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校没有反对他的做法,按道理讲,长枪对骑兵的确也有一定抵制作用,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毕竟在强大的冲击力面前,人很容易崩溃,而且一旦骑兵机动攻击侧翼,你也没办法立即改变进攻方向,更何况长枪阵除了自保也没办法进攻。

    “列阵!”

    覃博桐一声令下后,辎重营立即形成了外围是长枪,里面则是火绳枪,在里面是燧发枪的阵列。

    “前进!”

    辎重营在覃博桐带领下踏着整齐的步伐朝皇太极的八旗主力走来。

    八旗鞑子此时也冲了过来,一些来不及的掉转马头的八旗兵直接撞了上来,一些辎重营的士兵被直接震退在地。

    但这时候,手持火枪的士兵却是无动于衷,他被眼前的画面给惊呆了,以至于忘记了平时训练的操典。

    好在,在短时间的停滞后,开始陆续有火枪开始射击,几个长枪兵也开始捅进突入而来的八旗鞑子。

    辎重营的士兵倒也是真的不畏死,倒在了血泊在也还要去挡住疾驰而来的烈马,一见有战友倒下倒能迅速递补上去。

    谁也不知道覃博桐到底给他们打了什么鸡血,或许当一个人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的时候,就会变得异常的疯狂。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对战多尔衮

    “明军没火药了。”

    这是皇太极在看见辎重营列着长枪阵并靠血肉之躯抵挡自己八旗勇士时候想到的第一个信息。

    莽古尔泰也笑将起来:“看那朱由校小儿现在如何挡住我八旗铁蹄,大汗,且让我先冲上去,杀杀这些明狗的威风!”

    “不必如此,传命多尔衮,退后三十步,先射箭打乱其阵形,尔后你再左右包抄过去!”

    皇太极一声令下后,没多久,便是蝗虫飞来一般的漫天箭雨急速朝辎重营射来,覃博桐忙命举盾。

    覃博桐早已想到了鞑子会以弓箭打乱自己的阵形,所以便早早的准备了竹盾。

    但这样还是有伤亡,机动性强的八旗鞑子除了弓箭穿透力强甚至特别是一些白甲兵能所射弓箭能穿透竹盾夺人性命以外,他们甚至一边驱马与四处奔跑,且一旦你哪个方向防务不当就收割你的性命。

    眼见辎重营不停的有人倒下,但却依旧在坚持着与敌还击,并仍然迫使鞑子不能大规模的冲杀过来。

    禁卫军其他营的战士一个个倒也尽露出满脸敬佩之色,同时也是满腔的愤怒,一个个都看着朱由校,希望陛下让他们冲上去帮辎重营的兄弟一把。

    “陛下,骑兵营请求出战!”

    “陛下,步兵第一营请求出战!”

    “陛下,可否让我们炮营再发一次炮,只发一次,让八旗鞑子这么收割着我们辎重营兄弟的性命,不是长远之计啊!”

    “再坚持半刻钟,打战哪有不牺牲的,既然覃博桐的辎重营如此顽强,那就让他再顽强一阵,半个时辰,你们骑兵再冲出去。”

    朱由校这么一说,常延龄等也只有咬紧牙关看着昔日一起训练的战友在那里被鞑子“屠杀”。

    鳌拜更是恨不得大骂昔日那位跟自己屡屡过不过去且还睡在自己下铺的覃博桐不懂的骑兵厉害,非要去硬抗。

    “骑兵营,上!”

    朱由校刚一说完,鳌拜等就迅疾的冲了上去,马蹄飞快,身若快箭,迅疾如风。

    且当看见一支利箭直接插入覃博桐肩膀上使得覃博桐差点栽倒在地时,鳌拜更是恨不得立即冲上去砍了那射箭的鞑子,尽管他以前跟那鞑子是同类。

    “姓覃的,你丫的不要命了!就不知道后撤吗,我不相信陛下会因为这个杀你!”

