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赐良配-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不重嘛,你看这些花啊钗啊,我真怕被我晃下来。不过,早上见到皇后娘娘和贤妃,她们那头上插的,比我重多了。”

提到皇后娘娘和贤妃,楚昭恒的笑容淡了些,“她们喜欢这些首饰打扮。”

“姑娘家谁不喜欢啊。”颜宁没好气地回了一句,看到御案上放着的虎符,“皇帝哥哥,那是不是我父亲交给您的啊?”

楚昭恒看了那虎符一眼,“舅舅怎么想到把虎符呈交上来?”

“那当然是我的主意啦,不过我大哥和二哥都同意了。”

“宁儿,你不信我?”楚昭恒脱口而出地问道,忘了称朕。

颜宁敛了笑,摇了摇头,“不是,而是这虎符,是给颜家招祸的东西。没有虎符,我父亲大哥他们还是会镇守玉阳关,还是一样打仗,有了这块虎符,就像先皇,就会对颜家就顾忌之心。您相信颜家,但是您的儿孙呢?”

楚昭恒没想到,颜宁居然想得这么远,将话说得如此透彻直白。

“其实不仅是这虎符,连军权,我都想过了呢。”颜宁说着,从袖袋里掏出了两张纸,“您看,这是我写的。”

楚昭恒接过了这两页纸,一目十行地看完后,有些讶异地看着颜宁。

颜宁这两页纸上,是对大楚军队的建议。

她建议各地地方将领的兵权收回,能调动军队的将军不能直接带兵,而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将都只凭皇帝手令和虎符行事。

颜宁这些办法,其实是前世楚昭业坐稳皇位后采用的办法。楚昭业将颜家的虎符拿回,又担心各地将领拥兵自重,用了这法子后,将军权抓到了手中。

颜宁重生后,将楚昭业那时的诏令一条条想了一遍,才搞明白他的心思。既然楚昭业觉得这法子好,那应该对楚昭恒坐稳帝位也有帮助的。

别的治国大事上,她不能帮到太子哥哥什么,就想将这些法子一股脑丢给楚昭恒,能帮到多少算多少吧。

楚昭恒放下手中的纸,若按此办法,倒是免了将军带兵造反的兵祸,军权收回,对于皇帝来说是好事。

只是,颜宁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楚昭恒看了她一眼,这几年,让颜宁觉得颜家的兵权是祸根吗?让她觉得颜家是朝不保夕吗?

“宁儿,你不用怕的,只要我在位一日,颜家就会平安。等到下一代,也不用担心。”楚昭恒忍不住保证道。

招福和招寿听到这话,都低下头当自己没听到,帝王金口玉言,有了今日的保证,颜家只要不造反,在天顺一朝,等于是拿着免死金牌了。

颜宁一笑,“皇帝哥哥,您只要收下这虎符,颜家就会平安的。说句大不敬的话,等将来您选储君的时候,颜家这虎符,就会是皇子殿下们觊觎的对象啊。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是这个意思了。”

这话,还真是大胆,不过却也实在。楚昭恒想起元帝登基前与颜明德的交好,又想起后来楚昭业对颜宁,只能一叹。

405章 李敬升官

“恩,朕收回这兵符。你这建议嘛,有好有不好,朕得再想想,不过你能想到这些,也是难为你了。”这一句话,说得就是揶揄意味浓厚了。

这是嘲笑自己平时不动脑嘛?颜宁回过味来,跳了起来,“我聪明着呢,回头你看看战报,我出了好多好主意啊。”

“是是是,你那脑子,都用在打仗上了。”楚昭恒笑着安抚了一句。

两人正说笑着,明福进来禀告,安国公和颜明德来了。

“英明神武的圣上,您可以断案了。”颜宁站了起来,对楚昭恒眨了眨眼,“虽然那边是您的国舅,您可不要太偏心啊,好歹我还给您送礼了。”

“礼下于人比有所求,古人诚不我欺啊。”

