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将曹彬-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你呢?我可以告诉你,你会全家大小,鸡犬不留。此中利害,你自己去想!”

袁德宏依旧保持着沉默——是那种痛苦的沉默,显然地,他内心中正遭遇了最困难的抉择。

“生死荣辱在一念之间。”王令岩又说:“何不留着活口喝蒙顶茶!不但蒙顶,武夷雀舌,洪州双井,天下名茶尽你喝!”

那时在演武厅中集合待命的将校,已经发觉其事,虽不知真相如何,但悄悄窥视,亦可猜想到袁德宏已被挟制,耳语相传,群相惊骇,有些人便要冲进去弄个明白,有些人便拉他们,说会“害了都指挥使的性命”。袁德宏治军虽欠严整,但他的为人并不刻薄,颟顸中不失忠厚;为了有此顾虑,不敢造次。

其中有一部份别具用心的,却发现了这是个一方面可推倒袁德宏,一方面可以建立功勋的好机会,只是这少数人不能号召大家有所行动,必须推戴副都指挥使出来主持。于是寻着他去告知其事。

那副使姓周,倒还是个持重能干的人,一听袁德宏被劫,大惊失色!定下心来考虑,首先就想到,宋军的死士已深入南陵渡行事,可知后续的大军必也已不远;三会砦那里如何了呢?

转念及此,立即下令,派人分南北两岸速速打探军情限时具报。

“副使!”一个姓吴的校尉说:“等打探确实,再来备战,只怕来不及了。请副使摄行职权,立刻下令各战棹待命作战。”

“你莫忙!”周副使皱着眉说:“命令要层层节制,不能直接下到每一条战船上,而且弟兄们此时都散开在各处,一时也召集不齐。我先到演武厅看了再说。”

“我劝副使不必到演武厅,等我去把大家带了过来,听副使的命令。”

“不好,还是我去。”周副使已看出他的本意,便正色表示态度:“战备要紧,主帅的安危亦不能不顾。第一步要先把事情弄清楚,才好定处置的办法。”

“提醒副使,”吴校尉厉声说道:“此时要应变!岂可自投虎口?”

话中带着责备和威胁之意,周副使不能不为将来追究责任时,预先留下辩解的余地,所以随即答道:一你的话不错!我现在派你传令,召集弟兄,各回战棹,准备起锚作战!不过你要注意,不得命令,不准擅自行动。违令者斩!“说着,拔一枝令箭给了他。

“遵令!”

吴校尉是有心要激出变故,高举令箭,命人吹笳鸣金,紧急集合。这声音传入王令岩耳中,不免吃惊,便催刚刚才答应投降的袁德宏采取行动。

“只怕他们不肯听我的话!”

“你还未曾说过。何以知道他们不听?”

“好!”袁德宏说:“我找副使来谈。”

“不必!你到演武厅上跟大家说明弃暗投明的意向。”王令岩又说:“先下一个命令,叫大家保持平静,不得惊惶。”

正说到这里只见八名持刀的卫士,拥着个将官进了门;王令岩一看便猜到,这就是袁德宏所说的副使了。

“周副使,你来得正好!”袁德宏大声喊道:“请你立即下令,不得有任何躁急的行为,免得玉石俱焚。”

周副使很沉着地打量着三令岩、吴惠龙和老朱,然后问说:“这三位是何许人?”

“大宋的使者。”

“周副使!”王令岩神色凛然地说:“这一刻非常紧要,如果你想保全袁将军、保全你们的弟兄,务必即时下令,制止妄动!”

“对了!”袁德宏接着说道:“这所关不是我个人的生死安危;宋朝大军已渡大宁河,非你我所能敌,徒事牺牲,无益大局。你赶快先下令制止,我们大家再从长计议。”

周副使想了想说:“我遵办!”

表面说遵办,其实他另有打算;只要没有动员召集的形迹,暗中仍不妨备战,所以他吩咐随带的卫士,拿着令箭去召吴校尉来此。同时传令,所有的士兵,各回战棹,不准乱走。

王令岩心想,这周副使到底是何居心,有些不易猜度。不过主帅都在这里,如果真的能够坐下来“从长计议”,也是一条缓兵之计,所以听他处置,暂不作尸。

“周副使!”袁德宏说:“你听这位王将军,细叙大势。宋朝天子,仁厚过人,深得民心;一统之业,迟早必成。你我顺天应人,该识时务。请坐下来谈。”

于是各据一桌,这面有吴惠龙和老朱看守着袁德宏,那面有带刀卫士保护着周副使;王令岩就坐在袁德宏身旁,对周副使展开说服的工作。

他的一番大道理还未说完,周副使派去传令的卫士,回来报告:“吴校尉不肯来!”

