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建设盛唐-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兵们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认定自己可以胜任!

    部队普遍士气高涨,但还是经过了认真筛选,筛出五千较弱的兵为二线部队不直接上前线。

    即使是较弱的兵,也可以充当一线府兵的部队了。

    ……

    大总管抵达大非川!

    大总管召集军队果毅都尉以上级别的军官,齐聚在大非川英雄纪念碑前进行拜祭!

    他离开大非川之时,纪念碑尚未完工,他回到大非川时,这座纪念碑已经完工。

    连同下面的基座,大非川英雄纪念碑高为二十米,象征二十万帝国将士长眠在这片土地上,分二层,碑高则有十米。

    以花岗岩雕成的碑身上有镏金大字“敕造大唐大非川英雄纪念碑”,乃天皇御笔。

    军乐队奏响悲伤而有力的乐曲,凄凉地吹奏着,韦晞亲自向纪念碑敬献花圈,此仪式之后保留下来,并与一众高级军官上香敬酒,鞠躬拜祭。

    他身份最高,不用下跪。

    李谨行检查军务去了,他没有参加这场拜祭,用他的话来说过几年就要加入“他们”的行列中了,少拜一点无所谓。

    时人敬鬼神,仪式庄严肃穆,来不得半点马虎。

    “礼毕,稍息!下面请大总管训话!”赞礼官高呼道。

    “这里,寄托了我大唐二十万忠勇将士的灵魂!”韦晞高声道,所有人目光刷地集中在那座高耸的纪念碑上,仿佛看到一支庞大的军团在上面浮现!

    “我的心情,是骄傲又沉重呐!”

    “我为我们将士们的英勇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也为我大唐整整丢失了二十万优秀子弟的命而痛心!”

    “二十万人哪!”

    “整整一个州、甚至是几个州的人口,就这样的丧失了性命!”

    “虽然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是为了我大唐边境的安靖,是为了我大唐百姓能够安乐地吃饭,过生活,但!在他们的家庭,他们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他们的逝去,让二十万家庭遭遇了骨肉分离的剧痛!”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吐蕃!”

    “我大唐,不想要他们的土地,那里寒冷而荒芜。而吐蕃人,却想夺取我们的地方,因为我们的人们漂亮,我们的土地富饶!”

    “为了保家卫国,整整二十万大唐优秀子弟捐躯!”

    随着他的演讲,场上寂静无人声,只有风吹旗角猎猎作响,大伙儿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位年轻的大总管,聆听着他的训导。

    “我不想再建多一座纪念碑,我想结束与吐蕃的战争,所以我将率领你们出征,打败吐蕃,占领逻些,当吐蕃的土地归入大唐,这片土地的战争将会平息,重归和平!”

    他面带微笑,问起军官们道:“最好的敌人是什么敌人呢?”

    “死去的敌人!”军官们疯狂地大叫起来。

    “对!”韦晞也大叫道:“让我们进攻,征服和消灭他们!”

    “让我们进攻、征服和消灭他们!”军人们高呼声,声音响彻云霄!

    “当着我们的先烈誓,他们的血不会白流!”韦晞高呼道。

    “我们向你们誓,决不让你们的血白流!”军官们齐齐拨刀,当空挥舞地吼叫道。

    不止说说而已,遂行当时的仪式:所有的人都看着,天地为证!

    高级军官们歃血为盟,由军士奉上托盘,上有银刀和酒碗,每位将军割破皮肤,将血滴在碗中,然后军士将酒碗里的血酒倒进酒海中,混和后,将血酒再分回酒碗里,送回给将军们。

    然后将军们将血酒一饮而尽,把碗砸地,齐声誓曰:“不破逻些,誓不还军!如若违誓,有如此碗!”

    ……

    血誓之后,即行进兵。

    车辚辚,马萧萧,铁骑滚滚,剑指高原。

    第一支出动的部队由程伯喜率领的山地步兵第一师,共有一万五千人,副将是史万,韦晞亲自与第一师一起出动。

    他们将要踏上的征途是几十年前,一个年轻的唐朝女子离开长安,逶迤走过崇山峻岭的道路。

    那位盛装的唐朝女子,就是文成公主,当她到达逻些时,注定了她背后的那条路从此繁荣,从此商贾云集,从此刀兵相向。

    要承担起一段历史,这条路,就是唐蕃古道,亦可以叫做青藏线。

    在山地步兵第一师的后面,更多的部队追随着他们的步伐前进。

    甚至在所有的部队之前,工程兵已经开始了修路,通向逻些的道路!8

 第四二七节 灭亡吐蕃示意图

    下午时分,洛阳定鼎门通往皇宫地大街上,三骑急骑自城外飞驰而来,大叫道:“让路!让路!”