“那您也得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啊。”颜宁很麻利地接了一句。

钱财?楚昭恒看了手里拿着的络子一眼,看到安国公等人走进来,硬生生忍下了笑意,举起络子对颜宁晃了晃,收入袖袋中。

颜宁知道,他那意思是这一根络子,实在算不上钱财。

哼,看不上,就还给我啊!颜宁心里腹诽,看到父亲大步走入殿中,到底没敢去楚昭恒手里抢回来。

楚昭恒看她那眼神往自己的袖袋瞄过来,就知道她打什么主意了,忍不住微微一笑。

安国公在颜明德身后走入殿中,他略抬眼,看到了这抹一闪而逝的笑容,想起昨夜夫人告诉自己,楚昭恒对颜家的颜宁有情,慌乱地垂下眼。

楚昭恒登基后,平时看着还是温文,时常挂着一抹笑意,但是,见到这一抹笑后,他才知道,这位年轻的君王,平时的笑意,只是一副面具而已。

他心中暗怪女儿不争气,到如今还不能拢住帝王的心,也怪夫人说得太晚。

若是早告诉自己,圣上对颜宁有私情,他若早知道楚昭恒对颜宁的心思,哪会迫不及待地与颜家对上呢。

颜明德和安国公两人下跪行礼后,颜宁走到了颜明德身后站立着。

楚昭恒坐回了御案后,那块虎符已经让招福收下去了。

“舅舅,昨日皇后到太后跟前,说颜烈藐视朝廷命官、殴打李敬之事,这事是否确有其事?”

颜明德点头,“确有其事,只是,殴打却是另有隐情。”他说了一句,眼神就往颜宁看去,希望女儿快点将话接过去。

“圣上,臣女二哥因为受伤不能进宫,这事是因为臣女引起的,所以臣女斗胆,想要帮二哥分辨几句。”颜宁没让父亲失望,立即接话道,随后又将颜烈打人的理由说了一遍。

“圣上,臣女还斗胆求情,臣女二哥因在玉阳关时违反军纪,父亲说要军法从事。臣女二哥伤势未愈,求圣上给说个情啊。”

这是要趁机了结两件事?

安国公捏了捏袖袋中的奏折,他原本是打算认下李敬被打的亏,然后告颜明德治军不严,对于颜烈违反军纪私出玉阳关一事不做处置,现在,颜宁却提到了这茬。

他上前一步,“圣上,李敬与颜烈口角,不论如何李敬官阶低于颜烈,臣也无话可说。但是颜烈私出玉阳关违反军纪之事,臣觉得应该严惩。”他说着,将奏折递了上去。

楚昭恒接过了奏折,看了一眼,放在案上,“李敬初次上战场,难免心生胆怯,难怪不敢出关迎敌。”

这是公开拉偏架了?

安国公不敢反驳,心中有些不满。

“京中公然滋事,颜烈罚奉一年,禁足京中以观后效。李敬如今是京郊南营副将,升为正三品,赴任英州守军主将。”楚昭恒各打五十大板,做了决定,“颜烈私自出关之事,念在他年少冲动,又受到教训,舅舅,不如就等他伤好后,打三十军棍,以儆效尤吧。”

安国公听说李敬还能升一级,心中安慰了些。

颜明德对于颜烈没被追究已经谢天谢地了,“臣遵旨,谢圣上不罪之恩。”

安国公听说李敬能升一级,一喜,随即听到说是任英州守军主将,却是一忧,英州那地方,自从金矿开采后,守军主将手中没多少权了,李敬到那边去,何时才能升迁回京啊?

“安国公,你可是对朕的处置不满?”楚昭恒看安国公还站在一边,淡淡地问了一句。

“臣不敢,犬子初上战场,可能觉得守城兵力不足,才请求守城,与玉阳关同在。臣听颜姑娘说了后才知道原委,大将军,犬子无知,若有不当之言,您可千万不要客气,及时指正才是啊。”

安国公帮李敬辩白了一句,还隐隐责怪颜明德是故意让李敬出丑的。

“想来以后李大公子驻守英州,是用不到我指正的,有安国公教导,万事自然妥帖的。”颜明德忍不住回了一句。

颜宁难得听父亲说话尖刻,倒是新鲜。

安国公也是一愣,不过他官场混迹,脸不改色地谢恩了。

颜宁想了想,英州这地方,李敬过去,还真是没太多前途了,若是自己建议的法子实行,颜宁恶劣地想,估计安国公以后得哭死。

楚昭恒三言两语将这事处置了,又打发颜明德和安国公下去,颜宁也告辞回到慈宁宫。

秦氏看她满脸笑容,知道事情应该圆满解决了,更是高兴。

颜明心听秦氏说颜家要加虎符交还皇家,初时有些意外,秦氏解释之后,她倒也觉得这是好事。她自然希望自己的娘家长盛不衰,颜家有今日,是历代儿孙苦战而得的荣耀,有没有虎符,好像真没什么差别。

看到颜宁回来,她又问了几句,听说颜烈要受罚,李敬竟然还升职时,有些不满,“圣上这是怎么处置的?贪生怕死的人反而还升官了?”

颜明心年轻时也是在玉阳关待过的,自然知道军令如山,对于颜烈违反军纪受罚之事,她还觉应该,可是李敬这种人,怎么能升官呢?

