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建设盛唐-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仁者,曹国王族中人,掌兵权,因慕汉三国时曹仁之名而起名,其勇冠于三军而敢战。

    曹国人已知唐军大集,遂劝阻他出战,专心守城。

    他们是对的,数日来,唐军越来越多,城外一片海洋般的唐军,看得曹国人的小心肝尽在颤栗,曹仁之前口硬硬的话荡然无存。

    但当唐军遣使来招降,声明何国、石国尽入我手,若不早降,悔之晚矣时,曹国人拒绝了!

    他们的答复是:何国、石国都抵抗到底,他们能,我们也能!

    昭武九姓国家荣光共存,不坠栗特人威风与尊严!

    曹国还有点狡诈,居然声明说昭武诸国唯康国马是瞻,若康国降,则曹国跟随。

    希望唐军上他们的当,不要为难曹国。

    栗特人还是有不少特色,善经商,有信仰,文化水平高且不算,其独立性较强,宁肯附籍或客籍,多不肯甘为编户(不愿依附权贵),是以当唐军招降时,王族都不允许,而民众也都跟随。

    没有说了,那就打吧,攻城战开始了。

    长围、投石机器急攻、弓箭掩护、袭拢、地道什么的,重点还是蚁附攻城。

    “咯吱!”

    巨大的投石车出隆隆的轰鸣声,将一块块的巨石投向城墙,火弹焚烧一切。被厚重牛皮裹得严严实实的冲车冒着城头不断投下的巨石大木,猛烈地冲击着城门。

    城头的曹国战士则把一瓢瓢烧得滚烫的油往下倒,滚木檑石如冰雹般不停地从高高的城头上砸下来,象开水淋蚂蚁似地把正在攀爬城墙的唐军士兵一一地砸下来。

    城池上火光冲天,黑烟弥漫,杀声动地,双方将士都在抵死厮杀。

    虽然被韦晞定义为大肥猪,曹国猪肉同样不好啃,唐军连攻三天,毫无进展,或许曹国是野猪吧。

    曹国人抵抗十分猛烈,唐军利用掩护,形成一定的优势,曾经攻上过城头数回,但每次都被奋不顾身冲上来的曹国战士们给逼了下来,他们以命换命的打法让唐军也都畏惧三分,如勇猛的狮子也抵挡不住无数悍不畏死绵绵不断扑上来的群狼。

    一星期下来,唐军因战斗而减员了近万人,战争的残酷性可见一斑。

    入夜时分,韦晞正在东寨休息,忽闻喊杀声,乃披甲起床,出帐一看,只见阵前火焰升腾,杀声不断传来,夜空中传出一片呐喊叫声:“唐大将军韦晞已死!唐大将军韦晞已死!”

    听着奇腔怪调的声音,这是曹国人在造谣呢。

    唐军主营中立即传来韦晞的声音道:“本大将军在此,能杀本大将军的人到现在还没有出世呢!”

    听到他的声音,军心遂定,于是唐军各寨尽皆不动,只以乱箭射击黑暗,曹国人冲突不进,天亮前不得不退回来。

    然后唐军检查损失,却是当夜曹国大将曹仁选派勇士缒城而下,进行夜袭,只是唐军防御严密,曹国人死伤三百余人,仅毁坏唐军投石机两座,唐军死伤不到百人,曹国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尽管野战占优,唐军攻城还是不易,在城下碰了个头破血流!

    曹国人凭借着坚城和旺盛的战斗意志、不怕死的精神将唐军进攻态势遏制住,使得唐军将领们生出了阵阵恶寒:又一个康国!

    这是唐军西征路上遇到第二个绞肉机,在攻下何国、石国赚到盘满钵满的同时,唐军也付出了血的代价。

    唐军士气有所低落,韦晞乃亲自召开了校尉以上的军官扩大会议,以鼓励士气,阐明战斗历程。

    会议就在平整出来的大操场上举行,韦晞讲话道:

    “开战以来,我们打下何国、石国,没打下康国、曹国,就整体而言,我们是胜利的!

    目前战局大家都看得到是有利于我军,我军骑兵主力丝毫未损,步兵正在攻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敌方根本无奈我们!

    主动态势在我手,后方稳固,有你们英勇将士,还有本大将军!”

    谁还敢说我们败了?

    相信我,我们一定能胜利!”

    他询问大家道:“信不信我?”

