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荣-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头到尾,他都没有跟夕嫔有过任何实质性的接触,也远没到为了夕嫔而直接搭上自个将刘氏除去的份上,可自此开始,他与刘氏之间肯定只会是对立!

“九公主,六皇子找您干什么呀?”

彩衣与禾苗走了过来,奇怪地问着。

她们自然知道这宫里头六皇子跟自家主子间的关系还算不赖,但看样子六皇子这情绪可不太正常呀。

“没什么,走吧。”

孟夏没有多说,直接抬步不再停留。

出了宫后,马车直接往唐太傅府上而去,她跟三皇兄约好各自过去,就不必再费事来接她。

今日约好了要一起去看唐府的还有顾展,之所以特意选在初六不仅是过年而且这一日亦是唐太傅的生辰。

唐太傅向来不操办这些,也没有宴客,只是听说上书房的几位学生今天要去看他,倒是开开心心的应了下来,没做推辞。

等孟夏到达唐府的时候,三皇兄与顾展也刚到,唐归一带着人正在门口亲迎,一时间几人却是在大门口直接给聚齐。

看到孟夏也来了,几人有说有笑很快便跟着唐归一进了府。

因为孟朗提前便交代了,他们今日一行只是来看太傅,所以不必兴师动众惊扰到府上其他人,所以唐归一直接将一行人往他爷爷那院领去。

看到自己的学生还如此记着自己,身为太傅当然打心底里高兴。

唐太傅亲自招呼几人说了一会话,气氛倒是其乐融融,比着以往在上书房时要容易亲近得多。

这个时候的唐太傅,哪还有在上书房时的古板严厉,慈祥得就跟普通的老人长者一般。

不过兴许是年纪大了,再加之最近身体也不算太好,所以聊了一段时间后老人便有些吃不消了,在众人的劝说下这才先行回屋休息。

“王爷、九公主、阿展,我娘知道你们要来,特意起了个大早做了一些糕点,咱们去厅里坐坐,多少尝尝吧。”

唐归一领着几人往前厅而去,身为主人当然是得好生招呼一下这几位难得一来的贵客了。

“九公主,归一母亲要是做得一手的好吃的,她亲手做的糕点当真是可遇不可求,今日咱们算是有口福了!”

顾展显得很是兴奋,直嚷嚷着向孟夏做着介绍。

“一看你就是在唐师兄家蹭过不少好吃的,难怪三皇兄提议今日过来,你比谁都开心!”

孟夏不由得笑了起来,有的时候,顾展似乎还像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明明都已经升成了禁军副卫使了。

“阿夏说得没错,这吃吃喝喝的,旁人还真比不上他懂行。”

孟朗特意留了一步,朝着一旁的顾展点了点头。

“王爷见笑了,我这还都是被归一给带的吗,怪他,怪他,哈哈!”

顾展直接把锅推到给了唐归一,打小还真是这家伙常带他上府里吃饭,把他这口味都给弄刁了。

一行人说说笑笑,很快便到了前厅。

唐夫人已经在那儿等候,见过孟朗与孟夏之后又客套了几句,倒是没打算久留,准备先行离开,不打扰年轻人说话聊天。

“唐夫人,你这红豆糕做得很是好吃,不知道有什么秘决?”

孟夏却是叫住了唐夫人,微笑而道:“不瞒夫人,我打小便喜欢吃红豆糕,可是宫里的御厨做出来的远不及夫人的味道。”

“九公主喜欢吃的话,以后想吃的时候就让人捎个话,臣身给您做便是。”

唐夫人连忙说道:“至于做法,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决,但工序的确比一般的红豆糕要多不少,一时半会也说有些不清。不过正好妾身厨房那边不有些材料,九公主若是真有兴趣的话,妾身再亲自做一遍给您看?”

“好呀,那咱们现在就去,正好让三皇兄跟两位师兄说会话聊会天,我也跟夫人学着做做这红豆糕!”

孟夏似是来了兴致,当下便起身跟着唐夫人去了厨房。

“哎哟,你们说一会咱们是不是能够吃到九公主亲自做的红豆糕呀?”

顾展看着孟夏兴致勃勃离去的背影,一副无比期待的模样。

如今,他跟定王也是混得越来越熟,不是在朝堂或者宫中,自然也没那么多拘束,关系亲近得很。

唐归一见状,笑道:“九公主做的那也是红豆糕,你小子不是最不喜欢吃这东西吗?”

