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宏图-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洛,因,尽管它的含量极为轻微,每吨烟丝中仅仅只喷洒一公斤海洛,因,但是其却能够发挥镇定、宁神等很多“良好”的作用,唯一的副作用,就是它会成瘾。

  早在一个多月之前,朱宜锋就在自己的试验室中用吗啡合成了海洛,因,技术并不复杂,在吗啡中加入醋酸而得到这种白色结晶粉末,原理很简单,成本同样也很低廉,因为医院的需要,督府一直进口吗啡用于止痛、麻醉,鸦片的交易单位是以箱计,而吗啡则是以磅,每磅甚至不需要50元。而朱宜锋之所以会研究海洛,因,就是为了向欧洲发起新的“毒品战争”。为得是让这种新型毒品在欧洲泛滥。

  偶尔吸个几根,微量的海洛,因或许不会令人成瘾,但是几包香烟吸下来,就会对海洛,因成瘾。这个时候,基础版权的“黄兵舰”就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嗯,那个时候会有“蓝兵舰”以及“红兵舰”等待着他们,最终,药店里的海洛,因将会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

  而朱宜锋之所以选择克里米亚战场上的英国人、法国人作为突破口,是因为战场上残酷的战场会使得士兵们愿意用毒品麻醉自己的神经,正像当年的越战一般,正是越战导致了美国的毒品泛滥,在此之前,就像现在,尽管鸦片在英国在欧洲是合法的药品,但是却没有泛滥,像英国,每年对鸦片的需要仅仅只有不到数十吨,也就是几百箱鸦片,而且主要是用于制取医用的吗啡以及鸦片水,就是现在广东用于戒毒的鸦片水。

  这就是现实!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所谓的欧洲的泛滥成灾,于实际上不过只是某人的臆想夸大之词罢了。甚至很多人所谓的曾经在19世纪末于欧洲泛滥成灾的海洛,因,也不过只是很多人自以为是的臆想,自以为是想象。

  1898年拜尔公司发明海洛,因时的销量仅为45公斤,10年后,这一数量就“猛增”为783公斤,也仅仅只消耗了7吨左右的鸦片。这就是所谓的暴利海洛,因的“庞大”市场,用了十年的时间培育出来的市场,而同时期,中国鸦片需求却是国产8万担,进口5万担,一年数万吨的庞大需求,足以制取数千吨海洛,因,甚至到二三十年代,中国每年对吗啡以及海洛,因的需求多达数百吨。

  毒品在短短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就于中国泛滥了,至于欧洲,尽管早在17世纪第一箱鸦片就运入英国,但是却从未曾真正泛滥过,更没有成灾,因为没有像中国一样产生庞大市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朱宜锋想把自己发明的海洛,因卖给欧洲人,也要想办法开拓市场。

  市场……需要培育!需要开拓,否则海洛,因只会如历史上一般,作为药品被广泛使用,几亿欧洲人一年使用几百公斤海洛,因,带来的市场不过仅仅只有……嗯,几万银元的市场。

  而战场就是最好的市场,因为在艰苦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吸食海洛,因或者海洛,因香烟,可以暂时解脱因思乡或失去亲人而产生的痛苦,可以暂时麻木人们的神经,令他们沉浸于片刻的宁静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战争结束之后,他们会把习惯带回欧洲,就像百年后的美军一样。当年正是数十万美军把吸食海洛,因等毒品的习惯带到了国内,从而进一步促成了美国国内的毒品泛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可以说,没有越战以及其催生的反战就没美国的毒品泛滥,毒品市场的需求不是平空产生的。至少现在,于欧洲并没有任何让毒品泛滥的社会因素。但是现在,克里米亚战争作为一个机会就这么直接的摆在朱宜锋的面前,他又怎么可能错过这个机会?

  原本他想让自己去办这件事,但是现在沙逊,这个号称有史以来最大的鸦片贩子的到来,却让他看到了一个机会。与其弄脏自己的手,不如让这个鸦片贩子向欧洲贩卖毒品!而且相比于中国人,犹太人分布在整个欧洲,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自然拼命扩散,以将尽可能多的毒品贩卖给欧洲人,当然,他们愿意这么干的前提是,在此之前,自己已经培育出了一个成熟的市场。

  而克里米亚的近百万英法联军,就是最好的市场,这些英国士兵、法国士兵在战争之后,会把吸食“兵舰烟”以及海洛,因的习惯带到英法各国,到时候,这甚至有可能会做为一种时尚,为欧洲人所接受!

