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教父-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喔!你们的这个计划简直是太酷了,这可真是一个疯狂的计划。我想nasa是不会拒绝你们这样的客户的,毕竟我们如果接下了这笔订单,那么我们就会在商业发射的历史上最成功的合作范例。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们愿意承担贵公司一系列的发射任务。”伊娃的校友兴奋的回答道。
“不过我们现在还除在保密阶段,我们希望在摩托罗拉给我们正式的确认答复之前,这件事情不要被媒体和公众知晓。因为我们现在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之间的关系,我不希望他们破坏我们之间的合作。”伊娃向自己的校友提醒道。
“没问题,绝对没问题!请你放心,我们nasa绝对愿意参与你们yota通讯的铱星项目。我觉得你们要是成功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那套老旧系统就可以扔进垃圾箱里了,每分钟7美元,他们干脆抢银行算了!”伊娃的校友鄙夷的说道。
……
一个月之后,在纽约广场饭店。yota通讯,摩托罗拉,nasa的商业发射公司,以及哥伦比亚保险公司宣布了一项令世界电信行业震撼的合作计划,四家公司将会合作组建基于yota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全球移动通讯网络运营公司——铱卫星公司rdum,公司的标志是金色的北斗七星图案。就在yota通讯宣布了这个消息之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股票遭遇了重挫,盘中一度下跌高达百分之十二,令市场震惊。。。。
………………………………
第一百章 改革之争
伊娃遇到的困难可以凭借着高尔基系企业的雄厚资金实力轻松扭转,但是苏联遇到的困难却让这个国家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1986年才刚刚过去了一半,苏联的年度财政预算却已经严重超支了。原因就在于切尔诺贝利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在这场危急之中,苏联人凭着自己心中的责任感将这场弥天大祸死死地挡在了自己的土地上。很多苏联人冒着致命的核辐射危险再挽回这个国家的过失。苏联空军动用了四十五架米6,米8重型直升机向反应堆被炸开的屋顶里喷洒硼砂、铅粉和沙土,以降低高剂量辐射物质的扩散。由于飞行员要从切尔诺贝利的上空尽量准确的投掷防护物,强大的辐射剂量已经让所有的防护都形同虚设,苏联飞行员的举动基本上和自杀无异。而作为救援行动总指挥的瓦连京·伊万科维奇·瓦连尼科夫大将也同样遭受了核沾染。
由于核污染的持续扩散,白俄罗斯境内百分之六十的土地受到了核污染,而在这一地区需要转移的群众人数高达三十三万。除此之外从苏联各地征召而来的六十万参战部队则在一刻不停的沿着切尔诺贝利周边密布的河网修建堤坝。作为这次救援行动的后勤大管家,谢廖沙经手的预算已经超过了一千五百亿美元,而按照现有的情况,等到救援行动真正结束的时候,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总预算将达到两千亿美元以上。这笔巨款可以举办二十五次莫斯科奥运会,这里的每一笔钱都是苏联人从本就不宽裕的收入当中节省下来的。
两千亿美元的财政刺字让苏联的财政状况一下子变得困难,戈尔巴乔夫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将谢廖沙找回了莫斯科商讨财政方面的问题。因为马上就要有几笔向西欧国家商借的外债即将到期,仓促之下苏联几乎无法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偿还这几笔巨款。
“谢廖沙,我想知道,如果我们不能够偿还这些欠款的话,我们会有什么麻烦?”戈尔巴乔夫当着所有政治局常委的面向谢廖沙问道。
“总书记,各位领导,如果这笔钱我们还不上的话,那么我们的国家信用将大打折扣,以后我们从国际上融资的条件将会更加苛刻!这样做实在是不明智!”谢廖沙坚决的说道,他不希望苏联将自己的信用违约,因为从现有的经济形式来看,苏联还远未到最严峻的时刻,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要从国际上融资向来是极为困难的。
“那你有什么建议”利加乔夫皱着眉头问道。
“我的建议是,向国外抛售储备黄金,以应付我们现在的困境。从现在看来,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天然气管道方面依然处于收支难以平衡的状态,而美元一直在不断的贬值,黄金现在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我们现在出售黄金,应该可以卖一个公道的价格。”谢廖沙回答道。