“那可不一样,王爷,您说对吗?”

顾展嘻嘻一笑,看着同样满是期待的孟朗。

“没错。我在想她要是真做成了,估计应该不会太难吃。”

听到顾展的询问,孟朗便是坦然承认。

阿夏学什么都快,只要她愿意去做的事便没有做不好的,孟朗一直都这么觉得,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虽然他并不知道阿夏为何突然想起要亲自跟唐夫人学做红豆糕,不过这丫头做事向来不好琢磨,只要她喜欢便由得她去。

更何况,他也还没吃过这丫头亲自做的东西,想想也的确很是期待。

☆、第一百九十七章 汤家秘密、行事!

就在孟朗与顾展期待着孟夏一会将亲自学着做出什么味道的红豆糕时,孟夏却已与唐夫人单独相谈起来。

唐归一的母亲唐夫人,本名汤敏,曾为汉中第一才女,而汉中本就是当初的季国故地!

当年孟夏曾一度怀疑唐家似乎跟季氏一族暗卫有关,但个中又总有十分明显的错处实在无法将唐家与季氏暗卫之类的联系到一块去。

直到后来无意中听说唐归一母亲的一些情况后,孟夏才重新发现其他一些问题。

前前后后总共花了一年多功夫的调查,她才正式确认汤敏的娘家汤氏一族正是季国皇室暗卫家族之一。

半年前,孟夏便已经与汤敏单独见过,一开始她对于那场见面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毕竟都过了这么多年,汤家是否还有将他们曾经的责任与荣耀传承或者提及都是问题。

不是每一个暗卫或者暗卫家族都与禾苗的家族一样,而孟夏也向来以为,无论这些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值得尊重。

但令孟夏没有想到的是,汤敏在单独见到她的第一时刻便坦然承认了身份,并且表明其父将其嫁入京城唐家,亦是有着对于他们家族使命的考虑。

不过,与禾苗一族不同,汤敏的父亲给出的授意却是暗中等待!仅仅如此!

也就是说,他们在等着季氏后人的主动联系。

汤氏一族以二十年为限,二十年之内若有季氏后人主动寻到他们,那么汤家依然还是季氏皇族最忠心的暗卫,如若没有,那么一切便顺应天意。

而孟夏的出现虽然迟了些,但依然是在二十年期限之内,所以汤敏毫不犹豫的代整个汤氏一族归附孟夏,奉孟夏为少主。

从那个时候起,孟夏手中便又多了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

唐家虽并不知道汤家的这些隐密,但汤敏或多或少还是在暗中对唐家一些主要的人有所影响,这也就是为何当初唐太傅对孟夏的态度看似严格却又是打心底里头好意提醒。

“公主,汉中那边有了回信,家父已经按您的要求安排好了一切,随时都可以配合公主令到行出!”

汤敏此时不再只是一副当家主母的模样,于孟夏面前,她这会更多的是尊敬与臣服。

汤家这几十年一直居于汉中,早就已经将他们的根系一点一滴的植身于汉中各行各业各处之中,大大小小密密麻麻铺下的网,为的便是有朝一日能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抑制住整个汉中咽喉与命脉,一举掌控住整个大局。

汤家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连汉中守军都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们渗入了,更别说其他。

“很好,替我转告你父亲,接下来一切按计划行事便可,不到最后时候,不可轻举妄动,以免暴露出蛛丝马迹引发京城这边的猜疑。”

孟夏面色沉静,低声吩咐道:“另外,今年开春后,尽可能多的引导汉中百姓种植粮食与棉花,对农耕一定要进行保护与奖励。以往这些年汉中那边过度依靠其他郡县种植,重商业轻农耕,若是将来真打起仗来,这将会成为我们最大的致命之处。”

“是!”

汤敏听后,当下点头表示明白,同时对九公主的想法远见颇为欣赏。

汉中地势易守难攻,真打起来只要有足够的战备物资供应,一切都不是问题。

“最后还有一点,一定要想办法让汉中官员善待当地百姓,地方上的税收尽量减轻一些,百姓生息安稳,地方越是太平,将来才能更加得容易拢聚民心。一个连呆都不想呆的地方,又怎么指望老百姓支持拥护?”