    “信!”所有的人一致回答。

    他们的大将军,带领着他们征战,他从来没有败过!

    韦晞接着道:大家要有必胜的信心,要有持久作战的准备。

    世间没有什么事一蹴而就的,种田都得春耕秋收,我们打这么座大城,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下的,要做好长期围攻的准备,时刻警惕着,坚持制度,象上次曹国前来夜袭,让他们一无所获!”

    “让他们一无所获!”将士们奋臂出袖高呼道。

    “杀死他们!”“攻下城池!”纷纷喊叫着,韦晞伸出手掌抚平众人情绪,作出战斗部署道:

    “一要以轻骑兵袭扰昭武诸国,遇敌则战,遇民则掠,保持对诸国的压力;

    二要继续攻打曹国;

    三要寻找战机,破除曹、康两国之外的国家;

    四要做好主力过冬的准备,避免非战斗减员;”

    他的手往下猛地一挥道:“来年必破昭武诸国,与诸君痛饮!大唐万胜!”

    “大唐万胜!”军官们一起高呼道。

    ……

    曹国城下操场会议提振了唐军士气,为唐军指明了战斗方向,犹如春风化雨,让唐军众将士倍受教益。

    唐军上上下下摩拳擦掌,被加注了战斗力和必胜的信心。

    重整旗鼓,他们的攻城更加凶猛,让曹国人应接不暇,给唐军打出了一比一的交换比例,曹国人叫苦不迭。

    游骑兵四出,直达阿姆河(唐军突骑施故地往西是锡尔河(药杀水)有石国,再往西是阿姆河,有火寻国,中间是昭武诸国),方圆数千里,皆被唐军控制,昭武诸国以外交通遂绝,处于外无援兵,内斗无力境界。

    正当形势红红火火时,韦晞接报道:“太平公主殿下来了!”

 第六五六节 朝廷相召

    大军方阵森严,军器如林,旗帜鲜明迎接太平公主大驾光临。

    她身穿一件金绒编织的华美斗篷,光彩夺目,加上她体态娇美、珠圆玉润,肌肤白洁,精致面容释放出妩媚十足的诱惑,格外引人注目。

    这可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公主!

    在太平公主背后,还有一个穿着紫袍的精明强干的大官儿向韦晞行礼道:“李昭德见过韦大将军!”太平公主介绍道:“此乃夏官侍郎李昭德!奉朝廷之命前来劳军!”

    “欢迎李侍郎的到来!”原来是天使,韦晞招呼道。

    李昭德,狠人一枚,其父李乾祐唐贞观朝高官,年轻时以明经入仕,精明干练,他年前因事获罪,旋回朝,升为夏官兵部侍郎,可见武则天对他的信任,乃武则天朝中不多的敢于对抗酷吏的官员。

    韦晞与太平公主手挽手地检阅部队,大唐的虎狼之师心悦诚服地道:“恭迎公主殿下!”

    “众将士辛苦了!”太平公主落落大方地道。

    然后韦晞集诸将欢迎太平公主、李昭德一行的到来。

    李昭德宣读朝廷诏令,乃武则天对西征大军的嘉奖,赞扬他们为国争光,为朝廷开疆拓土,功业大焉,特赐御酒、玉壁、金币、银锭、青钱、丝段等,并提升众人官爵。

    赐物不多,人均差不多十贯钱左右,但是御制,很光荣,别人想用也得不来。

    官爵也提升不大,但圣旨中多有褒奖,大家也知道提升太快,赏无可赏时那就得呆京城当猪养,因此谁都不说朝廷不公。

    奖励一个不落,人人有份,再有带来家书,营中一片欢腾。

    然后开大宴,众人大吃大喝,着战士角斗为乐,不必细表。

    席间,李昭德与韦晞交谈道:“观大将军兵威,当知乃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之雄师也!”

    “李公过奖了!”韦晞谦虚道。

    两人谈论,韦晞问起神都之事,得知武承嗣为天官尚书吏部,武三思为太常礼部高官,不由有些惊讶。

    武三思乃武则天支撑的重要一角,向在兵部厮混,为武则天管着天下兵马,太常的地位清贵,却无实权,武三思当太常,明升暗贬很明显。

    李昭德笑曰:“下官之官位来得容易,还多谢武太常了!”

