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衣香-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倘若盛修颐不参合新帝的举动,倒也能免了一难。只怪他把朝事想的太过于简单,才遭了这般灾难。

对他也是个警示吧?

想着,老夫人又是叹气。

正想着,外头有小丫鬟跑了进来:“老夫人,葛管事来了……”

老夫人让请了葛陶祥进来。

葛陶祥进门,脸上带着欢喜的笑:“老夫人,大喜的事,宫里来了公公宣旨。我跟那公公打听了,是咱们家五小姐的事……”

五姑娘薛东蓉可以回京,这件事老夫人昨日也听老侯爷说过了。

她还以为要等些日子,不成想这么快?

老夫人一阵惊喜,忙让丫鬟们服侍着更衣,去外院接旨

……本文正式进入结文状态了。。。。。。。可能明日就把结局部分全部放完。大家元宵节快乐~~~

第259节结局(2)

圣旨果然是说五姑娘薛东蓉回京之事。

八月初九,薛家可以去接薛东蓉夫妻回京。

这个消息没过多久,就传遍了薛家阖府上下。

二夫人已经病了很久,终日靠药罐续命。自从开年以来,她今年就没怎么下床,已经病得形同枯槁,一直续着一口气不敢断,就是放不下五姑娘薛东蓉。

如今听说蓉姐儿要回京了,头一个高兴至极就是二夫人。

她身子虚弱,非要下床去给老夫人请安。身边服侍的下人都劝,倒是三奶奶笑道:“让夫人走动,对身子反而好……”并不拦二夫人,反而亲自陪着二夫人去老夫人那里。

二夫人就由三奶奶和丫鬟们搀扶着去了荣德阁。

走了几步路,她就气喘吁吁的,精神却是难得的好。

家里儿媳妇、孙儿媳妇都在老夫人跟前凑趣,说着五姑奶奶即将回京的事,见到二夫人来,大家都很吃惊。

二夫人款款给老夫人行礼,还未说话,眼泪就簌簌落下来。

老夫人也动容,安慰她道:“你好好养着身子,将来蓉姐儿回来,孩子们孝顺你,你也会一日日好起来。别再哭了,身子本就不济,又哭空虚了……”

大夫人、三夫人和四夫人也上前劝。

五夫人挤不上去,跟在后面说了几句安慰的话。

看着家里妯娌的儿女,最差的五姑娘薛东蓉也回京了,如今比起来,只有五房最不济了。

五房的大姑娘排行第九的薛东瑗根本不把五夫人这个主母放在眼里,对她和十二姑娘薛东琳爱理不理的。她嫁到盛家后,头一年就生了儿子,如今又怀着身子,简直是样样如意,等五夫人想看笑话都无处下手。

五房的十一姑娘倒也不错,进宫诞下了公主。又攀上了皇后。虽然先帝去了。太后娘娘还是念着十一姑娘的好,让新帝封了她为太妃,和贵妃娘娘们一个等级,在宫里享受荣华,并没有搬去冷宫。

可这两位姑娘对五夫人很冷淡。

倘若想着半点娘家,五爷何至于到现在还是个翰林院修撰?

五夫人自己的亲女儿薛东琳拒绝了几门不如意的亲事。如今老侯爷和老夫人也不管她,她的婚事到落了单,至今没有着落,也没人上门提亲。

每每想起这个。五夫人就恨极了薛东瑗,也恨大夫人。

要不是薛东瑗不上道,也许十二姑娘现在就嫁给了沐恩伯呢,哪里轮得到单国公府的那个七小姐?

