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去揍?”牧野伸显问。

奥兰多耸了耸肩,“我们意大利人倒愿意出把子力气,如果我们的努力能够得到相应回报的话……”

可惜英美法三国压根没想过让意大利人去匈牙利……这对匈牙利人来说肯定是个损失!至于日本人,欧洲的战争和他们无关,他们现在只要考虑怎么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拿到手就行。

而英美法三国的军队,其实也不大想去匈牙利,因为他们发现去匈牙利的路很不好走……

……

去匈牙利的路对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来说很不好走。因为他们和匈牙利人不接壤,而且德国和奥地利还没有在苛刻的条约上签字,理论上德奥还有可能不接受协约国的条件,选择战争!

所以通过德奥的领土前往匈牙利也不可行——如果一定要通过,就得和德奥谈判,至少要给出解除封锁这个条件吧?

不能走德奥,那么协约国就只能从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三个方向,走陆路进入匈牙利了。

“匈牙利人非常可恶,他们破坏了铁路,炸掉了许多铁路桥,现在从克罗地亚、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通往匈牙利平原的铁路交通已经完全中断了!”

“多瑙河的水运也中断了!他们在多瑙河中布设了水雷!”

“他们还包围了我们驻布达佩斯的两个摩洛哥团,解除了他们的武装,把他们驱逐到了奥地利。这是在对协约国,对法兰西宣战!”

“是的,这是宣战!协约国不能退缩,一定要给他们点厉害瞧瞧!”

“没错,一定要给他们点狠的!”

讨论变得激烈起来,“老虎”克列孟梭最是激动,跳着脚喊打喊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也抛掉了绅士风度,在一旁附和。匈牙利人不仅不肯屈服,而且还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这和德国人的那个“假苏维埃”完全不是一回事!

根据被驱逐到维也纳的协约国军事代表团和特别代表团的报告,执政的匈牙利统一社会党已经公开声明要建立无产阶级****!而且还在付诸实施。他们在“夺取”(其实不能算夺,是卡罗利政府干不下去,让出了权力)政权之后,就立即颁布了建立红军的法令!匈牙利红军完全按照苏俄红军的模式设立了政治委员,作为各部队的实权掌握者,专业的军官(主要是旧军官和雇佣来的德奥退伍军官)只是他们的幕僚。

匈牙利的司法也完全革命化了,旧的司法机关被取消,新的由原来的工人负责审判的革命法庭被成立,革命的人民警察也取代了原来的旧警察。

而在经济方面,匈牙利苏维埃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宣言,就是宣布对银行、矿井、大工业企业,运输工具和大地产实行国有化。随后,匈牙利苏维埃政府又颁布了对外贸易由国家专营的法令,还成立了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以管理全国经济工作。

在这一系列的法令颁布施行之后,协约国的领袖们已经意识到了这样一个事实:苏维埃革命正在欧洲扩散!第二个真正的苏维埃国家,已经在欧洲出现了!

“首相先生,总理先生!”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突然用无比凝重的语气对克列孟梭和劳合。乔治说,“俄国的革命还没有被扑灭,匈牙利又成为了第二个苏维埃共和国!如果我们不能团结起来,将革命扩散的势头遏制住,一场新的世界性战争或许就要开始了!”

————

求收藏,求推荐

第103章恢复合作

匈牙利变成苏维埃共和国的时候,赫斯曼正在布达佩斯——他这辈子仿佛和苏维埃有缘,已经亲身参与了三个苏维埃国家的诞生(苏维埃德国当然是假的)。他是去匈牙利视察“特种技术学校”的建设,调查匈牙利红军的战备情况,并且代表俄德经济促进公司去和新成立的匈牙利苏维埃政权签署几个粮食和军火还有煤炭买卖合同的。

1919年4月1日,赫斯曼回到了柏林,将报告和签署好的合同都摆到了兴登堡元帅的办公桌上。

“匈牙利人有那么多钱?”