    很快地,京城执金吾也派出了骑兵,给他们先导开路,一路大叫着让路!

    十分嚣张,但帝都臣民们还是很开心地给他们让开道路,因为他们听到了骑士们边跑边喊道:“捷报!捷报!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韦晞攻占暖泉!吐蕃长巴约率万人归顺我大唐!”

    露布报捷!

    让路后驻足的百姓目视捷报骑兵离去,议论纷纷。

    他们并不知道吐蕃暖泉在什么位置,更不清楚长巴约何许人也,万人归顺大唐对于大唐和吐蕃敌我形势将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但大唐取得胜利是好事,至少胜利死的人将会比战败要少嘛。

    户部尚书郭待举散朝回家,他家在宜人坊,遇到马队,老远听着叫声,他骑马也避让一边望着马队呼啸呐喊而过,他的脸上尽是一片满足和满意。

    想当年,韦晞还是一个毛头小子时,郭待举为兵部尚书的高官,地位与他相差悬殊,就对他特别青睐,大开方便之门。

    天理良心,郭待举真的没收过韦晞的任何贿赂,顶多就是收些土特产。

    今天,郭待举还因当年的举荐之功而受用不尽!

    这里面还有袁公公瑜的功劳呵,他现为侍中,最近身体不好,一直请假,都在家里静养,想想后,郭待举着从人带马,转向位于南市的“永太坊”去看望一下袁公瑜。

    路过南市边,却见南市南入口附近立有一处大大的木牌,足有两丈宽一丈高,下面汇集了好些人员,都在兴高采烈地讨论着。

    郭待举眼力好,看到木牌上赫然写着大唐灭亡吐蕃进军示意图!画的正是吐蕃地图,得到的消息很快,上面已经画出了温泉与大非川的路径来。

    顿时他大吃一惊!

    要知道,这样做固然可以展示唐军的武力,万一失败了呢?

    丢的可是朝廷的脸面,

    而且示意图下人员聚集,不合官府统治之法,须知官府最忌人员啸聚一起,生出事端。

    南市来往人流众多,一旦有人挑头,一呼百应,干起坏事来,那还了得!

    尤可虑者,昭昭功业向民众展示,郭待举做官久了,哪还不知道“捧杀”之法,什么叫做“功高震主!”

    真要到那一天,哪怕是驸马都尉,照杀不误。

    谁敢这么大胆在南市放置这样的牌子?

    要是有人想害韦晞,他不能坐视不管。

    他暂时不走了,急派人去询问,不久得到回报道:“是太平公主下令做的!”

    “太平公主?”郭待举诧异了,竟是太平公主所为?

    他微一沉吟,派了近侍到公主府请问家令“此举是否合适?”然后他径往袁公瑜府里拜访。

    ……

    袁公瑜,陈郡扶乐人,很早就向武则天进忠,但其生性耿直,曾密折弹劾左相许圉师导致许被免职,受到许的势力反扑,受陷害本应去职京师,但不知咋地却能久居朝堂,现为侍中,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举荐韦晞的功劳保着他?

    听闻郭待举报来的消息,袁公瑜大呼痛快!

    他在病中,竟然叫家人准备酒席,与郭侍举共饮庆祝。

    “你就别喝了,等驸马凯旋而归,再与他喝个痛快!”郭待举劝道。

    “驸马战功赫赫,我大唐幸有此良将!当浮一大白也!来来来!”袁公瑜不听劝地道。

    “你现在生病呢!”郭待举再劝道。

    “那就先喝了,再治病!”袁公瑜看上去真的超高兴了。

    “你啊你!”郭待举不再劝了,与他对干起来。

    ……

    等郭待举喝回到家中,派去公主府打探消息的人早已经回来,报告主人道:“阿郞,公主府家令说了,谢谢郭尚书的关心,公主此举,乃是玄清道长所教,且经过请旨,不必担心!”

