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5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热,流离失所,昔日富饶繁荣的河北之地,早已经是居无安民,连吃都吃不饱的一个地方,某如今身为冀州刺史,一州是父母官,看到这些,实在是甚至心痛,所以某寻思数日。心有决议,要冀州之稳定,为冀州百姓之生存,而行大逆之事!”

  “何为大逆之事?”

  杨任闻言,心中一寒,有一股不安的感觉,他的一双猎鹰般的眼眸一下子变得锐利起来,死死的盯着崔州平:“还请崔使君为本将军好好的解析一番!”

  他之前认为崔州平只是铲除异己,独霸冀州而已。

  如今看来,事情没这么简单。

  “杨将军不必着急。今日某家既然把尔等起来,某家定然会尔等好好的解析一番,只是在这之前,某想要为诸位几个问题。不知道诸位可知当今局势?”

  崔州平没有回答,反而只是勾勒嘴角的一抹笑容,对着众人反问而道。

  “当今之局势?”

  众人闻言,心中微微悸动了。

  他们都不是那种闭门就过自己的小日子的人,无论是作为冀州世家豪强,或者如今冀州政权上的高层官吏。他们的目光都不会只是放在冀州,自然关注天下之事。

  “当今天下,吴魏关东一战,已是落下帷幕,魏军退避,尽失关东之大好山河!”

  崔州平站起来,负手而行,走到大殿中央,亲自讲述如今之局势,他的声音很平静,也很有力,能深入每一个人的人心深处:“青州,豫州,兖州,这都是魏朝根基之地,如今也相继被东吴大军所夺,而我冀州,也成为了一颗弃子,已是前后被围堵之局势,幽州之吴军,已下百里,直入河间,魏郡之南,兖州东郡,东吴江国公,有东吴霸王之称的孙策,也对我冀州虎视眈眈,战争迫在眉睫,我冀州当何去何从也?”

  崔州平凌厉的问题,让在座的众人,心中都有些寒意丛生。

  一双双眼眸对视起来,面面相窥之下,他们心中各有忧虑。

  “局势当真已经是如此糜烂了吗?”

  “魏军何在?”

  “当初魏军坐稳冀州,尚且挡不住吴军的强攻,魏军之力,恐怕已经是实在难以相信啊!”

  “关东一战的结果,已经足以证明一点,东吴一朝如今气势浩瀚,大有一统天下之能,而曹魏落于下风,只能归缩于关中,如何能依靠啊?”

  “若是吴军在这时候强攻进入冀州,我们又当如何是好?”

  “难道我们还要把所有百姓在一起牵涉进入动乱和战争之中吗?”

  众人交头接耳,低声的议论纷纷,你一句我一言,说出来的担忧和结果让他们心中变得有些绝望,一个个都变得面容有些难看,神色之间也犹豫不决起来了。

  “崔使君,你今夜召我们前来,恐怕你的心中已经是有了主意,还请使君明示!”

  邺城令,荀氏子弟,曾经晋国的重要谋士,荀湛冷然的抬头,目光看着崔州平。

  他本来不想卷入这些纷争,但是这一次也有些坐不住了。

  “荀邺城,你认为呢?”崔州平淡然的问道。

  “崔使君莫不是想要投吴乎?”

  荀湛面容阴沉,目光如刀刃,死死的盯着崔州平,一字一言的问道。

  只有这么一个解析。

  然而,他这句话一出,整个大殿之中显得是鸦雀无声。

  约莫半响之后,众人才失神之中回过神来,一双双的目光有些惊骇而动容,皆然落在了崔州平这个冀州刺史的身上。

  “投吴?”

  “崔使君是真的要投诚东吴乎?”

  “为什么啊?”

  “此时此刻,他如果选择投吴,到底是为了冀州,还是为了他自己的前程?”

  “良禽择木而栖?”

  “他乃是曹丕皇子的第一谋士,心腹之部下,如今却选择投诚东吴,岂不是……”

  一个个心中惊涛骇浪,却无言出口,在这个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要说了。只能等待崔州平的回答,然后……开始站队。

  这时候的大殿,气氛明显有些紧张的起来。

  他们都明白过来了,今夜就是一场鸿门宴。

  “哈哈哈!!”

