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建设盛唐-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队,都是唐军胜利。

    此战有韦待价都护、史万超将军都在,他们不怕,大伙儿跟着打呗。

    见到突厥人多,史万超这个杀人狂丝毫没有惧色,嘿然道:“好极了,等杀光了突厥人,俺好回家乡摆摆威风去。”

    上次他回家乡很低调,这次他当了中央军的中郎将,差不多是现代的京城卫戍司令部的师长还要高上一点,那官可真不回乡得警车开路,地方官员十里外接。

    见到史万超淡定,部下也都情绪稳定,等着与突厥人好好地做上一场。

    韦待价以史万超为先锋,驱兵大进,不留后手。

    史万超一举手中铁刀,两腿一夹马腹,箭一般向往敌阵冲去。他背后军旗猎猎,上万骑兵毫不犹豫,紧随其后。

    唐骑铁蹄卷尘,干燥的旷野上弥漫的黄尘,踏地如雷,义无反顾,悍然杀敌。

    敌人一层层地围了上来,双方招牌的弓箭射击之后就没什么技术含量地大p出手。

    那时期的战术什么的有之,但更多的就是大家比赛杀人。

    史万超挥刀乱砍乱杀,偶有敌人的兵器打在他身上,箭射在他甲上,那是精工打造的重甲,极是优质,对方不仅伤不着他,反弹是妥妥的。

    而他的刀子可不被反弹,转眼之间,就有十余个突厥人被他砍杀落马。

    立即他全身被敌人的鲜血喷得成为一个红人!

    战场红人!

    见此情况,唐军士气大振,高呼道:“大唐万胜,有我无敌!呐喊着随之冲锋,与突厥人杀成一团。

    说起来,唐军在史万超的统领下颇为雄壮,杀得突厥人那些半牧半民兵悲惨,双方交换比例高达一比五,我方伤亡一人突厥人就有五人伤亡。

    见到已方受虐,有人高呼道:“唐狗休要猖狂!”

    一个虬髯满腮,眼睛含蓝,虎背熊腰敌方大将,持着一条粗大的狼牙棒率着数百精骑进行反冲锋,貌似游牧民族都喜欢使用狼牙棒作战?唐征夷大将军韦晞同样爱用狼牙棒作战,他也是胡人?

    看他状况,应是突厥贵种阿史那氏,史万超来了兴趣,他杀人不问青红皂白,但问起来道:“你家史爷爷刀下专斩有名无名之辈,你叫什么名字。”

    那将怒目横眉地道:“阿史那宗金,死万超你到地狱莫忘了!”

    汉话说得不错嘛!史万超怪叫一声道:“阿史那宗金,你爷爷我杀得人多,即送你到地狱当他们的统领去!好好去做,莫负期望。”

    阿史那宗金居然回了句新式国骂:“去你的!”传自韦晞,流传迅速

    两人刀锤狠碰,火星四溅,直打得激情暴起。

 第五二三节 韦老叔破突厥(二)

    对上史万,就得承受他暴风雨般的攻击,阿史那宗金大为后悔,他接着史万的攻势,给那个怪力男砍得眼冒金星。

    这个长得象猩猩的长人出刀又重又快,让阿史那宗金应接不暇。

    金铁交击,史万的铁刀遇着重型家伙很快给砍成了锯齿。

    然而史万根本不在乎,打烂了刀将刀往阿史那宗金面上一掷,趁他招架之际,史万的笔往后一伸,一个圆铜锤落到他手上,挥舞起来如铁匠般大砸。

    重型兵器的巨响声盖过了战场的喧哗!

    铜锤对上狼牙棒,铜锤的质量好啊,狼牙棒很快就变成了没牙棒的铁疙瘩,给撞得裂纹横生,连带着阿史那宗金的手在打抖,他的虎口破开。

    再看史万,使起铜锤依旧龙精虎猛一般。

    悔不当初,阿史那宗金有样学样将无牙棒砸往史万,飞快地打马想遁走。

    可史万用惯的伎俩他怎么会中招!同样地将铜锤甩出,以更飞快地动作拨刀、催马、追赶上前,一刀砍下,中的!就手一带,人头打旋着飞上了空中,一气呵成,显示了高的杀人技巧!

