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屠家子-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你们的说法,现在南阳郡的粮食价格比之去年已经上涨了五倍之多,而且这种上涨的趋势还在继续发酵之中?”何咸问道。

    “确是如此!除了宛城,邻县、淯阳、西鄂、雉阳、安众、新野、棘阳、朝阳、穰、涅阳、冠军、、博望、堵阳、平氏、复阳、郦、博山、析、丹水等37县,小的都派弟兄去查探了,低者三倍,高者七、八倍,粮食的价格上涨飞速。关键是那些储粮的大户已经开始屯粮,现在的问题是有价无市,更加可怕。”

    “郡守府什么反应?”

    “褚氏就是南阳地区最大的储粮之户!“

    “今天并没有天灾,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去年的大疫造就了大批的流民,年初之时,郡府进行了安置,每家每户发放了赈济粮。问题就在这赈济粮中。按照荆州部的要求,荆北仓发放的粮食已经是在10万石左右,但实际情况是发到百姓手中的粮食不到1万石,其余的9万石不知去向。“

    “可恶!一帮发国难财的蛀虫!“何咸忍不住狠狠捶了一下身下的矮几。

    不论哪个朝代,贪官污吏的出现再所难免。但这类连赈济粮都要贪腐的蛀虫的官员,显然已经不将百姓的生命当做生命。千刀万剐都不足以抵消这些狗官身上的罪恶。

    “公子,英雄联盟上下3000余口,还有一个月的口粮。如果届时断粮,这个冬天恐怕很难捱过去……“

    “你们怎么打算?“

    “打劫!改为英雄联盟了,我们依旧是山贼。没了粮食,除了打劫,我们想不出其他的法子!“关于前面调查的事情,都是王笑笑和何咸在对话。说到打劫要动武了,一阵风才睁开他的双眸,肃容道。

    “文聘,你立即带50名护卫,前去流民中间,查探赈济粮的事情。给你7天的时间,越详细越好!“何咸对文聘转头吩咐道。

    文聘领命而去。

    “7天之后,若情况如你们所说,我自会同意!但有几个原则:第一,此行以取粮为主,尽量不杀人,宛城现在不能乱。第二,只抢恶首,不能伤及无辜。你们先下去准备目标和行动的方案!”
………………………………

第四十章 斩首行动

    7天之后,文聘探查得到的消息比王笑笑说的还要凄惨。实际发放到灾民手中的粮食连1万石都没有。大量百姓卖子卖女卖土地沦为为世家大族的长工、婢女和仆人,易子而食的惨状恐怕也要在今年的冬天出现。

    愤怒的何咸当即通知一阵风、王笑笑,三天之后突袭,目标是此次贪腐赈济粮领头的十世家,包括郡守褚氏、郡尉王氏、郡丞马氏等。

    行动代号“斩首”。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控制郡尉和其手下的一千名郡兵,这个任务交给了文聘。子时一到,全身黑衣的文聘带着何咸精心培养了半年的特种作战小分队成员5人,翻墙突入了位于城南兵营的郡尉府中。200名全副武装的英雄联盟山贼在兵营外等候。文聘六人在避开了2名已经睡着的哨兵之后,成功将醉的已经不省人事的王郡尉生擒。兵营大门大开,200名英雄联盟山贼50人一组,分别控制了四组兵营。本来以为有1000人的郡兵,在实际清点之后,发现只有500余人。另有400余人不知去向。

    文聘当时就急了,拎起两桶井水,当着郡尉的天灵盖就浇了下去。深秋的井水已经是刺骨的凉!王郡尉一声凄厉的嚎叫,睁开了迷糊的双眼,刚要发作,立马被眼前明晃晃的刀尖吓住了嘴。

    “英雄饶命!英雄饶命啊!小人上有八十老母,下有……”王郡尉跪在地上就磕头求饶起来。

    文聘不等他说完,一脚将他踹翻。

    “说,剩下的400多郡兵去了哪里?”

