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意宁有信心,因为这本来就是李忱得吩咐,她到日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买地,或者承包,为的是日本的矿藏。不管是铜矿,银矿,金矿都要。
李忱不太清楚大唐有哪些矿藏待开发,日本得倒记得。他知道日本贵金属,不管是金、银、铜,都非常丰富。即便是这个时期,也有很多贵金属矿被开发出来。
事实上,自从他开发唐倭贸易商路后,已经大量从日本购入了硫磺、铜、木材等资源,不过他还不太满意。
李忱记得一些日本有名的金山银山位置,什么武田家的甲州的黑川、中山两座金山,石见银山等等。都要感谢暗荣,没有他们得大力推广,李忱也不会知道。
李忱的打算很简单,国内得慢慢找,先用日本的好了,他大概可以知道,这些大矿在什么位置,虽然还要费心慢慢找。不过会比大唐境内得简单些。
日本人得矿,量大质优,不用可惜。现在日本开了不少矿山,但是还有大量得优质矿脉未被发现。这些都是他的目标。他记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日本人都挺安分得,那怕是宋朝,日本人都非常恭谨得侍奉。
既然这样,不用白不用。大唐国内得矿藏,就留给后代子孙慢慢用。日本的,哪怕现在开发出来,会给日本人带来很大的财富,也没关系。哪怕未来大唐还是亡了,也无所谓。
大唐亡了,未来日本这些金阿银得,还是会流到中国,因为日本没什么生产力,只能不断的买入唐货。他也不太担心日本人会因为有钱,变强,来侵略中国。首先,这年代日本人没什么载运大量人渡海的能力。
其次,在现代社会,听过很多有钱以后,振奋发展得例子,比方说21世纪得中国,经济发展了,各方面都要迎头赶上。或者说,甲午后得日本,得到大笔赔款,野心也越来越大。
可这些都是现代,或者说从根子上就有积极向上的想法。可在这个年代,至少几百年内,大量财富不见得是好事,西班牙人,大量累积金银,最后闹得国内通货膨胀,统治阶级沉溺于享乐,大量的财富没带给国家半分好处。
还有就是那些野猪皮,狠狠抢了一把中国后,骤然暴富,但很快就沉溺于享受,战力极度退化。
他才不相信日本人有钱了,有本事搞什么工业革命,更有可能的是,有钱了,统治阶级腐化得更快,他们会花费大量金钱,来买唐货、宋货,结果这些金、银,还是会流入中国。像当年得西班牙一样。
李意宁当然不知道李忱的想法,她只是照李忱的意思,来日本,商讨一下买下矿山的事情。
李忱的目标有几个,首先是佐渡岛。这个岛,金银矿资源异常丰富,有金矿蕴藏量日本第一的佐渡金山。金矿比较晚,银矿早些。鹤子银山,这是战国时期,有名的上杉家得资金来源。这里是李忱得首选之地。
首先这里是个岛。自古以来就是日本的流放之地,会选择流放这里,因为这里有个特点,这里是全日本最早迎接冬季暴风雪之处。不要看他位置不是太过于偏北,可是比较偏西,靠近西伯利亚,所以这里得条件不是很好。因为是流放之地,应该比较容易取得。
再者,因为是岛,故而易于防守。虽然目前日本人对大唐很是恭顺,但是也不可不防。最后,因为是岛,这些矿藏还是要运回大唐本土得,靠海比较方便船运。这也是他选择这几个地方得原因,不然石见银山也是很有名,产量也不小,可是他刚好在日本中部,比较麻烦,算了。先选靠海得好了。
长门国,有长登铜山,这也是大矿,可是这个铜山,现在早就被开发出来,奈良有名得大佛,就是利用这里得铜矿铸造得。所以,要承包这里比较难。李忱开出得条件是,保证每年长门国会获得等同于如今开采量得铜矿,此外还有一笔租金。
可是他们死活不同意。没关系,不同意得话,继续用买得就好了,因为这里出产得铜矿,已经大半都流入了大唐。
伊予国,这里也是一各大铜矿,别子铜山。这个铜山是1690年,元禄三年被发现得,这个矿山可是日本大财阀,住友财阀得起家根柢,当然,现在被李忱看上了,未来也没他们什么事了。
