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教父-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所说的政府采购是指的什么?”谢廖沙不解的问道。
戈尔巴乔夫则才想起来和加拿大的这份合同并没有向公众们公开过,以免民众们误会粮食要涨价或者其他的什么谣言造成恐慌。他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一份合同的副本,翻到了价格那一页直接摆在了谢廖沙的面前!
谢廖沙接过文件,它先是看了一眼戈尔巴乔夫的表情,似乎并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然后才看了一眼手上的这份价格清单,上面涉及到了一些农产品的报价,其中主要是燕麦和小麦,但是交易的价格却实在是高的吓人,而且这份合同的期限长达十年,很明显是被人坑了。
“书记,这个价格……”谢廖沙不知道如何说下去,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话只要说出口就会得罪签署了这份协议的人。于是他思索了一下,继续说道:“这个价格还是很公道的!”
“我想知道你们的莫斯科贸易公司为什么可以采购这么低价的农产品?”戈尔巴乔夫严肃地问道。
“我们与合作方采取的方式是易货贸易,就是用国内的石油和棉花和对方交换等价值的农场品!您也知道,我国的石油的采购价格和国际油价有着巨大的利差,棉花也是如此,但是粮食的价格却完全相反,这样做对双方都有好处!”谢廖沙向戈尔巴乔夫解释道。
“是这样啊!”戈尔巴乔夫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他继续追问道:“你们在海外的合作公司是那一家?”
“总部设在瑞士的罗曼诺夫贸易公司!”谢廖沙干脆的回答道。
………………………………
第一百八十一章 电解铝
“罗曼诺夫贸易公司?是俄裔开的吗?”戈尔巴乔夫好奇的问道,罗曼诺夫可是沙皇家族的姓氏,也难怪他会这么问。
“不清楚,听说公司的创始人不常露面,我也仅仅只是和他们公司的交易员打过交道!”谢廖沙认真地回答道。
“你现在每个月能进口多少小麦?”戈尔巴乔夫不停的问着。
“我想也就一万吨左右吧!”谢廖沙回答道。
“怎么才这么点?”戈尔巴乔夫有些不满的说道。
“我们只是一家小型贸易公司,而且我们能够搞到的棉花和石油也很有限!”谢廖沙向戈尔巴乔夫反应着自己的难处。
“如果我想每个月进口二十万吨粮食,你觉得这个罗曼诺夫贸易公司能办到吗?”戈尔巴乔夫好奇的问道。
“能,当然能了!”谢廖沙虽然不知道卡里姆收购的萨斯喀彻温小麦联营集团到底能不能提供这么多的粮食,但是他还是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管怎么样先答应下来再说。不过谢廖沙还是觉得要先谈谈条件,于是他补充道:“不过我们没办法收购这么多的石油或者棉花,您看是不是能帮我们想想办法?”
“只有石油和棉花吗?别的东西难道不行吗?”戈尔巴乔夫微微的皱着眉头说道。
“您的想法是……?”谢廖沙紧张的问道。
“比如木材,或者其他的什么初级资源,石油实在是太麻烦了?”戈尔巴乔夫直接打断了谢廖沙的期望。
“可是木材这种东西不好处理啊?您看看别的什么东西怎么样?比如矿产,铝怎么样?国内的电解铝价格也很有竞争力!”
