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此一生-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皇上相信与否,那都不重要。只要皇上但凡有那么一丝不确定,便不会再像以前那般信任蒋轩。

对于她日后图谋之事,这就足够了。

“在皇上面前,你不要把话说得像刚才那般直白,要婉转些才好。”太后指点她。

吴夫人记在心中,与太后详细设计好说辞,才退出了奉宁殿。

她刚一走,李嬷嬷就在一旁提醒道:“太后娘娘,靖远侯夫人这话是否属实,恐怕还有待商榷……”

“我管它是真是假!”太后阴冷一笑,“她是想让皇帝对世子有所猜忌,这我当然明白!但只要皇上同时也猜忌了成嫔,对咱们就是件好事!”

李嬷嬷似乎明白了什么:“您是怕成嫔将咱们派她去接近靖远侯世子的事告诉皇上?”

太后点头:“皇帝若是发落了她,自然最好,就算只是冷落在一旁,多少也能让哀家踏实一些。如今她这个身份,总让我有些不安!”

李嬷嬷不再劝阻。

既然太后娘娘怀了这个心思,就怪不得会与靖远侯夫人一拍即合了……

第二天,吴夫人再次来到奉宁殿,等着与皇上“偶遇”。

第四百三十五章 做戏

吴夫人陪着太后,在奉宁殿里等了一个多时辰,方才等到散朝后过来请安的皇帝。

只见皇帝一身红裳绛纱袍,头戴五彩玉珠皮弁,显然是散了朝就直接过来的。

只不过,皇帝的气色,似乎有些憔悴之态。

身后跟着成群的太监和侍卫,尽数止步于殿前,只有常公公一人,虚扶着皇帝,缓步前行。

一进门,殿中除了太后之外,呼啦啦跪下一大片,包括吴夫人在内。

皇帝先向太后行了礼,方才转向吴夫人这边,似乎有些意外,没想到她挑了这时候给太后请安。

“靖远侯夫人也在啊!”皇帝说完这句,就咳嗽了好一阵。

“是。”吴夫人保持着跪姿,不敢多说话。

皇帝咳嗽完了,才冲她摆了摆手,让她起来。

这时,太后那边开了口:“快去给皇上端杯热茶过来!”旋即又道:“你也真是的,自己身体不大爽朗,坚持上朝也就罢了,来我这里请安的事算什么打紧,竟也一次都不肯落下!

言语之间略带嗔怪,但任谁听了,也知道这并非真心。

皇帝则回道:“朝堂上的事是大事,过来给太后请安,同样也是大事!朕只是偶感风寒,并非有什么大碍,怎能在您面前失了孝道!”

越是心中有隔阂,这礼节之事才更不能疏落,免得被人挑了错处。

皇帝当然明白其中道理。

太后满意地点点头:“依我看,这朝堂上的事。皇上也不能都揽在自己身上,平白让龙体过多损耗。还是让朝臣们帮着多分担些,来得更好!”

皇帝笑着应下。

这话一如往常的冠冕堂皇。他早已习惯。

此次却有了不同。

太后说完,并未像往常一般,嘘寒问暖几句就以不耽误他朝事为由让他回去,而是转向吴夫人,摆出要继续往下说的架势。

“这说到为皇上分忧,你们侯府里可是首当其冲呢!”

“可不敢当!”吴夫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为人臣子。自当为国尽忠,绝无二话的。”

太后问道:“蒋轲离京也有些日子了,可有什么消息传回来?”

“回太后。犬子出征之前,我就曾告诫过他,要一心以战事为重,不要总惦念着家里的琐事。故而。并不曾有什么消息。”

听到此处,皇上心里琢磨着,她们这一来一往,看似闲谈,却显露出各种深明大义。

无非就是太后想在自己面前替靖远侯夫人和蒋轲做脸。

尤其自己不久前派人去把蒋轲的姨娘打了二十廷杖,她们这是担心蒋轲因此有失圣心吧。

皇帝自以为看透了她们的心思。

却不想,她们还有后招。

太后突然道:“瞧哀家这张嘴,怎么还议论起前线将领来了!这后宫可是不能干政的。即便蒋轲传回什么消息,那也算是战报。不能胡乱打听的!”

自说自话了一阵儿,立刻又道:“还是说说你们世子吧!记得他从漠北回来之后,似乎一直在府中养伤,不知如今身体可大好了?”