出羽国,因为比较偏北,开发比较晚。这里是日本人对抗虾宜人,也就是北海道原住民最前线。这里有个阿仁矿山。宽文年间发现了铜矿山,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成为当时日本第一大铜矿。
特别一提的是除了矿藏,出羽还有美女,据说是日本第一美女得小野小町,就是出生在秋田人。还有,大概是水土好吧,这里得稻米在后世也是相当有名的,虽然一年仅一熟,可是树长得慢,可以生的高大,草长得快,却很矮小。一样的道理,生得慢,口感就好。
萨摩,想来很多人应该都熟悉,这是位于日本最南端鹿儿岛,一直以来都是日本的南大门,向来是吸收外来一切知识和技术的地方,风气比较开放。幕末时期,萨摩藩和其他强藩,一起发起了倒幕战争。还出了幕末三杰之二得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打败俄国舰队的东乡平八郎,也是出身鹿儿岛。
李忱不是来这里收集人才得,他也不熟悉这个时代日本有什么人杰,是因为这里得金矿蕴藏量,蕴藏量也极大,而且因为发现的比较晚,到了现代它还一直有开采。本来李忱以为这里会比较开明,会同意开矿得,结果反而是他据觉得最彻底。
最后一个是伊豆国,这里得环境多山少耕地,李意宁估计,伊豆守最后还是会同意得。这里也有个大金矿,土肥金山,战国时期是有名的北条家得领地,靠着这里,北条家也是风光一时,这土肥金山,可是号称日本第二大金矿,仅次于佐渡岛得佐渡金山。也是李忱除了佐渡岛以外,必须要拿下来的地方。
李忱这么热衷于开发日本得矿藏,除了大唐需要外,他还有一个不可告人得目的,就是抢先把数百上千年后未来日本人得矿藏,提前开发出来给大唐用。
更恶质一点的说,现在把日本人优质矿卖挖完了,万一未来历史没什么改变,那么日本人会更辛苦,因为这些矿脉,曾经是日本人明治维新得基础。靠挖掘优质矿脉,替日本赚了不少外汇。现在被他提早数百年挖空,看你们拿什么去维新。
这里些靠海得优质大矿挖完了,没关系,还有里面的,反正我就是要先弄空你们日本。
再者,也不知道是不是萨摩守看穿了李忱的险恶用心,挖矿,要什么?当然要劳动力,自古以来,矿山就是中国统治者烦恼得一个问题,因为矿工比较有力,人又多。所以统治者多半对开矿很慎重,就是怕有心人趁机聚众滋事。
李忱还打算把这套用到日本。虽然不知道有没有那么一天,不过趁早谋划也不错。哪天真要收拾小日本,马上就有立足点可依了。
李意宁对拿到敕非常有信心。不光是因为这是李忱得吩咐,李忱吩咐得事情可多了,只是在这件事情上,她可以感受到李忱得决心,非要不可,才对此毫不忧心。
李忱关心的事情还很多,比方说,现在已经被收复得原州城下,神策左军将发兵,经过这段时间训练,小虎觉得他们的训练很足够了,后期得物资也赶上了,故而决定发兵,
兵进河湟,首先从原州出发,目标是会州。这是一座在黄河边上得城市,他们将首先收复那里,在那边过冬,囤积物资,来年春天将会以雷霆之势,一举收复整个河湟。
不过,就像现代人长说得计划没变化快,古人说得天有不测风云,或者说兵法说得,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原本意如反掌得会州收复,多添了几份变数。
第四百四十九章 进军
原州,地处黄土高原六盘山北麓,清水河从旁流经。此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着“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诸多说明,都可以见证其地势紧要。。
所以元载才会以原州为中心,设计一个西防吐蕃,北挡回鹘的防线。可惜原州最后被吐蕃人夺走,大唐至今方才收复。而这个防御线在明代实现了,此地也是明代边防九边重镇之一。
