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朱由校能召他回来,就是因为一张图纸。
一进宫觐见,徐光启也顾不得君臣礼仪,拿着那张图纸就问朱由校:“陛下,世上可真有这样的火器?”
朱由校笑了笑:“徐先生,请看!”
说着,徐光启就见朱由校就拿出了一把墨黑色的铁盒子,指着殿外停留在汉白玉柱上的麻雀,轻轻一扣。
只听砰的一声!
吓得殿门处的小黄门浑身哆嗦了一下,徐光启也吓得脸色苍白,但当他朝殿外看去时,殿外的麻雀早已被打死,而且是四分五裂。
徐光启不禁呆了,暗想天下竟然有这样的火器,没有烟,也不用装火药,还这么小,这么精致,但轻轻一扣,却能把五百步以外的麻雀打成这样!
“陛下,微臣斗胆请问,此乃何物,有此火器,辽东战事可定,胡虏之患亦不足为虑!”
徐光启忙朝朱由校作了一揖。
“这样的火器,我大明目前暂时还造不出来,这是好几个时代的差距,但朕之所以给你展示,是想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上的还有另一门学问,他这门学问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而朕要让你徐光启做这方面的学问泰斗,并最终给朕造出这样的枪械来。”
朱由校说着又道:“当然,不仅仅是造出这样的枪械,朕还要让你成为我大明的袁隆平,让大明的百姓真正衣食无忧,虽然推广番薯和玉米可解决粮食危机,但若长期以此为主食,也为降低民族平均智商和体魄,只有通过杂交增加富含氨基酸的稻谷和小麦产量才能让我大明百姓既可以衣食无忧且一直雄踞世界民族之林,你明白吗?“
“微臣不太明白。”
徐光启说的是实话,他没想到这个只爱木工的皇帝陛下会说出这么多让他平生所未知的事物,枪械他明白皇上指的是火器,可袁隆平是谁,还有番薯和玉米,这东西他在FJ见过,的确不错,已经有地方在推广种植,但杂交是什么,还有氨基酸,这是什么玩意。
朱由校有些得意的笑了笑,能难倒一个两榜进士兼伟大科学家,也算是一件快事,便说道:
“不明白没关系,多看书就是,你能成为庶吉士,说明你不笨,朕这里有很多这方面的学问典籍,就都送给你,你回去后好好参详,有什么不明白的,可通过递折子的方式的给朕,朕会帮你解答,朕会告知内阁和司礼监与你方便”。
说着,朱由校就对一旁的小黄吩咐道:“传旨给司礼监,日后有徐侍郎的折子,都送到朕这里来。”
徐光启现在脑子有些乱,见陛下以后要亲自看自己的奏折,便忙谢了恩,这时候,两个小黄门抬着一箱的书走了来:“陛下,这是您要送给徐侍郎的书。”
朱由校点了点头,便让小黄门传命外面的锦衣卫将这些书籍送到徐侍郎府上。
渐渐有些明白朱由校意思的徐光启,再看了朱由校手里的铁盒子后,就毅然地站了出来:“既然如此,陛下,微臣有个不情之请,请陛下答应。”
“说吧”,朱由校点头道。
“臣想让皇上启用孙元化、毕懋康、茅元仪三人,此三人与微臣同是杂学旁收之人,他们都得罪了李进忠,但微臣想让他们同微臣一起制造出陛下手里的火器。“
徐光启说后就看了看朱由校,朝中大臣都知道陛下对李进忠极为宠溺,如今自己斗胆建议陛下启用李进忠厌恶之人,会不会引起陛下不满。
就在徐光启忐忑不已时,朱由校直接就笑了:“看样子,朕也该组建个大明科学院了。”
说着,朱由校就转身道:“爱卿所奏,朕都准了。”
突然,朱由校又一拍额头:“有个鼎鼎大名的人,朕差点忘了,快去传旨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立即去把一个叫宋应星的给朕找来,不不,是给朕请来。”
……
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魏忠贤坐在椅子上长叹了一口气,颤抖的把手中的折子递给了大学士魏广微:“魏阁老,看看这个吧。”
自从朱由校大病初愈后,内阁首辅黄立极就一直称病不起,甚至朱由校的第一次早朝也没有去。
魏广微和李进忠关系甚好,算得上是魏忠贤的心腹,也因此,在黄立极称病后,便由魏广微主持内阁,再加上刚刚被朱由校加封太傅。
所以,此时的魏广微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仿佛整个人都年轻了不少,见魏忠贤唉声叹气的,他反而有些不理解,便问道:
“九千岁为何如此沮丧,如今你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难道还不满意?”