  心下得意着,朱宜锋深吸一口香烟,这烟当然是普通的没有添加“特药”的普通香烟,随后他看着沙逊说道。

  “怎么样,有兴趣帮我把他销售到克里米亚,卖给英国和法国的士兵吗?”

 

第296章 海外(第二更,万字加更!)

  

  从武昌的江边码头通往城,那里本来是一片废墟,如今却铺上了一条足可容得八辆马车并行的平整的宽达24米的马牙石路,这种马牙石路是按照西洋式的修法修建筑而成,现在武昌城内外的道路皆是这种马牙石路。

  在这条大道两旁曾经的废墟上早就建立地节比相连的楼宇,一栋栋相连的两层的中式楼房,好像摊位似的一排一排相连着,连绵数里的楼宇门梁处都悬挂着种种招牌,以及整洁的布曼,现在的武昌,已经完全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看来这街道修太宽了一点……”

  瞧着有些冷清的主街,看着相对热闹的辅路和人行道,朱宜锋暗自在心里寻思道,不过旋即又是一笑,这修路要有前瞻性,现在看起来这路是太过宽敞了,可等到百年之后,没准这路他们都会觉得的窄。

  瞧着路边六米宽的辅路上熙攘的行人,看着人们身上已经发生变化的服装、发型,朱宜锋的唇角微扬,略带着些许得意。现在在三省之内几乎已经见不着辫子了,就连同这城里的许多百姓的服装也换成了汉式的服装,相比于板挺的西式服装,他们更习惯宽松的汉服,而为了推行汉服,朱宜锋甚至还自己绘制了后世汉服的图样,以供人们选择。

  “剪辫易汉服”或者“蓄发易服”这是对较为保守的人士的一种妥协,任何政治行为都难免存在着妥协,尤其是在这个时候,过去激进的政策极有可能招来强烈的反对,“剪辫蓄发”百姓们可以理解,但若是全盘西式,现在自己的统治恐怕就会动荡起来。

  毕竟蓄发也好,汉服也罢,那都是中国的。

  但在另一方面,义军仿民国中山装式的西式军装以及督府青年官员的平时所着的制服,却同样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周围的人们,被不少人纷纷以穿着类似服装为时尚,类似军装的工装以及制服,现在于三省之中越发的普遍,毕竟相比于“汉服”,仿军装式样的服装更省布料,且采用西式缝纫机缝合,所以其更为坚实。正因为这种普遍,义军才不得不张贴告示,严禁民众冒穿军服,也就是黑色的带有领衔、胸标的制服。

  不过这只是看得见的变化,另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呢?

  “润芝,今年还有新缠足的人吗?”

  想到这朱宜锋将视从车外收回,问道身边的胡林翼。

  在督府成立之后,赁着一已之力朱宜锋制定了所谓的“三大陋习”,也就是不洁、缠足与辫发,这三者是必须全力废止和改良的,不洁指的自然是于街道随地大小便、不讲个人卫生,至于那“猪尾巴”似的辫子自然不用说,自然要剪掉,但是这妇女的“缠足”,则作为一个千年的陋习,必须加以禁止。

  “缠足难,反缠足更难”,裹足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最根深蒂固的风俗之一。朱宜锋当然不会用什么“提倡去除妇女缠足的陋习”,不过相比于的剪辫,缠足甚至更为困难,毕竟在某种程度上,缠足几乎是汉人的标志。而为了革除这一陋习,在武昌定制之后,他就召见了府中的官员,要求其给妻女足,不愿给家人放足者,一率解除官职。

  接着,又仿效彼得大帝改革的办法颁布了在开征“裹足税”的命令。裹足的女人每年需要支付30两的“裹足税”,这一匪夷所思的税种,当时就遭到府内官员的反对,剪辫子他们能理解,可放足他们却无法理解,但是面对朱宜锋的强硬,最终只得屈服,接受了这一现实。

