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建设盛唐-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拉伯人的震动还是以后的事,现在韦晞的战斗企图已经震动了诸将。

    “我们以五万骑兵直逼两河流域,遂行骚扰和破坏之策?!”大家既为此而振奋,也为此而担忧。

    怎么说呢,现在连中亚地区的木鹿没打下来(土库曼斯坦、阿富汗),西亚的伊斯法罕没受到控制(伊朗),就一路向西打到了两河流域(伊拉克),这三块地区非常广阔,五万骑兵投下去,就象河里撒盐,不见影儿!

    敌人有多少人,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形,大家心中无底,陷入了焦虑中,火气上升,频频地喝着帐内的茶水,让勤务兵勤于斟茶递水。

    “你们怕了?”韦晞嘿然道。

    大家心里苦笑:“确实有点怕!”

    史万头一个站起来道:“有大将军带领我们,我们不怕,我们必胜!”

    此话在理,诸人信服。

    韦晞带领他们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威望极高,大家都盲从于他,哪怕他说太阳会从西边升起,只怕很多人还是相信的!

    “行啊,知道你们心中忐忑,参谋长你来说说吧!”韦晞指示姜咨道。

    姜咨于是讲给大伙听:“我们现在部队损失不大,马匹的完好度高,补给也很得力,可以说是人强马壮!”

    “加上前几天的整军运动,大家思想得到了统一,哪怕是杀鸡也用牛刀,没有什么隐患,而且士气高涨,面前就是一头老虎我们也可以把它给干死!”

    参谋长的话说到了大家的心里,大家频频点头。

    “我们有这样的本钱,为什么不做出更大的战绩来呢!”

    “进攻两河流域的意义重大,对于整个西征大军,可以说是起到极大的鼓励作用,而且我们的功绩,传回神都,也让陛下和臣民们知道我们的功业!”

    他话锋一转道:“我们是鼓气,对于大食人则是丧气了,那木鹿不是死守吗?我们将攻下的东西给他们看看,让他们知道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白费,想想看他们的心态!”

    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高高大大的史万站起来,挥拳高呼道:“打下两河流域,向陛下和神都献礼!”

    想不到这家伙也会喊口号了,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姜咨的动员很成功,大家清晰了风险越大,收获越多,就是要走不寻常的路!

    怕死别进大将军的麾下,赶快去投太平公主,她那儿招收民夫、农民和牧羊人,保证安全!

    ……

    于是传达会议精神,整顿队伍。(韦晞的大天/朝特色渐渐扬)

    自上而下,心态统一,虽说去往两河流域风险不小,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哪怕天上下刀子,军令下达也得冲!

    何况是跟着韦大将军,他从来没有败过!

    没得说,大家干吧。

    骑兵部队里,除了正规军,还有数量不少的部族军,遵行执行无违。

    军官们检查行装,除开必要的被服、装甲、兵器、给养和物资之外,军士们随身携带一些金银以防万一(与大部队失散后可以充当买路钱,贿赂当地人),但笨重的个人物资则免了,只允许携带不到两斤重的个人物资。

    我们有银行咧!

    官兵们愉快地写好银行单据,交由银行职员带走得到的财货,轻装上阵。

    ……

    集中了五万军势的韦晞骑兵大队西进,一人五马,排出了宽大正面行军,其马一天百五十里,但没有与大马士革派出的卡西姆所部生大规模的交战,小摩擦有之。

    得益于良好的地图清楚了道路行进方向,再有侦察部队给力,马也快,不断地修正方向位置,避免与卡西姆部队生大战。

    沿途清剿,杀掉敌方的斥侯兵和抢劫金银珠宝以及牲畜、补给。

    同时,把收获的粗重物资乃至于铜钱、粮草等值钱货分给了当地贫民!

    这些东西带不走啊,毁坏或者烧掉都可惜,不如打土豪之后分浮财。

    韦晞部先南下,往波斯湾而去,再西行,而卡西姆部则是从巴格达出,两支部队正好平行而过,当卡西姆到达伊斯法罕时,他的力量已经增强到三万骑兵和七万步兵,接着兵败回归的拉西德。

    “你跟随至尊的哈里,都打老了仗的,怎么还会中这样敌人奸计!”卡西姆不满地道。

    “唐人的气概很大,我估计他们丢弃的财货价值接近他们的百万贯,所以……”拉西德垂头丧气地道。

    听闻这么多钱唐人说丢就丢了,卡西姆脸上抽筋,而他的部下们无一不倒抽凉气。

    换作是他们,也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

    上百万贯的财货耶!

