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道狂之诗-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经象征去欲修真、出世成仙的三丰祖师,在当代的武当弟子眼中,却成为了护佑武林霸业的武神。
未等桂丹雷吩咐,侯英志已然撩起衣袍下摆,双膝下跪,向着神像叩了三个点地响头。
桂丹雷和樊宗也各自叩了头。樊宗在神坛上取了三根清香燃点,交予侯英志上香。侯英志上香后又再跪下叩了三响。
“这就行了。”桂丹雷扶起侯英志。“既然叶副掌门已经在四川收了你进门,一切从简就行。”他笑了笑又说:“反正这二十几年来,我们武当派已经不再讲究这些繁文缛节。”
侯英志这时看见,在“真仙殿”道场内另有三人。三个看来都是三十来四十岁年纪,其中两人穿的是跟桂丹雷一样的“镇龟道”墨绿武服,一人则穿“兵鸦道”的黑衣。三人里只有其中一个“镇龟道”弟子,胸口没有绣“太极”标记,他正默默盘膝而坐,看着另外两名同门练习。那两人手臂交迭,身姿步法浑圆,互相推挤消卸着劲力,正在练习“太极拳”著名的“推手”
第一次看见武当派弟子练武,侯英志虽看不懂这“推手”的究竟,也甚感兴奋。但他又知道在这“真仙殿”重地,传习的必然是非常高级的武技,自己这个初入门弟子绝对不宜偷看,也就没敢再细瞧一眼。
樊宗看出他的心意,微笑说:“不打紧。想看就尽管看。学得到的,也尽管学。武当派里,没有禁止“偷学”这种无聊的戒条。”
“只要是有天分和能耐的弟子,我们不怕倾囊相授,只怕你学得不够快。”桂丹雷也在旁解释。“没能耐的,让你再看一百遍,你也未必学得来。”
侯英志听见,心头一热。没能跟燕横一起升为青城派的“道传弟子”,他一直感到不忿气——他不相信有什么武功,是燕横学得来,而他学不来的。此刻得知武当派传习之风竟是如此自由开放——而武当派又彻彻底底击败了青城派——侯英志觉得,这就好像印证了他的想法才正确。
“不过……”桂丹雷又说:““真仙殿”是清静的道场,平日只有掌门和副掌门才可以在这儿修练,我们还是不要流连。何况我们还要去另一个地方。”说着就带侯英志离去。
◇◇◇◇
三人出了“遇真宫”,走上铺石的拜山神道。
侯英志感觉这两位师兄都异常诚恳亲切,大出他的意料。他见远征四川的“兵鸦道”弟子都一脸高傲肃杀,像江云澜和锡昭屏更是口舌不饶人,心里以为武当派内气氛也是一样,不想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这时他才敢开口问:“桂师兄,刚才你说,“真仙殿”只有掌门和副掌门才可以在里面修练……那刚才三位……”
“他们不同。”桂丹雷说时收起了笑容。“那三个人,是“殿备”。”
““殿备”?”
桂丹雷停下步来。他仰视上方,那半隐云际的天柱峰山势。
“武当选立掌门,不讲德行,不排辈份,只论一样东西。”桂丹雷握起他那硕大的拳头,指节满布日积月累的厚茧。
“实力。”
他向天高举拳头。
“武当掌门。最强的武当派里,最强的一人。就是这么简单。”
侯英志想了想:“那是说……只要出现比他更强的人,掌门就会……换人?”
桂丹雷点头。“我派立了三大副掌门。副掌门除了身份地位及负责主理派内事务之外,更重要的是获得一个资格:每一年他们都可以向掌门挑战一次。”
樊宗接着说:“而“殿备”,就是准备挑战副掌门地位的弟子。一旦宣布成为“殿备”,他们就要在一年内与任何一位副掌门比试。这一年里,我们武当全派上下,会全力协助“殿备”,给他最好的锻炼。”
侯英志兴奋得身躯在微微颤动。
“那么……要怎样才能成为“殿备”呢?”
