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梭时空之1278-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保证任何水位下都可以进行灌溉。储水灌溉水渠做了水泥硬化,可以在水多的时候进行存储,大旱的时候供应农业生产。田埂也做了硬化,不但提高了农民们生产作业的环境,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道路与农业建设的同时,府县村的新建工作也没有落后。毕竟这是百姓们的家园,不管是华夏社还是百姓自身都十分重视。宽厚的城墙,平整干净的路面,规划良好的功能区域,宽敞爽利的新屋,更别说那些神奇的沼气,下水道了,百姓们对华夏社的拥护程度也在一天天的变高。。

  总之,华夏社属地内正在有条不紊的发展,建设。所以说,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张准闭合起桌面之上的《尚书》,心中若有所思。


第一零六节罢市1


  就在张准以为一切顺利的时候,沈东新将一份情报送到了他的桌前。张准看完之后,没有什么表示,不过握紧的拳头表达了他的愤怒!

  “你们什么时候注意的,还有只是太原一个地方,还是其他地方也有这种情况。波及的范围和人数大概有多少?里面有没有我们的人?”

  “社长,这件事情在我们攻下各地之后就已经有了苗头,之前两反行动以及大同会议,大同整编中出现的事情,也有他们在推波助澜。我了解这个事情以后,就安排了一些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如家丁,护卫,小厮等等,进入这个群体内部,虽然地位都比较低,但越是这样越说明,他们是真的准备动手了,不然这些这最底层的人不会知道。”

  张准听完沈东新的汇报,走到了窗前,凝重的看着窗外。张准以为华夏社的各种付出可以让百姓们归心,确实,大部分的百姓都认可了华夏社的统治。但是仍然有一小撮的人,敌视仇视华夏社的各种政策,所以他们决定,将华夏社赶走!其实在张准看来,这些人如同跳梁小丑一般,他们能纠集多少,又能搞多少破坏。张准看重的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对于商户,地主,华夏社并没有一刀切的全部消灭,而是在甄选,教育后留下了一大部分人。

  而接下来华夏社针对他们也有几条规定,第一,商户按例缴税,但是不再收其他任何杂税。第二,地主是土地越多缴税越重。第三,不认可所有的高X利X贷等等其他的非法债务关系。第三,鼓励农民们报名申请土地自己耕种。

  这些规定的目的就是为了破坏以前那套剥削人的经济结构。收入越多,纳税越多,将收来的税用在改善百姓生活上。改变原有的土地秩序,那百姓们有田吃,有饭吃。将以前不事生产,也不缴纳税负的吸血鬼们赖以生存的土壤破坏掉。在他们看来这些规矩当然就是横征暴敛,所以商人和地主们就开始联合起来了。

  沈东新的情报上显示,各地的米,盐,油,柴,布商人负责出钱和探听消息,因为在城中他们的武装力量都被华夏社强制驱散了。而各地的大小地主负责武装力量。他们的计划是先进行罢市,将市场搞乱,以此为筹码来同华夏社进行谈判。同时地主武装在各地进行破坏,将华夏社的力量吸引到城外,这样华夏社就只能他们服软了。

  张准不知道这个计划是哪个天才想的,如果华夏社真是本时空的势力,还真的只能认怂了,不过华夏社的背后可是一整个现实世界。愿意罢市罢市吧,反正各种物资也准备齐全了,正好占领整个市场。至于搞破坏,华夏社的特种作战部队以及野战部队可不是吃素的,先下手为强,不能让他们破坏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

  随后张准将四大委员会的成员叫来,一起开了一个会议。一道道命令从大同发往各地。所有野战部队,警察部队,守备部队,特种作战部队都行动起来,随时准备进攻。另外,各地的物资仓库也加强了把守,各类物资的储备也在增加,这当然就是张准的功劳了。看似风平浪静的华夏社各地,一股潜流正在慢慢生成。

  太原渠家,是大同本地商户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家。从一个小米店开始,在渠家人的经营下变成了一个连通南北方,各地都有分号的大型米商。在太原城中,不管当家做主的是谁,这渠家不开口,事情你还真办不了。蒙古人来了也是如此,当初蒙古人还想动粗,可惜渠家人早有准备,各房的少爷小姐早就被分散到各地,留在渠家的只有一些老头老太太,蒙古人只能将他们抓走了事。可惜三天之后,蒙古人又乖乖的将他们送了出来。为什么?因为这三天,太原所有商品价格涨了足足十倍!