    “噢!”郭待举不由诧异,想不到小小的一个示意牌,背后站了一位神秘莫测的道长和两圣至尊!

    他不知晓此事的来由,实质是太平公主想给她与韦晞未出生的孩子祈福,但这孩子的父亲正在对外族大动干戈,杀人放火,血腥遍地,想来得不到什么福气。

    太平公主在京城各大寺庙和道观布施三万贯钱祈福,再花上十万贯钱去做好事!例如给受灾的地区匿名寄钱救灾,修路等等,当中登州独得好处,给投了五万贯去改善市政建设。

    这点她受了驸马的影响,给神佛不如给生人。

    但这还是不够,毕竟她财力有限,包括三十万的国债购买和现在的十三万贯,导致她的银根紧张,难以支撑。

    她问起京城大德之士,无一不是要她继续投钱去做法事,以化解仇怨,否则难说将来孩子的祸福。

    如若不做,莫谓言之不预也!

    想想后,她派人去了老君观,为是否可以联系玄清,问他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为驸马的孩子祈福呢?

    她知道,玄清是驸马的兄弟,只有玄清才会坚定地站在驸马这边,对她不打诳语。

    很幸运地,不在老君观的玄清派人通知太平公主:解决之道是在洛阳南市设立一大唐灭亡吐蕃进军示意图,画出驸马的进军过程,写下日期和战果,让天下人知晓。

    如此大唐民众高兴,从而抵消来自吐蕃的怨气!

    无论玄清此策是否有理得当,反正太平公主是病急乱投医,派人做好了这大幅示意图,在家令提醒下,进宫请求在南市摆设。

    见着天后,太平公主双膝下跪求母,差点没痛哭出声。

    事涉小皇孙的安危,天后非常重视,她思忖再三后,准了!

    为此,她还力挡了不知道多少份的弹章!

    这样的事情做出来,在封建社会可是大忌讳!

    才有了南市的这幅大型示意图,展示了大唐军队的进军路线,与捷报同步更新,让大唐子民们与各处胡商知晓大唐军队雄风,而韦晞之名,也从示意图竖起的那一刻,声名远扬!

    示意图是有效的:是年冬十二月,太平公主产下一子,母子均安!

    高宗皇帝极为高兴,下旨扩建老君观,同时大赦东都罪犯。

 第四二八节 开始行程

    自大非川出发,唐军前几天的行程有如郊游。

    唐蕃古道,之前吐蕃人几十万人抵达,因此道路痕迹明显,且不会错,因为,没有多少的人迹。

    景色极好!

    正值夏季,所以处处都是草青花绿。在古道边,到各式各样的野花。是成片成片满山坡都是,阵势恢宏,直达天际!

    场景异常震撼。花如巨毯般将高原盖住,红橙黄绿蓝靛紫,入目处七彩缤纷。

    关键是没有敌人!

    出动三天,没有遇到一个敌人,没有任何一个吐蕃人骑着马冲锋,更没有人向他们射冷箭,甚至连个骑马跑来窥伺的吐蕃人都没有。

    牧民身无长物,没有传说中的坚壁清野,没有破坏水源,要知道破坏水源让人很恶心的,对方会放腐烂的动物死尸或者粪便污染水源,但唐军依据地图找到的水源水质清澈。

    遇到的些少吐蕃或者吐谷浑牧民都对唐军表示恭顺,这不是郊游还是什么?

    作为出动的前锋,每个军人都配备两匹好养的矮种马去运输装备物资。

    唐军所有的人都是制式装备,他们装备有公用的帐篷、煤炭、锅等,还有集体用的登山过涧设备和大量的绳索等。

    个人装备除了兵器弓箭、还有被铺、防水衣帽、换洗衣服、保暖内衣、袜子若干、火石、水壶、餐具、小刀、指南针、帽子、手套、洗漱用品、药品、盐樽、大包卫生纸等。

    每个军人还要携带三天的食物。

    征吐蕃部队食谱几件宝分别是:炒面、肉干、茶叶、榨菜,还有一种是奶酪。

    为了这场战争,大量地准备了炒面也就是炒面粉,那是抗美援朝时志愿军吃的炒面。

    采用小麦、高梁、黄豆、芝麻磨制出来的面粉,加盐后炒出来干巴巴的熟面粉。

    吃法就是混入开水,然后用筛子朝着一个方向不停揽动,成为半固体,加入肉干和奶酪,就可以吃啦!