“没有怎样。”樊宗说。“任何一个武当弟子,随时都可以。你要是有信心,明天也可以宣布要成为“殿备”。”
说得稀松平常。但亲眼目睹过叶辰渊神技的侯英志,清楚理解当“殿备”要具有多么巨大的自信与胆气。他回想刚才“真仙殿”里那三个师兄,不禁对他们由衷佩服。
“这也就是说……”桂丹雷说:“武当派里的任何一个人,随时也有成为掌门的机会。”
他指向那高耸的天柱峰。
“成为“天下无敌”的武当派里,真正“天下无敌”的第一人。”
这句豪壮的说话,有如一记重重的铁锤,击在侯英志的心胸。他感到眼眶湿润,喉头哽塞,一时答不上话。
樊宗留意到了,不禁笑着拍拍他肩膊:“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听见这句话,也跟你现在一样。”
侯英志深深呼吸,默默随着两位师兄继续上山。
走着时他又细想:成为挑战者“殿备”,自然要求极高的胆量与自信;但武当派的领袖,建立和维持一个这样开放的挑战制度,却显示了更不凡的气度和信心——身在高峰,仍得精进不懈,随时迎接下面任何一人的挑战,这不是每个掌握权力者都乐意接受的。
——武当之强大,绝无偶然或侥幸。
“桂师兄……”侯英志问:“直到今天……有成功战胜过副掌门的“殿备”吗?”
“一个都没有。”
“那么……”侯英志皱眉。“他们之后怎么样?”
桂丹雷脸容肃穆。
“我现在正是要带你去见他们。”
◇◇◇◇
那墓地就在“元和观”西侧,一片草色苍翠的平缓山坡之上。放眼望去,碑石林立,少说也有两三百座。
侯英志踏上草地,但觉触感软绵,垂头看看,修剪得十分短平,再看墓碑皆无一点杂草蔓藤乱生,看来日夕都有人殷勤打理。
他随意细看其中一片碑刻。墓碑的主人名叫“甘盈珠”,忌日是九年前的。算算生卒日子,死时才只有二十三岁。
桂丹雷没有解释。但侯英志早已明白,这些坟墓何来。
——全都是在武当派的酷烈修练和比试中失去性命的人。
“当武当派的弟子,不是好玩的事情。”
侯英志记起,叶辰渊收他入门那一天,就说过这样的话。
桂丹雷走过来,伸手轻抚那“甘盈珠”的石碑。碑上刻的除了死者姓名和生卒日期,上面还有一个代表武当派的“太极”徽纹。
“这些人当中,有的入门很浅,甚至连少许武功也没练到。”桂丹雷说:“但是躺在这里的人,每一个都永远是武当弟子。”
他仰头看看太阳。那头散乱的褐色枯发在飞扬。
“为了铸炼出最强的武者军团,这是必要的牺牲。他们付出的鲜血和生命,将来也会记在武当派的无敌传奇里。”
“不只是他们。”樊宗在旁又说:“还有几十个因伤致残,不能再练武的门人,他们也没有离开,仍在为本派贡献。有的负责铸造刀剑兵刃,有的修整锻炼用的器械,甚至缝制道袍武服。”
“即使不能够做任何事……”桂丹雷补充:“即使没有了两手两腿,没有了眼舌耳鼻……只要他进了这山门,就可以留下来。我们从来不会赶走任何一个弟子。”
他轻拍手底下那碑石,又说:“但是,进得这山门,当上了武当弟子,也就得准备随时会躺在这里。”
“我得首先当自己已经死了。”侯英志点点头说:“叶副掌门收我的时候,就已经说过。”
“那就好了。”桂丹雷笑笑。“那么你明天开始吧。”
“太阳还很高。”侯英志指一指天空。“如果可以,我想今天就开始。”
桂丹雷和樊宗相视一笑。
这时一个身影远从山路那头奔跑过来,那踏步声重得他们清楚听见。
那人不一会儿就跑到墓地里来。是个看来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却已经穿着“镇龟道”的墨绿制服,身形矮壮,浑身上下有一股野兽般的悍气。他一条右臂,不知道是否因为受伤,没有穿上袍袖,而是屈藏在衣袍底下,好像抱着自己的肚皮,外面还用黑布带绕缠。
他胸口绣有半边“太极”,白身黑眼的“阳鱼”图案。
侯英志看这年轻男子的容貌身姿,似觉有点儿眼熟,却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男子脸色红透,额上满是汗珠,身体还微微冒出霞气,看来不只是因为刚才奔跑所致,之前必然正在练功。
“是不是有人从四川回来了?”他口中问,眼睛盯着站在中间的侯英志。
“是叶副掌门新收的弟子……”樊宗正要介绍。
但那男子性情甚急躁,不等樊宗介绍,就径自问侯英志:“你从四川有什么消息带回来?打青城派那一仗漂亮吗?我哥哥打得怎么样?杀了多少个?”
哥哥。侯英志恍然。难怪一看就有点似曾相识……
“晓岩……”桂丹雷失笑:“人家怎么知道谁是你哥哥……”
“我知道。”侯英志说。“是锡昭屏师兄吧?”