皇帝听她提起蒋轩,不禁微微皱眉。

吴夫人连忙接话:“劳烦太后娘娘惦记,世子的身体倒是康健了不少,只是……”

抢着说话,却又吞吞吐吐。

太后只得追问:“只是什么?”

“只是,他最近的精神,似乎有些不大好。”

吴夫人话音未落,皇帝的双眉皱得更深了。

尽管蒋轩明面上是在府中调养旧伤,但这段日子里,皇帝也不是没给他派过任务,只不过那些查案之类的事,皆在暗中进行罢了。

尤其他前两日才刚见过蒋轩,可是一点都没看出他精神有什么不好。

太后那厢,闻言却吓得不轻:“精神不好?!不会是和靖远侯一样……”战场归来,就疯疯癫癫了吧!

“那倒不是!”吴夫人连忙摇头,“许是我说得夸张了些,他不过就是情绪低落些而已,与战事或朝事都无干系,不过是年轻人的一些烦恼罢了,想来,过不了多久便能恢复!”

“哦?”太后佯装惊讶,“这么说,是为了男女之情?那哀家就更难理解了,咱们靖远侯世子,家世显赫,战功卓著,人亦是相貌堂堂,难道还会有人看不上他不成?”

听到这里,皇帝只觉的这当真是越扯越远,便想起身离去,留她们二人继续胡扯便罢。

吴夫人看出皇帝的不耐,不再兜圈子,直入正题。

“其实这事情的始末,我也不甚了解。只知道他从漠北回来的路上,捡到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姑娘,便安置在了京城的某处宅院。没过多久,那姑娘有了身孕,继而产下一女,便被他接入了侯府,住在梨春院。这一年来,时常探望,倍加呵护,甚至连我那媳妇都有些吃醋了!”

“却不想,就在前几天,一夜之间,那姑娘就这么不见了!”

吴夫人注意到皇帝此刻已经双眉紧锁,心中更是窃喜。

既然皇帝始终不肯披露成嫔的过往,坚称是直接由宫女晋封的,那就怨不得旁人的闲言碎语了。

“原本我是没多想的,只觉得世子本也没给她什么名分,如今走了,就当是与侯府没有缘分便罢。殊不知,自从梨春院人去楼空,世子的精神总有些恍恍惚惚的,让人看了都心疼……”

吴夫人适时拿起手中的帕子,做出拭泪的模样。

皇帝腾地一下站起身来。

“太后和靖远侯夫人慢慢说话,朕还召了朝臣进宫议事,就不相陪了!”

说完,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奉宁殿。

只见那背影竟有些微微摇晃,不知是风寒所致,还是怒气攻心。

奉宁殿中,吴夫人和太后相视而笑,都觉得她们的目的达成了。

而皇帝那边,并没有召见什么朝臣。

回到勤政殿,便让常公公叫了两名禁军进来。

“你们回宫也有些天了,朕一直没来得及听你们汇报。”皇帝声音很是平静,“这一年多,你们以羽林卫的身份待在靖远侯府,想必也了解到不少事,讲出来给朕听听吧!”

第四百三十六章 清算

勤政殿内。

被皇帝一问,两名禁军愣了片刻,拿不准该从何说起。

他们这一年多都在靖远侯府,与其他守卫梨春院的羽林卫同吃同住。二人轮番当值,既参与守卫,同时又是皇帝的耳目。

故而,他们对靖远侯府的情况,自是多加注意了的。

皇帝斜靠在龙椅之上,神色慵懒,余光瞥见他们的不知所措,索性直接问道:“那就先说说,靖远侯世子对梨春院那边重视与否?”

刚刚在奉宁殿听到的那些话,言犹在耳。

尽管当时那若有所思的表情大都是顺势而为,但皇帝终究还是惦记着这事。

此问一出,两名禁军反而放松了些。

问题越具体,反而越好应对。

其中一人立刻回道:“靖远侯世子对梨春院十分重视,那些负责守卫的羽林军,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以武艺高强、为人忠厚者为先。世子爷平日里也时常嘱咐大家,在梨春院所听所见,都不许传出去半个字。至于世子爷本人,倒是不常过去。”

皇帝心中暗暗点头,又对着另一名禁军,确认道:“这么说,他还是进去过的?”

