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屠家子-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何咸准备率军在寒冬天突袭乌桓王帐的消息,刘虞第一时间是怀疑面前的老侯是不是疯了?自古以来,寒冬时节不兴兵,尤其是汉军,是打死也不进草原的。那何咸何德何能,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
于是,老侯给他展现了何咸军的全套防寒服!尤其是那双外面裹着兽皮,里面衬着棉花的靴子,特别适合北方的冬天!还有那双厚厚的棉手套,保暖效果一流,还能顺利操持兵器!刘虞意识到,何咸这是早有准备!起码,在数月之前,他就准备好了在冬季出兵!
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刘虞还是派出了大量的快马,沿着上谷至右北平一线的各县,确认何咸军的行程。不探不知道,一探吓一跳!何咸率领着麾下5000兵马,出了上谷郡之后,并没有沿着既定路线一路往东,而是突然转道向北,进入了渔阳郡,既而加快速度,已经于十天前,通过关隘,兵出塞外!
刘虞赶紧将这个消息通过自己的渠道告知辽西郡的乌桓大人丘力居!
辽西郡,肥如城,曾经的郡守府,如今的叛军老巢。
大厅内的火盆烧得旺旺的,丝毫感受不到外界已是北地的寒冬时节。自辽西郡落下了今天的第一场雪开始,肥如的叛军便不再出兵袭扰右北平郡,处于休养生息的状态。躲在坚固的城池中喝酒作乐,成为了张纯与丘力居麾下一众将领的生活主旋律。而倒霉的张举,早在三个月前就领着麾下的三万兵卒去攻略辽东,至今未能功成。每次酒宴,张举就成为了张纯和丘力居辱骂的对象,骂他如何无能,如何不懂军略。要是换成自己领兵,则如何如何战斗,如何如何取胜。总之,打打嘴炮过过瘾,是个人都会。
“报~”正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精纷纷上头之时,一声凄厉的警报声在府外响起。
郡守府大门推开,一位身着乌桓服饰的骑士,带着寒风和残雪,快步走进大厅,他的脸色极为不好看,仿佛天快塌下来一般!
府中众人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不知道是因为乌桓骑士带来的冷气,还是心头突然升起的那种不祥的感觉。
乌桓骑士一路小跑到丘力居前面,单膝跪地抱拳道:”大人,属下有重要军情禀报!“
”报来!“
”大人,事关乌桓王庭!“乌桓骑士有些犹豫。
”什么?“丘力居立刻大惊失色。所谓的乌桓王庭,其实是乌桓模仿匈奴单于王庭搞的一个东西。乌桓各族之间一直没有大统一,现在大汉边境草原的乌桓诸部落中,以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实力最为强大,属下近九千余帐。草原民族的一帐即为一户,也就是一家人。一户的人口有多又少,平均在3…6人左右。大部落千余帐(户),小部落数百帐(户)。也就是说,丘力居麾下管辖着十余个大部落,人口接近四万,在乌桓中绝对是最强大的部族。
除了辽西丘力居部,还有上谷郡乌桓大人难楼,属下五千余帐,自称难楼王;辽东属国乌桓大人苏仆延,属下千余帐,自称峭王,右北平乌桓大人乌延,属下八百多帐,自称汗鲁王。丘力居没有称王,但隐隐总摄其他三部,以王中之王的姿态自居。他的部落,占据着塞外水草最肥美的地区:赤山!
乌桓者,乌兰之转音也,蒙古语中”乌兰“是”红色的意思,故《后汉书·乌桓传》中又称乌桓山为赤山。乌桓人死后,烧其所着衣物,杀犬以殉,使护死者神灵归乎赤山。赤山应该是乌桓祖先的起源地,史载其在“辽东西北数千里“,也就是现在的哈尔滨一代。后因汉大败匈奴,乌桓表示臣服,故南迁至西拉木伦河流域,并别立一赤山以为纪念,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赤峰地区!
丘力居部既为乌桓的王中之王,自然占据了这块福地和圣地,设立了自己的王庭!现如今,丘力居领了本部乌桓万余,并其他三王骑兵五千,共计一万五千骑兵驻扎肥如城造反。若在其他季节,麾下各部落还散开在西拉木伦河流域,不至于被一锅端。但现在是冬季,丘力居部麾下的全部势力都聚集在赤山。以赤山为屏障,遮挡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而如今留守在赤山的多为族中的老弱妇孺,精壮战士不足五千人。一旦遭受袭击,后果不堪设想!容不得丘力居不为之色变!
