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诗酒趁年华-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师决定将话题从这个令人胃疼的领域引开,关心地问颜肃之:“六郎名字起了没有?到时候上报朝廷,要怎么报呢?”颜肃之封侯了,过两天就要举行个差不多的仪式,然后颜肃之最好要上表,请立六郎做世子之类的。总不好写个“颜六”罢?好歹得有个正经的名字吧?就算没大名儿,有个小名……也先凑合了啊。

颜肃之一摸下巴,坏了,这几天忘了这事儿了。叫什么好呢?姜师也只是为了换个话题,见转了回来,也就顺着说起分家封侯的事儿来了。姜戎道:“你还要回归义么?”

颜肃之把儿子的名字且扔一边,见姜戎主动提起来,心说,来得正好。摆出一个也很腼腆的表情来,把姜戎刺激得不轻。姜戎飞快瞥了外甥女儿一眼,心说,你们父女都不是好人!就听“不是好人颜肃之”开口道:“当然要回去啦,才经营出来的地方呢。”

姜伍就说了一句让他想自抽的话来,他说:“有什么用得着的地方,只管说!不要客气!都不是外人!”

p话!颜神佑还管你娘叫外婆呢,怎么不是外人了?

颜肃之就真没把自己当外人儿,张口就说:“归义还缺个县令,我看阿云就挺好,不是也还没出仕么?”

卧槽!你还真敢说啊?装出来的正人君子呢?客套呢?礼貌呢?还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姜伍:“……”尼玛姜云是他亲生儿子啊!话也是他放出来的,真恨不得把自己抽成个猪头。

颜肃之还用一双特别纯洁的眼睛看着他,见他呆呆的望过来,纯洁的大眼睛还眨了一眨。姜伍想掐死妹夫之后再自杀!

屋里静得掉跟针都能听得见。

最后,还是姜戎挺身而出,问颜肃之:“他还小,能成么?”

颜肃之道:“谁生下来就是大人呢?学着呗。正好,新义人口也不多,地方也不很大,事也少嘛。”

姜戎狠一狠心,道:“且唤他来试一试,如何?”他倒宁愿把自己儿子送去抵了侄子。可看颜肃之这个样子,一点也不像开玩笑,倒像是认准了姜云似的。

姜云片刻便至,两年没见,他个头儿也长高了不少,只是依旧斯文俊秀、腼腆温柔。颜肃之鼻子抽了抽,仿佛嗅到了同类的气息。艾玛!闺女眼光真是好,就是他了。抢也要抢到归义去。

当下也不问什么大道理了,就出了几道题来考姜云一考。姜云心里乐开了花,作为一个比较正常的青少年,在姜家这样还算上进的家庭环境里,姜云并不是一个只会装逼的世家子。他也想上进,他也想有出息。可惜有个将他当成眼珠子的娘!全家都宝贝着他,不让他锻炼。

现在好容易有了个机会,什么归义,什么九百里,就算一千八百里,也去了!老子那么爪黑,不对,那么一颗红心向太阳的好青年,是要为国效力的!一定要造福大众。

感谢我的外公,他把我姑妈嫁给了我姑父,感谢我的姑父,他要把我带走!

由于十分想去,姜云的表现就格外的好。颜肃之随手出几道断案的题,又问他一些关于庶务的内容,看他知不知道一个县衙的机构设置之类,他都答得出来。再问一些礼仪的问题——姜戎留意,问的都是涉及官场的礼仪——姜云也答得一丝不错。

最后,要看他武艺,发现这小子也能开弓,也会骑马。虽然据颜肃之判断,不一定能干得过他家小变态,但是也够用了。

颜肃之拍板:“就是你了!”然后就扣住了姜云的手腕。姜云笑得可开心了:“一定不负姑父期望。”

姜戎姜伍一看,也只好认了。多留条路,总不是坏事。就怕女人不乐意。家中事虽是男人做主,主母认真计较起来,也是不能忽略其意见的。

没想到的是,姜云的亲妈周氏居然很赞成。她还是觉得颜神佑很好,把儿子送到颜肃之手下,万一这就看对眼了呢。反正她是乐观其成的。再看姜氏一家子,在归义是也过得好好的吗?也没病也没痛,全须全尾回来了呢。她为什么要给儿子说颜神佑呢?就是因为知根知底,还能理事,是个能督促夫君上进的人。

现在颜肃之给了姜云一个上进的机会,哪怕婚事不成,姜云的前程也有了呀。

周氏很放心。

蒋氏却想:万一有个不妥,怕女儿与儿子间有了芥蒂。

姜氏因颜神佑先打过预防针了,便附在蒋氏耳边代为游说。姜氏说的道理,也是颜肃之父女在家中说过的,蒋氏一听便也知道有道理。可她又犹豫了,归义那地方,烟瘴之地呀。

姜氏有些发急,道:“难道我们不是在那里活着回来了?家里孩子这么多,能个个都安排得妥当么?荫职也有个限额的,想要前程,不得自己上么?”