那锡晓岩大喜:“对呀!我们长得像吧?来说,我哥哥在四川怎么样?”
“他被杀死了。”侯英志冷静地说。“在青城山上。”
锡晓岩一个疾步上前,左手擒住了侯英志的衣襟,把脸凑到他的鼻子跟前。
“你……”锡晓岩惊怒的声音从齿缝之间发出:“……怎么知道的?”
“因为我原本是青城派的弟子。”侯英志面不改容。
锡晓岩左手腕一记绞劲,侯英志上身衣衫都拉紧了。侯英志身材虽比锡晓岩要高,但锡晓岩的手臂向上一伸,把他扯得仅仅足尖触地。
“晓岩!”桂丹雷在旁高呼喝止。
锡晓岩充耳不闻。“是谁杀的?”他再次把侯英志拉近自己。
“不知道。但决不是青城派的人。”侯英志脸容不为所动。“我听叶副掌门和江云澜师兄说话,称呼那个凶手作“猎人”……”
“猎人!”桂丹雷、樊宗和锡晓岩同时呼叫。锡晓岩慢慢把侯英志放了下来。
“不!”锡晓岩脸容悲愤。“以哥哥的武功,不会……”
“那“猎人”异常狡猾,也许昭屏是中伏才会……”樊宗说着便沉默下来。
——对这“猎人”的武功看来得重新估计。
“晓岩。”桂丹雷说:“你先带这位侯师弟去“苍云武场”,让他开始练功。这事情我得和樊师弟禀明掌门。”
——武当弟子众多,因此武当派在山上各处开辟了多个教习武场,“苍云武场”乃是最初级的一个。
锡晓岩再次怒视侯英志。他哥哥虽然不是青城派的人所杀,但毕竟也是因为攻打青城而遇害,他不免对侯英志看不顺眼。
“劳烦锡师兄带路。”侯英志忍受着这目光,恭敬地拱手。
现在武当派毕竟由桂丹雷代理打点,锡晓岩不敢不从,悻悻然带着侯英志离开墓地。
“樊师弟,这可奇怪了。”桂丹雷皱眉说:“在四川出了这事情,何以叶副掌门不马上送个信回来?”
樊宗也是不解。他们不知道的是:成都血战之后,江云澜离开了远征军,正是由他负责把有关“猎人”荆裂的消息亲身带回来。
——江云澜熟知回武当山的路途,理应比只早了一天出发的侯英志更快回来,却不知是什么原因,至今未返。
“让我上金顶请掌门出关,下来商议吧。”樊宗说。金顶即天柱峰顶,全武当山的最高峰。樊宗身为“首蛇道”精锐,轻功奔跑了得,由他上去自然最快。
“马上去。”桂丹雷点点头。
樊宗行个礼,一双长腿即拔步奔起,往上山的路走去。
桂丹雷看着那如林的碑石在沉思。
得了一个像侯英志这样的弟子,他本应感到高兴——虽然还没有见过侯英志的身手,但叶辰渊很少看错人。
然而他心里却有不好的预感。
——不会是因为那“猎人”呀……就算他杀得了锡昭屏,也算不得什么。不可能撼动武当派的……
桂丹雷抬头,仰视聚在天柱峰顶上的云雾。
◇◇◇◇
到得那位于“回龙观”西面的“苍云武场”,侯英志眼界为之大开。
这“苍云武场”依西边山壁而辟造,用了偌大的工夫,在山岩间开凿了一大片平整的石地。围绕武场三边和遮盖了半边天空的积岩,层层有如云朵,故此得名。武场后方还排列着各有丈多高、形貌威猛的六甲护法神将塑像。
可是再壮丽的练武场,最重要的,还是人。
侯英志隔远就感受到,那场中许多人体共同散发的热力。石地上密密麻麻都是年轻男子,其中大半赤着上身,各占一片空间,不是独自演习拳腿兵器,就是在跟同门对拆招式;又或猛烈地击打沙袋、木桩、假人,亦有以石锁、杆棒、木制刀剑等锻炼打熬气力。随处都见到有身上敷着药缠着绷带的弟子,正在毫不在意地带伤修练。