  崔州平闻言。突发大笑,目光似长虹,看了一眼荀湛:“荀邺城不愧为颍川荀家之子,经历晋国,魏朝。二皇子,三主冀州,依旧能稳如泰山,果然是才能不凡,目光过人,你说的没错,在当今天下,冀州之路,唯有东吴,我已决议投吴。易帜冀州!”

  轰!!!!

  一言惊魂,整个殿堂里面的一个个人的思绪在崔州平公然投吴的这一句话给直接引爆了,他们的目光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这个新任的冀州刺史。

  就算他们已经心有预料,但是当崔州平说出投吴之言,还是很震撼。

  “崔使君这真的要投吴?”

  “曹丕当初如此信任他,拿下冀州之后,对他委以重任,他居然二话不说,在曹丕刚刚离开邺城,便举冀州而投吴。实在匪夷所思!”

  “他为什么要投吴?”

  “如今冀州,也许就是投诚东吴,我们方有活路!”

  “朝廷都已经不管我们了,难道还不能让我们找一条活路吗?”

  “投诚东吴。不失为一条生存之道!”

  也许他们很惊讶,谁也想不到这个曹丕麾下的第一谋士,一手帮助他坐稳冀州的人,居然会背后插曹丕一刀,举州而投东吴。

  但是不可否认,如今冀州之局势。已经是岌岌可危,投诚东吴,也并非让他们心中接受不了。

  几度易主,朝令夕改,冀州已经是不堪重负。

  这个曾经是最富饶的冀州,如今落得一个百姓难以果腹,在去年的冬季,普通的百姓收成不好,赋税繁杂,几乎到了要去啃树皮才能渡过这个冬天。

  晋国已经过去了,对于魏朝他们也不是很归心,只是迫于形势,在庇护在魏朝战旗之下而已。

  所以在这个时候,就算投吴,他们也能接受。

  “啪!”

  杨任直接拍案而起,怒火冲天,指着崔州平大喝:“崔州平,你说出此言可对得起二皇子对你的器重,对得起大魏朝的郎朗青天乎?”

  “郎朗青天?大魏还有天吗?”

  崔州平闻言,却是神色无惧,目光坦然无愧,看着杨任,冷然一笑,讽刺的朗声说道:“杨将军,你心中比我更加清楚,当今中原局势,魏朝一败再败,魏军一退再退,大魏的天早就已经崩塌了,如今的大魏,只能归缩关中之地,苟延残喘而已!”

  “你!!!!”

  杨任死死的咬着牙口,眼眸赤红,想要反驳,却无疑反驳,因为崔州平所言,都是事实。

  崔州平目光无惧,继续说道:“当今之朝廷无视我冀州数百万的子民之安危民生,那我崔某人为冀州之父母官,我为何不能为这冀州的醇厚百姓,寻一安生日子乎?”

  “杨将军,你说的没错,我是对不起曹丕的知遇之恩,但是忠义两难全,为百姓之大义,我舍去个人之忠心,他日曹子桓要要杀要剐,我在所不惜!”

  “再有一个,杨将军,你我当初是共同随追随他曹子桓北上,入军而战征,我们都是切切实实的看到他曹子桓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然而,他曹子桓入军所做之事,哪一件事是明君所为!”

  “在幽州,他贪生怕死,抛开大军而逃,让魏军数十万儿郎陷入重围,在冀州,他无视君父,枉顾朝廷,意图割据自立,如此之辈,也配我崔州平的追随?”

  他一句一句,沉稳有力,在整个大殿之中,回荡起来,让一个个人的心中都有些感悟。

  “崔州平,这么说,你是铁了心要投东吴之贼了?”

  杨任冷静下来,目光有一抹杀意,冷冷的问道。

  他手握腰间佩剑,大有翻脸之势。

  “没错,我既已决定行此大逆之事,当之无悔!”

  崔州平肯定都说到:“诸位,我已决议,在明日清晨之时,邺城上空,飞扬东吴金龙旗,而且我将会亲自书信,邀请兖州东郡吴朝江国公孙策,入驻魏郡,卫我冀州,安我百姓!”

  “我看你是在找死!”

  杨任一脚踹翻了书案,举起杯子,冷冷的说道:“叛逆之徒,某必杀之,你既然如此行事,我杨任麾下上万儿郎,就让你看不到明日的太阳!”

