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奇圣人王阳明-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他会想不到这一点呢?

因为,这时候的宪宗虽然四十岁刚到,却已经十分衰老,牙齿掉光,说话漏风,白发苍苍,行将就木。谁能想到一个行将就木的人,竟然满脑子琢磨这些事?

可是话说回来,正因为宪宗皇帝行将就木,所以他才有一种急迫感,才比年轻人更需要性刺激。李孜省没想到这一点,只能说他不懂得人性。

现在他懂了,却陷入了惊恐之中。

倘若一枚药丸下去,搞得宪宗亢奋过度,突然咽了气,那他李孜省岂不得被灭门抄家?

不要说李孜省没有春药,就算是有,也不敢给宪宗用啊。

可你既然是个仙人,却不给宪宗皇帝春药吃,恐怕宪宗现在就会发火,吩咐武士将你拖出斩之。

找了个借口退出宫,李孜省急得团团转,给宪宗皇帝春药吃不妥当,不给也不妥当,这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之局,如何处之呢?

想来想去,就剩下最后一个法子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逃就一个字!

李孜省悄悄地收起这些日子赚来的银子,卷成一个小包裹,不敢走大门,悄悄地打开窗子,把头往外一伸,就听“砰”的一声,痛得他惨叫一声,急忙缩头回来,拿手一摸疼痛处,分明是肿起来一个大血包。

撞在什么东西上了?

往窗外看看,外边并没有什么东西啊。李孜省百思不得其解,再把脑袋往外一伸,“砰”的一声,又撞在了不知什么东西上。李孜省急忙伸手,往前一摸,嗯,好像摸到了一只鼻子,嗯,好长好长的胡子,还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巴,这到底是什么怪东西啊?他扭脸一看,顿时发出了一声惨叫:

饶命啊!

只听哧哧的笑声,窗外钻进来一个老道的脑袋:徒儿啊,我跟你说过三年就是三年,可才刚刚三天你就受不了为师的考验,偷了书跑京城里来,现在怎么样?不敢喂皇上吃春药,你终于认栽了吧?

窗外这个老道,就是李孜省寻仙时在荒野遇到的那个野蛮变态,以虐待李孜省为乐事的老家伙。想不到他竟然追到了京城,而且找到了自己,想起他那血腥而残忍的手段,李孜省就吓得魂飞天外。可此时听这老道说话,并无恶意,于是李孜省又抱有了希望,问道:师傅,那你可愿意帮助徒儿?

老道笑道:你是我的徒弟,我不帮你,还有谁会帮你?告诉你问题出在哪里吧,徒儿啊,你拿走的那本书,只讲了五雷法,却没有讲到六雷法,所以你才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李孜省急忙爬起来,问道:师尊,徒儿请教,什么叫六雷法?

怪老道笑道: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再加上天雷,就是六雷法了。

李孜省问:请教师尊,这六雷法有何神效?

怪老道笑道:这六雷法的神奥之处,就在于它能够召唤仙界雷部的天女,而且还能够让她们心甘情愿地对这世上的凡人投怀送抱。凡人若是与仙子交合,就能够延年益寿,甚至飞升成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天雷法的秘诀

听了怪老道的话,李孜省半信半疑:师傅,你可不要忽悠徒儿,那天上的仙子,岂是你招之即来的?

怪老道笑道:你不信吗?那你来看。

说话间,就见老道慢慢地捏了一个手诀,分明是有意让李孜省看个清楚,然后步罡踏斗,念一声: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疾!就见四面冷风猝起,遥远的天际之上,隐隐约约响起了美妙的仙乐之声。伴随着这奇异的乐音,就见流云冉冉,数十个美丽到了极致的仙子,罗带轻拂,红袖飘飘,隐现于云端高处的天界宫阙,漫然飞舞而下。随着那曼妙绝伦的轻舞,仙界异花漫天飘坠。

仙子们飘拂而至,已经到了触手可及的地步,李孜省激动得险些大叫起来,正要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触碰一下仙子的衣袂,却不想仙子们突然一个曼妙地旋舞,竟然舞上高空,向着四面八方分散开来,逐渐远去,渐而消失。李孜省失惊之下,大叫起来:师傅,你怎么不叫她们下来。

“啪”的一声,怪老道一巴掌拍在李孜省的脑袋上:你想什么呢?这可是天界的仙子,居然想让仙子陪你,也不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个福分!哼,这些仙子,除非是见到人间的龙种,像皇帝什么的,才会愿意下来和他们交合,你算什么东西,也敢想入非非?