周副使尚未开口,袁德宏便问:“为什么?”

“你想呢?”周副使说了这一句,又向王令岩说。“吴校尉的用意十分明白,足下不可上他的当!”

王令岩明白了,吴校尉大概是反叛袁德宏,故意作此捣乱的行动,希望自己一怒而处置了袁德宏。这是借刀杀人之计,自然不能上他的当;而周副使居然点破了诡计,可见他是顾虑袁德宏的安全。这就好办了;谅吴校尉的身份地位,未见得能发生多大的作用,且不必去理他。

10

刘光乂和曹彬所率领的大军,进展十分顺利,正午稍过,离南陵渡已只有十里路的途程;北岸李进卿的部队已渡过大宁河,沿山道疾行,新胜之师,士气激昂,进展尤为迅速。李进卿已经奉准,不管南陵渡发生怎么样的情况,他这一支部队,决定单独作战,遂行快速的奇袭。能够先拿下巫山砦,则居高临下,对南陵渡的蜀军水师,便占了绝对的上风。

一切都不错,只有王令岩的情形,费人猜疑。约定近午动手,应该有消息来了,但既无鸣镝,亦无火箭,不知成败如何?还是中途出了意外,以致消息沉沉?

正在犹疑不定时,发现岸上的步哨,拿着一面白旗在摇——这是鸣镝、火箭以外的第三个信号,表示有人要上船当面报告。

糟了!曹彬心里在想,怕是中途出了意外。

等前队用一只轻捷的“游艇”,把岸上人载了来,曹彬一看,是随着王令岩一起去的老尤,越觉不安,开口先问:“你怎么一个人回来了?”

“是王将军派我来的。”老尤答道:“我们已经到了南陵渡,看蜀军的战船,毫无警戒,就打硬仗也能把他们打败。王将军命我回来报告,请大军全力前进。”

“原来如此!好极了。”刘光乂很欣慰地吩咐:“赏一面记功银牌。”

等他道了谢,曹彬便问:“你看见的战船有多少?”

“大概两三百。”

“多未起锚?”

“是的。就像没人那样,船都靠在岸边,随波起伏。”

“岸上呢?”

“满街穿军服的。”老尤说:“他们的水师大概都在岸上。”

“好!”曹彬很亲切的说:“你辛苦了。先退下去休一息吧!”

情况既明,毫不迟疑,曹彬亲自出舱下令:载船全速前进,准备作战。同时派人上南岸,通知夹辅水军而行,由老将高彦晖率领的马步军,遣派轻骑,直薄南陵渡。支援水军并呼应对岸李进卿的部队。

回进中舱,刘光乂正在沉思,一见他来,瞿然而起。“国华!”他说:“情形甚好,但也有些乱。你想,我们现在有四路兵在行动,北岸、南岸、峡中,还有王令岩也算一路。配合得不好,会把已成之局搞糟了。所以我想亲自到前敌去指挥,请你在这里坐镇。”

“这算是个小战役,不如让我去!”

“不!虽是小战役,实在是第一仗,对士气的影响甚大。还是我去。”

曹彬不便力争,只提示他说:“李进卿一军,不会有变化,反正力战攻取。得手以后,南陵渡这面便无能为力。王令岩如果成功,则大事可定。峡中水军及高彦晖那一军,坐收战果而已。”

“我知道。”刘光乂说:“不外三种情况,王令岩、李进卿在南北岸都成功;南岸成功,北岸失败;南岸失败,北岸成功。我最担心第二种情况,北岸如不能得力,我峡中水军便成了釜底之鱼了。”

“谅来不会。”曹彬说:“巫山砦的守军不多,全力抵抗李进卿亦未见得能成功,何来余力对付峡中?”

就这时听得人声嘈杂,似乎出了什么意外。刘光乂未问缘由,先就皱起了眉,军中贵乎严肃沉静,就算出了什么意外,也不该如此乱哄哄地,因而用发怒的声音,对身边的卫士吩咐:“去看看!为何这等吵闹?”