    他杀了一个突厥贵种,顿时突厥人愤怒了,一个腰粗粗的突厥人怒气冲冲地在史万砍了阿史那宗金时冲来,长矛疾捅史万。

    来势凶恶,史万在对方长矛临身,无论敌我都认定他这回要栽时才从容闪身,让长矛擦过,而突厥人临身时刀光一闪,突厥人头飞。“呀!杀了他!”突厥人红了眼睛,岂容他这么猖獗,顿时纷纷围拢过来。

    史万夷然不惧,左手轻舒,另一口马刀在握,即时双持上阵砍杀敌人,同时他的部下也蜂拥而上,帮助史万分担压力。

    双刀左右挥舞,有如一部滚滚向前的绞肉机般无情地取走突厥人的性命,他的战斗意识上乘,每每在乱战中砍中敌人要害,一个接一个的敌人在他的刀下饮恨而亡。

    突厥骁将莫雷非看不过眼,抓着一柄宣花斧砍了过来。

    看他斧法凶悍,动作粗犷豪放,劈、剁、楼、云、片、砍、削、撞的种种斧法丝毫不含糊,竟有大唐高明武师的身手。

    那时期的人敝帚自珍,技艺向不外传,莫雷非能够使出精巧招式显然是下了一番苦功,要不家学渊源要不是四处拜师学艺。

    有了招式,力量也不弱得,充分挥出一寸长一寸强的优势,一时间给了史万一个痛快,劈头劈脑砍得史万居然采取守势,打得很不痛快,顿时周边的突厥人彩声如雷。

    真不能看下人啊,史万感慨道,一手架斧,一手收刀再伸手,后面的亲兵十万火急地将一柄斧头交到他手里。

    单刀架斧,收回第二刀,即时挥斧如猛虎下山,雷霆般砍下!

    突厥人收声无语,因为史万的斧头更大更粗,出招更狠更猛!

    斧头对撼,不到十合,莫雷非已是见巧成拙,被杀得浑身冒汗,脸色苍白!

    “哈哈哈,给俺下地狱去吧!”史万重重一击。

    “当”一声巨响,莫雷非虽然架住,但随即吓得魂不附体,对方灵巧得只猫般地把斧头翻转再度砍下,度之快,根本无法作出反应。

    骨骼裂开声音传出!

    给砍中了左肩,虽然那处的装甲厚实依旧给砍破,莫雷非痛楚叫着,摇摇欲坠,只见斧头沉重再度劈下,这回是右肩,就象伐木般深深地砍进了身体里。

    只痛得这个不幸的突厥人浑身抽搐,口中呕出血流,那是伤到肺的情形,史万见着这厮还不死,有失自己的威风,恼怒地横抹一下,即时割下了莫雷非的脑袋。

    突厥人沮丧,唐军则是士气大振,他们高喊着,一排接一排地砍倒突厥人。

    不过他们十五万人委实够多,砍得唐军好累!

    以史万之能,也给突厥人敌住,前进不能。

    突厥人绕到了唐军背后厮杀,好在韦待价早把自己收到了中军里,即一个圆的中心处,周边都是骑兵保护。

    大家来回奔驰,战事惨烈,唐军凶悍程度胜过突厥,突厥则是人多占优,

    ……

    “笛打打打打笛笛!”与众不同的清脆军号声传来,听来象是另外空间的不败雄师的军号声。

    伴随着军号声,大队唐军自外围加入了战斗之中,至少有上一万五千骑兵,这支唐军也在突厥人的预料中,马上出动三万骑迎敌!

    双方开始对冲时,新到唐军旗帜一翻,亮出了新的旗号,上曰:大唐驸马都尉、左骁骑卫大将军、工部尚书、登州都督兼刺史事、登州伯爵、明威将军朝议大夫韦晞!

    名号繁多,明晃晃,亮灿灿,旗号席卷,顿时唐军爆出海啸般的呼喊声:“韦大将军兵马已到,杀光突厥人!”

    军官们兴奋地呼喊着:“韦大将军兵马来了!韦大将军威武,有我无敌!”

    众人齐呼:“韦大将军来了!”

    “杀啊!杀啊!杀啊!”

    只一个照面,突厥人的三万骑就败了下去,唐军疯般地进攻,冲锋凶猛,如山洪爆,又似雪崩,突厥人成片成片地给砍倒,射倒!

    韦晞来了?

