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豪富巨商课以重税,对小商小贩提供保护优待,而在凤阳其他各州县的厘金关卡亦是如此,由巡抚衙门亲自裁定的各处厘金征收标准每年都会做一次修改,而今年是实施的第一年,征收点是一百两。

    也就是说,你如果只是一个进城卖点蔬菜水果的小农户是不用担心被朝廷课以重税的,如果有城门的守城兵丁私收税银,农户可以直接找县衙举报,一旦属实,犯事兵丁轻则坐牢重则流放判斩监候。

    当然,如果州县官员玩忽职守或者盘剥底层百姓,一经发现州县官员也不仅仅是罢职那么简单,最轻的也是去工部报到,然后服役十年。

    为了能让小商小贩有个固定的场所进行商业活动,同时也为了便于城市管理,巡抚衙门明令各地州县与集镇城池设置固定的农产品贸易市场,且由巡抚衙门拨专款援建。

    如此一来,马士英在凤阳的商税征收政策不但没有影响小商贩的生活反而对他们更加有利,因而遭到底层的抵制倒也小得多,倒是一些乡绅和大商人对马士英的政策是怨声载道,因为按照凤阳巡抚衙门的征收政策,无论是前朝阁老家的还是尚书侍郎家的,哪怕是有了举人功名,都一律俱按货物价值征税。

    当然,也有仗着自己有背景的要强力反抗的,不过最终遭到的却是马士英残酷的镇压,马士英可不是袁可立,本就是阉党成员的他本来就不在乎什么名声,做起事来只管结局,手段是不讲究的。

    所以一时间被他残酷镇压的有权贵背景的商队倒也不少,甚至很多都将状告到了朱由校这里,朱由校也懒得去理,直接下旨给司礼监,日后凡是弹劾马士英的一概留中不发,哪怕是告他马士英谋反,也是如此。

    也有军方背景的商队企图动用军队与巡抚衙门对抗,不过当这些都指挥使或者什么参将游击之类的在看见巡抚衙门能将驻扎在徐州的禁卫军也召来协助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这些仗着手底下有几个私兵的将官也不敢再跳起来,更何况他马士英还是这里最有军事权的文官。

    对于一些藩王的商队则也只能老老实实地按照章程来办事,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马中丞的奏章很好使,每弹劾一位皇亲国戚,上面就能立即做出批复且甚至还将一打死巡抚衙役的辅国将军直接削爵夺籍,甚至还打入了巡抚大牢。

    这样一来,马士英就更是肆无忌惮,他的巡抚衙门的官吏衙役也被这些商人骂成了酷吏巨贪,在《大明日报》等各大报刊上骂马氏的更是不胜枚举的,但整个凤阳官府却是出奇的出奇一致。

    原因很简单,征收商税虽然得罪了不少权贵,但也能发不少财,以前一个下等县现在也有了堪比一个府的收入,县令知府自然是支持的,更何况马士英允许他们自己截留一定比例的税收自用,这样一来,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至于以后会不会遭到权贵们的报复,那就不是他们这些地方官员担心的了,反正有凤阳巡抚马士英顶在前面,秀才举人们要骂也只骂他马士英,甚至很多凤阳的官员还一边骂着马士英一边尽心竭力地为马士英做事。

    朱由校在凤阳没待多久,勉励了马士英几句后就直接南下去了南直隶。

    而在这期间,孙承宗在陕0西的摊丁入亩改革也拉开了序幕。

    陕0西商业活动不发达,但大地主却不少,而且其中不少是军事地主,但孙承宗本就是兵部尚书兼三边总制,掌握着这些军官的命运,再加上朱由校也明令在驻扎在陕0西编练禁卫军新军的鳌拜协助,因而也没人阻止得了。

    大明开国两百余载,就属江南最富,而偏偏这里又是皇权统治最为薄弱的地方。

    从天启七年以来,朱由校让自己最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成为南0京镇守太监开始,朱由校便让在江南开始刷自己这个皇帝的存在感和对江南财富与文风的控制度。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朱由校立于船头沐浴于夕阳下,带在身边的菱馨温柔地为朱由校拂去额间的落英,同样第一次出远门的她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和皇帝同站在一起,眺望着这万里河山。

    眼看着就到了石头城,朱由校也不由得唏嘘不已,当年朱元璋在这里登基称帝,只怕也不会想到他建立的大明王朝有一天会落在自己这个未来人手中。

    南0京镇守太监魏忠贤、南0京兵部尚书王永光、协守南0京兼领后军都督府加太子太保衔的魏国公徐弘基等一干南0京重量级官员勋臣已在等候在前面,就等着朱由校下船接受他们的参拜。

    在江南这样的富贵风流地,魏忠贤明显要比昔日在京城还胖了不少,诺大的肚子似乎要撑破他的绫罗绸缎衣一般,但当朱由校一来,他那肥滚滚的身子却很是矫健地跑到朱由校这里来跟个多年没见到爹娘的孩子一般哭的稀里哗啦:“老臣见过陛下!”

