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校会大举兴兵来犯,这怎么可能?

    从辽东到西北,就属科尔沁部与明廷较远,且在此期间有察哈尔部、喀尔喀部、土默特部、扎鲁特部、扎赉特部等,还有吴氏关宁军和大清等势力,朱由校难不成就想以辽东区区几万兵就敢来犯?

    那这样,他还要不要守他自己的山海关了。

    奥巴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但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时,这时候又有人来报,大清皇帝陛下皇太极派人来见。

    这建奴的人一来也是向奥巴告知了朱由校即将大举兴兵的消息,奥巴现在听后倒也不得不信,便忙拦住了这建奴的人问大明皇帝朱由校为何会决定来进攻科尔沁部,带了多少兵来,兵分几路,从哪里进攻。

    建奴的人自然连说不知,而奥巴却因此变得焦躁不安起来。

    奥巴没想到大明的皇帝陛下朱由校会突然要做出进攻自己的决定,虽然自己话是这么说,不惧怕明廷,但战争对于明廷而言或许会带来更大的损失,但对于科尔沁部也是如此,甚至会因此导致科尔沁部分裂。

    ……

    一出山海关,进入察哈尔部境内,就是一望无垠的草原。

    挂兵部左侍郎衔的辽东经略王在晋此时正坐在一匹纯白色马匹上,而在他两旁的则是一百名骑兵,这些骑兵各个警惕至极,面色冷峻。

    毕竟现在已经进入察哈尔部境内,随时都很可能遭遇到鞑子的游骑,而身为经略的贴身护卫,这些骑兵自然不得不小心谨慎些。

    略比王在晋慢半个马头的温体仁则也坐着一枣红马上,温体仁带来的还有一百锦衣卫,这一百锦衣卫的目的名义上为了押送后面跟着的十马车礼物,其实是查探察哈尔实情,毕竟这一百锦衣卫里有不少人是皇家军事学堂的军官生假扮,戚昌国和顾三麻子就混杂在里面。

    而这十车礼物却也不什么真金白银,装的却只是玻璃和肥皂,还有最为女人所喜爱的菱花镜以及皇家工业公司出品的香水,菱花镜也不是皇家工业公司的高档货,而是在地摊上买的大量普通商品。

    也不是温体仁贪污,以次充好,而是朱由校不愿意这么浪费,毕竟蒙古人现在也不怎么识货,什么品牌不品牌的,也没有这个概念。

    一块玻璃对他们而言已经是极为稀罕之物,哪里知道玻璃也有好几种。

    出使察哈尔部的进展很顺利,当王在晋和温体仁将无色玻璃拿到了察哈尔部可汗林丹汗面前后,林丹汗自然是大为喜悦当即答应借道与明军,便愿意出兵一千骑支援。

    一千蒙古骑兵对于朱由校而言也算不上有力的帮助,但重要的是表明了这林丹汗是站在大明这边的。

    朱由校知道后自然也不会吝啬,此战之后,自己将重金感谢察哈尔部林丹汗对大明的帮助,并还给了林丹汗一顶顺平汗王的亲王帽子,并支持其林丹汗完成对蒙古的统一,夺回被建奴占据的领地。

    无论是对于明朝还是对于建奴,蒙古统一都不是什么好事,但在涉及具体的战争事,却也不得不改变一下自己的政治立场。

    朱由校现在也是这样,林丹汗意图联明抗金,以避免出现当年契丹被金所灭的历史重演,而朱由校也正要攻打科尔沁部,便也就自然而然的支持林丹汗的统一蒙古策略后,至于打完科尔沁部会不会再撤走,并将科尔沁部的草地交给察哈尔部,就不一定了。
………………………………

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尔喀部的反应

    出使察哈尔部异常的顺利,林丹汗不但接受了朱由校顺平王的封号,还愿意与朱由校义结金兰,甚至还派出两百骑兵护送王在晋和温体仁去喀尔喀部。

    王在晋和温体仁也因此心情为之舒畅不少,本以为此次草原之行会颇多波折,如今看来却也不过如此。

    尤其是温体仁,他现在是很享受这次由公费旅游出差,若搁在平时,要想这样去看草原,可没有带几百骑再加一百锦衣卫的规格。

    温体仁很悠闲的拿出了一本由翰林院最近刊印的传奇脚本《红楼梦》看了起来,如今也算是市面上最为畅销的书籍。

    但却无人知道作者是谁,且为何只有残卷,也不知道这其实是皇帝陛下交给翰林院的,而大明日报却只推说是一位老翰林写的。

    反正现在温体仁等文人们很喜欢这书,王在晋瞥了一眼后,倒也拿出了自己的读物,但却要比温体仁的《红楼梦》厚些,且是分册的。

    温体仁一看,却是写的《大宋伟业》,便不由得笑道:“这书名倒是稀奇,请恕愚弟孤陋寡闻,没听过天下有此书,敢问明初兄,此讲的是何故事。”