  老百姓是怕你蒙古人,所以当个顺民也没什么大不了,全家人活下来就行。可物价这么高,老百姓怎么活,竟然活不了那就跟你蒙古人拼了吧。蒙古人也纳了闷了,这物价怎么说涨就涨,而后在有心人的提醒下他们才明白过来。没办法,只能乖乖将渠家一群老头子们都放了出来。从此之后,太原人算是看明白了,这太原城的老大不是什么达鲁花赤之类的,而是这渠家,于是渠家就愈加兴盛了。

  这天,渠家祠堂中慢慢的坐了不下几十人,这里面不光有渠家血亲,还有各地的掌柜以及各家代表,坐在上首的便是渠家的老太爷渠仁,再往下就是他的两个兄弟,渠忠,渠义。看到人来齐了,渠仁喝了口热茶,润了润嗓子,轻轻咳嗽了一下。祠堂中顿时鸦雀无声。渠仁心中得意,这太原城,能有这般威风的还有谁,就算是蒙古人也不如他。

  “诸位,今日我们要商量的事情可是大事,渠某再说一遍,如果谁家不参与,我渠家绝不勉强。但是谁要是将今日的事情传出去,就休怪渠某不顾同乡之谊了。”

  渠仁话音一落,祠堂中就像是开了锅,一个个的向着渠家表着忠心。

  “渠老爷,我赵家决心跟您走了,请您老放心。”

  “我阳曲各家,听从渠老爷的吩咐。”

  “渠前辈,银川各地的老爷们也谨遵您的命令。”

  渠仁哈哈一笑:“诸位莫要这般客气,既然没有不同意见,我就说说这次咱们的具体计划。首先是从六天后太原,朔州,欣州,银川等地,只要是华夏贼所属地界,所有商品涨价五成,我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三心二意,擅自降价,不要怪老夫联合其他各家将你驱逐出这次计划。那华夏社如果要用强,各位已经将各家各户的血亲送走了,咱们这些老家伙就跟华夏贼好好的斗一斗。诸位,可千万不要害怕,如果华夏贼的各项条陈施行了,你们这些商家一年要缴多少税赋,地主又要交多少田赋。再说了那些穷鬼都跑去领取每户的土地了,怕是各位连耕种之人都凑不齐了。”

  渠仁心中充满了骄傲,渠家这些年来在太原周边甚至更南方设置了众多快马驿站和信鸽点,一条消息几天之内便可传到千里之外。渠家之所以生意越做越大,与这套消息传递系统有很大的关系。这次进行罢市,同样也要用到这套系统。

  渠仁说完,底下的人当然没有意见。于是开始具体商议起罢市的细则来,直到天亮一帮人才各自散去。一个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即将胜利的喜悦,可惜他们没有注意,在他们的身后有一双或者几双眼睛正在观察着他们。随后一串串电波将各种情报汇集,出现在华夏社的情报委员会内。

  六天后一早,银川城中一处刚刚改建一半的新房内,一男一女两个大人,还有两个小孩,同样也是一男一女,正在吃着饭。

  “爹,大哥参加了华夏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看咱们。”小女孩一边吃着早食一边跟成年男子说着。

  “大哥将来一定能做大将军,将来我也要做大将军。”小男擦着鼻涕,认真的说道。

  “还大将军呢,这鼻涕都快到碗里了,来,乖,娘给你擦一擦。”成年女人哭笑不得,给自己的宝贝儿子擦了擦鼻子。

  “孩他娘,我上工的粮食都给换成钱了,家里的粮食没了。吃完你去米店买点粮食,我还去城墙那帮工,下午回来修咱家院子,晚上华夏社的先生还要教咱们识字。将来认全了,还有粮食送嘞。”

  “成,这华夏社真是活菩萨,免费给治病,去修城墙还给粮饷,家里房子也给赊账修。要不然家里哪有钱去买粮阿,对了孩他爹,八四托什么银行给家里寄了饷银,你去上工的时候看看这是咋回事。”