“各位同志们,我相信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自是暂时的。虽然今天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我们即将到期的外债,但是我想说的是,靠着出卖国家珍贵的黄金储备绝对不是长久之计。我想我们的经济改革也因该开始提速了!”就在谢廖沙发言之后不久,会议室里陷入了沉默,就在这时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却提起了经济改革这个大问题。
“总书记,我们现在的财政状况应该不是进行经济改革的好时机吧?“利加乔夫首先说道,他本身并不反对改革,但是利加乔夫所倡导的是循序渐进的改革,而不是急功近利的豪赌。因为在利加乔夫看来,那种改革方式简直就是自己找麻烦。”
“利加乔夫同志,我们现在还有退路吗?我们的财政状况已经非常危险了。经济数据不断的恶化,如果我们不能够将我们的经济重新拉回到正轨上来,我们怎么对得起党,对的起苏联人民,对得起这个国家托付给我们的责任?”戈尔巴乔夫语气渐渐加重了一些,他显然已经没有耐心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和利加乔夫扯皮了。
“总书记,我依旧保留我自己的意见,但是我不反对就经济改革的问题在政治局范围内进行表决。除此之外,我对于雅科夫列夫在某些历史问题上的立场持批评态度,我觉得在各总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一场改革是不负责任的。我的建议是将这场改革先在小范围之内进行实验。最好在我们供应最为紧张的轻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利加乔夫尽量用平和的语气来劝说戈尔巴乔夫放弃急功近利。利加乔夫的这些观点代表的是苏联保守派的看法。最近一段时间,雅科夫列夫所领导的公开性讨论揭露了苏共几十年来的一些不光彩而从未被触及的领域。比如斯大林在肃反期间的乱杀无辜,以及斯大林对待车臣和印古什等民族的残酷压迫。这些问题在社会上虽然赢得了一些知识分子的欢迎,但是让很多老党员们感到不满,他们觉得这已经可以算是一种***行为了,甚至是列宁主义事业的背叛。
谢廖沙和其他参加会议的官员们此时一言不发的看着台上的利加乔夫和戈尔巴乔夫直接挨你的神仙打架。各怀心思的在内心之中权衡着利弊。其实从现在看来,戈尔巴乔夫不应该亲自站出来和利加乔夫针锋相对的进行争论,因为总书记的身份是超然的,可是现在看来,戈尔巴乔夫显然已经对保守派的掣肘有所不满了。
“不……不,利加乔夫同志,我们的人民有足够的智慧判断我们党在历史问题上的功与过。我不认为雅科夫列夫同志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做法有什么不对的。我们党就是要正确的看待一些历史问题,用于面对我们在某些问题上的失误,并且从中吸取教训,从制度上加以预防。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会永葆生命力……”戈尔巴乔夫耐心的劝说道。。。。
………………………………
第一百零一章 比尔·格罗斯的建议
最近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在高尔基系企业利益相关的两个国家都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大选,在哥伦比亚,现任总统夸尔塔斯的任期即将结束,他在自己的任期之内留下了一个四分五裂,冲突不断的国家,而夸尔塔斯的继任者将采取何种态度来应对国内愈演愈烈的游击队和毒贩武装,将决定这个国家能否重新恢复和平,不过现在看来,哥伦比亚的民众依然迷信美国人,现任驻美大使巴尔加斯似乎呼声最高,很有可能在选举之中胜出成为下一届哥伦比亚总统。巴尔加斯被人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曾经在四十年代流亡美国,而在此之后除了短暂的担任过波哥大市长之外,巴尔加斯一直都活跃在国际舞台上,长期担任驻美、驻英大使以及世界银行的高管,这样的人虽然履历漂亮,但是从他身后浓厚的美国色彩看来,巴尔加斯无异于是美国扶植的代理人。