那姑娘跟木头似的,平日里行走,在外人面前话都不敢说,哪里配得上沐恩伯?要不是她娘家嫂子是皇后娘娘的胞妹。也不至于这桩好事落在她身上。

比起来,十二姑娘薛东琳可是比单嘉玉强百倍。

最后,因为家里人自己不使劲,薛东琳至今待嫁。想起这些,五夫人就恨得牙痒痒。

她回到锦禄阁时,心里一直存着气,她的丫鬟碧桃和碧柳小心翼翼跟在她身后。

独自生着闷气,到了晚膳时辰,五夫人左等右等。仍不见五爷回来。

让丫鬟去外院打听,才知道五爷早就回了内院。

五夫人顿时暴怒:肯定又去五姨娘那里了。

五爷有五位姨娘,其他的都老了,只有第五的章姨娘,是五爷上司赏的,才二十来岁,模样妖娆妩媚。五爷从前也喜欢五姨娘,只是五夫人防他跟防贼似的,一直不得沾手。

后来五夫人因为去盛家闹事。被老夫人禁足。五爷才趁机沾了五姨娘。

这一沾身,简直就离不得了。五姨娘年轻。又是从前被调教过的,身子曼妙又有弹性,是五爷多年不曾得到的美味,从此就拔不出足,只要趁五夫人不备,就混去五姨娘那里。

五姨娘身边还有两个美丽的小丫鬟,五姨娘又不是大家闺秀出身,什么都看得开,只要五爷看一眼,她就让五爷把那两个小丫鬟也收了。

五爷一夜要被三个年轻女人服侍,那滋味令人乐不思蜀。

最近五姨娘有想了新的花式,让五爷等不及起更,就去了那里。

五夫人气的打颤,要去寻五爷回来。杨妈妈和碧桃、碧柳死死抱住,五夫人才气的哭得肝肠寸断。

“这还如何得了?”五夫人一边哭一边恨骂,“咱们这样的人家,怎么能容得下章氏那样的狐媚子!我告诉老太太去。倘若老太太不管,我也不活了!”

杨妈妈和碧桃拉五夫人,被五夫人各自扇了一巴掌,骂道:“你们也帮着五爷,只管让我委屈?到底是我的人还是五爷的人?如今我也不依仗你们,我自己找老太太去!”

碧桃年轻,被五夫人当众扇了一巴掌,脸上下不了,面色紫红,要哭又不敢哭,眼泪就在眼眶里转悠。

杨妈妈毕竟上了年纪,经历的事多,也不顾脸上疼,还要劝五夫人。

可五夫人铁了心要去告状。

杨妈妈也顾不上脸上的掌印,跟着五夫人去了荣德阁。

五夫人一进门,也不看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和四夫人都在老夫人跟前说话,直接哭着把五爷和章姨娘的荒唐事告诉了老夫人:“娘,您若是不能替媳妇做主,媳妇也活不成了。”

四夫人就抿唇偷笑。

这个五夫人,她女儿说亲的事都不要老夫人管,如今她自己管不住丈夫,反而要老夫人做主,真真好笑。

跟四夫人想法差不多的,还有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甚至老夫人。

老夫人也不显露什么,笑眯眯让一旁的宝巾拿了帕子给五夫人擦脸,笑道:“哎哟,哭得这样!多大点事,小五又不是孩子,知道分寸。不过是图个新鲜,过些日子哪里记得?倒是你这样,叫家里下人瞧着笑话。”

五夫人听出这话不对劲,忙哭道:“娘,还是把章氏卖出去吧!她就是个狐媚子。五爷迟早让她教坏了。”

老夫人眉头微蹙:“小五也不是二十岁、三十岁。他都快四十的人,倘若还能被个小妾教坏了,我也只当没养那个儿子。”

然后放缓了声音,又道,“你也岁数不小,还不知道小五的脾气?男人就是孩子。你得哄着他,顺着他,像你这样,他不过和章氏亲昵些。就要把章氏卖出去,反而不得法。”

五夫人算是听明白了。

老太太这是偏向自己儿子呢。

五夫人一阵气苦,哭着嚷起来:“娘,儿媳妇嫁到府里也快十五年,替薛家养儿育女,到了头来,您就看着五爷这样欺负我。让一个做妾的骑到我头上来?娘若是不管,我就自己做主了。”