  “恩,我听华夏社的老爷说了,只要拿着给咱家登记的小本本去银行就成。还有不要叫八四了,要叫孙卫国,这可是华夏社大将军给咱儿起的名字。”

  这一家四口就是原来的孙八四,现在的孙卫国的父母弟妹。华夏社入城后登记后,每家每户都去做了体检,也发放了福利,日子一天天的也好了起来。可是天不遂人愿,百姓们刚过上几天好日子,有些人就看不过去了,一场风波即将席卷整个华夏社。


第一零七节罢市2


  当孙卫国的父亲上工之后,孙母将两个孩子送去华夏社新开办的男女学堂,便自行去了街市,想去米店买点粮食。正走着,对面走来一个妇女,孙母一看,是街坊海大娘,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一向笑着脸的海大娘此刻苦着脸。。

  “海大娘怎么了,怎么苦着脸,是不是你家那几个小子又给你添事了。”

  “唉,孙家妹子,家里那那几个混小子现在都在工地上帮工,倒是让我省心了很多。这工地上劳力重,今天想去买点粮食和肉食给几个混小子补一补,谁知道这一夜,米价肉价涨了五成。”

  “阿?这米涨了?”

  孙母也没心思跟海大娘聊了,赶紧往米店走。刚走到银川老字号米店渠家米店,店内的伙计就拿出一个木牌挂在了店外。虽然不识字,可孙母知道这是表示店内已经没有粮食的意思。惊慌失措之下,孙母跟随着人群一起往米店冲去。米店的伙计早就见怪不怪了,将木板关上,管他外面吵的天翻地覆。

  “掌柜的,咱们这么做怕是不妥阿。店内分明米粮充足,近日虽有兵灾但无人祸,米价如何能涨这么多。银川城中大部分的百姓可都指望着咱们米店卖粮呢。”

  银川渠家米店中,一个记账的老先生对自己的掌柜说道。这胖胖的掌柜,面露不愉之色,不情愿的说了一句。

  “这是我渠家之事,你记好你的账就行了。若再闲言碎语就请钱先生请吧。”说完,胖掌柜冷哼一声离开了。

  这钱先生暗叹一声,听着屋外沸腾的人群,脸上阴晴不定,终是下定了决定,跟伙计说了一声,拿了一袋米,自从后门离开了。这老先生刚走,刚刚已经离开的胖掌柜的突然出现在角落中,不屑的笑了声。这人呐,还是自私的,这不,刚刚还满口的全城百姓,等到自己受到威胁了,还不是先顾着自己。

  可惜胖掌柜的没发现,从后门出去的钱先生等出了巷子,回头看了看没有人,将如今银川城中最珍贵的粮食直接扔到了一边,飞快的向旧府衙也就是华夏社在银川城中的府衙跑去。钱先生即使什么风雨没见过,他知道,若是刚刚他不假装放弃,还拿了一袋米粮,怕是这渠家米铺便是自己的葬身之处了。这一路上,钱先生看见各家店铺纷纷挂上关张的牌子,额头冷汗不断,脚步更是加快了几分。

  不知道跑了多久,终于到了府衙,钱先生上气不接下气的在门口喘着粗气,府衙门口的警察看到这个情景,估计他是有什么急事,赶紧上前将他架着送往府衙内歇息。

  “你们不要管我,赶紧让我见大老爷,十万火急。”这钱先生缓上了一口气,顾不得休息,对着警察说道。这几个警察看他表情不似作伪,其中一人赶紧往府衙内部跑去,另外几人继续架着他往里走。走到之前的大堂,现在的政务大厅,刚刚跑进来的警察领着一个人走出来,钱先生估计这就是华夏社的老爷了,赶紧挣脱警察的搀扶,施了一礼,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大老爷,渠家米铺与城中各家店铺纷纷涨价惜售关张罢市,怕是有大祸事了。贵社入城之后,对民秋毫无犯,各项善政也是惠及百姓,老夫几十年未见如此。今日拼着差事不要了,也要将这事抖落出来。”

  刚刚走出来的便是银川城的行政委员会会长白守拙,他刚从大同行政委员会会长调职而来,之前总社已经将这次的经济战争的情况发来了通报,白守拙正在召集人手安排和计划物资供应情况。可这银川城不是小城,这具体事项繁杂,银川财政局官员还未曾配置齐全。总社要是要求他酌情提拔和选拨适合的官员,待此事平息,这些官员再去大同培训调任。

  他正与手下人商议此事,就听到门前的守卫说有人来报告情况,十万火急,这才出来。听到钱先生这么说,白守拙心中一紧,看来对方已经出招了。再看看这位头发凌乱,衣着不整的老先生,心中一暖。想起张准曾经说的话,你对百姓好,百姓才会支持你。白守拙上前一步将钱先生扶了起来。

  “这位老先生莫急。不知道老先生先前在何处供事?”