    “辎重营的弟兄从不知道后撤是什么,用不着你在这里假慈悲!”覃博桐呲着牙说了一句,明显不领鳌拜的情,但鳌拜却在他说话之际,替他连挡了数支利箭。

    骑兵营冲来给了八旗鞑子淬不及防的打击,顿时,辎重营的压力稍减,但局面也因此更为混乱,完全没了章法。

    而皇太极还以为禁卫军是主力尽出,且到了弹尽粮绝之时,便下令命汉蒙骑兵也出击,也不顾什么章法,直接与辎重营和骑兵营厮杀。

    八旗人多且战斗力更为强悍,但禁卫军斗志顽强且团结意识强,双方一时间倒也能拼杀一阵。

    不过许久之后,禁卫军也日渐不支,辎重营已然伤亡上千,而骑兵营也折损近半。

    朱由检也险些被一白甲兵斩于马上,但好在他倒也身法灵巧而避过,但肩膀上却中了一刀。

    鳌拜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现在身上已中数箭,若不是有御赐的软甲护着,他早已万箭穿心而死。

    “陛下,鞑子主力尽出,骑兵营和辎重营的战士开始有全军覆没之危险!”

    临时充当消息传递和督战队的汤复生传回了前方的战况,朱由校一见此,便命道:“炮兵与步兵营立即进入战斗位置,工兵营和宪兵(主要是锦衣卫充任)随朕出击!”

    “陛下,让我们步兵营也去吧,我们手中火器比辎重营的好使,能压制住鞑子!且我们实践过一次近距离无掩体对阵骑兵,比辎重营经验丰富啊。”常延龄见此忙建议道。

    “待会有你们大展雄风的时候!”

    朱由校上了马,他这次要亲自出战,既然要掌控禁卫军的军权就必须要在战场上一起与官兵杀敌,历代君王莫不因此手控百万雄兵。

    当然,内心其实很怕死的朱由校是做了很多防备措施的,先不说从锦衣卫里精挑细选的高手组成的宪兵,就是他本人也是穿了好几层合金护身软甲。

    厮杀的禁卫军一见陛下龙骑奔来,顿时杀声阵地,硬是一转本来要败下阵的颓势。

    骑兵营更是组织起了一次反击,已然喷头乱发,浑身是血的朱由检也再次换了一匹马与敌厮杀!

    朱由校一路绝尘而来,鞑子们也看出他是大明的皇帝陛下,鞑子先锋多尔衮更是直接甩开前面的明军,一骑绝尘朝朱由校杀奔而来:“朱由校,且看我多尔衮如何擒拿你!”

    朱由检见此也从侧面急速奔来,企图挡住多尔衮:“皇兄,小心,臣弟替你杀了这厮!”

    朱由检现在很享受这种马上厮杀的快感,他感觉自己俨然燃起了成祖子孙特有的热血。

    但无奈朱由检力道不足,被多尔衮一刀给震退于马下,好在这朱由检命大,滚了几圈后竟没有被马踏死。

    这边朱由校完全没有注意到朱由检,他两眼只是盯着多尔衮,这个明末历史最为关键的历史人物,也是满清能入主中原的关键人物,他从没想到此刻会与此人对战。

    朱由校很后悔现在来不及用系统买武器将这家伙直接打死,他手里的铁盒子已经没了子弹,因而现在只能与这多尔衮力拼。

    不过,在这时候,皇太极也射了一箭来,且直接击中了朱由校胸膛,朱由校感觉心脏一阵剧痛,却发现自己的甲衣已经破了一个洞。

    朱由校不由得大怒,直接朝多尔衮砍来,多尔衮却迅速的躲过,并一刀劈向他脖子。

    朱由校忙低头,并拔出手中弓弩,一箭射中了多尔衮的小腿。

    多尔衮略一偏身子,明显疼的不轻,愤怒的就还要来杀朱由校,朱由校赶紧策马奔了过去,借用惯性杀了一鞑子后才反转回来,但多尔衮早已被数十宪兵围在了中间。
………………………………

第一百二十五章 鞑子要走

    一场血战,从清晨厮杀到了夕阳西下。

    朱由校也不知道自己和多少鞑子钢刀对钢刀过,也不知道自己中了多少刀,也不知道有多少士兵为他挡了刀剑。

    待他见骑兵营和辎重营和工兵营已经快到了崩溃边缘后才下令果断撤退。

    辎重营在前,骑兵在后,朱由校则带着工兵营和宪兵在中间往回撤,同时步兵第一营奉命迂回前来,一待禁卫军撤出来,就立即补上去,排队射击。

    依旧冲杀而来的鞑子没想到明军还有生力军,在步兵营连续射击下,这些淬不及防的八旗鞑子顿时倒地无数。

    在鞑子进攻速度停滞时,步兵营也开始立即后退,直到骑兵营和辎重营等回到防区后,步兵营才立即回归阵地。

    皇太极这边依旧是穷攻不舍,数千鞑子依旧嗷嗷叫着奔来,被朱由校射中一箭的多尔衮也硬是没有因伤下火线,依旧带着他的正白旗冲了来。

    “明军火药应该用完了,快冲过去!”