  “这是要开战了吗?”

  众人骇然而惊,悄然后退。

  这里已经是战场了。

  “哈哈哈!”

  崔州平闻言,同样举起一个杯子,嘴角扬起一抹大笑:“杨将军请三思,你上万儿郎可是远在城南,我就怕今夜走不出这个大门的是你!”

  一瞬间,整个大殿的气温仿佛冰冷的几十度,一股寒意骤然而起,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崔州平既然有这个决定,必然不会没有准备。

  既然如此,今夜这个大殿,要流血了。

  “诸位,尔等是为冀州而活,还是为他曹丕而忠,还请三思?”崔州平环视一眼,平静说道。

  众人闻言,顿时面面相窥。

  要站队了吗?

  “混账,找死!”杨任怒气如雷,杀意冲天,他身后一将,也猛然站出来,气息爆发,压抑整个大殿。

  “杨将军,可愿意听老朽说一句!”

  这时候,邺城老地头蛇,曾经晋国世家豪门代表的方氏老家家主站出来,平静的说道。

  “方老家主请说!”杨任忍住一口气,他很清楚这些邺城世家豪门的力量,得罪崔州平可以,但是得罪他们,自己恐怕在邺城就待不下去了。

  “杨将军,我乃是冀州之人,当为冀州而想,今之冀州,北有吴军重兵,南有东吴江国公虎视眈眈,若是吴军发兵冀州,你可有把握,能挡住他们之攻势!”

  方老家主的话很实际,也很入人心。

  这是如今冀州世家最关注的事情。

  杨任闻言,却沉默了。

  魏军主力都输了,就凭他,想要挡住东吴进攻冀州,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他一个问题,他根本就回答不出来。

  “众所周知,吴朝的朝廷强势,扶持商贾,打压世家,天下闻名,当年的江东世家乃是何等之辉煌,可如今吴朝鼎盛之下,他们皆已一一落幕,不负荣耀,我等自然也不希望落得一个如斯下场,如果杨将军能挡住他们之攻,我们也不愿意投吴!”

  方老家主平静的说道:“但是如果杨将军挡不住,我们求活,投吴也是理所当然!”

  “方老哥所言甚是!”

  “我等求活,并非求死!”

  “若有选择,我们也不愿意投诚东吴!”

  “然而局势如此,难不成我们等着东吴破城屠杀吗?”

  众人点头,一个个表示统一方家老家主的话。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冀州易帜 续

  关注,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冀州的夜色,很是明亮,明月皎洁,星空璀璨。

  而在邺城王宫建筑之中的冀州刺史府,一个大殿之中,一片灯火通明,异常紧张的气氛之下,冀州的世家豪强不少的家主开始一一表态。

  这时候他们必须要站队了。

  “东吴朝廷如今大有一统天下之势,投诚东吴,对冀州来说,是百利无一害!”

  “我听闻东吴朝廷法度森严,

  “今之天下,已是吴之天下,曹魏式微,投强不投弱!”

  “吴国的子民,这些年生活比我们冀州之人优裕的太多了,也许我们选择投诚东吴,也是一件好事!”

  “曹魏朝廷已经依靠不住了,我们难不成还能独木撑桥吗?”

  “如若等到兵临城下之日,东吴就不这么好说话了!”

  “我也同意!”

  “这时候投东吴,无疑是雪中送炭,东吴朝廷相比也会优待我等!”

  一个个相继开口了,整个大堂之中不少人响应,包括刺史府,魏郡郡守府,邺城县衙府的不少官吏都开口了。

  投诚东吴已是大势所趋。

  “呼,这事情比我想象之中顺利不少!”崔州平感觉这氛围,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笑了,笑容璀璨。

  有这个声势,也足够稳住冀州投吴的局势了。

  “怎么会这样?”

  而杨任的脸色却变了,他此时此刻的面容难看的很,仿佛吞了一个死苍蝇,目光如火,死死的咬住牙:“大魏已经统冀州数年,为何落得如斯之境?”

  “失民心者,失天下!”

