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赐良配-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岑没到兖州前,几乎每天都有信鸽往返,最后一封信说自己受命看林家人,自那以后,再没音信。

有人带回了兖州的传言,现在,兖州那一带百姓都在传,钦差锁拿颜家父子进京,与林天虎对峙。还有百姓状告林天虎在兖州的种种罪行。

若是追究林天虎在兖州的种种,那林家,他是否还能保下?

李贵走进书房,楚昭业手里拿着公文,头也不抬地问道,“刘岑还没有信来吗?”

“殿下,没有。我们要不要送信过去?”

楚昭业放下手里的公文,摇头道,“不用送了,送过去也到不了刘岑手上。他送出来的信,肯定是被劫了。”

李贵也知道,肯定那些信都落入颜家人手里了。只是,到底是刘琴的娘家哥哥,他也只好装不知道,“殿下,那可如何是好?”

楚昭业看了他一眼,没有拆穿他,只是下令,“你去一趟林府,请舅舅以担心孙辈为由,以外祖母的名义派人去路上迎一迎。另外,派人日夜兼程赶到兖州去,打听清楚林天虎的罪名到底是什么。”

楚昭业说完,继续埋头看着手头的公文。这些公文,是去年楠江大水后赈灾情况,如今春耕已过了,当地官府将此次赈灾花费、以及招募了多少兵勇之事,一一陈报。

从皇觉寺回京后,元帝未再提刘琴闯宫之事,只是命他他继续管着户部。

楚昭业上次在皇觉寺抄经之后,特意带回了主持方丈加持过的佛珠。

元帝最近的身体,越发差了,可能由于病弱的影响,他往日不屑的神鬼佛道,如今也信了不少,听说还用起了金丹。

在金丹一事上,楚昭业难得和太子楚昭恒想得一致,都跪劝元帝不要服用。无奈元帝压根不听。

楚昭业不知楚昭恒是何想法,对他来说,他需要元帝这个父皇活着,那他才能从容布置。若是父皇倒了,太子监国的话,他要怎么应对呢?

楚昭业看着李贵退出去,放下公文,忍不住搓了搓额头,只觉有些疲惫。他拿起另一份公文,是兖州战报的抄录,里面写了颜家父子的英勇,还提到了颜宁带领五千人守住安城的功劳。

颜宁,好久未再想起这名字。如今看着,眼前好像闪过了那一张略带英气的脸。

可惜,她终究与自己渐行渐远,若是她能助自己,那是不是这条夺嫡之路,会平坦点?至少,会不这么孤寂吧。

刘琴闯宫一事,因着皇孙没了,济安伯跪在金銮殿上哭诉求情。汪福顺又是疯得说不了话,颜家的颜烈又上战场去了,这事也就稀里糊涂结了。

元帝不再提起,大家也都当自己忘了。林妃也因为为圣上日夜祈福晕倒,而被解了禁足。

看着自己的处境好了,但是,林家,是一大变数。林文裕兵部尚书的位置,很重要。

楚昭业对刘琴,倒是比原来更好了,当然,这好,是外人看来的。

李贵这样熟悉楚昭业的人,知道刘琴这个侧妃,是出不了头了。若是楚昭业将来即位,刘琴能不能活着封妃都是个问题。

只是,如今这种时候,他还是不敢对刘侧妃不敬的。

济安伯府只要还有用,三殿下对刘侧妃就只会更好。

说曹操,曹操到。

李贵退出去,在院子里遇上了刘琴派来的丫鬟。

那丫鬟手里提着一个食盒,看到李贵,行礼道,“李总管,我们侧妃担心殿下忙于公务,特地准备了点心,烦您给通报一下吧。”

李贵进门还未说话,楚昭业已经听到外面的声音了,直接道,“拿进来,让她回去。”

李贵又退出去,从丫鬟手里接过了食盒,“殿下让我拿进去,特意吩咐了,让你回去告诉刘侧妃,实在辛苦她了,让刘侧妃闲时也要注意身子。”

那丫鬟听了这话,连忙递过一个荷包,塞到李贵手里。

李贵掂了掂荷包,又压低声音,说道,“殿下这几日就是忙,闲时肯定会去看望刘侧妃的。刘侧妃的哥哥,在为殿下办差,殿下记挂着呢。”

那丫鬟听了这话,高兴地回去了。

李贵低头看了看荷包,刘琴的出手倒是越来越大方了,管家侧妃,到底不一样啊。

他轻蔑一笑,将荷包塞进袖袋里,到林府办差去了。

李贵前脚离开三皇子府,楚谟带着清河和洛河,来到三皇子府拜访了。

三皇子府当班的门房一看,又是这位楚世子,“快,你快去禀告,楚世子又来了。”他支使了一句,自己已经上前磕头行礼,“奴才见过楚世子。”