孟夏将最后一个要求道了出来,只要能够做到以上几点,汉中的计划实施起来便没什么问题。

天时、天利还得人和,当年的季国无非就是输在最后一点上。

汤敏一听,似有所感,亡国的教训如同近在眼前,难得九公主如此聪慧睿智,看来父亲这么多年的坚持倒也没有白费。

“公主请放心,这几点的我们一定会做到!”她郑重的承诺着。

孟夏一次又一次再给她不同的惊叹,而她亦终于明白,为何父亲对季氏皇族那般忠心,却一而再的选择顺其自然的等候而非主动的追寻。

或许,在父亲心中,唯有真正有能力挑得起这副大担的季氏后裔,才有这份资格成为少主!

不然的话,那担子太大反倒会压死季氏后人,真那样的话倒不如一切随风而去。

是以,当父亲得知九公主当真凭借自身的本事找到了他们,用其自身的方法证明着她的不俗时,父亲十分激动且无比果断的认回了少主,毫不犹豫的听从着少主所有的吩咐与调遣。

不论少主想下一盘什么样的大棋,不论将来是否能够重新复兴季国,总之汤氏一族皆全力相随,不离不弃!

“好。”孟夏点头微笑,笑容中是对汤敏以及整个汤家发自内心的信任:“汤敏,你们做得很好,除了刚才那些事外,你父亲还有没有其他的话带给我?”

“公主……”

听到询问,汤敏这会神色略微变了变,似是有些迟疑。

“无妨,有什么话直管说,无需忌讳。”

见状,孟夏自是表示鼓励,其实先前她已经察觉到汤敏应该还有什么话没有说完。

“公主,是这样的,”如此一来,汤敏也没再迟疑,当下说道:“父亲让我询问公主,将来起事成功后,您是打算自己亲自治理朝政,还是准备托付其他人?”

听到这话,孟夏倒是不由得微微皱了皱眉。

“那,你父亲是什么意思?”沉默了片刻,她看着汤敏不急不缓地反问了一句。

“公主别误会,家父绝无二心,他当然是希望公主您能够亲自登基,毕竟您才是季氏皇族唯一的后人!”

汤敏当下解释道:“其实,父亲是怕您被其他人给利用了,他知道您的计划最终肯定要借足外人兵力。父亲是想让我转告您,他希望今生有机会可以见证女帝的诞生!”

最后几个字,汤敏说得格外有力,脸上也展露出别样的豪情。

汤家素来门风开放,以包容著称,所以汤家的女儿才气能力出众者不在少数。

汤敏的父亲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意外,除了因为心性上的通达外,更主要的是现实状况,如今的季氏皇族只剩下了孟夏这唯一的血脉!

所以,汤父真正担心的是将来孟夏有可能会将大权转交或者旁落给她未来的大夫,或者一开始就被有心之人觊觎,最终平白成全了他人。

当然,汤家人并不知道将来要与汉中一块联手对敌者为何许人,所以他们的这份猜忌与担心并无具体的针对对象,而是心底里头最真实的想法罢了。

事实上,孟夏也清楚汤家人的这种顾忌极为正常,甚至可以说当真是为她好。只不过旁人并不清楚她跟三皇兄本无差别。

“你父亲的意思,我已然明白,放心吧,我没那么容易被人利用。”

孟夏微微一笑,倒也没多加解释,只是说道:“替我转告你的父亲,请他不必担心那些。”

有些话,没有必要说得太清楚,孟夏有自己的安排与打算,她明白什么才是最好。不过眼下还远没到那个时候,也无须多说。

而汤敏见孟夏这般说,倒是认定这便是父亲想要的答复,因而自然也就没再多言,点了点头回了个笑,心中渐渐安稳了下来。

一通详聊之后,两人见事情时候差不多了,便一并去取了重新备好的红豆糕去往前厅。

看到唐夫人与孟夏一起回来,厅里正聊着的几人很快便暂停了下来。

顾展最先起身迎了上去,直接便从孟夏亲自端着的那一碟红豆糕里拿了一块快速塞进了嘴里,好像生怕有人会跟他抢似的。

“好吃好吃,真好吃,九公主做的红豆糕都跟唐伯母做的一样好吃了!”

他含糊不清的说着,同时张罗着一旁的定王与唐归一也尝尝,自个再次拿了一块又给塞进了嘴巴。

见状,孟夏不由得笑了起来,同时朝着顾展问道:“真的那么好吃吗?”

“当然!我可从不说假话,绝对不是因为您是公主就奉承!”顾展使命点头,满脸都是真诚与开心。

能够吃到九公主做的糕点,他也算是头一遭,比吃了什么都要觉得好吃、高兴!