  邺城令荀湛和魏郡郡守董昭两人对视了一眼。有些无奈,虽然他们不是曹丕的人,但是他们也是魏朝之人,投诚魏朝以来。也许兢兢业业,始终对魏朝有一丝忠心。

  此时此刻,他们两人面容也是很难看,他们的目光在挣扎,有些变得犹豫不决。

  不可否认一点。魏朝在冀州已经失去了冀州的民心。

  就算他们坚持,又能如何?

  正所谓大势所趋,无可阻挡,他们谁也挡不住这一股大势了。

  “杨将军,这就叫民心不可欺,非我不忠,乃是魏失其心!”

  崔州平抬头,目光看着杨任,冷冷的说道:“你杨任本是张鲁部将,你在乎的只是对张鲁的忠心。所以你可以不在乎冀州百姓的生死,但是他们每一个都在乎冀州,今夜你败了,你放手吧,如果你不愿意投诚,我可让你安全离开邺城,返回雒阳去,但是冀州的兵马,你不能带走。”

  他不想打,哪怕他手握胜券。这战役一起,也是变数横生。

  杨任麾下上万精锐兵马,打起来无论输赢,都会让邺城损失。最重要这影响太大,动了刀兵和平稳易帜,对于整个冀州来说,影响是不一样了。

  “崔使君开出了好条件啊,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让我活命。的确算是优待了!”

  杨任站在大殿之上,手中的杯子死死的握紧,目光冷冽,仿佛想要吞噬了崔州平,他咬着牙,半天之后,心中才下了决定,目光变得杀气凛然:“但是对不起,我可以不在乎曹丕,可师君的命令,我不能违抗,今天我还真是想要拼一拼了!”

  “啪!”

  他手中杯子终究是砸碎了,大殿之中顿时一片冷寂。

  “难道终究要打上一场!”众人的心中有些无奈。

  然而……

  在大殿之外,依旧只是一片的平平静静,并没有丝毫的动静,这让杨任愣了一愣。

  他看着宫城门口的位置,有些诧异:“这是怎么回事?杨毅何在?”

  “呵呵,杨将军率杯为号,然后让大军攻杀进来,好主意!”

  崔州平面容平静,叹了一口气,目光看着杨任,微笑的说道:“杨将军,你可能不知道,在你走进这个大殿之后,我麾下张卫将军已经率领一万黑山军将士,已经赶赴南城,此时此刻,你南城大营谁敢乱动,就会面临黑山精锐将士的屠杀!”

  崔州平还补充了一句:“对了,杨将军你在宫门外还埋伏了三千精兵,你摔饼杯为号,就是让他们冲杀进来,可是他们现在不是不想动,只是方雷将军麾下的八千精锐,早已经把他们团团围死,让他们不敢异动!”

  “崔使君真是好手段,今夜某家算是领教了!”

  杨任这一刻心如冰窖,浑身冰冷。

  他始终有些不甘心的看着崔州平,目光凛然,浑身气息爆发:“你以为这样就能让我投降吗?只要我能从这里杀出去,依旧能率领他们在这邺城杀一个三进三出!”

  “前提是你能杀出去!”崔州平冷冷的说道。

  “你以为我不能吗?”

  杨任本身就是一个武艺强大之将,他身后还有一个大高手,两人气势爆发,镇压大殿之中,让殿堂之上的人忍不住有些胆怯乱起来。

  “这是要真的打起来了?”

  众人退去两边,目光看着两方之间的对持,气氛很僵。

  “杨将军,我们好歹也算是同僚一场,我今给你两个选择,要么你投降,我保你一命,要么你拼死一击!”

  崔州平丝毫不为杨任冷冽的气势所压迫,他踏出一步,冷冷的说道:“我知道,在你身后的是一个高手,有强大的修为,但是我告诉你,在这大殿之中,我想要谁死,谁就活不了!”

  “杨将军,暗中有高手,此人武艺高强,气息阴狠,是一个刺客!”

  杨任身后,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手握剑柄,四处戒备,低声的说道:“功力不再我之下,而且气息很诡异,若是躲在暗中刺杀。防不胜防!”

  “刺客?”

  杨任心中一冷,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他们早有防备要防着你!”

  最后一个筹码都输了,他挣扎了一下之间的心情,半响之后。才抬起头,目光看着崔州平,平静的说道:“崔使君布局谨慎,环环相扣,我今夜走进这大殿。就已经是输了,看来我是翻不了盘了,既然如此,我也不想死,我可以投降,但是我希望崔使君说话算话,让我离开邺城,回到雒阳去!”