“可以,我原则上同意你的想法,不过你能够保证对方供应的稳定吗?”戈尔巴乔夫不放心的说道。
“我听说对方收购了加拿大最大的粮食公司!”谢廖沙回应道。
两人谈到了这里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谢廖沙嘴上不说,心里已经乐开了花。他没有想到这么顺利就把未来的总书记绑在了自己的贸易巨轮上,自打罗曼诺夫贸易公司创立初期,谢廖沙就已经看中了苏联国内丰富的资源。其实苏联这个国家和加拿大澳大利亚颇有相似之处,人口少,国土辽阔资源丰富,而且苏联的工业体系远超后两个国家,可是因为冷战,因为贸易封锁,苏联的丰富资源类产品却很难在国际上出售获利,因此他的贸易伙伴仅仅就局限在了华约组织国家之中,但是近年来,随着冷战国家关系的缓和,原有的贸易壁垒开始有了松动的迹象,而且很多欧洲大陆的国家也开始倾向于从苏联进口资源类产品和初级工业品。同时苏联国内的高层也发现了自己手中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分化西欧国家对苏态度的有力武器,这些年来一直苦于石油资源的意大利就是苏联石油的一个大买家。而靠着资源生意,西德总理科尔还和勃总建立了极为亲密度私人关系。
于是就在戈尔巴乔夫的这间办公室里,谢廖沙凭借着粮食贸易的优势走入了戈尔巴乔夫视线。两个人所商定的事情其实是半秘密性质的,并没有第三人知晓。谢廖沙反而对这种密约更加放心一些,戈尔巴乔夫为了得到稳定的粮食贸易绝对不会阻挠谢廖沙出任莫斯科团委第一书记,相反他还会千方百计地维护谢廖沙,这种事情不用明说,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之上的合作让谢廖沙感到放心。
谢廖沙在戈尔巴乔夫的办公室里待了足足一个小时,戈尔巴乔夫几个电话分别打到了工业部,中央经济部等部长的办公室里,等谢廖沙离开的时候,他已经收到了工业部门邀请他去伏尔加河下游的伏尔加格勒苏联电解铝生产基地考察的邀请。这让谢廖沙不住的感慨道,政治局委员等力量就是大。
不过谢廖沙在动身去伏尔加格勒之前,还是准备去一趟图拉,就在几天前谢廖沙联系上了自己的老师长谢苗,请他从中联系,他想给空降兵部队的中下级军官们建设类似于工人新村那样的大型廉租房,他想借此机会拉近自己和空降兵部队的关系。
有这种好事上门,而且对方还是空降兵部队的传奇英雄,空降兵部队的高层们对此的态度自然是欢迎的,不过空降兵的很多机关和单位都在莫斯科南部的图拉和梁赞地区。很快当地的负责人就联系到了谢廖沙,在对谢廖沙千恩万谢之后,谢廖沙首先邀请对方来莫斯科参观已经建成的工人新村一期项目。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谢廖沙的工人新村项目一期项目,绝对是莫斯科最好的生活小区,当然这和莫斯科城里的奢华公寓和城外的官员别墅并没有可比性。这让空降兵图拉地区指挥官们赞赏不已,他们对谢廖沙的廉租房项目十分的渴望。
“乌里扬诺夫同志,感谢您还惦记着老部队!”图拉来的客人十分真诚的握着谢廖沙的手说道。
“这是应该的,我们在莫斯科的项目迟早会推向全国,所以我就想干嘛不能先改善改善咱们老部队的居住条件呢?毕竟我参军的时候就看到很多朋友都是拖家带口的,大家都等着熬年头混资历盼着能够分到自己的房子!”谢廖沙笑着回应道。
“不知道我们这边有什么可以帮上你的,你也知道这么好的房子,只怕大家都想早一天搬进去住呢?只要你一声吩咐,我们立刻就办!”对方干脆地说道。
“如果不麻烦的话可以先帮我们平整一下土地就好了,最好能够提前帮我们接通水电和道路,这样我们的工程队就可以直接进场施工了!”谢廖沙不客气地说道。
对方一口答应了下来,谢廖沙自然是千恩万谢。双方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下敲定了图拉廉租房的项目,与此同时在高尔基,对高尔基汽车制造厂工人生活区的改造项目也由鲍里斯谈了下来。但是总的来说,除了莫斯科的项目之外,另外的两个项目都不是很大,完全在国民住宅银行融资能力的范围之内。谢廖沙之所以这么做,不仅仅是在向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示好,也是为了尽快消化国民住宅银行的债券融到的资金,现在由于反腐运动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不明资金开始购买国民住宅银行的远期债券,谢廖沙必须尽快将这些钱投入到收益稳定的项目中去,以减小货币政策对国民住宅银行带来的影响。
