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日本的战车之上。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之际,于12月7日强行进据泰国,并以泰国为作战基地进攻马来亚、缅甸等国。銮披位政府被迫妥协,于11日签下《泰日攻守同盟》,13日签订《日泰协同作战要纲》等军事条约,不但允诺日军进入泰国、利用泰国之一切交通进攻马来亚及缅甸,还加入日德意三国同盟,于翌年1月25日对美英等国正式宣战。
日本不但充分利用了泰国、法属印支矛盾冲突以控制泰国,还直接施加压力,控制法属印支南部地区,使其作为对整个南方的作战基地。德苏战争爆发后,日本向南方扩张的心情更加迫切。6月25日,由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制定《关于促进南方施策事项》,要求:
“甲、在法属印支特定地区,设立并使用航空基地及港湾设施,以及在法属印支南部驻屯必要之军队;
乙、为帝国驻屯军队提供方便。”为达成这一目的将首先施以外交逼迫,法属印支如不就范,即“以武力达到我方目的。”'〔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2)朝云新闻社,1968年,第305页。'
7月14日,由加藤大使直接和维希政府谈判,19日由统帅部下达正式命令,令第25集团军进行进攻作战准备。在日本强大压力之下,法国维希政府完全答应日方要求。7月25日,日军第25集团军自三亚港启航南下,一部于28日在芽庄登陆,主力于30日进入西贡河并于当天陆续在西贡登陆。至此,整个法属印支完全为日军控制。
日军侵入法属印支南部,其战略目的不同于侵入法属印支北部。在北部主要是为截断援华路线,而在南方则是针对着英美法的新扩张。因此,这一行动必然更加激化日本同英美之间的矛盾。日本对印支南北和泰国的控制,对于当时东亚局势无疑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冲击。
(三)南进战略的确立与日、美会谈破裂
日本的北进或南进,始终是日本最重大的战略抉择。日本原定的世界战略是,先灭亡中国,取得有利的战略态势和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尔后乘势席卷南北。然而,侵略者第一步就触到霉头。日本在侵华战争陷入僵局的条件之下,为摆脱战略困境,一直窥伺着有利的南北进时机,以求在新冒险中找到出路。
在德苏战争爆发之际,北进论确曾高涨一时,它要求配合德国立即进攻苏联,在获取对苏作战胜利之后再转南方,外相松冈和陆相东条是北进论的代表性人物。但海军和陆军方面相当一部分人员强调首先南进。而关东军的报告则强调:“对苏行使武力需要相应的准备时间,实际上难于过早和过急地加以实施。”这两种意见的折衷,就是日军的“熟柿攻击政策”的确定。
它显示了日军愿望强烈却又无力北进的困境。其后,随着德苏战争局势的明朗化,南进论日益占据上风,并终于得到了最后的确立。
日本的侵华战争及其在东方的扩张,决定了日本同美英两大国的矛盾冲突难以缓解。但日本要在侵华作战的同时展开对美英之战,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国家力量都是难以承受的。因而,日本决定推行分离美英战略,即趁英国受制于欧战的形势,劫掠英法等国在远东的利益,另与美国谈判,努力避免对美战争。
1940年11月9日,日本任命同罗斯福有私交的海军上将野村吉三郎为驻美大使。
1941年2、3月间先后派出近卫的好友、产业组合中央金库理事井川忠雄和陆军省军事科长岩畔豪雄赴美进行会谈。双方商定了《日美谅解方案》,其基本内容:
(1)日本政府声明,三国同盟是防御性组织,而且,以此同盟为依据之军事义务,仅当德国遭受现未参加欧洲战争国家的攻击时始得履行之;
(2)根据日中之间的协定,日军撤出中国,尊重中国的独立,不要求赔偿,蒋政权和汪政权合并,承认满洲国等。在这些条件下,美国劝告蒋政权实行和平;
(3)日美间进行通商和金融合作;
(4)美国协助日本获得必需物资;
(5)谋求太平洋的政治安定,等等。
美国政府希望同日本保持和平关系,同意上述方案作为谈判的基础,但同时由国务卿赫尔向日本提出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四条原则:
(1)保证领土完整和尊重主权;
(2)不干涉内政;
(3)机会均等;
4)维持太平洋的现状。'〔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71页。'
