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7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不到最后关头,周瑜是不会放弃参谋部了。

  朝廷乱成一团的时候,孙权的心思已经不在这上面了。

  他更多的心思放在了西征上面。

  这一天,孙权微服轻装,没有带禁卫军,只是带着武殿战士,还有御书房之中新上任的参谋庞统,出城了。

  城郊钟山。

  这是禁卫军第三师的驻扎营盘。

  禁卫军麾下一共有五个师,十万精锐,除了第一师镇守紫禁城,第二师扎营金陵城之外,其他三个师基本上都是扎营的金陵城的城郊之外。

  第三师镇守东郊,以钟山为屏,守卫京城。

  第四师以石头城以西为营,半海军半陆军的编制,防备长江西北两岸。

  第五师是骑兵师,扎营南郊平原。

  在一般情况主将不在,手下的军队都会有些乱,但是禁卫军是不一样。

  这一支镇守京城的主力精锐,普天之下只有孙权的圣旨才能调动,哪怕是禁卫军大统领都不能调动,所以哪怕雷定死了,虽然引起了一些遭乱,但是禁卫军也能如平常一般操练。

  不过禁卫军之中多了一种暗流潮涌的气氛。

  毕竟禁卫军的几个副统领之中,瞄着禁卫军大统领位置的人,也不在少数。

  “徐琨率领禁卫军第二师众将,恭迎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禁卫军副统领兼任第二师的师长徐琨突然接到孙权莅临的消息,慌急之中,立刻率领众将出营相迎。

  “末将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将俯首行礼。

  “朕微服而来,无需多礼!”

  孙权下马,大手一拜,然后走进大营,他走进了大营之后,对着身后的随从沉声的说道:“士元随朕进去,其他人在大营之中等候!”

  “诺!”

  众人领命。

  “陛下今日前来,是为了神火军的吧!”徐琨走上来,低声的问道。

  “嗯!”

  孙权点点头。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才全新建立起来,独立各大军团之外的神火军的军营是以第二师营盘为掩护,营盘就驻扎在第二师营盘身后的山涧之间。

  “陛下,请随我来!”徐琨屏退第二师的众将,带着孙权,从营盘后山走了进去。

  “冬阳!”孙权突然开口,叫了徐琨的字。

  “陛下!”徐琨停下脚步,目光看了孙权一眼。

  “你最近让朕有些失望,日后好好做事,莫要多想其他东西!”

  孙权意味深长的警告了一句。

  徐琨是孙坚外甥,孙权的表兄,在禁卫军之中,除了他之外,能继承大统领位置的,那就只有从血狼军团调遣返回的孙朗了。

  孙朗是孙权弟弟,同样是禁卫军副统领,兼任第五师的师长。

  “末将明白!”

  徐琨浑身一颤,背脊的冷汗已经湿透了全身,不禁吞咽了一口唾沫。

  雷定死了,死的很突然。

  但是他死了,位子就空下来了,徐琨自然心动,这段时间他准备的很多,连连投上拜帖,拜访军机处了一个个军机大臣。

  今天被孙权这么一句话,顿时有些慌乱起来了。

  “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莫要强求!”

  孙权拍拍他的肩膀,淡淡的说了一句,然后继续先前走去。

  “末将恭听陛下圣旨!”徐琨一颗心顿时沉入了深渊之中,浑身有些冰凉。

  看来是没戏了。

  可他到底有些不甘心的。

  “徐副统领,知道你哪里做错了吗?”跟着后面的庞统上来,低声的问道。

  “还请庞参谋指导!”徐琨面容严肃,拱手问道。

  “禁卫军并非普通兵马,此乃陛下嫡系,虽然归于军机处统领,但是只有陛下才有调遣和提拔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染指之,昔日雷大统领在位,虽贵为军机大臣,可从来不军机处交往!”

  庞统看着他,微微叹了一口气:“你错就错在不应该和军机处的来人往来密切,懂吗?”