姜戎、姜伍、周氏都点了头,姜云也紧张地看着蒋氏,生怕她反对。蒋氏长叹一声:“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既是自己选的,以后都不许后悔,若有什么事,也不许彼此埋怨!阿云自幼养得娇惯些,若吃不得苦,女婿也不许抱怨看错了人,三郎也不许说儿子受罪了。”

众人都点头答应了,姜云难得答应了十分大声。

于是开宴。

这一顿吃得就十分畅快了,既然已经下了决定了,就要往前看了。席间,颜肃之等人只说归义的好处,什么海贼已剿,海边可好玩啦,还有盐场哟,天天吃盐焗鸡。还有山珍呢,各种好吃水果,冬天果蔬不断……可了劲儿的安利。

颜神佑干脆将六郎拉过来举高了:“看看长这胖样儿,怎么可能过得苦了?”

六郎:“……”#我家的女人是变态#

——————————————————————————————

从姜家出来,颜肃之有些轻飘飘的,他还有一个县令,就把队伍配齐了呢……

正行走间,前面忽然响起马蹄声、奔跑声,颜肃之也没在意。声音却奔着他们来了,忽啦啦,一队顶盔贯甲的武士奔了过来,将他们家的队伍围了起来。

当先一人马上上扬鞭:“都给我带回去!md!回京这好几天了,也不来看我!抢走抢走都抢走!”

颜肃之大笑:“唐大!我总得拜完舅舅拜岳母罢?”

唐仪将脸一歪:“你儿子呢?他不得拜岳母吗?快快快,叫出来拜岳父了。还有你,你们都甭回去了,到我家去!今天就住我家里了!出去一趟,学会了多少废话!跟我走就是了!秉烛夜谈,抵足而眠!我就不信收拾不了你了!”

颜肃之带着酒意道:“你还真收拾不了我,你总是被我收拾的!”

唐仪策马冲了过来,伸出鞭子往颜肃之坐骑臀上一抽:“走走走!”

第109章

姜母子三人坐在车内,听到外面响动,初时还不以为意,及听到唐仪的声音,姜氏与颜神佑都有些无奈。六郎对唐仪的声音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印象,只是觉得有点熟,又想不起来这是谁。

唐仪那句“你儿子”,六郎听得真真儿的,忍不住挺直了小腰杆儿。颜神佑同情地看了他一眼,心说,就你这样儿,得被你岳父那个中二病给搞崩溃了吧?你可悠着点儿啊,中二病不是那么容易应付的。

姜氏对颜神佑道:“唐大说到便能做到的,我看你阿爹也不是十分想推拒,今天怕是要在他们那里过了。命人回去取衣裳罢,你还有什么要用的,叫他们一并拿了来。”

话音才落,外面就听到颜肃之一点也没的拒绝的意思在跟唐仪磨嘴皮子了。

骏马嘶鸣,被唐仪抽了一鞭子跑了几步之后,又被颜肃之给控住了。颜肃之在车边停下了,对里面道:“今日且不回家了,都去唐大那里,吃穷他!”

唐仪在后面扬声道:“你现在可吃不穷我了!吃穷了我将闺女往你家一送,她依旧有人养着!”颜神佑看向六郎的眼神就更同情了。

姜氏道:“知道了。告诉他,他既半路劫了我们,我们可就空手去了。”

颜肃之笑道:“好!”拨转了马头,对唐仪道,“听到了没?空手去的!”

唐仪骂道:“你那点儿出息!”

车上,姜氏又将女儿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将颜神佑头上落下来的两绺头发拢了上去。颜神佑也有样学样,将姜氏也看了一看,姜氏却是无一处不妥贴的。母女二人又将六郎好一番摸,看他衣服、看他袜子、看他头发,连脖子挂的锁片都摆正了。

六郎小声道:“干嘛?”

颜神佑笑吟吟地:“看你小媳妇儿去呀。”

六郎也知道什么叫“小媳妇”,胖胖的小脸上一红,小嘴抿得更紧了,表情也更严肃了。颜神佑以袖掩口,笑得肩膀一耸一耸的。姜氏道:“到了唐家可不许这样了。”

颜神佑用手拢了拢表情,正经地道:“是,”低头严肃地对六郎道,“听到了没?到了唐家可不许这样了!你脸红的什么呀!”