………………………………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环套一环
“快快说来,这里无需隐瞒!”丘力居也是心急如焚,哪里还顾得上场面是否合适的问题。
“中郎将何咸十五日前领着麾下5000军士北出渔阳,据说目标正是赤山王庭!”
“嘶~”听着乌桓骑士说完,场间纷纷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这个中郎将不是个傻子就是个疯子,竟然敢在冬季出兵草原!
丘力居愣在当场,随即反应过来,一把就把面前的案几掀翻,大吼一声:“召集人马,立马回王庭!”
“且慢!”张纯出言制止道,“会不会是一个阴谋?”
张纯出身于大汉官场,熟读孙子兵法,了解兵不厌诈的道理。从张纯的角度看,中郎将何咸没有任何理由出兵草原,尤其还是亲自领兵。中郎将不是应该自己坐镇后方,指挥着下面的校尉去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吗?
张纯的阴谋论一出,立马得到了汉族将领的认同。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何咸的调虎离山之际。偷袭乌桓王庭是假,攻击肥如城是真!也有将领猜测,这是引蛇出洞之法!汉军是为了将乌桓突骑引出肥如城,然后中途设伏!总之说什么的都有,就是不相信汉军会突袭乌桓王庭。
丘力居没有说话,一直站着思考其中的利弊,而所有的乌桓族将领都自觉地围在丘力居的身边,等候他的将令。
“弥天安定王大人!”丘力居一开口,全场顿时肃静下来,“不管汉军是否使诈,作为乌桓之王,我不能弃我的根于不顾!那里有我的母亲,我的孩子,我的兄弟,还有祖先们的英灵!与你并肩作战,是我的荣幸,但现在,我要去解救我的部族!恕不能继续战斗!”说完,丘力居一抱拳,大步流星地朝着府外走去!
“吹响召集的号角!”
“诺!”乌桓军所属的将领轰然应道,气势汹汹地簇拥着丘力居一并离去。
“乌鬼,收敛所有的战马,挑战5000精锐突骑,一人双骑,带好足够的粮草,拿好武器和弓矢,随我速回王庭,杀汉军!要快!乌谷,你领着另外5000兄弟留在肥如,看好我们这段时间的战利品……”
丘力居的布置声,很快消失在门外的风雪之中。张纯无法阻止丘力居回援,哪怕明知道这是一个陷阱,张纯也无法阻住丘力居跳进去。王帐受袭,这样的消息,没有任何的首领会置之不理。对于张纯而言,现在的问题是要判断,汉军会否在乌桓骑兵离开之后,大举进攻肥如城!
“传令下去,所有岗哨加倍,谨防汉军偷袭我城!”张纯皱着双眉,也对麾下的将领们吩咐道。辽西郡守府的酒宴到此结束。
右北平郡,郡守府,以郡守刘政,骑都尉公孙瓒为首的文武官员,也正聚集在一起开会。
“士起,你是说乌桓叛军果真离开了辽西?”坐在上首右侧的公孙瓒问麾下参军关靖道。
关靖合上手中的竹简,道:“这是潜伏肥如城内的探子传回来的白马奏报!准确率在九层以上!”
“好极了!”公孙瓒一拍胸前的案几道:“战事的走向基本与计划吻合,接下来,我们也该准备一下出发了!”
“伯珪啊,你真的准备出兵塞外吗?”郡守刘政一脸关切地问公孙瓒。刘郡守不仅是公孙瓒的老上司,也是公孙瓒的岳父。事关自家女人是否守寡的问题,也涉及自己将来养老送终的问题,他自然是不想公孙瓒去冒险的。
“岳父大人放心,我有三千白马义从,乌桓能奈我何?”这段时间,公孙瓒对阵张纯叛军没有太多进展,但是通过北地的各种渠道,倒是凑齐了三千匹白马,并陆续给麾下的幽州精骑换上了白马,以为精锐中的精锐,号称“白马义从”。
“冬季出塞,乃兵家大忌,伯珪是否再考虑一下?”刘郡守还是不能放心,继续询问道。
“哎~大将军亲子尚且不畏生死,某一介戍边武将,岂能认怂?更何况,岳父不是一直督导瓒,为国尽忠,死不旋踵吗?胡人觊觎我大汉土地之心不死,贪图我大汉富庶之心不灭,瓒岂能干休?”