大夫人眉头蹙了蹙:怎么这样跟老太太说话?就算是大夫人是太后娘娘的生母,是一品诰命夫人,在老夫人面前也是恭恭敬敬的不敢顶撞半句。

这个杨氏倒好,自己没本事管住男人,反而在老夫人面前哭吼。

她正要说杨氏几句,直爽的三夫人看不下去了,起身上前一步道:“既然这样,五弟妹自己做主好了!你房里的事。何事听过娘的话?如今出了岔子,你反要娘做主,这是什么道理?娘都是六十多岁的人,没享受过你一天孝顺,反而要吃你的排头?你若是再这般不知好歹,五爷容得下你,我们做妯娌的也容不得了!”

她因为激动气愤而脸色涨红,颇有几分要打人的架势,把五夫人吓了一跳。

大夫人忙拉住三夫人。转而又对五夫人道:“五弟妹。咱们家没有这样的规矩,怎么能在娘跟前说这样的话?再说。娘何时插手过咱们房里的事?不都是各种管着各种房里的?五爷和姨娘如何,都是你拿主意……”

五夫人就恨恨看着大夫人,新仇旧恨一起涌了上来。

“好了!”老夫人威严咳了咳,打断了五夫人和大夫人的对峙,对五夫人道,“芷菱啊,你房里的事,娘也没那精力去操心,你看着办吧!”

五夫人得不到老夫人的支持,还吃了妯娌一顿骂,气的要吐血,回了锦禄阁。

她晚上也没吃饭,越想越气,一股脑儿冲到了章姨娘房里。

她只带了杨妈妈,而章姨娘那里一堆丫鬟婆子,五爷又帮着撑腰,公然和杨氏叫嚣,居然把五夫人打了。

大夫人这才出面,让五爷把章姨娘送出去。

理由是:薛家容不下这么刁钻没有规矩的姨娘,居然敢对主母动手。

五夫人这才如愿。

五爷却气得半死,从此和五夫人也生分了。

除了章姨娘,五爷房里还有其他几个姨娘。虽然年纪大了些,总归是知冷知热的,五爷就和年纪小些的四姨娘要起来。

老夫人还是不管。

十二姑娘薛东琳而后一直无人问津,大约也跟五房这样荒唐有关吧?

薛家上下却没心思管五房的破事。转眼间到了八月初,五姑娘薛东蓉和萧宣钦终于回京了。

东瑗那日也特意早早回了镇显侯府,挺着大肚子给老夫人请安。

老夫人拉着她的手,慈祥喊着瑗姐儿,东瑗原本对祖父的那点怀疑,居然就烟消云散。

她总记得那一粥一饭的恩情。

毕竟她的丈夫并没有被害死,只是受了些伤。

如此一来,她和薛家的心结也算解开了。

到了巳正,外院的管事才说五姑奶奶回来了。

推荐好基友的书:《佳媳》,作者卫幽,15车位上有链接。文已经很肥了,喜欢的亲们去戳戳吧

☆、第260节结局(3)

薛东蓉回来,让薛家众人都吃了一惊。

听闻她和萧宣钦在外面自己种田耕地养活自己,大家都认为薛东蓉会很憔悴。风吹日晒的,岂会有好气色?

可薛东蓉吹弹可破的肌肤,盈盈照人的双眸,比在娘家时还要明艳几分。她未语先笑,开朗很多,不似在娘家时那么孤傲清高。

大家都看得呆住。

薛东蓉已经和萧宣钦给长辈跪下磕头。

老夫人搀扶起她时,不禁声音哽咽住,满心欢喜:“蓉姐儿,好孩子,快起身……”

二夫人早已泣不成声。

薛东蓉笑着,眼眶也湿了。

其他人也注意到了萧宣钦。跟那次回门时的荒唐不同,现在的他,皮肤黝黑,身量高大结实,笑起来带着几分飞扬,丝毫没有因为生活失落而忧郁,同样开朗了很多。

瞧着他们这样,大家无不动容。

虽然粗布荆钗,薛东蓉却比身穿绫罗绸缎还要美丽;萧宣钦双手粗糙,更加像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薛家众人这才感觉,萧宣钦同样是个仪表堂堂的男子汉。

透过人群,薛东蓉看到了东瑗。她冲东瑗莞尔,上前几步,握住了东瑗的手,羡慕看着她的肚子:“九妹妹又有喜了?”