那人连忙道:“是。有几次是陪着皇上一起去的,至于您不在的时候,也曾去过两回。

“一回是成嫔娘娘刚搬进去那日,当时世子爷只是在前院安排人手,并未与成嫔娘娘碰面。”

“另一回。就是不久前成嫔娘娘落水那次,当时也只是走到前院,在西边凉亭里与成嫔娘娘说了几句话。”

皇帝微微颌首。不知怎么又想起一事:“那太医去请脉的几次,他都不在吗?”。

才免去对私会的疑心,又开始担心他不够尽责。

“徐医正去请脉的几次,都是世子夫人在旁边陪着的。”

直到这会儿,皇帝神色之中,才终于显露出一丝满意。

此时再想起刚才吴夫人的话,便是另一番心境了。

只听他突然问道:“除了朕亲自碰上的那次之外。靖远侯夫人可还有再去梨春院找麻烦?”

“那倒不曾。这段日子,侯府二爷的院子里风波不断,靖远侯夫人想必为此颇为头疼。”

何止是吴夫人。就连皇帝听了,都忍不住撇嘴:“瑾亭还没回去?”

“没有。康宁县主自从回了公主府,便闭门不见,任凭侯府这边谁去说项。一律挡驾。听闻成阳公主还曾遣了人去索要放妻书。被吴夫人严词拒绝了。”

“胡闹!婚姻之事,岂可儿戏!”皇帝生气归生气,却也不想管她们这些闲事,“那世子的院子,可还安稳?”

皇帝隐约记得,当初太后曾送过丫鬟给蒋轩,想来定会掀起些波澜的……

“世子爷的榆院,一向安稳。即便是院子里的下人们。都安分得很,平日里极少议论主子的事。”

“哦?”皇帝稍感意外。却愈发感兴趣了,想起今日吴夫人一番行事,又问起:“那吴夫人与世子的关系如何?”

这可把两名禁军问愣了,不敢轻言妄断,只回忆道:“靖远侯夫人与世子那边的来往甚少。尤其是世子夫人,几乎是不过去请安的。听闻起初是吴夫人的意思,说世子爷身体欠佳,世子夫人一嫁过去,就免了晨昏定省。”

“那她就真的不去请安?”皇帝挑眉。

“除非年节,或者吴夫人有请,否则从不见世子夫人去沁宜院。”

另一人紧跟着补充道:“而且,据说世子夫人从来都是称呼靖远侯夫人为‘夫人’,从未称其‘母亲’,就连当初大婚认亲之时,都不例外……”

这可把皇帝惊着了。

想起之前见过那陆氏两次,无不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

尤其当时在景王府试探她那次,她那有些孩子气的泪颜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姑娘,面对靖远侯夫人之时,竟然还能如此强硬。

倘若换了旁人,皇帝说不准会是有何观感,但皇帝心里对吴家的芥蒂一天比一天深,便只觉得陆清容行事有点意思,不自觉就站在了她这边……

“行了,你们下去吧!”皇帝命令过后,突然又吩咐道:“这些日子,你们在宫中行走时注意着点,最好别和靖远侯夫人碰上,你们当初动手把她架走,她定是能认出你们的。”

皇帝暗道,既然有人想让自己对蒋轩的信任不再,那便由着她们这样想好了。

自己佯装不知,才能更彻底看清她们欲意何为……

此时此刻,回到侯府的吴夫人,怎么也不可能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她还在窃喜之中,计划着下一步行动,只当皇帝对蒋轩的信任已经大打折扣了。

吕妈妈对其计划颇为担忧:“咱们……真的要亲自动手吗?”。

“当然不是!”吴夫人不忘谨慎,“再等等吧,侯爷这段日子身体每况愈下,情况本就不好了,如果能赶得及……咱们倒不用多此一举!”