又被姜氏给瞪了。

虽则说是空手去的,到唐家的时候也是空着手儿。姜氏在派人回家取衣裳和日用品的时候,也没忘了让他们将准备好的礼物给带过来。用唐仪的话说,这是女婿拜见丈母娘,怎么能没有礼物呢?

大头颜神佑已经代家里送过了,却也不能自此有恃无恐、想要一劳永逸不是?

这边因为带着车,所以走得慢,那厢却是飞奔往邰阳公府里报信取物,速度颇快。家中楚氏与颜孝之听了汇报,并没有反对,只让传话给颜肃之:“明日怕朝中还有事,今晚不要喝太多。”

唐府门前,颜肃之一家人才进门,后面颜府里取东西的就到了,紧跟着也回禀了进来。

门内,蔡氏虽然时常会埋怨唐仪荒唐,今天这件事上她也抱怨了两句——架不住想看看六郎——居然也盼着唐仪能将颜家人“劫”了来。

待到见面时,见六郎长势喜人,蔡氏就大方地原谅了唐仪当街抢人的鲁莽举动。笑道:“可算将你们盼来了。”见颜肃之面上有点红晕,这种红晕蔡氏常在唐仪脸上看到——那是酒精在脸上踩出来的脚印——心内有些纳罕:他不是戒酒了的么?

颜肃之自然是号称戒酒了的,然而这几天颇有几场酒是要喝的。比如到舅舅家耍赖,比如到大舅子那里抢人家的儿子,这种时候就不要装了,还是酒桌上拉点关系吧。只要自己控制,不喝得太多,不耽误了事儿,倒也无伤大雅。反而可以借酒装疯,将耍赖进行到底。

唐仪也发现了,拉着颜肃之的手一面往屋里走,一面道:“你开始喝酒了?”

颜肃之摆摆手:“好二年了,就回来这一回,又是正月里,就喝这一回。”

蔡氏道:“那先醒醒酒罢,我这里有好茶,且用些茶果,许久不见,也好说说话儿。”

通家之好,全家都叫了出来。招娣笑吟吟地推推她妹妹,将小妹妹弄得脸也红了,往姐姐身后一躲。与后来那些讲究到根本不算讲究、简直就是变态的规矩不一样,一般家里不要说是因为互相欣赏而结亲的了,便是有些利益纠葛的,也无不希望小夫妻能过得好的。婚前见面,也称不上什么天理不容。甚而至于,双方亲友会有意纵容一二,睁一眼闭一眼让两方稍微培养一点好感,这样婚后生活才会更和谐。

六郎也不好意思了,故意目不斜视,跟唐仪、蔡氏行礼,又红着脸问了唐家姐弟好。唐家大郎比他还小呢,说话比他还奶声奶气,也乖乖叫一声:“阿兄。”男孩子嘛,受父亲的洗脑比较严重,唐仪的立场,那还用说么?

招娣与颜神佑年纪差得不大,两人头碰头,在那儿看这两个小货一处玩耍。唐仪的儿子如今也没有名字,因为他看到六郎也还没有大名儿,据说这样孩子能养得大。如今一看,果然是能养大的。

上了茶来,如今京中才流行喝团茶,就是茶饼,喝的时候掰碎了,煮茶。颜神佑就喝不惯这个,再好的茶,这么一弄,都成渣渣了,还有什么意思?但是大家喜欢!还有放里面放个作料什么的,加糖加盐都是小儿科,还有加姜的。颜神佑算是熟悉了一回原始风味,才啜了一口,脸就皱了起来。

招娣道:“才喝的时候是有些不太服口呢,习惯了就好。”

颜神佑道:“加太多料,就尝不出原本的味道来了呢。干嘛要习惯旁人呢?你爱喝什么,就喝什么。”

此言大合唐仪的脾性,抚掌着:“正是,正是!重煮了茶来,不要加这些乱七八糟的!”