  既然没有希望,他也不想枉死在这里。

  “杨将军,我崔州平如今代表的是冀州数百万百姓。岂能言而无信!”

  崔州平闻言,绷紧的一口气终于松弛下来了,他沉声的说道:“方老家主德高望重,可为我作证,只要你愿意让麾下将士放下兵器投降,我绝不擅动动兵,不伤一人!”

  “哈哈,老朽这一次就逾越了!”

  方老家主这时候站出来,对着两人,微微一笑。说道:“我们都是冀州之人,愿冀州和平,只要杨将军的部将不动,谁若是强动刀兵。伤我冀州儿郎,就是我冀州之敌,众人共讨之,如何?”

  “方老家主此言甚是!”

  大殿里面的众人也松了一口气,点头表示赞同。

  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血流成河的情景出现,特别是如今邺城之中的将士都是冀州子弟兵。自相残杀,必有死伤,无论死了的是那一方,都是冀州青壮的损失。

  “此乃我之虎符,持我符,可让我部将放下兵器!”

  杨任心如死灰,他把身上冀州将军的虎符拿出来,有些无奈的说道:“但是不可伤我部将!”

  “谢谢杨将军深明大义!”

  崔州平心中大定,他把虎符接过来,递给身边的一个武将:“张皓,你立刻拿着虎符,出宫去,让张卫和方雷全面收缴邺城之中的所有兵马,记住,不可伤人!”

  “诺!”

  黑山军第二师第一团长点头,拿着虎符离开。

  “杨将军已经放下刀兵了,两位,你们如何抉择?”

  崔州平目光注视这剩下两个麻烦,荀湛可不是好对付的人,虽然他如今手中无兵,但是他在冀州的威望实在太大。

  董昭神色平静,他只是看着荀湛,等待荀湛的决定。

  “崔使君如今是大势在握,我等还能如何?”

  荀湛闻言,神色平静,有些自嘲的说道:“侍奉晋国半辈子,后降魏,再投吴,这三姓家奴也会落到我头上,是也命也!”

  “荀大人此言差矣,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应大势者方豪杰!”

  崔州平淡然的说道:“据我所知,颍川已失,荀家儿郎,虽然大部分都迁入关中,但是不少人还已经在东吴管辖之外,颍川荀家自从荀彧荀攸投靠曹操之后,已经和曹魏绑在一起了,荀大人应该为荀氏留一条活路,无论是应时局,还是为家族,你都不亏!”

  “哈哈哈!”

  荀湛突然明白了,这个崔州平不是投诚,他本来就是东吴之人,这是东吴策划已久的一场戏,枉他聪明一世,却在这最后才看清楚,他忍不住有些自嘲的大笑:“好一个崔州平!好!好!大吴人才辈出啊!”

  ……

  这一夜,整个邺城之中,南城北城的大营,兵马连连调动,在紧张的气氛之中,却过的很安稳,颇有些雷声大雨点小。

  清晨,同样的朝阳继续升起。

  一面面代表着大吴朝廷的金龙战旗的旗帜在邺城的每一个城头,代替了昔日飞扬在城头的曹魏黑龙战旗,在冉冉的升起,迎着微风,在飞扬着,猎猎作响。

  “这是怎么回事?”

  “这应该是东吴的战旗!”

  “难道吴军入城了!”

  城中的不少百姓在醒过来之后,走出大街小巷,开始一天的劳作,却看着城头上那一面面高高飞扬的东吴金龙旗,心中很是诧异。

  “快来看公告!”

  “这是刺史府的公告!”

  “上面说的什么啊?”

  刺史府邸连夜准备的上千份的易帜公告,在天亮之后,贴印在每一个城门口,宣扬全城。

  “吴老先生,能说说这上面到底说什么了?”

  其中一个城门,几个走贩都围着一个老迈的读书人,目光看着告示而问道。

  “好,老朽就说说,这上面的公告说,今朝廷无度,不管冀州生死,使君大人为了冀州和平,为了冀州免去刀兵之祸,决议率领冀州投诚东吴了!”

  这个老迈读书人轻声的解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