“姑母,好歹也是皇后娘娘的大哥,圣上这是给皇后娘娘脸面吧。再说,安国公在当年东宫危急时冒死救驾,若是处罚了李大公子,岂不是显得皇家无情?”颜宁实话实说地劝了几句。

颜明心听她提到皇后,叹了口气,不再多说了。

406章 身前身后名

秦氏看颜宁那高兴的样子,觉得这事应该没这么简单,回到家后,仔细询问。

待知道李敬居然是被丢出京城,从此以后升官无望时,她有些愕然,“那你怎么不告诉你姑母实话?”

“母亲,姑母要是知道了,皇后娘娘要是到她那去求情,不是又多事端嘛。”

“算了,我也管不了你了。”秦氏嗔怪地说了一句,想到虎符之事已了,叫过王嬷嬷,商量着接下来几日的菜单,打算多准备些颜明德爱吃的酒菜。

她知道自家夫君虽然想通了,将虎符交还皇家了。可他那心里的槛儿,未必就真能这么快就过了,所以打算这几日在家中哄着他些,也好让他心中好过些。

颜宁不知道母亲的心思,她最不耐烦听秦氏说这些酒菜宴席的琐事,一听秦氏在那说酒菜什么的,说了一声“我去陪二哥说话,好让他放心”,就跑出正院,到颜烈的院中去,打算跟他说说今日的事情了。

秦氏看颜宁蹦蹦跳跳着出门,想到今年她可要出嫁了,不由担忧起来。这女儿能打仗,武艺好,可嫁人之后相夫教子,不是靠这些过日子啊。她盘算着真地得教教规矩,还有教她如何掌家理事了。不然等她嫁入镇南王府,可怎么办?

镇南王府不是寻常小门小户,王府中虽说人口简单,可镇南王和韩王妃都在,尤其是韩王妃,以后可就是颜宁的婆婆了。自家女儿,能担当世子妃吗?

不说秦氏的打算和担忧,颜明德前脚离开皇宫后,后脚又被叫回勤政阁去了。

原来是叶辅国等人,拿了韩望之等人的口供,呈交给楚昭恒。颜明德从玉阳关回来时,又拿下了刘岑和曾城,秘密押送回京。

韩望之、济安伯刘唤等人的证词,都证明了兵变一事是楚昭业安排的,可楚昭业,却已经为国战死在玉阳关外了,他的遗体,还在玉阳关,等着楚昭恒示意如何处置。

“叶相觉得如何处置为好?”楚昭恒看着叶辅国问道。

“圣上,如今天下人只知道三皇子为国战死在玉阳关,谋反之事反而没什么人知道。”叶辅国也不说自己觉得应该如何,只说了这个现实。

在列的朝臣们,都明白这意思了。

“圣上,臣觉得应该将三皇子谋反罪证公诸于世。”黄岐第一个跳起来,他们这些回京的将军,知道京城之事后,前后一联想,也都猜到玉阳关之事,是楚昭业弄的鬼了。

颜明德想起玉阳关外战死的那些人,也赞同黄岐的意见。

“说三皇子谋反,天下人会信吗?”叶辅国反问道。

“刘唤、韩望之一班罪人都还活着,口供在录,为何不信?”黄岐梗着脖子说,“难道天下人都是傻子吗?”

叶辅国苦笑,天下人大部分还真都是傻子,“黄将军,哪您说三皇子是怎么死的?”

“当然是……”黄岐张口,无话了,怎么死的?死在玉阳关外,的确是战死的,“他要是为国战死,那徐将军呢?”

徐阳徐将军,此次玉阳关一役,也死在了乱军之中,甚至,连尸首都不全。还是战事结束后,将士们清理战场时,找到了他身着盔甲的尸身,可千军万马中,他的尸首早就被踩踏坏了。

“徐将军为国捐躯,忠义之士。”叶辅国沉声说道。

“圣上,三皇子之死,在不知情的百姓中,的确赢得了赞誉。”杨宏文身为御史中丞,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实情,“百姓们觉得三皇子身为皇家子弟,能如此大义为国,都深表钦佩。”

黄岐目瞪口呆,明明一个不忠不孝之人,这还成了英雄?

将军们不懂太多的弯弯绕绕,听叶辅国等人说明之后,都傻眼了。

楚昭恒知道,叶辅国说的的确是实情。

不能明说的,还有一条,现在京外或许还有楚昭业收买之人,这些人人心难测。若楚昭业被定为叛臣,那和楚昭业交好之人,就会人人自危,若逼急了再来个造反呢?