如果这样的一个总统上台,埃斯科瓦尔和游击队武装绝对会遭遇更加严厉的打击。所以为了提早做出防范,埃斯科瓦尔操纵了一批听命与自己的政客牢牢控制了麦德林市议会。与此同时,为了争取民众的支持,埃斯科瓦尔开始了一项慷慨的计划,那就是为麦德林市广大的穷人兴建住房、体育场、并且赞助麦德林市的几只职业足球队。埃斯科瓦尔此举令麦德林的居民对其好感倍增,麦德林国家的电视台上虽然不断报道毒贩们有多么的凶残,冷酷,以及危害社会。可是麦德林市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却从早到晚的为埃斯科瓦尔歌功颂德,再加上麦德林大部分的贫困人口没有受过足够的教育,缺乏基本的是非观念,因此埃斯科瓦尔只花了一点点小钱就让麦德林的大部分穷人将他视为了这片土地的英雄。虽然麦德林市的知识阶层对埃斯科瓦尔嗤之以鼻,但是穷人却把埃斯科瓦尔捧上了天。而自诩为公正的媒体,在毒贩们的子弹和美钞面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由于埃斯科瓦尔的名声大振,所以埃斯科瓦尔招募士兵对抗哥伦比亚政府军的举动就变得更加顺利了,连带着瓦连京的军火生意也越发的红火。为了保证运输路线的隐蔽,谢廖沙将航运的终点选择在了巴拿马地区,地中海航运的货船会将物资运送到巴拿马的港口上,再由巴拿马地区的卡车运输公司将货物通过陆路运往麦德林。
至于另一个要迎来大选的国家,就是米哈伊尔现在居住的日本了。米哈伊尔在和堤义明首富的交往之中所结识的江副浩正确实是个人才,在他的帮助之下,米哈伊尔结识了很多自民党的高层。而米哈伊尔也江副浩正的地产公司融资大开方便之门,利用谢廖沙和英国银行界的关系协助江副浩正的地产公司,以及堤义明首富的西武集团向海外财团融资。在米哈伊尔的一手操作之下,两家公司的债务被转化成为了优质债券流入了东京的证券交易市场。米哈伊尔只需要过过手,就能够为高尔基系赚取不菲的收益。
就在这一段时间里,日元并没有停下自己继续飙升的步伐,现在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已经突破了创纪录的一百六十关口,正在向一百五十的子关口靠拢。在谢廖沙的授意之下,米哈伊尔在不停的从欧洲和美国的市场上借入大笔的美元,然后通过东京银行兑换成日元。虽然拆借来的美元有一定的利息成本,但是和日元上升的速度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哥伦比亚银行在日本债券和外汇市场上的投资越来越大,米哈伊尔逐渐开始有些力不从心起来。于是他让哥伦比亚银行债券业务的主管比尔格罗斯开始陆续的接手这些业务。不过比尔·格罗斯却对米哈伊尔提出了一条不太乐观的结论。
“总裁,我觉得我们在日本的投资恐怕没哦有多少好日子了?美元贬值的速度过快,很有可能会促使美联储和财政部联手干预。”比尔·格罗斯语气坚定的说道。
“比尔,如果你要给我讲经济学原理的话,请你尽管把我当作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普通人就好,我对于深奥晦涩的经济学理论知道的并不多。只要你能够说服我,我就同意按照你的方式调整业务。”米哈伊尔并没有因为比尔·格罗斯的质疑而生气,相反的他很乐于倾听这个谢廖沙所看重的人的能力。
“好的,总裁!那我就开门见山的说了,自从广场协定签订之后,美元的贬值速度有些过快。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那么到了年底下一季度的美国国债销售就会受到影响。虽然美元贬值会有利于美国企业和经济的复苏,但是没有哪一届政府会靠着企业增加的税收来维持政府的开支的。我们的政府基本上都是在靠着发行债券来维持政府的财政。现在美元贬值的速度太快了,通货膨胀率在上升,美债的收益也在持续的走低,如果再这么继续下去,我想我们的政府下一年度的债券将会乏人问津。所以我认为财政部肯定会在下一年度的债券发行周期开始之前,对现在的汇率进行调整,所以我觉得年底之前是我们撤离日本的最好时机!”比尔·格罗斯最后建议道。
米哈伊尔没有当即对比尔·格罗斯的建议作出答复,他原封不动的将比尔·格罗斯的话转告给了谢廖沙。谢廖沙在经过一天的思考之后,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他基本上赞同比尔·格罗斯的结论,对方说的很有道理,税收对于欧美国家来说看似重要,但是和债券的销售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在西方的现在经济体制内,债券才是最主要的政府融资手段。而税收,只是华尔街投资家的利息。所以谢廖沙很快就高速了米哈伊尔四个字——落袋为安。
………………………………
第一百零二章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反击
给他们带来什么致命的威胁。现在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是什么样的一个存在,在北美,墨西哥,以及泛加勒比地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电信服务几乎是所有用户的唯一选择。这简直比未来的电信,移动,联通加起来还要牛逼的多。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创建于1877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其前身就是电话的发明人贝尔所创立的贝尔电话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长期垄断美国的固定电话和长途电话市场,现在还要算上美国本土蓬勃发展的移动通讯以及网络市场。而且这家公司手上还握有贝尔实验室这样的顶级科研机构,虽然在两年前这家实验室在政府的干预之下被迫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掌握下分离了出来。但是他的科研实力依旧不容小觑。