兴登堡翻着报告和合同,一目十行地看着,嘴里不时提些问题。坐在他身边的是个长得有点干瘦,眼睛很大,戴着单片眼镜的五十多岁的将军,是参加巴黎和会的德国代表团的军事代表汉斯。冯。塞克特。赫斯曼和他很熟悉,在世界大战的大部分时间里,赫斯曼都是他的下属,直到在罗马尼亚负伤。

“匈牙利政府实行了银行国有化,因此得到了大量的奥匈帝国金银币,有一定的支付能力。”

在几个月的坐吃山空之后,赫斯曼控制的经济促进公司终于又有了做大买卖的机会。刚刚掌握政权的匈牙利布尔什维克需要很多军火、粮食和煤炭,而且通过国有化银行,他们也搜集到了许多可以用来进行国际支付和金克朗、银克朗。

“军火和煤炭还好,在德国总能弄到,可是粮食上哪儿去弄?”兴登堡放下合同,看着赫斯曼。“这可不是少量的粮食,而是价值两千多万金马克的粮食采购合同啊!我想你不会要用德国人的口粮去喂饱匈牙利的布尔什维克吧?”

德国人现在和匈牙利人一样缺粮!世界大战的失败,其实就是从粮食供应不足开始的。而没有足够的粮食,匈牙利人也不可能饿着肚皮抵抗。

“对我们的封锁暂时也不可能解除!”塞克特语气阴沉的在一旁插话,“3月21日后,他们压根就没有提及借道德国出兵匈牙利。”

“不用德国的粮食,让苏俄出粮食。”赫斯曼早就有了盘算,“我们去低价买进苏俄的粮食,然后转卖给匈牙利人……估计能有几百万金马克的利润。”

“俄国人肯?”塞克特非常怀疑。“我听说俄国正在饿死人!”

“肯!”赫斯曼说,“俄国有很多人,饿死一点他们不心疼……而匈牙利革命关系到苏俄的存亡,所以必须全力援助。而且匈牙利革命对我们也非常有利,我想这也是我们和俄国人修复关系的一个机会。”

匈牙利革命对苏俄实际上没有那么重要,历史上匈牙利革命失败后,苏联照样生存下来而且得到了发展。但是列宁和俄国布尔什维克的领袖们现在不知道这一点。

虽然英法美三国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承认塔林的奥加丽女皇,但是他们也没有否认她的地位。而到了1919年2月,在德国因为一月革命陷入了小规模内战状态后,英法两国和女皇政府达成了一些协议。在不涉及承认女皇地位和俄国参加巴黎和会的情况下,双方展开了合作。

到了1919年2月底,已经有超过13万英法联军通过黑海在俄国南方的新罗西斯克、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登陆,还先后占领了巴统、梯弗里斯、巴库等城市,还和盘踞顿河下游的南俄白卫军建立了联络,开始以大量的军火武装南俄白军。

由于苏俄将过多的兵力放在了普斯科夫和彼得格勒,以对抗塔林的俄国女皇。他们在南俄的兵力要比历史上薄弱,这就给了以哥萨克为基础的南俄白卫军一个迅速发展的良机。

到了4月初,南俄白军已经控制了大半个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和顿河下游以及外高加索地区,其中还包括俄国的重工业中心顿涅斯克。

与此同时,刚刚复国的波兰人也开始趁火打劫。2月中旬,苏波战争就正式开打(之前已经有了小规模的冲突),到了3月份,战场上的形势就变得对波兰非常有利。红军为了将主力用于对抗白军,只能从北起库尔兰边境线、南抵乌克兰的战线逐步后退。

在这种可谓是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就等于替苏俄开辟了一个第二战场!

而赫斯曼则想利用这个机会将之前因为奥丽加女皇而变得疏远的俄德关系再次拉近。在赫斯曼的记忆中,再过不到两年,苏俄的经济政策就会来个180度大转弯,新经济政策的时代就要来临。如果能早一步和苏俄恢复关系,经济促进公司可就能从“苏俄改开”中获取巨大的利益了。

“可是纸里包不住火,协约国早晚会知道的。”冯。塞克特说,他的语气阴沉,看了赫斯曼一眼。“现在巴黎和会上传出来的消息很不好,他们肯定不会按照《十四点和平原则》办事了。据说法国人要我们割让莱茵河以西,还要让波兰人占有东普鲁士、西普鲁士和波森!赔款肯定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光是第一笔交付的赔款就高达200亿金马克……”

赫斯曼说:“所以我们才需要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如果协约国在匈牙利遭遇失败,他们就会需要我们德国了,这样他们就必须给我们好处。即便他们知道匈牙利人曾经从我们这里得到过帮助!”