蔡氏道:“只怕味苦。”

颜神佑道:“凡食苦味,必有回甘。正好给阿爹醒酒,晚来好与伯父再喝下一场。”

唐仪大笑。

蔡氏也笑道:“正好。”

于是重煮了茶来,这一回虽然还有茶渣,味道倒与颜神佑以前喝过的很像了。她慢慢品着,招娣也有样学样,喝了两口,招娣先住下了——确实略苦。停得片刻,招娣道:“咦?果然是有些甜的。”

女孩子们就饮食聊了起来,期间,颜神佑抽空看了六郎一眼,只见他正跟唐仪的儿子在一处说话呢。六郎努力板着脸,装成个小大人儿,认真地解答小舅子的各种小苦恼。比如“总是被女人摸脸,肿么破”,颜神佑憋笑憋得肠子都要打结了,一看招娣,也是忍得特别痛快的样子,两位好摸人脸的怪女人抱在一起笑个不住。

姜氏与蔡氏便说些育儿经,蔡氏原本对于颜家并非世家的遗憾,如今已经淡得看不见了。倒不是颜家大手笔的干股红利起了作用,而是颜肃之上升的势头,让蔡氏看到了颜家兴旺的前景。

唐仪和颜肃之在一起,就是取笑人,某某纨绔是白痴,某某中二把谁谁家的人给揍了之类的。唐仪还拍胸脯保证:“你迁府那一天,我一准儿带人给你热闹热闹!”

并无一人提及什么盐场之事,仿佛这事儿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饭罢,颜肃之一家果然留下来住了。蔡氏原本收拾了客房出来的,结果唐仪硬拉着颜肃之往书房里睡去了,招娣与颜神佑又投契——其实是一起吐槽弟弟,两人都是长姊,比弟弟大好多岁,正有共同语言。唐仪的儿子对六郎好像也很喜欢。

干脆各人寻各人了(……),做客做到这个份儿上,根本就是“合同为一家”了。两家人却都觉得这样也不坏。

颜肃之也没从唐家搞一个人来给他当县令——没有合适的——颜神佑认为,最后一个县令的名额,应该给颜肃之以前的师友,最好是无牵无挂的。这样才能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割地为王的事业中来!哪怕捞不到一个县令,也好给六郎捞个好点的老师。

这个人选,就不是颜神佑能够决定的了。毕竟,这些人颜肃之比较熟。国子监里纨绔不少,用功读书的人也不是没有。国子监里没有,太学里还能没有吗?总有一款合适的,就在于有没有发现的眼睛了。颜神佑一个小女孩子,目下是无法与这两处俊彦接触的,这件事情,只能由颜肃之来办。

————————————————————————————————

从唐家出来,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了——蔡氏又留了一顿早饭。

虽然是正月,好多衙门都处于半放假状态,唐仪是负责禁宫安全的,却不能总是脱岗。颜肃之吃完早饭,陪唐仪去上班,直到送出长宁坊,才转回来接了老婆孩子回家。

到了邰阳公府,颜孝之已经去上班了。一家四口见了楚氏,回禀了见闻。颜肃之也没遮掩,直说了将姜云也抢了去做县令的事情。楚氏道:“外面的事情,你们自己拿定主意便好——往亲家下个帖子,约个日子,将家分一分罢。推让了这些日子了,也该有个决断了。”

颜肃之答应一声,听楚氏又说:“便在后日罢。那个时候,你们的袍服也该齐备了。新府业已建成,分过了家,正好搬过去。总不过好人已经搬了,这里还在拖拖拉拉。”

颜神佑心里一算,也是,已经推让了这么多天了,兄友弟恭的好名声已经传出去了,再推辞,大家都有审美疲劳了。再者,归义还等着她爹回去呢,总在京里耗着,像什么呀?颜神佑倒是相信,楚氏一定会从大局出发,至少是面子上做得十分光滑,无可挑剔。

这是不用说的。

颜肃之写了帖子,颜孝之与颜渊之也写了帖子请了楚丰并各自岳家来做一见证。开会的时候又彼此推让了一番,最终,楚丰做个主持人,除开已经分与两个小外甥的一千部曲之外,每人又各得一千,余下的四千户全是长子颜孝之所有。颜家那个坞堡,也归颜孝之主持。

其余颜肃之表示不需要了,他已经有了封地、有了府邸,什么田宅就统统不要了。颜渊之也推让,道是也做官了,并不在意这些。

最终,两兄弟各分得一处京郊小庄,颜渊之另得一处京中宅子,兄弟俩又各有京中两处铺面。楚氏命开了家中的仓库,与他二人每家十万贯钱、千匹绢,千斛米,各人房中之细软都归各人。三家约定,每年祭祀的时候还是要到长房这里来。

三兄弟也都不在乎这些了,没一个争的,最终都画了押。颜氏也被唤回来旁观,自家兄弟团结,她在夫婿面前也十分有面子。

接着,便是要给父祖上香、扫祭,告诉他们,儿孙有出息了,开枝散叶,分家了。

这些事情搞定,二房便开始着手搬家的事情。楚氏且不令四房搬出:“分家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因开府赐宅,不得不为之。你们又将要往归义去,何必再搬来搬去?且住下。”