原来是这样……李孜省如梦方醒。

拿好了,这是六雷法的口诀。怪老道交给李孜省一张纸条:你现在就进宫吧,替皇帝把天界的仙子召下来,让他们去交合,你呢,也就是从皇帝那里多拿点儿银子,安心做个土财主吧。

多谢师傅。李孜省大喜,揣着那张纸条飞奔皇宫,太监传话,宪宗皇帝传他进入。到了宪宗皇帝面前,李孜省先把六雷法的神奇之处,添油加醋地对宪宗皇帝讲了一遍,听得宪宗也是亢奋莫名,立即叫他施术,快点儿把天界的仙子叫来,皇帝要临幸。

李孜省立即仿效怪老道的法子,捏起手诀,步罡踏斗,结印烧符,果然就见冷风起处,屋脊上瓦片“哗哗哗”地响成一片,十几个仙子你拥我挤地从大殿的屋脊上跳下来,上前就按住了宪宗皇帝。只听宪宗皇帝发出了惊恐交加的尖叫之声,拼命地挣扎出来,冲到李孜省面前:你给朕叫来的,到底是什么仙女?

李孜省呆了一呆:陛下……这个这个……这个仙女,确实有点儿太丑了,一个个皮粗肉糙,或许是我刚刚施术的缘故……

少来了,你还敢忽悠朕!宪宗悲愤地骂道:你给朕看清楚了,这些女子,都是在宫里扫地的、倒马桶的粗使宫女,你这哪里是什么仙术,分明是邪术!

李孜省大骇,细一看那几个仙子,果然都是宫中地位最低、容貌最丑的粗使宫人,而且还年纪老大,只是她们中了李孜省的邪术,一个个表情迷惘混浊,分明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

情知自己被那可恶的怪老道玩弄了,李孜省吓得魂飞魄散,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宪宗皇帝还认为他在瞎掰,把那张老道写给李孜省的心诀要过去,却发现是道家的元始天书,根本不是正常人能看得懂的。

传朝中精熟道家元始天书的大臣进来,让他认一下那张纸条上的字,就见那大臣大惊:陛下,此乃南宋时茅山灵霄派始祖白玉蟾所书,怎么会在皇宫里出现?

白玉蟾?

那么,元始天书上到底写的是什么呢?

德者道之符,诚者法之本。道无德不足言道,法非诚不足言法。

这句话,恰恰是白玉蟾所创天雷法的口诀。

那个奇怪的老道,到底是不是白玉蟾本人,这事不太好说。但是,他真的没有欺骗李孜省,是李孜省自己骗了自己,这却是毋庸置疑的。

从灵异事件到政治阴谋

有关李孜省这桩悬案,我们已经讲完了。

现在,我们需要在一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著史读书,最忌讳的就是道听途说,不负责任,最忌讳的是不尊重史实的胡言乱语。本着严肃、客观的史学态度,我们必须要承认,李孜省这桩悬案,其人名、年代都出现了明显的讹误。

道家记载说,这桩事情发生在宪宗年间,故事的主角叫李孜省。实际上,这桩事发生的真实时间,是世宗皇帝年间。那个搞怪的主角,也不叫李孜省,而是叫王金。

正史上记载说,王金这个人,原本是一名国子生,入山修道,归来后果然学了几手绝活儿,于是他进入皇宫,给世宗皇帝讲房中术,协助世宗幸御宫女,吓得宫里的嫔妃们到处躲藏。再后来,世宗皇帝服丹药暴死,于是朝臣纷纷上奏,要将王金拖出去斩首。可谁也未曾料到,这桩灵异事件,竟然转化成了一场空前的政治大阴谋。

当时上奏弹劾王金用丹药喂死世宗皇帝的,是大学士徐阶。可万万没料到,徐阶的门生高拱,突然反戈一击,质问老师徐阶:老师,你说的是啥意思?你说皇帝是个糊涂蛋吗,让一个江湖术士给活活骗死了,是不是?老师啊,你这可是犯下了严重政治错误。谁不知道我们的皇帝,最是英明神武,明察秋毫,怎么可能会让一个江湖术士给骗了?