虽然伊娃联合了摩托罗拉在电信领域同样建树颇多,但是如果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比起来,开两家企业就算加在一起再翻个二倍也不能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相提并论。虽然Yota通讯与摩托罗拉联合的消息让投资者对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式在移动通讯领域的发展心生怀疑,但是由于Yota通讯不是上市公司,所以无法从Yota通讯的股价上面看出市场对于伊娃的这一步战略的反响如何。
不过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会这么容易就认输吗,当然不会。就在Yota通讯宣布自己的铱星计划的一个月之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也同时宣布携手思科公司进军网络领域,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终于打响了。
在两大电信阵营剑拔弩张的分别要进军不同领域之后,这场激烈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打响。不过对于这场战争最为感兴趣的还是美国的资本中心华尔街,因为不论是卫星通讯市场还是网络基础建设市场都是投资人最感兴趣的未来产业,代表着两个拥有广泛前景的不断增长的万亿级市场。而接着这股资本的东风,战争首先在资本市场才开始打响了。
无论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网络计划还是Yota通讯的铱星计划,都离不开华尔街庞大的资金支持。虽然Yota通讯希望更多的利用自有资金来发展业务,但是依然无法避免从华尔街通过某些金融工具进行融资。由于伊娃不想向金融机构开放自己的账目和资金情况,伊娃选择了另外的一种投资方式——信托,向华尔街那些财大气粗的私人基金进行募资。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那边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一口气拉拢了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两家最顶级的投资公司,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再次出现被Yota背叛的事情,这一次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和思科网络签订了合作协议之前,首先花巨资收购了思科网络的两成股份,从而把这家在网络解决方案领域仅次于Yota通讯的科技公司变成了自己的亲儿子。
但是这不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全部反击,他们还有更加厉害的后手等待着去卡住Yota通讯的咽喉。在Yota通讯和摩托罗拉的合作进入到了实质阶段之后,伊娃开始加大自己的投资,她希望最好在一年之内将铱星计划所需要的通讯卫星研制成功,然后再第二个年度开始进行发射阶段。也就在这个时候,摩托罗拉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价开始出现了一丝波动。市场上开始有投资者持续的炒作摩托罗拉公司的股票,在短短的几个星期的时间里,摩托罗拉的股价已经连续上涨了百分之二十。
这家事情并没有引起一心铺在研发进度上的伊娃足够的重视,而摩托罗拉公司也仅仅认为这是投资者看好摩托罗拉和Yota通讯之间的技术合作。为了提供更多的资金投入铱星计划,摩托罗拉的大股东甚至决定接着股价升高的这股东风出售一部分股票来套现。
摩托罗拉公司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由于他们是制造业的企业。所以对于资金的需求特别的大,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摩托罗拉公司不断的引进战略投资者来补充自己的资本,所以这家公司的股权极度的分散,基本上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可以控制整个公司,这个致命的弱点并没有引起伊娃的注意,伊娃的眼睛始终盯在摩托罗拉的通讯卫星平台上,却忽略了摩托罗拉在股权上这个致命的弱点。