………………………………
第一百八十二章 死刑
伏尔加格勒,旧称察里津,斯大林格勒。坐落于伏尔加河畔,水流充沛的伏尔加河滋润着这座城市,这里历来都是沙俄和苏联的南部粮仓。1942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战后这里的人民在一片废墟之上兴建了崭新的城市,苏联倾尽国力的帮助这座城市恢复生气,这里修建了全欧洲最大的水电站,它为整座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这里毫无悬念的成为了苏联的冶金工业中心,尤其是电解铝和特种合金钢材(电炉炼钢)的生产基地。
谢廖沙还是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和他同来的还有莫斯科贸易公司的负责人雅可夫,他们是来这里商谈电解铝的出口事项的。莫斯科贸易公司作为一家才刚刚成立的小公司,本来短期内是没有可能涉足这一领域的,虽然有戈尔巴乔夫书记的牵线搭桥,但是在这些老牌国企面前小小的莫斯科贸易公司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而且戈尔巴乔夫书记毕竟是分管的是农业,如果没有好的条件,谢廖沙休想从这里拿走自己想要的份额。
谢廖沙对这些铝生产企业并非毫无办法,莫斯科贸易公司的合作伙伴瑞士罗曼诺夫商社可以提供充足的小麦,现在苏联国内粮食可是比工业原料要重要得多。谢廖沙相信自己的条件对饭是无法拒绝的。
谈判的具体事情由雅可夫去负责,谢廖沙并不打算出面参与。他现在在酒店的餐厅里等待着谈判的结果,同时还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像这样一家一家的和国企去谈判要谈到什么时候,不但费时费力效率还低。现在处在优势一方的可是莫斯科贸易公司,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企业主动的找上门来呢?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谢廖沙的莫斯科贸易公司手握粮食的优势根本无法发挥出来。这是导致谢廖沙的贸易始终离不开那些官僚们的帮助的最重要的原因。要知道每家企业的每一件产品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都是不愁销路的,国家为企业安排生产计划,企业只要专心生产,产品的销售完全都是国家负责。等到交易完成,在国家银行的企业账户上就自动转入了产品销售的收入,现金只有在给工人发工资的时候才会使用到。不过当工人们拿着工资走进商店的时候,却发现根本就没有东西可买。商店里的东西要么就老旧过时,要么就凭票供应。于是大家只能拿着钱跑到黑市上去购买高价食品。虽然官方的物价毫无变化,可是普通的老百姓却切实的感受着生活成本的高企。
谢廖沙的莫斯科贸易公司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和对方合作的话绝对是死路一条,对方还要为谢廖沙的订单安排生产计划。等到罗曼诺夫商社拿到产品的时候都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这种模式对于价格十分敏感的现货交易商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谢廖沙正在苦恼之中的时候,服务员通知他柜台上有一通他的电话。谢廖沙迫不及待走向电话机,拿起话筒问道:“怎么样?对方同意了没有?”
“他们同意了,不过他们不能保证稳定的给我们供货,而且还有很大的顾虑!他们也说了自己的难处,他们无法过多的安排生产任务给工人们,因为没办法增加工资,工人们不会答应的。所以他们只能在需求淡季将剩余的库存交给我们!”雅可夫感慨地说道。
“你有什么办法没有?”谢廖沙在电话里向雅可夫问道。
“我打算派人去西伯利亚地区的电解铝工厂去问问,看看能不能解决一下货源的问题!政府对工业原料的管制太死板了,这样我们根本就做不起来!”雅可夫无奈的抱怨道。
“万事开头难,先走一步看一部吧!”谢廖沙也无可奈何地说道,这是体制的问题。凭借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
“工业技术出口局局长斯米利亚科夫被判死刑,安德罗波夫总书记派调查组赴乌兹别克调查棉花补助资金乱像……”谢廖沙打着电话,邻桌的一位客人下意识的读出了报纸上的标题。谢廖沙顿时就吃了一惊!
