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金陵一个个家族的动起来,江东商会和世家豪强的联手认购。还有各个购买国债的据点之中那些孙权安排的托鼓动起来的气氛。

  吴国的民心开始迅速的爆发,吴国国债的购买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三天之后。

  王宫。

  孙坚听到张昭的汇报,倒吸的一口冷气,道:“不到五天的时间,你们居然卖出的十五亿的国债!”

  “大王,由此可见。百姓对我们吴国还是人信任的!”张昭兴奋的道。

  “好,太好的了!”

  孙坚大笑。

  “大王。接下里,我们就应该继续的向着江东六郡开始销售。把这五十亿的国债卖出去,我们就能过一个好年了!”

  张昭道。

  “此事你亲自去做!”孙坚点头。

  …………

  “娘子,这是我们家今天剩下来的五千钱,真的要买国债吗?”

  “夫君,朝堂打了胜战,他们肯定不会骗我们的,老王家都买了,我们为什么不买?”

  ……

  “都城的人都买了,我们为什么不买!”

  “就算亏,也是他们先亏本!”

  ……

  “难得朝堂向我们借钱,一定要买!”

  “还有利息!”

  ……

  仅仅十天的时间,国债销售江东六郡地域,五十亿份额,全数销售一空。

  东侯府。

  孙权接到的丞相府的消息,自己也忍不住大笑了几声。

  太顺利了。

  供不应求,仅仅十日便售卖一空。

  或许说,他太有些低估吴国的民心了。

  如今的吴国,可谓众志成城,不然国债不会销售的这么快,这就是吴国的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一次国债的销售,孙权不过是一个试水的行动,但是收获太惊人了,民心才是一个诸侯能否得到天下的最重要标准。

  如今的吴国,孙家是得民心的,这一点,不容置疑。

  “君侯,如今还有不少人想要购买国债,如何是好?”诸葛瑾问道。

  “第二批国债一定要等到过年之后。”

  孙权双眸划过一抹道:“我们这一次,玩一把大!”

  他还是想要试一试,全国范围的反应会如何。

第三百七十八章 平州刺史的位置


  战国三年,正月。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的春天。

  南方的春天向来是来的比较早,今年更是早,才过春节没几天的时间,天气就开始回温了。

  如今的金陵城之中,万物复苏,百花绽放,大树的叶子开始发芽生长,小草一片绿油油的,春意绵绵。

  王宫。

  孙坚今年的春节过的很爽,五十亿钱的国债顺利发行,让朝堂一下子变得十分的富裕起来。

  有钱的才能做事情,有钱的才好做事情。

  过年没有过几天的时间,他就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规划这一年的战役。

  于是他开始把张昭和潘凤找来。

  到了他们这一个层次的人,没有什么过年的假期,过年是下面人过了,他们依旧。

  “大王。”

  张昭和潘凤,一个是文官之首,一个是武将之首,算是孙坚政权的左膀右臂。

  “子布,无双,来看看,这是锦衣卫发回来的消息!”孙坚端坐在御书房的太师椅之上,把一份卷宗递给的两人。

  “晋国想要彻底的夺取幽州?”

  “估计开春之后,出兵超过二十万!”

  两人看了看卷宗。

  卷宗上面是锦衣卫发回来的消息,关于袁绍的消息。

  袁绍在十二月的时候,因为邺城被黑山黄巾军偷袭,所以丧失了一个夺取燕国的机会。

  如今却有卷土重来的意思,而且投下的兵力更加的大,有一战消灭整个燕国的意思。

  “大王,不能让晋国得手!”

  张昭双眸一抹冷芒划过。

  “可是我们现在没有动兵能力!”

  潘凤沉吟的半响。道:“在徐州的一战,我们打的很累,特别是东海战役,伤亡不少,数万将士牺牲。如今军中的士气不高,需要一段时间缓和一下战争的气氛!”

  “平州有将近十万兵马,应该能动!”

  张昭道:“如今并不是我们得到燕国的时机,毕竟就算得到的,我们也未必能镇守的主,但是我们要保证一点。燕国绝对不落在的袁绍手中,有着十万兵马,再联合公孙瓒的兵马,未必保不住幽州!”