    “亏你一直在京里做官,连这书也不知道,如今可是市面上最畅销的,讲的是我大明有个穷书生回魂到了南宋年间,成了大宋信国公(文天祥),并因为熟悉两宋命运而逆转时局,拯救大宋的故事,我现在刚刚看见他打进大都城,情节实在好看,可惜中间赘述之言极多,这作者为多卖钱也是不择手段。”

    听王在晋这么一说,温体仁自然明白王在晋说的是近来在市面上突然流行起来的各类奇异小说,有什么叫斗气斗宗的,还有什么修仙还分金丹婴墟的,其中还有什么大明的人回魂(穿越)过去拯救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的故事,甚至比之前流行的才子佳人系列还要意淫,也因此形成了很多朝代粉,报刊上甚至能常见因汉不如唐、宋不如唐而争论的。

    “明初兄,这类题材还是少看为好,此间多为意淫之作,供普通百姓遐想轻松而已,我等士大夫怎可与之入伍”,温体仁不由得劝谏了王在晋两句,王在晋却直接否定道:“然也,这可比那些道德文章要令人省,催人奋进,其间故事虽说大多为虚构幻想,但写到了王某人心坎里,我王某人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成就一生功名!”

    王在晋和温体仁正争论着两类风格不同却同样行于市面上的故事奇书时,马车突然就剧烈晃动起来。

    王在晋顿时就屏住了神色,温体仁见此他突然这样,便也闭住了嘴,正要问王在晋怎么了,可谁知王在晋却突然拔出腰间软剑,大喝一声:“有敌袭,备战!”

    王在晋这一声呐喊,其所部骑兵和察哈尔部的骑兵立即拔出了弯刀,开始错开距离,准备应战。

    而这时,马蹄声越来越近,造成的震动也越来越大,温体仁一不小心直接就跌倒在了马车里,他也只得忙扶住护栏,扶正乌纱帽后才探出头来。

    可不看不要紧,这一看,温体仁却现前方已经是乌压压一大片的铁骑朝这边冲了来,且还伴随着浑重的号声。

    温体仁只不过是个能玩点阴谋小手段,光练嘴皮子不练肌肉的文弱书生,一见到这场面就吓得脸色煞白,死死地抓住车门不敢出来,而这时候,一支利箭射过来,从他眉眼飞过,更是吓得他忙把篮球般大的肥头缩了回去,比乌**还灵敏。

    好在王在晋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甚至的官袍一撩开,就露出一身山纹软甲来,甩开大腿粗的膀子从其身边亲兵手里接过一把铁锏就迎了上去。

    其余骑兵也忙跟着迎战,但两股队伍都没有如电视剧那般硬生生的撞在了一起,两股洪流犹如流星不能插肩划过。

    王在晋的铁锏也不知道打碎了谁的脑袋,等他回来时,已经全身是血,簪松乱。

    “明初兄真是好武艺”,温体仁不由得颤巍巍的朝王在晋竖了个大拇指,但王在晋却直接说道:“废话少说,快上马!”

    温体仁忙不迭的在王在晋帮助一下,坐上一匹马后,王在晋便在温体仁所骑的马的屁股上刺了一下,那马匹顿时狂一般跃出了数丈的距离。

    而王在晋也忙加鞭跟了上来。

    王在晋作为辽东经略,素来知晓兵事,对于应对蒙古和建奴的骑兵突然袭击也是经验丰富。

    如今,这种突然冒出大批铁骑来杀的时候,他便先亲自带着自己的人上去冲一阵,并让所部骑兵与这批铁骑混战,而自己则趁机带着温体仁撤退。

    能负责保护辽东经略的都是精锐家丁,毕生的职责就是为主子卖命,因而没有因为王在晋的撤离而出现溃退之象。

    察哈尔部所援助的骑兵却是因为王在晋太过狡猾已经让他们跟这批铁骑混战在了一起,害得他们脱不开身。

    无论是那种情况,王在晋在以其迅疾的反应最终还是带着温体仁逃了出来,但他们所带的两百骑兵却都做了刀下亡魂,而一百锦衣卫是何下落,却不得而知,因为在那短短一瞬的接触战期间,许多锦衣卫就突然跑得无影无踪。

