的大城池。船舰楼阁层次分明,桅杆林立,船与船之间间距有度,大者静如上古巨兽,小者四处游弋,如同翱翔的群鱼。
  水师船舰群,此时犹如一片林木高大而茂盛远古森林。
  军令下达,先是一艘艘走舸四散游开,各自划出一道波浪,或是冲向海洋,或是依附到楼船后,如森林中群鸟惊飞小兽四散。在这之后,才是体型雄壮的中坚力量艨艟,从原本的森林中脱离出来,乘风破浪昂扬行驶。他们起初很分散,行驶一段距离后就排列成阵,气吞山河。
  海面上波浪接连不断,相互碰撞、融合,水纹如牡丹花绽放。
  最后,庞然大物楼船缓缓开动,如同森林里的百兽之王,在百兽出击后不急不缓的出现,前呼后拥,稳稳驶向大海。
  “贼军来的好快!”指挥船上,李彦卿指着岭南水师,面色微变,“扬帆而行,彼为顺风,借风势,行驶如飞!”
  郭威面色肃然,再度传令:“传令各船,不得扬帆,划桨而行!命千里船,速速上前!”
  夏秋时节,岭南海岸盛行西南季风,岭南水师从郁江口北上,便是顺风,王师从港湾南出迎敌,便是逆风。
  “贼军水师,此番是有备而来!”李彦超对水战不甚精通,但风势对水战的影响总是知道的,这下见对方处于顺风地位,自然知道己方形势不利。
  “彼众小贼,便是有备而来,又能奈我王师何?”郭威冷哼一声,面对辽阔海洋,他胸襟开阔。
  牛皮裹面的艨艟两侧,块块木板被抽起,露出上下几层、排列密集的方孔,一支支长浆从方孔里伸出来。木浆划动水面,动作整齐,催动战舰快速向前。
  甲板上、船舷两侧,甲士肃立,持枪带弓,气度凛然。一具具劲弩,被搬到甲板上,一捆捆箭矢,在劲弩旁堆放,更有一个个木箱,被整齐排列。
  战舰就是堡垒,船舷就是女墙。
  楼船上,油布被将士扯开,露出一架架面目狰狞的床弩。这些长达数十丈的楼船上,甚至布置有火炮,火炮手正在绞动扳机,将火炮调试到待发射的状态。
  大唐水师,蓄势待发,正迎来组建后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海战。
  两支水师相对行驶,终于在海面上遭遇,前锋都进入到彼地的攻击范围。
  随着一声声喝令,船舰上的甲士不是躲在女墙后,就是躲进船舱,而弓弩手则引弓搭箭,动作齐整的将利矢攒射升空,飞向敌方船舰。
  敌方的箭矢落下,叮叮当当打在船体上,声音或清脆或沉闷,震动着人的心弦。更有许多箭矢或者不及船舰,或者掠过船舰,射中海面,沉入水中。
  岭南水师顺风而来,箭矢皆借风势,故而威力大增,反观唐军这边,虽然强弓劲弩,但逆风而射,威力大减。好歹唐军强弓劲弩无数,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都要远远高过岭南水师,这厢两军堪堪斗了个平手。
  但是很快,岭南水师船舰上,就开始顺风抛洒沙粒,迷住唐军将士的双眼,又抛洒豆子,让唐军将士站不住脚。岭南水师有备而来,沙子、豆子准备的极多,这下顿时让唐军将士遭受莫大打击。
  “摇奖,摇奖,快,速速接近贼军船舰!”唐军水师里的将校大声喝令,催动战船前进。
  两支水师鼓噪奔进,各自穿插到对方的军阵中。
  而当唐军水师楼船上的火炮开始发威后,场面上的形势立即发生了变化。一个个偌大的火球,携带雷霆万钧之势,即便是砸进水中,都足以引发不凡的动静,激起一阵阵巨大的波浪,何况是落在岭南水师船舰上?
  桅杆风帆遇之则断,船舷女墙遇之则裂,甲板船舱遇之则砸出大坑,轰隆隆的爆炸声中,火球爆发出无数高速飞行的铁块,再加上木板木屑横飞,岭南水师船舰上的将士,立即苦不堪言、死伤惨重。
  更可怕的是火球引爆后,燃烧起船舰来,引得船舰上处处火焰,让岭南水师将士疲于灭火,这就暴露在唐军的强弓劲弩中。
  不过唐军楼船处在行驶中,火炮的准头并不大,落在海面上的火球数倍于落在岭南水师船舰上的火球,这才让岭南水师没有照面即被击溃。
  随着战事进行,两军的楼船迅速靠近,双方将士也准备开始船舰争夺战,一个个甲士蓄势待发。
  冒着如雨箭矢,一条条带有巨大铁钩的绳索被掏出来,从将士手里甩向对方船舰,勾住了对方的船舷就用力往自己这边拉。待两船距离近了,无数钩镰探出来,冒着对方船舰高层砸下来的滚木,死死勾住对方的船舷,让对方的船舰无法逃脱。
  此时,唐军将士深受岭南水师顺风抛洒风沙、豆子的打击,不少将士的战力都大打折扣,在甲板上摔倒的将士比比皆是,蒙着脑袋揉着眼的将士,更是多不胜数。
  然而这才是唐军水师真正发挥战力的时候。
  甲板上一箱箱手榴弹被打开,很快就派发到唐军将士手里,一支支火把被点燃,传递到甲士手中,将士们扭开手榴弹的底盖,掏出引线,在火把上点燃,然后不分先后的向岭南水师船舰里扔过去。
  岭南水师抛洒了许久沙子豆子,眼见唐军混乱不堪,本以为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只待两船靠上了,就冲进对方船上,将唐军一个个宰杀。
  孰料就在他们刚冲上甲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