    当然,行军中哪来这么多开水,就只能和冻水或者雪水一起干吃了。

    滋味呢,因为加入了芝麻,嗅起来很香,吃上几天,只能够机械地往嘴里塞。

    从将军到士兵都吃这个这个,

    因为被炒熟过,食用方便,可以长时间地储存。

    这是唐军历史上一个创举,在高原上,想吃饭或者大饼,均不容易,一是缺水,二是没有高压锅肯定得夹生饭,大饼同样不容易熟,重要的是,哪有这么多的运输力去运输燃料?那时可没有汽车!

    高原上也没有什么森林,即使有的煤炭也还埋在地底下。

    炒面粉提供热量,好在有大量的肉干,还有带着的马匹提供的马奶和奶酪,同行的牦牛、牛羊也提供肉食。

    这就是远征吐蕃逻些的军队所能吃到的东西,他们还带有豆子,除了给马匹打打牙祭之外,还用来做发水豆芽,此为大总管教的,吃起来时,每个官兵顶多得到一小把,把它们珍而重之地吃下肚去!

    好在大总管英明,炒面除了麦子还放了黄豆、芝麻等改进口味和营养,还有肉干,可是人们能量的来由!

    无糖的马奶和奶酪味道寡淡,不过官兵们从不嫌弃。

    茶叶是每个军人必须吃的,大部分人都带了大块的压制茶砖,吃的时候切一小块,有条件时就煮水沏茶,没条件时干嚼,感谢大总管,唐军直至到达逻些时都有茶喝。

    与国内其它唐军相比,远征吐蕃部队的装备更豪华,他们的衣服暖和,人人有指南针,打了绑腿,带有充足的肉干,他们能够食用红景天预防高原反应,每个人都按照要求从头包到脚,以防紫外线……

    什么是紫外线?

    就是能够晒伤人的光线,哦,谁说的,大总管说的。

    军队知道大总管不是人,乃天上武曲星君下凡,他说什么,大伙儿最好照单全收!

    ……

    事实证明,唐军的准备充分,出动三天,没有任何减员,部队士气高涨。

    天气一直很好,没有雨雪,阳光明媚,晚上繁星点点,银河灿烂。

    大伙儿均认为此为大吉兆,跟随大总管,将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前面是河卡镇,通往河卡镇的道路都平平缓缓,两旁则是宽阔的草原,十分单调,草质不是很好,不是很鲜嫩的那种,属于荒原草甸,草看起来很多,却是青黄色,能够喂养的牲口不多。

    第一师经过时宿营,牧草很轻易地给啃光光,要是停留在同一片地区,得到远处放牧了。

    继续前行,渐渐可以见到高山牧场,成片绿毯子也似的青翠草场,山间云雾缭绕,颇似仙境。就在远处山脊上,河卡镇在望。

    果然,人类都是聪明的,他们占据着最好最容易生存的地方,凭借周边草场,他们放牧牲畜,就可以生存下来。

    程伯喜与韦晞同行,他无聊地问道:“为什么这里的草长得很好,而之前的草地长得这么差呢,也好象没有什么水源啊?”

    当时科学落后,许多都不清楚不明白,他是随便问问,也没想找到答案,没想到韦晞说道:“这里有山,山有高度,阻挡了水汽,水汽落在山岭上,滋润土地,草就长得好!”

    “平地上,风把水汽都吹走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这你也知道啊!”程伯喜惊讶地道。

    “我什么都会!”韦晞傲然地道。

    “这我信!”程伯喜说道:“你这么快就做了驸马,当了大将军,人家说你不是人!”

    “我是妖怪!”韦晞直说自己的本相。

    “很大的妖怪!”程伯喜同意道:“大妖!”

    周围的官兵都敬畏地看着韦晞,眼中的崇拜毋庸置疑。

    从望远镜望过去,先头部队已经进镇,似乎没有发生战斗的样子。

    他们打出了安全的旗号。

    马蹄声起,斥侯飞报:“方圆三十里都没有敌人的踪影!”

    “走吧,我们进镇!”韦晞招呼道。

    而大将史万超则狐疑地道:“会不会有什么埋伏呢?为什么这么顺利啊!”