    “愿闻其详!”韦晞也八卦地道。

    原来武三思有兵权,羡慕表妹夫韦晞的威风,正好湘水苗夷与汉人争执,起兵造反,夺了潭州两座县城。

    大唐数百军州,两个县城被夺,大的事,府兵都尉可以处理的,结果武三思亲自前往解决。。。和平解决。

    貌似两县苗民给面子,迎风而降,武三思自然得意非常,吹嘘自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虽韦晞亦不过如此也。

    岂料苗民根本不知道他是甚么人,之所以投降乃是逗他玩的,半夜县城火起,苗民四面杀至,武三思要不是靠了被韦晞训练过的中央军护着他杀出重围,几乎身陷敌手,却把朝廷金头盔、金甲、兵部关防大印都遗失给苗民。

    苗民拿着竹杆挑着他的金头盔示众炫耀,酋首穿起了他的金甲来个沐猴而冠,武三思大窘,朝廷大为丢脸!

    最后派了黑齿常之清剿,把打凹的金头盔和捅破的金甲夺回,兵部关防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回来。

    武则天很是光火,她这人很爱面子的,于是武三思就高升了,李昭德为兵部侍郎,主持兵部业务。

    李昭德绘声绘色地讲出武三思轶闻,对他的轻蔑之意一目了然,众皆失笑。

    武三思依凭武则天上位,实质上不学无术,能力差劣,本应夹起尾巴,谦逊做人,却要作死,其实他先前派出黑齿常之就能够打赢,虽没有人前风光,却幕后指挥有功,却贪于作秀,导致丧师辱国。

    李昭德看不起武三思,他这人有才华,眼高过顶,但对韦晞与太平公主两公母却是毕恭毕敬,不敢怠慢。

    事实轮不到他来抵赖,韦晞军势强劲,将士归心,他们对他的崇敬发自内心,李昭德明眼人,看得清楚。

    如果说韦晞这是老军头,打胜仗理所当然,那么太平公主则让李昭德啧啧称奇了。

    韦晞在前线打仗,阳关以西的内政皆由太平公主制裁,李昭德所见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荣景象:如雨后春笋般新起的房屋、道路不断延伸、大片大片的田地、遍山的牛羊……在大唐的边疆,城市神奇般地崛起,民族和解,共归大唐,都是太平公主的手笔,让李昭德叹为观止,不得不说虎妈无犬女。

    ……

    太平公主也在帅帐内以主母的身份与韦晞共一席,接受各将的敬酒,饮宴毕,共归后帐。

    两人淋浴后,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快活一场再说!

    当兵三年,母猪赛貂婵,况且来的是位公主呢!

    韦晞不是乱来的人,公粮储备充足,而太平公主久旷,两人如**,烧得旺盛无比,周边环境大受影响!

    ……

    云收雨散之后,再来榻上絮语,太平公主轻声道:“李昭德此来,一是表达朝廷慰劳之意,二是召我们夫妇俩回朝过春节!”

    韦晞身体一震道:“朝廷变心了?”

    “不!”太平公主告诉他情况道:“朝廷还是很温和的,你看李昭德都没有当众颁旨!”

    世间无不透风之墙,韦晞西征,与叶州碎叶大点兵的胜况给人密告到朝廷那里,武家的一群坏种如获至宝,纷纷攻击韦晞。

    这回他们学乖了,不说韦晞想要造反,而是说自古以来,大将久掌兵权,不利朝廷为由去打动武则天。

    今韦晞手下控弦半百万,本身为大将,率领强兵,举国上下无有匹敌者,难保日后萌异志,迟必生变。

    为保全计,当召其回京,若有事再行发遣。

    又说韦晞出行,仪从喧哗,有其祖汉朝韩信为齐王时的仪态也韦晞认韩信为祖,不可不防,当效汉高祖处置之法。

    当时韩信为齐王,手下虎贲之士跟随,出行如龙虎汇聚生云,有善望气者认为乃天子之云气也,汉高祖遂出巡,借机将韩信拿下,废了他的王位,改为淮阴侯。

    要说到这等攻击的奏章,武家坏种们也算有进步了,正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怕不打动武则天!

    好在,韦晞有太平公主!

 第六五七节 太平公主骂人

    若没有太平公主,韦晞的结局只怕是十二道金牌,一道急过一道,催他回京,保不准结局有如岳武穆!

    他掌握的兵权太大,而且在西域,兵源自给,粮草自筹,朝廷竟无一个节制他的方法。

    他只要一个无法无天,谁不怕?