  每年30两的“裹足税”,即便是对于乡间士绅而言,也足够他们肉痛,也正得益于此,除了极少数人外,大多数女人都迫于这“裹足税”放足,只有极少数人依然裹足。

  “回汉督,今年武昌新增裹足的不到二十人,交纳“裹足税”领取牌照者,比去年减少六成有余……”

  提及这“裹足税”,胡林翼的心底只觉得一阵五味杂阵,左宗棠就是因为在湖南放足不利,征收“裹足税”不利,被降级留用,甚至就是胡林翼自己也因为让夫人交了“裹足税”,虽说汉督当面没有说什么,但是夫人于府中举行的餐会,却接连一个月都没有请其妻参加,最后还是胡林翼自己琢磨出了味来,去退了“裹足牌”,让内人放了足,方才重新得到邀请。

  “嗯,很好,现在放足的真空还是乡下,这乡下一定要办好,不能城里头放了,这乡下半放半不放,不要担心会激起民变,为了让女人“裹小脚”敢去造反的百姓没有几个,宪兵不够,府里可以派兵去办,全当练兵了,谁只要敢裹足,就是抄家,也要把罚款把税金征齐了,抄家抄不出来,就课役……”

  汉督一通训示,让胡林翼的心头一紧,革新“三大陋习”,在这方面不需要考验汉督的耐性,他根本就没有任何耐性。

  不过心知汉督,这番训示更多的只是说说的他,连忙转移话题,生怕其当真在这个问题继续谈下,然后当真派几万新兵,到地方上督促放足,有如剪辫一般,放足与剪辫一样,只要形成风气就行,上行下效,慢慢的自然也就放开了。

  “汉督,先前于马场,您让那沙逊从巴格达买马,六万匹马,虽说那阿拉伯马确为难得一见之骏马,且价格亦不算贵,但这么多马,又如何安置,毕竟三省之内皆是人稠地满,即使是现在军马场用地,已经令附近百姓颇是不满,这六万匹马到时候如何安置?”

  看着汉督,胡林翼试探着问道。

  “汉督,难道府中又准备用兵?”

  难道是用兵陕西、甘肃?然后于青海等地养马?

  “用兵!”

  点点头,朱宜锋直截了当的说道。

  “本督确实准备对外用兵!”

  在说到“对外”两字时,朱宜锋特意加重了那两字的音调。

  “对外?”

  汉督的回答让胡林翼的眉头一跳,在府中呆久了,他已经熟悉了汉督说的话,汉督口中的“对外”绝不可能是陕甘,只有可能是真的“对外”。

  “汉督,您是想对外面用边……”

  胡林翼的试探让朱宜锋的唇微挑,然后用看似平静的语气说道。

  “南方不适合养马,所以本督准备给府中弄一块养马之地!”

  养马之地!

  诧异睁大眼睛,惊讶的看着汉督,胡林翼只听到他轻描淡的说道。

  “六万匹阿拉伯马,看似不少,可是相比于中国庞大的马群基数却是不值一提的,咱们中国至少有三四千万匹马,这么点马丢进去,连点浪花都掀起不起来,所以要建立一个繁育基地,一方面育马,一方面育人,等将来在全国推行马种的改良计划……”

  这是吸取历史的教训,从晚清到五十年代,尽管一次次引种育马,但最终那些良种马的血统都稀释在庞大的本地马基数之中,最终消失怠尽,就像汉血马一样,最终也被本土马所稀释,在这种情况下,朱宜锋所想到的就是先建立一个基地。

  而这个基地显然不可能是南方,南方不适合养马,至于北方,眼下更不现实。不过得益于对殖民地的渴望,他倒是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地方,相比于南方,那里可以说是天然的牧场,一个条件极为优良的牧马之地。

  “不知汉督心中所想的这个牧马之地在什么地方?”

  胡林翼的问题让朱宜锋展颜一笑,冲他吐出两个字来。

  “虾夷!”

  那里就是后世的北海道,如果不是因为对海外殖民地的兴趣,朱宜锋又岂会知道现在北海道并不是真正的日本领土,北海道最早纳入日本中央政府的管辖是在德川政府时期,而实际有效统治是在明治政府时期,也就是十几年后。至于现在,日本也就是在箱馆,也就是后世的函馆设有一个简易的港口,住着几百号人罢了,那里也就是名义上属于日本。

  既然只是名义上属于日本,那么现在就把这名义给他们去掉!