    “起身吧,看得出来,你在南0京的小日子过得不错啊”,朱由校不由得打趣了一句。(未完待续。。)
………………………………

第两百二十章 会见南京官僚

    朱由校这么一说,魏忠贤忙摸了摸自己滚圆的肚皮,笑呵呵道:“拖陛下洪福,这些年来,大明国力蒸蒸日上,百姓丰衣足食,连带着老臣也沾了这太平盛世的福气,更何况如今陛下又有龙种,这可是大吉利的事,老臣旧年在观音菩萨面前许了愿,只要小皇子平安无恙,老臣甘愿素斋一年,到现在刚好三个月,但就是没瘦下来。”

    魏忠贤这话倒惹得朱由校不禁捧腹大笑,指着魏忠贤道:“你呀,你呀,什么时候学得这么滑稽,这江南乃钟灵毓秀之地,你在这里呆了大半年,怎么一点灵气也没沾上,这嘴反而比以前还油腔滑调。”

    朱由校这么一说,在场的官员都忍俊不禁的笑将起来,也都羡慕这魏忠贤能得到皇帝陛下如此亲切说话的宠幸,羡慕归羡慕,众位官员也知道自己肯定是比不上魏忠贤的,毕竟魏忠贤是从小陪朱由校长大的。

    跟着朱由校的王承恩是魏忠贤离京前推荐给朱由校的,也算是王承恩的贵人,因而王承恩也不敢跟着笑话,倒是李明睿不由得从旁说道:“魏公公这是见了陛下欢喜的忘了形,陛下可不能因此错怪了人家魏公公。”

    “也罢,人家李阁老为你说话了,朕也不敢再说你了”,朱由校这么一说,魏忠贤这才注意到眼前这位红袍加身的中年人就是新近位高权重且在最近倒北宗孔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内阁阁老李明睿。

    虽已经离京,魏忠贤并没有不关注京城的动态,对于李明睿也是早有耳闻,如今得见真人,且还被陛下亲口称呼为“李阁老”,魏忠贤更加笃定这位新进阁臣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便也想李明睿拱了拱手。

    李明睿也还了礼,他也在打量这位曾经权倾朝野如今独掌江南的内廷大佬,要说起来,李明睿知道自己在官场的崛起就是因为他对魏忠贤的参劾,他的这一纸参劾让魏忠贤从司礼监的位置掉到了南京当镇守。

    李明睿不确定这位从小陪伴陛下长大的老太监是否忌恨自己,但他能确定的是陛下并未有真正要弃用过魏忠贤,所以李明睿从未再在朱由校面前诋毁过魏忠贤半句,甚至还会时不时的夸上魏忠贤几句,比如像今天这样。

    朱由校见这李明睿和魏忠贤互相敬礼,倒也有些高兴,内外臣僚虽说在权力上有矛盾,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能做到休戚与共,同舟共济和最基本的和睦,这样才能使得朝廷的党锢之争消弭于无形。

    “你就是魏国公徐弘基?”朱由校这时候走到一满脸胡须,黑脸大耳的老人面前问了一句。

    徐弘基忙回道:“正是微臣,微臣恭迎陛下巡视留都。”

    “当年魏国公徐达将奴役我华夏近百年的鞑子驱赶回漠北,收复数百年被胡人占据的燕云十六州,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不仅仅是我大明的第一大功臣,也是我汉人数千年的大功臣之一,其功勋不低于汉之卫青去病,唐之李靖,宋之岳飞。”

    朱由校说着就转身对王承恩吩咐道:“王承恩,李明睿,你待会和魏国公商量一下,安排个良辰吉日,朕要在祭祀孝陵后祭祀祭祀这些为大明为华夏立过大功劳的功臣勋旧,尤其是魏国公徐达。”