    于是武则天先行遣使来找太平公主,询问西域政局军情。

    好个太平公主,天使一说意思,她立即明了,冷笑不止,修书一封,着天使带回去。

    武则天取书示众,武家诸傻,酷吏们看过后羞赧不已。

    “……阿非利加曾有谚语,乃一个屎壳郎推着它的屎球在地上滚,老鹰在它后面飞来,屎壳郎叫道:‘喂,不要抢我的屎!’

    老鹰理都不理它,径直飞过,杀向一头鲜活的羚羊。

    臣女之丈夫,乃不世出奇男子,他的征途是星辰与大海,他永远目视远方,只为开拓,为大唐帝国开疆拓土,他的心意,臣女深知,亦愿母后、朝廷、诸臣得知!他之志气,岂是冢中争骨头野狗之辈所能理解的!”

    太平公主讲述韦晞的远大志气,又借阿非利加谚语痛快淋漓尽致地大骂了背后搞小动作的人一通,指斥他们为冢中野狗之辈!

    武家诸傻,酷吏们挨了骂,面面相觑,浑不是滋味!

    “我等竟是屎壳郎,冢中野狗!”

    得罪那么多人,亏得是她,武则天知道朝廷并非无制约韦晞之策,内政归由太平公主管,他的后勤也由太平公主负责,一个铜币和一斗粮食的去处都被太平公主知道。

    他的军队,一路向西,往东的军队,都由太平公主遣,为释朝廷之疑,太平公主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即大将不带兵东归,大将独行,士兵归由副将统管,往东的军队,没有太平公主签的命令,不得入阳关!

    而在阳关,还有太平公主亲卫把守,严格管理,不会生西域军队乱入关的情况。

    太平公主书信上一一讲明,最后强调道:“臣女与驸马既为夫妻,姻缘天作之合,臣女会管着他,不让他做坏事!”

    措施得力,又是太平公主力撑,武则天心安,遂派了李昭德前往劳军,再邀请韦晞夫妇视军情紧急情况,若是军情稳妥时,回神都过年。

    此为口谕,不具约束力,对于军务,武则天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以利国家为由,不作任何的干涉!

    但太平公主想来,还是夫妇俩回朝一趟,以释朝廷之疑。

    先前朝廷遣使来问之事,太平公主不曾对他讲过,不让他烦心,专心对敌。

    对于太平公主的想法,韦晞深表赞同:“西域军务,主动权在我手里,不怕昭武诸国翻盘;至于外来势力,来自西方,然路途遥远,岂是易为?又近冬天,不可能起兴大兵。”

    “回朝过年!”

    夫妻俩夜半私语,紧紧相搂,大家谈兴很浓。

    “哎,怎么不见唐姐姐(唐甜)啊?”太平公主与唐甜关系复杂,情敌、闺蜜,很关心唐甜去向,昨夜夜宴不见唐甜在列,遂好奇动问。

    韦晞展颜一笑道:“她已经到达了咸海!”

    “哦!”

    就着榻前柜子取出地图,韦晞指给太平公主看,原来对昭武诸国战事无甚野战,唐甜遂引军沿药杀水(锡尔河)进军,直达咸海,在历史上、军史上重重留名!

    韦晞很注意奖励方法,激大家的荣誉感,除了官职、爵位、财货、土地之外,让西征诸将很看重的就是《大唐西征记》的编写,其“第一次”记载相当于青史留名,百世长存!

    “西征攻下的第一座城池是石国国都,先登城者某某某,主持大将是程伯喜。

    第二座攻下重要关隘是何国国都,主持者为乌质勒、杨成献、史万、孙三郎。”

    对于唐甜的记录,则写下了她是第一位到达咸海的大唐女将军!

    其打通药杀水,宣威于外域,招抚诸部十八有余,得人口二万一千,牲畜二十万,于药杀水入海口处建立大唐最远的之县“咸海县”,虽巾帼不让须眉!

    看到对唐甜的记载,太平公主好生妒忌,但看到对她的记载,也就转怒为喜了:“……太平公主殿下,留守西域后方,使西域成为大唐西征大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其管理内政,施政有方,安抚民众,”

    此乃正式行文,另有韦晞手书批注“镇西域,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太平公主也!”,太平公主笑吟吟地道:“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尚太平公主驸马韦晞也!”

    两人相视一笑!