刘郡守也知道生母之死,是公孙瓒心头解不开的结,再多说也是枉然。
“这天下终究是你们年轻人的,记住,努力活下去,活下去也有机会精忠报国!”
“末将(属下)谨遵郡守大人教诲!”
刘郡守说完,有些失落地离开了议事厅,把场间交给了公孙瓒们。
公孙瓒环顾了一下麾下的这些文臣武将,兴奋道:“此战不容有失!乃是我等剿灭丘力居的大好机会,绝对不能错过!但塞外寒冷异常,故不宜带领太多的兵力!我准备只带三千白马义从前往!士起,现有的棉服、棉帽、皮靴等物资可能满足白马义从的需要?”
“若是只装备三千之数,问题不大!如果欠缺的,我可以从步卒那边调取,务必保证白马义一件转备都不少!”关靖保证道。
“好!国让!”公孙瓒又转向另一边的年轻将领:田豫、田国让,“我等离开之后,骑都尉麾下的其他军士,全部交给你来将领!士起辅之。加强戒备,勿要出城野战!守好徐无城就是最大的功劳!国让你虽年轻,但最有分寸,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公孙瓒叮嘱道。
“末将(属下)谨遵将令,必不服都尉所托!”田豫、关靖齐声应道。
“严纲、单经,你二人就随我一同征战塞外,共同杀敌!”
“末将愿效死命!”严纲、单经两人单膝跪地齐声应道。
安排完出征的事宜,公孙瓒转而回到内堂。内堂有他的妻子刘氏,还有年仅4岁的儿子公孙续。虽不是生离死别,但此行危险系数极大。方才,在众人的面前,公孙瓒装作无比轻松的样子,其实都是为了给下属,也是为了给自己打气!中郎将何咸尚且敢冒这个险,自己一个骑都尉有什么好惜身的?
………………………………
第一百七十八章 雪中行
在苍茫的草原上,狂风卷集着飞雪。在飞雪和草原之间,有一只军队披着厚厚的雪服,在艰难地跋涉。
“大哥,前方向导对于行进路线发生了分歧!”这只队伍中,只有一个人叫何咸“大哥”,那就是赵云。这是赵云的特权。此刻的赵云,裹着严严实实,就连眼睛也用薄薄的纱巾覆盖,以阻挡飞雪。
“我们距离赤山还有多远?”
“大约还有百里!”
百里之数,若是放在平时,急行军一天的时间也就到了。但现在非比寻常,若是这风雪一直不停,两天的时间能否赶到,也是未知数。就算赶到了,这样的天气也没有办法作战。何咸可不想好好的偷袭变成了混战,混战等于是放弃了九死一生才能得来的优势和战机。
“停止行进,原地休整,生火做饭。让军士们不用再珍惜柴火,今天之后便不再开火,直到打下乌桓王庭为止!那里靠山,应该有足够的柴火够我们取用!”何咸贴近赵云的耳朵吩咐道,“此外,让几名向导过来找我,定一下行进的方向。”
赵云领命下去布置。
寂静的队伍开始喧闹起来,军士互相吆喝着,抽出了行囊中的工兵铲。工兵铲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在雪地里铲雪、夯雪,简直是神兵利器。见识了工兵铲的功效之后,汉军上下五千人都对何咸,这位工兵铲的发明者佩服的五体投地。就连向来不服输的郭嘉,这次也极不情愿地竖起了大拇指。何咸明明生长在南阳,却能提前想到并制作出来这等利器,以备不时之需,真是绝了!