“服务员同志!麻烦您给我一份今天的报纸!”谢廖沙赶紧挂断了电话,叫住了服务员,他倒要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同志,您要的报纸!”服务员将一份本地的伏尔加日报放在了谢廖沙的桌面上,随后就离开了,报纸上的头版赫然写着《工业技术出口局局长斯米利亚科夫被判死刑今早已押赴刑场执行枪决》新闻的配图分别是斯米利亚科夫担任局长时的照片和他成为阶下囚时候的照片,谢廖沙看着两张照片根本无法相信这居然是同一个人。
沦为阶下之囚时的斯米利亚科夫爆瘦,头发花白,一夜之间仿佛老了二十岁一般。这画面简直太有震撼力了,就连谢廖沙的心里都觉得有些害怕。从赫鲁晓夫时代起,苏联还从来没有枪毙过在任的官员,那都是斯大林时期的事情了。谁能想到现在居然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而且据报道斯米利亚科夫并不是唯一一个背判处死刑的,紧随其后的还有莫斯科第一食品商场美食部的经理索科洛夫,他的死刑安排在明天。
谢廖沙看着报纸上附带的长长的涉案人员的名单,看看他们所担任过的职位。他无法相信这居然真的发生了。谢廖沙内心之中无法抑制的恐惧了起来,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运作模式,怀疑自己也会有一天像斯米利亚科夫一样。
谢廖沙不知道的事,现在几乎全苏联的官僚阶层都笼罩在了恐惧之中。安德罗波夫的方式让人们想起了斯大林时代,全国那么多的地区有多少官员敢拍着自己的胸脯保证自己是清白的,这么多年下来大家已经习惯了勃总的宽容,现在安德罗波夫却告诉大家你们的好日子结束了。
………………………………
第一百八十三章 提前布置
对于谢廖沙来说鱼子酱走私案和他毫无关系,更加要命的还是后面的这条新闻…《安德罗波夫总书记派调查组赴乌兹别克调查棉花补助资金乱象》米哈伊尔在乌兹别克干了什么谢廖沙是心知肚明的,一旦出事那就真是大祸临头了。
米哈伊尔在乌兹别克一直以来都是用尼古拉的名义通过匿名信件来招揽生意的。他还把互助会移植到了乌兹别克,用来搜集人头账户。现在人头账户的资料已经在高尔基的大火之中彻底销毁了。唯一一点问题就在于米哈伊尔为莫斯科贸易公司的棉花生意动用过关系,谢廖沙担心这里会出什么问题。他现在一刻也不想呆着伏尔加格勒了,他要回莫斯科去,去问问米哈伊尔在乌兹别克的事情,搞清楚到底有没有把柄留在那里。
谢廖沙托宾馆的工作人员给雅可夫留下了口信,自己就提前离开了。他来到火车站,买了最近的回莫斯科的火车票。
一路上谢廖沙反复的阅读着报纸上关于乌兹别克棉花案的报道。他不停的在思索着有可能被注意到的漏洞。心里有事情旅途就过的特别的漫长,谢廖沙一路忧心忡忡的回到了莫斯科。他让司机来火车站接自己,刚坐到车上,车载的阿尔泰电话就响了,谢廖沙拿起话筒一听,这通电话居然是丘尔巴诺夫打来的。
“oh!上帝保佑,终于找到你了,我还以为你出事情了呢?”丘尔巴诺夫如释重负地说道。
“我看到报纸了,知道发生了什么!怎么样,你那里一切都还好吧?”谢廖沙故意语焉不详的问道,他不想让司机听出来什么,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话丘尔巴诺夫是明白的。
“很抱歉,乌里扬诺夫书记!我可能要靠边停一下车,我需要吸一支烟提提神!”谢廖沙的司机很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谢廖沙赞赏的点了点头。
谢廖沙的司机很快就停下了车,他站在了路旁点燃了一支香烟。谢廖沙很喜欢聪明人,他独自留在车里,继续跟丘尔巴诺夫通话。
“跟我说说,现在是什么情况了!”谢廖沙迫不及待地问道。
“我们的人现在还没有出事!出事的人都是南部黑海地区的边防军。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高级指挥员被克格勃的人带走了,安德罗波夫这回是来真的!”丘尔巴诺夫小心翼翼的说道。
“你能保证边防部队的人能守口如瓶吗?”谢廖沙不放心的问道,毕竟他的事情在丘尔巴诺夫手下的边防军将领小圈子里是半公开的,有几个人知道谢廖沙是干什么的!当初一起发财的时候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一旦出了事情就不知道谁靠得住谁靠不住了。
“我不确定!我不确定这些人落在克格勃的手上会出什么事情!不过我在克格勃内部还有点关系,谢廖沙当务之急我想让你先有个准备,这些人里面要是有谁出了事情你必须要想办法处理!”丘尔巴诺夫狠着心说道,他其实并不想对身边的亲信下手,但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也只能如此了。
“从现在开始不要再用公共的通讯系统了,我会给你和你手下每人送一部卫星电话,以后我们用他联络!你告诉他们,出了事找我,我可以把他弄到国外去,要是敢供出来不该说的话,我杀他全家!”谢廖沙语气严厉的对丘尔巴诺夫说道。
谢廖沙放下了电话立刻找回了司机,汽车载着谢廖沙来到了彼得罗夫老爹那里,他把哈桑和米哈伊尔都叫了过来,等人到齐了之后。谢廖沙对米哈伊尔说道:“米哈伊尔,你知道上面派人去乌兹别克调查棉花案件的事情了吗?现在你好好回忆一下这半年在乌兹别克,你主要接触过谁,有没有人知道咱们的事情!”