4月18日,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就日美会谈事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4月22日,访欧并缔结了日苏中立条约的松冈回国,对日美会谈的开展情况大为不满,它与松冈的四国同盟构想大相径庭。于是松冈重新提出了更为强硬的三条原则:
(1)有助于结束日中战争,即让美国不再插手中国:
(2)不与三国同盟条约相抵触;
(3)遵守对德国的国际信义。
据此拟出修正案,在5月3日的联席会议上通过。5月12日野村大使正式将《建议草案》交给赫尔国务卿,该案要求美国承从日本的“共荣圈”,协助日本在东南亚获得所需资源。承认近卫之原则等,实质要求美国承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对东南亚的扩张,等等。6月21日,美国对日本作出综合正式答复。关于三国同盟、中日关系以及南方问题的看法同日本的要求相去甚远,并同时表示松冈等亲德意轴心派是日美关系的障碍。德苏战争爆发后、日本军政当局继续审查讨论美国的建议,松冈坚持同德国协调步伐,鼓吹立即向北进攻苏联,拒绝美国的建议,并于7月14日训令驻美使官拒绝美国议案,于是,松冈同近卫首相、野村大使的关系恶化。7月16日,近卫内阁总辞职,18日第三届近卫内阁上台,外相由海军上将丰田贞次郎出任。这样,日本终于以内阁辞职方式,罢免了亲德意派的松冈外相。
日本的南进战略占据上风。7月23日,发市命令进入法属印支南部,至30日完成这一侵入,迈出向南扩张的又一重大步骤。同时又全力拉拢美国,企图通过继续谈判而得到美国的让步,8月7日,近卫首相指示野村大使,联络同罗斯福的直接会谈。面对日本这种既打又拉的扩张政策,美国的态度也强硬起来,强调必须以赫尔四原则为基础先进行预备会谈。
日本一方面全力展开对美谈判,另一方面也定下对美开战的决心。8月16日制出《帝国国策施行要点》,由9月6日御前会议加以批准:
“一、在不辞对美(英、荷)作战的决心之下,拟以10月下旬为目标,完成战争准备。
二、与上述并行帝国将使用所有外交手段于美英以努力贯彻帝国之要求。……
三、前项外交谈判到10月上旬尚不能达到我方要求的时候,当立即下定决心对美(英、荷)开战。”'〔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25页。'
日本的南进战略终于完全确立。
日本所推行的对美谈判,是配合武力南进的一个步骤。美方亦不甘在日本咄咄逼人的南进势头下表示让步,10月2日美国国务卿赫尔正式向野村大使递交备忘录,重申美方的四条原则,要求日本撤走在中国及印支的军队等。
而日本军政当局所坚持的条件,按10月12日五相会议上东条英机陆相所强调:
“一、日美谈判问题不能变更以驻兵问题为中心的主要政策;
二、中国事变成果不能动摇。有关驻兵问题,陆军一步也不能退让。”'〔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18页。'
在10月14日阁议上,东条还强调:“如果接受美国的主张,中国事变的成果即被毁灭,进而要危及满洲国的存在,动摇对朝鲜的统治。……要还原成满洲事变之前的小日本,那就什么也不用说了。”'〔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O年版,第520页。'
东条、杉山等强硬派还对内阁施加压力:“必须以10月15日为限期”作出最后决定。'〔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大东亚战争开始经纬》(5),朝云新闻社,1974年版,第125页。'
这期间,东京军政界还风传,即将发生政变。在强硬派的压力之下,近卫内阁被迫于16日辞职。18日主战派头子东条受命组阁,它标志着为推行南进,日本在政治体制上的准备完成。东条内阁在一系列会议基础上,于11月1日的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制定了《帝国国策实施要领》,并由11月5日的御前会议最后批准:
“一、帝国为打开目前危局,完成自存自卫态势以建设大东亚新秩序而决心对美、英、荷开战。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发动武力时间定为12月初,陆海军要完成作战准备。……
(二)对美谈判到12月1日午前零时为止,如获成功可中止武力之发动。”'〔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2),第570页。'
