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谢齐人家-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的?”谢慧齐顿时就喜了。

这一品诰命可是老祖宗心头刺着的针,婆婆一日不得这个,老祖宗就觉得对不起她的大媳妇似的,一说起这个就长吁短叹,很是不开心。

没想,现在居然要有了!

见她一下就笑逐颜开,齐君昀不由微笑了起来。

是娘的诰命,又不是她的,她乐得要跳起来是怎回事?

“嗯,以后再给你挣一个。”齐君昀摸着她的笑脸淡淡道。

“诶,谢哥哥。”谢慧齐赶紧给他道了个万福。

有他一句话,她这诰命肯定也是跑不了了。

“不过不急,我还小。”谢慧齐笑着已经不想睡了,见他拉着她往外走,她脚步也不带停的,笑得眼睛都弯了起来,“我等会就跟祖奶奶和娘报喜去。”

她是真没想到,今日府里有这等好事。

“呵。”

齐君昀也是因此轻笑了一声。

“哥哥,那我们进宫是去受诰命礼的?”

“倒不是,先进去罢,梨妃那应是有话跟你们说……”齐君昀说到挥退了身前身后的下人,抬起她的下巴摸了摸她的脸,道,“皇上好像有意要传太子回京……”

“这个时候?”谢慧齐都呆了。

“我猜应是他想让皇长孙尊回来……”齐君昀淡淡道,“这事我暂时也不知大概,只能靠猜,想来这次传你们进去,许是有话要梨妃代他跟你们讲罢。”

“讲什么?”谢慧齐想也不想地道,“那是太子的孩子,我们做不了主的!”

“皇上应是知道太子不会轻易把孩子交给他,但如若他想,他会给出他的诚意来……”齐君昀说到这脸也冷了下来,摸着她柔软的脸思忖了好一会儿后才接道,“到时候再看罢,看梨妃跟你们说了什么。”

本来喜气洋洋的谢慧齐因这话心中的喜气顿时少了一半,“那……”

她有些躇踌地道,“那若是不答应,娘的……”

婆婆的诰命就没了?

“这个不会,一码归一码,娘的诰命是我给她挣出来的,皇上不会拿此要挟我们。”齐君昀也是明白了她担心什么,他摇了头,手重重地揉了她那头浓密的黑发,“皇上他……”

齐君昀说到这,斟酌了一下,还是说了真相与她听,他低下头在她耳边道,“皇上的病已是很重了。”

所以,此一时彼一时,太子要不要把皇长孙送进京来,就要看皇帝的意思了——如果他是铁了心要传位于太子,皇帝给出了诚意,他们也该博一博。

但如果只是把皇长孙带到身边拿捏太子的话,他们就更应该好好想一想以后的事了。

“皇上为什么不直接找你说?”谢慧齐想了想道。

这事找她们这些妇道人家说太迂回了,不太像皇帝的性子。

皇帝以往有什么事,都是直接找她家国公爷的麻烦的。

“嗯,这也是哥哥正在想的……”齐君昀说到这,嘴角翘了翘,“可能皇上觉得与我说不通罢。”

若是说不通,这关头,皇帝可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把朝廷的左相废了,让朝廷大乱,内外皆受夹击。

第164章

这年大忻的冬天比以往的要冷,一连两个月下了好几场雪,不少地方都受了冻灾,正月十五过后,天气也不见好转,反倒又下了一场雪,朝廷要镇灾,而去年南方所收的税粮沉了船,户部的那点粮食也是不敢放出来,皇帝火得说是嘴巴都烂了,连粥都喝不下。

谢慧齐听着宫里的报,这当日宫里又传来了旨让婆婆跟她二十日进宫。

她齐家哥哥又是一连几天都未回,舅父那边也是呆在宫里好几天了,她心里琢磨着事,想把国公府荒废了好几年的两个义庄开一段时日。

国公府以前是有义庄的,但那都是老国公爷在世的时候的事了,到她公爹手里,这义庄就没再开了。

说来,她的庄子因储存得当,粮库地窖里还有不少存粮,她去年还让人养了一大群猪放在山林里放养,猪倌都请了三十个,那一群猪也是有上千条,不过因为冬天山上没草可吃,就在入冬后杀了绝大部分,做了好几千斤的腊肉出来。