“既然你觉得这么好吃,这么爱吃,那这整个一碟我全给你,不给他们!”

孟夏边说边将手中那一碟全部塞给了顾展,笑着让他一个人吃完。

那一碟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对于本就不爱吃甜食的顾展来说,还真有些难度。

“啊,全给我呀!那……那王爷跟归一岂不是没得吃?”

顾展却是无比实诚,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爱不爱吃的问题,而是他全吃了的话,其他人可就没法尝九公主的手艺了。

刚才王爷也说从没吃过九公主做的红豆糕来着,他若真这般做了,岂不是太过份?

“无妨,下回我再做便是,这次先让你吃个够。”

孟夏说着说着,终究却是忍不住笑了场。

一旁的唐夫人见状也跟着笑,顾展这孩子果然还是跟小时候一般实在得紧。

“九公主,唐伯母,你们笑什么?”

顾展却是有些莫名其妙,一时间端着那碟红豆糕不知如何是好。

“好啦阿夏,你就别逗他了,这么大一碟吃下去,明儿他都不用吃东西了。”

孟朗语带笑意地说道着孟夏:“看来想吃你亲手做的红豆糕,三哥只有等下回了。”

见被三皇兄给拆穿,孟夏又笑着将顾展手中那碟红豆糕拿了回来放到一旁的桌上:“好,看在三皇兄的面子上,我就不逗你了。这些糕点还是唐夫人做的,我之前做的那一份实在拿不出手,所以就放弃了。”

“啊,原来还是唐伯母做的,我就说味道怎么差不多呢!”

顾展倒也没失望,更无半点不悦,反倒是笑呵呵地说道:“没关系没关系,这一回没学到,下一次你再来学上一回,肯定就会了!”

“阿展,好吃你就多吃点,这些不够,那儿还有!”

唐归一难得也跟着一并打趣起顾展来,这家伙竟然还安慰起九公主来,果然是********扑到人九公主身上去了。

“啊,不吃了不吃了,下次再吃,下次再吃!”听到唐归一的话,顾展这才连连摆手表示反对,整个人快速远离了些。

一时间,众人看到他这模样都不由得再次笑了起来。

离开唐府后,又一并在京城逛了好多圈,直到宫门快要关闭落锁,孟夏才带着彩衣与禾苗回到了和铃宫。

让人去穆清宫那边回了个话,免得宁母妃担心,而后孟夏洗漱了一通,窝上床抓了本书翻阅。

“九公主,下午的时候东宫那边派人送来了请帖,明日太子妃要在东宫设宴,请您务必过去凑个热闹。”

彩衣处理事物的效率当真极高,没一会功夫便将今日不在和铃宫的事宜通通顺了一遍,挑出了最紧要的禀告给了孟夏。

“东宫设宴自然是要去的,不过今年太子妃这宴摆得稍微有些迟了,明日已经初七,往常她最迟也是初五前大宴京城名门贵殊。”

孟夏将目光从书本上移了开来,朝着彩衣说道:“你替我准备好明日要用的礼品,到时让禾苗跟我一块去东宫便是。另外,告诉小秋子,柔惠宫那边今晚上便可正式行事。”

“是!”

彩衣面色顿时郑重无比,很快便领了命很先退了下去。

“九公主,这几天刘贵妃宫里发生了不少的怪事,难不成,都是小秋子安排的?”

待彩衣走后,禾苗近前压低着声音满是亢奋地朝孟夏询问着。

“哦,有吗?都发生了哪些怪事呀?”孟夏抬眼扫了扫禾苗,看不出真正的情绪。

见状,禾苗却是很快反应过来,当下请罪道:“九公主恕罪,我再也不胡乱多嘴了。”

“明日东宫之宴,你想听的趣事、奇事、乐事自然都有,把你的好奇心留到明日吧!”

