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衣香-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奶奶又是一阵脸红。

薛家世子夫人荣氏也拿过来瞧,跟三夫人和四夫人都赞了一回。

赞的七奶奶羞红了面颊。

正说笑着,外院的小丫鬟进来禀道:“夫人,大奶奶,舅姥姥给诚哥儿送满月礼来了……”

舅姥姥,应该是指东瑗的大舅母韩大太太。

盛夫人忙起身,笑道:“是想替诚哥儿积福,不敢大肆操办的,就没有给舅母下帖子。不成想,竟来了!”

说着,就要亲自迎出去。心里未免不疑惑。

韩大太太去年冬月进京,也时常到盛家走动,为人虽热情,可很懂分寸。这样不请自来,多少有些强势的,不太像韩大太太的作风。盛夫人暗暗揣度,不会是出了事吧?

东瑗心里也疑惑,跟着盛夫人做了车子,一直迎到了垂花门。

须臾,便有婆子拉着两辆青帏小油车。

东瑗微愣,还有谁跟了来不成?

盛夫人也不解,面上却不好表现出来,笑容温和等着。

车子停在垂花门前的丹墀上,先头的车子车帘撩起,下来一个穿着葱绿色衣裙的女子,像身边服侍的。她下了马车,才转身搀扶一个穿宝蓝色妆花褙子的四旬妇人下了马车。

她们身后的青帏小油车上,也下来一个穿着银红色缂丝牡丹呈祥纹褙子的妇人。

并不是东瑗的大舅母韩大太太。

穿银红色缂丝牡丹呈祥纹褙子的妇人,东瑗记得,是她嫡母杨氏的二嫂,建衡伯府的二夫人任氏。

前面这位,隐约是建衡伯府世子夫人方氏。

两位夫人皆是雍容盛装,各自带了身边服侍的人。

盛家跟杨家虽不深交,却也是认识的。

盛夫人没有多想,上前迎了她们妯娌,笑道:“您二位降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

东瑗也含笑着,跟杨家两位夫人行礼。

杨大夫人笑道:“亲家夫人,给您请安了!家里瞎忙,才听闻今日是您府上三少爷满月的日子。我们妯娌厚着脸皮不请自来了。”

倘若没有薛家五夫人闹那件事,东瑗还真好奇杨家这两位夫人要做什么。

此刻,她心里隐约明白,不由暗暗冒火,又有些担心。

盛夫人却被杨大夫人说了很尴尬,笑道:“……是我疏忽了,该死该死!孩子满月,原就是不打算操办的,所以不曾告知亲戚四邻,两位舅奶奶勿怪。请里头请。”

“是我们冒失了。亲家夫人这话,我们下次可不敢登门了。”杨大夫人呵呵笑道。

盛夫人也笑。

杨二夫人就上前携了东瑗的手,对盛夫人道:“我们家瑗姐儿到了您府上,比从前还要漂亮。亲家夫人会疼人呢。”

好似东瑗是五夫人杨氏的亲生女儿一样。

东瑗心里一阵恶寒,却不好表现出来,依旧噙着笑。

盛夫人则忙谦虚,看了眼热情备至的杨二夫人,也称赞她:“您比从前越发精神了。”