她算了一下,以每日发放一万个馒头,一天拿腊肉煮点萝卜生姜汤的量算,她那个庄子大概能支撑两个义庄一个多月一点。

等撑过一来个月,三月也就不远了,等到开春,大家这难关也算是过去一半了。

谢慧齐趁祖母与婆婆还有二婶在的时候说了这事。

国公府的主母们听了,老太君倒没说什么,只看向大媳妇。

“这事你与你哥哥说了?”齐容氏开了口。

谢慧齐摇头,“还没呢,不过哥哥跟我说过,我那个小庄子的事我自己作主就好。”

“还小?”齐二婶皱了眉。

“嗯……”齐容氏沉吟了一下,道,“既然你有这个善心,那就这般办罢。”

“大嫂……”齐项氏却不同意了,“凭什么?这镇灾是朝廷的事,我们这样做了,宫里的那位可能还看我们不惯呢,好心没得好报。”

“怎么想那是官家的事,”齐容氏淡淡道,“我们做了我们想做的就是。”

“我看也是这么个理,”这时候齐老太君开了口,面容慈祥,“做做善事总是没错的,老国公爷在世的时候也是这般说的,慧慧能捡起咱们国公府这个事来做,我看行。”

“弟妹,”齐容氏这时候拍了拍弟媳妇的手臂,看着她怀里抱着的宝儿道,“你就当是慧慧这个当娘的在为儿孙积福罢。”

齐项氏低头看着怀里玩累了睡着了的侄孙,轻叹了口气,点头道,“行罢。”

散财就散点罢,就当是为子孙积福了。

见长辈们都同意了,谢慧齐等了两天没等到人回来,但计划书已经做好了,管事,人手,还有应对措施她都做了计划,等齐君昀在这天她们要去宫的前一天回了府,谢慧齐就跟他说了这事,还把她做的小计划书给了他看。

齐君昀看罢,先是什么也没说,把她搂到怀里重重地搓揉了一阵,谢慧齐都被他逗得笑了起来,知道这事他也是答应了。

“就按你说的做。”齐君昀舒了口气。

家里有她当着家,也真是为他分忧解难了。

这种积民心的事,他现在就是想做,也分不出心力来。

也亏她想着了,也舍得。

今年的雪下得太大了,今年的收成还不定会如何,她能拿这么多东西来,他只能说她不愧为她阿父的女儿了。

“你知道你庄子的存粮是我们国公府加起来的一半罢?”他还是问了这一句。

“诶。”谢慧齐笑着点头。

府里的物什都是她清点的,她心里有数。

国公府庄子里的那些都是卖了换了银子,她的只卖了一半,还存了一点,所以存的确实挺多的。

但再多,也不过是给灾民们每天救济一口,还不能全部救济上,也不过顶多撑一个来月。

不过这种事怎么说都是尽了力就好,她也没想着让人感恩戴德,也不需要人报恩,大家把这难关撑一撑,回头能多活几个人就行。

再说,京城安定了,对他们这种小家的日子才能平平顺顺。

谢慧齐是不希望这世道乱的,乱了,家就要不成家了。

所以她做不了什么救世大英雄,但在有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时候,不妨做一点。

谢慧齐跟着婆婆进了宫,国公府座落在京郊的两个义庄也在这日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开了,早傍晚各两次,老人小孩给稀饭和炖萝卜汤,分到东西就进庄吃完再走,而青中年则是一个馒头一碗汤,但不能进庄,只能到外头蹲着。

义庄内烧了火堆,可以让老人小孩坐着取一会暖。

第一天来义庄的人不多,第二天就多了起来,而国公府各处调往义庄的人也陆续到了场,一个义庄十个厨子三十个帮工,再加五十个壮丁维持义庄安全,所以庄子倒是一直祥和,没闹出什么事来。

国公府主子传下来的令是多做少说话,谁蛮横无礼与多嘴不做事的,往上一禀一查清,就发落出府,府里规矩向来甚严,遂仆从们也都是只管开庄布施,从不多嘴,即便是得了感谢,也只是眼皮掀掀,回个半礼,再不多言。

但不管义庄的帮工多冷硬,知道国公府义庄布施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灾民们往这两边涌来,呆在城门守着进城的灾民也就少了一些。

这厢谢慧齐跟着婆婆进了宫,梨妃接见了她们,还亲自扶了老国公夫人起来。

梨妃是个三十多岁的女子,样子挺平常的,谢慧齐见她亲切地招呼她们坐后,也就有点明白为何皇帝升了她掌后宫了。

她见过俞皇后,能清楚从俞皇后的脸上看到她对美貌女子的憎恨,皇后上次抓她的头发着地,那是拿她的脸去撞地的。

一国之后,如果只有这点容人之量,那么她的心小得仅她自己就够逼疯自己的了,人生岂能走得太长?