“就是因为鄙人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不得不忧心如焚啊,魏阁老难道忘了正德年间的刘谨是怎么死的?”
魏忠贤说着的时候,魏广微已经打开了折子,那折子正是李明睿所递,便不禁笑道:”小小翰林院检讨也干起言官的事了,这些年轻官员还真是越来越胆大了。“
但当魏广微看到李明睿的内容后却面色一紧:”此人不简单啊,弹劾之言一不说擅权二不说图谋不轨,也不说贪赃枉法,但偏偏又都是诛心之言!此人有何来历!“
“已经查明了,是孙承宗的门生,天启二年的三甲进士”,魏忠贤说着就叹道:“想不到啊,这翰林院还有这么一个厉害角色,写的一手好文章啊。”
“孙承宗?”
魏广微喃喃一句后,就问道:“如此说来,这折子得呈到御前了?”
魏忠贤点了点头:”呈,必须呈,得立即呈上去,等陛下召见完徐侍郎,我李某人亲自去,若不然,我小命难保!“
说着,魏忠贤笑道:“魏阁老,你也可以让你的门生写折子弹劾鄙人了,这功劳不能让孙承宗的人独得!”
………………………………
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里是东林党的老巢
望着这座存在了两百余年的紫禁城,朱由校怎么也想不到这里会成为自己的家。
这里有自己的皇后,有自己的嫔妃,还有无数为自己服务的宫娥宦官,以及穿着飞禽走兽在身的文武百官,还有无数的子民和万里河山。
但是,如果历史的发展没有改变的话,十七年后,这里的主人将会变成爱新觉罗。
这些红墙绿瓦间走过的也只是一根根辫子和一张张板子。
康麻子会在这里登基,写诗无数却最渣的乾隆会用一本四库全书毁掉华夏数千年的文明积淀。
京畿附近的无数的民宅民田将会被八旗圈占,上千万的子民将被屠杀,血染的大地估计就像此刻的晚霞一样鲜红。
“自己会跟崇祯一样成为亡国之君吗?”朱由校不禁自问。
这时候,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走了进来:“陛下。“
朱由校见此便坐回到龙椅上,听魏忠贤的汇报。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因勾结东林党被朱由校除掉后,王体乾便成了司礼监掌印。
不过这王体乾年老体衰,因而司礼监也就由司礼监秉笔兼提督东厂魏忠贤代理。
因而,每逢朝廷大事,也都是魏忠贤负责汇报。
好在,魏忠贤记忆力很强,很擅长抓住问题命脉,朱由校用起来也很是顺手。
若不是为了笼络江南人心,朱由校还真不想让他离开司礼监。
“这是今天的几份重要折子,郑三俊家在徽州的产业已经被查抄,共计白银七十八万两有余,除了二十万留于南京镇守府以外,皆已悉数押解进京,另外,抄得三百倾田产除了一百亩留给他老母赡养以外,按照陛下您的要求已经纳入皇庄,已招了一万户流民进行耕种,租地价格比民田还低五成。”
“另外,信王自就藩后是夜夜笙歌,狎妓邀宠,完全变了一个人一般;还有,辽东督师王之臣来报,天气转凉,辽东军民亟需过冬之物,特请朝廷拨银八十万两。“
魏忠贤一番奏对后,就将折子递给了朱由校。
朱由校笑了笑:”甚好,只是这辽东怎么还如此烧钱,朕好不容易得了几十万两银子,又得用在辽东,然后就养出个吴三桂那样的大汉奸大军阀。“
魏忠贤不懂朱由校在说什么,吴三桂是谁,他现在也不知道,也就只能跟着讪笑了笑。
“对了,有关于你的折子吗?”
听朱由检这么一问,魏忠贤内心已是砰砰直跳,他此刻就像是被判刑的犯人一般颤巍巍的把李明睿弹劾他的奏折递给了朱由校。
仿佛,魏忠贤就像是将把一柄屠刀给了朱由校让他斩杀自己一般。
朱由校没有说话,接过折子看了起来,旋即就不由得噗呲一笑,因为这李明睿弹劾的魏忠贤罪状只有一条,那就是魏忠贤自从进入司礼监以后越发猖狂,妄图恢复生。殖之功能,也不知信了谁的话,竟然广收天下童男童女之心食用,真可谓惨绝人寰!