让高拱这么一说,徐阶顿时目瞪口呆,结果徐阶就被加以罪名,当场赶出北京城,从此高拱独霸内阁。最幸运的是骗子王金,按理来说他本应该被砍头的,可如果要杀他,就意味着说世宗皇帝犯了错误,所以为了维护世宗皇帝的光辉形象,就不能承认王金是个骗子,反而要嘉奖他、鼓励他……

当时朝廷对此案的最终审决诏书,是这样写的:

我皇考圣神睿智,荷天笃佑,寿者正终,享国享年,乃自古帝王所罕及者,何尝轻用方药!却乃委罪于人。兹事既会鞠明白,宜宣付史馆记录,垂示万世。金等既有别罪,依拟更论具奏。

讲这么一段事,甚至连当时的诏书都抄了来,就是为了证明李孜省的怪异之事,在历史上确曾有着真实的记载。

可是,我们这本书是在讲述王守仁的圣贤之路啊,突然半路上杀进来一个李孜省,而且还费了如此多的笔墨,这又是一个什么原因呢?

讲这个故事,是想证明一件事情:王守仁在他的追求圣贤之路上,会不会和宪宗皇帝走到一起去?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想想王守仁吧,他登上九华山,到处寻访避世的老道,为什么他不去和尚庙里,和僧人聊聊天呢?莫非他也和朱熹一样,儒佛两家已经打通,单只是道家还欠着火候了?

然而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的,佛儒道,包括其他类型的思想体系,在智慧的终极是相遇的。譬如王守仁要攀登的是一座智慧高峰,佛儒道三家的思想理论,就是通向峰顶的三条羊肠小路。不管你沿哪条小路登上峰顶,回望来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三条小路都清清楚楚地摆在你的眼前。而在你还没有登上顶峰之前,绝无可能会先将其中的两条路径,尽收眼底。

这个意思就是说,佛儒道三家,一通皆通,不通就是不通,绝不存在着通了一家还差两家,又或是通了两家还差一家的怪异情形。

把这话说明白了,那就是:如果王守仁还没有晋阶到圣贤的意境,那么,他就搞不懂道家的把戏,那么就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他或许也会和宪宗皇帝一样,对道家的美女炉鼎信以为真。

总而言之,这一章东拉西扯,言不及义,就是搜集到四条资料,放在这里,以供读者自行得出结论:

资料一:王守仁在九华山访道不访僧,并将朱熹与白玉蟾的故事安在自己身上,凭空杜撰出一个不存在的蔡蓬头,他想掩盖什么?

资料二:道家方术,流失民间,愚众确信其有美女炉鼎之说。这个说法就决定了,凡是相信这一点的人,定然会挖地三尺搜罗美女。

资料三:王守仁家里有六个老婆,无论从任何角度上来说,都有点儿多了。

资料四:这时候的王守仁,学问尚未大成,未必不会相信美女炉鼎之说。

总结上述四条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但是,如果有谁在此得出结论,说王守仁很有可能,在追求圣贤的道路上,曾经误入歧途,步入了把美女当做炼丹的炉鼎之谬误,所以才一口气抱了六个美女放在家里——那么这个说法绝对是不负责的,是缺乏史料依据的。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凑在一起,完全有可能只是纯粹的巧合。

既然如此,那王守仁为啥要娶六个老婆?

……天晓得!

反正王守仁这么个搞法,铁定是连圣贤的门槛儿都摸不到,这却是毫无疑问的。

唐伯虎遭遇家庭暴力

弘治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02年,王守仁三十一岁了。

这一年,他刚刚游历了九华山,出差回到了北京城,到了家里坐下,左看右看,忽然想起来了:子曾经曰过,三十而立。孔子在他三十岁的那一年,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了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完善思想体系,从此迈着方步,行走在圣人的金光大道上。

相比之下,自己就要惨得多。

尤其是这一次九华山之旅,居然没一点儿正事,满山飞跑着找老道,你说自己连炼丹的炉鼎是怎么回事都弄不清楚,还找老道干什么?就算是找到,也铁定是李孜省那样的大忽悠、大骗子,把自己骗得惨不忍睹……

忽然之间,王守仁想要辞职。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辞职呢?

必然是在九华山所遭遇到的事情,严重刺激了他。

但是《年谱》上暗示说,王守仁所受到的刺激,并非来自九华山,而是来自李梦阳。

李梦阳?这人又是谁?