在日美谈判过程中,美国方面曾试图部分牺牲中国利益,对日妥协以避免战争冲突,遭到中国反对。毛泽东曾于1941年5月25日发表声明,揭露美国远东慕尼黑阴谋。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步骤。11月24日,驻美大使胡适按国民政府外交部训令,连夜访问美国政府要员,反对美国对日妥协、牺牲中国利益。
25日正在访问美国的宋子文也走访了陆军部长史汀生、海军部长斯塔克等军政界要人,阐明了中国的要求。美国方面也担心中国的抵抗如果失败,美英各国在远东太平洋上的利益必将更加危险。终于在26日,再由赫尔向日本在美谈判的大使野村及特使来栖递交备忘录,其中有无条件从中国撤军和从法属印支撤军,否认伪满洲国和汪精卫政权,放弃在华特权,放弃三国同盟等条件。面对美国的强硬要求,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对战争作了最后部署,按既定计划,对美开战。
第五编 渡过难关(1941。1~1943。6)
第二十六章 日本的南进北进战略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中国战区的成立
一、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作战计划,是在对美谈判的过程中完成的。
1941年9月6日御前会议批准了《帝国国策实施要领》决定“不辞对美(英、荷)一战,”随即着手全面的战争准备。9月11日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主持,在海军大学实施图上演习,研究进攻夏威夷及南方要地。10月初陆军方面由参谋次长塚田攻主持,在陆军大学进行南方作战图上演习,研究在马来亚、菲律宾等地对英美军作战问题。
11月初,日本制定了更为详尽的作战计划。6日南方军编成,总司令官寺内寿一上将,直属大本营,下辖第14集团军、第15集团军、第16集团军、第25集团军,直属第21师,另航空部队第3飞行集团、第5飞行集团等部。
同日,参谋本部制定了南方军编成之后的以“整备攻略南方要域之作战准备”为中心的作战计划。11月底,完成了太平洋及东南亚的作战部署。陆军部队在指定地点集结,舰队也隐蔽到达预定海域。
对南方作战的主攻方向,陆军方面主张登陆马来亚,进攻新加坡进而向东回旋进行荷属东印度群岛、菲律宾等地的作战。海军方面主张以进攻菲律宾为主,首先打击美国在远东的力量,同时进攻夏威夷,其后向右回旋,依次进攻马来亚以及荷属东印度群岛等地。经长时间讨论在10月下旬之后统一的进攻方向是,在珍珠港、菲律宾、马来亚等三个方面同时实施奇袭,全面展开大规模的对美、英、荷诸国的战争。
12月上旬,日本军政当局决定把这一场对美英的战争及侵华战争统称为“大东亚战争”。从根本上说,这是一场日本国力所无力承担的空前的战争赌博。日本的战略企图主要是:
第一、掠取其自身所严重缺乏的战略资源,如东南亚半岛的橡胶、锡和大米,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石油,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煤、小麦和羊毛等。
第二、通过在南方作战攻占缅甸等要域,消灭中国在该方向的外援力量,完全掐断滇缅路交通线,隔绝中国在南方的对外联络。
第三、通过新的战争摆脱对华战争僵局,攻占菲律宾、香港、新加坡等要地改善自身战略态势。避免出现东条所说的:“坐等二、三年日本将沦为三等国家”的情况。
第四、为其全球扩张战略服务,消灭或打击美英等国在该地区的力量,迫其采取守势。
12月8日凌晨,日本南方军和联合舰队按计划展开全面进攻,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日军对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的攻击,由海军主力特混部队担任。美军疏于戒备,在两个小时的作战中,被击毁击伤舰艇18艘(其中战列舰8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3艘),飞机188架,被毙伤3500余人,整个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日军损失轻微。但美军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母未在港内,没有遭受袭击,基地的油库等最重要设施也未遭到破坏。
在南洋地区,日本对菲律宾、香港和中南半岛的全面进攻,也进展顺利。