其实这不过是西游记里的桥段,朱由校没想到这李明睿偏偏用这个来弹劾魏忠贤,而且这也完全满足了弹劾魏忠贤犯了大罪但又非谋反之罪的要求。
”魏忠贤,你可知罪?“朱由校冷声问了一句。
魏忠贤慌忙跪了下来:“微臣认罪,微臣罪该万死,请陛下治臣死罪!”
“起来吧”,朱由校说着就站了起来:“局势逼迫,朕不得不对那些东林党的伪君子们有所安抚,不然的话,只怕下一个郑三俊又会出现,所以朕不得不抛弃你。”
“微臣知道,文官一向不容我们,陛下能宠臣到现在,臣已知足,臣子求陛下留臣一个全尸!”说着,这魏忠贤不禁呜呜哭了起来。
朱由校不禁有些动容,劝道:
”朕没有要杀你的意思,那样岂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既然东林党人容不下你,朕就再恶心一下他们,朕会让你去南。京,在朝堂之外,去东林党的老巢与他们斗!
在那里,朕会给你三个任务,一个是结交大量的士林中人特别是贫寒的读书人,与东林党抗衡,二是开报社,广发刊物,夺走东林党人在江南的舆论优势!三是继续秘密监视信王和东林党人,一旦他们之间有密切来往,随时向朕汇报!“
“陛下!”
知道陛下不杀自己,魏忠贤感激得是涕泗横流,忙猛的在地板上磕起头来。
要知道,他已经做好了成为第二个刘谨,而朱由校则是第二个朱厚照,为了向文官妥协,不得不把他千刀万剐。
但魏忠贤没想到,自己的陛下根本就没有要向文官妥协的意思,只不过是一种更高明的帝王心术而已。
“起来吧,这是大明,不是野猪皮的大青国,这里没有奴才,也没有动辄下跪磕头的道理,即便是太监也不行!”
朱由校亲自扶起了魏忠贤:“去南。京后,履行朕的指示的时候,朕也将朕在南方的皇庄交给你,允许你做商业,买田地。”
“陛下请放心,微臣明白陛下的意思,江南是东林党的天下,朝廷一直难以管束,如今正好,微臣即便是拼的头破血流也要将江南的财富与民心从东林党的手里给陛下抢过来!”
“去吧,你是内书堂出来的,论才论德,不输于那些文官,朕相信你,东厂和锦衣卫那边,我也会让他们给予你帮助,不过,在走之前,东厂提督之职由何人担任,爱卿有何建议?”
朱由校问道。
魏忠贤便道:“尚衣监少监王承恩为人忠诚,且聪慧好学,内书堂的先生都夸他若是举业也能中个状元。”
“王承恩?”
朱由校自然知道王承恩就是后世陪着崇祯朱由检一起吊死煤山的太监,但他没想到这个忠烈太监居然一直就在紫禁城。
“如此甚好,你先下去吧。”
魏忠贤见此便退了下去,心中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但很快,一小黄门却追了上来:“魏公公留步,陛下让我把这些书给您,这里面有一切关于如何应对江南东林党人的策略,陛下让魏公公仔细阅读。”
“替老朽转达给陛下,老朽绝对不辱使命!”