    李明睿和王承恩领命后,徐弘基忙跪下谢恩,却被朱由校扶了起来:“不必如此拘束,说起来你们徐家与我们朱家从太祖爷开始就是亲家,朕只希望日后倘若大明有难,你们可别弃大明而去,学一些世家认贼作父,要记住,一旦没有了大明,你们什么都不是,朕也希望有一天,你们能再有你们祖上遗风,提到跨马为我大明再战沙场,扩万里山河。”

    朱由校这么说,自然也是有提点徐家的意思,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上,魏国公的确投降了满清,但最后依旧落得个被贬为庶民的下场。其实,这也很正常,徐家对于大明而言的确是开国元勋之家,但对于大青果,什么都不是,满清宁愿养一群没用的八旗兵也不会养你大明朝的元勋。

    徐弘基不知道自己儿子徐文爵日后会投降满清,但他还是听明白了朱由校警惕自己徐家的意思,再一想到刚不久被屠满门的北宗孔家,徐弘基不由得暗自一惊,吓出一身冷汗,的确如何朱由校所说,他徐家可不是孔家,没有在儒林中的超然地位,现在历经百年也没在军中有什么影响力,因而真的是只靠着祖上的荣光仰着大明的恩惠过日子。

    一听朱由校这么说,他便忙不迭地道:“陛下放心,微臣不敢做不忠于大明之事,徐家也不会有这样的不肖子孙,若果真有,微臣第一个饶不了他,别说征战沙场,陛下就是现在要微臣的脑袋,微臣也无二话。”

    “此话严重了”,朱由校说着就看向了南京吏部尚书王永光:“王永光,南0京防务如何,虽说天下承平,但也不能有丝毫松懈,一方面要谨防再出现嘉靖年间一小股倭寇就能闯到留都城下的事件,一方面也得时刻注意江防,鞑子威胁依旧在,谁也保不准,他日会不会再出现北宋靖康的事,为未雨绸缪计,我们大明也得有自己的采石矶,而那时留都的战略地位会很重要。”

    南0京兵部尚书是南京职能最为重要的六部堂官,王永光也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见朱由校说起南0京的防务来,倒也对答如流,不过在朱由校听来,却也不过是老调长谈,但现在自己也精力有限,更何况南0京的防务日后到底是否依旧还有战略意义也未可知。

    在听完王永光简要的汇报后,朱由校就转身对魏忠贤道:“我们如今堵在这城门,影响百姓生活,还是快些进城吧,朕倒要看看这六朝古都的风貌,当年太祖在这里登基而建大明,也不知道是两百年风雨过去,是何光景。”

    朱由校说着就自己先一步上了龙辇,且刚一入城就听得不远处传来报童的声音:“卖报,卖报,北宗孔门因谋反事被除,南宗孔门至此成为孔门嫡系后裔!凤阳巡抚马士英冒天下之大不韪,率先征收商税,到底是顺应民意之举还是与民争利之恶政,张巨子对此颇有意见。”
………………………………

第两百二十一章 张岱是主笔

    随着报刊在大明的传播,报童的这个职业也是应运而生。

    从晚明以来,自耕农便大量破产,而在江南这等富庶地方更为普遍,大量无地百姓涌入南0京、苏杭等地,伴随而之的也有许多流浪的孤儿,在此之前,许多孤儿只能靠着乞讨度日,而如今有了报童的职业,倒也解决了不少报童的生存问题。

    朱由校看见一身着短衣的男孩挎着个布包一边喊一边叫着,便也有些兴趣对王承恩道:“去买一份。”

    朱由校说着就问向一旁的魏忠贤:“这些卖报的孩童有多大的年纪,卖报有多少收入,能活得下去吗?”

    “回陛下,也都不过是在十二三岁,大都是一些穷苦百姓的孩子,与其让他们去给城里的大户们打长工没白天黑夜的熬,还不如臣将他们召集起来卖报,他们给大户干没有钱只能管一顿饭,而我们《大明日报》是按照卖报份数给钱的,一个报童一月下来也能得个五六两银子,足够他们贴补家用或者自己生活了。”

    魏忠贤回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到底还是孩子,还是得以学业为重,你魏忠贤既然能想到用他们来卖报谋生,也要在学业上多多资助他们,我大明的千秋基业能否一直传承下可不是靠的你这个没把的家伙,而是他们,明白吗?”