杨二夫人就抿唇笑。

一行人又坐车,到了元阳阁。

薛家女眷和盛家二房、三房的女眷都以为是韩大太太过来了。

等进门发现是杨家两位夫人时,有惊讶的,有不认识的,有疑惑的,只是薛家世子夫人荣氏脸色微微一沉,片刻后才恢复了先前的温婉可亲。

东瑗想,五夫人想把薛东琳嫁给沐恩伯的事,大伯母是知道的,祖母肯定也是知道的。

大伯母倘若不知,不会在杨家两位夫人进门时露出这等神态。

盛家二房、三房的两位婶婶是不认识杨家大夫人和二夫人的,盛夫人介绍了一遍。

又叫乳娘抱了诚哥儿来给两位舅姥姥瞧。

杨大夫人瞧着很是喜欢,让丫鬟拿出一个璎珞项圈,项圈下坠了金锁,锁上镶嵌一块雪色玉牌,雕刻着福寿花纹。

这样的一个项圈,比薛家老夫人送的还要讲究。

乳娘替诚哥儿收下,交给一旁的小丫鬟拿着,抱着诚哥儿给杨大夫人磕了头。

然后起身,又抱着诚哥儿给杨二夫人瞧。

杨二夫人拿出一对长命锁,下面坠了蝙蝠闹春络子,十分鲜娘依旧接了,抱着诚哥儿给杨二夫人行礼。

收完了杨家两位夫人的礼,乳娘依旧把孩子抱了下去。

康妈妈安排人给薛家五夫人送了补药过去,此刻回来,轻声禀告盛夫人:“夫人,前头宴席摆好了,戏等着开锣呢。”

盛夫人笑呵呵起身,请众人移步临波楼听戏。

东瑗落后一步,让乳娘和众人照顾好盛乐诚,才跟在众人身后,去了临波楼。

盛家处处修建了池子,临波楼就是架在盛昌侯东南最大一处池子上。

四面环水,临波楼对面一桥之隔,搭了高高戏台,做成莲花模样,垂了绿色幔帐。远远瞧着,宛如一朵红莲盛绽,绿幔似荷叶蹁跹缭绕。

池子里种了菱角、荷叶,此刻正是莲叶才露尖尖角的时节,菱角已经蔓藤铺满了碧油油的水面。

一阵微风,清香满怀。

世子夫人和薛家、盛家二房、三房的女眷都来过临波楼,虽感叹用心巧妙,却不及杨家二位夫人初次相见时觉得惊奇。

杨大夫人和二夫人都称赞:“居然这样用心思,建了这么精致的水中楼阁。”其实心里感叹,盛昌侯府真真富足。

盛京这样的地段,他们家居然建了如此多的水池。

旁人家盖房子都不能够呢!

这院子是当年先皇准备开建皇家园林的,无奈御史一次次弹劾,说建皇家园林劳民伤财,乃是朝廷暮气之兆。

先皇被那些御史缠得没了法子,就把这初建的院子赏给盛昌侯做府邸。

这面积和地段,自然备受众人的羡慕!

第152节满月(3)

第152节满月(3)

进了临波楼,众人分了主次坐下。

东瑗的大伯母和盛夫人自然居首席,三伯母和四伯母居次,杨家两位夫人坐在薛家女眷下首,才轮到盛家二房、三房两位太太及四奶奶、五奶奶、六奶奶和七奶奶。

东瑗和二奶奶葛氏没有座位,她们俩立在一旁服侍。

对面戏台上已经开锣,班主用大红托盘托了戏单到这边阁楼,等着夫人们点戏。

盛夫人推让薛家众人先点,世子夫人和薛家三夫人、四夫人又推让杨家两位夫人先点。

杨家两位夫人自然推盛二太太和三太太先点。

最后轮了一圈,还是薛家世子夫人荣氏先点了一出《拜月亭》,盛夫人就跟着点了出《谢瑶环》,薛家三夫人和四夫人分别点了《苏六娘》、《荆钗记》,杨家大夫人和二夫人才点了出《琵琶行》和《秋风辞》。

下面几位奶奶也点了。

盛夫人赏了那班主。

班主接了赏,拿着戏单又回了那边莲形戏台。不过片刻,便是锦旗漫卷、彩带飘舞,生旦净末丑粉磨登场。

水袖轻抛,声喉婉转,依依呀呀唱着悲欢离合。

而阁楼这边,东瑗和二奶奶葛氏帮着摆了筷箸,丫鬟们陆陆续续端了琼浆美醪、美食佳肴进来。

东瑗站在盛夫人和世子夫人身后,帮着布菜。

趁着盛夫人不注意,世子夫人轻轻捏了捏东瑗的手,低声道:“瑗姐儿,看到杨家那两位了吗?不请自来,必有不善”