    这是很多鞑子的想法,也包括皇太极和多尔衮,要不然这些明军也不会如此大胆的肉搏战,即便是这前来援救的火器兵也只是且战且退,而且人数明显减少。

    富大海此时已经命炮兵调好了射程,一待鞑子进入射程,就立即开炮还击。

    无数炮弹在急速奔来的鞑子中间炸开,鞑子们一下子就懵了,他们没想到明军还有火药。

    皇太极本人也是张大了嘴,脸上抽搐起来:“好你个朱由校,竟敢玩本汗,本汗要让你生不如死!”

    “杀!”

    皇太极带着自己的正黄旗亲兵连杀了几个意图后退的牛录章京,就继续朝这里冲来,谁知一来,就是枪声大作。

    “大汗小心!”

    一八旗鞑子挡在了皇太极前面,使得皇太极侥幸逃过一死,不过其他鞑子可没这好运。

    眼见明军依旧是火力强劲,皇太极无奈只得下令撤兵。

    这边,朱由校看着这些气势汹汹而来的鞑子在密集火力打击下又撤回去后,就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鞑子只要再坚持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我们就不得不继续与鞑子再次血战,到时候禁卫军即便能坚持到援军到来只怕也会被鞑子打残,但偏偏皇太极还是被自己给玩了。”

    一想到此,朱由校就不由得问富大海:“炮兵还有多少弹药?”

    “还能射击两轮”,富大海回道。

    “全部射出去,再吓吓鞑子,让他们误以为我们是有备无患!”

    “是!”

    朱由校一声令下,就是无数炮弹飞了来,皇太极见此越发顾不得什么,忙加速回营。

    这时候,汤复生跑了来:“陛下,援军到了,太原总兵周遇吉已亲率三千骑兵来援离我们不足十里路,赵率教部和侯世禄部也不过数十里。”

    说着,汤复生就开始准备给朱由校指出援军的最近位置。

    但就在这时,鳌拜却跑了来:“陛下,鞑子突然拔营而走。”

    “什么!”朱由校忽的一下站了起来,他没想到皇太极反应这么快,敏感性这么强,便忙命道:“骑兵营听令,立即前去缠住鞑子主力,想跑?没门!”

    “额驸,大汗有令,着你部和阿巴泰部先行撤向保安,沿途随意劫掠,到时候所得一半皆分与你部。”

    一正黄旗的鞑子朝李永芳下令后就打马回了皇太极所在地,李永芳很是恭敬的拱了拱手,但心里却有些不快,皇太极这是要让他吸引明军援军,好让他八旗主力顺利出关啊。

    但李永芳不敢多说什么,再加上还有一个阿巴泰,他也不敢做什么。

    在安排李永芳和阿巴泰继续在这一带吸引明军援军后,皇太极自己则准备带着莽古尔泰和代善等几个大小贝勒去与阿敏部汇合,然后再从东边出关。

    皇太极策马奔出了军帐,一看见眼前被自己掳掠而来的人口,便道:“把这些人和畜生全部驱赶在一起,杀掉!”

    “大汗,为何如此,我们好不容易有这么多奴隶!”

    “来不及了,如果本汗猜的没错,现在朱由校要开始收网了”,皇太极说着就大声喝道:“愣着干嘛,全部杀掉!”

    “是!”

    八旗鞑子们应了一声正拔出屠刀时,突然就是无数支利箭射来,紧接着就是急促的马蹄声。

    鳌拜使劲地摔打着马鞭,努力的追了上来:“狼群战术,给我咬上去,不要让鞑子逃了!”

    皇太极没想到这朱由校身边的明军追上来,但他并没有让自己的人去对战,而是立即带领着主力跑了,掳掠的人口也懒得去烧杀。

    这边,朱由校也骑着马带着步兵营和辎重营等追了过来。

    皇太极朝蓟州跑来,朱由校也追了来,援军如周遇吉和赵率教等部也追了过来,曹文诏部更是直接调头赶赴蓟州。

    但偏偏皇太极不走大路,再加上其机动性本就强,一时间竟围拢不到其主力。

    到是李永芳这里因见一小股明军簇拥着一架龙辇,便以为是大明的皇帝朱由校,便突然杀了出来,谁知竟中了计。

    那龙辇中除了工兵营指挥使刘宾以外,没任何人,等到李永芳部反应过来时,周遇吉的五千骑兵已经杀了出来。

    李永芳其部折损大半,最好也仓皇朝皇太极逃跑的方向逃去,都准备和阿敏部会师。

    “大汗,蓟州有大批明军骑兵出现!”