………………………………
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
天启七年九月,深秋时节,因翰林院检讨李明睿弹劾当朝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魏忠贤擅杀幼男幼女,明熹宗朱由校听闻后龙颜大怒,叱骂魏忠贤畜生耳。
一度权势熏天的魏忠贤因此被革掉司礼监秉笔一职,贬为南京镇守,且被夺掉九千岁称号,各地官员所建生祠也严令立即拆毁。
与此同时,在内阁大学士孙承宗和侍郎徐光启被起复后,王在晋、毕懋康、孙元化、茅元仪等曾应党锢之争而罢职的朝廷文武官员相继复职。
紧接着,陛下又亲自下诏,为前辽东经略熊廷弼平反,追封兵部尚书,谥号襄愍,荫其幼子为锦衣卫千户。
一时间朝中东林党大臣闻此无不欢欣鼓舞,不少东林党官员更是趁此继续弹劾魏忠贤,也有弹劾其他阉党成员,从内阁首辅黄立极、大学士魏广微到吏部尚书崔呈秀、工部尚书霍维华等无不被弹劾。
真正是痛打落水狗,将宜将剩勇追穷寇这句话演绎得淋漓尽致。
通政司收到的弹劾奏折足足堆成了一座小山,工部营缮司郎中更是大呼朝中奏折供给不足,京城纸张价格已涨了三倍。
不过也就只有皇帝本人朱由校依旧淡定的在紫禁城里陪着自己的皇后闲逛,一时惜薪司的太监奏报说,因天气转冷,一时柴火供应不上,需动内帑。
朱由校一听就急了,王之臣要动自己的内帑,自己都没给而且还直接把王之臣调了回来,让战略思想更经济的王在晋做了辽东经略。
甚至孙承宗自请督师辽东,他都没答应,原因无他,这孙承宗的战略思想是烧钱的。
朱由校可不想把国家的大部分资源砸在辽东那帮吃里扒外又无能至极的关宁铁骑身上,自己的内帑就更不行了。
“通政司那么多弹劾折子,留着干嘛,都去给朕搬来,朕正好拿来烤火”,朱由校这么一说,一群宫里的人便果真去了通政司。
新上任的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王承恩人虽忠诚可靠但没有李进忠那么盛气凌人,在文官面前也知道藏拙,去了通政司后,也只是说要给陛下审批,通政司的官员也就信了,反正弹劾折子也不走内阁,倒也无所谓。
于是,大量积压的奏折就这样进了宫廷,成了柴火。
朱由校将一本佥都御史的弹劾折子拿在手中拍了拍后道:“哎呀,这么好的纸张,就这样做了柴火,想想朕都觉得自己奢侈”,说着他就把那奏折丢进了炉鼎里,顿时窜起老大火焰,兴奋的朱由校忙喊一旁的陪侍的小黄门一起过来烤火。
“什么!陛下竟然把我们当折子当柴火烧了!”
东林党官员徐必谦一得知朱由校将自己弹劾阉党的奏折全给烧了,顿时气得是咬牙切齿,也不顾及君臣之义,骂道:“这个朱由校,昏君耳!”
“哼,枉我等以为他已改过自新,自此之后不再包庇阉党,没想到不过是欺骗我等,气煞人也!”
陈宪卿也附和了一句,一股想要把朱由校吞了的样子。
唯独右谕德张雍依旧是古井无波的样子,冷冷一笑道:“朱由校何时改变过,我也不是没跟你们说过,朱由校不死,我东林党就无出头之日!”
“那依孜阶兄所见,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今朝中大臣,除阉党外,中立的官员也已靠向了朱由校,连大学士孙承宗等也不再与我们为伍,常此下去,东林党必会四分五裂啊!”
已投靠东林党的孙之獬忧心忡忡的说了一句,他心里现在也是万分后悔,后悔自己当初不该改换门庭,但现在是后悔也来不及,而且他一想到自己那一日被朱由校羞辱,心里也很想有朝一日真的能把朱由校从皇帝宝座上拉下来。
张雍笑了笑:“诸位不必惊慌,我张某先为大家引见一人。”
说着,张雍就拍了拍手,然后就见一白面书生和一魁梧的鞑子走了过来。
这白面书生自然是宁完我,而那留有铜钱孔细的鞑子则是后世灭亡弘光政权的两大鞑子统帅之一,阿济格!
宁完我,这些东林党官员已经认识,上一次密谋策划暗害朱由校,就有这宁完我的参与,但众人都以为这宁完我是信王朱由校的幕僚,但众人没想到这宁完我竟然还认识关外鞑子。
张雍见其他东林同僚面带惊异之色,便忙解释道:”诸位不必惊奇,这位宁兄其实是后金国的大学士,深受后金大汗皇太极宠信,而这位则是努尔哈赤十二子贝勒阿济格,此次随宁兄一同进京办事。“
张雍说毕,宁完我则干脆把头上纶巾扯开,露出一搭极丑陋的辫子来:
“正如孜阶兄所言,鄙人乃我朝大汗之臣,此次进京特来拜会诸位大明贤臣,冒失之处,还请见谅!”宁完我很谦虚地说道。
这些东林党官员包括孙之獬都只是讪笑了笑,现在大明和后金是敌对关系,任谁也不会在敌人面前有好心情。
倒是张雍很是淡然,见气氛有些僵硬,便劝道:“唉,诸位同僚何必如此拘束,宁兄与我们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两国交兵尚且不斩来使,何况我们只是私下交往。”
“何必这么多废话,要么合作杀了那大明皇帝,要么不合作我杀了你们!”