但梨妃不太同,谢慧齐不敢说见一次面就了解她,但仅从她扶起她婆婆落座后,又嘱她们喝茶,她心里还是高兴的。

她脸上的宽和就算是装的,但能表现出这种让人觉得舒适的平和出来,也是梨妃的本事。

齐容氏也是个别人给脸,她也给脸了,见梨妃殷切地招待她,她还了礼,也多道了一句,“多谢梨妃娘娘。”

梨妃见到国公府的这两位夫人也是打量个不停,她知道老国公夫人是被皇后拿刀子毁了脸的,但没想到,这个连孙儿有了的老夫人居然冷艳无比,脸上还残余着的刀痕并没有让她面容可怖,反倒让人更想往她脸上多瞧几眼,看清楚是什么痕迹伤了她的这张美脸,而她也年轻得根本不像是一个快年近五十的老妇。

而国公府的这位小夫人,果然闻名不如见其人,娇艳鲜活得如清晨沾着露水刚刚盛开的牡丹,微微一笑时,那弯眼狡黠又带着几许小姑娘的娇憨,也难怪现今的这国公爷一订亲就把她放在府里呆着不许出门。

这宫里六千粉黛,像她这样的也难找出一个来。

“唉,我一听说可以见你们啊,就一直盼着,今日总算见到你们,我这心里也是高兴……”梨妃让她们喝过茶,又看了她们一眼接着笑道,“以前都没见过你们,仅听过你们的名,那时候我就想你们长的是什么模样,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齐国公府啊,真是专出蕙质兰心的夫人。”

“您过奖了……”齐容氏淡淡道,又起身带着媳妇给梨妃施了礼。

梨妃见她们客气,也忙又让她们坐下,“不必多礼。”

两人间又说了一会话,梨妃才慢慢说起了太子的事,说皇上甚是想念皇长孙,想把皇长孙带在身边。

又另道,“俞家那边与太子订亲的那位小姐,看样子,也是不行了……”

说罢,见国公府的两个夫人皆半垂着头不语,像是在认真听她说话的样子,她心里琢磨了一下这两个沉得住气的国公府夫人,又道,“皇上说如若俞家的那位姑娘如果过了,加上太后过逝也没多久,太子的事也不急了,等他打了胜仗回来再说,老国公夫人,您看皇上这说法是不是好?”

这是皇帝拿太子的亲事换太子的儿子?

是这个意思吗?

齐容氏想着就朝儿媳看去,见儿媳低头不语,便朝梨妃淡道,“皇上的话,自是好的。”

“能得老国公夫人这句话……”梨妃一喜,微笑了起来,“看来皇上的意思,你也是认同的了?”

“皇上的话,自是好的……”齐容氏慢慢地道,脸色淡然,“岂有我等置疑的份。”

梨妃笑笑点头,“我知道太子素来与外祖家亲近……”

说到这,她诚恳地道,“我的意思不是说太子与外祖家亲近不好,说来这次叫你们进宫,其实也是我想托你们能向太子表达我今日说的这个意思,皇上想与太子和好如初,老国公夫人,如若可行,还请你务必帮这个忙了。”

梨妃姿态放得很氏,齐容氏也不是目中无人的人,听这话起身又给她施了一礼,淡道,“娘娘言重,这事我会回去与家中老人禀告的,到时候什么说法,还是要看家中老人的意思。”

“自然。”梨妃也是笑道。

她留了国公府这对婆媳的午膳,但齐容氏给推了,临走前,梨妃牵了谢慧齐的手,笑道,“我看你笑眼弯弯的,哪想是个不爱多讲话的。”

谢慧齐笑着给她福身,道,“娘娘,您没看错,我就是个多话的,只是今日您跟我娘讲的是正经事,哪有我插嘴的地方?您若是不嫌弃我话多,哪日得空您想见我,您给我传个话就行,我到时候一定赶紧进宫来陪您说会儿话。”

梨妃见她不开口则矣,一开口就一长串,也是失笑不已,拍着她的手笑道,“现下我是知道我没错眼了。”

谢慧齐笑着与她又欠了欠身。

梨妃想了想,在临走前又把手上戴的玉镯给了她,塞进了她的手里,笑道,“不是什么好东西,你戴着玩。”