    见惯了生死的王在晋对此倒也不会有丝毫的触动,而对于突然冒出这么大股骑兵,他能确定这就是喀尔喀部的人,他只是没想到喀尔喀部会以这种方式表达对自己大明的拒绝。

    王在晋现在只得一面派人立即赶赴京城将喀尔喀部袭击自己出使队伍的消息禀告给陛下朱由校,一边立即增加对喀尔喀部的防务。

    而喀尔喀部的车臣汗之子本塔尔此时则也赶到了王在晋和温体仁遇袭的地方,且还大笑起来:“大明的东西,还是直接这样抢比较过瘾,哈哈!”

    说着,本塔尔就走了过来,却见马车都倒在了地上,大部分玻璃都摔在了地上,成了碎块,便不由得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回将军,是明军干的,他们走之前故意推翻了马车”,一骑兵回答后,本塔尔却也没说什么,道:“都还能用,都运回去,碎黄金和黄金还不是一个价!”
………………………………

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与开战

    皇城西苑,太液池畔,紧挨着钓鱼台的一座殿宇便是崇智殿。

    因皇帝陛下朱由校要求从天启八年开始每一年都得在二月时节举办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因而便把这皇家内苑崇智殿设立成了科学技术奖的颁发点。

    而今年则正是第一届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代表科研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金也很高,为一百万银元,但名额不得超过两个。

    也就是两个以下的当年的科研领域成绩最为卓著的人才有资格获得此奖项,而且,这一百万银元,不必缴税,由获得者全额享有。

    朱由校这样做算是把被传统士大夫视为奇技淫巧,下九流的科研拔高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要知道,纵观天下,还没有为谁在理学、心学乃至其他哲学思想上有卓越成就的设立奖项,当然,这也并不代表以后没有,但现在第一个设立的是科学技术奖,便是有意要让全天下的人特别是人才产生最基层的广大百姓中,要让他们改变学而优则仕的看法。

    另外,朱由校也有明旨,不但要在朝廷中央设立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还要求两京十三省的布政使司也设立相应的省级科研机构,如湖广科学院,不仅仅是省,从府到州到县都应如此,有右布政使专门负责此事项。

    朱由校并且下旨说一旦地方成立这样的机构,并招募相应工匠后,可以向朝廷户部申请拨款,以支持其相应科研课题开发,且皇家工程院和皇家科学院也会选派一些人下放的地方去担任这些机构的官职,并由他们做学术带头人,带动地方科研工作的发展。

    因为有钱可拿,所以地方的官员们倒也不怎么阻碍,虽有些清流之臣对此颇有微词,但也阻挡不了地方官员对发财的渴望。

    更何况,吏部已经表明,对此科研工作进展的好坏将会影响到下一次考核的政绩。

    尤其是右布政使最为积极,毕竟这也算是他的一条的小金库。

    朱由校深知腐败是没有办法彻底消除的,他自然知道自己这些政策的实施,会有些变质,但只有六七成的效果,那也只得去做。

    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科研领域的最高荣誉奖,朱由校给它确立的档次和规模却是相当大的,不亚于考中状元后跨马游街。

    作为皇帝陛下的朱由校会亲自颁奖,在京的内阁大学士和六部九卿以及科道言官和顺天府尹都得参加。

    朱由校这样做肯定是破天荒的,且打破了常规与祖制,但现在的权力如日中天,谁也不敢触逆朱由校的逆鳞。

    毕竟朱由校还坚持着完成该完成的礼仪,该上朝时也上朝,该给你的福利(包括灰色收入)一样没让你少,所以对于满朝已经都不是卫道士的大臣们而已,也能权且忍耐。

    第一届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的获得者是奚吉勇和祁小昊两人,这两人年龄差距很大,身份也差距颇大。