“免礼免礼,每天都见,不用每天都磕头的。”楚谟笑着说道,“你们三殿下在府里吗?今儿找他一起去逛逛。”

门房的人只点头哈腰,不敢乱说话,就等着上面传信下来。

楚谟也不急,手里拿着折扇,站在打量三皇子府门前的石狮子,看得那个专注啊,好像那石狮子忽然头上长花了一样。

门房的人传报楚世子又来了。

楚昭业听到楚谟又来了,看看案头的食盒,往边上推了推,站了起来,“有请。”

他理了理衣裳,大步走出去,在影壁前迎到了楚谟,“致远今日又有空来看我啊?”

“见过三殿下。实在没地方去,想来想去,还是殿下这里最好,又清净又舒服,忍不住又跑来了。”楚谟也是一脸热络的笑意,羡慕地看了看周围的花草,“三殿下这里的布置,简洁文雅,不落俗套。”

楚昭业也看了看四周,展颜一笑,“没想到这布置,居然能入致远的眼。”

清河和洛河在楚谟身后,低着头不敢看,这什么布置啊,一块石头,外加几丛竹子,连个花都没有,能不简洁吗?

“致远别见笑,这府邸当初摆设更少。后来刘氏进门后,才添了些布置。你若羡慕,不如早日娶个世子妃,保证你就不会天天跑我这赏景了。”未完待续。

269章 碍眼

楚谟听到楚昭业说世子妃三字,目光瞬了瞬,“三殿下怎么又提这茬?佳人难得,我还是再等等吧。您要是定了三皇子妃,可要先告诉我一声啊。”

“我可不像你,好歹有侧妃了。致远,佳人芳华不可辜负,你若看中了谁,不如告诉我,我帮你跟父皇说说?”楚昭业温文的说道,“虽说镇南王远在南州,但是以皇叔对你的信任,相信致远看中的,皇叔必定满意。”

皇室中男子成长不易,加上几代的大楚皇帝,儿子都不算多,至少没人生了二三十个。所以,镇南王楚洪,血缘还算近的。按皇室的排行,楚昭业需要叫一声皇叔。

楚谟却是转了话题,说起醉花楼最近流行的歌舞之事。

楚昭业也没再提,顺着楚谟的话头说了些闲话。

最近,楚谟在京城,很是出风头。

镇南王世子的身份,貌若潘安,文武双全。

尤其是南诏议和之事后,知道楚谟还未定亲的豪门贵族们,将他作为东床快婿的首选。

楚昭业只能暗叹可惜,楚谟,他是有心拉拢的,没想到,他还是投入太子那边了。

楚谟与颜宁,这两人居然看对眼了?

也是,楚谟看上颜宁也不奇怪,镇南王人丁单薄,尤其是镇南王病了后,父皇从北地调了不少将领去南方任职。

若是与颜家结亲,楚谟在南方军中,地位更加稳固。

而且如今元帝日渐老去,镇南王府若想与太子关系牢固,跟颜家结亲也是首选之策。

至于颜家呢?颜宁这样的身份,要嫁个合适的人还真难。

嫁入镇南王府,也算是两方互相提携之意?

楚谟与颜宁的婚事成不成,得看元帝怎么想了。

楚昭业脑中念头闪过,陪着楚谟喝了一杯茶,“致远,我还有公务在身,要去户部一趟,你先自便?”

“忘了三殿下事务繁忙,打扰了,打扰了,我也走了。也不知静思什么时候回京,还能找他打猎去。”

“快了吧,不是听说他们已经返京路上了?”

“原来已经在返京路上啦。”楚谟惊讶地说了一句,“那就应该快回来了。”