冯。塞克特看着兴登堡。元帅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既然忍让不能带来任何好处,那又何妨进行对抗呢?如果匈牙利人的抵抗取得成功,那么有谁还认为可以轻易征服德国?”

“可是他们会成功吗?”冯。塞克特显得有些疑虑。

“会!”兴登堡轻蔑的一笑,“匈牙利人的对手不过是捷克人和罗马尼亚人。”

如果给欧洲人的战斗力排个队,在1919年之前的漫长岁月里面,马扎尔人也能排得上号,而捷克人和罗马尼亚人从来就没有什么勇武之名。只要匈牙利人能有足够的粮食和武器,又得到了善于打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德国军事顾问的指点,自然没有打不赢的可能。

“可是捷克人和罗马尼亚人一旦失败,英法就会亲自下场了。”

“将军,我想他们仍旧会失败,除非得到我们和奥地利人的帮助。”

“为什么?”冯。塞克特问。

“因为匈牙利平原、特兰西瓦尼亚山区、斯洛伐克山区的交通设施会在战争过程中遭到彻底破坏。”

赫斯曼胸有成竹地说:“而且,到时候整个匈牙利都会被武装起来!会有数以百万计的红军和不计其数的游击队,那将是一片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英法联军,将会在那里陷入泥潭!到时候,英法一定会有求于我们的。”

————

求收藏,求推荐

第104章战略合作伙伴

英法两国不会因为匈牙利革命而有求德国是很难说的,不过苏俄为了匈牙利革命而和德国缓和却是一定的。虽然德国国内的布尔什维克依旧得到了第三国际的支援,而且容克军官们控制的自由军团也照样对德国的布尔什维克大开杀戒。

1919年4月12日,就在巴伐利亚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当天,赫斯曼在“中国红军”瓦西里。黄和一个米乌塔小分队的陪同下,穿越了正在发生“假战争”的火线,从库尔兰自治邦抵达了苏俄红军控制下的普斯科夫。

在距离火线不到10公里的一座小火车站上,停着一列只有火车头和三列车厢组成的火车,这是苏俄外交部派来迎接赫斯曼的专列。就凭着有专列可坐,就能看出赫斯曼在列宁等人心目中的分量了。

别看第三国际好像还在支持德国革命,实际上经过了去年11月和今年1月的两次摊牌,列宁要是再不清楚德国国内革命和反革命势力的力量对比,那他就不是一手开创七十余载红色江山的伟大导师了。

所以第三国际对巴伐利亚革命的支持不过是放嘴炮而已,根本不能和匈牙利革命的地位相比——在匈牙利,无产阶级专Z已经建立,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全面接管了政权和军队。因此,支持匈牙利革命就是目前第三国际对外工作的重中之重了!

在火车站上迎接赫斯曼的是个大学教授模样的中年人,微微有点秃顶,额头很高,目光深邃。在他身边站着的是赫斯曼上一次抵达普斯科夫时认识的娜塔莉。列辛斯卡雅。

“路德维希,我们又见面了,真让人高兴。”娜塔莉看见赫斯曼到来,就欢快地上前和他拥抱。“克洛伊呢?她这次没有来?”

“没有,她留在德国筹备婚礼。”赫斯曼笑着说,“我们要结婚了,8月份或9月份结婚。”

赫斯曼知道6月份会签订《凡尔赛条约》,之后应该可以清闲一阵子,正好和克洛伊把婚事办了。

“那可要恭喜你们了,”娜塔莉半转过身,指了指那位大学教授模样的人。“我来给你们介绍,这位是克里斯蒂安。拉科夫斯基同志,他是副外交人民委员——这是路德维希。赫斯曼,俄德经济促进公司的总经理。”

赫斯曼现在已经不是俄德公司的总经理了,不过他还是用这个身份秘密访问苏俄。

和拉科夫斯基打了招呼后,赫斯曼和瓦西里。黄,还有陪同他前来的保卢斯一起上了火车。这时本来就很阴沉的天空中开始飘下雨丝。火车冒雨东行,在轨道上滑行,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开得很慢。

车厢里面照旧很脏,椅套都是破的,还有一股淡淡的霉味。不过食物很丰盛,三节车厢中有一节是餐车,大概配了高级厨师。午饭的时候临时充当服务生的娜塔莉端来了一道又一道的菜:香槟酒、鱼子酱、熏鱼、汤、鸡、肉排,还有奶油蛋糕。根本吃不完。