    太平公主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原来韦晞用上了汉高祖刘邦对相国萧何的评价,而太平公主则回敬他是汉高祖对韩信的评价!

    萧何与韩信,乃汉开国三杰也,目前韦晞与太平公主所作所为,类似于萧韩。

    ……

    夫妻俩商议妥当,第二天韦晞先召大将们通告说他与太平公主返回神都过春节,起初大将们还以为朝廷欲有异动,但在韦晞声明不过是一次正常的朝觐之后,保证无事,大家才安稳下来。

    他作出军政安排:成立军事委员会,主事者是他,成员有刘审礼、王孝杰、范无伤、乌质勒、帕罗特、崔千寻、张仁愿、契苾明、娄师德、程伯喜、杨成献、论弓仁诸人,以参谋长姜咨主持委员会,韦晞不在时,由委员会共同决定军务(多票通过),紧急时姜咨下令。

    姜咨者,唐故相姜恪之侄,世受国恩,其长期从事参谋事务,熟悉业务,可当大任。

    唐军主力东归(主要是骑兵),继续围困曹国,主将为范无伤,控制石国国都,作为重要后方基地,建立大营,主将是王孝杰、杨成献,帕罗特,

    保持对康国的压力,修葺攻破的何国国都,驻步兵八千、骑兵五千,主将史万,另有一万骑兵,专门对付康国,主将论弓仁。

    又派了娄师德保证粮道,内政依旧归由太平公主幕府统领。

    至于他,则与乌质勒、程伯喜回神都过年。

    分派得井井有条,大家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心情稳定。

    会后,韦晞专门留下姜咨道:“昭武诸国,翻盘无力,要担心的是西方外来势力,你要做好备战准备,再有多遣细作打探消息,与军情司保持密切联系!”

    “谨遵大将军命令!”姜咨拱手道,他咬咬牙道:“若大将军在神都有什么意外,末将将领兵入关!”

    “不必多虑!”韦晞摇手道:“我在神都稳如泰山!”

    “虽然如此,恳请大将军准备密码,以防万一!”姜咨说道。

    “好!”

    韦晞教有军队、军情司看书做密码,即哪本书哪一页哪行哪列的字来组建密码,如果密码对上,韦晞要姜咨兵,他就会兵进中原!

 第六五八节 光荣归于太后

    大将军正式布军令,军队依令办事,一片繁忙景象。』

    而韦晞太平公主夫妻俩、刘审礼、李昭德、程伯喜、崔千寻、张仁愿、契苾明、乌质勒及许多归顺的部族贵酋等人则急返神都面圣过年。

    太平公主坐马车,她绝非娇娇女,亦能受苦,因此行进度很快,于年前返回神都。

    年已近了,神都的节日气氛浓重,官府封印,朝廷不理政事,但韦晞与太平公主的请安折子一递进宫去,即被安排第二天一早见驾,百官相陪。

    辉煌的明堂上,韦晞与太平公主互相扶持,昂然而进。

    他们的背后则是征西域有功的文臣武将们,气宇轩昂,威风凛凛,他们是大唐中坚,中流砥柱!

    殿上朝臣见得,百般滋味在心头。

    有人喜:我大唐有此等貔貅,江山稳固如泰山难移。

    有人愁:要是这等猛将们反了呢?

    还有许多人妒忌得胃里泛酸水,嘴里喷醋味,回去睡不着觉,如武三思、武承嗣等人恨得牙痒痒的!

    他们可是屎壳郎,专门吃屎!

    他们是冢中野狗,只会争骨头吃!

    与他们不对付的朝臣在背后都这么说武家诸傻和酷吏们,真系名声扫地。

    对于太平公主这等天之娇女,他们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仇恨归于韦晞,要是没有这么出众的韦晞,太平公主不照样是他们的碗中菜!

    只要韦晞倒台,太平公主一介女流之辈,也只能随波逐流,任由他们圈叉圈叉。

    他们想到韦晞的功业,看着韦晞大步上殿,他保养得好啊,容貌俊秀无比,不见老,冻龄!

    诚让他们妒恨更甚!

    ……

    韦晞一众到殿,太平公主脚步一顿,旋给韦晞拖着她走上一步,恢复正常。

    太平公主的心中揪起轩然大波:“坐在大殿至尊位者,是她老母!”

    以往,坐正中的是她皇兄李旦,武则天则垂帘听政,群臣不可得睹其凤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