东瑗心头微动,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颔首,让世子夫人知道她心里有数,又绕到了盛夫人那边。

盛夫人始终笑盈盈的,给众人劝酒。

酒过三巡,杨家大夫人笑呵呵道:“亲家夫人,放眼盛京城,都没有您这么大的福气我只比您小几岁,至今还有一个女儿未出阁,去年才添了一个孙女。可您的大孙子,都能上场考状元了”

众人听得耳里,纷纷暗中留心。

注意力不由自主集中到杨大夫人那句“至今还有一个女儿未出阁”这句话上。因为盛家的三爷盛修沐是如今京都最有身价的年轻一辈,既有爵位,又是个四品御前行走,为人不纨绔不荒唐,谁家有女不想攀上这门亲事?

只是主动上门说这件事的,稍微有点体面的人家还是做不出来。

毕竟抬头嫁女儿,哪有求着把女儿嫁出去的道理?

杨大夫人一开口,虽没有主动说要把女儿嫁给盛修沐,众人却下意识这样以为。盛夫人也不例外。

于是她对杨大夫人就格外小心,生怕中了对方的言语计谋,答应了不该答应的话。

她心里微微有些不虞。倘若杨大夫人真的这等场合说起儿女亲事来,怎么好拒绝呢?

可沐哥儿的亲事,自有侯爷做主的。

她说不上话,也不太想管。

京都各家朝中势力太复杂,她又不是薛家老太君,能做镇显侯爷的小张良。她对朝中各方势力不太清楚,唯一知道曾经萧太傅对他们家不利,薛老侯爷态度不明而已。

其他的,她记不住。

她本就是这样淡薄的性格。

杨大夫人的话,让阁楼里微微静了静。

盛夫人停顿了片刻才接话:“什么好福气,左不过是孩子们大些罢了。说起福气,还是您家的老祖母有福气……我婆婆便没有这样的福,走得早,看不到四代同堂……”

说罢,语气有些伤感。

这样的话,杨大夫人就不好再把话题引到盛修沐身上了。

说罢,众人都在想怎么接口安慰她,盛夫人自己已笑道:“瞧我,大喜的日子说这等晦气话”

东瑗笑着给她斟酒:“娘,您再吃一杯暖暖身子。”

盛夫人就着她的手喝了。

东瑗放了酒盏,依旧笑道:“娘,您的确是好福气。郝哥儿都快十二了,是到了说亲的年纪。过几年大了,娶了孙儿媳妇,您不就是可以抱重孙了吗?”

薛家世子夫人忙接口:“是这话呢亲家夫人,您可有好看的孩子?”

这话绕到了盛乐郝身上。

可终究还是在说儿女亲事,盛夫人很怕杨大夫人一个拐弯,话题又扯到三爷盛修沐身上,心里对东瑗提起这话就有些不满。

可微微一思量,盛夫人顿时明白了东瑗的用意,心中又是暗喜,笑着对薛家世子夫人道:“我们家里,孩子们说亲这等大事,都是爷们拿主意,哪里轮得到我一个妇道人家做主?我看好了不中用的。就像当初几个孩子,都是侯爷定的。”

盛夫人“不想管女儿亲事”这话,终于自然不着痕迹说了出来。

倘若杨大夫人再提,也太不识趣了。

盛夫人心里赞东瑗急智,也感激薛家世子夫人的问话能凑到点子上。

杨大夫人果然笑了笑:“如今都是这样,儿女亲事,外头爷们好看的,咱们轮到咱们做主?”

正好一出戏唱毕,薛家三夫人不顾大家低声说话,忙起身高声对指了台上的小旦:“那孩子模样真好,唱的也好。快领来我瞧瞧。”

她大大咧咧,把儿女亲事这个话题就彻底打断了。

盛夫人心里明镜也似,心想薛家这三夫人,瞧着是个心里不管事的性格,实则明白着呢。

她这样一嚷,二奶奶葛氏就忙下去,喊了那班主,让把刚刚办小旦的孩子领过来。

薛三夫人瞧了一回,问他:“多大年纪?”