    “剩下的郡兵?都在兵营里啊?”王郡尉听了之后,显然比文聘更加迷茫。

    一通毒打之后,王郡尉终于理解到了文聘的意思,涕泗横流的解释道,花名册上的1000郡兵是满编状态,实际在岗的也就这500多人,剩下400多人都是吃空饷编的名字。

    一场虚惊的文聘立即让人发火箭,通知其他组的山贼动手。

    一阵风、王笑笑和下属的八个小头目分别领了100名山贼,早已经在涉案的十家世家府外集结。看到火箭之后,首先行动依旧是何咸派出来第一次执行任务的特种作战小分队成员,三人一组,摸向了各自的府中。他们的任务是要在第一时间控制住世家家主,防止出现火并,减少已方和无辜人员的伤亡。

    斩首行动进行的很顺利,除了控制郡守府褚贡的特种作战小分队第二组因为摸错了房间,把褚府的管家当做了褚贡,引起了一阵骚乱。一阵风在暴起斩杀了几名反抗的家丁之后,褚府的混乱立马就被平息下来。躲在小妾床底下瑟瑟发抖的褚贡被拖了出来。如果不是何咸下了死命令,一阵风真想一剑结果这狗官的性命。其余九组都顺利都率先控制了家主。然后控制府中的家丁,打开粮库和钱库,指挥家丁把能搬走的东西统统都搬到了城外。城门之外,2000余名非作战的英雄联盟山贼齐力将钱粮往伏牛山五泄谷运。

    郡尉兵营被搬空了,郡守府被搬空了,十世家的库房也都被搬空了。搬运的队伍从子时一直搬到天亮之后。上至大族世家,下至平民百姓全部闭门不出。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安危,统统像蒙住了自己的耳朵,当做门外发生的一切都不存在一样。能成为世家的,自然家中会有数十名至数百名的家丁作为护卫。如果整个宛城的世家联合起来,自然是一股不菲的力量。但英雄联盟事出突然,在其他世家还没有反应过来的的时候,已经控制了宛城。而那些遭殃的世家也没有一点求援的信号传来,不明情况的他们,才不会为了别人的利益而拿自己的安危冒险。集结家丁,守护自家才是正理!

    等到府外的喧嚣终于安静下来半个时辰时候,这些世家大族才开始派遣家丁前往受灾的几家打探。

    家丁回报回来的消息惨不忍睹,以郡守褚氏、郡尉王氏和郡丞马氏为首的十家世家被山贼血洗一空。府中能拿的东西都被拿走了。粮食,铜钱,布帛,甚至连郡守身上那件丝绸的睡袍都没有放过。但好歹人都没有事情,只是被捆绑在一起,嘴里塞了抹布,关在了地窖之中。

    将近50万石粮食,一万贯铜钱,三十车兵器盔甲,八十车丝绸布帛,一夜之间都被运到了伏牛山中。五泄寨的三千余人劳力根本不够用。城西疫民安置区的三万多基本断粮的流民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些流民自然是何咸的创意,王笑笑的杰作。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何咸本来就不准备将这些粮食据为己有。有了这些流民的帮助,将这些物资从宛城运到伏牛山,也就将将用了半天的时间。

    等到气急败坏的郡守纠集了二十余家世家的家丁组成的联合军,在王郡尉的统领之下,沿着车辙痕迹追到伏牛山下的时候,只发现了一地的残渣。

    将近三十万石的粮食在伏牛山下被分给了帮忙的流民,三万流民有一万自愿上山,去了五泄谷。另外两万多人不愿上山落寇的,王笑笑自然也没有勉强,让他们带着粮食四散而去。宛城他们是待不下去了。但宛城地处要道,往北可去关中、洛阳,往南可去襄阳荆州腹地,往西可去上庸汉中,往东则是豫州颍川郡。不愁这些流民没有落脚的场所。

    多了一万多的流民,五泄谷肯定是待不下了。

    王笑笑根据五泄谷的地形,在四周再建立了四座山寨,呈梅花状拱卫五泄谷。

    没有了粮食的顾虑,一阵风带着1000余名战斗山贼在一线提防宛城官兵的剿杀。但家丁联合军到了伏牛山下便不肯进山,在平原作战与山贼作战和在大山中与山贼作战是两个概念,家丁联合军还是知晓轻重的。宛城原有的500多郡兵是见识过英雄联盟那帮山贼的强悍之处的,没有家丁联合军的支持,这500多人是万万不敢上山的。