    “微臣明白,微臣已经出资在南0京城建设了好几家私塾,免费提供给这些穷困百姓家的孩子读书,而且报童也是从这些孩子中选的,他们每天就只是放学后卖卖报”,魏忠贤这么一说,朱由校便没再说什么。

    而这时候,王承恩则已经丢了一枚银锭给那报童,然后拿了一份报纸就往朱由校这里走来。

    朱由校看见这《大明日报》,倒也与之前的《大明日报》改进了不少,字体明显要细了不少,内容容纳量也就增加了许多,甚至还配上了插图,便不由得笑道:“可以呀,魏忠贤,这字体细若蚊蝇,看来皇家工程院对印刷技术的改进对你们大明日报的帮助也不少啊。”

    朱由校说着便下旨去《大明日报》所在地,对于《大明日报》,可以说是朱由校在江南最大的功臣,这些年来为自己的政治宣传做了不少功勋,朱由校来江南不能不去看看这位大功臣。

    魏忠贤自然是万分高兴的,他来到江南后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建立了《大明日报》,并使得自己虽然离开了京城,但在政治和文坛上从未降低过自己的影响力,甚至现在他还成了大明思想界的主要掌控者。

    因为《大明日报》的日益壮大,魏忠贤也有了自己的一大帮文人集团,甚至一些文人现在不但不再骂他为阉竖,反而将他视为文坛领袖,而魏忠贤现在也附庸风雅,拼命的刷自己的威望,也开始大张旗鼓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

    等到了一处三进院落,魏忠贤就先来到了朱由校跟前:“陛下,这里就是大明日报了,因现在招的编纂先生太多,微臣的镇守太监府已经住不下了,便做主买了一处宅邸专门供给大明日报。”

    朱由校倒是忽略了这个问题,当初他只是给魏忠贤提了个要办一个报社的旨意,也没有告诉魏忠贤具体怎么做,或者做好后该给大明日报什么样的地位,这也跟他作为皇帝事务繁多有关系。

    现在想来,魏忠贤现在能将自己的一个想法变成现实,且还让《大明日报》还在诸多大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得不承认,魏忠贤还是有很强的领悟力和执行力的。

    不过,现在《大明日报》的确还有诸多问题,比如现在的《大明日报》虽然已经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口舌,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行政和职能定位,到现在也只是镇守太监府的一个不明确的附属机构,很多时候更像是魏忠贤的一个私人作坊。

    朱由校抬头看了看,见这宅邸倒也算得上是宏伟庄严,一座黑漆大门上挂着一块“大明日报”的匾额,匾额下是魏忠贤自己的题跋,便笑道:“专门拨座府邸给大明日报,倒是很好的事,但这匾额上的字可不够分量,不过,我说魏忠贤,你也不知道找个大儒来题个字,用你自己的题跋可就掉价了。”

    听朱由校这么一说,魏忠贤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陛下说的极是,臣本来是想请一幅陛下的御宝的,但又怕有所冒渎。”

    朱由校听了却是无语地瞪了魏忠贤一眼,他可没什么好的书法造诣,转身对李明睿道:“李明睿,你来题这四个字吧。”

    李明睿是内阁大学士又在文坛上享有盛名,且最近这段时间又是大红大紫的人物,因而由他来为《大明日报》题匾额倒也合适,魏忠贤见此也是欣喜不已,忙命人准备文房四宝伺候。

    于是,众人便走进了《大明日报》所在的宅院,刚来到前院的大影壁前,朱由校就闻到了一丝油墨味,等到由魏忠贤带着进入一处书房,且等着李明睿题写“大明日报”四字时,朱由校还让魏忠贤汇报大明日报目前的基本情况。

    “回禀陛下,现在大明日报主要是分成四个组,一个是采编组,主要是收集各处有用的消息;一个是文编组,主要是负责收集各类来递文稿并建议审核修改;一个是排版组,负责把要上报的各类文章和消息排版和配图;然后是校正,修改错误之处,接着就是印务,印务印刷好后就递给报童或由运送组将报刊送到订阅人手中,主要是各级衙门和书院以及各乡绅家。”

    魏忠贤说着又道:“这所有组的编纂先生加起来光在南0京一处就是数百人,但每天依旧忙不过来,现在订阅报纸的是越来越多,而且在苏杭淞扬等地也有了分社,规模也就更大。”