东瑗笑着道是,她感觉薛东蓉现在的眼眸似山泉般澄澈善良,让人心生好感。从前她也不坏,可那份拒人千里之外,总叫人不舒服。

这两年的生活。让她和萧宣钦都脱胎换骨般。

见过礼后,家里的妇人们就簇拥着薛东蓉去了老夫人的荣德阁,男人们则拉了萧宣钦去外院坐席。

二夫人一直拉着薛东蓉的手,眼泪不断。

看着母亲如此消瘦苍白。薛东蓉的眼泪也似断了线的珠子。方才在正堂还能控制情绪,笑着和大家寒暄,此刻就只能在二夫人怀里。哭得哽咽。

众人都被惹得心酸,一个个跟着抹泪。

最后是大夫人先劝住了二夫人,又劝住了薛东蓉,气氛才算好些。

“这几年,你在外头吃了苦……”坐下来说话的时候,老夫人不由叹气,心疼摸了摸薛东蓉的手。

她所欣慰的是。薛东蓉仍是一双瓷白细腻似大户小姐的手,根本不像是土里刨食的妇人。

薛东蓉就含泪笑道:“祖母,我没吃过苦,萧郎是个大丈夫,外头的事不用我操劳。我就是在家里做些针线……您看我的手,不还是跟从前一样?”

大家的目光都落在她上,心里不由都对萧宣钦倾佩起来。

晚上东瑗回到盛府,就把今日的事告诉了盛修颐。

盛修颐只是笑了笑:“……也算你姐姐当年看准了他,萧宣钦是个不错的。”

东瑗笑,很赞同盛修颐的话。

薛东蓉回京后,萧宣钦就不用限足,可以四处走动。

他们租赁了镇显侯府附近的两进宅子住了。

祖父祖母又给了萧宣钦一笔本钱,让他自己经营生活。这次他没有拒绝薛家的好意。没过一个月,萧宣钦就跟在丝绸铺的老板搭伙,贩货去西北卖,再从西北贩货回来。

他也不觉得这活低贱,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

他能吃苦,从前又是个混世的。各色人等都打过交道。薛老侯爷倒不担心他被人骗,放心让他去了。

只是薛东蓉总不安心,时刻替萧宣钦提心吊胆的。

因为萧宣钦这样,薛家上下对他刮目相看。薛东蓉的亲哥哥、镇显侯府的世子爷薛华轩跟盛修颐一块儿喝酒,就对盛修颐说起他的五妹夫,然后道:“倘若旁人不说,谁还记得当初那么荒诞的萧五公子,就是现在的萧宣钦?简直判若两人……”

盛修颐对此倒是和薛华轩持不同的态度。

他没有当着薛华轩说,而是回来告诉东瑗:“……从前他大约是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不成想,这样不凑巧,就家破人亡……萧家挡了他的路。”

东瑗就忍不住噗嗤笑出来。

盛修颐身上犹带着酒香,有三分醉意问她:“有什么好笑?我说错了什么不成?”