“是啊,颜大将军带着颜烈颜宁一起返京,路上应该要不了多久。”楚昭业说到颜宁时,语气略加重了一下。

楚谟却不再接口了,说起了夏日打算哪里赏花等雅事,又耽搁了盏茶功夫,才告辞离开了。

楚昭业也不再提,送他出了府门,收拾好书房的公文,往户部而去。

清河和洛河有些不明白,自家世子天天跑这来干嘛。

“爷,咱们去兖州的人已经回来了,事情很顺利。你为何还天天来三皇子府啊?”清河性子外向,一看四下无人,忍不住凑近楚谟问出来。

“来看看三皇子啊。”楚谟拿折扇敲着手心,散漫地回了一句。

清河噎住,不肯说就不肯说,何必这么敷衍自己啊。洛河看他还要问,拉了拉他衣袖,让他不要再开口了。

楚谟此时,的确无心说话。他心里,正盘算着刚才楚昭业的话。

在元帝下旨,要陈侍郎将颜明德父子和林天虎全家带进京城时,他就派人去了兖州一带。

兖州内外百姓们听到的要治罪颜家父子的谣言,就是他有意传播的。

他的本意,是希望为颜家父子在兖州造点势,回京后在元帝面前,颜家父子一方是为兖州百姓血战,林天虎一方却是残害百姓之人,那元帝就算有心袒护林家,也得收敛些。

再一个,等颜宁回京后,他还可拿此事搏佳人一笑,也好抵过皇觉寺未能抓楚昭业现行的错啊。

没想到,谣言的效果,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尤其是听说兖州百姓上万民折时,更是吃惊。

果然,公道还是在人心的,颜家父子为国征战,兖州百姓们,倒是没有辜负他们的血汗。

只是,颜家父子获得的声望越大,他这心里,就越不踏实。

元帝若觉得颜明德太过会收买人心,或者疑心是颜家父子故意挑唆百姓的,从而起了防范之意,那自己与颜宁的婚事,不是更受阻碍了?

南诏议和已经圆满结束。

元帝却只字不提他回南州之事,这就说明,元帝,是想要留自己在京城几年了。

幸好,父王的身子已经好了,他也让人送了家书过来,让自己安心在京城待着,莫挂念南州之事。

既然是留在京城,自己的婚事,就会被摆上日程。好像每个待在京城的镇南王世子,回到南州时,都是待着世子妃回去的。

父王当年带了母妃回去,母妃过世后,还又被指了现在的韩氏做继室。

颜皇后露过口风,听说林妃娘娘不止一次与元帝说起镇南王府历代镇南王都是结亲较早,让元帝可莫要耽搁了自己。

京城的权贵之家,有些舍不得女儿入宫的,自己这门亲事,就成了上上之选。

他每日来三皇子府,真要说起来,不过是为了出气罢了。

你楚昭业让我不痛快,我就天天到你府里来碍你眼。

楚昭业现在得不到陈侍郎一行人的音信,自己也不知道,但是,自己不知道不要紧,楚昭业必是急的。

说起来,楚昭业的城府的确够深,明知如今拉拢自己无望了,自己又每天都只是跟他闲扯,但每日见到自己,楚昭业都能一团和气,那张刚正的脸上,今日的笑,与自己第一次上门时的笑,一模一样。

而每次不论说什么,楚昭业总能提起“世子妃”的事,让自己也不痛快。

想到婚事,就想到颜宁。好像,只有自己在忙活,那姑娘,到底有没有把自己放在心上啊?听说她在兖州,带着五千人守卫安城,真是太冒险了。

不过,论身手,也不知颜宁与自己,到底谁更好些。

他带着清河洛河,脑子里乱七八糟转了些念头,最后,打算去醉花楼喝酒看看杂耍。

结果,人还未到醉花楼,有底下人找了过来:“世子爷,可找到您了,万岁爷召您进宫呢。”

270章 做媒

楚谟进宫时,元帝没在勤政阁,居然是在御花园。

跟着御前伺候的太监,走进御花园。

如今已经有了些暑气,但御花园中百花盛开,太和池边的凉亭上,轻纱半垂,隔断了暑热。亭子四边放着几个冰釜,加上太和池水波微荡,凉风习习,却是一点也不热。

楚谟走进亭子,看到元帝正靠坐在亭中,林妃随侍在侧,晋阳长公主居然也在。

晋阳长公主收养了宋知非后,每年的赏花会办得热闹。但除了赏花会外,一年里,还是经常住寺庙里静修,不太见人。

今日怎么会到宫里来了?

元帝怎么偏偏这时候召见自己?

“还是皇伯父眼光好,选的纳凉的地方都舒服。”楚谟心下纳闷,行礼问安却是丝毫不错,还拍了元帝一句马屁。随后,才又向晋阳长公主和林妃问好,“见过晋阳姑母,见过林妃娘娘。”

晋阳长公主看到他,笑着说,“一直听人说致远长得好,这亲眼见了,才知道,长得是真好。圣上,你看致远长得,比他父王可要好看,想是像王妃多些。”

“姑母笑话侄儿了。侄儿倒是一直想去姑母那要点见面礼的,只是几次上门,姑母一直去静修参佛了。”

晋阳长公主这话,说得好像今日才能见到,这若让人多想,不就是说自己不敬尊长,到了京城,都不去拜见一下长公主这个姑母了?