‘现在什么天气阿,居然就发冬衣了。’,卫大抱怨道,‘你就别抱怨了,有发总比时候没得穿要好’,褚二手里拿着一件崭新得皮袄,在身上比划来,比划去。
这件皮袄看着真不错,外面是短短地卷毛,里面也不知到塞得是什么,内里缝布,中间摸起来很有弹性,感觉非常绵密厚实,穿在身上一定很保暖得。不错,他很满意。
这可是他有生以来,穿过最好的一件冬衣。身为家中次子,他经常得捡哥哥的旧衣穿。
这可不是二手,算三手了。连他大兄都可能是人家淘汰下来的旧衣,到了他手上,无不显得更加破旧。他珍惜得收起这件崭新的冬衣。他大概也知道,为何朝廷赶着发冬衣了,因为此地气候非常凉爽。
刚来到原州,感觉上非常舒适,只有少部份人上吐下泻,水土不服,被军医灌了些茶水就好了。
没有长安的闷热,夏天感觉很是凉爽,即便进入秋季,也没有感觉到明显变冷,以前还以为,越北方越冷呢,原州真是块宝地阿。
可是,后来气候就不同了。因为秋季此地降雨少,洗澡被管制,这也还好,虽然进入军中以后,每天就被要求洗浴,也习惯了,可是到了原州,两、三日不洗浴,也没什么不适。
最主要是,早晚温差太大,太阳还没落山,天气就开始变冷了,让很多蜀地来得兵士,因为不适应气候,都病倒了。难怪朝廷会发冬衣了,因为听说他们很快就要开拔,往西找吐蕃人开战了。到时候一定会更冷。
‘别看了,每个人都一样,有尺寸太大的可以拿来换,不然就这样穿吧,领了就去吃饭了。’,卫大他们那队得大队长喊道。
卫大立刻撒腿就跑,每天得开饭,是他最期待的时候,基本上一定管饱,来到原州以后,他们的训练增加,伙食也改善了许多,‘每天不吃得饱饱得,我怕我都想当逃兵了。’,卫大伸手夹了一个罐头肉,美吱吱得吃了下去。
别误会,李忱没有把现代那种午餐肉弄出来,他只有研究出罐头。其实也不复杂,只是他一下没想到而已。不是现代那种马口铁罐头,而是陶罐。
把食物放入陶罐,隔水加热,趁热用木塞把罐口密封,等冷却下来,就可以隔绝空气,除了木塞,还要在罐口周围涂蜡,这样可以保证完全隔绝空气,食物可以保存很久。
有了这东西,神策军的伙食丰富了许多,很多不耐放的东西,都可以作成罐头,一块鲜肉煮过,放进罐里,可以保存半年之久。当然,这个年代为了保存更久,所以肉也多半是处理过得肉。
南方航线大量开拓,让大唐香料价格跌了不少,让香料腌制肉类变成可能,不再只是咸肉而已。基本上肉类这样处理过,不密封都可以保存上一年。
‘说话了,说话了。’,吃完午餐,休息时间,士兵三三两两得聚集,这个时候,很多人进场了,穿着和一般士兵一样,就是没着甲。一看到这群人,卫大就跳起来,拉着褚二跑过去战位置,看人聚集得差不多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把人给包围起来,那人拿出章板凳,坐了下来,开讲了。
‘今天,我们说说前隋名将,张须陀。其人性刚烈,有勇略,乃是隋朝柱石阿。’,这人摇头晃脑的说著书。这就是随军说话了。
你可以把他看成是,李忱设得指导员,主要就是藉着不断说书,来对这些士兵宣扬忠君爱国得观念。说得都是些忠臣名将得故事,藉着他们的忠烈,起到潜移默化得效果。
为此,李忱费了很多心力。不要看只是讲故事而已,同样的话说多了,会让人反感,听阿听得,听久了,就习惯了,到时候效果就弱了。就像早年军教片,拍来拍去都是那些,看久了也腻了。
李忱当然知道这效果,基本上内容很多样,像三国,也是一个好得示范,藉着宣扬蜀汉得正统性,唾弃曹丕得篡位,来达到想要得效果。以三国得精彩,听上两三遍,他们也不会腻。此外,还有像梁山泊与祝英台,也被拿出来说。
这也能宣扬忠君爱国?当然可以。原版得梁祝是宣扬不了什么忠君爱国。李李忱弄了个同人版,表面上是讲述一个荒诞得爱情故事,实际上宣扬国家要安定,要安稳,就要忠于国家,平定外患。