  如今吴国在北地的只有平州的兵力,这些兵马镇守辽东勉强可行。但是是守不住幽州。

  所以就算吴国把幽州拿下来,也未必能抗住晋国的攻击。

  “无双,汝认为平州的兵马如何?”

  孙坚闻言,双眸一抹亮芒闪烁,问道。

  “禀报大王,平州位置特殊,在不少的游牧民族包围之中,这几年平州的兵马都在和东面高丽人较量。长年活跃在战场之上,算是精兵。”

  潘凤作为吴国大将军,各方的兵马他都一一的巡查过。自然也知道平州兵马的战斗力。

  “那么平州刺史呢?”孙坚问道:“尔等有何建议!”

  孙静即将调任回来,担任宗正,但是平州刺史的位置孙坚却迟迟没有能定下来。

  “大王,此人要有一定的带兵能力!”潘凤道。

  “大王,平州邻近不少游牧民族,这个人必须要有处理民族之间的纠纷的那一种能力能魄力!”张昭也提醒的道。

  “这样的人不多啊!”

  孙坚有些犹豫不决了。他心中不是没有人选,但是都不是很合适。

  ——————————————————

  东侯府。

  孙权一大早就被媳妇从床上叫了起来。家里一拨一拨的客人,他想要睡一个懒觉都不行。

  做老大的就这点不好。大过年的,前来东侯府拜年的人,一波一波的,想要休停一下都不行。

  如今他孙仲谋也算是吴国朝堂一方巨头,自成一系,这一系还是势头比较旺盛的那一种。

  他家的大门,可谓是门庭若市。

  平时一直没有什么机会靠上来的官吏,也趁着过年的时候,颠屁颠屁的跑来了东侯府,略表心意。

  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一个个拿着礼物上门来拜访,他总不好意思冷着脸,然后一个个的把他们扫出门去。

  最后只能好好的接待,笑了一个上午,脸都抽筋了,这就是官场之中的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人都不会改变自己官场的风俗的。

  “元直!”

  孙权忙碌了半天,然后在偏厅之中接见了如今的金陵令徐庶,他看着徐庶,微微苦笑的道:“他们这些人也就算了,你干嘛也一大早没事情做,跑来这里来凑热闹啊!”

  “呵呵,过年,自然要赶上一个热闹,为君侯拜年,很正常!”

  徐庶如今作为金陵令,相当于后世的北京市市委书记,虽然他很年轻,但是位高权重,身上的威严日益增加。

  不过作为东侯一脉的干将和顶梁柱,已经不用这么多虚礼,他的上门来多变是有事情的。

  “你得了吧!”

  孙权目光撇了他一眼,和了一口热茶,淡淡一笑,然后道:“我还不了解你,如今的你,金陵的事情忙的一趟糊涂,你娘想要给你找个媳妇,你还没时间,今天紧巴巴的上门,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什么你就直接说了吧!”

  徐庶如今也算是有出息了,徐母就想让他成家了,他是一个孝子,自然不会忤逆母亲的意思。

  不过这中间出了一个小插曲,因为工作忙碌,把这个迎亲的日子给弄混了,结果结婚的时候出的不少岔子,错过的一天的吉时,让人家新娘子白白的等了一天的时间,还差点以为他悔婚了,女方一家差点打上门去了。

  “君侯,这事情都过去了这么久了,你就不能当没发生过吗!”

  徐庶目光有些无语的打量了孙权挺拔的身躯,嘴角勾勒了一抹淡淡的苦笑。这事情你就不能不提吗?

  因为这事情,他这个金陵令差一点没脸见人。

  “好了,我不说的,也就你会做这种混账事情!”孙权微笑的道:“说正事,大过年的不在家陪媳妇。上门来找我,什么事情!”

  徐庶收敛的脸色,面容凝重了起来,轻声的问道,:“君侯,平州刺史的事情。可有打算?”

  “平州刺史?”

  孙权闻言,眉头直接一挑,疑惑的看着徐庶,心中有些不明其中的意思。

  “君侯!”