  “虾夷?”

  虾夷在什么地方?

  在胡林翼诧异中,朱宜锋继续说道。

  “它位于日本以北,差不多有湖北一半大,岛上人烟稀少,只有几千土著,水草肥美,本督准备派兵把这个岛夺下来,然后把它作为义军的养马地……”

  之所以选择北海道,是因为在后世,北海道有着亚洲最好的牧场,北海道是日本的奶源基地,整个日本50%以上的牛奶都是来自北海道的牧场。既然可以养牛,那自然也可以养马,更重要的一点是,有了虾夷作为跳板,未来义军完全可以进入已经为俄国人所控制的库页岛,还有海参崴等远东地区,甚至还可以配合英国、法国舰队一同向俄国领土发起进攻,比如说阿拉斯加!

  趁他病要他命,既然现在俄罗斯正在同英法两国死嗑,正好是在英法两国支持下斩断其伸向东方的魔爪的时候,历史上,就是俄罗斯用一张嘴忽悠着满清,割走了中国上百万平方公里的远东。

  掌握虾夷至少可以让义军在北方获得一个基础,有了虾夷作为基地,无论是确保远东归属,亦或是将来向北进攻,夺取堪察加、阿拉斯加,都有可能成行,否则那一切终将只是空谈!

  “啊……”

  日本以北的无主之地,惊讶的看着汉督,现在胡林翼发现自己真的看不懂汉督的一些想法,这,现在内事未靖,是不是把手伸的太远了?

  “汉督,现在满清未除,冒然用兵极北之地,会不会为之过早?”

  胡林翼是聪明人,他并没有直接反对,而委婉的表明了态度,而朱宜锋则笑道。

  “不早,要我说,咱们现在动手都有点晚了,毕竟,已经9月底了,等舰队到了那,估计也就是冬天了!”

  到了冬天,用兵可就不好用了,再说,若是错过这个机会,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再有这样的时机?毕竟现在日本对虾夷只是名义上的“占有”,每拖一天,他们对虾夷的统治就会……当然不会有多少变化,至少在未来十几年内,但是日本的局势肯定会发生变化,而这正是自己要警惕的。

  日本……是一个绕不开的对手啊!

  心底这么嘀咕着,朱宜锋并没有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而是转移话题道。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我很有可能会以私人公司的名义,在东南亚租用一块土地,到时候,我准备在那里建立一些种植园,润芝,怎么样,有兴趣吗?”

  海外殖民,必须要让上层从中得到殖民的好处,他们才会支持海外殖民,或许那块土地并不大,但至少要让人们,准确的来说是督府上层从中体会到殖民的好处,享受到海外殖民带来的利益,这样,他们才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进而基于个人利益,支持海外的拓殖事业,要不然,海外殖民最大的障碍,极有可能不是外国人,而是督府内部的这些接受传统教育,不知殖民为何物的官员。

  “呃……”

  被汉督的这跳跃性的问题弄了个措手不及的胡林翼,先是一愣,好一会才说道。

  “租地?种植园?汉督,这又是为何?”

  胡林翼显然有些不明白汉督的想法,他的疑惑听在朱宜锋的耳中,让他不禁笑道。

  “就是在东南亚租一大片地,办种植园,到时候种香料、橡胶之类的热带作物,我的这个公司需要一些股东,算你一个股份,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面对汉督这般赤裸裸的与其身份明显不符的话语,胡林翼原本想要进言,或话到嘴边还是变了味儿。

  “那,汉督您需要多少银子……”

  得,把我的话当成借钱了,心底暗自长叹口气,朱宜锋甚至后悔起来,限制官员经商是不是错了,若是让他们参股企业的话,没准也不至于这般不明白事理,但这个念头却是转念而过,殖民地不同于国内,在国内,官员必须要远离商业……

第297章 新兴产业(第三更,求支持!)