  孙权决不允许军机处任何人渗透人进入禁卫军。

  这是他安身立命的军队。

  每一个皇帝都是多疑的。

  孙权自然也不例外。

  他如今坐上的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宝座,天下多少人他现在的宝座眼红啊,他要学会防备被人拉下这个宝座,京城之中,唯有禁卫军才能驻扎,就连中央军团都不允许驻扎。

  禁卫军的大统领必须是一个唯他是命的孤臣,雷定是第一个,想要找第二个,比较困难,所以这个位置他一直拖沓着。

  徐琨上挑下喘的,想要利用军机处来登上这个大统领之位,本来已经犯了他的忌讳。

  “属下糊涂!”

  徐琨也是一个聪明人,听到庞统的提醒,额头上顿时一滴滴的冷汗直冒。

  他还是太过于沉不住气了。

  这一下算是画蛇添足,自己断了自己上升的道路,甚至还犯了孙权的忌讳,有可能的禁卫军副统领的位置都坐不稳了。

  “糊涂不可怕,可怕是糊涂而不知!”庞统微微一笑,点到即止,不在说的什么,直接跟上的孙权的脚步。

  “谢谢庞参谋今日提醒!”

  徐琨连忙追上去。

  在第二师军营后面,是一个山涧,山涧很大,周围山谷包围,挨着山峰,一排一排的军舍林立,中间是一个巨型的演武场。

  “末将凌统拜见陛下!”神火军军长和军参谋长联袂而出,俯首叩拜。

  “平身!”

  孙权大步流星的走进来,目光看着演武场上上万将士已经开始列阵而待,嘴角微微扬起一抹笑容:“这就是朕新建立的神火军,希望不要让朕失望!”

  在野战火炮军之外,他还建立了一支名为神火军的军队。

  神火军不是炮兵。

  他是一支新式军队。

  也算是一支试验军。

  这是冷兵器时代向着热兵器时代进步的开始,一旦试验成功,也是大吴十五个军团,将近二百万兵马,改装的时候,日后他们都向着这一支兵马规模而改进。

  “陛下,请上座!”

  凌统对着演武场中央,一个搭建起来的高台做了一个拱请的动作:“末将和麾下一万零八百将士,全部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演武!”

  “好!”

  孙权闲庭信步的走上高台,坐在首位之上,他看着身边一个站立的道袍青年,微笑的道:“于道长,你的火器研究工坊做的很不错!”

  “陛下满意便可!”

  于吉毕恭毕敬的道。

  他是大吴朝天下火器的首席研究大师,无论是红衣大炮,还是轰天雷,基本上都是从他管辖的九个火器工坊出产的。

  “满不满意,还要看看今天他们的表现!”

  孙权俯首,目光看着高台之下的上万将士,沉声的道:“公绩,伯苗,你们莫要让朕失望!”

  “是!”

  两人平服了一下心情,凌统和邓芝两人同时站在高台最高处,各自挥动这一面号令全军的军旗。

  “上!”

  凌统挥动一下军旗,直面向上,军令是向前的意思。

  踏踏!

  虽然这一支兵马建立的时间不长,但是无论凌统还是邓芝,都是军中的青年骁楚,他们亲自训练出来的将士,动作很整齐。

  “第一列,上枪!”邓芝挥动第二面小军旗,号令第一列将士举枪。

  神火军的枪,不是冷兵器的长矛铁枪,是于吉率领整个火器作坊研究团体研发出来的撞击式燧发枪。

  孙权是一个动口天下第一,动手无能为力的发明家。

  他也想做出后世那种的AK47的自动步枪出来,但是他对这方面的了解本来就不多,能够了解的都是平时看军事杂志东凑西凑出来的一点知识。

  他可以把这种知识传给火器研究工坊,但是他们也是半知半解而已。

  于吉他们只能凭借着孙权口述的那种原理,去摸索制造过程,走了不少的错路,浪费了好几年的时间,才算是研究出了比火铳,火绳枪更加的先进的撞击式燧发枪。

  “发!”

  凌统举手扬旗,发出军令。

  砰!砰!砰!砰!