    奚吉用本是一河间府的木匠世家,万历年间因修葺宫殿而被召进京中,后来因皇家工程院的宋应星需要制造朱由校安排的木制机床的研制课题而被收进了皇家工程院,谁也没想到这奚吉杰虽年过花甲,但智商却不低,没到半年就成为这个课题组的带头人,甚至攻破了好几道技术难关,利用扭转和杠杆原理将一台可以用于制造较为精细的简易机床制造了出来。

    虽说这样的机床如搁在现代却是不值一提,甚至在近代也算不上是什么超前物,比起朱由校放在科学院的小型国产机床也差了几个档次,但这却这是大明真正的自主生产的产品,且为蒸汽动力的应用打下了基础,也为军械司制造米尼弹和米尼枪铺好了基石。

    祁小昊正是米尼步枪的创造者,但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岳阳府的生员,且是湖广乡试解元的有力争夺者,但因其父亲是兵部主事,且是兼管军械司火器局的,因而他便有机会接触了天启一式燧发枪,后来又通过在皇家工程院和附带的大明博物馆,见识到了从两宋以来的各种火器,甚至还有部分是超时代的火器。

    且在开始阅读了大量有关资料后,天资聪慧的祁小昊便有了制造米尼枪的意愿,为此他通过宋应星申请了课题。

    朱由校知道当即就批准了他,并亲自在乾清宫接见了他,给祁小昊讲解了整整一晚。

    按照朱由校打算,即便祁小昊再如何聪明,大明现在科研基础再如何进步,制造出米尼步枪也也需要两三年。

    但朱由校没想到的是,祁小吴居然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做出了成品,且还通过了最严格的测验。

    当然,也是有缺陷的,就是一些比较精细的零部件需要精湛的铁匠细心打磨好几天,整个皇家科研和军工系统中,能打磨出这种比跟首饰制造还要精细的零件也不超过十个。

    所以,朱由校只得将这十个铁匠当国宝一样供着,同时又让奚吉勇和祁小昊都继续深入研究,争取能让军械司可以大规模生产。

    这并不影响朱由校对祁小昊的贡献的肯定,这个不过三十岁的秀才相公将与已过花甲之年的奚吉勇一起分享这足以买下苏州拙政园的一百万银元。

    而且伴随着的还有官同翰林院官职的工程院院士之称号和皇家特殊补贴。

    对于复杂枪械的技术在慢慢摸索,而对于燧发枪却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改进和技术成熟,军械司现在已经能大规模制造天启一式燧发枪。

    在十万工匠和上千车间的组成下,已经在整个北京城占据了一大片土地的军械司现在每个月就能生产上十万支天启一式燧发枪,整个大明几十万常备军每隔几个月就会一次火器。

    当然,这只是军械司最大的生产力,在非战争期间,这样做只会徒耗国力,如今因为要开启战端,所以军械司才开始拉足了马力。

    按照朱由校的要求,不仅仅是禁卫军要全部装备天启一式燧发枪,部分王牌军队装备天启二式燧发枪,骑兵配备天启三式骑兵专用短柄燧发枪外,其他边军各部也都装备天启一式燧发枪。

    这也是皇太极等不知道的事,他们以为边军和禁卫军都未动,就以为朱由校真的还没开始准备,其实哪里知道国家暴力机器早就运转了起来。

    不单单是武器,粮草和其他辎重也已经陆陆续续运输到各大集中点,就等着朱由校正式决定战争开始的那一天到来。

    兵部左侍郎杨嗣昌现在已经成了乾清宫的常客,也不单单是他,还有锦衣卫指挥使许显纯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刘若愚。

    三人现在组织起了朱由校的临时参谋部,杨嗣昌担当的就是作战参谋的角色,而许显纯则是情报参谋,刘若愚从旁协助并汇报军队内部情况。

    “科尔沁部全部落有丁五万,也就是说,科尔沁部最多可拒绝骑兵五万人,而我禁卫军骑兵总数不过一万余人,即鳌拜所领的骑兵军,且大都为新训秦兵,所以此次攻打科尔沁部,依旧还是以步兵战骑兵,但骑兵军得集中使用,禁卫军第三军和卢家钰第四军组成西路军,快速通过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科尔沁左翼,同时已经坐船出发的常延龄第一军、富大海第二军和覃博桐第五军组成东路军,在登陆后立即穿插进科尔沁部右翼,这是我们目前的策略,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朱由校正听杨嗣昌说着,就见许显纯已然跑了进来,示意杨嗣昌先暂停后才对朱由校禀告道:“陛下,喀尔喀部袭击了我们出使的使团,辽东王经略和礼部温侍郎已成功脱险,如今王经略已经加固城防,而温体仁则赶了回来,请求陛下指示。”