    不,来的是右卫将军杨成献,却打出韦晞的旗号。

    他带来了一千京城左骁骑卫精干骑兵、另有一万河湟骑兵和五千凉州唐家兵。

    永远不要低估冷兵器作战时期大将所起的作用,韦晞没有亲至,但他的“鼓励士气”的光环依旧,军旗所到之处,唐军战力爆标,箭射刀砍,怎么打就怎么有,于是突厥人就怀具了!

    唐军所向披靡,迅转变了战局,外围的突厥人惊见情况不妙,终于就有人拨马就逃。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越来越多的人跑路。

    十万的大阵隐隐动荡,出现了失败绝望的迹象,接着不断扩散骚乱,然后忽然溃败了。

    大军散落,乱七八糟,给杨成献有计划地将他们从北赶向南,那里有塔里木河。

    突厥人拼命奔逃,慌不择路,逃到塔里木河边,沿河奔逃,无数的突厥人身不由己,给挤进了水里,他们挣扎着,许多人很快没顶,身披甲胄的士卒浮都浮不上来,马背上的民族绝大部分都不会水,淹死者不计其数。

    雪上加霜的是唐军追至河边,往河里拼命放箭,那些水里浮沉的突厥人成为了绝好的靶子!

    一排排箭射出,一个个突厥人沉下去,一团团的血水冒起来,刹那间塔里木成为了血河!

    我军大胜!

    ……

    杨成献旁白:“哎,突厥人有够愚蠢,都不知道我是韦大将军……派来的!

    怕什么呢,我们有十万人马……那是不可能的!”

 第五二四节 烧头炷香

    塔里木河边砍了五万突厥人,大部分都是坚决抵抗分子,突厥精英。

    然后西域唐军沿途追斩,又杀了三万多,另有三万多成为俘虏,被贬为奴隶。

    参战的有凉州唐家,他们按平均一人三贯的价格吃下所有奴隶,凑了十万贯给韦待价分钱。

    阿史那都支没能逃出,他在逃跑的过程中座骑中箭,把他掀下马去,摔得浑身尘土。

    在他狼狈万分地爬起来,茫然四顾时,呼啸而来的一骑凉州唐家小将叫做唐不凡的疾冲而来,干净利落地一刀,让他的头颅与身体璾再见!

    倒霉的阿史那都支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给唐家小将讨取了,另一酋李遮匐侥幸得脱,径投西突厥阿史那车薄去了。

    除部分重要被俘的酋送洛阳之外,其余的人都成为奴隶给卖掉。

    ……

    待到战事平息,杨成献会合韦待价,大家喜不自胜。

    四万五千人破十五万,虽说十五万人注水严重,但俘虏、级、奴隶是杠杠的。

    杨成献的到来不仅大助韦待价取胜,还让他得以休息,他可以将西域军政之事交付给杨成献而自己回京述职了。

    自韦晞离开西域后,韦待价一直没有回京还乡,都在奔波,忙于军务,终于可以喘一口气。

    杨成献空降,接印主掌西域不在话下,他是韦晞这一系统的干将,又助大家取胜,西域军对他是十分欢迎的。

    ……

    凌晨时分的天气寒冷,但敌不过人们热烈的心头温暖。

    东都洛阳,敕造白马寺。

    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寺内供奉了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等大能之像,因太平盛世,白马寺香火鼎盛,备受信众拥戴。

    即将到来的大年初一,信众已经挤满了白马寺门外,等着烧开年的头炉香。

    头炷香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风俗,“烧头香”又叫“烧头炉香”,是拜佛、敬神的表现方式。也即信徒赶早到寺庙、道观或神祠,争取烧第一炉香,以示虔诚。烧头炉香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佛教传入中国就已开始,尤其是春节或一些重大节日来临时,头炷香更受推崇。

    信众多认为烧第一炷香表示上香人对佛的重视程度和虔诚,并且第一炷香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福运。

    商业化的社会,演变成烧高价香的情况越演越烈,往往拍卖出天价。

    但现在嘛,白马寺是一视同仁,谁想烧新年第一注香的请早!