卫士答应着走出中舱。舱中的人都侧耳静听,嘈杂的声音依然,隐隐听得有这样的惊呼:“火,火!”这一下无不大惊,曹彬很快地站起身来,急步上了船头。

战船连樯接橹,拉得极长,一时望不见异状,但见各船都有人在救火,如果救不熄,至多自沉而已,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倒是大家这样沉不住气,却显得训练还不够;回头还须召集水陆将校,就此作一番检讨。

正在这样想着,忽然远远的看见火光!火势渐形炽烈。大是可虑。他想了一下,决定亲自去看个究竟。

随着中军坐船,有好几条游艇,随时可用;招一招手喊过一条来,带着卫士自软梯降落,人刚进入游艇,随即下令:“全速进行,往火光处走。”

八桨如飞,倏忽间已越过好几十条战舰;本来的方向是西北,转过一座凸出的崖壁,折往西南,视界空阔,才看出前队烈焰升腾,估量有两条战舰已经着火,一片弥漫的黑烟中,卷舞着桔红色的火舌;火花照红了两岸暗绿的崖壁,只见江面上人影浮沉,后队各船上的兵士都在舱面上,有的拿着钩枪、有的拿沙桶、准备延烧到自己船上时,可以抢救;而另有些人则在捞救落水的同胞。

江面上的形势极乱;曹彬不知火自何起?一时也无暇去思索,他只注意着火势可会蔓延?令游艇驶向岸边,隔船眺望,这才看得比较清楚;着火的果然是两条战舰,已经被隔离开来,幸好也没有什么风,等那两条船烧毁沉没,自可无事;而且四周正有不少人在奋勇施救,火光影里,望见船上也还有人,吊一桶桶的江水,迫近火焰浇灌,虽未见得有用,但冒险犯难,遇危不退,其志着实可嘉!曹彬暗暗提醒自己,事平论功,首先要查明这些人的姓名职衔。

“副帅!”他身边的卫士突然惊喊:“请看!”

抬眼一望,有两条船从上游须流而下——其实是两船火;方头柏木船上,堆得老高的木柴,其中当然灌足了油,火苗乱蹿,烧得正旺。曹彬见了,一颗心只是往下沉;千里而来,日夕在担忧的就是怕蜀军火攻,于今果然逃不脱了。

正在忧心如焚时,随觉眼前一亮,船队中突然驶出两条“走舸”,鼓棹逆驶,其行如风,船舷与墙上站满了手持飞抓、钩枪的战士;船头一名稍长大汉,身披皮甲,绰一根极长的竹篙,屹立如山,可以想见他全神贯注在那两只火船上。

曹彬明白了,是要用飞抓、钩枪搭住了敌船,硬把他拖开,以避凶焰。一个念头不曾转完,马上就发觉自己猜错了;但见那大汉迎着来船,伸篙一点,那明晃晃的一船火,即时在江中横转,然后就像后面有股极大的力量在猛推,飞快地向岸直冲,撞上崖壁;一声巨响,燃得正旺的木柴,四散飞进,一下子飞得满天的火老鸦,然后落入江中。

所有战船上看见这景像的弟兄,暴雷似地喝出一声采;采声未终,照样再来一下。危机解除了,只剩下满江沾了油的焦黑木块。余焰犹在,但已不足为害,各船弟兄,随手就把它拨开了。

“好!”曹彬不自觉地赞了一声,内心有着无限骄傲、充实的感觉。

但是,他甫即解愁,又起忧虑,第一是怕后继的火船不断,防不胜防;其次是怕已着火在烧的那两条战舰,沉入江心,妨碍水道。于是吩咐游艇继续前行,急于找着杨光美或者武怀节,商量对策。

杨光美的坐船是一只竖牙旗金鼓“斗舰”,一找就着;斗舰上用个吊笼把曹彬拉了上去。杨光美已得到消息,从另一面赶来相见。

“副帅,不要紧了!”他抢先安慰着说:“危 3ǔωω。cōm险已经过去。”

“刚才那篙师的身手真不坏。”曹彬又说:“何以见得危 3ǔωω。cōm险已经过去?难道后面没有敌船了?”

“是!”杨光美用手往北岸高插人云的峰顶一指:“上面有人在侦察,看清了不再有敌船。”

“那倒令人不解了!既用火攻,何以半途而废?”

“是啊,我也是这么在想。”

“这且不提。”曹彬指着那两条着火的船说:“这要沉在江底,怕正挡着水道;得要有个断然处置。”

“不碍,不会沉。等救熄了再看。果真妨碍水道,把它拖开就是。”

曹彬听他这么说,又见他指挥若定,终于把罩在心头的一层愁云,驱散得干干净净。推己及人,急于回去告诉刘光乂,也好叫他放心。于是嘱咐了一句,叫把立功的人仔细查明,当心遗漏;接着便踏入吊笼,仍回游艇。

吊笼刚刚放下,陡然听得弦振清响。一支红白分明的响箭,冲向半空中;曹彬急忙喊道:“上去,上去!”