  枪响了。

  一声一声的枪声在山谷之中不断的回荡着。

  前方一个个靶子被打掉了。

  庞统面容有些惊变,这威力,这精准度早已经是超越的弓箭的杀伤力,一旦普及上去,他很清楚的知道,弓箭这种武器将会退出战场。

  孙权的瞳孔也有些微微的收缩起来了,他是惊喜。

  就连于吉,也吞咽了一口唾沫,虽然这是他带人研究出来了,知道其中威力,但是上百人联合发枪爆发的威力,却让他有些的压不住惊奇。

  “第一列,散!”

  “第二列,上!”

  凌统和邓芝相继挥动军旗,发号军令。

  砰砰砰!!!!

  连续的枪响不断,前方的靶子已经被打成了稀巴烂。

  孙权笑了,笑的很灿烂:“不错,很不错,于吉的武器制造不错,你们训练的阵型也不错,懂的改变原来的阵型,迎合新式武器而变化新的阵势,不枉费朕把你们从西域调遣回来!”

  “末将等,不敢辜负陛下期望!”

  凌统和邓芝松了一口气,脸上都绽放出了笑容。

  他们可是为了这一次演武筹备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能让孙权的满意,才对得起他们的努力。

  “于道长,这枪的杀伤力如何?”

  “目前最大的杀伤力在的五十米之内,近距离能打穿一重盔甲,但是远距离的杀伤力还不如弓箭!”于吉道:“陛下,这已经是我们能拿出的最好成绩了!”

  “装弹呢?”

  “这是弱点,我们还在改良,想办法在装弹丸上面节省时间,至于陛下所说的连续击发,我们一点头绪都没有,这方面臣有些愧对陛下!”

  “朕并没有责怪你们!”

  孙权摆摆手,语气深长的说道:“你们付出的努力,朕心中有数,不过朕向来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研究工坊加大投入,必须制造出射程更加长距离,装弹丸更加迅速的枪法!”

  “臣,遵命!”于吉拱手领命。

  孙权亲自下场去,拿起一支枪,试着开了一枪,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超越冷兵器的燧火枪,对于孙权的眼光来说,来使有些落后。

  自动步枪做不出来,难道后膛枪也做不出来吗?

  不过这事情还真的急不来。

  本身他就不是什么军火专家,知道了也是一知半解,只能一步步摸索,目前做到这一步,已经很让他满意了。

  “士元,你认为这种武器如何?”孙权看了一眼心腹大臣,问道。

  “超出想象!”

  庞统沉思了一会,才说道:“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装备了这种武器,对战罗马将会的易如反掌!”

  “这恐怕很难!”孙权摇摇头:“第一,这种火器并不成熟,它存在很大问题,要是近距离面对骑兵,根本没有对战的能力,而对方是重甲兵,也发挥作用不大,第二,制造方法比较复杂,十年之内,也许朕有能力让全军改装,但是朕可等不了十年的时间!”

  “陛下准备对罗马开战了?”庞统微微眯眼。

  他已经从孙权的言语之中的听出了一丝丝急迫的意思。

  “朕准备了好多年了,有些不耐烦了!”孙权把手中的燧火枪交给了凌统,抬头,目光看着如日中天的太阳,淡淡的道:“相持了这么多年,火候也差不多了,等待京城局势彻底稳定之时,就是朕挥师西征之时,此战,朕要一举荡平罗马帝国!”

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东宫 九

  

  ********************

  天权六年的时间在朝局的混乱之中悄然的度过。

  时间开始进入十月金秋。

  这是一个秋风扫落叶的季节,在金陵城的大街小巷之中,一片片的金红色的枫叶落下,从天空落下,堆积在地面上,把这一座城池染成如同一个血红色的唯美世界。

  就在这个秋游最好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连续三个月时间的京察行动终于到了最后的结束。