    “大汗,香河方向也有大批明军骑兵出现!”

    “大汗,顺义赶来的明军现已过了三万,离我们已不足五十里!”

    ……

    在听了无数探子的汇报后,皇太极终于坐不住了,忙问向多尔衮:“范先生,可从辽东带回消息没有?阿敏部现在情况如何?”

    “回大汗,阿敏部被卢象升挡在了通州,现在已经于额驸李永芳部汇合,范先生还没消息传来。”

    一听多尔衮如此说,皇太极不由得怒火陡生:“这个李永芳,本汗要宰了他,让他去吸引明军,他怎么先去找阿敏了!阿巴泰为何不阻止他!”

    多尔衮见皇太极如此暴怒也不敢再劝,但心中却是不由得鄙夷道:“谁也不想去送死,更何况阿巴泰和你本就有嫌隙。”
………………………………

第一百二十六章 请先生救我

    皇太极和他的八旗鞑子此时就像是无头苍蝇一般在蓟州境内乱窜。

    蓟州的黄得功、太0原的周遇吉、延0绥的赵率教、山海关的满桂、南边的侯世禄等勤王之师开始慢慢合围。

    皇太极要想突围出关,必须击破其中一路,而这样做,势必让他的八旗再一次减员,这是皇太极不愿意看见的。

    好在这些来援的明军对鞑子心存畏惧,虽有陛下严令,一个个也是走走停停,深怕被鞑子吃了去。

    此时的禁卫军也已经到达了蓟州境内的翠屏山,翠屏山的某处寺庙被朱由校临时征用为了自己的行宫所在地。

    禁卫军也在这里暂做休整,接下来对付八旗的事自然是由各地勤王援军应对。

    朱由校很欣慰,这一次鞑子入关没有出现己巳之变那样京城被围,鞑子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境的糟糕状况。

    目前的情况至少让鞑子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甚至也没有成功掳掠大量战略资源出关,而且现在还被大量明军包围在了蓟州一带。

    不过,此战,禁卫军也算是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淬炼,骑兵营伤亡过半,步兵营也伤亡过了五百人,辎重营也损失四五百,工兵营还算完整,炮兵营倒是零死亡,五人被利箭所伤。

    但能抵挡住八旗主力连续数日的进攻,且在战场结束后光是披甲兵的人头就统计有上千之数,可以说,禁卫军的第一战之战绩已经远远超过了现今任何一支明军,而这一次阻击战也算是自与鞑子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大捷。

    而这次大捷则由朱由校亲自指挥。

    谁也没想到朱由校和他的禁卫军能挡住八旗鞑子,那些期盼着朱由校成为第二个朱祁镇的文官们在知道朱由校已经击退鞑子且包围了鞑子时候,心情倒也很是复杂。

    这时,寺院老僧端上茶来,朱由校先接过后就让汤复生到近前来,问道:“各军现在进展如何?”

    汤复生忙拱手道:“延绥总兵赵率教已控制住了蓟州以西,满桂即将到达蓟州,准备控制住蓟州以东,黄得功也已经控制了蓟州以北,另外,侯世禄部也在卢侍郎带领下挡住了李永芳部。”

    朱由校点了点头,问道:“鞑子阿敏部现在是何下落?”

    “已与李永芳部汇合,也正要北来”,汤复生说后,朱由校点了点头,吩咐道:“敦促各地勤王之师,加速前进,务必在三日内到达蓟州境内,毋得扰民,若经发现,必严惩不贷!”