颜渊之一想,也对,将才拿起来的包袱皮又放下了,请示过楚氏,他去给二哥帮忙去了。

颜肃之与姜氏的袍服下来了。抚着袍服上的翟鸟纹,姜氏眼中难掩激动,十多年了,再不曾过会有今天。院子里有些嘈杂,是打包行李的声音。往归义去的时候,几乎是将家搬了过去,也只是几乎。留在府里的东西也不少,都在库里没有动。颜肃之升做郡守时、封爵旨意传出时,又有亲友送来的贺礼,也都堆在库房里,这些都是要搬的。

仆役们训练有素,打包得都很快。打从前几天就开始忙了,如今只是在扫尾,只是越是扫尾杂事越多,反而显得更忙了。

第二日,正式的旨意下来,要有一个仪式。依古礼,叫做“分茅列土”,拿白茅裹着泥土,由皇帝给被封者。表示这块地就给你了,以后由你作主了,被封的人,就是那一片土地的主人,土皇帝了。

现在虽然受封者已经没这方面的权利了。他们可以一定程序上的干预司法,享有租税。但是,已经不是真土皇帝了。朝廷是有权干涉这片地方的,如果受封者作得厉害,朝廷也要朝廷管束。颜肃之要通过的,就是这么个仪式。

颜肃之的长相很撑场面,皇帝看到自己“一手栽培”的新生代俊杰,也是龙心大悦。整个场面既庄严又和谐,还透着丝喜气。

姜氏亦受封,夫妻二人皆得紫绶金印。原本楚氏应该也有一个太夫人的职称的,只是她已经做了邰阳公的太夫人,泉安侯这里,就从简了。

仪式结束,颜肃之夫妇便回已经收拾好了的泉安侯府,颜神佑与六郎带着家中奴婢们相迎。泉安侯府与邰阳公府一东一西,在街区里隔得比较远,离清远侯府却比较近。对于这一条,颜氏有点尴尬有点得意,清远侯世子徐杨就觉得脑门直跳,一抽一抽地疼。清远侯夫人还记得颜肃之这个小流氓开过她儿子的瓢,奈何这个流氓外面转了一圈儿,杀人无算还成了她邻居,只得咽下一肚子的苦水,还得笑着说“恭喜”。

泉安侯府比邰阳公府规制稍减,面积却并不逊于旧府。颜肃之一家统共四口人,奴婢虽然不少,还是觉得有些空旷。蒋氏过来做客,看了就有点着急,于宴散后留了下来,看女儿满面喜色,还是忍不住道:“你倒是上点儿心,再生两个儿子才好。生完了,你也省事,我也省心。”

姜氏已有六郎,倒并不很急,微笑着答应了。蒋氏不好再多言,暗想:等她过了这个高兴劲儿,我再给她细说。这么大的家业,一个儿子不够使的好吗?

————————————————————————————————

姜氏暂时还真没想这么多,她现在要忙的是听颜肃之说明天继续拜会师友,他的一位老师给他介绍了一个厉害的人,如果不能拐来当六郎的老师,就骗去当新乡令!

姜氏问道:“是谁?”

颜肃之说出了一个名字,姜氏比得了紫绶金印还要开心:“回京只要办得成这一件事,也是值了。”

颜肃之说的这一位,姓丁名号,字长明。比颜肃之大上五岁,乃是个有名的学者。治经史第一,却有一样怪癖:不喜说话。然而著书立说,每有片纸传出,便为人争相抄诵。然而不甚喜见人,也不喜与人辩难。但有人问,只写出来,他也书写应对。

身居陋巷之中,名闻天下,却不曾出仕。朝廷不是没想过征辟他,坑爹的是下的诏书他不接,来使者说话,他一言不发。因有一个名头比他还响的祸害老先生,皇帝就放弃了跟他对话。祸害虽然讨厌,好歹能搭个腔啊!

于是丁号也就在学术的圈子里为众人所知,他又不怎么说话,总是“中隐隐于市”,倒没有什么其他方面的突出事迹。

颜肃之却不认为他是个书呆子,真的书呆子,能一直保持这么个势头么?读书的时候,还抄过丁号兄的手抄本来学习呢。看这位仁兄的文字,字里行间透着深深的禅意。当时不解,现在回过头来看,那都是种种谋略,十分透彻。

也有人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