随着摩托罗拉的股价继续被大幅度的拉升,摩托罗拉公司的股东们纷纷开始出售手中的股票牟取利润。现在美国的制造业持续的低迷,想摩托罗拉这家公司虽然研发实力雄厚,但是却并没有什么可以让市场为之亮眼的拳头产品。而Yota通讯的铱星计划中,摩托罗拉并没有被邀请参加铱星公司的董事会,他们只是把Yota通讯当作服务的客户而已。所以在摩托罗拉公司在没有实质性的新计划,以及突破性的产品的情况下,投资者选择离场观望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随着投资者的不断抛售,摩托罗拉公司的股价依旧在持续上升,不过这种股价的拉升却有许多炒作的意味在里面。由于美国股市在三十年代曾经有过毁灭性的大崩盘,所以股市的参与者主要以机构为主,这种拉高股价等人高位接盘的伎俩在大多数的机构投资者的面前并没有什么诱惑力,只要稍有有经验的投资者就会明白这里面潜藏着某种陷阱。因为大部分的机构投资者看不懂摩托罗拉股价的拉升有什么实际的逻辑在里面。所以就在摩托罗拉的股价创出了近三年来的新高的时候,更多的摩托罗拉股东却都选择卖出股票离场观望。
就在所有的投资者都不明白摩托罗拉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的时候,美国的著名财经新闻媒体彭博新闻社却爆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著名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杠杆收购行业臭名昭著的天皇巨星KKR已经掌握了摩托罗拉将近百分之二十的股票,而他们正在谋求向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高价出售这些股份,伊娃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
第一百零三章 杠杆天王KKR
KKR集团在华尔街的投资公司中算不得最具实力的哪一种,但是这家公司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集团成立于1976年,由克拉维斯(Kravis),罗伯茨(Roberts)表兄弟,以及两人在在五大投资银行之一的贝尔斯登工作时认识的导师科尔博格(Kohlberg)共同创立,公司的名字就来自于三人姓氏的首字母缩写。
KKR集团是美股股市著名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所谓私募主要是指其资金来自于少数的私人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集团除了一般私募所具有的资金来源的特征之外,最不同的一点就是这家公司经常采用高杠杆的方式进行收购。
KKR集团在成立之初,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银行的贷款,他们靠着自己的人脉从银行借贷资金,让后投入股市以小博大,经常上演小蛇吞大象的案例。得益于KKR公司高超的投资水准,虽然杠杆收购风险极高,但是收益也往往是巨大的,靠着这一手杠杆收购的绝技,KKR从一个作坊式的小公司一跃而上成为了华尔街的明星投资公司。
现在的KKR管理着将近五百亿美元市值的企业,而且他们的融资方式也更加畅通。银行贷款不再是KKR公司最主要的杠杆资金来源,KKR现在靠发行垃圾债券(是指未经标准普尔评级,收益得不到保证,但是也有可能会正常兑付的债券)来募集资金。一旦某家公司被KKR盯上了,往往就变成了砧板上的肉,KKR会把这家公司的每一滴骨髓都吸吮干净之后再把他出售出去。
这一次,KKR盯上了摩托罗拉,但不是因为摩托罗拉本身有什么值得投资的地方,而是因为摩托罗拉公司成为了Yota通讯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之争的命门所在。
Yota通讯已经在铱星计划之中下了重注,现在已经无法回头了,如果这个时候KKR操纵摩托罗来的董事会退出铱星计划,Yota通讯将出现巨额的困损。而对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来说,摩托罗拉同样重要,如果KKR将手上的股份出售给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那么Yota通讯就会被逼上绝路。到时候,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也许就可以借此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