前面都差不多,一起求学,梁山泊被看不起,祝英台被迫要嫁给马文才。但是最后不是化蝶啥得,而是祝英台出嫁前夕,因为外敌入侵,祝家举家逃难,梁山泊投笔从戎,最后平定战乱,当了大将军,最后两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反正这年代,没人会吐槽他把一个经典得爱情故事,改得太过狗血。
这样多样化得情节,保证他们可以听上几年不重复。这样一来可以放松士兵紧张,二来增加士兵忠诚度,而三国一类得战例,可以增加士兵得经验。也难保这些新兵,未来不会出个将军什么。
说书人得设置,在大唐是前所未有的,很多人都很反对,觉得这没什么用。说书给士兵听,教士兵认字,这些有何意义?士兵只要作战勇猛,能服从军令就好了。
再者,这些说话人,有一些是从抚育院出来的,有一些落地士子,为了生计投笔从戎,还有一些本来就是说话人,因为要识字,所以不能太挑。来源如此复杂,如何保证没有别有居心的人混入。所以群臣大体上是反对得。
可李忱来自后世,当然知道这种类似指导员得存在,有多大效果,所以力排众议,先在神策左军试验,未来效果好,就会拓展到全军。
这种没有后世指导员那样的权利,可以起到很大的制衡作用。也不能干涉军务得说话人有什么用?
他们的存在,除了教人认字,说说书,让士兵多点娱乐,顺带洗脑。最主要算是一种监军了。李忱不想那种太监充任监军的情况继续出现,是不是碍手碍脚还两说,李忱深恐这会给太监掌军得机会,万一太监的势力,死灰复燃就麻烦了
派出这种跟出身士兵不太一样,荣华富贵和家眷亲属,都掌握在皇帝手里的人,算是往军队里碜沙子了。至少让那些想要作坏事的人,不敢太猖狂。也可以在关键时刻,比方说又要逐帅,要造反的时候,起到一点遏止作用。
当士兵们正在休息,听说书的时候,军官正在开会,‘今日,冬装也到了,给养已齐全。’,高骈首先报告,‘粮草也屯有一个月,我军随时可以出战。’
‘士兵训练状况如何。’,首座上,小虎沉声问道,几个军的总管纷纷起身回报自家训练状况。总的来说,已经达成预期。
小虎点点头,状况比他们预期得好,吐蕃的报复没有随着几州投降,接踵而来,给了他们充裕得训练时间。
虽然新兵入伍至今不到一年。可是神策左军,给养充份,粮草跟的上,这训练也下了功夫,与传统的唐军大大不同,以往三日一操,五日一操已经算很勤快了。甚至府兵的时候,了不起就是冬闲,集合起来训练一阵子。相较之下,他们每天这样训练,一年可以抵得上以往三年得效果了。
来到原州后,更是下了死力操练。不要说新兵了,那些老兵也被训的很惨。不过为了维持老兵得颜面,那些入伍较久的老兵,往往摆出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
更种训练花招百出,什么全副武装,顶盔贯甲强行军几日,已经是不算什么了。双方对抗,但是一方要对抗数倍于己得敌人,甚至装备还不全,简直就是被人多得一方吊打得。
以为这样就算完了?这些都是小意思,白天训练已经很累了,可是晚上还不放过他们,经常半夜集合紧急集合,模拟敌军夜袭。
被长官用脚踹醒是小意思,更过份的就是睡得正好,结果半夜吹敌袭号,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乱棍打得鸡飞狗跳。打人的就是白天被虐得像狗得那一方。自然别指望他们手下留情了。
这还没完,被整得一夜没睡,第二天还要强行军,更是折磨人,双方都拿出吃奶的力气走。
因为昨天晚上被打得一方,白天摇身一变,就成了追击方,准备报仇雪恨。而被打得要报仇,打人当然要使出吃奶的力气逃命了。这种鸟事还发生不止一次,很多人甚至都练成了边走边睡得本事。
甚至可以边走边吃,边睡觉。更厉害得一个,有人看到他,边走边吃边睡觉,还边说梦话骂人,虽然语气含糊,完全听不清楚,但是从态度来看,绝对是骂人无误。至于骂谁…这应该不用多说了。
想到如此高强地得操练,小虎满意得点点头,可以出兵了,‘明日,全军整装。目标,会州。’