“这倒不是。”东瑗止住了笑声,“只是觉得这话耳熟。从前我祖父、祖母说起你,总说盛家挡了你的前程,十分惋惜。口气跟你说五姐夫一模一样。你们连襟俩真是同病相怜。”

盛修颐微愣,继而失笑,把东瑗搂在怀里使劲吻着。

转眼到了九月二十,东瑗早上起来就觉得不舒服,到了半上午,肚子疼了起来。

没过半个时辰,羊水就破了。

这次不像生诚哥儿时那么害怕,也不像那么难受,她虽然觉得肚子疼得如刀绞,努力使劲,东瑗自己都觉得时间还不够,稳婆就喊着着看到孩子的头了。

盛夫人在东次间供了送子观音相,听说孩子那么快下来,她也不拜菩萨了,忙跑来瞧。

午初破的羊水,没到申初,就诞下了两个孩儿。

“夫人大喜,大奶奶大喜,是龙凤胎。”稳婆和罗妈妈在一旁高兴向东瑗和盛夫人恭贺。

东瑗只是长长舒了口气,心里满是甜蜜。

她很想要个女儿,居然一口气生个两个,如何叫她不开心?

盛修颐更是兴奋不已,扬言孩子洗三礼要隆重些。

东瑗和盛夫人都不同意。

盛夫人道:“当年诚哥儿就是洗三礼太重了,孩子才出生就呛水。孩子太小了,别精贵,要不然承不住福。在徽州乡下,人家都给孩子取个贱名,这样才好养活。”

盛昌侯也觉得不需要大肆操办。

盛修颐满心的欢喜只得压下。

和诚哥儿出生时的冷漠不同,盛昌侯这次很积极寻了道士给两个孩子算命。他根据两个孩子的命格,把男孩子取名盛乐嘉,女孩子取名盛乐莹。

得了名字后,大家就嘉哥儿、莹姐儿这样叫开了。

盛乐嘉和盛乐莹跟诚哥儿不同,这两个孩子特别爱哭。他们出身后,也没有向诚哥儿那样安排了院子,直接歇在静摄院的暖阁里。东瑗好几次夜里被孩子哭得吵醒了。

盛修颐同样半睡半醒间听到孩子哭。

孩子一哭,乳娘连忙去服侍,倒不影响东瑗和盛修颐休息。

盛修颐还是会说:“怎么这样爱哭?从前诚哥儿就从来不哭的……。”

东瑗笑道:“是诚哥儿跟其他孩子不同。小孩子哪个不爱哭的?诚哥儿天生带着刚性,所以不爱哭罢了。”

盛修颐想了半晌,很疑惑问东瑗:“……是吗?”然后又想起什么,就不再多言了。

东瑗知道,他想起自己还有三个孩子,而他居然不知道孩子们小时候是怎么样的,心里有些怪异。作为这个年代的父亲,他直到和东瑗这场婚姻,才真正接触到孩子们的童年。

所以他以为孩子小时候都是像诚哥儿一样不爱哭。

盛乐莹比盛乐嘉早出生一会儿,她便是姐姐。两个孩子一样,特别爱哭。

盛昌侯有次心血来潮,就让人把两个孩子抱去瞧瞧。

盛修颐和东瑗顿时就毛骨悚然,不会这两个孩子也要霸占去吧?

结果嘉哥儿去了没过多久,就哭个不停,乳娘喂了奶,才好些。盛昌侯以为清净了,谁知莹姐儿又哭起来。

元阳阁此起彼伏的哭声,让盛昌侯脑袋都大了,赶紧把孩子送了回来,还在背后蹙眉念叨:“两个丫头似的!”

那语气,很不喜欢盛乐嘉爱哭。

东瑗则是大大松了口气。

她的次子,可真不希望被盛昌侯也霸占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三奶奶单嘉玉也替三爷添了一个男孩儿,粉雕玉琢十分漂亮,不太像三奶奶,更加像三爷的模子。

三爷很是欢喜。

盛昌侯给三爷的儿子取名叫盛乐淳。

三奶奶怀着淳哥儿的时候,她陪嫁的两个丫鬟就做了通房。其中一个等到淳哥儿四个月大的时候,也怀了身子,十个月后诞下一名女婴。

盛修颐的嫡子盛乐郝、盛乐诚、盛乐嘉,嫡女盛乐莹,庶女盛乐芸,三爷的嫡子盛乐淳,庶女盛乐敏,家里一下子便有了七个孩子。

盛乐郝到了十七岁,那年的乡试考中了举人,却没有中进士。

盛家对他的婚事也操心起来。

盛修颐也第一次跟父亲提:“将来家业,我想留给郝哥儿。诚哥儿和嘉哥儿,我自会给他们留下一笔财产,让他们生活无忧。也会好好交代诚哥儿和嘉哥儿成才,有个好前程。”