  这时候旁边的诸葛瑾轻声的出声,提醒的道:“平州刺史孙使君二月就会返回朝堂。担任九卿之一的宗正,如今平州刺史的位置悬空,朝堂之上争议性很大,尚未决定下来!”

  “元直,你不会是想要争这个位置吧?”孙权一听,顿时明白的,眉头皱起来,目光看着徐庶。

  平州刺史。封疆大臣,从官位上,的确比如今徐庶的金陵县令要高出不少。但是如果从政治来说,它的影响力和金陵县令是没法比的。

  金陵城作为吴国的都城,县令的位置含义可大的去了,绝对不是仅仅的一个平州刺史能换取的。

  “君侯,某家不傻,自然没有这个打算!”

  徐庶摇摇头。他又不傻,就算想要放出去镇守一方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放开金陵令的位置。

  如今正因为他这个金陵县令的存在。在这一座吴国的都城,孙权才能和孙策各据半边天。

  金陵县令是压制吕范的执金吾位置的最重要一步。这个位置绝对不容失去,如果去换一个平州刺史,更加不值得了。

  “那你的意思是什么?”

  孙权松了一口气,问道:“有人想要通过你,让东侯府推荐他上位?”

  “某家如今听闻江侯府好像全力想要拿下这个位置,所以就想要问问,君侯心中可有人算?”

  徐庶目光微微闪动了一下,问道。

  “什么?孙策居然看上的这个位置?”

  孙权一听,面色微微一变,问道:“这个位置不一般,一般人坐镇不了,他到底打算把谁推上去啊?”

  “孙贲!”

  徐庶沉吟了一下,吐出的一个名字。

  “伯阳大哥?”孙权闻言,面容微微显得有些吃惊,孙贲是他和孙策的堂兄,大伯孙羌的儿子,并不是孙策一系的人,也不是孙权一系的人,一直以来,他两不相帮。

  而如今孙策居然愿意替他出力,把他捧上这个位置,很明显,他恐怕已经投靠的孙策,选择了支持孙策而放弃孙权。

  “伯阳大哥他终究是靠上了孙策?”

  孙权沉吟了一下,言语之中有些无奈的道。

  孙贲代表的力量可不少,他麾下也收拢的不少人。

  “应该是这样!”

  徐庶点点头,道:“不然江侯府如今也不会这么大力的捧他上位,想要用他来接替孙静使君的位置!”

  “君侯,如果让孙贲接任平州刺史,平州之上我们和江侯府对持的平衡就会失去!”诸葛瑾低声的道。

  “这的确有些麻烦了!”

  孙权眯着眼,站立起来,来回不断的踱步。

  本来平州刺史的位置他并不是很上心,但是如今却不能让孙策夺取。

  辽东大地无论是孙策还是他,都想要去掌控,因为如今十万精兵屯于辽东,掌控了辽东就等于掌控了这一份兵力。

  鲁国已经被灭了,下一个多半就轮到燕国了。

  但是燕国如今的形势有些诡异,晋国是对燕国志在必得,而如今的吴国去年十二月才收起了兵锋,如今根本没有力量再和晋国交锋。

  能否在燕国之上得到利益,掌控十万辽东精兵,有着绝对性的决定。

  “元直,你今天上门,是不是已经有了推荐的人选!”孙权目光看着徐庶,突然问道。

  徐庶如果心中没有人选,不会在这事情上说话。

  “郡侯,前几日,某和顾师兄喝了点小酒。师兄的言语之中,好像有这方面的打算,然而,他希望我能帮助他一臂之力!”徐庶点点头,然后坦白的道:“不过我始终没有答应他。如今我就想看看君侯如何想的?”

  “顾元叹?”

  孙权闻言,双眸之中爆发出一抹精芒。

  徐庶师从蔡邕,师兄只有一个,顾家顾雍,如今位于大司农丞,算是九卿之下的那一批大臣。

  不过他想要更进一步。以他的年纪上不了九卿的位置,唯有外调,增加增加的资历。

  平州刺史。

  他的眼光倒是不错,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好位置,只要在平州刺史的位置上蹲几年。他就有足够的资历,上九卿之位。

  “顾元叹他倒不是不行!”