  “老夫姓钱,名守诚,在渠家米铺做记账先生,已有十余年了。”

  白守拙点点头,不过也没有一下子放心,而是继续问他。

  “老先生既然在渠家米铺供事,想来全城百姓饿着也饿不到你,为何要将渠家此事报与我等。”

  钱守诚脸色一整,大声说道:“老夫在渠家米铺十数年,所记账务一毫不差,是为私义。昔日渠家亦有涨价之举,可或为兵灾,或为人祸,少许几例也是与蒙古人相争。贵社入城后,一无压迫之举,二无剥削之策,这渠家依然意陷全城百姓于水火,我若不来,便是有违大义。两义相违,只能保大义舍小义,反之与禽兽何异。”

  白守拙听完面色也是一整,郑重的向钱守诚施了一礼。这钱守诚虽是读书人,可哪里见过官老爷给自己施礼的,慌忙躲到一边。白守拙见他惊慌,也不强迫,开口说道。

  “钱先生,我是这银川城的行政会长和政务监察部部长,白守拙。先生所说之事,我们早已知晓。如今总社调拨的大批物资,已然准备齐全。只是这商贾计算之事,确实非我等擅长。先生既然已在渠家供事年久,想必城中情况也是十分了解。我代表华夏社邀请先生为我华夏社银川府行政委员会的财政局局长,帮助我等筹谋此次物资供应之事。”

  钱守诚这次来也只是为了全城百姓的生存而来,哪里晓得还有此番造化。虽然不知道这财政局是干什么的,但听名字应该也是账本计算之事。回想自己的一生,西夏时家中也曾出过些许小吏,等到自己出生家中亲族辛苦供自己读书,自己也是头悬梁锥刺股,可惜天不由人,除去蒙元太X宗时期举办过一次科举,而后竟然没有再有举行科举,科举之路已然断绝。为了家小,自己只能去那商贾处,从计算之事。没想到老了老了,自己竟然一步登天,在一府之中某得了职位,真是天不绝人。只是不知道这财政局局长是个什么职位,钱守城心中还是有些不踏实。

  “多谢白会长举荐,只是,只是不知道这财政局局长是几品官。”钱守城憋了半天,还是将心中疑问说出。

  白守拙不以为意,虽然钱守城的目的是为了全城百姓,可是也不能因为这个就将个人的私欲就看轻他。

  “钱先生,这财政局乃是我华夏社的新衙门,总社,一行省,一府,一县都有此职位,在华夏社中,我银川财政局局长官级为正五品。只是先生这职位却是临时的,我华夏社规定不得本地为官,等到罢市风波结束,先生还要前往大同我华夏总社参加培训,到时候再另调他地。”

  此时的钱守诚哪里还听得进其他东西,只听到这财政局长是正五品的官职,脑子嗡的一下,眼前发黑。在蒙元,这可是上千户所的副千户、中千户所达鲁花赤或者千户,中州达鲁花赤或州尹!一时间,钱守诚觉得头晕脑胀,刚刚休息了一会的腿脚竟然又酸软了。不过好在他也是久经风雨的人了,硬是将心底的狂喜抑制住,对着白守拙施了一礼。

  “下官定然不负大人所托!”