言下之意,他会帮东瑗生下的两个儿子活得前程,但是爵位就要靠两个儿子自己去争取。

这件事把盛昌侯气得半死。

盛昌侯也是头一次跟盛修颐公然:“当年陈氏是背叛盛家,她留下的儿子,怎能成为盛家的家主?我也告诉你,你要么自己去挣爵位留给郝哥儿,要么让他死了这份心。我的侯位,只会给诚哥儿!”

盛修颐早知父亲的顽固,可又不敢公然说不要父亲的家业。

这样就是他的不孝。

一时间他也不知该说什么,受了一肚子气回了静摄院。

原本打算昨天把结局放完,可昨天有些事耽误了……不会让大家误以为结局(2)之后,就没有后文了吧?o(╯□╰)o,放心吧,每个人的结局都会交代的O(∩_∩)O~

☆、第261节结局(4)

这件事,盛修颐没有告诉东瑗。

他也不准备再提。

一则父亲身子健朗,现在说这些言之过早;二则盛乐诚年纪太小,盛乐郝又太敏感,盛修颐怕吐露一点,他的长子盛乐郝会多心。

自从诚哥儿出生,那孩子就一直心里不安。

这件事倒也没有让他纠结很久,到了四月中旬,金陵周家派了门客,来给盛修颐的庶女盛乐芸提亲。

周家是金陵望族,他们府里从前出过两任尚书,在金陵是一等富饶人家。周家曾经任户部尚书的那位老爷,和盛昌侯交情匪浅。

后来他致仕归乡,每年都让人给盛昌侯送年节礼。盛家也时常送些盛京的特产去金陵周家。

如今求娶芸姐儿的是族长之次子,姓周名延,字经年。今年已经十八,是个秀才。

从前周家也是想着等他考取进士之后,再替孩子说亲。

可周老爷不知从哪里听说,盛昌侯有个孙女,正是待嫁的年纪。周家估计是想着,过了这村就没这店,还不如先娶亲。

再者,世人常说,科举乃“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能考取一个进士,哪里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是周二公子一直不中,难不成一直耽误下去?年纪再大些,好人家适龄的小姐,都出阁了。

周家门客前来提此事,受到了盛家热情的款待。

一家人议论起这桩婚事来。

盛昌侯看中周家的门第,周家前任尚书又是他的挚友,孙女能嫁到这样的人家。他是很满意的,对盛修颐道:“周家是本朝的百年望族,门风清贵,与我们家是难得的等当户对。”

他很看中家世渊源。

盛夫人也看中周家的门风。对东瑗道:“颐哥儿尚未承爵,京都那些人家,要么就看上了颐哥儿帝师的地位。要么就是家境落败想攀上盛家的,总归用意太过于世俗。周家就不同,他们看中的不是颐哥儿在朝中势力,这样很好……”

盛夫人的意思是,盛乐芸到底只是庶女。那些人家若是想借助盛修颐的势力而求娶盛乐芸,不仅仅将来盛家会为难,芸姐儿嫁过去也委屈。

从前盛家孩子少。芸姐儿是盛夫人当宝贝般看着长大的,并没有因为她是姨娘生的而轻待她。

盛夫人哪里舍得芸姐儿受半点委屈?

东瑗则看中了芸姐儿未来夫君是“次子”这个身份,她对盛修颐道:“芸姐儿自幼就文弱善良,且这些年也没人带着她,教她如何管家。她若是嫁给长子。将来定要主持中馈,我还怕她露怯。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