“娘娘身上的东西哪有不是好的?”谢慧齐摇头,她也是略一思索,就把头上戴的一支青鸟玉钗拔了下来,笑道,“我这才不是什么好东西,也不是什么回礼,就是用来讨好娘娘的,这青鸟镯是京里银楼时刚时兴的首饰,娘娘你看……”

梨妃低头一看,看玉钗上那只刻在钗上就跟活的一样,青羽蓝眼的青鸟,忍不住拿了过来看,“真是鲜活。”

“是呢,我也这么觉得,娘娘若是喜欢,不嫌弃的话还请您收下,若是哪天您着蓝青色的衣裳,许还能拿出来戴戴配配呢,若是能的话,这就是我的福气了。”

梨妃听她用着轻脆的声音笑着说了一句又一句,握着小妇人的手也是笑个不停。

她亲自送了这对婆媳出宫,等她们一走,梨妃看着消失的宫轿,搭上了宫女的手,嘴角含着笑低下头看着地上往里走,“这外面,还真是能养出活泼的姑娘出来。”

她记得她小时候的家乡,也曾有过这样的姑娘家,大姐头一样的孩子,明明没多大,但却能让你高兴,能在你给她一颗糖的时候,隔天就会把她你说过一句喜欢的红头绳给你送过来。

可惜,她这辈子再也回不去了。

也没有人再会牵着她的手,在青石板路狂奔了。

她的家乡她再也回不去了,只能一个人在异乡的囚宠里,一个人孤老终生。

第165章

她们一回去,一家子的女人就又聚在一块说起了这事,齐项氏一听那和好如初的鬼话,当下就翻了个白眼,“和好哪门子的初?”

他们有好过?

堂堂一国的太子,可怜到需要外戚扶助,这皇帝什么时候对太子好过?

齐项氏尽管与太子感情淡淡,但这时候听了皇帝的意思也忍不住想为这个外甥朝皇帝“呸”一声。

“弟妹。”齐容氏淡淡叫了齐项氏一声,又往她怀里看了一眼。

紧紧抱着侄孙不放手的齐项氏这才轻咳了一声,心道在孩子面前说话还是应该轻柔一些,莫让孩子学了她的那些劣习去。

齐项氏也是知道自己的有些作派是不太拿得出手的。

身边要带着孩子,她自是要注意些。

谢慧齐见二婶又被婆婆管得服服贴贴,眼睛里闪过一道笑意。

婆婆看着冷冰冰的不爱说话,但府里的老祖母和二婶,可就她能管得住了。

“娘……”齐容氏又朝沉默不语的齐老太君看去。

老太君叹了一口气,“官家做事,本来更要比寻堂人家留三分余地的,可皇上跟太子闹得这么僵,我活这么久,见过三代君主,也就皇上这般做了,太帝,先帝,哪一个是这样的作为?当初……”

说到这她又沉默了下来。

当初先帝也不是喜欢太子的,可再不好,表面上的仁慈也是有的,而一把他立为太子,什么事不为他做?什么路不为他铺?就算先帝不是个好父皇,但他也是个好皇帝。

可现在的皇帝,太子还小的时候就不亲近他,太子在那他撞得头破血流回来,有次见到她还朝他问,为何他父皇不喜欢他,是不是他不好,当时问得她的心都碎了。

女儿,外孙,一个皇后一个太子,可在宫里那过的是什么日子啊。

和好如初,可也有初才行啊。

齐老太君想着就心酸,泪包儿老太太眼睛里泛起了眼泪,“我替他委屈啊,可是也只能委屈,这事等君昀回来,跟他商量商量罢,总归是要往南边送这趟信的。”

皇帝都发了信,他们如何能不理?

齐君昀回来一听了梨妃在宫中所说的话,当下也没说什么,只点头道他知道了,回头会写信知会太子的。

谢慧齐随他回了院子,悄悄跟他问了这事,齐君昀见她问起,把人搂到怀里抱里,轻叹了口气,“总是有得有失的。”

太子想在南方好好打仗,那就得把孩子送回京城。

要不惹怒了皇帝,皇帝现在给的脸面就不再是脸面了,而是到时更让他发怒的理由。

谢慧齐当下就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挨着他的胸沉默了好久,轻声道,“太子太可怜了。”

生个儿子,也是偷偷摸摸才生下来的,现在皇帝想要他的孩子了,他又得送去,他心里得多苦啊。

太身不由己了。

“嗯。”齐君昀摸着她柔顺的黑发,淡淡地应了一声。

是可怜。

可再可怜,不也得活下去,而且有了孩子,就更要活得好一点。

要不,怎么跟孩子交代?