  随着钱守诚这个银川老人的加入,银川各地各家各户的情况慢慢清晰了。哪家卖什么,城中以及各县有几处商铺,哪一个是主事人都清楚了。而一个以渠家为首的反华夏社组织浮现在水面。

  不过钱守诚没有闲着,除了华夏社的平价出售物资的办法外,他依托现实情况,又提出了问题和几个解决的好办法。比如这些人要是趁着华夏社低价卖出物资,他们自己买入怎么办。又比如对方派出青皮扰乱又如何,或者对方将物资买走运往蒙元控制之地该如何。加上众人集思广益,很快相处了解决办法。

  直到这时,白守拙这才松了一口气,将会议记录一字不差的传回大同总社后,在人还不齐整的行政与司法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宣布了几条命令。

  第一,将库存的各类物资拉到城中与各县同类商铺门口平价售卖,由警察护卫,有破坏捣乱者一律抓捕,等待调查审判。若是有人用金子或者华夏货币购买,不论身份,自由售出。

  第二,银川城以及所属县城,城门戒严,物资只准进,不准出,由各地守备部队负责。

  第三,华夏社银行实行金融管控,所有资金一律严格控制流向。为防止有人趁机挤兑,所有业务必须由本人户口办理。

  第四,所有行动中抓捕人员一律不得逼供伤害,进行审问后顺藤摸瓜,由司法委员会所属机构进行这项工作。

  第五,全力配合野战部队对于城外地主武装的抓捕,战斗工作。

  一串串电波从府衙而出,一队队人员从四面八方而来,像一张大网扑向了自以为掌握了筹码奸商与地主。


第一零八节罢市3


  与此同时,太原城的渠府中,渠家大老爷渠仁坐在正堂之上,分两边而坐的则是太原,银川,朔州,欣州等地的代表。往来不断的小厮将一张张纸条从后院的鸽院或者后门送到正堂,一路上另有健仆护院沿途监视,但凡有人敢偷看一看,就是管杀不管埋。小厮们一手提起下摆跑的飞快,一边将纸条举得高高,表示自己未偷看,另外还要四处打量,生怕冲撞了府中贵人。

  “渠老爷,今天便是计划开始的日子,不知道是否顺利阿。”一个老人抚摸着下巴的胡须,有些担心。

  渠仁看着手中的情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其他人看到,纷纷询问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传来的。

  “诸位放心吧,太原城和附近各县商铺均涨价关张了,城中依然乱套了。至于其他各地嘛,想来几天之内必有好消息传来。”渠仁一拍身边的小方桌站了起来,将情报读了出来。

  正堂之内轰的一下子热闹起来,所有参与这场金融战争的奸商地主们纷纷弹冠相庆。一个个兴奋的面红耳赤。这一次,他们不光是为了抵制华夏社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只要赢下这场金融战争后,再开张营业,物价是慢慢下降的,就算这样他们也能赚的盆满钵满。

  渠仁看似兴奋实则轻蔑的看着这帮满肚肥肠的同伙,一丝不屑从眼神中流露出来。渠仁这时候想的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想起前一段时间在书斋中接待的那位神秘客人。

  一个月之前,渠仁对于华夏社还不是极端的仇视,只是处于观望中。如果说华夏社的政策对于那些本地商户地主是灭顶之灾而言,对他渠家的影响就没有那么严重了。因为渠家早已将大部分的产业分布在各地了,华夏社所占地区,渠家收益影响有限。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商不与权斗,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要说之前跟蒙古人相抗衡时的罢市涨价行为,则是不得不做。为什么这么做,还要从太原这座城市的历史来说。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也就是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掉了以太原为都的北汉政权,最终统一全国。宋太宗晋阳有王气,因为五代十国大都在山西发迹。且憎恨太原军民对宋军的顽强抵抗及恐惧太原“龙城”的美誉,遂下令火烧晋阳城所以先放火烧城,据说烧了三年,然后掘河灌城,晋阳彻底被毁,当时死亡的包括晋阳城里来不及撤退的老弱病残。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晋阳城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镇重新崛起。嘉佑四年,设太原府治。

  从一开始晋阳就是太原百姓对于宋朝当然没有什么好感。等到金朝崛起时,宋钦宗赵桓下诏将中山、河间、太原三镇交给金人。从此双方在太原成为双方交战的主战场,人民在战乱摧残,异族压榨下,度过了80多年,这仇恨愈加深了。

  而后北宋与金朝的靖康之战中,坚守九个多月的太原陷落了,华夏遗民的泪眼朦胧之中,胡马疾驰而入,丁字街上飞荡起阵阵尘土,激烈的巷战之后便是残暴的屠城,女真人对太原长达九十余年的统治便在这血腥之中开始了。占领太原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