    “他们的士气很高涨,战斗力非常强!”拉西德说起来犹有余悸,要不是自已亲兵拼互护卫,他几乎不能脱身。

    他展示了从亲兵肩头上拨下来的一枝长箭,制作工艺非常精致,

    正在说着唐军的事情,只见得军士慌慌张张地闯进帐来禀报道:“报告将军,唐人打下了巴士拉!”

    顿时卡西姆好似挨了一记闷棍,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这回麻烦了!

    大食人侦察出唐军的情报非常混乱,一曰他们在伊斯法罕一带肆虐,二曰有部队前出两河流域,三曰唐军在纳马克湖(伊斯法罕北方,距离里海有三百里)以及设拉子(伊斯法罕南方地界)出现了踪影,遍地开花,到处都是,风声鹤唳,搞得卡西姆无所适从,在一天天的消磨中,得到了确切消息,真是个坏消息!

 第七一一节 巴士拉城入手

    巴士拉城始建于公元635年,地处两河流域下游,是两河的交汇点,是连接波斯湾和内河水系的唯一枢纽,大型海船可顺河上溯到巴士拉港口边,再换乘内河船,运往两河流域,交通极是方便。

    在古代,船只运输是最省力的运输方式,商人们非常喜欢巴士拉城。

    因为贸易而起,巴士拉发展异常迅猛,在那里的港口里,海船桅杆如林,商人摩肩接踵,仓库业务繁忙。

    除了与周边的阿非利加以及印度、斯里兰卡的贸易之外,巴士拉是连系东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大量的大食海商乘坐海船,一路漂洋过海,运送香料、染料、花草、奇兽、胡椒、药材和金银珠宝、奇珍异宝等物资到达“中国”的广州,运回丝绸、瓷器和茶叶、铜铁器四大件,虽然旅途遥远,风险不小,但海船吨位大,成功的话那就赚大发了。

    近年来的贸易形势不错,大唐韦晞执掌兵部,训令广州水师制造新战船,积极维护商路,其远航甚至到达斯里兰卡,如此大食与大唐的贸易关系紧密相连。

    虽说两国交兵,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巴士拉的海运,直到大唐军队的到来。(周军是站在东方的角度,唐军是站在西方的角度,哪怕武周代唐,西人依旧认定是唐朝)

    ……

    出动打大食,周军高级军官们发现中亚投靠的部族军很好用,也就是归顺的大食人参加周军,他们充当带路党,走在大部队的前面,极有迷惑性。

    他们的面孔、装备、旗帜与其他的大食人一个样,大食人几乎不以为备,总是以为是自己人。

    这与周军的步伐迈得大有关,大食人作梦也没想到周军会来得这么远,这不,当打着大食旗号的周军进入巴士拉城时,当地的官员还跑过来迎接呢。

    可以想象当他们知道这批“自己人”表露出身份的目瞪口呆!

    不是说唐军还在伊斯法罕吗,怎么就攻到这里来了?前方的军队干什么吃的!

    可想而知,韦晞的行动是多么的出其不意。

    地方大有地方大的好处,也有不小的麻烦,在那个交通基本靠流基本靠吼的年代里,离得太远,消息传递缓慢,只要有心,长途进攻,就收到特效!

    一人五马倍道而行,超乎了当时人们的想象。

    进城后的周军按照本城奸细提供的地图,直趋紧要的城主府、军营、仓库、衙门、富贵人家府第等,还有最重要的港口地区。

    此城有奸细乎?

    有的!这么大的一座贸易城市,怎么少得了奸细,这回的奸细甚至就是本地人,不过他始终没有暴露出来,只是给了情报。

    顺着详细的地图走,周军的高官们心中嘀咕:“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大将军有多少的特务分布在各个城市里,与他为敌,实属不智!”