战船上的弟兄,都以为这支响箭是报警,又有火烧船下来了。把刚平静下去的一颗心,蓦地里又提了上来,纷纷奔向各人的岗位,准备应变。

杨光美是知道的,自然喜不可言;听得曹彬在吊笼中喊,亲自动手,帮着弟兄把他吊了上来。大家看这两位长官笑逐颜开,彼此揖贺的情形,无不大惑不解。

“副帅,告诉弟兄们吧?”

“可以!让大家也高兴高兴。”

杨光美亲自登上指挥作战的小小高台,取锣在手,“当、当、当”地,连敲三番,这是有重要宣示,所有战船上都静了下来,侧耳细听。

“提报——”杨光美拉长了声音宣布:“南陵渡已归入我军掌握。”

于是递相传报,欢声雷动。等杨光美下了高台,曹彬已在心里盘算过了,这虽可能是刘光乂所担心的所谓:“第二种情况”、“南岸成功,北岸失败”,其实并不要紧,因为松木、三会两砦一下,南陵渡再成功,则巫山砦便成强弩之末,就算不是望风而降,有李进卿的部队也一定压制得住。现在最要紧的是接应,所以一见杨光美,曹彬立即以副帅的身份下令,前队全速前进。接着便匆匆下了游艇,回中军坐船去见刘光乂,商议进军夔州的计划。

11本图书由downshu。cn为您整理制作更多txt 好书敬请登录downshu。cn

吴校尉很机警地逃出了南陵渡,星夜奔向夔州,来见高彦俦。

高彦俦是河东太原人,他随当今蜀主孟昶的父亲高祖孟知祥入蜀,由偏裨小校以军功积升,当到昭武军监押,孟昶即位,迁为邓州刺史,以后又改武职,久历疆场,胜败互见,是蜀中的宿将;五年前出镇夔州,职衔是“宁江军都巡检制置招讨使”,防守东路门户。

夔州的天险是瞿唐关,两崖对峙,一江中贯,江心有一块孤石,夏天没入水中,到秋天方始显露,至冬季水最浅时,出水二十余丈,名为滟颁堆,水势湍急,且有漩涡;尤其是黑石滩最为险急,两山夹江,水势如潮,历来保蜀,都在此据险而守。

守御的战备,名为“锁江”,或称“锁峡”,在瞿唐关下,两岸设置铁柱,拦阻东来的敌舰。后唐天佑元年,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也像现在的宋军一样,遣水军自荆州西上攻夔州。那时前蜀王建用名将张武为万州刺史,在瞿唐关下两岸设木栅,用一条极粗的铁练,横过江心,“铁峡”之名,即由此而来。

到了后蜀,锁峡的工事越发严密,用浮桥代替横江的铁练;桥上又设指挥瞭望的“瞭望棚”;两岸密布石炮,敌舰一入峡江,不仅为浮桥所阻,无法前进,而且必为两面崖上居高临下的石炮所击毁。因为如此,高彦俦接得前方兵败的消息。相当沉着,只下令加强巡逻,检点锁峡的战备,以逸待劳,预备痛击宋军。

但是,他的监军武守谦却沉不住气。巫山和南陵渡失守,他已接得消息,苦于不知其祥;此时听说有甫陵渡逃来的军官求见高彦俦,急忙赶来要细听究竟。

高彦俦引见过吴校尉后,对武守谦说道:“袁德宏嗜酒误事,为宋军间谍所挟持;巫山守军兵力单簿,望风而降,你听他谈袁德宏。”

“当时我一看情形不妙,报告周副使,请他援行职权,下令作战;宋军地处下游,又正时西北风起,在在不利,倘或周副使肯听我的话,南陵渡可以不失,而宋军非大败不可——”

“你莫先表功!”武守谦拦着他说:“只讲周副使如何?”

“周副使员叫我传令召集弟兄,各口战舰,准备出动。但是他始终顾着袁指挥使个人的性命,迟迟不肯下令起锚;我看这样子非辱国丧师不可,只好尽我自己的责任,放油船下用火攻、一共放了两只,要放第三只那一刻,上面传令,说已谈好了叫什么‘归顺宋军’,如果违令,即时正法。弟兄们因为袁指挥使平日训练不得法,十九贪生怕死,听说投降,大家都把手里的兵器丢下了。也有些弟兄深明大义,不肯投降的,我都带来了。一共四百五十多人;现在府外等命。”

武守谦因为有王昭远的奥援,十分跋扈,不问主帅的意向,随即大声说道:“袁德宏不是个东西,我早就知道。你很好,我要表奏官家——你现在是什么职位?”