元帝听了晋阳长公主的话,想起当年楚洪在京时的事,倒是有些感慨,也取笑道,“是啊,阿洪那长相,居然有这么俊俏的儿子,倒是难为他了。”

随后,又转头对楚谟笑着说道,“刚才林妃娘娘说起你,你姑母说还未见过,我才召你进宫来。你不说送些东西孝敬一下姑母,居然还盘算着要见面礼。”

“皇伯父,你居然也不帮侄儿说话。”

听了他这话,晋阳长公主一笑,掏出了一串迦南檀香佛珠,“姑母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佛珠倒是新近得的,是大师亲自开光加持的,送给你吧。”

楚谟笑眯眯地接了过来,“谢姑母。”

林妃看气氛融洽,又张罗着让人送了果品点心上来,让楚谟也在一旁坐下。

林妃禁足这么久,容颜不仅不见憔悴,好像还更容光焕发了些,倒是难得。

楚谟是见过颜皇后的,现在再见林妃,不由感慨,若论温柔小意,颜皇后怎么比得过这位林妃娘娘啊。

而且,容貌来说,林妃看着就是娇弱玲珑的美人,更兼一股弱不禁风之态。对元帝这样的人来说,应该更怜惜这种美人吧。

颜皇后也是美人,但是长相上不如林妃精致。颜宁的长相,跟颜皇后倒是有几分相似,都是英气有余,柔弱不足。

他摸不准元帝召见自己的用意,索性就专心赏景吃东西。

元帝问起晋阳长公主的养子,晋阳长公主打开了话匣子,说起宋知非乖巧之处,最后感慨道,“幸好圣上赏我这个脸面,让我收养了这孩子,如今才觉膝下不虚,日子也过得有意思多了。”

“这孩子既然是个好的,就好好栽培他,将来也能为朝廷效力。”元帝对晋阳长公主还是满意的,和颜悦色了几分。

“说起为朝廷效力,我倒想起宋政通来。”晋阳长公主接过话头说。

“恩,宋政通几年考绩皆优,今年调了吏部侍郎。”

“宋政通有个女儿,今年与致远同岁,长得还不错。”

楚谟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晋阳长公主是想做媒啊,让自己娶宋政通的女儿,为宋家谋个靠山?

“臣妾倒是听说过这位宋姑娘,听说是个难得的,还是文武双全呢。”林妃在边上接话道。

“哦?宋政通一个文官,女儿居然去学武了?”元帝有些好奇,一般闺阁千金,都是讲究贞静贤淑,也就颜家是代代女儿都习武吧?

这宋政通是两榜进士出身,照理说,养个女儿肯定是照着女戒教养才是啊。

“宋政通这女儿,小时有些体弱多病,后来宋夫人一狠心,让人教女儿学武,身子才强健起来。”晋阳长公主接过话,解释道。

林妃娘娘在边上感慨,“哎呀,那不是和楚世子一样,也是文武双全的?”

林妃话音一落,元帝看了两人一眼,心里已经有些明白了。

晋阳长公主则脸色含笑的看了林妃一眼,显然,对于林妃如此知情识趣,非常满意。

元帝带了一丝笑意,看着楚谟说,“说起来,致远也十六了吧?还未定亲吧?当初你说你要是看上了谁,再找朕赐婚。现在,有没有看上谁啊?”

“皇伯父,这世上的姑娘太多,侄儿有些挑花眼。前段日子,父王来信,也提到了这事。他跟侄儿说起皇伯父当年的话。”

“哦,阿洪说我什么了?”

“父王说,当年皇伯父娶皇后娘娘前,挑遍了京城名门千金。”

“哈哈,你大胆!竟敢调侃朕。”听楚谟提起当年,元帝却是哈哈大笑,当年他第一次见颜明心时,猎场上颜家姑娘一骑飞尘,后来他顺势求婚,说的理由就是当初一见倾心。

此时听楚谟提起这话头,元帝倒不由想起当年的事来。当年,他处境艰难,楚洪却是死心塌地地扶持他。后来娶了颜明心后,又有了颜家支持。

“侄儿不敢,侄儿只是觉得羡慕。侄儿娶妻,也一定要娶个一见倾心的。”

“那要怎样的长相?你说说,朕帮你参详参详?”