    唐军至少有一万是骑马的步兵,进城后有条不紊地控制各个地区。

    城里守军各自为战,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顶多是一些小部队,甚至组织不起上千人的部队进行反击,如此肉脚的力道,让周军不费吹灰之力就粉碎了他们的阻挡。

    巴士拉城主伯克尔是个营养过剩的大肥子,当他被周军驱赶着离开城主府,留恋地看着美轮美奂的建筑给周军任意进出,搬运着他的宝贝时,此时此刻,他的心中是无尽的懊悔。

    为什么要克扣军费?为什么不加固城防!

    为什么军队不作训练!

    结果,自己多年心血,尽成他人之物,何苦来哉!

    内陆城市,因为防务压力很小,安全有保障,因此城主们恨不得把军费压缩压缩再压缩,好省下钱去给自己挥霍。

    古代很少有现代国家的资金调配,除了派驻的中央军和官员有中央拨款之外,地方事务开支多是自给自足,军费多了,留给其它地方的就少了。而且当时城主的权力很大,往往能够控制地区收入的支出,自主性很大。(往来只靠马匹输送文书,中央无力管辖得太多)。

    对于距离战争很远的内陆地区,许多城的城主给出的军费是恨不得越少越好,别说是养军队,顶多就是当警察来使用。

    倒不算是个“缺点”,没有战争,你养这么多兵想干什么?造反?!

    巴士拉城的税入不少,但伯克尔的贪婪之心比起其他内地城主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当地军费支出是少之又少。

    总算因为商人们的压力(商人怕抢),还是维持着一支起码的军队。

    仅此而已!压制造反的土鳖可以,对付武装到牙齿的唐人则毫无胜算,唐人一来,立即溃不成军。

    于是伯克尔成为俘虏,他家的浮财足足有上三百万贯(不计;固定资产)!

    为了表示对他的感谢,唐军允许他带走他力所能及带走的银子,并安排仆人服侍他与他的家人。

    然后按着情报搜刮当地的富翁贵族家里财产,独独饶了各大海商。

    当地最有钱的是海商,他们作梦也没想到能够在这里见到这么多的唐人,正担心着他们的家财、仓库和船只安全时,却见到唐军在港口处贴出告示,声明保护海商利益,欢迎大家继续与大周贸易。

    原来如此!

    海商可是个实打实的技术活,要有丰富的航渡知识、商贸知识和雄厚的实力才可以做跨国贸易。

    一个幸运的、合格的海商很可能是五存一,五个人成功一个。

    所以韦晞不想杀掉这只生蛋的鸡,他吩咐对海商们不得侵犯。

    当然,海商们集资二百万贯的浮财送给了韦晞,乃是对韦晞和大食王廷的交代:给钱给韦晞,是对他出兵辛苦费,这钱的另一种说法,是被韦晞勒索了,表明不是与韦晞勾结。

    ……

    河滩上,两个大周将军在散步,他们观赏着异国情调:别致的大食女郎高挑苗条脸上蒙着充满了诱惑的轻纱、河上渔夫唱着苍劲有力的渔歌在撒网捕鱼,而在远处的港口里热闹非凡,足足五条大海船出航,驶往遥远的东方,而昨夜连夜出航了三条大海船。

    虽说韦晞放过他们,但海商们有如惊弓之鸟,只有船入大海方有安全感。

    史万超杀人过多,平衡心理的一个好方法是散步,但能够与他走一起的军官不多:要不受不了他的坏脾气,要不他看不起人家。

    所以与他走一起的往往是王孝杰,是提拨他的长官,史万超对他保持应有的尊敬。

    史万超的手里拿着块东西很有诱惑力,那是一条五公斤重的金块,闪闪生出土豪色辉,很有份量感。

    这是刚刚之前分赃得到的新财富,高官们人人有份,史万超就带着它出来玩。

    “你拿着它不累吗?”王孝杰不怎么爽他还玩得兴味盎然的样子而问道。

    “我回到神都后都带着它上街!”史万超答非所问地道。

    “为什么?”王孝杰愿问其详。

    “板砖在手,天下我有!”史万超严肃地道。

    “那你得每次出行都带上一百个人去守着它,否则别人会偷走它的!”王孝杰耸耸肩道。

    “无所谓!”史万超漫不经心地道:“反正我钱多!”

    他确实钱多!