“十三。”那孩子恭敬道。

薛三夫人就啧啧称赞:“这么小的年纪,唱的这样好赏”

二奶奶葛氏就忙替她拿了银锞子赏这个小旦。

“我家三弟妹爱听戏。”世子夫人荣氏笑着解释,“哪里有唱得好的名角,她都要捧捧。如今又瞧上这孩子了。”

“这孩子资质好,将来定要成家的。”薛三夫人呵呵笑,“谁没有点喜好,难道不准我爱听戏?”

说罢,众人都笑。

话题就渐渐偏离了,再也扯不到三爷头上,盛夫人才彻底松了口气。

众人说笑一回,一顿饭渐渐到了尾声。

从杨家两位夫人不请自来开始,盛夫人就提着心,真怕会说什么话来。此刻到了散席处,她就故意装作有些醉态。

东瑗和二奶奶葛氏就帮着送客。

杨二夫人说要去如厕。

一旁的蔷薇忙领了她去。

送走了薛家的人,又送走了盛家二房、三房的众人,东瑗回到元阳阁的花厅时,盛夫人歪在炕上,装作睡熟,一旁的丫鬟陪着杨大夫人坐,在等如厕杨二夫人。

片刻,杨二夫人才出来。

二奶奶葛氏要和东瑗一起送,杨二夫人笑道:“二奶奶服侍亲家夫人去吧,我们这里大奶送送就成。”

二奶奶笑着应是,给她们行礼作辞。

东瑗就送她们出了元阳阁。

婆子们拉了青帏小油车过来,杨大夫人笑道:“我也多吃了几杯酒,头晕的很。坐车回去,怕是要吐的,心里馋一口醒酒汤喝。”

东瑗听在耳里,岂有不明白她话中之意,笑道:“您若不嫌弃,到我那里坐坐,让丫鬟们煮了醒酒汤给您喝。”

绕了半日,原来是有话跟东瑗说啊。

杨大夫人眉梢就有了笑:“如此,叨扰大奶了。”

杨二夫人笑道:“大奶大奶的,听着怪生疏,我就爱叫你瑗姐儿”一副很亲热的模样。

东瑗想推辞都不行了,只得道:“二舅母这样怜爱叫我,是我的福气呢。”

杨大夫人就笑着改了口,喊她瑗姐儿。

东瑗想,她继母的这两个嫂子,真不好对付,比她继母难缠多了

几个人依旧坐着青帏小油车,到了静摄院门口。

杨二夫人抬眸就看到静摄院的匾额,笑着对东瑗道:“这院子的名字取得有趣。是个什么意思呢?”

东瑗就把盛修颐名字里带的“修闲静摄,颐养天和”的意思,说给了杨二夫人听。

“我也听人说过盛家世子爷字天和,原是这个意思啊”杨二夫人呵呵笑道,“瑗姐儿不仅仅是个美人儿,还是个才女呢”

这算什么才女,这句话又不是她造的。

杨二夫人时刻都在捧着她。

东瑗笑着说二舅母过誉,请了她们在自己平日起居宴息处的东次间坐了,然后让蔷薇吩咐小丫鬟坐了醒酒汤来。

“瑗姐儿,前日我听你母亲说,你们家想给琳姐儿说亲?”杨二夫人坐下,笑着问东瑗。

果然是这件事。

“大约是吧。”东瑗笑道,“我坐月子里,母亲给我送了些药材,隐约提到了此事呢”

“哎,琳姐儿也是个苦命的孩子。”杨大夫人感叹道,“原本想着和陈家结亲,哪里知道,陈家公子和琳姐儿八字相克……”

这事不成?