第二天,昨天难的好好休息一天得神策左军,开拔了。他们的目标是距离原州城数百里的会州。
这是一座黄河边上得城市,辖地跨黄河两岸,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北段,也算是个交通要冲了,周围群山缭绕,只有这里比较好走。明代于此地设有陡城堡,作为防御北方得一个据点。
这样的城市,看似很普通。这样一座边城,这里不算少,唯一特别的是,这座城市的名字,也不知到犯了什么错,老是被改来改去。
西魏此地置会州,后周废,又于鸣沙置会州。武德二年,改会宁郡为西会州;改凉川县为会宁县。贞观六年,又改,废鸣沙之会州,改西会州为会州。开元四年,于祖厉县故地别置凉川县,迁会州州治至此。
都说人改名会转运,城市改名大概也一样吧,不过显然改名的人不用心,最后这座城市,落到了吐蕃人手里。而今天,就等着神策左军来让他重归大唐了。在神策左军出发得日子,也有一股人马在行动。
‘报,我军抵挡不住,左翼已溃败。’,一个骑手快马冲到一个旗帜下,这个旗帜下围拢许多人,有警惕得侍卫,有将领。最显眼的是一个穿着左衽虎皮翻领大袍,袖口和底部边缘也都有镶有虎皮,披着一件丝绸云肩男子。
‘彻。’,众人目光都看向这个明显是首领得人,他咬牙吐出一个字,想不到他尚婢婢居然败了,还是败给他一向看不太起,还被他数次击败的论孔热手上,这次是他轻敌了。
‘传令,前军殿后。后军变前军,彻。’,几个使者领命,向着四方跑去传令了,‘杰保,我们去哪?’‘先去瓜州,我军粮草也不够了,先去瓜州以西就食,杰保狭长得鹰目放出冷冷的光芒,一次小挫败不打紧,保存实力,还有机会卷土重来。
‘报,杰保,我军大获全胜,敌军大败,前锋正在追击中。’,另一方,论孔热获报大笑,败了那么多次,今天总算扳回一城,出了口怨气,‘可有拿到那个逆贼。’
‘报,前锋目前没有消息。’,论孔热拍了拍稀疏得脑门,八成是退走了,吐蕃马多,真想抓到什么贵人也不容易,他自己败给尚婢婢很多次了,也没被他拿过。
‘敌军往什么方向去了。’‘报,往西而去。’‘好。’,论孔热眼中放出光芒,‘你跑得了,你家可跑不了。儿郎们,咱们收获去了。’,听到这话,众人皆高声欢呼起来。
第四百五十章 吐蕃兵
‘爷,有情况。’,一座城市内,一户占地颇广的人家,一个骑手骑着快马,冲进了门内。一个年轻人,快步奔向正堂,一个坐在书桌前面的中年人,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一个年轻人大步闯入。
‘深儿,何事。’,中年人抬起头来,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智慧得刻痕,一双眼睛眼珠黑白分明,威凌有神,一张国字脸,鼻梁高耸显示此人意志坚定,
一张四方口,给人一种为人正派可以信赖得感觉。年轻人和他很像,看得出是父子关系。
‘尚婢婢和论孔热,两人又在河源军战了一场,这回尚婢婢败了。’,年轻人兴奋的说,‘有消息说,他留下,拓拔怀光守鄯州,自己往瓜州以西就食了。’
‘哦。’,中年人只手捻须思考着,‘尚军损失几何?’‘应该不小吧,不然也不用跑到甘州了,分明是怕了论孔热。’,年轻人想了下说道。
‘再探,一定要打听清楚,这附近几州得兵力虚实。’,中年人放下了笔严肃说道,‘还有,准备一下,我等也该行动了。’
年轻人楞了下,大喜道,‘终于,终于要行动了吗?我可是等好久了。’‘嗯。’,中年人露出一抹微笑,他也是期盼很久了,‘通知明振做好准备,切记走漏风声。’,年轻人应命而去,中年人望着窗外得天空,想着很多事情,一时之间出了神。
同一片天空之下,神策左军正在山路上艰难得行军着,从原州到会州,中间隔了一座大山,山路并不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