更何况,工兵铲不但是一件工具,应急的时候,它还是一件相当不错的兵器!有巡夜的军士,在铲雪的时候遭遇独狼的偷袭,因为来不及拔刀,身边的袍泽就拿手中的工兵铲挥向独狼,试图延缓独狼的袭击。没想到,只一下,工兵铲锋利的边缘就削去了独狼半个脑袋!于是,这只倒霉的独狼成为了巡夜军士们的夜宵。而工兵铲的多功能性也得到了军士们的进一步认可。
既然开始扎营,自然需要布防。如何布防的事情,已经不需要何咸操心。张辽的游骑在外,魏延的步卒在内,文聘的面甲军拱卫中军帐。经过这些天以来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就连最愚钝的军士也知道自己接下来需要做什么。
除了这些放哨警卫的兵士,剩下的4000余名军士一起挥舞工兵铲,很快就挖开了东西走向的数里长的雪沟。雪沟不宽,但是人马皆能进入。两侧分用积雪夯实,上面用树枝为骨架,覆盖蓑笠,披风等掩遮物,风雪不能进。再升起一堆篝火,温度很快就暖和起来。这是后世火器时代标准的战壕模式,被何咸完美地移植过来,用来躲避风雪,再合适不过。
“参见中郎将大人!”在新挖好的中军“沟”里,何咸接见了两组向导的负责人。鉴于气候恶劣,地形复杂,何咸本次出征组建了两组向导。一组是甄氏麾下商队中的向导,多为一些居住在塞外的汉人,亦汉亦胡,导向多凭借经验。另一组则是何咸麾下的特战队员,之前他们深入草原,测绘了第一手的地图,凭借的是手中的指南针。
指南针,只要明白了原理,制作工艺并不复杂。相传,中国早在皇帝时期,就有了“司南车”以辩方向。但最早有书记载的《古矿录》,记载战国时期,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磁山,在县西南30里,土产矿石,州名取此。”磁山就在后世河北省邯郸市武安,战国时期时赵国的属地。何咸不过是继承了前人的智慧,并坚定地信任指南针的作用。
甄氏组的向导认为,赤山位于西北方向百里之地;而特战小分队成员判断,赤山在东北反向百里之地。前者凭借的是山川地势,及以往的多次出入草原的经验;而后者则根据测绘的是手中地图,以及数十枚指南针。在此之前,两组向导的意见都比较统一,没有产生太大的分歧。但是因为这场暴风雪,山川地势被雪地覆盖,已经失去了原本的走向。这个时候,在草原行走,最易迷失方向。
如果没有指南针,何咸只能信赖经验最丰富的向导,哪怕被导到西北利亚,也只能硬着头皮认了。此乃天之亡人,非战之罪!但现在不同了。风雪可以掩盖山川走势,却掩盖不了地球的磁场。只要有指南针在,理论上便不会失去方向。一开始,何咸便设立两个向导组,就是本着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目的。之前的行进路线,已经由甄氏经验组的向导证明,特战小分队绘制的地图没有问题。那么理论上来说,地图和指南针的作用已经被证实安全可靠!
于是,在听完两组的负责人对自己意见的阐述之后,何咸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便决定选择特战小分队的意见。因为甄氏经验组加入了太多主观的臆测,而特战小分队组所有的阐述都围绕着既定的地图,以及指南针给出的方向来判断。在经验和科学之间,他自然更倾向选择后者。。
甄氏商队的向导虽然不服气,但这个决定事关整只队伍的安危,事关重要战略目标是否能达成,他们承担不起这个责任。何咸才有这个权力,一决五千人的生死。
寒冷、暴风雪、迷路,这些冬季草原行军最大的问题,何咸都已经碰上了。依靠前世的经验和教训,何咸做了最充分的准备。目前来看,这个效果也是不错的。总体而言,这只5000人的队伍没有并因为冻伤、迷路等问题出现非战斗性减员。只有几名探路的侦骑,收到了狼群的攻击,受了点轻伤。且不论最后能否成功歼灭丘力居部,光这样的行军水平,放到中原地区去讲,便足以震撼整个大汉。
休整一夜之后,队伍重新出发。方位:东北,目标:赤山!
………………………………
第一百七十九章 乌桓王子
赤山,挡不住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却能挡住一部分西伯利亚来的寒风。当草原的其他地区都已经覆盖上了厚厚的积雪,在赤山脚下的某些地区,却还能看见土地黑黝黝的颜色,可见这积雪并不厚重。这里是乌桓族的繁衍之地,这里也是乌桓族的长眠之地,这是更是乌桓族的洞天福地。对于信奉萨满教的乌桓族而言,赤山是他们的圣山,也是他们的神明!
此时的赤山脚下,凡臣服于丘力居大人麾下的十几个部落,都积聚在这里过冬。营帐延绵数里,人数不下三万,牛羊、战马等牲畜不计其数,好一派部族兴旺的景象。这些年,依附大汉的力量,乌桓族免去被匈奴、鲜卑剥削的命运,日子逐渐好过起来。
按照这个道理来讲,乌桓族应该感恩大汉,满足现在上天赐予的丰衣足食的生活。但事实上,人心是无常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强大起来的乌桓族的大人们,已经不再满足蜗居在草原的一隅。他们有锋利的刀箭,他们有雄壮的战马,他们有强大的勇士,于是,他们渴望拥有更辽阔的土地,他们渴望占据更肥美的草原,他们渴望像像汉人那样建立自己的国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梦想,并想为之奋斗!