陈家不顾一开始被薛东蓉拒绝,一再和薛家结亲,看中的是薛家的背景和薛老侯爷在朝中的势力。

所以八字不合这话,绝对不是从陈家传出来的。

再说,八字这种东西,算起来很神奇的,你说它是良缘,它就是合的;你说它非良缘,就相克。

东瑗一听八字不合这话,就明白过来,这件事里面,杨家插脚了

今天的保底更新。亲们手里有粉红票,就投给《衣香》吧,给予我和衣香一些肯定和支持吧O(∩_∩)O~

第153节花言巧语(粉红450+)

第153节花言巧语(粉红450+)

东瑗正要说什么,小丫鬟端了醒酒汤进来。

她只好打住了话头。

蔷薇亲手给杨家两位夫人奉上汤。

杨二夫人没有喝多少酒,也不爱醒酒汤的味道,她抿了一口,就端在掌心不再喝了。

杨大夫人则小口小口啜着。喝了半碗,才继续刚刚的话题:“瑗姐儿,大舅母跟你说句实话:陈家公子和琳姐儿八字相冲,其实是我们家老夫人找了高人推算,我们来前才推算出来,并未告知你们家老祖宗呢。”

说着,她自己笑起来,“我吃了酒,就管不住自己的嘴了,兜了出来。瑗姐儿,你不会胡乱说去吧?”

东瑗微微笑起来。

原来是拿话试探她的。

“大舅母放心,我不会说出去的。”东瑗保证道。

琳姐儿和陈家公子八字相冲,是杨家给五夫人的最后一道王牌吧?

倘若盛家不去求娶,薛老夫人又执意同陈家说亲,五夫人杨氏就会拿出这最后的王牌,推了这门亲事?

东瑗心里明白,暂时五夫人和建衡伯府都不敢说这话的。因为一旦说出去,陈家就彻底得罪了。

也会彻底惹怒了薛老夫人。

陈侍郎再怎么根基浅,也是当朝重臣。杨家并无人做官,虽有爵位,心里还是没底的。

五夫人的如意算盘,还是想让东瑗把五夫人想爱女嫁给盛修沐的事,不着痕迹渗透给盛家,让盛家主动上门求亲。

如了五夫人想让爱女嫁王侯的夙愿。

这件事,只有东瑗办最合适。

东瑗是盛家的长媳,是沐恩伯的大嫂,她替自己的胞妹说这门亲事,并不是薛家和薛东琳主动的。只是东瑗想姊妹过来做伴而已。

就算盛家不答应,也是东瑗在盛家说话没有份量,是她没面子,不涉及到薛东琳的体面。

这样,既圆了五夫人的美梦,也保全了薛东琳的面子。

东瑗想,杨家真的替五夫人和薛东琳打了一手好牌。

只是,她们怎么就能保证劝得动东瑗呢?

东瑗倒也好奇接下来杨大夫人和二夫人会说些什么来打动她,让她去做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正思忖间,杨大夫人放了青花小碗,杨二夫人才再喝了一口,也顺势放下。

蔷薇就让一旁的小丫鬟端上早已备好的茶水漱口,又奉了痰盂。

两位夫人漱了口,小丫鬟上了热茶,东瑗就让蔷薇把人都带了下去,东次间不留服侍的人。

等屋里服侍的人都退了出去,杨大夫人笑道:“瑗姐儿,从前你母亲时常在我们做嫂子的面前说,当年杜梨、木棉和汤妈妈害你,你母亲并不是知情的。事后她想起了,总是懊悔,她只当汤妈妈和杜梨、木棉稳重,才放心把你交给她们,哪里知道她们却做出那等事,你心里一定怪你母亲吧?”

这件事的始末,东瑗心里最清楚。

这么多年,五夫人也从未就这件事跟东瑗解释过一言半语。

东瑗觉得,五夫人到底是知道惭愧的,不敢再来粉饰太平,所以对她的恨意,也不曾添加过。

如今听到杨大夫人这番冠冕堂皇的话,东瑗心底那些厌恶与不耐烦顿时涌了上来。

她压抑了半晌,才让自己的声音不露出异样,方笑道:“当年的事,都过去这么久,大舅母不提,我都不记得了我心里不曾怪过母亲的,谁家里没有恶仆欺主?谁又是长了三只眼,能事事看到呢?”