娜塔莉这时脱掉了黄绿色的军服,换了一件短袖,领口很低的连衣裙。赫斯曼突然发现几个月不见,娜塔莉居然胖了不少,上围也丰满起来,虽然比不上克洛伊,但是也相当可观了。将饭菜摆上餐桌后,娜塔莉就坐在赫斯曼身边开始陪吃陪喝。

或许在过去的几个月,她一直都在干这事儿吧?赫斯曼瞄了身边的女人,心想:招待外国友人,一定是眼下苏俄最肥的差事。

餐桌上,拉科夫斯基和赫斯曼谈起了巴黎的情况。苏俄虽然被关在凡尔赛宫门外,无缘参加和会。但是他们在巴黎的存在感却很强,对法国的情况也了如指掌。因为在法国,是由支持苏俄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力量存在的。

和德国一样,法国也是社会党力量非常强大的国家。其中就有一些支持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社会党领袖。比如后来成为法国布尔什维克党领袖的马赛尔。加香,他现在是法国国会议员和《人道报》总编辑。在他的领导下,法国国内就爆发了多次反对巴黎和会瓜分世界和干涉俄国革命的抗议。

“他们能迫使法国当局改变立场吗?”赫斯曼问。

“短期内还不行,”拉克夫斯基立即回答说,“但是法国毕竟是一个民主国家,民意多少有点作用。如果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在匈牙利遭受挫败,那么民意就会迫使他们改变干涉俄国的政策。对德国也会有好处……你知道的,现在法国资产阶级非常好战,但是他们的人民很厌恶战争。”

打死了一百二十几万,起码还有相同数量的人重伤落下残疾,还有很多人在战场上得病死去。对于3900万人口的法国而言,损失绝对可以用惨痛来形容,人民厌恶战争是很正常的。实际上,在美国参战之前,法国也已经站在了革命的悬崖边上,是美国人拯救了法国。

但是这并不等于法国人可以没完没了地承受战争!

原来列宁的策略是利用匈牙利革命促使法国内部生变。赫斯曼琢磨着,这样的政策未必能在《凡尔赛条约》签署之前生效,但是长远来看对德国是有利的。一旦法国内部的反战力量壮大,执政的法国当局就会被迫采取避免战争的政策。

这就能让德国在战后稍微拥有一些反抗《凡尔赛条约》的力量。

“所以让法国人在匈牙利遭受失败会比让他们取得成功对德国更加有利。”拉科夫斯基把话挑明。

“这是显而易见的,”赫斯曼思索着说,“不过要让法国在匈牙利失败,我们两国必须通力合作。”

“对!当然要通力合作!”拉科夫斯基笑着点点头。

“我们合作的领域应该是非常广泛的,匈牙利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赫斯曼接着又说,“我想,虽然我们和你们在对待私有制的问题上看法不同,但是我们两国都被以英美法为首的协约国压迫,都是被压迫和被欺负的国家,都需要去反抗这种压迫!”

“对,我们都需要去反抗协约国!”拉科夫斯基重重点头。

“不仅是我们,所有被协约国压迫和欺负的国家,都应该团结起来反抗!”赫斯曼说,“至于德国和苏俄,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他们对我们的威胁非常大!但是我们两国之间又存在分歧,分歧同样是巨大的!而我们两国的合作又会带来巨大的利益……外交、军事、经济上面的巨大利益。所以面对共同的威胁和巨大的利益,我们不应该让分歧影响合作。”

赫斯曼看着拉科夫斯基,“但是我们两国不可能结盟。”

“对,不可能结盟。”对此,拉科夫斯基没有异议。现在的德国还叫“德意志帝国”(正式的国号没有改),不是“德意志苏维埃共和国”,所以和匈牙利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两国之间又存在特殊利益。”

“是的,存在巨大的利益。”

赫斯曼一笑:“那么请容许我发明一个新的词汇来形容我们的关系,我们是:战略合作伙伴。”

战略合作伙伴?这个名称有什么意义?拉科夫斯基正想提问,赫斯曼却主动解释道:“这意味着我们之间的关系,要远比我们两国和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关系亲密。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我们的合作应该优先于同美国、英国、法国等国。”