    ……

    永平境内,同满桂一起入关勤王的锦州总兵吴襄心情不是很好,因为他已刚刚得知自己大舅子祖大寿被朝廷诛杀的消息。

    吴襄很惶恐的看着帐外,他不知道自己还该不该再去勤王,王督师催他和满桂勤王的制令还在手中捏着,满桂部的先头骑兵已经开拔,也就自己现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朝廷会不会也会这样对我”,吴襄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

    帐外是把守严格的十八重甲兵,都是跟随吴襄征战多年的亲族家丁,其悍勇不亚于满洲之白甲兵。吴襄现在是让这十八重甲兵片刻不离自己的中军大帐,究其原因,是为了防备满桂。

    吴襄有种直觉,当今陛下应该给满桂下过密旨防备自己,若不然满桂手底下最精锐的两千蒙古骑兵不会一直留在永平城,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监视自己。

    这时候,一身材魁梧,与吴襄容貌有几分相似的年轻人走了进来,此人就是吴三桂,虽年纪不过十六,但已官居千户之职,当然目前他的任务只是替自己父亲打杂,还不是日后那位献出山海关甘坐鞑子走狗而葬送华夏数百年国运的大汉奸。

    “父亲,范叔叔求见”。

    吴三桂说后就退后一步,俄然,就是范文程掀开帘子进来,朝吴襄拱手笑道:“吴兄,别来无恙啊,范某为见你一面,可是数日马不停歇,直到今日才到了你这里。”

    吴襄见是范文程,一把手就将范文程拉了进来,并向外张望了半天,见满桂巡逻的骑兵没在这边,才松了口气:“如今正是你我双方交战之时,范兄你这个时候来吴某这里,是上门来自寻死路吗?”

    范文程笑了笑:“吴兄若想拿范某脑袋给朱由校,尽管拿去便是,不过吴兄您也得摸摸您自己脑袋还能长在脖子上多久?”

    “何出此言?”吴襄内心微微一动,他也猜到范文程所为何来,他虽然话上带着不亲不近,心中倒是很想听听后金那边对于如今这朱由校的举动有何看法。

    “想贵舅子祖大将军为明廷兢兢业业戍边十余载,立功无数,到头来却也落得个飞鸟尽,良弓藏;那朱由校欲除你关宁铁骑之心昭然若揭,你吴大总兵麾下领有上万关宁精锐,难道你认为他朱由校只会动祖大寿不会动你?”

    范文程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看了吴襄半晌,很是自鸣得意的捋起颌下黄须起来。

    “三桂,奉茶!”

    吴襄态度忽然又冷漠转向热情,朝吴三桂吩咐了一声就亲自过来朝范文程拱手道:“还请先生救我。”

    让一个近乎是地方诸侯的明朝总兵相求自己,这是范文程当秀才时想都不敢想的事,也正因为此,让范文程越发觉得自己当年投靠努尔哈赤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什么大明,什么汉人,在个人抱负面前,都不过是可丢可弃之物而已。

    “那鄙人就有话直说,其实吴兄应早已明白,如今大明早已没了你关宁兵的容身之地,即便是你现在逃回辽东,也会被督师王在晋控制,倒不如直接投我大金,我大汗雄才大略,早有图谋中原之志,可做当今之唐宗宋祖,若兄来投,定封王爵。”

    “口说无凭,此乃我大汗亲笔信,吴兄可亲自拆看。”

    范文程说着就抽出一封信递给了吴襄,吴襄阅后却沉思不语,他不得不承认这皇太极开出的价码够大,直接封王爵,这在大明想都不敢想,但说实在的,此时的后金不过是一落后的贫瘠之国,让吴襄舍掉大明的总兵之位去做一个山寨王爷,也有些舍不得。

    但现在正如范文程所说,自己肯定是不能在大明待下去的,只怕此次朱由校驱走了鞑子就会对他下手,所以吴襄觉得自己不得不做出投靠皇太极的选择,便道:“这倒也不是不明智之举,只是现在满桂对我监视甚严,不好行动。”
………………………………

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极更大方

    范文程自然知道吴襄口中的满桂是何人,也深知此人虽是蒙古人,却对大明是忠心耿耿,皇太极也曾派人给这满桂投过劝其归附后金之信,但去的使者都被满桂直接砍头。

    对于满桂这样不识抬举的,范文程自然同他主子一样深恨此人,甚至将他和毛文龙列为最不可饶恕之敌。

    “满桂既然安心要为朱由校卖命,我们何不除之而后快,我八旗主力就在此附近,一旦时机可待,我们两边可以联合伏击满桂部,到时候你能得自由以回辽东,我等也可破满桂部出关。”

    范文程如此说,吴襄没有答话,满桂的实力比他强,且品阶要比他高,让他对满桂下手,的确让他为难,但一想到皇太极的八旗从旁协助,但也有些意动。

    谁知,就在吴襄犹豫不决时,吴三桂却是奉上茶来,并问着范文程:

    “范叔叔说的好轻松,我们吴家也算是世受大明国恩,朝廷诛杀舅父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