吕妈妈当然知道她在等什么,心里却无法控制地七上八下。

好在吴夫人说话算话,这一等,还真一直没有轻举妄动。

榆院这边,陆清容明知道沁宜院安静得异常,却也乐得清静。

有孕在身的她,不愿过多思虑,只是不忘让人随时关注那边的动向。

然而,这些天里,她所受到的最大搅扰,乃是来自贺府。

贺楷和邱沐云轮番上阵,隔三差五就要来求见一回。

陆清容倒是不怕他们求见,闭门不见的吩咐老早就传了下去,如今他们再来,门房直接就能轰走,都不用报给自己听。

没想到他们仍不死心,竟然在自己出府之时明目张胆地拦截。若不是蒋轩增派了不少护卫,恐怕还真难轻易将其驱离。

而他们之所以如此锲而不舍,也是有原因的。

虽然皇帝当初只打了贺清宛二十廷杖,且明显是手下留情的。贺清宛的伤处看着骇人,实则未曾伤及筋骨,只要老老实实趴着养伤,总有痊愈的一天。

但皇帝表面上并不迁怒于贺家,并不代表他们就能躲过此劫。

那道口谕的力量,是他们没能料到的。

自从皇帝惩戒贺清宛的口谕在京城之中传开,平日里逢迎无门的朝臣一哄而上,开始连番不断地参奏与贺家相关之事。

一时之间,奏本层出不穷,所奏之事千奇百怪。

贺楷自是首当其冲,成了众矢之的。

原本他一个礼部郎中,又以游手好闲为主,做得少,自然错处也少,却硬生生被挑出许多细枝末节之处。

其中最绝的,还是他当初由正六品主事升到正五品郎中的老黄历,被人翻了出来,极尽诟病,说其考评成绩欠佳,着实不该有此越级升迁,建议圣上详查此事。

原本那就是出自他大舅子邱永安这个驸马都尉的手笔,哪里禁得起什么详查。故而,吏部文选司和考功司的人都叫苦练练,觉得自己平白无故要被那贺家牵连……

而贺楷的兄长贺棣,也未能幸免。

他不过是远在山西临汾的一个从九品学正,都有不少人说他治学不严……

最久远的参奏,则是出在贺致远身上。

他在山东布政使参政任上的事,被一些年老无事的朝臣一一细数了出来,什么监督粮道时收受大笔贿银,去兖州府督办公事时与当地奸商勾结,等等。

就连他早年的风流韵事,都被扯出了不少,用以证明其德行有亏。

奇怪的是,陈年旧事被如此大肆清算,当初轰动济南城的和离之事,却丝毫无人提及。

可见,朝臣们都不傻,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第四百三十七章 改变

得知贺家如今的处境,陆清容既无畅快之感,也无怜悯之心。

她只是将其当成一件普通朝事,觉得有点奇怪,忍不住与蒋轩谈到而已。

“这蜂拥参奏的人未免也太多了些。除了皇上那份廷杖二十的口谕,可是还有旁人授意此事?”陆清容问道。

蒋轩原本正坐在外间的窗边看书,闻言便放下手中书本,在沉香木罗汉床的另一端坐了,正对着陆清容:“那倒没听说!这些递折子的人,我略微注意过,大都是些官职不高的,且并无派系,人数虽多,却互不相干,怎么看都不像是有人牵头。”

陆清容不禁唏嘘。

“没想到,皇上随随便便一道口谕,就能搅动出如此大的风波!好歹那贺家也是与成阳公主府沾亲带故的,竟然都不顶用。”

蒋轩轻笑:“越是那种离权力中心远些的官员,越不肯放过任何一次机会,这次贺清宛明显得罪了皇上,与之相比,区区公主府就显得不够瞧了。”

“这么说,那些人之所以参奏贺家,都是为献殷勤了?”

“也不全是!”蒋轩猜到陆清容会询问此事,提前了解过一些,“除了揣摩圣心之外,这里头还有不少陈年宿怨。那些揭发出来的事,以实情居多,并非无中生有。尤其是贺致远早点的诸多罪行,条理清晰,证据确凿,绝非是临时起意便能挖出来的。”

陆清容这才恍然大悟。

她对贺家,一直是没有好印象的。但一切皆因当年的旧事所致。为母亲鸣不平,为自己徒感叹罢了。

此刻她才知道,原来贺家的龌龊不仅仅是在家宅之中。

如此一来。算是恶有恶报了吧……

然而她的这番失神,让蒋轩颇为担心。

只听他温声劝道:“你切莫让这些事扰了心绪,那全是他们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尽管一切因皇上的责罚而起,但终究是恶有恶报罢了。”

“啊?”陆清容回过神来,方才轻松一笑,“你想哪儿去了。我还能同情他们不成!如今知道他们竟是这样做官的,真恨不得早些被揭发出来才好!”

倘若如此,说不定自己的劫难也能少些呢……

蒋轩自然能听出这话是出自真心。便暗中松了口气。

“皇上已经下令彻查这些罪行。此时众官员的劲头正足,想必用不了多久,就有定论了。你大可以放心。”蒋轩说道。

“本就是不相干的人,又是罪有应得。我自然没什么不放心的。”陆清容这是实话。

蒋轩正要再说些什么。就听到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绿竹撩帘而入,道:“夫人,宫里来了人传话,说东宫的陆侧妃请您明日进宫一趟。”

陆清容先是一愣,转而看向蒋轩:“东宫可是出了什么事?”