  孙权考虑了一笑,目光微微一动,道:“但是如果他和孙贲争这个位置,缺点很明显,所以就算是我们东侯府在背后支持他,他恐怕也上不去!”

  “什么缺点?”徐庶微微一愣,问道。

  “在辽东之地。长年都是在战役的笼罩之下,如果大王选择一个镇守辽东的刺史,军事的能力要比行政的能力要重要。孙贲曾经打过战,而且战绩不低,但是顾雍一直都是在做后勤和民政工作,没有战役的资历!”

  孙权解析的道:“所以孙贲比他的可能性要高。”

  “君侯!”

  诸葛瑾闻言,面容有些凝重,目光微微一动。道:“这个位置如此重要,就算顾元叹拿不到。总不能让江侯府拿到了。”

  “可是我们也要有人能够和他去争才行啊!”

  孙权无奈的叹气。

  孙贲论资历不差,论能力也不差。论起身份更加的高贵,吴国王室,他算是其中的代表。

  孙羌死的早,他和弟弟孙辅都在在孙坚家中长大的,在孙坚心中,他的分量不少,而且如今的平州刺史孙静也不会反对他接受平州。

  如果这个时候再加上江侯府在他背后给他的支持,想要和他整个争这个位置,明显些难度。

  “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孙贲上位!”

  徐庶有些心中不爽。

  孙贲已经是孙策一系的人,他们自然不愿意看着孙贲上位。

  “也不是!”

  孙权脑海之中灵光一动,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轻声的道:“我们讨论辽东的事情,始终少算了一个人,他恐怕能给我们带来变局。”

  “谁?”

  徐庶和诸葛瑾闻言,目光顿时都看上孙权起来。

  “公孙度!”

  孙权微微眯眼,一抹精芒迸射而出,道:“此人从初平四年被我们打败,后来选择了投降,然后随着我们的战舰回到江东,这些年他始终在家里面修身养性的,如今恐怕很多人都已经忘记的他,可是他终究是辽东大地之上的一个枭雄,他出手,加上我们的支持,平州刺史的位置,谁也争不过他。”

  “他会帮我们吗?”

  徐庶问道。

  “元直,你错了,不是他帮我们,而是我们帮他!”

  孙权目光之中有一抹异色,道:“公孙度不是一般人,此人昔日虽然败给了我和孙策,但是他对于辽东的影响力依旧存在,如果我们把它捧上的平州刺史,对我们,对他,都是一件好事!”

  辽东需要一个强人来镇压,而且如今辽东的政权都已经被吴国彻底的同化,他也不怕公孙度反水。

  把他放出去,也许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那顾雍如何?”

  徐庶叹了一口气,问道。

  “顾元叹毕竟年纪不大,如果直接上一把手,风险太大,平调,作为辽东刺史府的长史,以公孙度的副手,进入辽东,你问问他,愿不愿意?”孙权摇摇头,然后问道。

  如果有顾家帮忙,孙贲肯定落榜,公孙度十拿九稳。

  顾雍如果不想在中央带下去,想要另劈捷径,如今平州刺史府长史,是他唯一的出路。

  想要一步登天,上到刺史的位置,他还差点。

  ps:昨天晚上码不出来第三个就睡过去了,今天尽量补上。

第三百七十九章 分裂商会


  二月。

  金陵城。

  这一日,吴国维持的整整一天的大朝会,在黄昏的残阳的光芒之中落下的帷幕。wWW.c66c.com

  “今天的开年大朝会可够精彩的!”

  “江东双侯都不是省油的灯!”

  “这两人为了平州刺史的位置差点打起来。”‘

  “不过最后还是东侯棋高一着!”

  “江侯就有些不及了,没想到筹谋了这么就,居然让东侯给搬出的公孙度!”

  一众吴国的大臣三三两两,窃窃私语,鱼贯而出,议论纷纷,一边成群结队的离开了奉天大殿,越过了宫殿长廊,走出了宫闱,上了自家的马车。

  “东侯,此事多谢汝了!”