    大家都来排队,信众们不顾寒冷,彻夜排队,门口还排了很长的队,足足三百米,在寺内和尚的指挥下,排了三个方阵,秩序良好。

    每个人有着期盼,希望烧着头炷香,表达对佛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同时保祐自己幸福或者种种的意愿。

    天色破晓,差不多到了烧香时分,大家正冷着跺脚呵气时,却听见大队人马赶过来的声音,见多识广的洛阳人心头顿时心头一沉。

    的,有权贵过来抢烧头炉香了。

    洛阳的权贵多如牛毛,他们在佛寺道观抢着烧香那是司空见惯。

    好在白马寺非常牛掰,向是无论谁来,都请排队,极少破例,哪怕是个王爷也不给面子。

    就不知道这回能否抵抗得住,信众们精神起来,看看白马寺的和尚是不是怂的。

    他们没等多久,就见到大队骑兵有如铁甲洪流般地涌过来,他们的明光铠极是威风凛凛,反射光线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压力。

    这些骑兵马刀、盾牌和各式长兵器一应俱全,个个挎弓背箭,出动犹如打仗一样,部分人马身披金色眼镜蛇披风,马身上携带大弓,他们护着一辆明黄色的豪华大马车中途驶来。

    前导的骑兵大摇大摆地冲,以强势作风开路,人们惊呼着,纷纷往四周闪避,让出通向大门的道路。

    那些骑兵驱赶走民众,占据道路之后,白马寺的寺门大开,让大马车隆隆地驶进内!

    部分民众顿时大声地骂起来:“讨厌的贵人,无能的和尚(这是客气的骂法,更难听的骂法也有)。”

    不过更多的民众并没有怎么诅咒,只是抱怨几声。

    有外地人好奇地问洛阳人道:“那是谁?”

    “征夷大将军韦!”

    “白马寺不是说什么佛前众生平等,居然让他们插队?”外地人吃惊地问道。

    洛阳人回答得很巧妙:“佛也怕韦大将军!”

    “怕怕,怕大将军?”外地人更加惊奇了。

    “白马寺怕给这位大将军搬走佛像!”洛阳人回答,见外地人不解,遂好心地给他解惑道:“这位大将军去倭国时,把倭国的佛像都给搬走了,重熔成锭,再用来铸造铜币。”

    “呃!”听得外地人两眼直,难以置信。

    ……

    韦晞心里是个无神论者,不想抢烧头炷香,依他看来,就算要敬佛道,也应该是多做善事,他曾经说过的“施舍给穷人等于放债给阎罗王”同样适用于佛道。

    无奈家里小事是母老虎说了算(韦晞决定的是与哪个国家、种族开战的国家大事),她要祈福给他们的第三个孩子。

    不错,韦晞很努力,他与太平公主的孩子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生(他曾经有次失言说她就象母猪那样能生,结果惨遭太平公主殴打!)现在她又怀到第三个。

    一来太平公主这么青春美丽,有空不多打几炮那真是暴殄天物;二来给她找点事做,女人一闲下来,尤其是有权势的女人闲下来不是件好事;三来嘛,让皇家看到自家努力的成果,俄很努力,确实没有慢待太平公主哦!

    是以太平公主提出去白马寺烧头炷香时他没有反对,而白马寺同样没有反对,给他们加塞儿头一个进寺。

    寺僧唸唱,钟磐轻响,佛像庄严,佛堂肃穆。

    太平公主满心欢喜,和韦晞跪倒蒲团上,合什礼敬,嘴里念念有辞,求佛爷保佑。

    韦晞也顺她意思,同样礼敬朝拜。

    行礼毕,佛前上香,香烟袅袅,太平公主亲自取过佛经念起来,韦晞不甚感兴趣,不禁有点呆。

    大唐李家信奉道教,但对佛家也不排斥。

    等到太平公主念完,一个胖大的知客僧殷勤地道:“大将军,主持邀请您与公主共进素斋!”

    “甚好,带路吧!”韦晞吩咐道。

    等他们离开大雄宝殿的时候,看到远处大门打开,信众们正以百米冲刺的度跑来,那股疯狂劲儿有如决堤洪水,囚徒越狱!

    韦晞见惯打仗冲锋自然无所谓,以太平公主那么大的胆量,则吃了一惊。

    要不是走后门的话,肯定抢不到头炷香来烧的。

 第五二五节 往外传法

    面对着国内一等一的大师,“大师,我等有礼了!”韦和太平公主鞠身道。

    “阿弥陀佛,不敢当,公主、驸马,贫僧有礼了!”大和尚双掌合什道。

    白马寺主持大和尚释法真的方丈居会客室里,四壁空空,中间就一张大席,放着矮几,旁边则是蒲团。

    简陋简朴到令人发指,让太平公主担心吃到什么猪食。

    不过她显然多虑了,素斋送来,三个海碗的稀饭,一笼馍馍外加上四碗精致的小菜。

    稀饭的米不错,馍馍是细面磨成,小菜的味道鲜美无比,十分可口。

    事实上,白马寺的素斋非常出名,每天只接待一百名香客随喜,一位难求,供不应求,现在吃来,挑剔的太平公主也无话可说。

    食不语,待用斋完毕,收拾走碗具,送上香茗,正是敬奉佛前的龙井。

    释法真居然“调皮”地道:“驸马爷,这顿食用可好?没什么意见吗,不会将敝寺的铜佛像给扛走熔了铸铜币吧?”