    “现在大明日报主笔是谁?”朱由校不由得问道。

    魏忠贤忙回道:“张岱,此人在文坛上久负盛名,文笔和才华自然是卓越的,且是无所不通,微臣花了重金才请了他当这大明日报的主笔,但此人也有股傲气,不肯变通,前些日子因为臣要让他为罗记粮铺在大明日报上写一句广告一事,却被他严词拒绝,还愤然离去,大骂我掉到钱眼里,将本为庶民一窥王朝政事的报刊给变成了赚钱工具。”
………………………………

第两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

    朱由校一听魏忠贤提到大明日报的主笔是张岱,而且最近还愤然离职,倒也不由得哑然失笑。

    对于张岱这个文坛巨子,朱由校自然是知道的,要知道他当年也是被那篇《湖心亭看雪》给迷住过的。

    不过,据朱由校所知,这张岱虽说早年生活优裕,但因为屡次乡试不第,且自己不善生计,最后竟落得个贫瘠落魄,乃到明亡归隐深山后不得不自己挑粪种地。

    但偏偏现在这位叫张岱却是大明日报刚刚离职的主笔,按照朱由校看来,只怕也是因为可以靠此谋生罢了,因为朱由校曾经在魏忠贤的奏章上回复过,大明日报主笔之待遇应不低于当年胡宗宪请徐谓做幕僚的待遇。

    “此人现在何处,让他来见朕”,朱由校这么一说,魏忠贤也不禁失笑道:“此人现在依旧在馆内,他无处可去,臣也不好撵他,但此人就是不肯动笔,弄得这些日子只能出几期只有消息没什么大论的版面。”

    说着,魏忠贤就命自己的小厮去请张岱来。

    没多久,朱由校就见一个头戴方巾,身着半新不旧生员服却也是胡子拉碴极其邋遢的中年人走了来,懒懒散散的朝朱由校鞠了个躬:“学生张岱见过陛下。”

    朱由校倒是感到愕然,在他看来,既然能写出《湖心亭看雪》这样灵动雅致小品文的作者应该同现代的某些文艺小青年一样,虽说性格迥异,但也不至于如此潦倒窘迫,但眼前这个目光涣散的人很难让人联想起这就是那位曾经好精舍,好美婢,好***好鲜衣,好美食的纨绔少爷。

    “起身吧,张岱,听魏忠贤说,你辞去了大明日报的主笔之职,但为何还赖在这里不走?”

    朱由校问了一句后,就有些促狭地看向这位晚明文学巨匠。

    张岱也没有因为是在当今陛下面前而有所拘束,很是直接地回道:“因为学生囊中羞涩,大半钱财都花光了,只要魏大公公不撵,学生就没想走,反正我们魏公公也是南0京城出了名的活菩萨,又爱帮助落魄的读书人,既然如此,学生也要靠魏公公接济了。”

    的确如张岱所说,现在魏忠贤有了名望,一下子拔高了道德地位,反而下不来台,不好意思再撵走张岱。

    朱由校见他如此泼皮无奈,也不禁笑了起来,又问道:“听魏忠贤说,你之所以辞去主笔之职,是因为不肯为罗氏粮铺写广告词一事?”

    随着各种新事物的出现,大明也产生了各种新词汇,比如广告和广告词这类,就是因为大明日报的出现而诞生,且在全国尤其是江南等地已经广为人们所知,所以上文魏忠贤也提点了“广告”二字。

    “魏公公掉钱眼里,但学生不愿意给这样的靠坑蒙拐骗起家的奸商写什么广告词,还想拿一字一两的高价打动我,没门,学生宁可饿死!”

    张岱这么一说,倒让魏忠贤不由得尴尬一笑,但他也的确不能把张岱怎么样,这种恃才傲物的才子,有时候没办法同他们生气。

    “朕刚才看了你对凤阳征收商税一事的评论,其中倒也颇多可值得肯定之处,而且看得出来,你也是推崇农商共进的,而如今大明日报也不仅仅是为昌教化,促民智,也自然是要带动商业的,而且这样也才能让大明日报更加壮大,你不会连这个也不明白?”

    朱由校说后就起身走到了张岱面前,将之前买的一份报纸丢在了张岱面前。

    张岱也不由得拱手道:“陛下有所不知,这位罗氏粮铺的老板罗伷鸿当年是靠囤积居奇其家,且又为恶乡里,学生宁愿为负责卖牛粪的郑驼背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