“侄儿原本没想好,刚才听林妃娘娘说那宋家姑娘文武双全,侄儿倒是想明白,想娶什么样的人了。皇伯父,侄儿想要文武双全,还得能胜过侄儿的。”

“要能胜过你?”元帝有些惊讶,“文胜过你?还是武胜过你啊?”

“文武都行,总得有一样胜过侄儿吧。”楚谟越说越有兴致,“皇伯父,侄儿有个办法,不如您帮帮侄儿?”

“你倒是跟你父亲的性子全不一样,选妻还要有什么办法?你倒说说看,什么法子?”元帝笑着问。

“晚间侄儿再找您说。”楚谟忽然转了一副羞涩样子。

271章 等待

晋阳长公主和林妃也被楚谟勾起好奇,正竖起耳朵打算仔细听听,这楚谟却忽然刹住了。

元帝也被吊起了胃口,“好,那你跟朕去勤政阁,朕倒是要听听你的法子。”

晋阳长公主知道,再提让楚谟娶宋政通女儿宋芊芊之事,就不合时宜了。楚谟已经说自己有选妻的法子。

而且,元帝也提了曾答应楚谟不会随便赐婚,而是等他看中之后再赐婚。

她能有今日,是因为她从来不与元帝违拗,此时,当然也不例外。

那她就算想挑明做媒之意,也得等人家这法子说出来之后了。只是,心里还是难免有些可惜。

若常人来说,她一个公主之尊,安享尊荣即可。只是,她顶着长公主的名头,若想日子过得好,除了巴结好元帝之外,还得巴结好下一任帝王。

如今太子和三皇子楚昭业,她都不想得罪。所以,她的打算是,拉住镇南王府。

不论太子登基,还是三皇子登基,镇南王府的地位,都不会动摇。那她只要拉住了镇南王府,就等于有了左右逢源的资本。

宋政通自己也看上了镇南王府这门好亲事,说女儿见过楚世子一面后就芳心暗许。

她自然也说了宋政通的官职门第,太低了。

“下官是不算什么,可这里有长公主您的面子啊。知非一天天大了,知非和芊芊,一笔写不出两个宋字,总能同气连枝的。”

宋政通这话,把长公主打动了。宋知非是她的养子,原本养着也只是顺应元帝的意思,可这孩子承欢膝下,越来越讨人喜欢。

她心里,是真有几分感情了。母凭子贵,难免也想为宋知非的将来打算一二。

再说,她没有子女,宋知非将来若能光耀门楣,也算对得起驸马了。

她也盘算过,吏部侍郎的嫡女,说起来是高攀了镇南王府的门第。但是,抬头嫁女,低头娶妇,几代镇南王,娶的王妃都是身家清白但是家族实力不显的姑娘。

照这条件来说,宋芊芊也还够得上。

晋阳长公主觉得有戏,特意今日进宫,又有林妃唱和,让元帝将楚谟召进宫里来。

可楚谟提了要文武胜过他,这可不容易。

楚谟能带兵打仗枪挑南诏将军,武功自然是好的。在京城里看他跟人会文,那些文章诗词,也算得上上之选,宋芊芊要胜过他不太可能。

她只好想着,找个机会安排宋芊芊与楚谟见上一面。

这宋芊芊的容貌,她亲眼见过,的确算得上上之选。

楚谟听了元帝的话,心满意足地陪着元帝去勤政阁了,远离晋阳和林妃这两个女人,才是上策啊。

晋阳长公主再多留也没意思,“林妃娘娘,我出来也久了,先告辞了。”

“臣妾送长公主。”林妃虚扶着长公主,将她送出御花园。

回到亭中,她看着底下人收拾东西,盘算了片刻,叫过一个小太监,“你去找三殿下,将楚世子的事跟三殿下说说。另外你问一下三殿下,林天虎到底怎么样了。”

林家到底是林妃的娘家,她和林文裕也是一母同胞,对林文裕的几个子女也有关爱之情。自己这个哥哥,三个儿子,如今可只剩下林天虎这一个了。

楚昭业与她保证,会想法子保住林家的。可是这么多日过去,却没什么音信传来。她又不敢去元帝面前打听,只好指望楚昭业这边有信了。

那小太监取了出宫令牌,一路找到了户部,才算找到了楚昭业。

楚昭业正在户部处理公事,看到这小太监来了,让李贵带到了户部的一间厢房去。那小太监不愧是林妃挑中的,口齿伶俐,说话利索。很快,就将刚才凉亭中的事说了个清楚。

楚谟的婚事,楚昭业与林妃提过,让林妃在元帝面前有机会就提提。

可以说,楚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