李梦阳,陕西人氏,他母亲生下他的时候,梦见一轮红日滚入怀中,所以名叫梦阳。他的年龄比王守仁小一岁,但才华明显强过王守仁,科举时轻松过关,在朝中做个六品官。当王守仁沦为落榜生的时候,他却因为上书反对孝宗皇帝的小舅子张鹤龄非法抢占百姓田地,竟然挥鞭打落了张鹤龄的两颗牙齿,因而声名鹊起,被推为明朝前七子的头一名。

王守仁回到了北京之后,就跟在李梦阳的屁股后面混。

李梦阳发起了一场文化复古运动,以后大家再写诗,不许叽叽歪歪,就照着李白、杜甫那种风格来写,能模仿就算是不错了,还装什么大头蒜,创什么新呢?可是这场文化复古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呢?

因为,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被排除在这场运动之外。

这个人是谁?

他便是唐寅唐伯虎!

哇!莫非是三笑点秋香的那个大才子唐伯虎?

然也。

但是历史上的唐伯虎,并没有秋香可点,相反,他倒是吃尽了千般苦头,受尽了万种折磨。细说起来,唐伯虎和王守仁,是一道儿进考场的同学,而且唐伯虎的答卷,比王守仁好出了不知多少倍。但是王守仁却榜上有名,入朝做官,唐伯虎却被拖到天牢里往死里打,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这里边又有一桩天大的悬案,当时诸考生中,水平最高的是唐伯虎和富二代徐经,主考官是大滑头李东阳和程敏政,而且程敏政最是欣赏唐伯虎和徐经,没听说过王守仁是谁。

史载,程敏政阅过试卷之后,高兴地对人说:我看到两张水平超高的卷子,敢和你们打赌,这两张试卷,铁定是唐伯虎和徐经的。

此言一出,立即有一封匿名举报信飞入皇宫,落在当时的孝宗皇帝的龙床上:爆料,爆料,紧急爆料,主考官程敏政,泄露了考题给考生唐伯虎、徐经……孝宗见此匿名举报信大怒,立即将程敏政撤职,唐伯虎和徐经两人,被拖入牢房往死里打,打到他们招认为止。

富二代徐经受不了折磨,进了大牢就招了,说他让自己的家童,花银子从程敏政那里买到了考题。

既然有了口供,那就三堂会审,进行最后判决。

不承想,三堂会审的时候,徐经突然翻供,说他的口供是屈打成招的。如果他不编瞎话抹黑自己,铁定会被当场活活打死。会审诸官目瞪口呆,就把这个情形报给了孝宗皇帝。

孝宗皇帝就是宪宗皇帝的儿子了,猜猜他是怎么判决的?

判决如下:给徐经平反冤案,至于唐伯虎嘛……流放算了,至于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估计再也没人弄清楚了,干脆一股脑儿全扣在唐伯虎的头上,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唐伯虎当时没说什么,就是回家后被老婆打了个半死。而富二代徐经,却因为咽不下这口气,竟然活活地气死了。

大才子唐伯虎就这样被流放了,因此也就不可能来京师领导文化复古运动,这场文化复古运动没有他的领导,却是些五流诗人扎堆儿叽叽歪歪,这岂不是扯淡?

谎言下的圣贤之路

有意思的是,王守仁是满山遍野去找老道,而在唐伯虎这里,却是老道自己找上门来。史载,有个衣衫破烂的老道,来找唐伯虎投资,要求两人合伙经营炼丹,炼出金子来大家一起发财,唐伯虎听了,顺手抢过老道手中的一柄折扇,在上面题写道:

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

如何不自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

唐伯虎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你既然有烧炼金丹的本事,何必还要找合伙人?像你这种骗子,最多也就忽悠忽悠王守仁,想骗我唐伯虎,还差着点儿。

总而言之,唐伯虎真的有点儿像现代影视剧中的那个幽默形象,比方他给一本专写神仙故事的《列仙传》题诗,诗曰:

但闻白日升天去,不见青天走下来。

忽然一日天破了,大家都叫阿。

这首诗最后三个字“阿”,是江南儿语。江南一带的小朋友遇到害羞丢脸的事情,就齐齐拍掌叫:阿,阿……诗居然可以这样写,估计你就算是打死王守仁,他也不敢这样搞。

事实上,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王守仁的——未必是写给王守仁本人,毕竟唐伯虎和他无冤无仇,但却是写给王守仁正在干的事情的。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那些脑子灌水、神经短路缺心眼儿的人儿啊,你一天到晚地往深山老林里钻,求仙访道,梦想着飞天成道,成为圣贤,你少来忽悠了。都听到你瞎掰这个成仙了,那个得道了,真要有这回事儿,你怎么不把这些成仙得道的人,拉过来让大家瞧瞧呢?王守仁,你尽管放开牛皮吹吧,吹吧吹吧,等到哪一天,“嘣”的一声巨响,牛皮吹爆了,我看你到时候咋整。

可以确信,这也是当时京城诸官对王守仁的工作评价。

放着正儿八经的工作不好好儿干,一天到晚钻原始森林,一会儿忽悠说你遇到个不存在的蔡蓬头,一会儿瞎掰说你遇到个身上长满了鞭毛孢子的原始人,谁信你呀?