侯英志没能数算,但放眼望去,怕也有近二百人。
——武当派,单是这个初阶的练武场,人数就比得上整个青城派。
那此起彼落的吐气叱喝声,粗浊的呼吸声,加上那二百具精壮躯体共同散发的逼人热力,这“苍云武场”,就让人想象到有如一座不断鼓风的大洪炉。
——这洪炉,正在铸炼打造世上最强的武道。
侯英志很想马上就脱去上衣,也投身进这炉火里。自从离开青城山,他已经超过两个月没有正式练武了(虽然一路上自己也有练练剑法)。看见如此情景,他身体里的武者之血不由得沸腾起来。
“锡师兄,我要怎么开始?”侯英志焦急地问锡晓岩。
刚得到兄长死讯,锡晓岩自然还没平复,胸腔满是怒气。要不是桂丹雷亲口嘱咐,他早就一拳擂在这个青城派的臭小子脸上。
锡晓岩没有理会他,一跃进入练武场,在场中奔跑起来。众弟子看见是“镇龟道”的师兄,自然往两边退开让路。
“晓岩,你干嘛?”一个也是穿墨绿武服,正负责今天指导弟子的“镇龟道”师兄从旁呼叫。
锡晓岩却没答理,径自跑到那排木桩跟前。
“这是什么娘娘腔的打法?”他怒叫,一个左肘砸在其中一名正在练桩的初阶弟子肩头。那弟子身材也不比锡晓岩瘦,但吃这一肘,身体登时往横离地飞开数尺,要另外两人扶着才能站稳。那两人也料不到这飞来身躯所带的劲力,一扶之下竟也各自退了两步。
“打木桩,要这样打!”锡晓岩往侧一个杀掌,猛切在木桩突出的桩手上,那相当手腕粗细的桩手登时断裂,半截向横飞出;他左手一出复向内一绞,指掌又擒住另一根桩手,手腕紧接一沉一扭,这根桩手又被他硬生生扭断下来。
这批木桩的材料,是用特地从江浙一带运来的红木,坚硬沉重。这些初阶弟子,每天击打木桩也不能太久,否则拳足和桥手都会吃不消。骤见这等功力,他们不免看得呆住了。
侯英志也远远看见。他曾亲眼见过锡昭屏的功夫,比较之下,但觉这个弟弟更要在哥哥之上——那出击的杀掌威力,跟锡昭屏的“两仪劫拳”应该不相上下,但接着的擒拿绞劲,则比出掌发力困难得多,锡晓岩却是一样地轻松。
几个负责传功的师兄,还没来得及责备他,锡晓岩已自行离开“苍云武场”下山了。他们看来早就见惯他这等脾性,互相看了一眼,就命令师弟们如常操练。
“新来的?”一把声音从侯英志后头响起。侯英志一来就被场上的练习情景吸引,没留意建在武场旁的那座房舍。说话的人正是从那房子里走出来。
侯英志看这人,三十来岁年纪,一边右眼瞎了,也不用眼罩掩盖,露出一个十字的旧创疤。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左膝不能屈曲。
侯英志想起,之前樊宗说过有些因练武致残的弟子仍然留在武当派服务,心想这位师兄必正是其中之一,应该是负责打点“苍云武场”的杂务。
“是的。”侯英志拱手道出名姓。
“姜宁二。”这独眼人也拱拱拳。这才看见他左手腕指僵硬,也是受过很重的伤。
侯英志极是佩服。这位姜师兄,眼、手、腿的伤不会是同时造成的——也就是说,他曾经克服过两次严重的伤残,直至第三次,才不得不放弃追求武道。可怕也可敬的精神。
姜宁二微笑:“上山不累么?现在就要开始?”
侯英志坚决地点点头。
姜宁二指一指武场:“看了之后,最想学哪一种武功?”