  今天万字加更!求支持!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ps:本章龙套孟庆和,由提议办厂书友闪电男爵友情客串,各位书友提议采纳后,无语会在章节感言中表示感谢,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无语的支持于厚爱,欢迎大家多提建议,再次对书友闪电男爵表示感谢

  在过去的一年间,于武昌、汉阳、汉口一带先后建成了二十几座工厂,这些工厂除去在建的汉阳兵工厂规模较大,其它的工厂规模大都一般,诸如恒源丝厂、义军被服厂、靴具厂以及米厂等军需民生的工厂,小者不过只是几十人的作坊,多者亦不过只有两三百人,只是这些工厂无一例外的都使用机器。

  丝厂内自制的蒸气缫丝机,被服厂的最新式的胜家牌缝纫机,靴具厂内的缝鞋机……这些新式工厂无论规模大小,使用机器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这些或新或旧,或购于上海或购于英美等地的机器,非但保障着义军的战斗力,同样也为督府创造着财富。

  而在这些工厂之中,最不显眼的恐怕就是建于汉口的罐头厂,半年前,罐头厂于码头附近开工兴建,其实所谓的工厂也就是二十几间稍木的砖基木墙的简易厂房。至于工厂内的机器,则是花费了不到三千英镑,购自英国的几十部用卷制马口铁罐头盒的机器,而且还是二手设备。

  按道理说,早在四个月之前,这座工厂就能投产,但直到现在,工厂仍未出产罐头,不过在过去的几天中,那高耸的烟囱终于又一次喷吐出了烟雾,这意味着工厂开工了。

  一进入工厂,便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准确的来说是蒸气机带动传动轴时出的轰鸣声,在工厂内的料棚里,堆着成卷的马口铁,那些马口铁皆是购自英国。

  “一吨马口铁要18两银子,虽说马口铁和铁锭一样,都是作为压载物运来的,运费较低,可从英国运来的运费是一吨也要1o两……”

  谨慎的站在汉督身后约半尺左右,孟庆和小心谨慎的说道,作为罐头厂经理的他,一直以来最担心的就是成本,尤其是马口铁的成本,成本太高。

  “等将来大冶的铁厂建好就行了,到时候铁价就能降下来了!”

  朱宜锋嘴上这么说着,心底却是暗自敲着鼓,现在督府这边对钢铁需求一天甚过一天,仅仅上个月,就从英国进口了五千吨钢铁,其中固然有一半是用于储备,毕竟按自己制定的计划,工厂要储备够用一年的钢铁,也就是两万五千吨。

  一年两万五千吨,这是根据明年的需求计算的,尽管现在每个月的需求只有一千吨,可明年,随着汉阳兵工厂枪厂、炮厂的全面投产,再加上自制简单机器的耗用,仅此几项一年就需要上万吨铁。

  而这些铁料大都需要进口,本地土高炉炼制的白口生铁不能进行切削加工,只能勉强用于铸件,至于工厂生产,几乎完全依靠进口。

  说到底,还是当初办铁厂的时候眼光太短浅了。于心底这般感叹之时,朱宜锋暗自对徐树珊说了个抱歉,毕竟这些工厂都是由他一手操办的,自己只是给他说了一个大概,但徐树珊却赁着他对工业的了解,规划了这一切,至于大冶铁厂,更多的带有试验性质,其最大的作用是培养本土技术人员。

  “非得把贝氏转炉造出来不可,不能再拖了……”

  对钢铁的需求,使得朱宜锋又一次想到自己绘制的贝氏转炉图纸,或许其只有2吨左右,但每天却可以炼出几十吨钢,而且可以使用土炉冶炼的白口生铁炼钢。

  “一天差不多就是三十至少四十吨,一年也就是……差不多够用了。”

  于心底核算着一座2吨转炉的产量,朱宜锋的心头顿时一动,非但可以解决白铁生铁的问题,还能向工厂提供性能更为优良的钢材,又能满足工厂对钢铁的需求,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不对,是三得!

  “……填料是被卷挤在卷缝中,增强密封作用,二重卷边桶在二道卷封轮滚压下卷边成形……”

  在厂房中,正解释着罐头盒二重卷边的孟庆和话只说了一半,才意识到这“二重卷边”的明人就在眼前,那神情顿时变得有些窘迫。

  注意到孟庆和的神态变化,回过神来的朱宜锋立即意识到原因,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