进攻菲律宾的第14集团军,辖第16、第48师第65旅及其他特种部队共约5。7万人,协同作战的海军部队有第3舰队、第11航空舰队、陆军第5飞行集团等部共有舰艇43艘,飞机500余架。守卫菲律宾正规军队约3万人,另应征菲律宾人约10万人。数量上占据优势,但战斗力低。经过半年的激战,日本占领菲律宾,美军余部由麦克阿瑟率领撤往澳大利亚。
香港既是英国在远东控制的重要金融、经济与军事基地之一,也是中国对外联络与物资秘密输入的重要渠道,是日军十分重视的进攻目标。第23集团军第38师、第51师第66团等部队担任陆上攻击,陆军航空兵第1飞行团、海军第2遣华舰队等部协问作战。日军还切断了香港英军的淡水水源。
经过半个多月艰苦抵抗之后,英军被迫投降。
对马来亚的进攻是日军在南洋地区的作战重心,其最后目标是沿马来半岛攻击新加坡,拔掉英军在远东最大的军事据点。担任进攻的部队为第25集团军所辖第5、第18、近卫师等部,分别在泰国宋卡地区及马来亚北部登陆,沿半岛东西海岸攻击前进。11日攻占吉隆坡。英国在马来亚驻军有3个师、4个旅,连同增兵约10余万人,飞机150架,舰艇12艘,驻新加坡还有增派到远东来的以新式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等组成的特混舰队,总兵力不可谓不强,但却遭受了一连串的失败。日军迅速逼近新加坡英军防线。
在日军进攻马来亚之际,英军特混舰队曾北上增援,在东海岸关丹附近海面遭到日军攻击,“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及“反击号”巡洋舰等大部舰只被击沉,舰队司令菲利普斯海军上将阵亡。英军在新加坡抵抗一周余,到2月15日被迫投降。英军死伤9000余人,被俘10万余人,日军死伤9800余人。
同期,日军还侵入泰国,迫泰国订下《日泰同盟条约》,泰国成了日军在东南亚半岛用兵重要战略基地。1942年1月,日军从泰国等地出发,攻击缅甸,进攻部队有第15集团军所辖第33师、第55师等部共3。5万余人,占领了大半个缅甸。其后陆续向缅甸增兵,缅甸成为日军在南方作战中投入兵力最多的一个战场。其任务是使缅甸成为南方战场的西部堡垒,用以对抗在印度的英国军队,完全切断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联络线滇缅公路。
日军对荷属东印度群岛、西南太平洋的关岛、威克岛等诸多岛屿的作战亦进展顺利,2月19日,日军还袭击了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港等地,3月23日占领印度洋上的安达曼群岛、4月初袭击英军在科伦坡海军基地,迫英国东方舰队撤往非洲东岸蒙巴萨港,5月,为攻占新几内亚东部要地莫尔兹比港而在珊瑚海同美军航母舰队大战,双方损失相当,但日本被击沉击伤航母各一艘、驱逐舰1艘及其他舰只4艘、损失飞机80余架、人员约900人,其中的舰载机及熟练飞行员的损失,对日本来说难于承受,以珊瑚海海战为顶点,日本发动的全面攻势终于停滞下来。
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初期,获得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暂时胜利。但其后果是灾难性的:首先,大规模的太平洋战争使日本陷入严峻的对多国作战的局面,更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撑这一场战争。其次,为双开对华战争出路而发动太平洋战争,却使对华战争更加陷入绝境。日本既无法以南进支持其对华战争,也无法从中国抽身专注于太平洋战场。新的大战使日军的全盘战略陷入被动。
二、外交格局的变化与中国战区成立
(一)法西斯国家的紧密勾结与中国推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德国一直希望日本能够在东方对苏、美、英等国发动攻势以配合德国在欧洲的战争,但日本出自本身的战略需要,始终没有采取与德国直接的军事配合。1941年11月25日,德、意、日等国在柏林签署《延长反共产国际协定的议定书》,决定要“紧密合作,以对付共同敌人。”该协定使1936年签订的已经到期的《反共产国际协定》延长了5年,也使法西斯三国同盟在德苏战争的形势下更加密切起来。
12月8日,日本发动对美英的全面战争后,美、英两国对日宣战。
12月8~10日,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等国,分别向日本以及德意宣战。11日德意两国对美宣战,同日,美国向德、意宣战。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侵略阵线与反侵略阵线,双方对垒分明。