 第七一二节 大食人的对策

    打下巴士拉,是搞完6上丝绸之路的收获又来弄海上丝绸之路的财富,城中积蓄的财富甚至可以与巨龙宝藏相比美。

    周军得到了价值一千万贯的金银铜的块、锭、钱等等和奇珍异宝,例如成箱的宝石,多得要命!

    史万分得了过十万贯的财货,自西征起他已经获得了达百万贯的财货。

    对于他来说还真的是愁怎么样使用这笔巨款!

    他属于暴户,家世浅薄,给家族的钱不能太多,他们保不住这笔钱。

    他不懂得“挥霍”两个字怎么写,军队里几乎什么都不花钱,有钱也无处可花。

    相当于汽车用途的“宝马”他有的是,只要他的马在战场上一死掉,立即有好马送给他。

    对于他这样的大将,

    至于美女,大将军将路遇的王廷小公主、贵女分赏诸将,但大家认识到“色字头上一把刀”,如果不想打仗了,那可以任意享用,否则还是克制为上。

    不过史万是大将军的爱将,他喜欢军队,不乐意搞政治,只要有人给他杀,有仗给他打,他就什么都不会想,正是所有当头头的最喜欢的货色,因此韦晞的产业也给史万认股。

    韦晞是个有良心的人,他的产业可不象天/朝/股/市那样有进无出,只有认股没有分红或者分红很少,每年都有大额大额的分红,很快地,史万现自己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

    所以他手拿五公斤重的金块上街,丢掉了也不觉得可惜。

    ……

    唐军上到将军下到小兵都赚到了,不在乎钱,而在大马士革的宫殿里,它的主人为他丢失的钱财而爆出的怒吼声让宫里所有人都战战兢兢。

    “拉西德丧师辱国,辜负了我的期望!”

    “卡西姆光会吃饭,带了十万兵养骠去了!”

    “纳赛尔(呼罗珊总督)和阿巴兹(前线主将)都是胆小鬼!怕死鬼,任由唐人在神的土地上为所欲为,而他们只会呆在城里喝茶!”

    “那些城主,什么都不会,只会看肚皮舞和吃羊肉!我已有旨意要各地加强防备,却不当一回事!”

    哈里阿卜杜勒·马利克咆哮如雷,殿里大臣们弯腰低头,忍受着他的暴怒。

    大家很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愤怒,这位哈里是个独裁者,他的武力强大,把控制区域扩张到北非,向来是他打别人,少有挨别人欺负的情况。

    他大雷霆,足有五分钟之久,嗣后,他的声音低沉下去,问道:“内图,你认为该当怎么办?”

    维齐尔(宰相)内图沉吟道:“至尊的哈里,必须集结两河之兵,会同大马士革派出地军队,共同抵御那支入侵的唐军。”

    巴士拉失守的消息已经快马传递到了大马士革,哈里的恼火从那里而来,他太清楚那里富裕的程度,每年都有大笔大笔的税收,是阿拉伯帝国王冠上的珍珠,让它蒙尘,使他大失面子。

    另一个维齐尔卡尔金则认为:“必须将卡西姆的部队调回来,调到两河流域!”

    “为什么呢?”有人问道。

    “正如我尊敬的同僚所指出的,集结两河之兵,加上大马士革的军队,共同抵御那支入侵的唐军,请注意,他用了抵御,而没说消灭他们。”卡尔金指出道:“两河之兵,久未操练,等到编组和训练完毕派上用场,都不知道唐军打到哪了!”

    “现在我们在东方只有唯一的一支机动部队,那就是卡西姆的军队,必须将他们调回来!”卡尔金无奈地道:“否则只能调动北非的部队了!”

    大臣们阴郁着脸,这不是个好选择,因为往北非的部队打得有声有色,几乎将地中海边的区域都打下来了,他们占领了从突尼斯直到摩洛哥的广袤土地,直到得非洲与欧洲之间的那条海峡---直布罗陀,正要跨海北伐欧洲。

    那里的主力调动回来,则意味着阿拉伯帝国蓬勃的北非攻略告一段落,这是大家都不能够容忍的。

    “那么,将卡西姆调回两河!”哈里决断道,然后手指卡尔金道:“你立即出,前往巴格达,组建新军!”