  这一次的京察,的的确确是大动干戈,朝廷的京官来了一次彻底的大换血,每天都有京官被贬职,或者调遣离开京城,每天也有地方官吏调遣进入朝廷司部任职。

  人心惶惶之中,孙权也很从容的完成了一次对于朝廷的清洗。

  这一次京察他刻意的纵容之下,让事情闹的越来越大,把朝廷八部,各大司部,一网打尽,更是任由各个派系的权力争锋介入,自然没有这么简单。

  树大中空。

  大吴皇朝是越来越庞大了,从乱世进入太平盛世,很多当初志向高大,两袖清风的官吏已经被糖衣炮弹给击垮了。

  特别是京官,在京城为官,缺少地方的务实,多了几份争权夺利。

  意志如果不简单,很容易就会改变为官初衷。

  官场就是战场,孙权并不介意有野心的官吏上下爬,但是做官不能一心只是争权夺利,如果没有人来做实事,朝廷就应该亡了。

  所以他利用京察行动,大清洗了一遍,调遣了不少地方务实官吏入京,稳定了朝局。

  就在这即将结束的动荡,也到了朝廷几个派系之间权力争锋的最后决战。

  紫禁宫城。

  朝廷议会。

  擂台已经被孙权亲自的搭好了。

  东风吹,擂鼓响,一场权力大战一触即发。

  这一天,早晨,宽敞庄严的议会大殿之中气氛异常的冷寂,包括孙权在内的十三朝臣,全部已经全部聚集了,大吴疆域庞大,目前吴军和罗马军更是处于一个交战的气氛之中,朝廷之上的十三朝臣各司其职,平时很难聚集。

  这一次聚集,也说明了这一场权力的争锋牵涉的范围之广,已经把朝廷上下都包括了进去。

  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各个朝臣,左右劣作,空气之中充斥着一阵阵的火药味,他们一双双眸子相对,眼睛的光芒交错,如同电闪雷鸣。

  “陛下,京官考察已经结束,这是对最后考察,乃是朝中八部尚书的考察结果!”在冷寂的气氛之中,张纮率先开炮打破了这幽幽的一幕。

  京察行动,说是所有京官在考察之中,但是其实针对的基本上是尚书级别以下。

  至于尚书级别以上官吏,内阁大臣和军机大臣虽然也在考察名单之中,但是他们的去留已经不是一次小小的京察能决定的,他们每一个的动摇都是朝廷的地震。

  “好,做的很好!”

  孙权面无表情,打开卷宗,看的很仔细。

  张纮虽然有些老油条,但是刚正执着的一面也很好的体现出来。

  这一份考察结果,不偏不倚。

  但是结果倒是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

  “结果有些让朕出乎意料之外,八部尚书之中,参谋部尚书周瑜,兵部孙策,礼部尚书华歆,刑部高名,四部尚书的考察结果都是需要重新调配?”

  孙权看到了这个结果之后,嘴角之间扬起了一抹淡然的笑容,道:“既然如此,今日这个会议可就不那么容易结束了!”

  这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之外,他倒是没想到张纮和蒯良这么狠。

  一下子把四部尚书都提上名了,重新调配。

  尚书级别的官吏,京察只是卷宗记载功过,重新提名而已,至于决定去留是朝廷议会的事情,但是这也很危险,摆上的台面,这朝廷议会要是过不了,他们就得辞掉尚书的职位。

  孙策和周瑜闻言,两双的眼眸一下子变得有些愤怒起来了,没有盯着京察主官张纮,反而是死死的盯着蒯良,仿佛想要喷出火来。

  本来以为只是周瑜被提名重新调遣,不曾想到,他们居然把孙策也拉进去了。

  这是想要把江国公和周国公这个派系打掉根基啊!

  狠!

  太狠了!

  张纮六亲不认,他们能理解。

  毕竟他是御史大夫。

  但是蒯良突然下狠手,让他们就感觉有些很不爽。

  蒯良抬头,眼眸直面的面对两人凶狠的目光,面不改色,神不变容,稳如泰山的坐在中间的位子上,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政治上的事情,无非就是利益。

  他的年纪已经到顶了,最近两年精神越来越差,就算朝廷有心留他继续就任次辅,他的身体也已经是无法支持了,如今告老还乡在即,其实并不想要得罪年轻富强,权大势大的周瑜和孙策,但是如果有绝对的利益,他不怕得罪人。

  对如今的蒯良来说,唯一的期望就是弟弟蒯越。

  这对他来说是送蒯越入阁的一次机会,只要能为蒯越铺好路,他并不介意得罪两人。

  “有提议,朝廷议会就要商讨,我们先说参谋部!”