    这不止是他的疑问,还是大部分官兵的疑问,什么时候吐蕃人变得和气了?

    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对战,从来都是无所不用其极,正面打得过时一拥而上,进行穷凶极恶的屠杀,正面打不过时就会袭扰战:日夜不停地在敌人周围射箭,杀死落单,打水、捡马草的敌人,反正不会让你舒服得过。

    居然吐蕃人没有采用这些战术,诡异得紧。

    “有个P埋伏!”程伯喜冷哼道:“你没看我家三弟已经打马进镇了么!”

 第四二九节 最大的带路党(一)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阿拉伯谚语当你还没有见到敌人之前,你的品德便会在他们之间传扬!

    ……

    河卡镇里空无一人,每一间屋子几乎都是空着的,里面除了一些搬不走的家具外什么都没有。

    几乎都是石头屋子,低矮得让高大的唐军连连碰到门框。

    但屋子就是屋子,住起来比住帐篷要好,所以大家并不计较,而且找到了火塘、灶台什么的,军队很快下达了命令,宰杀随带的牲畜,升火造饭!

    连吃了几天的炒面粉,能够吃到热饭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尤其是大锅里炖着的枸杞牛肉汤的香气,嗯,忘记说了一种药材,枸杞,通湟县大量出产枸杞,所以唐军将它当成了药材和零食。

    镇子确实是好事,一般有大量的干净的水源,镇上的几口水井边人满为患,先是做饭煮汤,然后喂养马匹、骆驼和牛羊,接着人们就来洗漱,很是快意。

    “这人哪,就是这么得到满足的!”程伯喜教导史万超道“我在京城昭武楼,拣最嫩的羊肉来吃,也比不上这里能够吃到的粗粗牛肉!

    ”

    史万超没有作声,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程伯喜给他看得不自在了,怪而问之道”怎么啦?“

    “那个……大将军真的是大妖吗?”史万超试探地问道。

    “呃!”程伯喜给他问住了,半晌后道“他要不是大妖降世,要不是大神下凡,反正他不是人!”

    也算是勇将一员的史万超连连点头!

    时人迷信,韦晞天纵之才,出道以来几乎没打过败仗,而且诗词歌三绝,又精通经营建筑之术,还那么年轻!大伙儿都在想他不是常人了。

    “不过呢,你也不用担心!”程伯喜想拍拍史万超的肩膀,发觉史万超过高而拍不着,给打了一下他的手臂道“他就算是大妖,也不会吃了我们,而是,吃掉吐蕃人!”

    史万超庄严地点头,记住了程伯喜的话。

    周围听着的士兵们也在点头,都信了程伯喜的话。

    ……

    在河卡镇休息了一晚,第一师继续出发。

    天气还是非常地好,道路两旁始终是翠绿的草地,草地延伸向远方,爬上草坪山,消失在那飘浮在半山腰的云雾里,云雾则始终不肯让山峰顶露面。

    地势抬高,有部分官兵出现了高原反应,但情况不坏,顶多是头晕鼻塞,事实上,大将军的军训很有效,官兵们适应了高原气候。

    前面看到了温柔镇地界,也看到了吐蕃人布阵在前,至少上万人!

    人一上万就可怖,黑压压的一片,旌旗招展,把山岗都给遮掩住了青色。

    终于要见真章了,都是骑兵,而且看上去装备不错,半身甲、盾牌、弓箭、长矛和马刀一应俱全。。。之前吐蕃人老是集结重兵与唐军打,吐蕃人穷呐,铁器都没几件,不用多兵去堆死唐军,可怎么打。

    这里吐蕃人够胆,敢结阵与我们打!

    第一师的官兵们既紧张又兴奋,已军是步兵,打骑兵毫无胜算,不过在十五里开外,就有一万唐军骑兵跟着,急调他们上来,就能够与批吐蕃人玩上了一把了。

    然而上级军令是集结部队,迎上去!

    带兵的可是韦大将军,怎么会用一万步兵打一万骑兵,他最擅长的是以多打少的,只要可能的话。

    两边阵势摆开,吐蕃的骑兵阵营架势比起唐军至少要肥了一半,貌似唐军的军势不行!

    然后第一师的官兵们和吐蕃人们看着头脑们出现了,他们各带一队骑兵,向着彼此驶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