    话出口,听得旁边服务的和尚呆了。

    须知这位大和尚素来宝相庄严,不打诳语,岂料对韦这么说话。

    韦微微一笑道:“大师打的好主意啊!”

    “何来好主意?”释法真问道。

    “我搬了你的铜像,朝廷会罚我还回二尊,大师岂不是赚了!”韦说他才不会上当呢。

    “然而,倭国佛不是佛乎?”释法真与他打机锋道。

    大和尚在责备韦,印度佛教传到中国,倭国佛教传自中国,韦对外公然宣传他是道教、佛教的护法神,中国道佛两教都是认账的所以他插队没有问题,但没想到他到了倭国,却大抢特抢铜佛像,熔了做铜币,大和尚认为那是过了。

    韦双手一摊道:“吾日暮途穷,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这句话出自春秋战国时伍子胥回答申包蛋责备时说的,时伍子胥为楚人,却引吴兵攻破楚郢都,掘楚平王坟墓鞭尸,故申包胥责之。

    意思是我好象天黑时还要赶很远的路,所以我只好颠颠倒倒行走,违反常理办事!倒行逆施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

    此乃强辩!

    听到韦的话,释法真微微摇头,不甚满意。

    韦不得不道:“佛法无边,然大将军却有国属!”

    这解释说得过去,释法真脸色稍雯。

    为了国家利益,有的事情说不得也要做了。

    太平公主连忙打圆场道:“大师放心吧,本公主会监督他的,他在国内可不敢这样作为,否则本公主第一个饶不了他!”

    “有公主监督最好不过了!老衲也就放心了!”释法真一笑置之。

    心知肚明韦是外王内圣策略,他手握大权,在国内还是很守规矩,信誉是有保证的,释法真也就管不了这么多了!

    古语话刑不上大夫,象韦这等大人物不可以常理度之,只要他不是烧了俺寺院抢了俺佛像,大和尚唯有眼不见为睁,他劝谏道:”大将军,你手握权柄,当上体天心,以慈悲为怀,当可泽被苍生。“

    “大师尽可放心,我正为此而来。”

    “哦?”释法真遂动问道:“大将军造访,曾说一来上香,二有要务,今香也烧了,要务呢?”

    “哦!”韦从容地道:“我要往外传法!”

    “往外传法?”以释法真波涛不惊的佛心,也被撼动。

    这位大将军所说的往外传法,绝不是小打小闹的举动,必定规模盛大,那是佛法的盛事,亦是个大机遇!

    韦知道释法真佛法精湛,乃大德之士,周围也无外人,对他讲的东西尽可放心。

    他从容道:“我打下吐蕃之后,留守的将领遂行毁其国、灭其文、起汉名、更其衣、改其俗、信宗教、除经济、多通婚、变饮食、迁其民、竟不遭到多少反弹,有种种原因,其中信宗教起到相应作用。”

    韦目光一凝道:“先有文成公主带上佛法入雪域高原,后有我等大力推行佛法,如今效果显着。”

    “而突厥虽归我朝,却一反再反,其戾气深重,国朝不安,生灵涂炭!”

    “除了军事平定,当以佛法镇之,以求社会安定,民众定心!”话虽这么讲,唐朝人都知道突厥人这么造反的原因有很多,韦使用佛法并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但可以一试!

    “此外,我发大宏愿,愿我大唐军队所到之处,皆建立佛寺,以传播佛教,宣扬佛法。”

    他炯炯目光盯着释法真问道:“不知大师可愿助我!?”

    ”善哉!善哉!“释法真口宣佛号,欣然地道:“对外传法,乃佛界盛事,大将军根行深重,有大德行,行大宏愿,小僧岂敢不从之!”

    释法真在佛界地位尊崇,在公主与驸马面前自称老衲,但当韦说出他的大愿来时,此等大事,释法真也得跪了,口称小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