这阿济格一副莽夫脾气,说着就将一把混铁打造的大刀往桌上一拍,吓得东林党官员们心里一哆嗦。
宁完我见此忙劝道:“贝勒爷,您别着急,一切都有奴才。”
“哼!”阿济格很不以为然的坐了下来。
而其他东林官员也不敢再说什么,最后还是张雍打破了僵局,道:”诸位知道,如今这朱由校不得不除,究竟该如何除掉,张某和宁兄思忖了很久,终得一计。“
孙之獬素来胆小也没发言,倒是徐必谦有些感兴趣的问了一句:“噢,是何计策,说来听听。”
“是这样的,众位皆知,我张家是八大晋商之一,常年做的就是关外关内外的生意,如今正好我张家要从辽东运一批生皮进京发卖,到时候我们会将十八后金打扮成小厮混在商队中,等进京后在冬至日朱由校出宫祭天之日,秘密刺杀!“
张雍说着又道:“可诸位也都知道,这朱由校如今是深居简出,轻易不肯出宫,少不得就得仰赖各位臣僚务必逼他出宫祭天,只要他出宫,这十八位巴图鲁就必会杀了朱由校!”
“这个容易,如今这狗皇帝为了蒙蔽视听,着实做了不少一个帝王该做的事,我恩师刚巧是礼部右侍郎王继谟,我明日就去面见恩师,请恩师亲自劝谏陛下祭天”,徐必谦自告奋勇道。
“好,那我陈某就趁机上折子弹劾他朱由校罔顾礼仪,不重农教,这样一劝一谏,由不得朱由校不答应!”陈宪卿也随身应和道。
孙之獬见此也只得说道:“正好我恩师还不知道我已改投东林,我也去劝我恩师劝谏朱由校祭天!”
“孙侍读之恩师乃孙承宗,如今圣眷正隆,如此正好!”宁完我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并低声对张雍道:“孜阶放心,事成之后,为兄一定向大汗禀报你的功劳。”
“如此就多谢了”,张雍低声回了一句,在座东林党官员都不知道,这位张大人早已暗投了后金皇太极。
………………………………
第十七章 结党
虽然皇帝朱由校依旧是淡然自若,一任他东西南北风四面吹,但阉党的成员们却因此大都有些忐忑不安起来。
司礼监秉笔兼提督东厂魏忠贤居然就这样被一个小小的翰林院检讨李明睿弹劾掉,而且那小小的翰林院检讨李明睿还就此官升三级,成了左中允兼经筵讲官,还同大学士孙承宗、工部左侍郎徐光启一起入职皇上的西暖阁。
除此之外,因为曾经熊廷弼一案,内阁首辅黄立极已引咎致仕,但陛下却迟迟未立次辅魏广微为首辅。
但朝中已有传言,东林党官员造势弹劾魏广微,有前首辅韩爌的推动,因为其间弹劾魏广微尤以他的门生故旧居多。
当然也有人说皇帝陛下有意让孙承宗做内阁首辅,要不然也不会让召回其回朝中任职,甚至有人说,翰林院检讨李明睿弹劾魏忠贤,就是孙承宗的授意。
如此可见,孙承宗也是有意想以此提升自己的威望继任为首辅的。
“魏阁老,你倒是说说话呀,陛下此举是不是真的要重用东林党了”,吏部尚书崔呈秀本是一老成持重之人,如今也有些六神无主。
而与他说话的大学士魏广微也只是叹气道:“老朽哪里猜得到陛下的心思,现在陛下已经严令外臣与内官结交,为此还杀了好几个内廷少监,如今我也成了睁眼瞎。”
一旁的工部尚书霍维华见此也要站起来说几句话,但这时忽有小厮来报,宫里的夏公公来了。
三位阉党重臣一听立即站起身来,俄然就见一宦官走了进来:“陛下有旨,诏谨身殿大学士魏广微、吏部尚书崔呈秀、工部尚书霍维华、锦衣卫指挥佥事许显纯……。”
原来,朱由校在贬谪一批阉党官员同时又起用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