孟夏嘴角轻扬,重新将目光投向手中之书,没再说话。

☆、第一百九十八章 别有用心

次日,东宫之内果然一片热闹气象。

今日来的人极多,女眷多代表着的自然是谈论的话题是非多。

不过,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少人三五成群拉着自己素日的小圈子竟然都在那儿低声议论着一件件与柔惠宫有关的事。

据说,柔惠宫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自打大年初一开始,便时不时的传出好些怪事来。

有宫人在柔惠宫附近半夜三更总看到白影晃来晃去,有人听到时断时续却的哭声,可仔细一找一查却又什么都没了。

不仅如此,听说光这几天,柔惠宫里当差的小太监与小宫女便有几个被吓出了毛病,也不知道到底都看到了些什么。

照理,大过年的就在东宫里头,着实不应该有人如此胆子的议论这等事,可昨晚上柔贤宫里又闹鬼了,而且亲眼目睹的正是刘贵妃本人,吓得把人都给摔伤了,后半夜一直折腾到天亮才睡下。

如此一来,柔惠宫闹鬼一事也就藏也藏不住,压都压不下,各种各样的猜测连同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全都被传了开来,引得议论纷纷。

“你们听说了没有,昨晚上刘贵妃娘娘看到的鬼魂是前不久才死在冷宫里的夕嫔,这夕嫔死都死了,你们说怎么会去找刘贵妃呢?……”

“我听说呀,那夕嫔不是真的自尽,她是被人给害死在冷宫的!据说这种被害死的鬼魂戾气特别重,昨个好像是夕嫔的头七,看来是专程寻仇的!”

“是吗,莫不是还跟刘贵妃娘娘有关?我怎么听说昨晚上刘贵妃看到的是以前那个难产而死的肖妃呀?”

“不对吧,宫人说前几天看到白影听到的哭声好像是死了好几年的姜美人,啧啧,这么多,也不知道昨晚上把刘贵妃娘娘到底都看到了些什么。”

……

各种各样的猜测、议论时不时的传到孟夏的耳中,她与身旁的彩衣、禾苗简单对望了一下,却是什么都没说。

太子妃来得挺早,她的到来终是让私底下三三两两小声议论的众人止住了声,将注意力放到了宴会上来。

恭维夸赞、歌舞升平一时间更是好不热闹!

孟夏抬眼看了看,果然没有看到五公主孟锦。

太子妃的邀请名单里当然会有孟锦,只不过这会功夫孟锦根本脱不开身,也没那样的闲情参加什么宴会,正在柔惠宫中陪着受惊过度的刘贵妃。

宴席之上,太子妃十分主动热情的朝孟夏敬酒,当着众人之面毫不吝惜的夸赞、抬举着孟夏。

这样的态度使得宴会上的贵妇、贵女们更是对这九公主恭敬羡慕,暗道公主做到九公主这样的程度也真是没什么好说的了。

宴会到了后半段,孟夏便起身告辞,只说是迟会还有些事要去见父皇。

有孟昭帝当借口,没有任何人质疑孟夏半道离席。

太子妃竟是亲自起身去送,孟夏自是推辞说不必,但太子妃竟抛下那么多宴会上的客人,坚决要送。

如此一来,孟夏便没有再做坚持,心道太子妃这是有话要单独与她说,不然也不会如此这般。

果然,东宫门口,太子妃便将随从挥退了些,放下身段好言好语的请孟夏帮个忙。

原来,国舅爷家的小儿子前两天犯了事,跟朋友在外头喝酒喝高了,一不小心闹起来将陈将军家的儿子给打得半死不活。

陈将军老来得子,就那么一个宝,而且还是国舅家的公子先行挑的事,因此一气之下直接把状告到了孟昭帝那儿。

孟昭帝当下便令人将蒋家小儿子给抓了起来关在狱中,蒋皇后不便出面,但却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兄长最疼爱的小儿子出事,所以太子妃今日这翻请求自然是代蒋皇后行事。

听完太子妃的话,孟夏却是毫不犹豫的拒绝。

“皇嫂,不是阿夏不愿意帮忙,只不过此事我的确无能为力。”

她恰到好处的表示着歉意,同时理由充分的解释:“皇嫂怕是误会了什么,阿夏虽然能够在父皇面前说上两句话,但却绝对没有干涉父皇决定的资格。父皇的性子皇嫂也是知道的,是非对错到了父皇那儿自有定论,还轮不到阿夏多那个嘴。”

真是笑话,蒋皇后怎么会让太子妃求到她的头上来?

他们可是死对头呀,就算是病急乱投医,以蒋氏的精明也不可能把希望放到她身上来才对。

更何况,这蒋家小儿子是罪有因得,这些年蒋家也是嚣张惯了,真是谁都不放在眼中。如今捅了娄子,把陈将军唯一的儿子给打得半死不活还想脱罪,真当陈家好欺负不成?

陈将军当年可是随孟昭帝多次亲征的将军,出生入死立下不少战功深得孟昭帝信任,蒋家踢到陈将军的疼处又怎么可能不了了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