    暴跳如雷的褚郡守只能向临郡求援。等褚郡守的援兵赶到,大雪也该落了下来。进山剿匪的事情只能留待明年的春天了。

    一阵风在安排了100名探子之后,就带着大部队回到了五泄谷。
………………………………

第四十一章 过一个好年

    英雄联盟洗劫了宛城十世家的消息,震惊了南阳地区百姓的同时,也震惊了同行的山贼,有两路小势力的山贼1000余人,举寨投奔英雄联盟。其余山贼也纷纷效仿,进行了合并和被合并。一时之间,伏牛山硝烟四起,杀声震天。

    山贼的版图发生了颠覆性地改变,原来的二十七路山贼,现在变成了八大联盟。

    分别为英雄联盟、斗岩联盟、东白联盟、千柱联盟、天竺联盟、勇士联盟、悍匪联盟和霹雳联盟。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并购联盟中,发起人英雄联盟却出人意料地保持安稳。

    秋天已深,冬天将至。

    英雄联盟的人正忙着砍树伐木,建造木屋,烧制木炭,猎取野兽,硝制兽皮。妇女们则在加班加点将从宛城劫掠来的布帛制成过冬的衣物。英雄联盟上下14000余人,一片劳动人民欣欣向荣。完全不像是一个大山贼窝子。

    劫掠来的武器盔甲经过挑选,裁汰破损不能用的交给文聘,带回何家庄由欧阳大家的弟子重新炼化成原铁进行打制,又可以武装1000人左右。经过何咸批准,一阵风准备在冬天来临之后,从流民中再选出1000人进行训练。将英雄联盟的战斗队伍扩展至2000人。

    得到的铜钱和银子,何咸让王笑笑派几个可靠的人跟随何武器护卫队前往豫州、司隶等地全部换成粮食、兽皮、生铁等物资。王笑笑派出的人是他的二叔王彦,一个精明稳重的资深山贼,更重要的是对王笑笑忠心不二。

    司马徽三个月暂留之期到了,但司马夫子依旧忙着每日的教学。何咸很贴心地将司马徽的妻儿从颍川一并接到了宛城。何咸命人在水镜书院的旁边又建了一座水镜庄,作为司马徽的府邸。何咸的孝敬加上宛城世家送来的钱粮,已经让书童司马燕打理不过来。主母的到来,恰好让他也从重解脱了出来。

    何进从将作大匠迁为了河南尹,虽然品秩依旧没有提高,但是两者享有的权力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将作大匠负责的是皇宫建筑,充其量是一个油水比较多的部门,但河南尹可是直接管理帝都洛阳的最高长官,权力相比于外州的刺史也不徨多少。也算是步步高升了。

    升迁了,责任重了,也就不能回宛城过年了,不能来的还有何苗。宛城只剩下何咸陪着何老太爷何真。

    过年的风俗,源于远古农耕民族的“腊祭”。“腊祭”是古人“神先享用”意识的体现,人们习惯“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形成“岁终出祭”古俗。

    民谚曰:“三祭灶,四扫屋……”即指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灶神。灶神,俗称灶君、灶爷、灶王爷,自灶神产生开始,老百姓就顶礼相拜。人们想祈福禳灾,便对灶王爷恭恭敬敬。

    祭灶之后就是祭祖,祭祖既是对祖先一个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一般百姓人家在扫房子、净庭院、易门神、换桃符、贴春联之后,或举家去给祖先上坟祭拜,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墙上,摆上祭品,点上香烛,让后辈祭拜。晚上那顿准备多日的团年饭,大都也是先请祖先“前来”享用后方可开席。

    公元181年的年三十,何家庄到处洋溢着平安幸福的气息。一堆巨大的篝火在庄子中心的广场燃起,调皮的孩子早已按捺不住玩耍的心思,将竹子投入篝火,听到“爆”的一声便欢呼雀跃。相传这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吃团年饭、除夕守岁是中国亘古相传的习俗。