    “是的,至尊的哈里!”卡尔金领命道,他先前被委派往东方主持战事,但因故未行。

    卡尔金率领一万骑兵从大巴士革出,急奔巴格达。

    巴格达城是阿拉伯的历史名城,位于底格里斯河边,距离幼拉底河也不到百里,夹在两河中间,异常的富饶。

    它是公元前王朝故都,现在依旧繁荣,人口众多,交通四通八达,商贾辐凑云集,市场店铺林立,并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

    卡尔金到达了巴格达后,建立他的军府,宣布各地进入战争状态,一系列的命令布而出。

    他派人接管了各地官方仓库,计算钱粮物资,所有的支出必须由他同意后方可实行。

    然后大量征兵,进行编组,开始训练。

    派出侦骑去侦察唐军的动向,了解敌情。

    修建城池,加强城防,坚壁清野,准备迎击唐军的进攻。

    他征了足足二十万兵员,大张旗鼓地练兵。

    感谢神,唐军没有夺取巴格达,城里的财富支持他的扩军。

    能够想象出哈里是如此的恼怒,给唐人得到了这么多城的财富,导致力量此消彼长,严重削弱了大食的统治。

    ……

    “嗯,要我们回师巴格达?”在伊斯法罕的卡西姆接到了军令,着他立即统率步骑主力到巴格达,听从卡尔金的指挥,剿灭入侵两河流域的唐军。

    他与拉西德进行商议,拉西德摇头道:“这不是个好主意!”

    在他看来,部队劳师远征,对方是骑兵部队,已军步骑一齐出动,也非必能够讨得好。

    最好的方法是坚壁清野,守住城池,不让这支没有后方的唐军得到补给,然后集中所有骑兵部队,追歼唐军。

    “不去不行!”卡西姆叹息道。

    必须依令行事,他知道大马士革对他的耐心已经到了顶点,再不听令,只怕撤换他的命令就要布!

    他有难处,大马士革也有难处,事实上,白衣大食国内各派的斗争激烈(因宗教问题),内部矛盾深重,要是让唐军继续在国内肆虐,给有心之人利用,会影响到国内统治。

    于是,卡西姆的大军骑兵三万,步兵七万,迤逦往巴格达进。

 第七一三节 陌刀兵建功

    十万大军的步伐本应沉稳如山,按部就班,却是越走越慌乱,渐渐地形成了步骑脱节。

    不得不急行的原因是巴格达军令下达,一道紧过一道。

    唐人骑兵在两河流域大肆破坏,城外,他们破坏农田水利,砍伐果树。

    找寻打得下的小城市、村落和城镇,使用城边堆土之法或者是伪装成大食军赚门攻进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大城同样也逃脱不得袭扰,一日唐军大集巴格达城门,东门放火,西门呐喊,北门放箭,南门干脆搭起了两架投石车去攻城。

    看到唐军兵力雄厚,守军闭门不出。

    唐军沿两河急袭,神出鬼没,无处不在,今天这里告急,明天那里来了报告,求援的文书如雪片般飞到巴格达的卡尔金帐下。

    极度肆虐之下,大食人叫苦连天,各城市白天关门,商旅禁行,农人收工,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困扰。

    卡尔金看着各处的来文,却是稳坐钓鱼台,非常沉稳,并不出兵,只是不断地催促卡西姆赶快奔援。

    他自家知道自家事,初编组的部队,想打大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卡西姆的兵,倒是比他训练得更早,能够派上用场。

    虽有五十步笑一百步的嫌疑,但卡尔金知道在没有训练完成前,贸然出兵那是送菜。

    结果一日三催,有如十二面金牌,导致卡西姆神经紧张,不住地催促军队加前进。

    他心中有鬼啊,先前拉西德败战,他跑到伊斯法罕,放了几万唐军进来搞得国内乱七八糟,再让两河流域出现大麻烦,那他也有大麻烦。

    如此,十万步骑经过几百里的长途跋涉,队形变得散乱不堪,整个大队被拉成了一条前后长达几十里的长蛇,不堪入目!

    队伍的一头在一座城市边,另一头在另一座城市旁。

    骑兵跑得最快,由于马快,差不多三万骑兵都跑到了队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