总而言之,王守仁发现他有点儿混不下去了。

辞职,病退。

他的辞职报告在第一时间被批准。明摆着,大家都有点儿受不了他了。

郁闷的王守仁回到老家余姚,学着他三世祖王与准的花样,钻进了四明山的老鼠洞里。娶六个老婆扔在家里,他自己却去钻老鼠洞,这么个搞法,有派头儿。

然后他又编了个瞎话。

《年谱》中这样记载他在四明山上的快乐生活:

久之,遂先知。一日坐洞中,友人王思舆等四人来访,方出五云门,先生即行仆迎之,且历语其来迹。仆遇诸途,与语良合。众惊异,以为得道。

这段记载说,王守仁在四明山的阳明洞里,并不是避居人世,而是带着仆人。有一天几个朋友来看望他,还在路上,他就吩咐仆人去迎接,并详细说出了几个朋友的情形,朋友们大惊,认为他已经能够未卜先知,真的得道了。

这个故事,表明了王守仁仍然是执迷不悟,行走在求仙访道的错误之路上。据他自述,这时候的他:日夕勤修,练习伏藏,洞悉机要,对道教的见性抱一之旨,不但能通其义,盖已得其髓。能于静中内照形躯如水晶宫,忘己忘物,忘天忘地,与空虚为体,光耀神奇,恍惚变幻,似欲言而忘其所言,乃真景象也——这段记载,见于《王龙溪笔记》。

但如果王守仁真的达到这种莫名其妙之境界,他又有什么理由回到朝廷,做一名小官,任由大太监刘瑾横蹂竖躏呢?又怎么会娶六个老婆,把自己的家搞到了一团糟?

而且这种未卜先知的谎话,太容易被戳穿了,所以《年谱》上为此事先圆了一个场,以免真相被戳穿,使大家难堪:

久之悟曰:此簸弄精神,非道也。又屏去。

这段话的意思是,王守仁说:虽然咱家已经与空虚为体,前知五百年后知八百年,但咱不干预知未来这种没意义的事儿,太累,太无聊。所以你想让我算一卦证明一下,抱歉,懒得理你。

嘿,这王守仁,他还真不笨。

喝断禅机心

三十二岁那一年,王守仁搬到钱塘西湖,去养病。

养病喝药,端起药碗来正要喝,突然听说虎跑寺中,有一个坐关的老僧,已经不语不视、不吃不喝三年了。当时王守仁勃然大怒,当即丢了药碗,跑去找那和尚吵架。

先生往访,以禅机喝之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

其僧惊起作礼,谓先生曰:小僧不言不视,已三年于兹。檀越却道口巴巴说什么,眼睁睁看什么。此何说也?

先生曰:汝何处人,离家几年了?

僧答曰:某河南人,离家十余年矣。

先生曰:汝家中亲族还有何人?

僧答曰:止有一老母,未知存亡。

先生曰:还起念否?

僧答曰:不能不起念也。

先生曰:汝既不能不起念,虽终日不言,心中已自说着;终日不视,心中自看着了。

僧猛省,合掌曰:檀越妙论,更望开示。

先生曰:父母天性,岂能断灭。你不能不起念,便是真性发现。虽终日呆坐,徒乱心曲。俗语云:爹娘便是灵山佛,不敬爹娘敬其人。

言未毕,僧不觉大哭起来,曰:檀越说得极是!小僧明早便归家省吾老母。

次日,先生再往访之,寺僧曰:已五鼓负担还乡矣。

先生曰:人性本善,于此僧可验也。

这段故事,就是有名的王阳明喝断禅机心——这时候的王守仁,因为筑室四明山,号曰阳明洞,所以以后的他,就被称为阳明先生。俗人的叫法,就称之为王阳明——王阳明自己在《与胡少参小集》中称之为:道心无赖入禅机。

实际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