    何老太爷在一庄子老小的祝福声中,酣然睡去。何咸在给何老太爷盖上厚厚的皮裘之后,悄悄推出了房间。小鱼儿去和两位母亲守岁了,何咸特意批得假。小强也和父亲旺财、祖父阿福一起此年夜饭去了?。府上除了几名孤儿,守着何老太爷。何咸将其他人都放假了,反正都在庄上,喊一嗓子也方便。忙碌了一年,过年就是大家休息的日子。

    何咸取了一件皮裘,披在身上,出府去了。一道身影立即跟了上了,是何乾。

    何乾是一名孤儿,也是何咸培养的特种作战小分队中第一位得到了何咸认可的队员,特赐姓名何乾。用何咸的话来说,何乾就是一个天生当特种兵的料,天生的杀手和保镖。何咸已经把自己理想中的最强的特种兵的样子告诉了何乾,剩下来的就要靠何乾自己的领会和摸索了。何咸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何乾的成长速度。

    就在何咸带着何乾漫无目的地在庄子里游荡的时候,庄子最高的瞭望塔上,却有两尊黑影伫立。

    “为什么留下来?德操先生似乎不是几百名学子所能牵绊的啊?”

    “是啊!为什么留下来?老夫也不清楚原因。也许是在这个庄子里看到了圣贤书中的关于理想世界的一丝影子吧,想亲眼看看终究会向哪里发展。”

    “哦?可这小子的做法明明是有遗墨的风格?据老夫所知,德操先生可是儒者?”

    “不管是什么风格,只要是利于百姓,有功于社稷的便好。老大人不用探底,在下没有恶意。儒墨道法,说到底,都是我华夏族的文明,何必需要争个你死我活呢?”

    “这小子不知遗墨之存在,却自发执行着遗墨的意志。天理也好,人为也罢,老夫只想静静地陪着他走下去,走到时候、走到哪里都无所谓。”

    “老大人就不愿出山,将胸中所学传授下去?”

    “不了!老夫年纪大了,早该去了的人,就不招摇了。我到是会召集一些散落的遗墨之人,好将学问传授下去,不至于断了传承。”

    “如此,甚好!”

    清冷的夜,两道身影如他们出现时那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

第四十二章 改进造纸术

    正月初一,没有嫡系长辈可以拜访的何咸,拿上了礼物步行前往水镜庄,给老师拜年。

    司马徽正待在书院,右手一把紫砂流茶壶,左手一卷竹简,正在品茶看书。

    现如今,颍川、南阳等地,直接把着一把紫砂茶壶喝茶已经成为名士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司马徽显然不会是为了附庸风雅,但用紫砂壶喝茶确是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的优雅感,让名士如他这样的人也欲罢不能。

    看到何咸来了,司马徽路出了极为愉悦的神色。看的出来,他现在水镜书院待得很是顺心。

    行了叩拜礼,问了新年祝福之后,何咸快步把自己准备的礼物给司马徽双手进献了上去。

    打开上面包裹的蓝色绸布,里面是一本用用丝线装订成册的纸质书籍。书皮封面写着《水镜先生语集》,里面的内容则是何咸记录司马徽近小半年来传道授业的经典言论,其中不乏解释《论语》、《诗经》等著作的精辟论述。

    司马徽放在了手中的紫砂壶和竹简,站起身来,整理仪容,双手接过了何咸递过来的《水镜先生语集》,翻看了几页,合上,郑重朝向何咸作了作一揖。

    著书立言在古代都是读书人头等的大事,司马徽这一揖是为了表达心中那份激动。

    何咸当然是侧身避开了,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他现在都不敢受此大礼。

    “这就是你之前提到的可以用来著书的纸张吧?太精美了!比蔡侯纸精美太多了!怪不得你有自信可以著书!你又给为师创造了一个大惊喜!”司马徽爱不释手地翻着那洁白的纸张说道。