在德、意两国对美宣战的同一天,德国外长同意大利驻法大使、日本驻德大使在柏林会商,签定了德、意、日三国《联合作战协定》,规定三国将共同地并以它们支配下的一切手段对英美作战,除三国协商同意,不与美国和英国订立停战协定或和约。1942年1月18日,三国又在柏林签署军事协定,规定各自的作战范围和任务,日本的作战范围“东经70°以东到美洲西海岸的海面及这一海面的大陆与岛屿等地区”及“东经70°以东的亚洲大陆”,作战任务是摧毁英、美、荷二国在“大东亚”地区的重要基地并占领它们的殖民地,消灭太平洋和印度洋方面的英美两国的海、陆、空军力量,等等。'〔日〕参谋部《杉山笔记》下卷,1967年版,第6~7页。'
由于法西斯国家加紧勾结并在东西方日益扩大侵略,形势迫使受侵略国家和民族逐步走向联合对敌的道路。早在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夕,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谈话中即提出:我们主张中英美法苏五国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否则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58页。'
在“柏林——罗马——东京”侵略轴心已经形成、日本在东方已开始大规模侵略的形势下,1938年2月,毛泽东在与美国合众社记者王公达谈话中又提出:“现在是中美两国及其他一切反对侵略威胁的国家更进一步联合对敌的时候了。”'《解放》第32期,1938年3月5日。'
但是,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进展仍很艰难。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终于爆发,中国共产党立即指出:“苏联抵抗法西斯侵略的神圣战争,不仅是保卫苏联的,而且也是保卫正在进行反法西斯奴役的解放斗争的一切民族的。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并提出,“在外交上,同英美及其他国家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06页。'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的实践中,不仅与朝鲜等国的爱国者结成牢固的反日统一战线,并肩战斗;而且推动与组织了延安的“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同盟”。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指出“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呼吁“中国与英美及其他抗日诸友邦缔结军事同盟,实行配合作战,同时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坚持抗日战争至完全的胜利。”'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48~249页。'
同时,中国政府提议,在重庆召开由中、美、英、苏、荷等国代表参加的会议,商讨战争事宜,中国政府还提出了《五国军事代表会议大纲》。应中国政府之邀,12月22日英国驻印军总司令韦维尔和美国航空队队长勃勒特飞抵重庆,协商对日战争的战略与合作问题。会议初步决定由中英两国联合防卫滇缅路,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会议还决定,中美英三国在重庆正式成立军事会议,以加强对日作战协调。中国对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东方对日战线作了直接的推动。
(二)中国战区成立
12月22日至翌年1月14日,美、英两国首脑又在华盛顿举行了《阿卡迪亚》会议,协商在全球范围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问题。会议首先确认战争的主要敌人为德国,欧洲为大陆的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