大楚刚打完两场大仗,自己又是新帝,自然希望朝廷政局安稳为好。

“圣上,为大局计,对三皇子战死一事,还是应该给予褒奖。”叶辅国最后躬身说道。

有了刚才的争论,郑思齐等老成谋国的朝臣们也都一一附议。

武将这边不服,黄岐想要反驳却又说不出什么,这不是道理,是政事。

颜明德明白黄岐的意思,也知道楚昭恒如今的难做,他躬身说道,“圣上,既然三皇子为国战死需要褒奖,不如徐将军等也一起褒奖。”

“颜大将军这话对,徐将军死得惨,不能忘了他。他那遗体,也还在玉阳关摆着呢。”黄岐、夏仲天和邓宇都赞同。

“朕听说玉阳关有座英烈庙,埋骨关外的战士们英灵,都供奉在内。不如这样吧,此次阵亡的将士,都供奉到那庙里。三皇子楚昭业和徐阳将军遗体运送回京安葬。”楚昭恒最后决定道。

如此一来,世人也不会单独称颂三皇子了,玉阳关所有浴血奋战的将士们,都能被人铭记。

文臣和武将们都觉得这样好。

楚昭恒让人往玉阳关传旨,顺便让颜煦返京受封,玉阳关事务暂由颜煦指定一位副将来处置。

既然楚昭业是为国捐躯的皇子,那么,京城谋反一事的罪名,就只能是济安伯刘唤等人担着了。

一夜之间,刘家九族入狱。三皇子侧妃刘琴作为刘家女,被楚昭恒下旨赐死。韩望之和郝明生等人也一同问罪。

天顺帝楚昭恒仁慈,赏了刘唤等主犯全尸,赐他们在狱中上路了。其余人等则在午门斩首。从犯或流放充军等,而当日跟随的士兵们,大部分都被赦免死罪戍边。

一时之间,谋反之事在街头巷尾被人议论,大家都说新帝是仁德之君,造反这种大事,才杀这么点人。

很快,又有一件喜事传来,南边战事大胜,南诏终于投降了。

镇南王亲自带着南诏使团进京。

407章 灵前烧书

三月初七,颜煦护送了徐阳将军和三皇子楚昭业的灵柩回京。

回京当日,楚昭恒派百官郊迎。

明福当众宣读了楚昭恒的诏书,感念将士们为国捐躯,一一封赏,三皇子楚昭业追封为忠王,徐阳将军封为宣平侯。

徐阳将军的妻儿,在郊外哭迎灵柩,在府中布置了灵堂安放。

楚昭恒换了素服,亲自到灵前祭奠。徐阳将军祖籍在南边,他大儿子本就跟在军中,此次也有了封赏,二儿子陪着徐夫人扶灵返乡。

三皇子府中,楚昭业的灵柩,则由其庶子迎回了三皇子府。楚昭业只有一个庶子,由钱侧妃带着守灵哭灵。

钱侧妃是钱云长之女,钱云长受伤后后来伤重不治而亡,倒是救了全家人一命。

楚昭恒亲祭了徐阳后,又来到三皇子府。远远看去,明明还是一样的宅院,往日辉煌的皇子府,此时倒是显得寥落了。

往日车水马龙,现在,却是来祭奠的人都没有。

楚昭恒的圣驾停在三皇子府门外,府里听说圣上驾到,钱侧妃连忙将庶子推上去迎驾。

楚昭业的庶子,如今也不过三岁左右,正是懵懂时候,看到楚昭恒进门,被钱侧妃一推,他哭着上前磕头,哽咽着说,“皇伯父,我没父王了。”

这话,也不知是谁教的。

楚昭恒扶起孩子,慢慢走到摆着楚昭业的灵堂。

灵堂里,白帷素幔,香烟袅袅。供桌正中的牌位上,写着“大楚忠亲王楚昭业灵位”。

楚昭业若是活着,知道自己被封为“忠”王,不知会不会感到羞愧。

不过以他之心性,无论心中在想什么,面上必定是不会露出的。

三皇子府的几个侧妃都在,楚昭恒打量了一圈,指了指身后跟着的几个嬷嬷,“这是为孩子准备的教养嬷嬷,以后忠王府就靠他顶门立户了,万不可轻忽。”

钱侧妃连忙带头应是,又让孩子磕头谢恩。

楚昭恒看了她一眼,知道这钱氏是识时务又圆滑的。

稚子无辜,就算楚昭恒心里,恨不得将楚昭业碎尸万段,可他到底不是迁怒的人。所以,他扶起孩子后,好生安慰了几句。

随着圣驾到来,陆陆续续,百官们也跟着来祭奠了。

楚昭恒打量了来的官员们一眼,转头对钱侧妃说道,“三弟死前留下话,说府里还有些东西想要带走。”他又转头吩咐道,“明福,你带人去找找三皇子说的那些东西,把那些都拿灵前来吧。”