他们不再想回到寒冷的北方,他们把目标瞄向了南方,瞄向了大汉,瞄向了辽西、辽东大片的土地。于是,勇士们在丘力居大人的率领之下展开了战争,留在这里的大多数是老幼妇孺,还有一少量留下保护他们的青壮。
随着太阳从厚厚的云层中探出头来,持续了几天的暴风雪终于过去!乌桓族的男人们纷纷走出帐篷,开始清理营地四周的积雪,查看畜栏是否有损坏,牛羊是否有被狼群叼走;女人们则开始生火做饭,饲喂马匹牛羊,忙碌起来。孩子们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欢乐的。部落大人、小帅家的孩子纷纷牵出自己家的大狗,开始雪天里最传统的游戏:狗拉雪橇!
是的,狗拉雪橇并不是爱斯基摩人的专利。从更遥远的北方之地迁居而来的乌桓族人,在很早以前就学会了利用狗和雪橇作为他们的工具。
上百只雪橇犬,数十辆雪橇,你追我赶地开始了追逐的游戏。没有狗和雪橇的自由民以及奴隶的孩子们,则撒开脚丫子跟在一大群狗拉雪橇后面奔跑。赤山脚下开始洋溢着孩子们阵阵的欢呼声和笑声。
“啪!啪!”随着一记记清脆的鞭响在雪地上的空中中响起,一辆由七只大型雪橇犬拉着的豪华雪橇从一堆雪橇中脱颖而出!为首的那条大狗通体雪白,体型壮大,犹如一头小牛犊子,似乎就是后世的阿拉斯基雪橇犬。雪橇之上,坐着一位华贵服饰的少年。这少年,裹着白色熊皮的大衣,红色狐狸皮的帽子以及灰色狼皮的靴子。年纪不大,似乎只有六、七岁的样子,但是器宇轩昂,身手矫健,一看就是首领家的孩子!
在白色阿拉斯基雪橇犬的带领之下,贵族少年的雪橇越来越快,远远看去就像一道闪电飞驰在雪原之上。当这辆雪橇提起全速之后,任凭后面雪橇上的孩子们如何催促,也是无法追近那雪橇一步。相反,这其中的差距还越来越大。这是实力上的差距,无法逾越。最后,贵族少年以遥遥领先的成绩第一个抵达了终点,赢得了这一场比赛!
“耶!娘!我又赢了!”在这个冬天,这样的比赛不知道进行了多少场。但每次获胜,贵族少年依旧高兴,他喜欢这种实力越超他人的凌虐感!将雪橇交给了奴仆,贵族少年一脸骄傲地向着旁边观赛的贵妇跑去!
“好样的,楼班!你越来越强壮了!就快和你父亲一样高大了!”贵妇一脸喜悦的神色,夸奖着浑身还冒着热气的贵族少年。
“娘!父亲什么时候回来?听乌拉叔说,父亲他们已经抢到了很多好东西!有很多很多雪一样白的盐,岩石一样黑的铁锅,太阳一样耀眼的黄金,花朵一样美丽的衣服,还有蓝天一样透彻的宝石!我一定要父亲给你挑一条最美丽的项链,戴在娘亲的脖子上!”这名叫做楼班的乌桓贵族少年侃侃而谈,眼神之中充满了向往。
“好!楼班最孝顺了!”贵妇的眼神之中满是慈爱。
“还有,我们可能就要迁往辽东了!听说,那里有更肥美的草原牧草,有四季不冻的湖泊,有吃不完的食物。就是不知道会不会下雪?如果不下雪,我们就再也不能玩狗拉雪橇大赛了!”楼班说着,时而向往,时而惋惜,满脸的纠结。
“迁居辽东?这是谁和你说的?”贵妇有些惊讶地问道。
“乌拉叔说的!乌拉叔说快则开春,晚则暮秋,我族将再次南迁去辽东一带!这是父亲定下来的方略!”楼班一字一句地回答道。
“可是,辽东是大汉的领地。那里生活着很多汉人?”贵妇有点难以置信问道。
“那有什么!“楼班满不在乎道,”父亲说过,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