    喀尔喀部居然敢拒绝自己大明的好意,朱由校有些愕然,但也没表现出勃然大怒的神色,只是吩咐道:“喀尔喀部这是狗坐轿子——不识抬举,派人立即快马告诉西路军总指挥鳌拜,可先直接击败喀尔喀部再挥师讨伐科尔沁部,毕竟也得等东路军的消息才是。”

    “是!”

    这里,许显纯得令而去,而杨嗣昌则立即根据许显纯和朱由校所说开始重新做了推演,并道:“这样一来,我们的敌人将增加了一个喀尔喀部,按照锦衣卫去年七月的消息,喀尔喀部有三万部众,也就是说我们面对的地方将有八万之众,如果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联合,将这加起来总共八万的精骑全都拿来对付我西路军,且在我东路军未登陆恢复体力之前,就包围了我西路军,可就不是什么好事。”

    听杨嗣昌这么一说,朱由校也没有片刻的迟疑,当即就让刘若愚传旨让西路军鳌拜多加小心,预防被人包饺子的危险。

    与此同时,温体仁也被朱由校召了进来。

    作为大明的使臣,一个是挂是兵部左侍郎衔的辽东经略,一个是礼部左侍郎,如今却在已经由锦衣卫提前照会蒙古诸部的情况下被喀尔喀部给袭击,这不仅仅是打的王在晋和温体仁的脸,还打的是朱由校的脸。

    所以,朱由校不能忍着这口气,也不会忍,但他也得了解一下这件事的经过,作为上位者,他有必要对突发事件有个详细且细致的了解。

    温体仁胆战心惊的走了进来,这一次遇袭的经历给他的触动很大,他很佩服同样是两榜进士出身的王在晋可以在骑兵追逐下腾转挪移,迅速穿插而以至于带着他逃出生天,但在给他带来刺激之余,他也不得不承认在正在面临生死危机的战场可不仅仅是同舌战一样精彩,他伴随的还有死亡的威胁。

    温体仁哆哆嗦嗦的将事情经过讲给了朱由校,朱由校听后倒也没有龙颜大怒的表现,却也对温体仁这种胆小如鼠的表现有些失望,便吩咐道:“朕看你也是缺少历练,你既然如此折服王在晋,你就去他身边做个随军的巡按御史吧,正好把你这一肚子坏水用在蒙古人身上去,也算是对害你如此狼狈的鞑子的一次报复。”

    朱由校这话一说,温体仁自然明白皇帝陛下这是嫌自己胆识不足而将自己罢职的意思。

    但他也知道领命,心中却也是苦涩的很,如是真的要桌子上谈判,扯嘴皮子,他温体仁可以不惧任何敌手,从来都只有他挖坑让别人跳的例,可没有他钻进别人坑里的事情。

    但如今,人家喀尔喀部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一来就刀剑招呼,也就让温体仁顿时没了用武之地。

    这样还好,在温体仁看来,正如皇帝陛下朱由校所说,自己以后去了辽东,没准还真有用武之地,他就不相信鞑子能比自己更会玩心眼。

    在温体仁脱去红袍高级文官官服,换上靛青色七品官御史官服,且重新赶来的辽东的同时,鳌拜和卢家钰的禁卫军也已开始出发,并已进入察哈尔境内。

    这次对外作战,朱由校动用的兵力全部都是禁卫军,没有从边军中抽调,而是将各部边军充作了预备队,为的就是让禁卫军的全部现役官兵都能参与到实战,并让新式武器和新式战术在实战中成熟。

    而且,让禁卫军和边军们都参与对科尔沁部估计反而会适得其反,毕竟两种不同性质的军队,很难做到共同进退。

    这是鳌拜第一次带领四万多兵力(包括辅兵)参战,他心情却也是格外的激动且很是认真,且很严格的按照各路斥候传来的消息,确定行进方案。

    已经蓄起长发,着了汉人装束的他此时完全没了半点建奴的特征,甚至因为在皇家军事学堂和在秦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