楚昭业的东西,除了他自己,也就李贵知道地多。李贵这次,也死在玉阳关了。

钱侧妃只好叫了一个小太监,原来是李贵的徒弟,让他带着到外书房去找。

楚昭业是战死在两军阵中,怎么可能还留下什么话?不过做皇帝的好处,就是明知道他是睁眼谁瞎话,也没人敢质疑半分。

明福带了几个内侍进到三皇子府,很快就抬了一个箱子出来,那箱子大概两尺见方,也不重。

在灵堂的大臣们有些好奇,不知道这里面藏着什么。

“这些是三弟吩咐的东西吗?”楚昭恒问道。

“是的,奴才找了,就在忠亲王说的地方找到的这些。”

楚昭恒信步上前,打开了箱子,只见箱子里,满满当当的全是书信,顶上几封,露出的信封上写着“殿下亲启”字样。

这竟然是别人与楚昭业往来的书信!

有些大臣们,脸色就有些不好了,甚至有几人还露出了惊慌之色。

楚昭恒只看了一眼,“全在这里了吧?”

“回禀圣上,奴才找到的,都在这里了。”

“好,那就烧给三弟吧。”

明福抱着这箱子来到灵前火盆前,将那些书信一股脑地倒入火盆中,只见一阵火苗蹿起尺把高,不过片刻功夫,那些书信都化为灰烬了。

“这些书信都是三弟留下的,如今他去了,又放心不下,那这些书信自然是不用留了。钱氏,以后三皇子府由你主事,你要好好抚育小世子,管好府中上下。”

“妾身遵旨,万岁万岁万万岁!”钱侧妃听说以后由自己主事,有些高兴了,连忙磕头谢恩。

楚昭恒又抚慰几句后,才登上马车离去。

其他官员们,恭送圣驾离开后,很快也都告辞了。不少人来时神情紧张,走时却是忍不住带上了微笑。

楚谟也到徐阳府上和三皇子府上祭奠了,他亲眼看着楚昭恒烧了书信,对这位年轻帝王的认识,又多了一分。

离开三皇子府后,他骑马晃悠晃悠,又来到了颜府。

颜烈在家中,听说楚昭业竟然还被追封了,连肺都要气炸了,“玉阳关那么多人,都是他害死的,他竟然还能封王,这是老天爷没长眼吗?”

颜宁心中也有些发堵,可是,就算楚昭业千般算计,到底在沙场上也救了自己一命。她也说不清自己心中是怒还是悲,还有些佩服。

楚昭业用自己的死,保住了死后的声名,还为儿子谋到了出路。他当初跟着自己出关时是不是已经想到了这些?

那时自己以为是自己逼他赴死的,现在却不知道,到底是自己算计了他,还是他算计了自己。

楚谟坐在一边,看颜烈跳脚骂人,颜宁沉默不语,他略一沉思,就知道颜宁是想起楚昭业救命之事了。

“宁儿,楚昭业救你可不只是为了救你,你明白了吧?”他连忙颜宁强调道,“论心机和手段,我还真佩服这位三皇子殿下。他对别人够狠辣,对自己也够狠辣的。要不是死士还算忠心,他可就连尸骨都没了。”

“幸好我当日来的及时,宁儿,你不知道,一想到当日的情形,我就后怕。还好你等到我到了。”楚谟最后庆幸地说道。

笑话,怎么能让颜宁记着楚昭业的恩情?记着自己的救命之恩就够了。

颜宁一笑,幸好,楚昭业死了,自此之后,再无干系了。

“恩,你说得对,楚谟,谢谢你救了我们。”她绽开一脸笑容,对楚谟朗声说道。

408章 为君谋划

颜宁一郑重其事地道谢,楚谟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咳,咳咳,其实也不用这么郑重,救助玉阳关,自是应当……”

“要不是我受伤了,宁儿压根就不用去打仗。”颜烈在边上,没好气地插了一句,让妹妹去打仗,自己还被送出玉阳关了,真是奇耻大辱啊。

“你还有脸说,要不是你,宁儿也不用冒险去北燕营里救你。”颜煦说着走进来,拍了颜烈一下。

颜烈和颜宁看到大哥来了,连忙让着坐下。颜明德骂颜烈,颜烈有时还会反驳一下,颜煦这个大哥开口,他却是不敢多话了。

颜煦是听说楚谟在这,颜宁居然也在,觉得不像话,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