  宫廷的长廊之上,孙权和公孙度并肩而走,公孙度看着孙权的目光有些复杂。

  昔日就是孙权一手打败了自己的,如今又是他一手强行的把自己给扶起来。

  真是一个讽刺。

  公孙度自从平襄城战败之后,就随着孙家兄弟离开了辽东,然后定居于江东,孙家没有亏待他,也没有重用他,算是让公孙家做一个富翁而已。

  时间流逝,他越是希望就越是失望,之后也没有奢望过,有一天自己会有机会返回辽东,重新执掌辽东。

  如今孙权居然给他这么一个次机会,他心中自然兴奋。

  至于以后会在孙权麾下,他并不在乎。

  孙权此人,在他的眼中有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感觉,最好能主宰他们公孙一家。

  加入东侯府一脉。他也没有太多的感慨。

  毕竟东侯是如今吴国之中最有希望能得到太子之位,成为日后的吴王的一个王子,而且相对于孙策和孙权,他更加的看好孙权。

  因为昔日的平襄之战,孙权留给他的影响更加的深刻。

  “公孙先生。汝不用多谢某,如今某家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吴国,某家希望你能让辽东变的更好!”

  孙权一边走一边微笑的道。

  支持公孙度,是唯一一个能阻止孙贲当上平州刺史的方法,他不得不用。

  只要日后公孙度会不会反水,他并不在乎。

  他能用。就能压。

  “某家知道东侯的意思,请东侯放心,公孙度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也不会忘记自己已经是一个吴国人的身份!”

  公孙度闻言,面容微微正色起来。有些诚恳的道。

  他知道,孙权这是就是在提醒自己,这一次返回辽东,他是吴国的平州刺史,而不是昔日的辽东侯,所以千万不要去试图分裂辽东,自立为王。

  如果是以前,他还真的会有一些想法。但是如今,他已经没有了。

  当初刚刚来到江东的时候,他的确不是很习惯。从一个掌控将近十万大军的诸侯,到一个阶下囚,心中的确有些不服。

  但是这些年下来,他见证的吴国的南征北伐,也见证的吴国的建立,在吴国一切的所见所闻。他也算是想明白了,辽东那一片地方。终究是太小了。

  吴国才是一个大舞台,昔日他因为辽东霸主的身份。孙坚始终不敢重用他,所以他一直只能在家休养,就算出门走走也会都有人在盯梢,宛如一个囚犯。

  如今孙权愿意给他这么一个机会,他自然明白如何才是最好的选择。

  “东侯,这一次既然大王愿意放我会辽东,恐怕必然是辽东出的不少的事情吧!”

  公孙度一边走,一边轻声的问道:“可否给点提示!”

  “事情不大!”

  孙权摇摇头,道:“你做好本职的工作,然后注意两点,第一,高丽人,你应该明白高丽始终是辽东的一个隐患,如今不少的游牧民族已经让吴国驻守在辽东的精兵给击垮了,但是高丽还是徘徊在辽东边缘!”

  “东侯放心!”

  公孙度目光划过一抹凛冽的冷芒,道:“对付他们,某有办法!”

  “第二点就是幽州,这才是大王任命汝为平州刺史的真正的目的!”

  孙权低声的道:“燕国熬不了多久了,但是我们吴国如今兵马疲惫,无法北上,所以希望平州的兵马能拖一拖!”

  “拖一拖?”公孙瓒不解。

  “就是希望你们能参合进去,不让燕国被晋国吞没!”孙权解析。

  “某明白了!”

  公孙度目光微微一亮,问道:“某能指挥兵马吗?”

  “你是平州刺史,只要通过平州的四大巨头点头,就有最大的限度指挥平州的兵马!”

  “某一定会做的最好!”

  公孙度自信的道,这是关乎他日后子在吴国的声誉,这事情做好了,他才能立足吴国朝堂。

  “注意一个人!”孙权突然道。

  “何人?”公孙度问道。

  “孙翊!”

  孙权的双眸有一抹冷然的光芒。

  通过锦衣卫的消息,他发觉这个弟弟越来越野了,在平州居然如鱼得水,让他不得不小心啊。

  宫门之前,江东两大侯爷猛然的撞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