  孙权碧眸一扫而过,淡然的道。

  “陛下,臣反对参谋部尚书周瑜的罢免,周尚书这两年一直在西域战场为朝廷劳苦劳力,虽然对于参谋部多有不顾,但是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孙策可不会客气,横眉冷对众人,直截了当的对周瑜维护。

  “江国公此言差异,参谋部乃是数百万吴军将士的中枢,无论大小战役,任何战略都要经过参谋部的核实,方能进行,如果周国公无法把精力放在参谋部,那么就让其他有能之辈上任,又如何!”

  程普眸光有一丝丝森冷,声音也冷漠很多。

  周瑜和孙策既然站在了吕布那一边,就要承担后果。

  落井下石他自然要做。

  “周国公并没有犯下大错,如此罢免,岂不是让军中百万将士不满吗?”

  “在其位,负起责,他既然负不起责任,就不应该担下次之重任!”

  “一心难二用,周国公如今肩负第二战区重任,参谋部尚书理所应当的让又能制备承担!”

  众臣声音不是很高,但是争议的很明显。

  “文优,你意如何?”孙权突然开口,问李儒。

  李儒是八月份才从西部战场返回的。

  这两年时间,他亲自坐镇美索不达米亚州,经营罗马帝国的消息网络,而且数次亲自潜入罗马帝国,亲身感受罗马帝国的人文气候,刺探罗马帝国的军事和了解罗马帝国的制度。

  锦衣卫在之前的战役有些不作为,这让他很不爽。

  天权三年,大战之后,两大霸主最终停战了,两国之间建立贸易市集,互通有无。

  趁着这段平静期,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罗马帝国之中,如果不是因为朝廷突然出现这么大的权力争锋,他也不会急急忙忙的回国。

  “陛下,臣对于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李儒淡然的到:“正所谓事不清,不可意,我既不了解情况,此辩臣愿意弃权!”

  “比泥鳅还要滑手的老滑头!”

  孙权冷冷一笑,给了他一个锋锐的刀眼。

  不清楚?

  锦衣卫还真的吃干饭的啊。

  就算李儒在天涯海角,朝廷之中的锦衣卫最少每个月都会有一份对于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吏动向报告放在他面前。

  锦衣卫有监察百官的权力。

  孙权相信,他虽然原来西部疆域,但是朝中的事情,估计比任何人都要的了解和清楚。

  李儒面对孙权的眼神,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

  朝廷的情况他当然比任何人都清楚,但是这种情况他并不想要参和进去,他已经位列朝议大臣之列,手握着锦衣卫利器,只要对孙权负责就好了,倾向任何一边,都会失去孙权的信任。

  这一点,他看的比任何人都通透。

  锦衣卫,全名是大吴朝锦衣亲军卫衙。

  所谓亲军,就是孙权身边的私兵。

  孙权也知道这个老家伙滑溜的很,也没有逼迫他,他抬起头,眸子之中碧绿通透的光芒一扫而过,到:“别争了,表决吧!”

  他向来是一个善于纳谏的皇帝。

  建立朝廷议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朝廷制度。

  “我赞成罢去周国公尚书职位!”以第一个表态的居然是的张昭。

  张昭这是主动出击了。

  “我反对!”朱治神色淡然,紧跟开口,既然已经撕破脸皮,他也不需要的和平,不拉张昭下马,他也很难翻身。

  “我赞成!”

  “我反对!”

  “……”

  孙权目光看着众臣的表态,他数了数,李儒弃权,现在是六比四的比数,六票赞成罢去周瑜的尚书官职,四票反对。

  还有周瑜自己和孙权没有表态。

  孙权转过头,笑吟吟的看着周瑜:“公瑾,你是反对,还是赞成?”

  大势已去。

  周瑜的心中不禁的暗叹了一声,他站起来,对着孙权,拱拱手,然后沉声的说道:“陛下,臣赞成,臣如今一心难以维持二职,无法兼顾两大职务,臣愿辞去参谋部尚书的职务,专注第二战区职务,为大吴开疆辟土,还请陛下成全!”

  当断则断。

  孙权眼眸微微的眯起了,他的心中有些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