杨大夫人就微微颔首。

“母亲是否做过什么,母亲心里最清楚的……。”东瑗继续笑道,“我心里也最清楚,所以我不曾怪过她”

杨大夫人微愣,她不由重新打量着东瑗。

依旧是那平淡的笑意,不见丝毫的异样与憎恶,却让杨大夫人后背莫名一寒,关于当年的话题,亦不好再继续下去了。

杨大夫人原本猜想,东瑗心里对杨氏定是有气的。倘若提起前话,东瑗能把气发泄出来,杨大夫人再加以粉饰、劝道,让东瑗对杨氏的芥蒂少一分,就算成功了第一步。

可东瑗这样不咸不淡的一句话,把杨大夫人满心的盘算堵了回来。

她觉得东瑗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劝解开的人,再说下去,反而破坏了暂时表面上的尊重。

既这样,只得换个法子劝她。

“你这般体谅,你母亲定是开心极了的。”杨大夫人又是一番描补,感叹道“瑗姐儿,你总是如此善良,将来倘若妯娌是个刁钻的,岂不是总吃亏?”

东瑗就笑了笑,等待下文。

杨大夫人见她不语,继续道:“……瑗姐儿,你现在生了儿子,你婆婆和世子爷都是疼爱你的,你在盛家有了好日子,大舅母也放心了。”

说的好似杨大夫人一直很担心东瑗过得不好一样。

杨大夫人这睁眼说瞎话的本事,五夫人杨氏怎么没有学会?倘若她学得一招半式,当年东瑗想对付她,也不容易的。

可见一个人的处境是好还是艰难,都跟自身相关的。

倘若五夫人有这等本事,当年就不会被东瑗逼得那么狼狈了。

她含笑接话道:“大舅母不用担心的。”

墙上的自鸣钟响起,已经申正,东瑗顺势道:“时辰不早了,晚些怕城里宵禁,我也不虚留两位舅母了。”

她这样请送,不过是想让杨大夫人绕开这些弯弯,直接说主题。

杨大夫人也看了眼自鸣钟,笑起来:“说着话儿,就忘了时辰的。瑗姐儿,舅母就先回了,只是有句话儿搁在你心里:你小叔子不仅仅比世子爷官级高一品,地位尊贵,还封了伯爷。倘若将来是个不知根底的妯娌进门,又是个聪明会哄人的,你婆婆信任她,这偌大的庭院,可有你管家的地位?”

在内宅的女人,奋斗了一辈子,不就是想获得内宅最高当权者的地位?

假如她的妯娌样样能干,三爷虽是弟弟,却被世子爷强上百倍;弟媳妇又哄得婆婆喜欢,嫁入婆婆愿意把家交给东瑗的弟媳妇管着,那么东瑗的处境,可不就是尴尬?

盛昌侯还在壮年,盛家不可能分家,盛修颐亦不可能承爵,东瑗就要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伏低做小的日子,在婆婆面前可能不得喜欢,在弟媳妇面前退让。

这一切,都是未来的忧患。

杨大夫人这一点,简直戳到了女人的心里最痛处。

东瑗静静听着。

“……要我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既你现在得势,何不抓住这个机会,把后面的忧患都清除了?”杨大夫人见东瑗不语,还以为正说中了东瑗的心思,心里大喜,又道,“大舅母是把你当亲外甥女,才对你说了这番话,你细想”

东瑗颔首:“大舅母说的是,我记在心上了。”

“大舅母也有个现成的主意……”杨大夫人声音低了低,“琳姐儿不是和陈家公子八字相冲?倘若盛家想替沐恩伯求娶琳姐儿,正是机会。”想了想,又道,“盛家如今和何等权势?若娶了门第相当人家的女儿,皇家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