太子就是不想为,也得为。

他这小半生,都是被人这么逼过来的。

但愿他能活到没有再能这般逼迫他的一天。

对于这个表弟,齐君昀愿意把他仅存的几分善意都给他,就当是为国公府赎罪了。

**

俞家跟太子订亲的那个姑娘果然没出正月就死在了家里,谢慧齐从她家国公爷的嘴里得知这事怕是皇上干的之后就噤了声,不敢再细问下去。

这朝廷政事的诡谲,真不是她这种人能去插什么手的,处在他们这种位置的人,无知不像后世那样是别人随口笑笑就能过去的笑话,而是这世的她来日走上死路的原因。

一出正月,天气还是没好转,义庄那里来的老人小孩就更多了,二月的中旬,义庄的管事就过来报,庄子再这样接济下去,不到二十日就要断粮了。

谢慧齐林庄的存储已经都被两个庄子分完了,她存的粮食再多,可也抵不住那么多口人张着嘴天天吃,哪怕吃得不多,可涌来的灾民已经近一万人了。

人太多了。

所幸老太君发了话,让国公府的各处庄子都挪出大半的存粮出来,再给支撑一个月,等到天气好转了,春耕开始了,再打发这些人家回去。

齐老太君的话也让下人带了回去,来义庄的人也知道国公府都把底掏出来了,再接济一个月就让大伙各回各家去种地,来义庄的人听了心里也有了数,也知道最近来的人太多了,义庄为免老人孩子冻死,都已经接了老人孩子进庄休息了,数千人,柴火米粮,哪样是不要银钱的?养这么久,也是国公府有良心了。

老人孩子来得多,到三月初,天气稍稍一好转,青壮年就回去了,没再占着粮,灾民中也有人派出头头来跟义庄的商量,他们这些人早点离去,省下的那些口粮能不能留给留下的娘老子和儿女吃。

现在还是初春,春寒未褪,家里实在没得一口吃的不算,连被褥都不厚实,他们怕老人小孩回去了还会病,而义庄隔三差五的还煮点药汤发着喝,老人小孩留在这多点日子比回去强。

义庄的禀了府里,府里也应了下来。

谢慧齐听到那些灾民还商量着这事后,也是有那么一点小吃惊。

没想就是在这种关头,就是小老百姓,也还是选择了敬老爱弱……

齐老太君听了也是因此高兴不已,跟家里的孩子们道,“我大忻朝的风气还是可行的,老百姓们啊,历来都是最良善的,都是想好好过日子的人,有几个是想造反的?只有那江南的那些土霸王,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闹得百姓流离失所,怆惶无助,这些人啊做了这么多孽,下辈子不定要怎么还呢。”

三月开春,天气是真正的好转了起来,而太子的儿子温尊,也从江南被送到了京城,同时回来的还有他的母亲若桑。

因他们要直接进宫,谢慧齐出了城门迎了他们,只为了跟若桑说几句话。

谢慧齐在城门的三里地外等到了母子俩一行人。

若桑是定始十七年初春离开的京城,而现今已经是定始十九年初春了……

谢慧齐在上了若桑的马车后,在刚见到若桑的脸时,发现两年的时间让以前那个冷艳决绝的女孩变得更冰冷了,比她大不了一岁的姑娘家现在满脸的寒冰,就像是被冻住了似的没有表情。

这一刻,她看着若桑都觉得她有点像她第一次见到的婆婆。

“我怀里抱着孩子……”若桑在乍见到许久不见的故人,脸上突然扬起了笑,她这一笑,就如冰河上盛开了花朵,不再让谢慧齐感觉冰冷,“就不跟您见礼了,国公夫人。”

谢慧齐也是笑了起来,不等她说话,就坐到了她面前,抱住了眼睛里突然掉出了两行泪的姑娘的头,低头看着她怀里沉睡的孩子。

是有两年时间没见面了,但时间还不至于长得她忘了她们之前的情谊。

“嘟嘟离开他的父亲很伤心,”若桑也是看着孩子,淡淡道,“一路哭啊哭,我哄了一路,现下要进宫,我也是没办法了,给他喂了余表姐夫给的药,等会见圣上时他也能安静一会。”

“哭得狠?”

“嗯,哭得狠……”若桑说到这笑了笑,眼睛垂着,笑着流着泪道,“他跟黏他的父亲,太子也是只要有空,抱着他就不离手,他会说的第一个字就是‘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