并非是她多想,而是她从小就与陆蔓玉并不亲近,自从陆蔓玉嫁入东宫后,她们一共也没见过几面。说过的话更是寥寥可数。

尤其去年皇帝下令将太子妃软禁,命陆蔓玉代为照料皇长孙的一应起居。之后便几乎没再见过她了。

蒋轩思索片刻:“没听说有什么事,近一年来,东宫低调得很。反倒是先太子妃被软禁后,皇长孙在课业上愈发精进,屡次被皇上称赞。也不知是受了软禁一事的激励,还是要归功于你三姐的细心照料。”

“哦?”陆清容难掩惊讶,她实在无法想象陆蔓玉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奇怪归奇怪,她仍希望,陆蔓玉是真的变了。

翌日,陆清容一早就更衣梳妆,穿了件湖绿水草纹交领被子,月白色湘裙,头发挽起翻荷髻,配以翡翠珠花头面,清新淡雅,又不失庄重。

许是习惯使然,她仍下意识避开了红色,也未戴任何金饰。

等到进了东宫,亲眼瞅见陆蔓玉,真真是让陆清容惊着了。

尽管太子薨逝后不久,陆蔓玉就收起了往日那份张扬,变得异常恭谦,但那多少都有些流于表面,不熟悉的人难以察觉,陆清容却不相信她是发自内心的。

此时此刻的陆蔓玉,一身浅紫色绣丁香暗纹衣裙,素净非常,头发梳起凌云髻,却只点翠了几朵白玉雕琢的梅花,倍显温婉。

更难得的是,与昔日相比,陆蔓玉通身透出的低调安逸之感,才是最让人为之动容的。

陆清容心中暗暗感叹,所谓的脱胎换骨,想必也不过如此。

陆清容愣神的工夫,陆蔓玉先是吩咐宫女准备奉茶,方才一脸笑意地看着她,道:“四妹怕是快把我忘了吧!听说前些天你还进宫去给成嫔娘娘请安,怎么也没想着顺路过来看看我!”

这摆明只是客气话。

东宫之地,可不是一个外命妇随意顺路就能去的。

这道理,陆蔓玉肯定明白。

陆清容便没有辩解,只道:“三姐是要照料皇长孙的,有如此大的重任在身,旁人岂敢轻易叨扰!”

“自家姐妹,如何能算旁人!”陆蔓玉这微笑轻嗔的口吻,亲近之余,还透着一丝稳重。

这又让陆清容恍惚了一阵,仿佛眼前之人并非陆蔓玉,倒更像是陆芳玉。

“三姐如今的模样,倒是与大姐越来越像了!”总归是姐妹,陆清容也就想什么说什么了。

倘若换了以前,陆蔓玉定是不爱听的。

此时她的笑意却不减反增:“你们自小都与大姐亲近,如今这样说,我就当你是在夸我了!”

不等陆清容反应,她又接着道:“实不相瞒,今日请四妹过来,是有事相求的!”

果真还是有事。

陆清容笑望着她,等待下文。

“我既然奉命照顾皇长孙,难免就要多尽些心。皇长孙的书读得好,今日多番被皇上夸赞,自是不用我费心的。只是他这些年长高了不少,反而显得瘦弱了,我总想着若是能寻个良师教他习武,即便无法在武艺上有所成就,起码也能起到强身健体之效。而皇上从不习武,故而宫里也没什么师傅可寻。这才想起四妹,不知可否请靖远侯世子进宫,帮皇长孙指点一下。”

陆蔓玉一口气说完,便等着陆清容表态。

她当然明白,给皇长孙找师傅,该是向皇上请旨的。

但她对靖远侯世子的手段也有些耳闻,若不提前得到他的同意,即便皇上应允了,这事儿也不一定能成。

第四百三十八章 推辞

事关蒋轩,陆清容自己肯定不能胡乱应下。

陆蔓玉却满脸期待,恨不得她当场就答应下来才好。

“教习皇长孙武艺,责任至关重大。三姐想必也知道,世子这段时间之所以远离朝堂,乃是因为漠北旧伤未愈,皇上恩准在府中休养。如此一来,恐怕难以担此大任。”陆清容不紧不慢地说道。

“也没那么严重!不过是指点皇长孙一下,不会让他过于操劳的。”陆蔓玉说得轻描淡写,“皇长孙自幼勤于读书习礼,这武艺却是疏于练习,从头到尾也没一位正经的师傅!而若是论起弓马骑射,恐怕全京城也不一定有人能赢过靖远侯世子,我这才厚着脸皮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