这个意思说白了,就是以后苏联有大生意要先照顾德国,然后才是英美法等等……

————

求收藏,求推荐

第105章还不是社会主义

从普斯科夫前往莫斯科,700多公里的铁路,在世界大战前火车跑上十个或十二个小时就能到了。可是在1919年春天,赫斯曼在这段长度只有700公里的铁路上待了很久,久到了和娜塔莉。列辛斯卡雅都混成了朋友的地步。

和上一次从普斯科夫前往莫斯科不同,这次火车不是直达,而是走走停停。前方总是在出故障,不是铁路出了毛病,就是火车出了故障。

“存在反革命暗害活动!”娜塔莉。列辛斯卡雅遇到这种情况时,都会义愤填膺地对赫斯曼说。“在铁路上工作的工程师大多对苏维埃政府不满,一有机会就会搞破坏。”

那是因为你们的火车总是在超载!赫斯曼当然知道俄国铁路总是出毛病的原因。在积极促进公司的工程师撤离俄国之前,他就得到过报告:布尔什维克的铁路人民委员会下达命令,要求铁路车辆突破规定的上限,尽可能多搭载货物,而且也很少保养和维修。

这是因为战争和管理不善,造成了火车头、车皮和铁轨的损失和破坏都非常严重。而且俄国的重工业也在内战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没有能力去修复铁路和补充铁路机车的损失。于是就只能引鸩止渴,用超载来勉强维持运输。

这种引鸩止渴的方式,并不只存在于铁路部门,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布尔什维克接手的本来就是一个崩溃的国家,经历了数年的世界大战,因为无法维持战争而爆发革命,结果陷入了一场更加残酷的内战。而布尔什维克赢得内战的方式,就是用尽一切方法将辖区内剩余的战争潜力一点不剩全都压榨出来。哪怕这样做的后果将会严重损害俄国未来的生产力。

因为害怕战争,结果陷入了更加残酷的内战。因为想要解放生产力,结果让生产力水平严重倒退。这就是现在的俄国!

而布尔什维克采取的各种“激发潜力”的方法中,最有害的大概要属“余粮征集制”了——农民必须要把口粮和种粮之外所有收获都无偿上交。

这样的政策,自然得不到农民的拥护,而为了执行又组织了机关枪征粮队,以强迫农民交出粮食,结果自然是农民没有了种地的积极性。

在火车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故而停下来的时候,赫斯曼都会下车,和娜塔莉一起在附近散步,借机观察俄国农村的情况。他还拿着一架徕卡便携式照相机到处拍摄,有时候会给娜塔莉拍上几张,不过大部分时候他都在拍摄抛荒的土地、残破无人的村庄或是在挨饿和乞讨的俄国农民。

到了莫斯科,在等候列宁接见之前,他还在拍摄。商店里空空如也的货架,排着长队购买配给土豆和黑面包的市民,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关门歇业的工厂都是他拍摄的目标。

这些照片不是准备拿回德国发表在杂志上的,而是准备送给列宁同志观看的。

“费拉基米尔。伊里奇,这是给你的,我想你在《真理报》上看不到这些。”

列宁应该早就知道赫斯曼在拍摄苏俄不好的一面,不过他并没有让人去阻止——赫斯曼不是那种打着记者名义进入苏俄的外国间谍,他就是个德军高级情报人员!布尔什维克虽然不知道他是史塔西的“将军”,但还是知道他是德国军情处的处长。

既然把这样的人物当成贵宾请来,还怕他拍摄“不大好看”的照片?

不过列宁却没有想到赫斯曼会把这些照片拿给自己来看,就在克里姆林宫接见的时候。

参加会见的人,包括柯伦泰、克列斯廷斯基(他是财政人民委员,新近选出的五大佬之一)和拉科夫斯基都有些尴尬。但是列宁并没有不悦,而是接过照片,一张张很仔细地看着。

“情况很不好,《真理报》上虽然没有这些,但是我还是知道困难的。”列宁的语气听上去很沉重,但是很快又说,“不过这是暂时的困难,因为战争造成的,一旦我们打败了白卫军,情况会很快好起来。”

“不会很快的,费拉基米尔。伊里奇,”赫斯曼坐在一张很大很松软的沙发上就列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