    二十一世纪,凡是学过书画的人,都不会不知道宣纸。书法和写意画用生宣,工笔画用熟宣。简直就是书画界不二的选择。

    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留之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画追求的便是这种“多变”的墨趣,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非熟练者不易掌握,也正是这种神奇的多变性,吸引了自古至今无数的名人巨匠在追求墨韵、变化的方面付诸了不懈的探索,至今未间断……

    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生宣则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

    宣纸的这些特点主要是因为其原料的特殊,也就是宣城出产的一种青檀树的树皮加上优质的沙田长秆籼稻草,才能得到宣纸洁白如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诸多优点。后世的安徽宣城,也就是汉代扬州的某郡,具体是哪里,何咸现在还没有查清楚,现在的工艺想要制作出宣纸肯定是痴人说梦。但这并不妨碍何咸按照宣纸的制作工艺和选材特点去制造属于宛城的纸张。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桑皮、藤皮、檀皮、麦杆、稻杆、竹等各种原料进行试验,这本书是用桑皮和稻杆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在何咸看来也就是能够勉强用来书写。纤维还是比较粗,纸张表面经常会出现凹凸状,但好处是韧性不错,不会轻易被撕烂,且入墨不晕,勉强能够达到用来写书的要求。

    继何氏紫砂居、商队之后,何氏造纸坊也开始运营。当然现在纸的产量还远远不足以投放市场,但胜在何家庄劳动力充沛,何咸现在将纸张作为物资进行囤积。

    有了纸张,印刷术自然被提上了日程。按照印刷术的发展进程,雕版印刷应该是印刷术的老大。但有了2000多年知识积累的何咸,显然直接把这位印刷界的老大抛弃了。在何咸看来,活字印刷才是省时省力,经济高效且技术难度也不是很大的第一选择!有了更好的选择之后,谁还会抱着陈旧的技术不放呢?

    何咸在考虑良久之后,还是决定将印刷术毫无保留地说给了司马徽听。

    一方面自然是出于师徒关系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司马徽是金石方面的高手。

    为了这项事业的发展,活字印刷交给司马徽来负责钻研和摸索最是恰当不过!因为,何咸打从心底就没有借此牟利的打算。

    听完何咸关于印刷术的描述,结果手中的白纸,司马徽立刻就意识到这两项技术对于读书人的重要性。一旦如何咸说描述的那样,将来书籍可以一页一页进行印刷的话,书籍再也不将世家大族垄断的资源,读书人将越来越多,华夏文明自然将更上层楼。对于秉持发扬民族文化,不注重狭义学派之争的司马徽来说,何咸但是印刷术一举就将名扬千古。

    就在司马徽沉浸在重现华夏文明辉煌的情绪中时,何咸已经悄悄退了出去。造纸术和印刷术只是何咸将来想要普及教育,开启民智的第一步而已。这中间有多少的利润可图,何咸不是不知道,但他并不打算以此牟利,将来成册书籍印刷出来之后,他也不会高价卖。

    现在的他想要获取钱财已经易如反掌,相比于这些,打造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大汉才是更有趣的事情。何咸现在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

第四十三章 来自江夏的官兵!

    热闹欢庆的正月在祥和的气氛中过去,新的一年正式开始。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活。读书的读书,训练的训练,烧窑的烧窑,造纸的造纸,行商的行商,种田的等天气暖和一点也要侍弄田地。何家庄如同某人说的那样有种圣贤人口中理想世界的意味,只因为他们心中充满了希望,更好生活的希望。

    相比于何家庄的轻松氛围,五泄谷英雄联盟的气氛就压抑得多了,因为郡守大人请的救兵来了。

    江夏郡尉秦颉,带领了1000江夏兵来到了宛城。

    秦颉,字初起,乡里孝廉,被征召为官,读书人,善将兵。上任江夏郡尉三年,郡内贼匪被束之一空,乡里大冶。麾下1500郡兵能征善战,是荆州出了名的强悍。这次褚贡不知付出了多大的好处竟然能得刺史同意派出秦颉带领麾下1000郡兵赶至宛城围剿山贼。褚贡这次也是吸取了教训,补充完整了1000郡兵,全部交给秦颉指挥,意在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