“剑。”侯英志说时毫无犹疑。
“好啊。我以前也是学剑。”姜宁二苦笑,抚一抚缺去的右眼。“不过先告诉你:武当剑,不易学。”
“我知道。”侯英志回答。他心想,我可是练了六、七年剑的行家啊。不过他也无意急着说明自己的出身。反正整个武当派的人早晚都会知道。
——更何况,青城剑法已经败给武当剑。不值一提。
“我……可以上场了吗?”他又问。
“先跟我进来。”姜宁二又神秘地微微一笑,示意侯英志跟他进那房舍。侯英志想,大概是进去领制服器械吧。
进得那屋子,姜宁二却没有带他前往摆放器材的房间,而是到了厨房。
那说是“厨房”,其实也兼作饭堂,半边摆放了三张巨大的长桌。即使桌子如此大,“苍云武场”的众弟子,平日也得分三轮吃饭。六、七个炊事役工正在灶炉那边忙个不停。
“我不饿。”侯英志说:“上山前我才吃了干粮……”
“不是吃。”姜宁二右手拿起一个空碗。“是喝。”
他走到一个几乎到胸口高度的大缸前,揭开木盖子,伸手进内舀了半碗。
“练功前,先喝。”姜宁二把碗递向侯英志。“本来要喝一满碗的。你第一次,我先给你半碗好了。”
侯英志不明所以,双手接过那碗。但见碗中盛的是深得接近黑色的液体,扑鼻一阵刺激的气味。
侯英志连想都没想——自小受青城派的训练,教会他修练武道要绝对服从——一仰头就把碗中的东西喝光。那东西带有一种辛辣的怪味,他强忍着吞下咽喉,脸容皱成一团。
“多喝几次就习惯。”姜宁二拿回那空碗。“这东西名叫“雄胜酒”说是酒,其实都是药,没多少份酒,绝不会喝醉人——喝醉了还怎么练功呀?本门规定,凡入门者,最初两年,每天练功前都得喝一碗。”
“为……什么……?”侯英志只觉一股火热气息,自肚子升上来,滚烫得心胸也跳得加快,那热气好像要从鼻孔冒出来,脑袋里仿佛闪着光影。
“喝了这东西……”姜宁二咧齿:“……不怕痛。不怕伤。也不怕死。”
他放下碗,伸手轻轻拍那个大缸。“这东西珍贵得很,药方是前任公孙掌门,从物移教夺来的宝物呀。”
侯英志感到耳膜鼓动。突然那胸口的热气往四肢一散,心跳回复正常了,脑袋里也没再乱闪。此刻反倒觉得,四肢筋肌都像胀了起来,当中充溢着精力,那感觉异常舒畅奋亢。
“行了。”姜宁二竖起拇指。“去吧。”
侯英志无法克制地全速奔出房子。
踏上前赴“最强”的第一步。
◇◇◇◇
樊宗虽已是武当“首蛇道”里首屈一指的轻功高手,但轻功不是仙术,樊宗毕竟只是人,也要用腿跑,用手爬。那天柱峰高耸万丈,山路险要,樊宗午后起行,全速登到峰顶,已近黄昏时分。
在斜阳西照下,天柱峰顶的“金殿”,反射出令人不可直视的刺目金红光华。
这“金殿”乃是永乐皇帝花耗了惊人的人力物力,在武当之巅建造的奇迹。立于石筑平台上的,是一座通体铜铸的宫殿,一柱一梁、天花门户以至殿内一切器物皆以铜造,而且结构完全仿照木建的殿宇,供奉在殿内的真武大帝铜像更是重达万斤。当年要在这险峰上,建造如此一座雄奇的铜殿,所需的资源和决心实在教人难以想象。
由于全殿皆是金属,又立在高峰上,每当夏日雷雨时节,常会引来雷击。“金殿”被殛时,四处地面爆闪电光,雷鸣震天,殿周更有无数火球滚荡。最奇异的是每次雷殛后,殿柱上日积月累的铜锈马上全消,焕然一新,但殿身结构却丝毫无损,故此奇景被称为“雷火炼殿”。
因“金殿”乃仿皇宫建筑,属皇家祭礼的重地,等闲只能远观,不得擅入。但自武当派还俗改革后,将之私占作掌门闭关静修之地,官府亦无奈其何。
樊宗半跪在那殿门前的石阶之上,俯首高喊:“弟子樊宗,受师兄之命,有要事急禀掌门,并请掌门出关下山主持!打扰掌门清修,弟子自知冒犯,愿受责罚!”
良久,殿内并无答响。
樊宗一身大汗淋漓,一半是因为花了许多力气攀山,另一半是因为心情紧张——任何一个亲眼目睹过掌门武功的弟子,每次参见他都无法不紧张。
此刻樊宗却感到奇怪。以掌门的敏锐感应,别说是刚才的喊叫,樊宗跑来殿前的足音,掌门早已应该听得到。
他犹疑了好一阵子,决定还是推开殿门。
——虽然樊宗知道,姚掌门在武当山上受人暗算绝无可能,他进殿时还是暗中准备随时拔出身上的飞剑。
“金殿”因为全是铜造,殿堂内有一股异样的清凉感觉。樊宗越过前门,进入主殿,那真武像立时映在眼前,左右还有金童玉女和水火二将的铜像拱陪。
殿里只见一人。一个蜷缩在殿堂一角的身影。
那当然不是姚掌门了。樊宗急步上前,把那人扶了起来。是唯一陪同掌门闭关,负责起居的侍僮林小丁。
“干嘛?”樊宗一手揪着小丁的衣领,另一手这次真的搭上了腰间飞剑的剑柄。“掌门呢?”
只有十四岁的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