“谢廖沙,我在乌兹别克一直很小心,那段时间招揽的客户都用的是匿名信!没有人知道我们的事情!”米哈伊尔很肯定地说道。
谢廖沙点点头,他相信米哈伊尔的谨慎。这些年来米哈伊尔是所有人之中最让谢廖沙放心的一个,谢廖沙把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交给米哈伊尔去办。
不过这并不能让谢廖沙彻底的安心,乌兹别克是谢廖沙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谢廖沙必须知道安德罗波夫的调查组在乌兹别克的一举一动。
于是他转头望向了哈桑,向他询问道:“哈桑,你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了?”
“我说不好老大,您就吩咐吧,只要我能做到!”哈桑信心不足的说道。
“哈桑我想让你去趟塔什干,替我盯着上面派下来的调查组。他们都干了什么,见过谁,越详细越好!”谢廖沙吩咐道。
“老大,这好办!我什么时候出发?”哈桑问道。
“明早就走,我会给你一个电话,有些事情你调查不了可以打这个电话。记住不要在普通电话里说什么,一定要用卫星电话!”谢廖沙说完,将一个号码和一台卫星电话机交给了哈桑。这个号码是丘尔巴诺夫给他的,是克格勃中亚分局的一名负责人的电话。
哈桑接受了任务之后就先行离开了,房间里只剩下了彼得罗夫,谢廖沙还有米哈伊尔。谢廖沙其余两个人说道:“我跟丘尔巴诺夫保证过,他的人一旦出了事就会来投奔我们,我们有义务把出问题的人送到国外去。但是要是克格勃比我们还快一步,我们就得想办法除他!现在石油的事情还没有爆出来,但是乌兹别克的棉花案是一个大麻烦!我想了一下,我们的账户都在瑞士,苏联政府查不到那里,钱只要进了瑞士的银行就是安全的。但是我们在国内不适合派人去动手,我们得从国外招募一些人,在必要的时刻帮我们解决掉麻烦!”
“那些意大利人怎么样?他们这些年来欠了我们不少的人情,我想他们不会拒绝的,就算是出了事,政府看在对方是意大利人的分上,也不会太过分!”彼得罗夫老爹建议道。
“老爹,我也是这么想的!”谢廖沙说完看向米哈伊尔,米哈伊尔赞同的点了点头。
………………………………
第一百八十四章 风暴
自从安德罗波夫上台之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陆续出台。这其中就有警察上街检查工作纪律的这种招致了一片骂声的举动,安总很快就取消了这种不得人心的政策,转而采用了一些更为灵活的举措。比如规定酒精类饮料只能够在12点以后销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某些酒鬼醉醺醺的去上班这种情况的发生。安德罗波夫深知石油和伏特加对这个国家的重要性。他曾经有过一句名言,光喝汤不喝酒不是傻瓜就是木头。因此安德罗波夫并不打算像前任总书记勃列日涅夫那样大搞禁酒运动,相反的他还降低了一种便宜的伏特加的价格,现在老百姓管这种酒亲切的叫做安德罗波夫卡。
但是这些事情跟安总打击腐败的行为比起来,就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了。不久之前两名高级官员被枪毙的新闻,让那些对腐败行为深恶痛绝的老百姓觉得实在是太解气了,很多人都相信安德罗波夫是一位可以媲美彼得大帝和斯大林的伟大人物。
于是就在民间的这种看法的影响下,派往塔什干的克格勃调查组才刚下飞机,就收到了雪片般的不计其数的检举信,这和一年之前丘尔巴诺夫来这里调查的情况截然不同。因为所有人都相信这次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