“水师校尉。”

“我保你作‘都校’,你好好替我立功!”

“是,多谢监军。”吴校尉竟也不把高彦俦放在眼里了。

“我问你,”高彦俦问说:“损失的详情,你可知道?”

“怎么不知道?”吴校尉说:“水陆两军,被杀的五千多人,其余都投降了。战船为宋军拿走的,起码有两百多。”,

“唉!”高彦俦叹口气。

“这不是叹气的时候。”武守谦教训似地说:“得要赶紧部署。”

这一下高彦俦忍不住了,但当着吴校尉的面,不便有什么为部下见笑的举动,所以先叫他退下;然后正色对武守谦说:“我自有打算,不劳你着急。等我处置有误,你再开口也还不迟。”

武守谦受了这一顿抢白,颇不受用;但高彦俦既是主帅,所说的话又正是监军在职守上应守的界限;如果真个翻脸,自己占不到便宜,所以只是铁青着脸,连连冷笑:“好,好!看你的。”说着,管自己离座而去。

高彦俦当然也很不是味道,只以平日受惯了他的气,便如遇着凶悍的妻子一般,唯有忍气吞声不理他。定一定心,找了副使赵崇济来,商量着派出得力的谍探,先把宋军的意向实力打听清楚了再说。

不久,消息来了,宋军水师停留在南陵渡,马步两军,却已由巫山进屯白帝城西面。这时武守谦接得消息又赶了来与高彦俦有所议论。

“要趁他阵脚未定,打他个措手不及!”他指手画脚地说:“宋军现在甚骄,骄军必败;他们一定以为我们凭险而守,不轻出战;就偏偏要趁其不备。兵法有云:。‘多算胜’,这就是比他们多算得一算。”

“不然。”高彦俦摇着头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怎么呢?我倒不信,还有比我所说的更好!”

“你要知道,宋军远来,利在速战。我凭险而守,等他师老无功,有的是歼敌的办法。”

“是!”副使赵崇济说:“这就是以逸待劳。”

“错了,错了!”武守谦气急败坏地:“等他们阵脚一稳,整补休息好了,那还叫什么‘劳’?”

正副二使,互相看了一眼;高彦俦还微微摇头,意思是武守谦根本不懂兵法,无可理喻,不必跟他废话。

“怎么?”自觉被侮的武守谦大不服气,“我说得不对?”

“是这样的——”

赵崇济很婉转地作了个譬喻,好比猫儿捕鼠,守着鼠穴,绝其归路,老鼠千方百计想逃回去,必定累得精疲力尽,那时手到擒来,毫不费事,这才叫以逸待劳。

“而且宋军士气正盛,”高彦俦接着也说:“犯不上碰在他锋头上。我们要冷他一冷,冷得他们沉不住气,轻举妄动、自投罗网,那时施以雷霆一击,可获全胜。”

“是的,要等他们‘自投罗网’。”赵崇济深深点头,“等宋军的水师沉不住气,从南陵渡西上,那才是我们出击的时机。”

武守谦说不过他们两个人,拂袖便走。心里充满了意气,急待发泄;想起吴校尉,觉得此人智计胆气,两皆杰出,大可倚重,于是立即派人去把他请了来。

第二次相见,在礼貌上与第一次见面,大不相同;武守谦亲自到檐前迎接,拍肩拉手,十分亲热。吴校尉受宠若惊之余,兴起一种誓效驰驱的知遇之感。

武守谦也很坦率,开门见山地向他问计;讲完与高彦俦、赵崇济争辩的经过,吴校尉大为兴奋,因为他发觉武守谦所办不到的事,他可以办到——有很好的说法可以驳正副二使。

“说到宋军的士气,正以太盛之故,要挫他一挫。”他说:“高指挥使只想到人家,没有想到自己;我军连番败仗,人心不免浮动,倘无作为,士气一消沉,以后更难着力了。此时如果能如监军所说的,趁宋军阵脚不稳,打他个措手不及,这一个胜仗一打,人心可以安定,士气可以复振,所关不细,不但值得一拼,实在也是非拼不可。”

这一下吴校尉越发得意,词锋也越发犀利:“再谈到所谓‘自投罗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